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通信传输与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铁路通信传输系统方案研究(可编辑)

铁路通信传输系统方案研究(可编辑)

铁路通信传输系统方案研究(可编辑)一、系统概述铁路通信传输系统主要由传输设备、传输线路、传输网络和接入设备组成。

其主要任务是为铁路运输指挥、业务运营、旅客服务、安全监控等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通信服务。

1.传输设备:主要包括光端机、数字交叉连接设备、传输节点等,负责信号的传输和调度。

2.传输线路:主要包括光纤、微波、卫星等传输介质,负责信号的传输。

3.传输网络:包括骨干网、接入网、局域网等,负责将传输设备、传输线路和接入设备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通信网络。

4.接入设备:主要包括车站、区间、列车等接入点,负责将各种业务信号接入传输网络。

二、方案设计1.传输设备选型(1)高可靠性:传输设备应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

(2)高容量:传输设备应具备较大的传输容量,满足铁路通信业务的需求。

(3)易维护:传输设备应具备易维护性,便于日常运维。

2.传输线路设计(1)传输介质:根据铁路通信传输距离和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

(2)传输速率: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速率。

(3)传输容量:根据业务发展需求,预留足够的传输容量。

(4)安全防护:加强传输线路的安全防护,防止信号泄露和干扰。

3.传输网络架构(1)可靠性:保证传输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经济性:传输网络设计应注重经济性,降低运营成本。

(4)灵活性:传输网络应具备灵活的调度能力,满足不同业务需求。

(1)骨干网:采用环形拓扑结构,实现多节点冗余,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2)接入网:根据业务需求,采用星型、树型等拓扑结构,实现接入设备的灵活配置。

(3)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实现车站、区间、列车等接入点的内部通信。

4.接入设备配置(1)业务需求: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入设备。

(2)接入速率: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入速率。

(3)接入方式: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

(4)安全防护:加强接入设备的安全防护,防止信号泄露和干扰。

(1)车站:配置高可靠性、高容量的接入设备,满足车站业务需求。

中国通信系统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标准

中国通信系统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标准

铁路通信技术标准包 括:铁路通信技术标 准制定、铁路通信技 术标准实施、铁路通 信技术标准评估
完整性:涵盖了铁路通信工程的各个方面 规范性:制定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实用性: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兼容性:与其他相关标准体系相互协调,便于实施和推广
确保通信系统安全可靠 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提高通信系统效率和性能
满足铁路通信工程需求
加强标准体系管理,确保标 准体系有效实施
通信系统铁路通 信工程技术标准 概述
通信系统铁路通 信工程技术标准 分类
通信系统铁路通 信工程技术标准 制定原则
通信系统铁路通 信工程技术标准 实施要求
通信系统架构:包括 网络架构、设备架构、
接口架构等
通信协议:包括传输 协议、应用协议、安
铁路通信设备制造:包括通信设备制 造、通信设备销售、通信设备维护等
铁路通信技术研究:包括通信技术研 究、通信技术开发、通信技术应用等
案例1:京沪高铁通信系统建设 案例2:青藏铁路通信系统建设 案例3:京津城际铁路通信系统建设 案例4:沪昆高铁通信系统建设 案例5:京广高铁通信系统建设 案例6:哈大高铁通信系统建设
5G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信息安全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汇报人:
全协议等
通信设备:包括基站、 交换机、路由器等
通信网络:包括有线 网络、无线网络、卫
星网络等
通信安全:包括加密 技术、认证技术、访
问控制等
通信性能:包括传输 速率、延迟、丢包率

通信测试:包括测试 方法、测试工具、测

国家铁路局关于废止部分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公告

国家铁路局关于废止部分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公告

国家铁路局关于废止部分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公告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铁路局
•【公布日期】2020.10.15
•【文号】国铁科法〔2020〕39号
•【施行日期】2020.10.1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铁路
正文
国家铁路局关于废止部分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公告
国铁科法〔2020〕39号为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工作,根据《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国铁科法〔2014〕24号),经研究并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现决定对以下27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予以废止。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铁路局
2020年10月15日。

铁建设[2007]251号-客运专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

铁建设[2007]251号-客运专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

铁建设[2007]251号-客运专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作者:————————————————————————————————日期: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建设[2007]251号客运专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2007-12-21 发布2007-12-2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前言本暂行标准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2005 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5]84 号)的要求编制的。

本暂行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认真贯彻了“调整地位、验评分离、充实内容、严格程序、强化检测、明确职责”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通信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实践经验。

