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环境统计公报
2017年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嘉峪关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措施,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着力培植新经济和新动力,全市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0.99亿元,比上年增长3.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9.42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96.99亿元,增长4.4%。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18亿元,增长4.9%,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8.84亿元,增长7.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19亿元,增长8.3%,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0.38亿元,增长2.3%,房地产业增加值6.51亿元,增长7.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5126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39.3:57.8调整为2.2:51.8:4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1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1.8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6.1万人,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数22426人,增长9.01%;全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数38436人,增长5.45%。
年末就业人数10.19万人,增加1262人,增长1.25%;年末登记失业率为2.7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144人,增加119人,增长1.48%;下岗职工再就业1605人。
物价: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
二、农业全年粮食总产量1.29万吨,增长1.21%。
其中,夏粮产量0.28万吨,增长8.67%。
2017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uizhou

2017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惠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2018年3月22日2017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3830.58亿元,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099.22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559.59亿元,增长7.6%。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4.8:40.7。
民营经济增加值1684.62亿元,增长7.7%。
2017年,惠州人均GDP为8020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9美元。
图1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07亿元,增长10.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4.08亿元,增长8.8%。
其中,教育支出106.86亿元,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80亿元,增长14.3%;医疗卫生支出96.21亿元,增长20.1%。
税收总收入941.81亿元,增长21.5%。
其中国税收入728.35亿元,增长19.5%;国税中的国内税收收入552.12亿元,增长18.5%;国税中的海关代征税收入176.23亿元,增长23.1%。
地税收入213.46亿元,增长28.9%。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4.2%。
分类别看,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6涨2降”:医疗保健类上涨11.7%,居住类上涨2.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7%,食品烟酒类上涨0.6%;衣着类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
沧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7

沧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沧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沧州调查队(2018年3月7日)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平稳增长、质量提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支撑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16.9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07.7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904.5亿元,增长 4.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04.7亿元,增长11.0%。
三次产业结构为8.1:49.9:42.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6.5%。
2013年-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3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8万人,困难人员就业1.1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2万人,消除零就业家庭222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2%以下。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0.3亿元,同比增长9.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4.6亿元,同比增长9.4%。
国税收入335.3亿元,同比增长18.2%;地税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18.9%。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40.8亿元,比年初增加342.1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3200.6亿元,比年初增加241.1亿元。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98.54亿元,比年初增加323.8亿元。
其中,住户贷款973.79亿元,比年初增加178.39亿元。
存贷比60.1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沧州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涨幅较上年扩大0.3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七升一降”。
其中,食品烟酒上涨1.0%,衣着上涨1.4%,居住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5%,医疗保健上涨11.3%,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下降0.3%。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黔南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黔南州统计局(2018年3月31日)2017年,黔南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实施“3366”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州生产总值为1160.59亿元,同比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30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412.91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45.38亿元,增长14.5%,其中:其他服务业增长20.7%、金融业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0.6%。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81元,同比增长11.4%。
图1 2013-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二、农业2017年全州按照中央、省、州1号文件精神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结构、上规模、创品牌、占市场为主要任务,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017年,全州共建设州级以上农业园区94个,其中省级园区57个。
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35个,入住园区龙头企业406个。
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5636个;无公害产地认定87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获证273个;绿色农产品申报认定21个;有机认证基地和产品共70个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4个。
全州农业实现增加值2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14万公顷(467.15万亩),下降1.2%;油料作物面积7.88万公顷(118.3万亩),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13.02万公顷(195.4万亩),增长6.9%。
果园面积9万公顷(135.5万亩),比上年增长43.6%;茶园面积11.1万公顷(166.4万亩),增长18.6%。
粮食总产量125.53万吨,比上年下降1.4%。
2017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3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2.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9397.8亿元,增长3. 2%;第三产业增加值12362.1亿元,增长5.0%。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745元,比上年增长4.3%。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27.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2千公顷。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81.7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179.7千公顷。
