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中考政治 第5节 正确对待好奇和从众 学会在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复习 新人教版

3.如何看待“追星”问题?(必背)
①初中生“追星”是在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理的驱使下所做出的 行为。
②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因为明星往往有着美丽的外 表、大方的举止,其中一些人还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高昂的 工作热情和高尚的人格。
③明星也是平常人,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应善于从不同 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
①对长辈的思想言行:我们需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而不能无 原则地一概服从。长辈如果做错了,我们应该指出,并坚持自己 正确的选择。
②对公共传播媒体:在浩瀚的信息森林中漫步,我们要采摘什么, 抛弃什么,避开什么,学会选择是最重要的。
③对“社会流行”:“社会流行”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 定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各式各样的新潮娱 乐、时尚服饰、热门读物、当红明星,属于“社会流行” 现象。 对“社会流行”我们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不能随波逐流,人 云亦云。
6.正确对待网络
(1)网络交往的优势 ③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我们就可以 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如开阔眼界、放松心情、 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 ④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它使 我们在网上更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畅所欲言;因看 不到对方,可使我们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内在素质和 修养,
6.正确对待网络
(3)中学生怎样对待网络?(必背) ①中学生要正确对待网络,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②上网要适度,决不能沉迷。 ③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文明上网,学习健康知识,做到信息节 食,不浏览不良信息。网上交友聊天要适度,不要到社会上的网 吧进聊天室。我们在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不信 谣、不造谣、不传谣。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 露国家秘密,不制造、传播病毒。 ④以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抵制网络不良诱惑。
江西省中考政治 教材知识温习 主题一 心理与品德 考点6 明辨是非 好奇心 从众心理 讲义

考点六明辨是非好奇心从众心理 学会自控网络生活
中考命题·探究
年份
2016 2015 2014
2017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考查方式
材料性质
设问类型
明辨是非、文明礼貌、以母亲与儿子约法三章
18 综合题
尊重他人、做网
的学生生活事例为 热点材料
络的主人
材料考查
明辨是非,提高自我
做法类
19(4) 综合题
够明确地指出错在哪里。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可以提高做多项选择题的
正确率。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人发信息给我— —说我中宝马了先要上税,孩子车祸交医药费……记住!要你转账都是忽 悠”说明要有明辨是非的意识,C项正确。“记住!要你转账都是忽悠”说明 要保持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D项正确。严格执法是执法机关的职责, 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充分利 用网络的优势,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远离网络,B项错误,故排除。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解读
一、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 自我控制能力
1.了解好奇心 2.认识从众心理 3.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明辨是非
1.为什么要明辨是非 2.如何明辨是非
三、网络生活
1.对网络时代的理解 2.网络的利与弊 3.正确享受网络文化 4.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 5.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社会、家庭、学校、青少年该怎么 做(如何预防青少年受“网毒”伤害) 6.国家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意义 7.网络谣言有哪些危害 8.请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分析在网络上编造谣言并造成恶劣
【例2】[2014·江西16(2)题]网络慈善商品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普 及,出现的一种新的募捐形式。
七年级第六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复习导学案(九年级))

七年级第六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复习目标:1、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树立热爱生活,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高雅情趣,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3、学会调控情绪,辨别分析不同情绪的影响;分清雅俗,提高思考、判断能力,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培养对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4、知道人最常见的情绪的种类、情趣有雅俗之分、调控情绪的方法、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理解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情绪对人的影响以及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趣;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是本单元的重点。
2、合理宣泄情绪;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是本单元的难点。
一、自主复习:(根据知识梳理,认真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知识梳理:情绪类型: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情绪产生的变化的因:1.2.情绪的影响:1.积极情绪: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边 2.消极情绪:情绪的控制的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合理宣泄的方法: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庸俗情趣会使人:追求高雅情趣高雅情趣的意义:1.品味美好生活 2.3.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1.2.3.4.二、合作探究:1、初一(2)班学生小强经常听到不少的同学谈论上的世界很精彩,于是便抱着好奇的心里去了一次网吧。
这一去便一发不可收拾,经常在网吧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后来竟从家里偷钱去上网,甚至对父母说谎,说是要买复习资料,拿到钱后又去网吧,沉溺于网络里经常浏览不健康的网站。
小强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视力爱到严重影响,而且还染上了吸烟、喝酒的坏习惯。
(1)分析小明沾上不良嗜好的原因。
(2)样帮助小明,使他杜绝这些不良嗜好?(3)如果在学校内开展一次抵制网络低俗之风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为该活动设计一个宣传主题,并写出宣传的主要形式。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教案(精选7篇)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教案(精选7篇)七年级政治教案篇一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三、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四、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教育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生活、自信开朗,兴趣广泛、情趣高雅,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不妨碍他人,尊重和关心他人。
3、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培养高雅情趣,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2、能力1、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能够合理宣泄情绪,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能力。
