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
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编制说明一 任务来源本标准制订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
项目编号2009-2430T-QC,项目名称《汽车对行人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二 标准制订过程本标准制订工作自2010年初开始,对关于行人保护的欧洲法规、日本法规、GTR全球技术法规进行了全面研究,决定分区内容参考采用欧盟指令639/2009《对于2009/78/EC指令《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的技术说明》中ANNEX II的CHAPTER II中3.3条款划分小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III中3.3条款划分大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VII中3.1.1和3.3条款划分头型冲击点,起草本标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负责承担了标准起草的全部技术内容,并于2009年5月经过碰撞标准工作组成员对标准文本进行讨论后,经标准主要起草人员修改后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
三 标准内容说明本标准作为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的补充,将试验规程明确,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中尽管对试验过程有相关规定,但是并不十分明确,特别是对行人头型、腿型的冲击试验区域和数量没有规定。
本标准对相关内容加以明确,提出划分方法和试验数量、判定依据及试验报告。
本标准的使用范围与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相同。
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采用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中3.1、3.10、3.12、3.13、3.15定义的术语。
本标准分区内容仅采用欧盟指令639/2009《对于2009/78/EC指令《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的技术说明》中ANNEX II的CHAPTER II中3.3条款划分小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III中3.3条款划分大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VII中3.1.1和3.3条款划分头型冲击点内容。
驾驶中如何避免碰撞行人

驾驶中如何避免碰撞行人驾驶是一项需要高度注意力和责任心的任务。
在我们驾驶过程中,避免碰撞行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行人都是道路上最脆弱的一环。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避免碰撞行人的方法。
一、提高观察力观察力是驾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技能。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留意周围的行人。
特别是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如学校、公园、市中心等,我们需要更加专注地观察行人的动向。
此外,夜间驾驶时,行人可能因为黑暗而不易被发现,因此要特别小心。
二、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是保证交通安全的基本要求。
在驾驶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遵守交通规则,包括停车线、红绿灯、斑马线等。
这些规则的存在是为了保护行人和驾驶员的安全。
尤其是在行人优先的地方,我们要给予行人足够的让行空间,切勿闯红灯或违反交通规则。
三、保持适当的车速适当的车速对于避免碰撞行人至关重要。
高速驾驶会减少我们对行人的反应时间,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合理选择车速。
特别是在行人密集的地方,如市区或学校附近,要减速慢行,以便及时停车或避让行人。
四、保持安全距离保持安全距离是避免碰撞行人的重要策略之一。
与前车保持足够的距离,有助于我们提高对行人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此外,保持安全距离还可以避免因紧急制动而导致的碰撞事故。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与前车的距离,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五、使用车内设备现代汽车配备了各种智能设备,如倒车雷达、行人识别系统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高我们对行人的感知能力,并在有需要时发出警报。
因此,我们应该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在驾驶过程中加以利用。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些设备的局限性,不要完全依赖它们,而是要保持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六、提升驾驶技术提升驾驶技术是避免碰撞行人的关键。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包括车辆控制、急刹车、转弯等技巧。
只有具备扎实的驾驶技术,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避免与行人发生碰撞。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探讨

根据我 国实际情 况 ,建议分 阶段 实施标 准 ,以给汽车 生产企业研 究、开发和 改进 的时 间;作 为强制 性检验项 目,以真正提 高我 国汽车对行人 的碰撞保护性 能。
关键词 :汽车 ;碰撞 行人保 护 ;标 准探讨 中 图分 类 号 :U 6 . 4 38 1 3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0 — 3 1( 0 0 0 — 06 0 0 6 33 2 1 ) 3 04 — 4
Ab t a t GB/ 2 5 0 2 0 p d sra s r t cin t n a d a b e p i d n 0 9 e r J l .Th sr c : T 4 5 . 0 9 e e t n p oe to sa d r h s e n a pl i 2 0 y a u y i e e sa ad a o t h e ta p rt s a d m eh d i n e n to a r ci a e Ac o d n o t e a t ln to tnd r d p st e ts D a au n t o n itr ai n lp a t lus . c r i g t h cua a in c st ai n t ea t rs g sst a tn a d s ul e n a p id wihp s si nd rt a et eve il iu to 。 h u ho u get h tt sa d r ho d b e p le t ha e n o e o m k h h ce he m a ufco y h v h i e o e e r h e eo m e ta d i r v m e t ts o l e o e t e m a d t r n a tr a e t e tm f r s a c ,d v l p n n mp o e n .I h u d b c m h n ao y e a i eie i r e oe h n et ep d sra sp o e to nav h c ec l s n x m n m no d rt n a c h e e tin r tc in i e i l ol o . t i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的实施