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57.0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5.7千公顷。
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8.3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54.7千公顷。
全年果园面积366.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4.2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136.7万吨,比上年增加36.1万吨。
其中,水稻产量498. 4万吨,玉米产量1448.9万吨。
全年油料产量81.2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 048.0万吨。
全年水果产量809.2万吨,比上年增加6.9万吨。
全年造林作业面积144.2千公顷,森林抚育面积94.0千公顷,育苗面积27. 5千公顷,义务植树0.6亿株。
全年林木采伐蓄积量276.7万立方米。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20.3万吨。
其中,猪肉产量220.9万吨,牛肉产量25.1万吨,羊肉产量9.5万吨,禽肉产量164.8万吨。
全年禽蛋产量289. 9万吨。
全年生牛奶产量140.1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2627.2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308.0万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520.9万吨,比上年下降0.1%。
其中,淡水捕捞5.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淡水养殖99.6万吨,增长1.9%;海洋捕捞1 00.0万吨,下降7.5%;海水养殖315.9万吨,增长1.8%。
全年机耕面积3839.1千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4052.8千公顷。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5.5万吨。
2017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450.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89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增加值1734.97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648.45亿元,增长9.1%。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50.3:47.8。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金融业增长6.0%。
全市人均GDP达106327元(折15748美元),增长5.7%。
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10.17亿元,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5%。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06.32亿元,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4.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85.62亿元,增长8. 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010.11亿元,增长9.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1.3%。
民营经济增加值1799.82亿元,增长5.7%,占全社会GDP的比重达52.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9%。
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七升一降”态势,其中,医疗保健类、居住类涨幅居前,分别上涨9.8%和2.8%;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价格分别上涨1.7%、1.3%、1.2%、0.9%和0.5%;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3%。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61073人,城镇登记失业105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2.73亿元,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220.84亿元,增长13.6%。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23.23万亩,增长3.8%;经济作物种植9.10万亩,下降0.4%;蔬菜种植34.93万亩,增长4. 7%;水果种植8.88万亩,下降6.3%。
粮食总产量14.56万吨,下降8.0%;蔬菜产量50.53万吨,微增0.04%;水果产量17.0万吨,下降6.9%。
浮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浮梁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浮梁县统计局(2018年5月3日)2017年,全县上下围绕“打造生态样板,建设旅游胜地,做美山水城市,努力把浮梁建成对话世界的后花园,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样本”的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3.5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7.6亿元,增长12.6%。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55.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32.7%。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3.1亿元,比上年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4.1%。
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为316386人,比上年末增加190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49383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7.22%,比上年末提高1.81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4724人,出生率为14.98‰;死亡人口1987人,死亡率为6.30‰;自然增长率为8.68‰。
全年财政总收入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3亿元,下降4.5%。
在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12.97亿元,增长11.2%,税收收入占比88.8%。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889公顷,比上年减少176公顷。
棉花种植面积329公顷,与上年持平。
油料种植面积6794公顷,增加33公顷。
糖料种植面积304公顷,增加15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96337吨,比上年增加7156吨,增长3.8%。
谷物产量179816吨,增长3.7%。
其中,稻谷产量170129吨,增长3.6%。
稻谷产量中,早稻产量23432吨,下降5.7%;中稻产量114205吨,增长8.1%;二晚产量32492吨,下降3.7%。
河北省201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2月28日)河 北 省 统 计 局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支撑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实现35964.0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7.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7416.5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15039.6亿元,增长11.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8%。
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7985元,比上年增长6.0%。
图1 :2013-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2 :2013-201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年末全省常住总人口7519.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47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136.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3.4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01%,比上年末提高1.69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89%,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出生人口98.9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2‰;死亡人口49.4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比上年提高0.54个千分点。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2.0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85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9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控制在4.5%的预期目标以内。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
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环境统计公报忻州市环保局
忻州市2017年环境统计年报
2017年共调查重点调查工业企业594家,大型畜禽养殖场11家,城镇污水处理厂17座,生活垃圾处理厂14座,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厂1家,并对我市生活污染物排放情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统计。
附表1:忻州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
附表2:忻州市工业主要统计数据分析表
附表3:忻州市城镇污水处理情况
附表4:忻州市垃圾集中处置情况
附表1:
附表2:
各地区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表号:综101表
附表3:
附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