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恩的四字成语故事
关于古代感恩、报恩的成语小故事

关于古代感恩、报恩的成语小故事1,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仅仅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来说,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3,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6,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7,知遇之恩: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所以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8,士为知己者死:这是春秋末期晋国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形容感恩父母的成语故事

形容感恩父母的成语故事导读:一、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二、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感恩的成语故事

感恩的成语故事关于感恩的成语故事一:衔环结草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取胜;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
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二:感恩图报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
”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
”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
”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
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
”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着当上大将军。
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
关于感恩父母的成语故事

关于感恩父母的成语故事
以下是 8 条关于感恩父母的成语故事:
1. 乌鸦反哺:乌鸦小时候靠父母找食物喂养,当父母老了不能飞出去找食时,长大的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父母。
就说咱小时候啥也不会,不都是爸妈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嘛,等他们老了,咱不也得像乌鸦一样好好照顾他们呀!
2. 羔羊跪乳:小羊吃奶时总是跪着,仿佛在感谢母羊的养育之恩。
这不就跟咱似的,爸妈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得怀着感恩的心呀,就像小羊那样!
3. 寸草春晖:小小的草儿怎能报答春日阳光的恩情呢。
想想我们成长过程中,爸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啊,我们那点回报跟春晖比起来,简直太微不足道啦!哎呀,咱可得好好孝顺爸妈才行呀!
4. 菽水承欢:哪怕是用豆子和水这样简单的东西供养父母,也能让父母欢乐。
有时候陪在爸妈身边,给他们做一顿家常饭,他们就开心得不行,这要求多低呀,咱可得做到呀,对不对?
5. 舐犊情深:老牛用舌头舔小牛,表现出深深的爱。
咱爸妈对咱不也是这样嘛,那爱真是没话说,咱们能不感恩吗?
6. 慈乌返哺:和乌鸦反哺一个道理呀,都是说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咱可不能做那没良心的人呐,爸妈养咱小,咱就得养他们老呀!
7. 戏彩娱亲:老莱子穿彩衣娱亲,多令人感动啊!咱是不是也得想点法子让爸妈高兴高兴呀,让他们知道咱心里有他们!
8. 扇枕温席:黄香夏天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用身体温暖被窝。
咱也得向人家学学呀,爸妈为咱付出那么多,咱这点行动算啥呀!
所以呀,咱一定要好好感恩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心!。
有关感恩的成语故事

有关感恩的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张良的人,他是汉代的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刘邦的重要谋士。
张良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却机智聪慧,勤奋好学。
他常常在田间劳作时,一边干活一边背诵经书,用心学习。
他的母亲对他说,“儿啊,你要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要时刻铭记在心。
”。
张良从小就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
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关爱,他心怀感激,时刻不忘感恩。
后来,张良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另外,还有一个成语故事,叫做“投桃报李”。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孔融的人,他家境富裕,心地善良。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贫穷的老人,老人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看起来非常落魄。
孔融见状,便心生怜悯,主动将自己的外衣脱下来给了老人。
后来,老人知道了孔融的善举,便送给他一篮桃子以示感谢。
孔融接过桃子后,又将自己的家产一半送给了老人。
人们用“投桃报李”来形容以德报德,以恩报恩的美德行为。
感恩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报恩图报”、“感恩戴德”等等。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人心存善念,感恩图报。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为,它能让人心怀感激,懂得珍惜他人的帮助和关爱,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回报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铭记感恩之心。
无论是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还是陌生人的善举之恩,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懂得回报。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才能让世界充满爱与温暖。
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时刻铭记感恩之心,用行动来回报他人的帮助和关爱。
让我们用“感恩”这个成语,来书写我们美好的人生,让感恩之情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与温暖。
感恩的心,让我们一直怀抱,一直传承下去。
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感恩之心永远不会远离我们。
关于感恩的成语故事

