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一下册思想品德期中期末开卷考试必备资料(内部讲义)

2014年初一下册思想品德期中期末开卷考试必备资料(内部讲义)
2014年初一下册思想品德期中期末开卷考试必备资料(内部讲义)

封面

期中期末考试专用

22001144年年33月月编编

(P3)----

【关键词】含义(1)、表现(2、3、4)、知耻(5、6)、虚荣心(7)、

豁达(8)、人格(9、14)、尊重他人(10、11、16)、自尊快乐(12、17)、适度自尊(13)、如何自尊(15)、别人批评(18)、自尊意义(19)

(P4)----命题角度2、自信(自卑、自负)

【关键词】含义表现(1)、自信心理品质(2)、自信自卑自负区别(3、4)、自卑表现对待优缺点(5)、自信名言(6、7)、民族自信心(8、9、14)、

自信作用、意义、重要性(10、11)、如何树立自信(12)、如何寻找长处(13、)(P6)----命题角度3、自立

【关键词】含义(1)、依赖心(2)自立与自主(3)、自立重要性、意义(4)、需要的自立能力(5)、自立名言(6、7)、自立与武断(8)、自立少年始(9)自立与拒绝帮助(10)、如何自立(11)、

(P7)----命题角度4、自强

【关键词】自强含义表现(1)、自弃含义表现(2)、自强与自弃的关系(3)、自强作用(4)、自强不息含义(5)自立与自强的关系(6)自强名言(7、8)自强与理想(9)、自强与战胜自我(10)、自强与扬长避短(11)、

自强少年始(12)、如何自强(13、14、15)、自强意义(16)

(P8)----命题角度5、挫折

【关键词】挫折含义(1)、对待挫折三种态度(2)、

挫折作用、意义、重要性(3)、挫折认识(4、6、7)、对灾民所说(5)、、挫折与人生(8、9)、挫折原因(10)、战胜挫折方法(11、12)

(P10)----命题角度6、坚强

【关键词】坚强表现(1)、坚强作用、意义、重要性(2、3)、

坚强理解(4)、坚强培养方法(5)、理解意义(6)

(P10)----命题角度7、法律(常识)

【关键词】公民成熟标志(1)、社会规则(2、3)、法律含义、特征(4、5)、法律普遍性(6)、法律本质(7)、法律作用(8)、法律与道德(9)、

为什么要遵守法律(10)、如何对待法律(11)、

(P11)----命题角度8、违法行为

【关键词】违法行为含义与类别(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2)、

犯罪含义与特征(3)、刑罚的含义与类型(4)、道德水平与犯罪(5、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7)、

(P12)----命题角度9、未成年人保护

【关键词】未成年人含义(1)、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2)、

四种保护(3)、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4)、容易受到的侵害包括(5)、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6)特殊保护的原因意义(7、13)防微杜渐(8)、法律保护的方法(9)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1011)如何预防违法犯罪(12)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P14)----热点专题一、校园(车)安全

(P17)----热点专题二、学习先进人物

(P19)----热点专题三、未成年人保护(合肥少女毁容案)

(P20)----热点专题四、生营养改善计划

第一部分、课本基础知识梳理

命题角度1、自尊

1、自尊的含义: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2)自尊是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肯定。它是以一个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为基础的,自尊的人与虚荣的人具有本质区别。(3)自尊不等于自恋。自尊的人总能自我欣赏,了解自己的长处和需要,自恋的人则过分强调自己的容颜、长处或者需要。

2、青少年自尊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青少年自尊的主要表现有:①注意容貌上的修饰。②注意举止的文雅。③注意行为的后果等。3、进入初中以后.不少同学开始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他们的自尊意识开始增强。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人们不仅需要在容貌和衣着上修饰自己,还要在言行上约束自己,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同时还期望受到他人的尊重,不容许别人歧视与侮辱。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

4、请你从公众场合、学校、家里、同学家角度各举出三个生活中常见的具有自尊表现行为的例子。①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护送盲人、老人过马路。②学校里:按时到校,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③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不乱摆放衣物;出门时,给父母打招呼。④去同学家:不随意脱鞋,露出难闻的脚;未经允许,不乱翻同学或其家人的东西;见到同学父母打招呼等。

5、你知道知耻与自尊的关系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知耻?

