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探索宇宙 教案1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探索宇宙》说课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探索宇宙》说课教学课件

1 古代
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银古河代系火侧箭视图
2 现代
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银载河人系航侧天视图
五、课堂小结
静止 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摩擦力 力的存在
一、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 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
对运动的力,——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分类:根据两个接触物体是相对滚动还 是相对滑动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会产生阻碍 他运动的摩擦力。那么,两个保持 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 摩擦力呢?
猜测:筷子能不能把杯子和米提起来?
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1.同学们都认为盛米的杯子会掉下 来,是认为他受到了什么力的作用?
第四章 地球与宇宙
第七节 探索宇宙
课程引入
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
一、认识星座
近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区域,叫星座。在这88 个星座中,北天有29个星座,南天有47个星座,沿黄道天区(北天星空与南天 星空的相交区)有12个星座。
一、认识星座
一、认识星座
大熊座
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 动方向 _相_反_(相反或相同), 2.摩 擦力的大小与___压_力_的_大及小 _ _接_触_面_的粗_糙_程_度__有关。
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物体受到摩擦阻
力作用的是( D)
A、足球被脚踢出后在地面上滚动越 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结论: 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条件下,摩擦 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第四章第7节探索宇宙》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7节探索宇宙》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探索宇宙》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探索宇宙”,以天体起源、星系组成及宇宙奥秘为核心内容,通过探索、发现与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与科技成就。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系、恒星、行星等;了解天体物理的基本知识,如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2. 技能与操作:学会使用科学工具(如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能够通过互联网资源,搜集并整理有关宇宙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尊重。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宇宙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实地观测或模拟观测活动,评价学生使用科学工具的能力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反思,评价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态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宇宙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新课讲解(15分钟)(1)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系、恒星、行星等。

(2)讲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介绍大爆炸理论。

(3)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如望远镜的发明与使用。

3. 实践操作(15分钟)(1)指导学生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了解观测方法与技巧。

(2)分组进行互联网资源搜集活动,整理有关宇宙的信息。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小组内交流观测或搜集到的信息,分享对宇宙的认识与理解。

5. 总结提升(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宇宙探索的重要性和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宇宙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家庭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我对宇宙的认识”的短文,要求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理解、技能操作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之处与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7《探索宇宙》教案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7《探索宇宙》教案

4.7《探索宇宙》指导教学书主备人:审核人:初一备课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情感目标:1、感受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2、体会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难点:知道银河系的形状(俯视图,侧视图)教学手段白板、多媒体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感调节教师:我们对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八大行星以及彗星、小行星、流星的介绍到此完毕。

想不想走出太阳系,去看看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银河系。

(播放影片)二、目标展示三、新课学习(一)自学一时间:3min自学提示:1.银河系的大小2.银河系的构成2.银河系的形状(侧视图、俯视图)(二)互帮一两两互说:1.银河系是由______、 ______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2.光年是________(“长度”或“时间”)单位3.银河系的直径约为______光年4.银河系从侧视图中看: __________________5.银河系从俯视图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6.类似于______的天体系统称为星系。

7.太阳系______(“在”或“不在”)银河系的中心。

8.给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四者进行排序(三)释疑一四、当堂检测作业本4.7五、知识建网•心说:闭目1分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互说:1、2号结对;3、4号结对;5、6号结对,先单号说。

•竞说:用最简洁的话或关键词说出来(组内选两人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7 探索宇宙 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7 探索宇宙 教案设计

第7节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3.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4.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5.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师]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授课过程】一、认识星座[师]大家知道自己属于什么星座吗?[生]畅所欲言[师]近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区域,叫星座。

在这88个星座中,北天有29个星座,南天有47个星座,沿黄道天区(北天星空与南天星空的相交区)有12个星座。

二、膨胀的宇宙[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生]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师]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生]学生思考回答。

[师]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

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此处可使用资源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师]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生]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师]请你们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生]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7节探索宇宙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7节探索宇宙教案