本暂行标准提出了客运专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程序和方法,体现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暂行标准具有下列特点:1.突出了单位工程综合质量检查、实体工程质量及主要功能核查要求;2.强调了工程施工质量应达到设计要求的使用功能、结构安全和耐久性能,满足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营的需要;3.明确了建设各方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具体质量职责,可操作性强;4.规定了工程施工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保证质量,保障安全;5.规定了质量检测应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质量数据做到全面、真实、可靠;本暂行标准应与《铁路G S M -R 本暂行标准共分二十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通信线路、设备安装与配线、传输系统检验、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检验、用户接入网检验、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检验、数据通信系统检验、GSM-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检验、电源和环境监控系统检验、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检验、光纤监测系统检验、会议电视系统检验、应急通信系统检验、综合网管系统检验、综合布线系统、电源检验和单位工程综合质量检查等,另有五个附录。

在执行本暂行标准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最新完整版)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最新完整版)

前言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城际铁路建设和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城际铁路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特点,进一步适应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求,建立完善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是在全面总结我国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和珠三角、武汉城市圈等城际铁路建设、运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规范贯彻落实了安全优先的原则,强化了质量安全、节约能源资源、环境保护以及综合交通运输等技术要求,借鉴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熟经验,合理确定了不同速度等级城际铁路的技术标准,突出了标准的系统性、先进性、成熟性、经济性和适用性,体现了城际铁路高密度、小编组、公交化及方便快捷的特点。

本规范由24章组成,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总体设计,运输组织,线路,路基,桥涵,隧道,地下车站结构,轨道,站场,电力牵引供电,电力,通信,信号,信息,灾害监测,动车组设备,维修设施,给水排水,房屋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综合接地,环境保护,另有1个附录。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1.规定了编制目的、适用范围、设计年度、建筑限界、设计活载等内容,明确了本规范适用于新建设计速度为200km/h及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标准轨距城际铁路。

2.明确了城际铁路是指专门服务于相邻城市间或城市群,旅客列车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下的快速、便捷、高密度客运专线铁路。

3.明确了主要技术标准、综合选线、系统设计、综合开发、安全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的原则性要求。

4.明确了旅客列车开行原则、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线路通过能力与输送能力等运输组织要求,提出了城际铁路可采用独立运营的运输组织模式。

5.规定了线路平面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线路纵断面最大坡度、坡段长度、竖曲线半径等主要设计标准。

6.规定了路基基床结构、填料及压实标准、稳定及沉降控制标准,明确了过渡段结构形式、路基排水、边坡防护及支挡结构等技术要求。

7.规定了桥梁设计荷载和结构变形、变位、梁端转角和基频、墩台刚度、墩台沉降的限值标准,提出了桥涵结构计算、构造及结构型式选择的原则性要求。

铁路通信工程光纤接入网技术的运用及质量管理

铁路通信工程光纤接入网技术的运用及质量管理

铁路通信工程光纤接入网技术的运用及质量管理随着我国高铁网络的不断扩展和铁路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通信工程光纤接入网技术已经成为铁路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光纤接入网技术的运用为铁路通信工程提供了高速、稳定和可靠的通信支持,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质量管理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铁路通信工程光纤接入网技术的运用及质量管理进行探讨。

1. 光纤接入网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光纤接入网技术是指利用光纤作为信息传输媒介,通过光纤传输设备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用户终端与通信网的互联。

光纤接入网技术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等特点,适用于需要大规模、高速、长距离传输的通信场景。

2. 铁路通信工程中光纤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在铁路通信工程中,光纤接入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信号、监控信号、视频信号等数据的传输。

光纤接入网技术不仅可以满足铁路通信工程对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需求,而且能够实现信号传输的隔离和保护,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光纤接入网技术的质量管理要求铁路通信工程对光纤接入网技术的质量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

一方面,铁路通信工程是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对通信设备和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

光纤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涉及到众多用户和数据的通信需求,对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2. 光纤接入网技术的质量管理内容光纤接入网技术的质量管理内容包括光纤接入设备的选型和采购、光纤接入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光纤接入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光纤接入网络的运行和维护等方面。

设备的质量认证、工程的设计规范、人员的培训水平、运行的稳定性等都是质量管理的重点。

3. 光纤接入网技术的质量管理方法为了保证光纤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中的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

首先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设备供应商的质量认证、工程设计和实施的规范、设备和网络的运行监测等环节。

其次是加强设备和网络的质量监控,包括设备的质量检测、网络性能的监测和测试等手段。

中国铁塔大型项目设计编制指导意见-高铁

中国铁塔大型项目设计编制指导意见-高铁

中国铁塔⼤型项⽬设计编制指导意见-⾼铁附件1:铁塔公司⼤型项⽬设计编制指导意见(⾼铁部分)⼀、设计编制指导意见(⼀)总则1. 设计依据:需按照国家⼯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通信建设标准和相应设计规范进⾏设计,设计依据⾥应对强制性标准明确标识。