①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②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③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6、你是怎么理解孟子说的“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说说看法。

①人不能没有羞耻心。把没有羞耻心当作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②唯有知耻,才有自尊。③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永远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知道羞耻,从而培养自尊心。

7、虚荣心的含义、表现、危害。

(1)含义: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2)表现:①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②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

(3)危害: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儿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而受不了。

8、如何理解自尊者豁达?①生活中,人际交往不可避免。承认世界因为差异而精彩,就不会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②有时,我们很在意别人的一点议论、一点批评,认为伤害了自尊。其实,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③如果我们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还可以更多地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同时,豁达者的自尊是一种适度的自尊。

9、哪些事情是有损人格?

①向别人卑躬屈膝、阿谀奉承。②容许别人有意歧视、侮辱自己。.③做欺骗、贪婪、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事。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⑤过高地评价自己的同时贬低别人。

10、怎样理解自我尊重和被人尊重的关系?①如果别人不仅能欣赏我们的长处,而且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陷,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②无论是自己对自己的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的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 1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自尊,要关注他人的尊严,善待对方,不做有损他人的事。(2)借助他人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12、为什么说自尊是快乐的/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①我们感悟生活的意义,首先要体验到自已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欣赏。②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③如果别人能欣赏我们的长处,而且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陷,那么这种被尊重则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

④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13、为什么要做到适度的自尊? ①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②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③当然,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为什么说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2)①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一个真正自尊自爱的人应该不图虚荣,拒绝沾染小良习气。

②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 15、如何拥有自尊(心)?

(1)维护人格最重要:自尊的人是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经常保持达观开朗的心态。①自尊者达观,要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②理智、冷静的对待他人的评论,我们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自尊要适度:①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②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③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4)善于尊重他人:①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对他人要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②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及他人。③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16、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2)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3)尊重他人,要善于欣赏、悦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17、生活中,如何正确看待不如别人的地方。感受自尊的快乐?

在生活中,人人都可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只要我们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18、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批评?

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关紧要的议论,忍让一下就过去了。当然,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 19、自尊的意义(重要性):(1)自尊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必备的操守,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2)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3)自尊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自我完善的需要,是实现成功人生的重要条件。(4)自尊也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强的基础。

自信的人能沉住气,相信自己,想方设

⑵好奇,自信的人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计较功劳大小,快乐来自于绞尽脑汁攻克难关后的豁然开朗。⑶专注。自信的人对人对事能保持客观,目标明确,主次分明,不会感情用事。

3、自负、自卑与自信相比有何不同?(如何区别自负、自卑和自信?)

(1)表现不同:①无论是自负的人还是自卑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认识都是不切实际的。自负和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②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缺点,他们所追求的月标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③自卑的人则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

七、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杨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期中考试已经结束,现对考试质量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无超范围现象,试卷知识覆盖面大,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总体来看,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 1、一些学生对书上的基本基本概念认识不清,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不够,欠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运用不到材料中去。 2、回答问题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部分学生只能从某一个角度作答,思维很狭窄,视野不开阔。 3、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还比较欠缺。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学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一些学生因为知识掌握不全面,运用能力和概括能力弱,不能对此材料进行正确分析,以至于答非所问或答题不全面。 4、答题不够规范,语言表达不明确,条理不清。例如,有很多学生答题条例不清晰,书写混乱。 5、基础知识不扎实,一些基本知识点不过关。特别是一些单项选择题,一些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书本知识不扎实,教材不熟悉。

6、学生不能认真审题,拿到题目后不加思考就做,审题不清,结果答非所问。 7、单项选择题,有些学生居然选出两个备选项,真是糊涂。或者说根本没用心思考问题。缺乏严谨性。 三、采取措施 1、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能力。 2、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多尝试用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要加强政治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表述符合逻辑,没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如何捕捉有效信息。 5、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重视导学案的反馈,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6、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时事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时事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杨灿 2013年5月13日