实行车辆行人保 护碰撞试验的建 的行人保护标准 , 规定从20年起 , O5
组 ,继续开 展行 人保护 方面研 究 。
法规 “ cie 2 0 10 /C” , Di t 0 31 2E r v e
议 。1 9 年 欧洲成 立 了WG1 工作 所有新生产 的乘用车和小型货车需满 还包括 儿童头 部撞 击发动机 罩 、成 97 7
WG1 工作 组 ,开展 行人 保护 的研 O
日 本通过对 日本行人 交通事故的 保护 发展 阶段 决定 的。欧 洲NCAP 小腿部 、大腿 撞击 发动机 罩前缘 ,
究 ,并 于 1 9 年 在 报 告 中提 出 了 94 分析 ,制订 了旨在减少行人头部伤害 对 行人保护 规定最 严格 ,不仅包括
从 表 1 看 出 ,各 国行 人 保 护 可 法规主 要有 以下 区别 : ; 0 3 1 2E L
护》( T 4 5 — 0 9推荐性国家 GB 25 0 2 0 ) /
标准 ,并于2 1年7 1 0 0 月 日实施。
各 国行 人 保 护法 规 现状 准更 为严格 ,是 目前 最为严 格 的行 只有 日本 法规 未 引入小 腿部 试 欧 洲 于 2 世 纪 8 年 代 成 立 了 人保护评价体 系。 0 0 验 ,这是根 据 日本 的 国情 及其行人
验 证 。2 0 年 ,欧 盟颁 布 了新 法 研究工作。 09 规 “ e ua in 7 /0 9E R g lt 82 0 / C”来 o 代 替 “ c ie 2 0 /0 / C” Di t 0 31 2 E r v e
在 各 国的 行人保 护法 规 中 ,欧
洲和 日本 的行 人保护 法规相 对较成
足该标准 ,同时,E, J N AP I ̄— C 也从 人头部 撞击 发动机 罩 、成 人头部撞 t 价标准是参照欧洲行人保护法规制订 的 ,不 同的是J NC P — A 只对行人头部 CAP3入  ̄ I 2 0 年 1 月 。欧盟颁布 了行人碰撞 20 年开展了行人保护的评价 ,其评 击 风窗玻 璃 。只有 欧洲 N 03 1 O3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征求意见稿

部质量。 9.2 试验结果 9.2.1 下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结果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区域划分描述; ——冲击点描述(坐标); ——至少三次试验结果:膝部最大动态弯曲角、膝部最大动态剪切位移、小腿上端加速度。 9.2.2 上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结果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上腿试验理由; ——区域划分描述; ——冲击点描述(坐标); ——至少三次试验结果。 9.2.3 头型对发动机罩的试验分为儿童头型冲击和成人头型冲击。 9.2.3.1 儿童头型对发动机罩的试验结果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区域划分描述; ——冲击点描述(坐标); ——A 区和 B 区分布; ——至少九次试验结果,如不能进行九次试验,说明原因。 9.2.3.2 成人头型对发动机罩的试验结果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区域划分描述; ——冲击点描述(坐标); ——A 区和 B 区分布; ——至少九次试验结果,如不能进行九次试验,说明原因。
在保险杠试验区域中至少选三个冲击点,这些冲击点应被认为最易造成对行人的伤害,并且结构类 型不同(可拆卸式牵引钩除外)。试验点间最少间隔 132mm,并且距离保险杠角至少 66mm。上述最小距离 应由柔性尺沿车辆外表面拉紧测出。试验室应将其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4.2. 儿童头型冲击试验区域划分方法
国内行车和行人碰撞事故的安全预防措施

国内行车和行人碰撞事故的安全预防措施
一、安全驾驶
1.提高安全驾骑意识:开车前要提高安全驾骑意识,准确把握自身及
机动车的状况,切实遵守安全行车礼仪,维护安全出行秩序。
2.避免超速违章:驾驶中要控制好车速,严禁超速、不按规定转向等
违章行为。
3.规范酒驾:强调安全驾驶的重要性,不管有无酒精,都要禁止酒驾
行为,维护安全交通秩序。
4.带好安全带:司机、乘客、副驾都应该系上安全带,特别是夜间行车,安全带是最重要的安全措施。
二、安全行人
1.健全行人纪律:健全行人纪律,讲究安全行人礼仪,如遵守交通规则,规范穿越马路,避免站在路中央等。
2.注意行人安全:行人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夜间行走时,要小心驾驶,注意行人安全,避免碰撞及事故发生。
3.在安全地带行走:行人要在标志标牌指示处用步行横道穿越,在安
全地带行走,避免前往非法穿越地点和未设置行人横道的马路中心穿越。
4.加强安全教育:加强行人安全意识教育,使行人从小养成安全的行
为习惯,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要指导他们认识路况,注意安全行走。
三、其他措施
1.建立健全制度:要建立健全安全驾驶制度,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
国内行车和行人碰撞事故的安全预防措施