2. 与电信企业分⼯:(1)根据⼯信部联通[2014]586 号⽂,室内分布系统建设,铁塔公司与运营商以合路器输⼊端⼝为分界点;考虑到⾼铁红线内施⼯的特殊性,运营商设置于红线内的RRU、光缆以及⽆线主设备⾄电源设备的连接线可由铁塔公司承建或代建。

各分省公司需协调督促各省运营商,争取在新建铁路联调联试前完成运营商主设备的调试。

(2)铁塔公司可承接传输类产品需求,投资建设光缆,传输专业需按单项⼯程分册编制。

(⼆)⽆线专业1. 覆盖指标⾼铁(含隧道)设计⽆线⽹络覆盖应参考各省运营商室外覆盖指标设计,如对⾼铁有特殊覆盖要求的请参考电信运营企业相关覆盖指标需求。

2. 链路预算各省分公司应按照漏缆性能参数进⾏各系统链路预算编制,注意事项如下:(1)按选取POI具体型号和漏缆认证测试指标值确定参数;(2)边缘场强应根据各省运营商需求复核;(3)如果漏缆能敷设在靠列车窗体处,则穿损取值较附录中车体损耗典型值适当减⼩2dB左右。

3. ⼲扰分析分析各电信运营企业接⼊系统间的互调⼲扰、杂散⼲扰以及阻塞⼲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分析说明本系统对铁路信号有⽆⼲扰。

4. 单、双缆取定原则如果各省运营商提出LTE 的MIMO要求,则隧道需要按双缆布放,宜分别设置在距离轨⾯2.1m和2.6m处。

如果各省运营商提出隧道按单缆布放,为后续扩容⽅便,单缆宜设置在2.6m处。

5. POI设备要求POI设备采⽤满⾜《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平台(POI)技术要求及测试⽅法(试⾏)》(QZTT 1003.2-2014)要求的9端/12端设备,采购时应要求设备⼚家空余端⼝接假负载,施⼯阶段⽆需重复考虑相关⼯作量。

浅论铁路通信中的接入网

浅论铁路通信中的接入网

浅论铁路通信中的接入网作者:王睿张浩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3年第10期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电信业向智能化、现代化、综合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电信业多样化的需求也不断的在提高,所以接入网成为了网络应用和建设的热点。

本文深入分析了接入网在未来铁路区段通信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铁路通信用户接入网设计规范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接入网;铁路通信;无线前言车站、铁路等交通设施及固定位置之间的通信方式,首选方案仍是采用同步数字传输网络(SDH)、密集波分复用设备(DWDM)等先进光纤数字传输技术组建,同时应考虑主干网在建设上融合IP和ATM技术,来构成通信主干网及光纤用户接入网。

另外,采用远端用户单元(RSU)和数字环路载波系统(DLC)的远端复用器或集中器,其位置比较灵活,有时可设在FP或其它位置。

组网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把稳定投资与实施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来考虑,使系统能够为出行的旅客自助查询、问讯、购票、检票等先进的电信业务。

FTTx针对不同的场景提供多业务接入服务,主要提供高带宽IPTV业务,配合业务批发模式下的Open Access Networks接入、高速上网业务及基站、企业专线接入应用。

科学、合理、实用、经济的通信系统被分为主干网,局域网和接入网等三部分的构思来看,铁路通信网也可以通过接入网也通过标准化接口方法进行,就铁路的通信网来看,接入网作为整个电信网络的基础层,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即可以有线接入网络也可以无线接入网。

在有线通信不断发展的同时无线通信技术以其灵活方便的功能特点广泛应用于铁路通信网的各个领域。

1接入网在未来铁路区段通信中的应用1.1专用通信系统技术作为多样化的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技术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专用通信系统技术主要包括IP智能通信系统、铁路资源监控系统及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1.1.1lP智能通信系统该系统利用IP技术,实现了网内包含音频、视频、数据在内的多种通信应用,充分满足了用户灵活多样的办公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1总则1.0.1 为统一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的设计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铁路传输及接入网系统工程建设。

1.0.3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应贯彻国家和铁路基本建设方针、政策,符合铁路运输生产和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需要。

1.0.4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建设应遵循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和统一标准(制式)、符合运输、合理布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

新建和改建的工程都应做好与既有铁路通信网的衔接,合理利用既有资源。

条文说明:铁路通信传输系统是一个全程全网的系统。

任何新建的通信传输系统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总是要与其他网络(包括传输网络)互联,信息要进行交换。

因此,新建和改建的工程都应做好与既有铁路通信网的衔接,合理利用既有资源,这部分也是设计应重点关注和考虑的问题。

1.0.5 作为铁路通信各种业务的基础承载平台,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应结合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向传输数字化、管理智能化、业务多样化发展。

1.0.6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应与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相适应,以近期业务需求为主,兼顾远期业务发展。

机房等不易改、扩建的基础设施宜按远期设计,电源等宜按近期设计,系统其他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五年设计。