2014151微观经济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诚信应考 考出水平 考出风格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14 — 2015 学年第 一 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 微观经济学 》A 卷 开课单位: 商学院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 2014 年 11 月 日; 所需时间: 120 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吉芬物品: 是需求定理的特例,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在某种特定条 件下,某些低档生活必需品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增加。某些炫耀性消费品,价格越高,越显示拥有者地位,需求量就越大。 2.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上某一点斜率的绝对值. 3.需求的收入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化率与收入变化率的比值,用来度量 收入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影响程度。(一般而言,必需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而小于1。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 4.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物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 能购买的的两种物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地其他可供选择地最好用途。(机会成本是一 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的选择所引起的;并且机会成本是做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 得分 年级: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人版初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全

一、诗歌赏析 《观沧海》【三国时期】曹操 1、本诗作者曹操,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以观沧海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巍峨,树木的茂盛,波浪的汹涌。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10、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思念故乡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邵小玲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八年级政治考试试卷覆盖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没有超范围的试题,难易适中,基本能考察出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考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学以致用能力。此次试题共100分:判断题10个,共20分;单选题11个,共33分;多选题5个,共15分;材料题2个,共13分;辨析题5分;活动与探究14分。 二、试题分析 (1)第一大题判断题:重点班学生大部分能够得20分满分,普通班学生基本在10-18分之间,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是第1、3、7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能力差。 (2)第二大题是单选题:出错率较高的是第11小题,没有弄明白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的概念;第15小题缺乏答题技巧,用排除法很容易选择,第16小题选项需要认真思考分析,理解能力差的话就很容易选错。 (3)第三大题多选题: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有的选项事实而非,如果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所以失分较高。其中第22小题由于题目太长,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审题,24小题B.C选项学生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认真思考出错率较高。 (4)第四题材料题,第六题都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很多学生只是答出了上课讲的理论知识,没有联系实际,还有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也不端正,主观题根本就不看也不做,交白卷,造成失分很高。 (5)第五题辨析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要从两方面来回答,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错误,很多学生只是做出了判断,没有说明理由,还有学生就没有做,所以失分较高。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弄不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按题目要求作答,答非所问。 2、审题不清,分析材料能力差,把握不准试题的要求,答非所问。 3、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答案没有条理,分不清点 4、答题技巧和方法欠缺 5、不会理论联系实际,不会学以致用,不能灵活运用 四.改进的办法 1、强化课堂,向课堂要效率,老师精讲,学生细听,争取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生活和实践的探究,重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使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准确把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和审题习惯,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和应试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述和书写习惯,提高试卷作答质量。 5、加强基础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基础是关键,加强学生的课前提问,只知识记忆,尤其对重难点和考点知识要求熟记,以便灵活运用

微观经济学 期中试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期中测验(物流、营销专业)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说明:个体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的题,没有做具体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72分) 1.假定需求表中的点DI、D2、D3,和D4的弹性系数分别为 2.3、0.4、1.27和0.77,哪种情况在价格提高后将导致总收益的增加( B ) A.D1和D3; B.D2和D4; C.D2和D1; D.仅D1。 2.某商品的价格从6元下降到5元,需求量增加了100,需求为( D )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单位弹性; D.不能确定。 3.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该商品的需求却增加,该商品为( A ) A.低档商品; B.互替商品; C.互补商品; D.一般商品。 4.某商品价格下降使边际收益小于零,则( B ) A.该商品为低档商品; B.在该价格段,需求缺乏弹性; C.价格上升导致利润减少; D.弹性系数大于1。 5.下面哪一种情况将导致供给的减少( B ) 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 B.技术的变化; C.成本的下降; D.替代品价格的上升。 6.某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其互补品的( B )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7.某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从3元下降到2.75元,则( D ) A.该商品需求下降; B.该商品需求上升; C.该商品需求量下降; D.该商品需求量上升。 8.所有下列情况将引起大豆的供给曲线移动,除了( A ) A.大豆的市场价格提高; B.大豆的相关商品价格下降; C.增加20%的工资; D.大豆获得丰收。 9.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该说法( A ) A.不正确; B.正确; C.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 D.无法断定。 10.如果某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那么该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 D ) A.不可确定; B.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C.等于斜率值; D.总是为1。 11.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可能会使( C ) A.无差异曲线向右移动; B.预算线的斜率变平; C.需求增加; D.需求量增加。 12.如果消费者消费的x、y商品的价格之比是1.25,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是2,为达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 A ) A.增购x和减少购买y; B.增购y和减少购买x; C.同时增购x、y两种商品; D.同时减少x、y的购买量。 13.假如消费者消费的几种商品的价格都相同,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效用满足.他应该购买( C ) A.相同数量的这几种商品; B.使这几种商品的总效用相等; C.使这几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4.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为-1/4,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放弃几个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D ) A.5; B.1; C.1/4; D.4。 15.消费者剩余是( C ) A.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 B.消费者消费不了的商品; C.消费者的总效用与支付的总额之差; D.消费者的货币剩余。 16.哪条曲线可以反映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和两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A ) A.价格—消费线; B.需求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消费线。 17.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而其他情况不变时( C ) A.替代效应和收人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B.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C.替代效应为负,而收入效应正; 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18.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D ) A.60; B.45 C.150; D.75。 19.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D )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生产技术既定不变; C.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

