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200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1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应对世界经济衰退的不利影响,继续贯彻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一、综合2001年,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工业生产适度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外贸出口较快增长,财政金融形势良好,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2001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0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440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570亿元,增长11.9%。
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1.0∶52.7∶36.3变为10.3:51.3:38.4。
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455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若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4850元),增长8.8%。
二、农业2001年是浙江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年,全省农业经济在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工业增势强劲,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得到提高。
粮食作物生产大幅调减,蔬菜、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发展迅速,粮经比例渐趋合理。
2001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875.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6.0%,粮食总产量1055.8万吨,比上年下降11.8%。
经济作物面积为1370.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7%。
蔬菜、甘蔗、药材播种面积分别为628.0千公顷、17.4千公顷、19.7千公顷,分别增长10.4%、6.4%、19.9%。
花卉种植面积33.9千公顷,增长99.1%。
200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 年浙江省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浙江省统计局 (!""( 年 ( 月 &* 日)!""! 年,浙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省 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以及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 重大战略部署,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 极推进各项改革,市场竞争优势得到发挥,国民经济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城乡人民生 活继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年,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初步测算,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 增长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 亿元,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 亿元,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 亿元,增长 &(’-)。
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 年 的 +’*.,&’*.(*’- 变 为 *’*.,&’!.-"’" ,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占/ 0 1 的比重首次达到 -")。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公有制经 济增加值为 (%", 亿元,占 / 0 1 的比重为 -$),比上年下降 &’% 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增加值为 -"%, 亿元,占 / 0 1 的比重 为 ,(),比上年上升 &’% 个百分点,其中个私经济增加值为 (-," 亿元,占 / 0 1 的比重为 -,),比上年上升 &’% 个百分 点。
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 元,比上年增长 &&’$)。
!""! 年,全省各地继续以效益农业为中心,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农业生 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
2000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杭州市统计局(2001年2月1日)2000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3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超过了年初确定的增长目标。
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7.3%、51.6%和41.1%,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2.85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19亿元,增长53.9%。
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
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5.4%。
种植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粮食种植有所下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地增加。
全年粮食总产量153.08万吨,比上年下降9.7%;蔬菜种植面积79.74千公顷,产量216.7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6.7%;油菜籽产量8.04万吨,增长32.9%;花卉种植面积5.79千公顷,增长54.3%。
林、牧、渔业发展良好。
全年造林面积5298公顷,封山育林136.77千公顷。
全年生猪出栏275.59万头,比上年增长13%;家畜出栏4196.6万羽,增长9.5%;全市肉类总产量25.24万吨,增长9.3%。
水产养殖品种进一步丰富,全年淡水产品产量达9.84万吨,比上年增长13.8%。
农业生产条件又有新的改善。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8.8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4%。
【精选资料】2000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处室:办公室发布日期:2003-06-24 点击数:268【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均呈现全方位增长,超出了年初预期。
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回升,使我市经济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9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2%;第二产业增长12.7%(工业增长12.7%);第三产业增长14.8%。
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078元。
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港口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科教兴市战略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农业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4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其中,农业产值71.58亿元,减少1.8%; 林业产值4.59亿元, 减少3.5%;牧业、渔业产值分别为20.45和51.76亿元,增长6.0%和14.6%。
种植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粮棉油等传统作物播种面积调减较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20.1%;棉花面积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在粮棉种植面积大幅调减的同时,蔬菜、瓜果、花卉等各类经济作物发展迅猛。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市新增海水养殖面积11.8千公顷,水产品总产量达81.6万吨,比上年增长7.9%。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全年共投入19.5亿元用于农村和农林牧渔业及水利的基本建设,280公里新一轮标准海塘建设即将完工。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展良好。
奉化生态农业示范园等5个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投入资金7165万元,改造农田基础设施面积1.07万亩,自主开发农业高新技术30余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57项,已经有一批国内外农业科研合作项目在各个农业科技园区签约落户。
浙江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浙江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叶菊英提要:收入分配差距是浙江当今社会问题中最引入注目的问题。
尽管总体来说,浙江省的收入分配差距小于全国,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基本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突出表现为城乡、地区、行业、群体四大差距。
本文对浙江收入分配差距进行专题研究,在全面分析浙江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状况和成因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当前面临的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新阶段,提出缩小浙江收入分配差距的新思路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中等收入群体新型城镇化作者叶菊英,女,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
(杭州310007)1978年以来,浙江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的居民收入分化改革的发展机遇,通过政府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配差距不大。
经过35年的发展,到2012年,浙江居民浙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快速提高。
收入绝对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从与此同时,浙江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突出表现1978年的332元和165元增长到2012年的34550元为城乡、地区、行业、群体四大差距。