关于感恩的成语故事结草和秩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
前者讲述的是士大夫与父亲的妃嫔分别成婚,不作人祭。
爱嫔妃报答女儿的父亲,把地上的杂草缠成一个结,绊倒恩人的对手而获胜;后者说一个孩子救了一只被困的黄雀的命,黄雀带来了四个白环,声称这个环可以让恩人的孩子世世代代白下去,身居高位。
之后两个典故合而为一句,比喻被别人偏爱,必然重赏,生死不变。
二:感恩图报春秋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率领吴国将士攻打郑。
郑国国君郑说:“谁能让伍子胥带兵回去,不攻打我们,我一定重赏他。
〞可惜没人想到好方法。
第四天早晨,一个年轻的渔夫来到郑面前说:“我有一个方法可以阻止伍子胥攻打郑。
〞郑听了,立即问大余浪:“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辆?〞钓鱼郎摇摇头说:“我不需要士兵和汽车,也不需要带食物。
吾可唤数万吴兵,用橛子回吴。
〞什么样的桨这么厉害?渔郎腋下夹着橹子,跑到伍子胥的军营里去找伍子胥。
一边唱歌,他一边拍打着桨:“芦中人,芦中人;过河,谁的恩典?剑上,七星文;给你,带上它。
今天,你骄傲了,你还记得吗,余张任?〞伍子胥看到渔郎手里的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渔郎答道:“你没看见我手里的桨吗?我的父亲靠这桨生活,他用这桨救了你。
〞伍子胥一听,说:“我想起来了!之前逃跑的时候,一个钓鱼老师救了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原来你是他儿子,为什么来这里?〞渔郎道:“不是你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郭征,所以把我们渔民都叫到这里来。
我国君郑曰:“只要能请吴将军退兵,不攻郑,我必赏他!“希望将军看着我死去的父亲救了你,不要攻打郑,等我回去再给我一些奖励。
〞伍子胥用感谢的语气说:“因为你父亲救了我,我才得以活成将军。
我怎么会忘记他的好呢?我一定帮你!〞伍子胥一说完,立即把吴的士兵都带了回来。
钓鱼郎快乐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郑。
突然之间,郑内所有的人都把渔郎当成了救星,称他为“渔医〞。
郑也给了他一百里地!伍子胥为了报答渔郎的父亲对他的帮助,不仅没有攻打郑,还奖励了渔郎,这就是所谓的“报恩〞。
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感恩图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代表着对别人的恩惠不忘、回报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美德。
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这个主题的精彩故事和成语,下面就来讲一些经典的例子。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草木知威”的成语。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人间世》中的一则故事。
据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叫颜回的贤士,受命前往齐国求学,路过一座山时,他发现山上的草木都是弯曲向一个方向的。
他想:这些草木一定是被风吹弯的。
但在仔细观察后,他发现了一个隐含的道理:这些草木向同一个方向弯曲,是因为它们都在向高山低头,表示对高山的敬畏和尊敬。
颜回因此被这些草木深深感动,于是写下了“草木知威”的名言,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万物的敬畏和珍视之情。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报恩以德”的成语。
这个成语来自《庄子·外篇》中的一则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孝子的故事。
这个孝子的名字叫吴起,他的父亲生病后,他前往郊外寻找灵草,希望拯救父亲的性命。
但是在路上,他被一只野狗追赶。
吴起本可以杀死野狗,却因为野狗的落泊而心生怜悯,于是他放过了野狗。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他的父亲最终痊愈了。
几年后,吴起参军,战场上他被俘,被囚禁在敌方营地内。
这时,一只受伤的野狗出现了,他帮助吴起逃脱了被斩首的命运。
吴起感激之余,也将自己的“报恩以德”的思想落实到了行动中,他在与敌方的战斗中,采取“浇灌芝兰”的策略,以情感化敌人,最终化解了他们之间的冲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感恩不仅仅是回报,更是一种赋予生命的意义。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千里送鹅毛”的成语。
这个成语来自《淮南子》中的一则故事。
故事讲述了卫国大夫季札三次劝说大夫攻打楚国的故事。
当季札带着他的仆人穿越千里远征时,想送给一位孔门高徒一根鹅毛,以示对他高妙思想的尊重和谢意。
但季札的仆人却对这样的行为不屑一顾,认为自己的主人是如此深入名门大学,不必再向别人表示敬意。
孔门高徒为了引导季札的仆人明白这种谦逊的态度,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关感恩报德的成语俗语诗句和故事

有关感恩报德的成语俗语诗句和故事一、成语。
1. 结草衔环。
故事可有趣啦。
“结草”说的是春秋时期,魏颗的父亲魏武子生病的时候,嘱咐魏颗等他死后,把他的爱妾杀了殉葬。
可魏颗觉得这不合理,等他父亲死后,就把那爱妾嫁出去了。
后来魏颗在战场上与秦国杜回作战,有个老人把草打成结,绊倒了杜回,魏颗才得胜。
夜里魏颗就梦见那个老人,老人说自己是那个爱妾的父亲,特来报恩的。
“衔环”呢,是汉代杨宝救了一只黄雀,黄雀伤好后叼来四个白环报答他,还说他家子孙会很清白,四代都会做三公这样的大官呢。
这成语就是说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2. 感恩戴德。
就是心里充满感激之情,特别敬重和感谢别人的恩德。
比如说,一个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后来发达了,就对恩人感恩戴德,逢人就说恩人的好。
3. 羊羔跪乳。
小羊羔吃奶的时候都是跪着的,就像在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
这就告诉我们啊,动物都知道感恩,我们人更得懂得感恩报德啦。
二、俗语。
1.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意思就是哪怕别人给你的帮助像一滴水那么小,你也要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回报人家。
就像你在沙漠里快渴死了,别人给你一口水,那你以后就得好好报答人家,可不能忘恩负义。
2. “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很直白啦。
你喝着井水,就不能忘记是谁辛辛苦苦挖的井。
就好比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建设、为我们幸福生活打拼过的先辈们,得感恩他们的付出。
三、诗句。
你看,诗人把自己比作小草,把母亲的爱比作春天的阳光。
小草怎么能报答得了阳光的恩情呢?这就是在强调母亲的恩情深重,我们做子女的要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虽然很难完全报答,但也要尽力去感恩回报。
别人送我桃子,我就拿李子回赠给他。
这就是一种很朴素的感恩报德的观念,有来有往,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
四、故事。
1. 韩信报恩。
韩信以前可穷啦,没饭吃。
有个漂母(就是在河边漂洗丝絮的老妇人)看他可怜,就经常给他饭吃。
韩信很感激,说以后一定报答她。
漂母还生气呢,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为了你的报答?后来韩信成了大将军,真的回来报答漂母,给了她很多金银财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感恩的四字成语故事
现在世间人忘恩负义,不懂得道义,不懂得仁义,不知道情义,不知道恩义。
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关于感恩的四字成语故事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
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
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
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
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
”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
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
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
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
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
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
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
听了重耳的话,楚成王认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于是以礼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的父亲魏武子有个非常宠爱的小妾。
魏武子临死前,要魏颗把那个小妾给他殉葬。
魏武子死后,魏颗却把父亲宠爱的那个小妾嫁给了别人。
后来,秦将杜回领兵攻打晋国,晋王命魏颗率兵抵抗。
两军正在激战之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位老人,他把地上的草打成了许多结把杜回绊倒,魏颗因此活捉了杜回,秦军大败。
当天夜里,魏颗做了一个梦,梦见白天的那个老人对他说:“我是你所嫁的那个妇人的父亲,特来战场上结草报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