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八年级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李庆稳 一、试卷结构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八年级思想品德试题分别为:单项选择题、问答题。本次期中考试八年级思想品德试题主观题仍以材料分析题为主。试卷以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能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出题,难易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试卷总体评价: 加强政治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作,离开了知识载体的能力是不存在的。从实际上看,只有知识充实,知识运用和知识迁移才能灵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因此,本次期中考试试题突出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选择题学生的得分率相对较高,材料分析题中失分率最高,这主要反映出学生的审题能力需要极大的提高,抓不住抓不准问题中的关键,回答问题时想当然,结果导致自己答非所问。? 四、得失分原因分析?

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是做好试卷的前提,本次试卷中部分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这样的试题学生得分率较高。比如选择题、简答题、观察与思考题。?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做好试卷的保证,本次考试表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这也是本次试卷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这也与自己在平日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记忆而很少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 五、改进措施。? 1、在吃透教材的和知识点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多引导、多启发,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上、书写的习惯,让学生全力参与学习,探究知识面,合作交流。? 3、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从而主动学习新知识。? 4、针对一些学生不能认真仔细审题的问题,加强审题训练,注重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听课。很多的学生只注重题目的结果,而忽视了最重要的部分:审题与分析。让学生在分析题目时充分运用手中的笔进行圈圈划划,抓准关键,这样有助于理解题意。? 5、精心设计活动的过程,努力把课堂教学落在实处,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足够空间。?

研究生中级微观经济学期中测验参考答案精选文档

研究生中级微观经济学期中测验参考答案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4年研究生中级微观经济学期中测验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计30分。答题要求: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只判断但不写出理由、或判断错误、或理由错误,均不得分) 1、某个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是这样的:如果花掉所有的收入,可以买到4单位的商品x和6单位的商品y,或者12单位的商品x和2单位的商品y。那么,此消费者的预算线是12 x。 +y 2= 错误。预算线是16 +y x。 2= 2、取同样一组人,然后考虑一下“的确比……高”这样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满足完备性、反身性和传递性假设。 错误。满足传递性,不满足完备性和反身性。关于消费者的偏好,有三个公理性假设,即完备性、反身性和传递性。如果A的确比B高,B的确比C高,那么自然也会有A的确比C高,这种关系是传递的。反身性指的是任何一个消费束,它至少和它本身一样好。不能说一个人“自己的确比自己高”,所以“的确比……高”这种关系不满足反身性。完备性要求任何两个消费束都可以比较,但是对于两个身高相同的人来说,则不能用“的确比……高”这种关系来判断,所以这种关系不满足完备性。 3、某个消费者将他的全部收入花在两种商品上,其中一种商品是吉芬商品。如果吉芬商品的价格上升,那么他对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必定下降。 如果吉芬商品的价格上升,对吉芬商品的需求将上升,用于购买另一种