条文说明: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以设备为主,而且投资相对较大,因此不宜按照初期考虑,应适当考虑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但也要结合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因此综合以上因素考虑,设计年度按照近期为宜。

通信机房、外电等不易扩容的基础设施宜按照远期考虑。

1.0.7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 10006)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相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铁路通信 railway communication用于铁路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信息传输与交换的各种通信系统的总称。

2.1.2 铁路传输网 railway transmission network在铁路通信网中,为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传输通道的基础网络。

2.1.3 多业务传送平台 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platform(MSTP)基于同步数字传输系统,实现TDM、ATM、以太网等多业务信息的综合接入、处理和传送的承载平台。

2.1.4 通信线路 communication line信号传输的物理介质,包括光缆、电缆、无线电波等。

2.1.5 传输通道 transmission path两个通信节点间信号传输所经过的物理或逻辑路径。

2.2代号代号英文解释中文解释三零置换双极码B3ZS Bipolar with Three ZeroSubstitutionBA Booster Amplifier 功率放大器CMI Coded Mark Inversion 编码传号反转码HDB3 High Density Bipolar of order 3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LA Line Amplifier 线路放大器OD Optical Demultiplexer 光分波器OM Optical Multiplexer 光合波器PA Pre- Amplifier 前置放大器PRBS Pseudo-Random Binary Sequence 尾随二进制序列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RX Receiver 接收器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 业务节点接口TX Transmitter 发送机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用户网络接口λWDM系统的工作波长2.3 缩略语英文缩写英文解释中文解释ADM Add and drop multiplexer 分插复用器ASON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Network自动交换光网络ATM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BITS Building Integrated Timing Supply 大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CIR 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 约定信息速率DCN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数据通信网DDF Digital Distribution Frame 数字分配架EIR 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 设备标识寄存器EMS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网元管理级系统EPL Ethernet Private Line 以太网私有专线ES Errored Second 误码秒,误块秒EVPL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Line 以太虚拟专线业务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前向纠错GFP 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 通用成帧规程GSM-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HRDS Hypothetical Reference DigitalSection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HRP Hypothetical Reference Path 假设参考数字段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Engineers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P Internet Protocol 互联网协议ISDN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Union国际电信联盟ITU-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Union-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Sector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LAN 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英文缩写英文解释中文解释LAPS light-addressable potentiometric光寻址电位传感器sensorLCAS Link Capacity Adjustment Scheme 业务流量调整机制LCT Local Craft Terminal 本地维护终端MSP Multiplex Section Protection 复用段保护MSTP 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 多业务传送节点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平均无故障时间MTIE Maximum Time Interval Error 最大时间间隔误差MTTR Mean Time To Restoration 平均回复时间MPI Main Path Interface 主通道接口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枪交换OADM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光分插复用器ODF 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 光纤分配架OLA Optical fiber Limiting Amplifier 光纤限幅放大器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 光线路终端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光网络单元OSNR Optical Signal Noise Ratio 光信噪比OTM Optica Transfer Mode 光转移模式OTU Optica Tranponder Unit 光转换器单元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 脉冲编码调制PDH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准同步数字系列PM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极化模色散POTS 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 普通电话业务PPP Point to Point Protocol 点对点协议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调幅QAM Quantized Amplitude Modulation 量化调幅REG Regenerator再生器RPR Resilient Packet Ring 弹性分组环英文缩写英文解释中文解释RSTP Rapid Spaning Tree Protocol 快速生成树协议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系列SES Severely Error Second 严重误码秒,严重误块秒SESR Severely Error Second Ratio 严重差错秒比SESR Severely Error Second Ratio 严重误码秒比,严重误块秒比SMS Sub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子网管理级系统SPC Soft Permanent Connection 软永久连接SPC Super Plane Connection 超级平面连接(SDH长途)SPD Serial Presence Detect 模组存在的串行检测STM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同步传送模块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复用TM Terminal Multiplexer 终端复用器VC Virtual Container 虚容器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波分复用WDM Wavelength DivisionMultiplexing3基本规定3.0.1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系统主要包括光传输系统、数字微波系统、接入网系统、通信线路等。

其中光传输系统包括SDH、MSTP(含RPR)、WDM、ASON等;接入网系统包括光接入系统、铜缆接入系统、无线接入系统等。

3.0.2 铁路通信传输系统由骨干(本地中继)层和接入层组成。

铁路通信传输系统应优先选择光传输系统;经济技术合理时,也可选用数字微波方式。

当骨干层传输系统速率在2.5Gbit/s以上且经济技术合理时,可选用波分复用(WDM)方式。

条文说明:在目前的铁路建设中,无论客运专线铁路还是普速铁路的传输系统基本上都是按照两层网建设,也即将骨干层和本地中继层合二为一,下面再建设一层接入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