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适龄男青年婚姻困难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农村适婚男青年“妻荒”问题及其动力机制

农村适婚男青年“妻荒”问题及其动力机制

农村适婚男青年“妻荒”问题及其动力机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地区出现了适婚男青年“妻荒”现象,这一现象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适婚男青年“妻荒”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其背后存在着复杂的动力机制。

本文将探讨农村适婚男青年“妻荒”问题及其动力机制,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适婚男青年“妻荒”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结婚难:由于农村地区女性向城市流动的增加,农村地区的适婚女性数量相对减少,导致了适婚男青年找不到配偶的困境。

2. 婚龄延迟:受“妻荒”问题影响,一些农村适婚男青年的婚龄被迫延迟,甚至出现“剩男”现象。

3. 家庭稳定受影响:适婚男青年的“妻荒”问题不仅影响了个人幸福,也对农村家庭的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1.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增加,这一现象加剧了农村地区的“妻荒”问题。

2. 男女比例失衡:由于生育观念的变化和性别歧视等因素,一些地区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导致了“妻荒”问题的加剧。

3. 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了地区人口外流,也加剧了“妻荒”问题。

4. 婚姻观念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人们对于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女性更倾向于选择城市生活和工作,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妻荒”问题。

以上所述为农村适婚男青年“妻荒”问题的动力机制,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且影响着适婚男青年的婚姻选择和生活状态。

三、解决农村适婚男青年“妻荒”问题的对策1. 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吸引更多的适婚女性回归农村地区。

2. 加强对农村适婚男青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婚姻观念和婚姻选择,提升他们的婚姻质量。

3. 改善婚姻法律法规,保护妇女权益,提高农村女性的社会地位,减少“妻荒”问题的出现。

4. 加强对农村地区青年婚恋观念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增强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农村青年娶妻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青年娶妻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青年娶妻调研报告范文农村青年娶妻调研报告写作目的:通过对农村青年娶妻现状的调研,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农村青年婚姻幸福和农村发展。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婚姻是人生大事,直接关系到个体和家庭的幸福。

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村青年娶妻问题愈发突出,调查其原因,将有助于制定政策和措施来改善农村青年娶妻的现状。

因此,本调研旨在了解农村青年娶妻的现状,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改善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针对农村青年娶妻问题,我们分析了具体情况、调研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与农村青年和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访谈,以获取更多细节和观点。

三、调研结果1. 农村青年娶妻数量下降:根据我们的调查,近年来,农村青年娶妻的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其中,大部分青年选择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青年的结婚意愿下降。

2. 农村结婚条件限制:调研发现,农村青年在娶妻过程中面临的条件限制较多。

经济条件是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青年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难以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另外,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也影响了娶妻选择。

3. 人口流动加剧了农村青年娶妻问题:近年来,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呈上升趋势,这使得农村娶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城市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吸引了部分农村青年,使得他们在选择娶妻对象时更倾向于城市女性。

四、问题原因分析1. 经济原因:农村青年的收入相对较低,难以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和安全感,这导致了农村青年娶妻的困难。

2. 文化和教育原因:农村青年的文化程度较低,社会地位较低,这也限制了他们选择娶妻的范围。

3. 人口流动原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加剧了农村青年娶妻的困难,城市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吸引了部分农村青年,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城市女性。

五、解决方案1. 政府支持和政策调整: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青年的经济扶助力度,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保障;同时,加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青年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从而拓宽他们选择娶妻对象的范围。