商品的收入就会下降,对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必定下降。 4、至少在理论上,一些消费者的偏好无法用效用函数表示。 只有消费者的偏好满足某些条件时,比如:完备性、单调性、传递性、连续性等,才能用效用函数表示。如果不满足某些条件,例如字典序偏好,不满足偏好的连续性条件,就无法用效用函数表示。 5、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例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解的必要条件之一。 错误[1分]。如果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选择是内点解,那么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一定等于对应的价格比例。如果,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选择是角点解,那么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有可能不等于对应的价格比例。例如,对于效用函数 min{x,y},边际替代率等于零或者无穷大,不可能等于价格比例。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选择一定满足x=y。 6、假设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并且总是花光其所有货币,此时不可能两种商品都是低档商品。 对。 首先低档商品消费量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然后考虑货币为零时情形,此时两种消费商品消费量为零。由此出发,某个数量货币相当于增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复习题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复习题 时刻:100分钟,总分:12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计66分) 1、若乒乓球竞赛+4局表示赢4局,那么-2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 2、加工一种零件,图纸上标明它的直径是0.04 0.0230φ±(单位:毫米),那么合格品的最大直径是__________,最小直径可为____________. 3、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了A 点,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了B 点,则A 表示______,B 表示_______. 4、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3的点有_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 5、-5的相反数是_____,12-的相反数是_______,23和______互为相反数. ____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6、若-(m-3)是正数,则(m-3)_____0. 7、1(2)2--与_______互为相反数,1(2)2 --与_______互为倒数。 8、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56-_______67 - 9、当x ≥3时,|x-3|=_______; 当x ≤3时,|x-3|=_______. 10、用“>,=,<”填空; 1)-3_____-|-2| 2)-(+2.5)_____-|-(-4)| 3)-{+[-(+15)]}____|-[-(-15)]| 11、近似数32.60精确到_______,有_____个有效数字。 12、2.412亿精确到______,有______个有效数字。 13、5.28×105 有______个有效数字,精确到__________。 14、某大楼地面上面共有20层,地面下共有5层,若用正负数表示这栋楼房的 每层楼层号,则地面上的最高层表示为_________,地面下的最低层表示为

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反思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反思 石横中学王淑芹 一、试卷基本情况 1、试题内容结构 试题内容主要考察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第1-5课的知识。 2、试卷题型、题量、分值 试卷分为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共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 非选择题部分共4道题,共30分 3、试卷难度结构 整个试卷易、中、难比例适中。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与亮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试卷考查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八年级1-5课的主干知识,紧扣新修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如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其中15道小题所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非选择题部分试题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也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常识。 2、注重能力的考查 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选材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事例、情景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4、试题强调了实践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5、试卷能够始终围绕“以学生为本”的课改核心理念。 三、试卷总体作答情况及简要分析

1、客观题答题概况:失分较多的试题主要是第8题11题和13题。 2、主观题答题概况:非选择题部分的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1、2 3、2 4、22题。其中,21题得分率最高,约为95%,22题得分率最低,约为60%。 (8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各民族的关系。学生对选项1分析不清楚,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11题):11题是考察不妥的选项,考察的是年对制造民族分裂的凶恶犯罪分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机智,所以失分较多。 (13题)13题不符合用心倾听要求的是C (22题):这题是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题。这个问题不是单一的问题,涵盖的知识点较多,总括了第一课的所学内容,学生因为整合知识的能力较欠缺,所以回答的知识点不全面,还有部分同学写出了具体内容,不能形成符合逻辑的整体。另外语言不规范、口语化明显,缺乏基本的理论素养。 四、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于重点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注重能力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培养学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机会成本: 2、价格歧视: 3、纳什均衡: 4、恩格尔定律: 5、帕累托最优: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2、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赖性 B.每个双头垄断商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 C.每个双头垄断者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3、相对于市场分配而言,下列哪一种情况减少了收入或财产分配的不平等状况。() A.政府向穷人的转移支付 B.累退所得税 C.大量的遗产 D.婚姻的门当户对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是规经济学的命题。() A.征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B. 1982年8月政府把贴现率降到10% C. 1981年失业率超过9%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5、已知消费者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