2、辨别分析不同情绪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克服考试焦虑。
3、分清情趣的雅与俗,提高独立思考、正确判断的能力,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
3、知识1、知道人的基本情绪种类,了解不同情绪的外在表现。
2、懂得情绪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带来的不同结果。
3、知道情绪调节的手段,了解情绪宣泄的方式方法。
4、知道情趣有雅俗之分,了解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本单元包括第十三、十四课内容,计划用6课时授完。
第13课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边教学内容: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第二框——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计划用三课时授完。
第一、二课时(总第6、7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导入语:每一个人都始终处在一定的情绪之中,或平静,或快乐,或伤心。
12.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在生活中,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抵制不了不良诱惑,染上不良嗜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起因于自己最初的从众心理和好奇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探究这一问题。
㈠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阅读感悟:“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土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他地方还有更好的青草。
[各抒己见]:我们应如何克服盲从心理和“过分好奇”?
提示学生结合教材第15页的“知识链接”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我们要学会辨证地看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既要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又要克服盲从心理和“过分好奇“的消极影响,做到趋利避害。
【板书设计】:
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
㈠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实话实说]:
①好奇心曾经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怎样积极的影响?
②在你的经历中,有没有因为“过分好奇”而让你难堪或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的事情?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
教师引导:总之,好奇心和从众心理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盲从心理和“过分好奇”。
引导学生思考:宋某一步步陷入犯罪的深渊对我们有何启示?
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点拨:对于好奇心,一方面,我们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探究交流: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过分好奇”的现象?这些现象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七上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1.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克服青春期的烦恼;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杜绝不良嗜好。
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3.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磨砺意志,陶冶情操,锻炼个性心理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1.认识自我(1)初中生心理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初中生心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处于半成熟期,这个时期又叫“心理断乳期”。
(2)中学时期是怎样的一个时期?中学时期是我们学习的关键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个人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
(3)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和完善自己?①学会学习;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③关注自我心理健康;④勇于创新,勤于实践。
2.情绪的多样性与调节(1)人最基本的情绪类型有哪些?喜、怒、哀、惧。
(2)中学生情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情绪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大,很不稳定。
(3)调节情绪的具体方法有哪些?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理智控制、理性升华、改变认识、幽默等。
3.分析挫折和逆境,磨砺坚强意志(1)人生为什么有顺境也有逆境?由于家庭、社会和个人等原因,人生有顺也有逆。
(2)顺境和逆境的两面性是什么?遇到挫折人们常有的哪两种态度?①两面性。
顺境的两面性。
积极影响:一般来说,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给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负面效应:可以消磨人的斗志,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逆境的两面性。
积极影响:能使人更坚强,促使人增长才干;负面影响:使人吃苦受累,备尝艰辛,甚至使人一蹶不振。
②遇到挫折人们常有两种态度:一是畏难止步,向挫折屈服;二是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
后者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3)如何培养自己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①正确认识挫折;②敢为人先;③培养高尚的志趣;④适当转换追求目标。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一、考点梳理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2)

( D)
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021·安徽)岁月如歌,青春正好。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
基因、铺好青春底色,有利于
( C)
①培养高尚情操,坚定人生方向
5.“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自控控
力。(做法)
力
6.“止于至善”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向榜样学习,养成自自我我
省察察的习惯,以修身为本。(做法)
省
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 考点 1:悄悄变化的我
1.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P3) 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 考点 1:男生女生
1.男生女生性别特征的差异有哪些?(P14) 男生女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表 现出各自的特点。
2.怎样正确对待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P15~16)
※3.怎样正确对待男女性别优势?(P17) (1)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发现对方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让自己变 得更加优秀。 (2)不同性别的个体虽然有差别,但是我们不应因自己某一方面的优 势而自傲,也不应因自己某一方面的欠缺而自卑。男生女生应相互理解, 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②形成独特个性,追求与众不同
③引领价值判断,明辨是非善恶
④养护自身精神,体会成长快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源自D.②③④3.我们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P30~31) (1)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2)好的榜样昭示着做 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 们自我完善的力量。(3)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 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活动建议