关于农村婚姻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婚姻问题调查报告
婚姻与家庭责任的联系
随着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提高,婚姻不再仅仅被视为 传宗接代的手段,而是更多地与夫妻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联系 在一起。
03
农村婚姻问题分析
经济压力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家庭收入普遍偏低,导致许多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彩礼、 婚礼等费用,从而影响婚姻的缔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青年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受到限制,难以支撑起家 庭和婚姻的经济负担。
家庭支持不足
一些农村家庭在子女结婚 后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 帮助,导致年轻夫妻在面 对困难时无法有效应对。
社会观念影响
传统观念束缚
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男尊女卑 、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对女性 的社会地位和婚姻选择产生不利
影响。
社会舆论压力
农村社会舆论对婚姻问题的关注和 评价,往往对年轻人的婚姻选择产 生一定压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子女往往面临更大的婚姻压力,经济条件成为影响婚姻的重 要因素。
家庭因素
01
02
03
家庭期望
农村家庭往往期望子女早 日结婚生子,延续家族血 脉,这种期望对年轻人的 婚姻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家庭矛盾
农村家庭中存在的矛盾, 如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 ,对婚姻的稳定性和幸福 感产生负面影响。
加强家校合作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关注孩子 的成长和教育。
关注留守儿童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建立关爱机制,加 强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保障留守儿童接受良好 教育的权利。
改变社会观念
倡导平等、自由的婚恋观
通过宣传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人们 树立平等、自由的婚恋观念,消除对农村婚 姻的偏见和歧视。

农村青年娶妻调研报告

农村青年娶妻调研报告

农村青年娶妻调研报告农村青年娶妻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年娶妻问题的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农村青年娶妻的调研,旨在了解农村青年结婚对象的要求、娶妻的考虑因素以及对婚姻的期望等。

通过调研结果,为解决农村青年娶妻问题提供参考和方向。

二、调研方法和样本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80%。

样本选择了来自不同农村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农村青年。

三、调研结果分析1. 结婚对象的要求调研结果显示,农村青年有一定的婚姻对象要求。

在性格方面,60%的受访者认为异性应该开朗、大方;在外貌方面,50%的受访者认为外貌对婚姻很重要;在家庭背景方面,40%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嫁给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

2. 娶妻的考虑因素在农村青年娶妻的考虑因素中,经济实力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这是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是感情、家庭态度、家庭背景等因素,分别占30%左右;然后是外貌和性格特点,分别占10%。

3. 对婚姻的期望大部分农村青年对婚姻有着美好的期望。

约60%的受访者认为婚姻是一生的事情,应该经营和维护,而不是一时冲动;30%的受访者认为婚姻应该是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共同成长。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通过以上的调研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农村青年对于婚姻对象有一定的要求,这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外貌魅力,同时也要关注对方的人品和家庭背景。

2. 农村青年在娶妻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经济实力,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创业和职业发展,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

3. 对于婚姻的期望,我们应该注重婚姻的经营和维护,不把婚姻当作一时冲动,同时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共同成长。

4. 为了解决农村青年娶妻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帮助农村青年提高经济实力和生活品质。

总之,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青年结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农村男青年结婚难问题探析

农村男青年结婚难问题探析

减, 这 是其社会思 想道德根源 。农 村生产力 发展迟缓 ,
业的发展成为可能。大量的农 村男女 青年流入城市 , 成

嚣 ≮ 麓◇
7 9
为建设城市的主力军 。但 由于户籍制度、 对农 民的其他 的舞 台和改善农村经济文化生活重要 因素 。
家庭 日渐 困难 , 成为 社会 共 同关 注的 问题 。
[ 关键 词 】 农村; 婚龄 男青 年 ; 结 婚难 问题 [ 中 图分类 号 ] C 9 1 3 . 1 [ 文献 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3 1 1 5 ( 2 0 1 4 ) 0 6 — 0 0 7 9 — 0 2
经济体制改革极 大地促进 了农村 经济 的发展 。随 经济发展还处在低级 阶段 , 分工还不 明确和细化。女孩 是其 经济根源 ; 有关人 着农村经济 的振兴 、 人 们精神生 活条件 的改善 , 婚姻状 在将来 的工作不处 于支配 地位 , 况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包办婚姻 日趋没落 , 青年男 口和计划生 育方面的科学技术水 平相对较低 ,各种避 女获得了婚姻 自由。 婚姻 自由是农村 精神生活条件得 孕措施手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 是其技术根源 。文化具 在 广大农 村 , 传统 的文化影 响还 比较大 , 父 到改善的一大进步。十一届三 中全会 以前 , 农村 由于贫 有 滞后性 , 穷落后 , 男青 年找对象 成个家 比登 天还难 , 只得打光棍 系父权制度观念依 然存在 , 生男孩的思想还很 强烈 , 传 混 日子 , 姑 娘家不 愿蹲穷 窝 , 千方 百计外 嫁他 乡 , 以求 宗接 代的需要决定 了女孩地位 的低 下和女孩 比例 的低
经济 的 发 展 而 消 失 , 反 而 日趋 严 重 。