效用分别为50和18。如果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增加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B.增加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C.减少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D.减少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6、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A. 显成本 B. 隐成本 C. 会计成本 D. 经济利润 7、在囚犯的两难选择中,()。 A.双方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导致最好的结果 B.双方进行合作,得到了最好的结果 C.双方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导致最不利的局面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基尼系数的增大将表明()。 A.收入不平均程度的增加 B.收入不平均程度的减少C.洛伦兹曲线与横轴重合 D.洛伦兹曲线与纵轴重合 9、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即可妥善解决。() A.不管财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只要财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C.只要财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林显华 八年级刚结束了期中考试,针对这次期中考试,我对试题、所任班级的成绩及学生的答题情况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为闭卷考,试卷共两大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涵盖了历史与社会第五、六单元和思想品德第五、六单元的主要内容,其中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各2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各30分。本套试卷注重基础,考察全面;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整套试卷对教材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部分选择题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参加考试人数429人,年级平均分71.92分,优秀率43.20,及格率76.61,最高99分,最低17分。 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例如社会11题: 该题考察的是学生对闭关锁国的原因、影响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出题者根据出示的两则史料(第一则资料出自课本原文)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概括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微观经济学期中测验

微观经济学期中测验 选择题 1.假定需求表中的点DI、D2 D3,和D4的弹性系数分别为 2.3、0.4、1.27和 0.77,哪种情况在价格提高后将导致总收益的增加( ) A.D1 和D3; B.D2和D4; C.D2和D1; D.仅D1。 2.某商品的价格从6元下降到5元,需求量增加了100,需求为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单位弹性; D.不能确定。 3.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该商品的需求却增加,该商品为( ) A.低档商品; B.互替商品; C.互补商品; D.一般商品。 4.某商品价格下降使边际收益小于零,则( ) A.该商品为低档商品; B.在该价格段,需求缺乏弹性; C.价格上升导致利润减少; D.弹性系数大于1。 5.下面哪一种情况将导致供给的减少( ) 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 B.技术的变化; C.成本的下降; D.替代品价格的上 升。 6.供给曲线的位置由下列哪种因素决定( ) A.厂商的预期; B.生产成本; C.技术状况; D.以上三者皆是。 7.某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其互补品的( )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8.某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从3元下降到2.75 元,则( ) A.该商品需求下降; B.该商品需求上升; C.该商品需求量下降; D.该商品需求量上升。 9.商品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上升、这是因为( ) A.价格下降导致供给下降; B.价格下降使需求曲线右移; C.人们实际收人的升高增加了对商品的消费; D.为获得均衡,价格下降后需求必须增加。 10.所有下列情况将引起大豆的供给曲线移动,除了( ) A.大豆的市场价格提高; B.大豆的相关商品价格下降; C?增加20%勺工资; D.大豆获得丰收。 11.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该说法( ) A.不正确; B.正确; C.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 D.无法断定。 12.假定某商品的需求价格为P= 100一4Q供给价格为P= 0十2Q均衡价格 和均衡产量应为( ) A.P=60,Q=10;B.P=10,Q=63; C.P=40,Q=69;D.P=20.Q=20。 13.市场需求曲线通常是指( ) A.市场上所有最大购买者需求曲线之和; B.政府对某种商品的需求; C.与横轴平行的曲线; D.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量之和。 14.如果某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那么该商品供给的价格弹

