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后说课

合集下载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实践操作。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和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实验探究环节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环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七、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研究的内容,复盐的概念和常见种类。

2.讲解环节:讲解盐的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介绍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以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实验探究环节:通过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研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小组讨论环节:分成小组,讨论盐的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5.情境模拟环节: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6.总结环节:通过总结和回顾,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八、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研究特点和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研究效果。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避免过于讲解和单一的教学形式,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避免直接给出结论。

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基础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在教学的关键点上激发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提高其能力素质。

在重难点突破方面,教师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来教授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初中化学优秀说课稿生活中常见的盐

初中化学优秀说课稿生活中常见的盐

初中化学优秀说课稿《生活中常见的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今天,小熊还邀请小朋友们到他们家做客,小熊家住在哪里呢?(住在山洞里,生说师板书课题)让我们一块去他们家看一看吧!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教学,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主要用途,了解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盐的某些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这节课主要探究学习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复分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它要求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及酸碱盐的溶解性;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类型;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但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

而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又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渗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复分解反应作为化学用语中的“高层建筑”,既需要前面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化合价及化学式书写等基本化学用语的辅助,也需要酸碱盐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支撑。

所以,熟练准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无论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目标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

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

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 1 的内容。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对另一类重要化合物——盐的学习。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了解盐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为后续学习化学肥料等知识打下基础。

在教材中,本课题首先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常见盐的组成和用途,然后通过实验探究了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让学生从实验中认识盐的化学性质。

教材内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和解释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对化学实验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盐的概念和性质,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但是,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常见盐的组成和用途。

(2)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学会鉴别碳酸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盐的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常见的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中常见的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对另一类重要化合物——盐的学习。

通过对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的了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这四种生活中常见盐的组成、性质、用途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同时,还涉及了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酸和碱的性质,对化合物的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学习盐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能力水平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化学实验和抽象的化学概念,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心理特点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判断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常见的盐说课稿分钟

常见的盐说课稿分钟

常见的盐说课稿分钟《常见的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常见的盐”。

一、教材分析“常见的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材中,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相关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对常见盐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肥料等知识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重点是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在于理解盐的化学性质以及盐与酸、碱之间的反应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化学实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盐的相关知识,学生的了解还比较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盐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盐的种类、名称和化学式;掌握常见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常见盐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四、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

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概念和知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讨论,让学生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类物质,如食盐、纯碱、小苏打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盐。

2、讲授新课(1)常见盐的种类介绍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和俗称。

(2)常见盐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常见盐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说课稿《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说课稿房县实验中学张晓波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本课题内容丰富,知识方面除了几种常见盐的用途之外,还有粗盐提纯和复分解反应;方法方面有化合物的分类,技能方面有蒸发操作等。

本课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后部分,对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小结的作用,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是常见盐的用途和碳酸盐的检验。

2、学情分析生活经验:了解一些零散的盐的用途,也有错误的概念:把生活中常说的“盐”等同于物质分类的盐知识基础:知道常见酸、碱的性质和用途;学科能力: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掌握碳酸盐的检验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收集与盐相关的实物及网上资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怀。

【重点】 1、了解常见盐的用途。

2、掌握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难点】提高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设计采用体验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让学生从生活常识走入课堂,掌握知识回归现实生活,真正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和重要性。

四、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盐类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并制成小卡片,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对比分析等学习方法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

五、教学过程(学生课前准备:在家查找收集以下方面的资料(1)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2)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4) 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播放视频“无盐的结局”。

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化学一班的马玉花,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内容,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说设计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情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教学反思。

首先是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秉持三个理念:◆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实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说教材。

主要针对三个方面,地位与作用、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

《生活中常见的盐》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的内容,它既承接上一单元酸碱中和反应,又下启下一单元化学与生活。

本课时设计的作用在于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出发,使学生系统的学习盐的知识。

学生通过认识身边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对初中化学知识起到小结的作用,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有三个,1.认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俗名和用途。