《第7节探索宇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2、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3、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1、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2、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3、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交流与合作。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2、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3、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三、教学难点1、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及图片。

国内外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经过前面几节课的的探究,现在你们对宇宙有了哪些了解?学生结合前面的研究自由交流对宇宙的认识。

师:我这儿有一段关于宇宙的录像,你们想看吗?播放关于宇宙的录像师:看完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新课讲解:一、星座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

天体又组成了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我们看到的宇宙就是由各种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

都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形容数量的多,那天空中有多少星星呢?全天用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星星大概有6000多颗。

早在5000年前,古代巴比伦人为了便于认识星星,把天空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来,并赋予神话中的形象,称之为形状。

古代希腊人把天空分成48个星座。

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二十八宿。

现代,国际上把天空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著名的星座(如大熊座、仙后座、猎户座),引起学生的兴趣。

探索宇宙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

探索宇宙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

探索宇宙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等天体。

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如大爆炸理论。

认识不同的天文观测工具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学习使用简单的天文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建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对宇宙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天文观测工具和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大爆炸理论的相关概念。

运用天文知识解释一些天文现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直观演示法展示图片、视频、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4、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天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震撼的宇宙视频或展示一些美丽的宇宙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11 宇宙的组成和结构介绍恒星、行星、卫星、彗星、小行星等天体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星系的结构和类型,如椭圆星系、漩涡星系等。

12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阐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和证据。

探讨宇宙从大爆炸到现在的演化过程,如恒星的形成和演化、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

13 天文观测工具和方法介绍常见的天文观测工具,如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

讲解天文观测的方法,如目视观测、摄影观测、光谱观测等。

3、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你认为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为什么?如何利用天文观测来保护地球?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天文观测工具和方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4章第7节探索宇宙教案1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4章第7节探索宇宙教案1

第7节探索宇宙1教学目标2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学时重点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学时难点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空间三位概念。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探索宇宙歌谣:《小星星》设问:小时候的你们对天上的星星好奇吗?学生答:好奇活动2【讲授】探索宇宙讲授:古往今来,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仰望天上繁星似锦,神秘莫测,充满遐想,创作出无数神话,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脚踏实地地用科学方法观察和探索宇宙。

远古时代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察星空。

设问:人们用肉眼观察星空,还提出过一些非常重要的理论,你们知道吗?这些理论在现在看来是不对的,但它们的历史功绩不可抹杀。

学生答: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提问:简单说说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内容。

学生A: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它天体绕地球转动。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它天体绕地球转动。

讲授:人类对宇认识的第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以来,人们不断地改进发明了许多功能各异的望远镜,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宇宙的信息。

不管是使用哪种望远镜,人类始终没有离开过地球。

太空技术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航天探测器、载人航天器的出现,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人类走出地球到太空中去,与其它天体近距离接触,1990 年,美国航天飞机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能探测到的宇宙空间比在地面探测到的宇宙空间大得多,目前,人类可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130亿光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一步完善。

《现代天文理论》认为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空间是150亿光年,光年是指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距离。

算一算:1光年= 千米(9.46×1012)时间是100多亿年。

地球相对于宇宙来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星球,这个小小的星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呢?在前面一节我们学习了太阳系的组成,地球是其中一员。

探索宇宙教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探索宇宙教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题目】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七课《探索宇宙》二、【学情分析】已有知识铺垫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而且有了前面章节的铺垫,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具有连贯性,能较为直接的顺承。

生活感知常态化生活中具有大量的以“宇宙”知识为背景的电影以及相关信息,学生虽然不清楚宇宙,但是借助各样的信息途径,对宇宙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对本节课知识的讲述有辅助作用。

抽象思维待提高虽在生活中感受颇丰,但对于宇宙空间的无限概念学生只具有模糊的概念,对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具有一定的挑战。

适应多媒体教学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等新兴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阶段学生就开始接触多媒体教学,学生对此种教学教学方法具有适应性。