初一英语期中考试题

初一英语期中考试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初一英语期中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30) ( ) 1--________is your favorite_______—Soccer. A. Who; teacher B. What ;day C, Who ;actor D. What ;sport ( ) father likes ___________television in the evening A. watching B. watches C. watched D. a watch.= ( )3.—When is Jay’s concert(演唱会) ---It’s _______three o’clock _______the afternoon of July 18th. A. at; in B. at; on C. on; in D. in; on ( ) 4. He’s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_his English classes. A .has B. have C .having ( )5.—Are they going at do their homework—Yes ,________. A they are B. they aren’t C. he is D. he isn’t . ( ).6 .It’s very easy ____________the football match. A .win B .wins C. to win D. winning ( ) and I ______the mountains next weekend. A .am going to climb B. am climb C .is going to climb D .are going to climb. ( )’re also go ing __________and going to take a walk on the beach. A .sight B .sightsee C .sightseeing D to sightseeing ( )9.—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 day after tomorrow ---I’m going _______some clothes. A. buys B. buying C. to buy D. bought ( ) _______will go to our English party A. other B. others C. else D. another. ( )11. I like watching CCTV-4 _______it can help me learn more about the world. A. because of B. if C. because D .so ( ) are you going to do ______________ A. Sunday morning B. next Sunday morning C. last Sunday morning D in Sunday morning ( ) _________________a basketball match between Class One and Class Two this afternoon. A. is going to be B. will have C. are going to be D .is going to have ( )14I am enjoying _________playing in the river. A. himself B. herself C. ourselves D. myself ()15— Please tell me the girl's name. — ________ name is Betty. She's my classmate. A.She B.Her C.She's D.His ( ) 16— Where are the runners — Over there. They ________ warming-up exercises.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此次期中考试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其中选择题50分,材料题3道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采用闭卷的形式。 下面就试卷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该套试卷知识覆盖面大,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客观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 难度适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主观题:二大题是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双基的掌握,应变能力与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观察思考题和问题探究题,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总体来看,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 二、试卷分析 从统计分析来看,平均分为75.3 分,优秀人数,优秀率,及格人数,及格率。成绩呈现的特点是:处于60——89分的中间层次的人数居多。 三、主要错误类型 1、一些学生对书上的基本基本概念认识不清,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不够,例如选择题第9、10、15。 2、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例如选择题第6、14、18。 3、回答问题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例如,第27题(2)小题部分学生只能从某一个角度作答,思维很狭窄,视野不开阔分析说明不全面。 4、学生对一些重点、热点时事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还比较欠缺。特别是材料分析题第29题,“从国家、学校、个人角度为平安校园建设献计献策”很多学生知识学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一些学生因为知识掌握不全面,运用能力和概括能力弱,不能对此材料进行正确分析,以至于答非所问或答题不全面。 5、答题不够规范,语言表达不明确,条理不清。例如,有很多学生答题条例不清晰,书写混乱。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特别是一些重点、热点时事。关注自己成长中的一些问题,要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2、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能力。 3、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多尝试用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要加强政治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表述符合逻辑,没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如何捕捉有效信息。 6、教师应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重视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时事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时事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1、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结、新、生、激、发、遗、适 严谨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现象、应激性、生殖与发育、遗传与变异、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2、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 3、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例如:草蝗虫鸟狐狸;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箭头指向能级较高的生物体(蝗虫的能量级别比草高,鸟的能量级别比蝗虫高等); 6、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 7、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8、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以海平面划分,可达到上、下各10千米的范围,涵盖了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9、生态系统的种类很多,其中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称号;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的称号;城市生态系统是与人关系最密切的等等;注意区别各生态系

统中动、植物的特点; 10、识记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11、显微镜的操作方法: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和记录;4)收镜。 12、显微镜成像特点:1)从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2)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3)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小, 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清晰,光线越暗; 13、玻片标本的分类:1)按取材分:装片、切片、涂片;2)按用途分:永久玻片和临时玻片; 14、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擦:擦拭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2)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3)取:用镊子撕取洋葱内表皮,放入清水中,仔细展平;4)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下,避免出现气泡;5)染:在盖玻片的一侧边缘滴一滴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均匀浸染标本;6)观:按照显微镜操作方法进行,先用低倍镜观察。 15:、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擦:(同上) 2)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防止细胞变形、破裂) 3)取:用凉开水漱口,用消毒牙签的一端,从口腔内壁处轻轻刮 几下,然后在生理盐水中涂一涂; 4)盖:(同上) 5)染:(同上) 6)观:(同上)