2.了解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

3.学会粗盐的提纯及其原理。

难点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俗名及用途和粗盐的初步提纯以及原理。

本课时的三维目标遵循STS设计理念,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记住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并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学会粗盐的提纯方法;其次是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以及对实验的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感受化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相信化学将为实现人类美好的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说课稿: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说课稿: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5.盐的应用:调味、消毒、洗涤、医疗、工业等领域。
6.盐的制备方法:反应法、复分解法、电解法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盐的定义、性质、分类。
(2)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其应用。
(3)学会盐的制备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盐的物理性质的认识。
(2)通过分类、总结等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对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盐的性质和制备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练习和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后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
3.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反思和改进措施:
1.分析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
2.针对学生的难点和弱点,设计补充教学活动和巩固练习。
2.生生互动: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实验探究;小组分享学习成果,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提高。
3.课堂讨论:针对生活中的盐的应用、盐的制备方法等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发表不同观点。
4.课后交流: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学生提问、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反馈,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说课稿: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版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生活中常见的盐
生活中常见的盐
食盐 碳酸钙 碳酸钠(纯碱) 碳酸氢钠(小苏打)
一 教学内容分析 二 教学目标确定 三 教学方法选择 四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1
2
3
本课题的内容属于 本课题涉及的常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 见盐Na2CO3 在生产
Na2CO3、CaCO3
加水不溶解
CaCO3
Na2CO3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如何鉴别Na2CO3、
NaCl、 CaCO3 ?
•碳酸钠有那些化学性质?
•Na2CO3与H2SO4 、 Ca(OH)2、 CaCl2 、 NaOH 、NaCl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需具备哪些条件?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 会判断复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碳酸盐的检验与鉴别
三、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 方法
旧知回忆、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旧知回忆
NaOH + HCl == NaCl + H2O



Ca(OH)2 + 碱
H2SO4 酸
二、教学目标确定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 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 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 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 反应
• 了解碳酸钠的主要化学 性质
教学目标
• 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 和方法,继续培养学生收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 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化学知识在学习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沉淀
四、教学过程设计
N2a2C提O出3 问题,进行探究 层层递进,步步提升
反馈提升
如何鉴别碳酸钠?
总结归纳
碳酸钠可与酸反应生成气体
与钙离子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实验验证
学生演示Na2CO3与H2SO4 、
预测推断
Ca(OH)2、CaCl2 的反应记录现象
Na2CO3与H2SO4 、 Ca(OH)2、 CaCl2 、
NaOH 、NaCl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问题
碳酸钠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3 反馈提升
现有三瓶白色固体,分别为NaCl(易溶)、 Na2CO3(易溶)、CaCO3(难溶)。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取少量Na2CO3
NaCl、 CaCO3
于试管中,加水,
振荡。 不溶解:CaCO3 加入酸,有气体
1
2
学生情况分析
3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 过程中,已经知道 了硫酸铜溶液能与 氢氧化钠以及碳酸 钙与稀盐酸反应, 但不了解盐与其他 化合物会发生哪些 反应
经过一段时间的 化学学习后,学 生虽然具备了一 定的实验探究能 力,但系统考虑 问题的能力尚不 完备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 较为薄弱,探究能 力不足的情况在本 课题的探究过程中 依然要注重对学生 的启发和引导
产生的为
Na2CO3
取少量Na2CO3
NaCl、 CaCO3
于试管中,加水,
振荡。
不溶解:CaCO3 加入Ca(OH)2 , 有沉淀产生的为
Na2CO3
取少量Na2CO3
取少量Na2CO3
NaCl、 CaCO3
NaCl、 CaCO3
于试管中,加水, 于试管中,加酸,
振荡。
有气体产生的为
不溶解:CaCO3 加入CaCl2 ,有 沉淀产生的为
学生发展学习积 极主动性。
== CaSO4生成气+成物体H物必或水2的须水O条有件沉:淀生或
CaCO3 + 2HCl == CaCl2 + CO2↑+H2O


反应气物体的条件水:酸、
碱、盐之间相互反
Na2CO3 + 2 HCl == 2NaCl应+ CO2↑+H2O


气体 水
2NaOH + CuSO4 == Cu(OH)2↓+Na2SO4
教学反思——方法能力提升
方法与能力
1.学会对复分解反应的 分析方法
2.进一步提升学生归纳 总结的能力
3.巩固设计实验的过程 方法
4.交给学生建构知识间 联系的方法
教学特色
特色1 特色2 特色3
知识 过程 情感
通过发自主展探性究
逐步建构知识
间的相互联系。
学启习发一些性方
法,提升应
用能力。
通积过恰极到性好处的 鼓自励与觉评性价促进
程标准中一级主题 和生活中有许多
“身边的化学物质” 应用,通过学习
中的二级主题“生 可以更加深入的
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了解碳酸钠的化
的知识范畴
学性质
学习碳酸钠的过 程中,可以和前 面学习过的知识 紧密联系起来, 扩大视野,同时 也为在实验室中 更好地使用盐做 好知识储备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学背景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