学生因此种方式而走神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例外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用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谴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科学兴趣。

2.培养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科学。

3.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本次课堂主要的以讲授法贯穿始终。

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叙述或描述教学内容和学习的有关信息,如银河系的定义;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加以解析、解释和论证,如完善银河系的变化规律;对本堂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系统的分析,如课堂小结部分。

讨论法本课设计部分小组讨论,由学生围绕此目的相互研讨,最后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此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第7节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3.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4.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图片等,了解九大行星的表明特征
难点:建立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空间概念
课时安排(2~3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1)有关恐龙灭绝原因
(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表明特征
(3)有关哈雷彗星
教学课程设计
(一)太阳系
学生观看有关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影像资料,向学生提出问题
1.太阳系的组成
2.九大行星在运转的过程中,为什么不会发生碰撞
3.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说出九大行星的名称
组织学生讨论:太阳系中,为什么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八大行星都没有生命?
1.九大行星的表面特征:
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
●布满了环形山
●基本没有大气也没有水
●表面温度高达477ºC,夜晚-173ºC
2)金星:距地球较近的一颗行星
故:古代(太白金星):清晨,黄昏可见。

清晨所见的金星称“启明星”
●有点象地球:有大气(主要成分CO2)
●金星上的大气层把阳光大部分发射回去或漫射开来,故白昼光亮不强。

●金星上的CO2可阻挡红外线向外辐射,可产生“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使表面温度可高达465ºC~480ºC, 所有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3)火星:与地球有点象
●有一层稀薄的大气层,主要成分为CO2
●最高温度27.7ºC, 最低-123ºC
●没有液态水,大气极稀薄,寒冷,是没有生命存在条件的极其荒凉的世界
4)木星:九大行星之王
●大气:H
●温度:离热源太远,温度极低
●卫星: 16个
●大红斑:是一股猛烈而长久的风暴漩涡。

大红斑寿命很长,已经存在300多年了。

●光环:外环较亮,内环较暗,由黑色的块状物体组成
5)土星
●大气类似与木星
●温度更低
●光环:由细小的冰屑和带壳的微粒组成,因反射阳光而发亮
●卫星:23个
6)天王星,海王星
●有大气:H, 甲烷
●温度极低
7)冥王星:太阳系中最外围的一颗行星
●温度极低:绝大部分物质已凝结成固态或液态
●表面有没有大气层不清楚
讨论结果:太阳系中其他八大行星都没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而地球距太阳位置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有液态水,有厚厚的大气层,有氧气
太阳系中除九大行星外,还有许多彗星
1.彗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一种天体(图片资料)
1)组成:慧核,慧发,慧尾
慧核: 是有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冰构成
慧发:当彗星靠近太阳时,慧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慧尾:受太阳风的吹拂,慧发中的部分被吹成慧尾
2)哈雷彗星:周期76年,上次出现时间1986
推算下次“哈雷彗星”光临地球将是哪一年
2.流星体:
1)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叫做流星体
2)它们在靠近地球轨道时,有些被地球引力所俘获,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摩擦燃烧,产生一划而过
的发光现象俗称“流尾”
3)陨星,陨石
疑问:小行星,彗星存在与地球相撞的可能
讨论:地球上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二)银行系和宇宙
建议:向学生提供一些河外星系的照片或影像资料,以增强真实感。

提出问题:1.银河系的组成
2.读图回答问题
3.银河系就是宇宙吗?
建立概念: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无限的,均匀的
河外星系↗同时又是有层次的
讨论:学习了本章内容以后,你对宇宙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你想像中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设计
一.太阳系
1.太阳系的组成
2.九大行星的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
3.九大行星的表面特征
4.彗星
1)组成:慧核,慧发,慧尾
2)哈雷彗星
5.流星
二.银河系和宇宙
1.银河系的组成
2.宇宙是无限的,有层次的
3.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
河外星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