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王建坤 一、基本情况: 全年级参考人数90人,平衡分为71.56分,最高分91分,最低分32分,及格人数77人,从本次考试统计结果上看,试题的总体难度水平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是相符的,达到了命题要求,绝大多数学生成绩在60—80分之间,符合了“两头小中间大”的基本规律,命题中既重视了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观点的掌握情况,更注重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本套试题能够体现考试目标性,题量适中,难易合适,但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二、试题分析: 从整张试卷来看是一份可以的阶段测试题,考察了八年级上册第一-----四课的知识点,全套试卷共五大题,试题结构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与中考的题型结构设计基本一致。没有出现难题、怪题、偏题,这些都值得肯定。整个试卷的题目来说都是一些传统试题,比较经典。。 |存在问题:探究性的题目,材料分析题比较少。 三、学生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不结壮 从学生作的答案来看,发现不少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点模糊不清或识记不准,理解、分析能力不强,有些同学对知识能加强记忆,却不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审题不清。 2、表达能力欠缺 在答案中体现出学生的语言表达不精炼,清撤,流通.最后一题探究与活动中要求写出参加这项活动的感受和体会,只要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有少数学生语言表达东拼西凑,很不流通,文字功底较差。

3、态度不端正 表现在字迹马虎草率,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甚至还有极少数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整套试卷只完成了客观题,主观题只字未写,草草交卷了事. 四、改进措施: 1、教学中建立调和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 2、与各任课老师合作,培养学生语言、文字阅读、理解能力。 3、重在补差,从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基础知识上做起,慢慢积累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4、坚持课堂主阵地,向45分钟要质量,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利用相关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5、与家长交流,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确立优良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学习。 6、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与作业训练的指导。 7、平时多开展时间活动,让学生体验、参与。从而达到思想境界的升华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8、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9、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师引导下构建系统知识网络,理清基本思路,提高整体把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微观经济学期中考试试卷

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微观经济学期中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消费者剩余 2.拉弗曲线 3.比较优势 4.机会成本 5.价格接收者 6.需求价格弹性 7.税收归宿 8.生产可能性边界 9.互补品 10.低档物品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1.劣等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 A.小于1 B.等于0 C.小于0 D.大于0 2.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9美元下降到8美元,需求量从50增加到60,需求为()。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单位弹性 D.不能确定 A.A点,B点和D点 B.C点,F点和G点 C.E点 D.A点,B点,F点和G点 4.政府将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 A.大量积压 B.黑市交易 C.买者按照低价买到了想买的商品数量 D.以上都不对 5.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6.在下图中,假设生产处于D点,在技术革新后,生产pizzas的成本减少,则此经济体会 生产更多的()。 A.只有CDs会增加 B.只有pizzas会增加 C.更多的CDs和更多的pizzas. D.更多的CDs或者更多的pizzas,但不会两个都变多

—— 7. 需求定律说明( )。 A. 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提高 B. 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其需求量增加 C. 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 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8. 假设你继承了一件字画,你认为字画的价值是100美元。Jane 是收藏家,愿意为你的字 画支付800美元。如果你以600美元的价格把这幅字画卖给了Jane ,你的生产者剩余和Jane 的消费者剩余分别是( )。 A. $800, $800. B. $700, $900. C. $500, $200. D. $200, $700. 9. 假设你捡到了20美元,如果你选则把这20美元用于看足球比赛,你看这场比赛的机会 成本是( )。 A. 没有,因为你捡到了钱 B. 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 买其他东西) C. 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 买其他东西)加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价值。 D. 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 买其他东西)加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再 加你在看比赛中买饭的成本 E. 以上各项都不是 10. 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 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 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 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 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 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 11. 根据下图,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A. 在P1,消费者剩余为(A+B+C )-(D+E+F )。 B. 在P2,生产者剩余为(D+E+F )-(A+B+C )。 C. 在P3,消费者盈余大于P2,生产者剩余小于P2,但总剩余最大化。 D. 在P3,生产者剩余小于P1。 12. 假设士力架的价格从1.65美元降至1.35美元,需求量从1400单位增加到1600单位。 在特定价格范围内,使用中点方法计算,士力架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 A. 2/15. B. 3/15. C. 2/3. D. 3/2. 13. 根据下图,假设只有国际市场只有这两国。如果没有贸易限制,会有贸易吗,什么样的 贸易?( )。 A. 丹麦将向芬兰出售奶酪和面包 B. 丹麦将向芬兰购买奶酪和面包 C. 丹麦将向芬兰出售奶酪,购买面包 D. 丹麦将向芬兰出售面包,购买奶酪 14. 假设杏、油桃是桃子的替代品,以下哪一选项会使得桃子的需求曲线右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