近5年来,浙江收和14552元,分别是1978年的104倍和88倍,比2012入分配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但收入分配的绝对差距年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9985元和6635元,是2012仍在继续扩大,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基本状况未得到年全国平均水平的1.41倍和1.83倍,连续12年和28 根本扭转,收入分配差距仍然是浙江当今社会问题中年居于全国各省区首位。
1978—2012年,浙江省城乡最引人注目的问题。
本文对浙江收入分配差距进行专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均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4.64%和题研究,在全面分析浙江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状况和形14.08%,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39%和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当前面临的社会经济转型12.75%),也高于江苏(14.61%和13.7%)、上海升级新阶段,提出缩小浙江收入分配差距的新思路与(13.39%和12.9%)。
2005年浙江统计公报

2005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06年月日)2005年,浙江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财政、企业和居民收入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市场价格涨幅明显回落,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33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1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6%、12.3%和14.9%,“十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3.6%、14.0%和13.7%。
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0%、55.0%和44.0%。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7.0∶53.6∶39.4和2000年的10.3:53.3:36.4变化为6.5:53.5:40。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7552元,比上年增长10.8%,“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1.7%。
经初步测算,在全省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809亿元,占28.5%,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增加值9556亿元,占71.5%,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
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7618亿元,占57%,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见表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0%;居住类价格上涨4.4%。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4%。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col/col164/index.html2000---2012201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字体:[ 大中小 ] 日期:2013-02-08 09:01:13 发布机构:2012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着力促发展,抓转型,惠民生,全省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增长,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为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46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24亿元,分别增长2.0%、7.3%和9.3%。
人均GDP为6326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022美元),增长7.7%。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9:51.2:43.9调整为4.8:50.0:45.2。
图1 2007-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3%(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8%。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全年财政总收入64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回落12.8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4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8.7万人,其中42.2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51.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783.5万吨,增长0.2%(见表2)。
2006年到2011年浙江省人口统计

2006年到2011年浙江省人口统计(以全省为总体,以各市为次总体)2006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的决定,我省于2006年11月1日进行了全省5‰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是以全省为总体,以各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我省这次调查的常住人口为24.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近5.0‰。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在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三千名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基本完成了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2006年11月1日零时,浙江省的常住人口为4976万人,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4980万人,与2005年末常住人口4898万人相比,增加了82万人,增长1.67%。
二、城乡构成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813.7万人,占总人口的56.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166.3万人,占总人口的43.5%。
与2005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48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511.4万人,占总人口的50.43%;女性为2468.6万人,占总人口的49.5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74。
四、年龄构成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62.4万人,占总人口的15.31%;15~64岁的人口为3682.2万人,占总人口的73.9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35.4万人,占总人口的10.75%。
与2005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5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19个百分点。
五、自然增长状况全省2005年11月1日至2006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为50.78万人,死亡人口为26.75万人,自然增长人口24.03万人。
出生率为10.29‰,死亡率为5.42‰,自然增长率为4.8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col/col164/index.html2000---2012201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字体:[ 大中小 ] 日期:2013-02-08 09:01:13 发布机构:2012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着力促发展,抓转型,惠民生,全省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增长,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为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46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24亿元,分别增长2.0%、7.3%和9.3%。
人均GDP为6326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022美元),增长7.7%。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9:51.2:43.9调整为4.8:50.0:45.2。
图1 2007-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3%(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8%。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全年财政总收入64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回落12.8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4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8.7万人,其中42.2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51.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783.5万吨,增长0.2%(见表2)。
油料播种面积189.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4%,其中,油菜籽165.6千公顷,减少3.5%;蔬菜623.3千公顷,减少0.2%;棉花20.9千公顷,减少3.8%;花卉苗木126.3千公顷,增长5.9%;药材31.2千公顷,减少1.2%;甘蔗11.0千公顷,减少2.9%;果用瓜101.4千公顷,减少4.3%。
生猪年末存栏1338.3万头,年内出栏1934.4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0.2%。
肉类总产量180.8万吨,比上年增长2.8%。
水产品总产量541.9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33.5万吨,淡水产品产量108.4万吨,分别增长5.5%和3.4%。
表2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全年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1330个,面积111万亩;新建成1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41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122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