事故后的处理与追责
01
配合调查
在救援人员到场后,驾驶员应积极配合警方和保险公司进行事故调查,
提供事故相关信息和证据。
02
保留证据
驾驶员应妥善保管与事故相关的证据,如现场照片、行车记录仪视频等
,以便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证明自己的权益。
03
依法追责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依法对责任方进行追责。若驾驶员在事故中负有责
这类事故往往导致行人受 伤甚至死亡,给家庭和社 会带来巨大伤痛。
经济损失
碰撞事故还会导致车辆损 坏、交通拥堵等,给社会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保护生命安全:通过采取预防措施, 可以减少行车和行人碰撞事故的发生 ,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碰撞事故有 助于降低社会紧张情绪,增进人们的 安全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国内行车和行人碰撞事故的安全预
防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行车安全措施 • 行人安全措施 • 碰撞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碰撞事故的现状和影响
01
02
03
频发事故
当前,国内行车和行人碰 撞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 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 胁。
人命关天
预防潜在的危险。
不使用手机等分散注意力的设备
02
行人过马路时应避免使用手机等设备,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
对交通环境的判断。
穿戴醒目服装
03
行人穿戴醒目服装可以提高被司机注意到的概率,降低碰撞风
险。
改善行人交通环境
完善交通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如完善斑马线、交通信号灯等, 为行人提供安全的交通环境。
汽车行人保护装置原理

汽车行人保护装置原理
汽车行人保护装置是一种用于减轻车辆与行人碰撞时的伤害的安全装置。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视觉识别:汽车行人保护装置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装置,实时感知周围的环境,包括行人、障碍物等,以实现对行人的识别。
2. 监测:当汽车行人保护装置完成行人的识别后,会对行人的位置、速度、行动等进行实时监测,以追踪行人的移动轨迹。
3. 风险评估:根据对行人的监测结果,汽车行人保护装置会进行风险评估,判断行人与汽车的碰撞概率和预计的撞击严重程度。
4. 预警与干预:当汽车行人保护装置判断存在潜在的碰撞风险时,会通过声音、光线、振动等方式向驾驶员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其注意行人的存在,并且可以自动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减速、自动刹车等,以减轻碰撞的严重程度或避免碰撞发生。
总的来说,汽车行人保护装置利用先进的感知技术和计算能力,通过实时识别、监测、风险评估与干预等过程,提供给驾驶员行人碰撞的预警和干预,以保护行人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
编制说明
一 任务来源
本标准制订项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
项目编号20070548-T-303,项目名称《行人保护对车辆结构的要求》。
二 标准制订过程
本标准制订工作自2007年初开始,对关于行人保护的欧洲法规、日本法规、GTR全球技术法规进行了全面研究,决定采用全球技术法规(GTR)《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加强保护和减轻严重伤害的认证统一规定》(2008年版)的全部技术内容,起草本标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负责承担了标准起草的全部技术内容,并经过碰撞标准工作组全体成员对标准文本的多次讨论与修改,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
汽车碰撞安全标准应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但鉴于行人保护技术尚在发展之中,所以本标准定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实施。
三 标准内容说明
本标准修改采用全球技术法规(GTR)《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加强保护和减轻严重伤害的认证统一规定》(2008年版),但全部技术内容已纳入本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标准名称说明:
GTR法规的名称为“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加强保护和减轻严重伤害的认证统一规定”,为了使标准名称简练、明确,根据碰撞标准工作组专家的意见,本标准的名称定为“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
(二)、标准内容说明:
范围
在本条款中,GTR法规适用范围较为宽泛。
考虑到国内的情况,本标准缩小了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500㎏的M1类汽车,其它车型可参照执行。
术语
本标准删除GTR法规第1章目的,其原因是与标准技术内容无关;由于标准在本章中涉及了行车 质量、驾驶员质量、乘员质量这三个术语,而在国内其它标准中没有相关定义,所以根据GTR特别决议1(S.R.1)《关于机动车类型 质量和尺寸的统一定义》中附件3的第3章行车质量、6.1驾驶员质量和
6.2乘员质量的内容,在本标准第3章中增加了3.30、3.31、3.32三个定义。
其它条款完全等效采用GTR法规相应的内容。
四 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及其有关基础和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的要求与现行标准和法规,不存在任何冲突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