收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 来巨大变化的资料,讨论只 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 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才能发展中国。 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 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 化建议,设计一个保护环境 或珍惜资源的公益广告。 以“我的理想和选择” 为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交流探讨为实现理想应该如 何努力。 查阅历史资料,知道中 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深刻含义。 组织少数民族歌曲演唱 活动,了解少数民族风情。
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一)积极适应发展和进步
目标: ——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 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与同 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学交流。 1.2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 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 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 现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 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众心理。 讨论在自然灾害中的社 1.3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 会救助活动和英雄事迹所反映的个人 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 与集体的关系。 的精神状态。 1.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 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 社会行为。 1.6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 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 感。
内容标准
4.5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 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 展的意识。 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 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 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 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4.7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 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4.8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 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 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努力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神秘 (mystery) 的象征。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时,其实不是真的讲好奇心把猫杀死
了,而是说好奇心可能使自己丧命的! 自然啦,在实
际的用法中也并没有丧命那么严重,但起码是告诫人们
好奇心要有一定的限度,否则危险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新奇刺激所 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好奇,探索的心理状态.
思 考 探 讨:
材料:毒品网络好奇心 辍学少年陷泥潭 好奇心强一定是好事吗?怎样全面看待它?
好奇心杀死猫——西方谚语: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西方传说猫有九条命,怎么都不会死去,而最后恰 恰是死于自己的好奇心,好奇心有时是多么的可怕!
在很多西方人眼里,猫 (cat) 是好奇心 (curiosity)
罚款50元
非机动车停车越线、逆向行驶、违反禁令标志 罚款20元
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处罚
依法扣车
在实施专项整治的第一天,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闯红灯的行人, 问他们为什么要闯红灯,占主流的回答是:“别人都走了,我不走 不是傻帽吗?”“法不责众嘛,大家都在闯红灯的!”
(1)简要分析受访者闯红灯行为的心里因素。
第12课 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
一、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认识社会现象——中国式过马路
材料一:视频《中国式过马路》
材料二:近期,某市开展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 对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加大处罚力度,处罚措施如下:
整治项目
处罚措施
行人闯红灯、跨越护栏、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 罚款20元
非机动车闯红灯、在机动车道内行驶
名言赏析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 人是永远进步的人——爱因斯坦
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答:在人的成才的道路,兴趣是起点,爱好是行动, 产生兴趣的直接原因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青少 年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好奇心使人对感兴趣 的新事物充满探索的愿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 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
认识社会现象——中国式过马路
国家: (1)国家立法机关要完善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使解决“中国式过马路”有法可依。 (2)国家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加大对闯红灯行为
的处罚力度。 (3)国家行政部门要完善交管管理设施,合理设置 红路灯时间。 (4)国家要加强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 (5)国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公民: (1)公民要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不盲从。 (2)公民要增强法治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2)结合材料,请你为解决“中国式过马路”出谋划策。
知识提要
1、什么是从众心理?通俗的说法是什么? ——它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由自主地 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人云亦云,随大流
2、如何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从众心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发展.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2、如何正确认识好奇心? 书17页 既……也
3、青少年应如何正确对待好奇心?
书17页,一方面……另一方面
3、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从众心理? —— 我们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 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 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的途径.书15页
中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就中学生来说,从众心理的产生大致不外乎这几方面
的原因:一是社会、家庭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调查表明, 有些学生早就受自己家长或亲友中世俗观念的影响,如" 入境随俗"、"遇事随和"。不要做"出头椽子",不要"标新 立异","人家怎样你就怎样",这些观念逐步形成了他们 遇事从众的心理。二是由于学生本人的因素。有独立思考 能力,有探索精神的人不大会轻易从众,而那些有自卑心 理,缺乏自信,不肯多动脑筋的人,容易从众。胆小怕事, 感情脆弱的也容易从众,而其中更多的是顺从和屈从。三 是智力较低,反应较慢,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都较差,在 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把简单的多数当作真理所在, 因而盲目地从众。至于一些人在发型服饰上赶时髦,也是 一种从众的倾向,这是审美观念上的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