新增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维修中心等农机化服务中心311个;新增插秧机1319台,推广水稻机插面积241.9万亩;新增油菜收获机械297台,油菜机收24.9万亩;新增粮食烘干机械1049台(套),新增粮食烘干能力50余万吨;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58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
全年完成环境整治村3600个,启动培育建设中心村377个,受益农户120万户。
全省93%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78%以上农户家庭实现卫生改厕,60%以上村庄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89%的村庄环境得到较好的整治。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75亿元,比上年增长7.1%,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4705和6170亿元,分别增长8.0%和6.6%(见表3)。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1854亿元,增长2.6%。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56903亿元,增长5.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064亿元,增长1.3%;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9.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表3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3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高于工业总产值增幅6.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23.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26亿元,增长9.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1%,比上年提高 0.3个百分点。
汽车产量为33.0万辆,增长7.7%,其中轿车产量为26.5万辆,下降2.3%(见表4)。
表4 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00亿元,比上年下降6.1%。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53亿元,下降2.9%;股份制企业313亿元,下降17.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34亿元,下降12.4%;私营企业1060亿元,下降1.8%。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976亿元,比上年增长5.5%。
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利润总额481亿元,增长16.9%;税金总额531亿元,增长22.6%。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7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见图4)。
非国有投资11755亿元,增长22.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8.8%,其中民间投资10579亿元,增长22.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1.9%。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47.1%;第二产业投资6088亿元,增长16.6%,其中工业投资6058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投资10866亿元,增长24.1%。
全年投资项目39154个,比上年增长17.9%,其中新开工项目22976个,增长29.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商品房销售面积4005万平方米,增长13.4%;商品房销售额4263亿元,增长22.7%。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见图5)。
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409亿元,增长1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37亿元,增长12.2%。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101亿元,增长13.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445亿元,增长15.6%。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6%,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6.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9%,中西药品类增长20.9%,日用品类增长10.4%,金银珠宝类增长24.8%,通讯器材类增长29.6%,家具类增长77.0%。
年末全省有商品交易市场4297家,全年有形市场成交额1.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
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745个,其中,年交易额十至百亿元市场199家,超百亿元的市场31个。
六、对外经济全年进出口总额31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9%。
其中,进口876.7亿美元,下降5.8%;出口2245.7亿美元,增长3.8%(见表5)。
月均出口187.1亿美元,其中9月份出口211.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民营企业出口140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高于全省出口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2.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133.3%。
表5 2012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对欧洲市场出口增速持续下滑,对北美市场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对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见表6)。
表6 2012年对主要市场进出口情况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597个,比上年减少94个;合同外资210.7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30.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12.0%。
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合同外资107.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4.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6%和19.7%,分别占外资总额的50.8%和49.5%,比上年分别提高5和3.2个百分点。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5%;新签合同额35.2亿美元,增长22.1%。
经审批和核准的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共计634家,比上年增加66家;投资总额47.5亿美元,增长27.2%,其中中方投资38.9亿美元,增长13.0%。
全年实际对外直接投资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全年铁路、公路和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918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4%;旅客周转量1318亿人公里,增长1.6%。
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吨,增长7.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3亿吨,内河港口完成3.9亿吨,分别增长7.0%和9.8%(见表7)。
表7 2012年铁、公、水路完成运输量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5.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808.8亿元。
年末本地电话交换机容量2791万门,比上年减少195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9685万户,比上年增加80万户。
本地电话用户1882万户,比上年减少66万户,普及率34.2线/百人;移动电话用户6443万户,比上年增加687万户,普及率117.2部/百人。
年末全省互联网用户数5887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53万户。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3.91亿人次,增长1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75.8亿元,增长18.2%;接待入境旅游者866万人次,增长11.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1.5亿美元,增长13.4%(见表8)。
表8 2007-2012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八、金融、证券和保险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66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8.6%。
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95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8%,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1.1%。
年末个人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69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4%(见表9)。
表9 2012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全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0家,年末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46家,累计融资2786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19家,占全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7%;创业板上市公司36家,占全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0.1%。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9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44.5亿元,增长14.7%;人身险保费收入540.1亿元,增长9.9%。
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42.6亿元,比上年增长33.7%。
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50.9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91.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全省共有3698所小学,招生60.7万人;在校生346.7万人,比上年增加2.7万人,增长0.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