农村婚恋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婚恋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婚恋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婚恋现状不容乐观从调查的结果来看,65%的人认为30岁以上男性中一成以上未婚,50%的人认为女性中有一成以上未婚。

选择家乡30岁以上男性中三成以上未婚的问卷比例为21%,而认为家乡30岁以上女性中有三成以上未婚的比例为14%。

农村男青年结婚晚结婚难,似乎成为了这几年来常见的现象。

有的网友认为,收入低是结婚晚结婚难最主要的原因。

高价彩礼像一座山压得人们喘不过气,动辄二三十万,甚至几百万,在农村是很常见的事儿。

先谈彩礼在谈感情,光是彩礼这一项,就已经让已经劝退了许多人。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男性人口占比51.24%,女性人口占比48.76%,男性比女性多3237万人。

如此大的男女失衡比例,也是造成结婚结婚难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结婚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男女比例不协调。

再加上,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许多人更愿意享受自在的生活,与其束缚在不幸福婚姻中,人们不想甚至不敢结婚。

外部因素加上自身因素,都造成了农村婚恋状况不乐观。

婚恋难成普遍现象▲第一,单身人口增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除上文提到的"庞大"的单身群体,结婚率的逐年下降和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也很能说明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从 2013 年开始,中国的结婚率逐年下降。

2019 年,全国结婚率为6.6 ‰,比上年降低 0.7 个千分点。

另外,结婚率也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距,经济越发达地区结婚率越低。

与此同时,离婚率逐年上升,从 2005 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从未降过。

2019 年,全国离婚率上升到 3.4 ‰,比上年增长 0.2 个千分点。

一般而言,流动人口的单身率高于当地的常住人口,这些单身人口不少是"被单身"。

当下,"拥有一个家"依然是很多人的梦想。

人口性别失衡这个社会大背景是脱单难、婚恋难的重要人口学原因。

因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失调,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男性单身人口,人口学称之为"婚姻挤压"。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男性人口占全国人口数量的51.27%,女性人口占比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20。

现阶段我国的人口比例不协调,突出表现在男性多于女性,有统计显示我国到2020年将会出现3000万个光棍!当前男性择偶困难的问题在城市和农村普遍存在,但农村男青年择偶困难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和严重。

一、我县农村青年婚姻现状近年来,“找媳妇难”已成为我县农村男青年的普遍问题。

多数村街村民反应,这两年村里都有10多个找不着对象的小伙子,家庭条件还都不差,临近各村以至临近各县都是如此。

有的村“根本就找不到可以相亲的女孩儿!有时一个姑娘被媒人安排四五个小伙子依次相亲。

有2000多人的大城县小广安村,22~26岁的未婚男青年有近30人,而同龄的未婚女青年却寥寥无几。

小广安村这两三年每年仅有一两家办喜事。

去年一年,20多个适龄未婚男青年仅有两人成功“脱光”。

由于“找媳妇难”,农村的彩礼也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

越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女方彩礼要得越多、提的条件也越苛刻。

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借钱娶媳妇已是常事,甚至有的贷款结婚。

娶妻成家作为个人问题本不应小题大做,但是当一大群人娶妻成家成为难题时,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个大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农村青年婚姻问题形成的原因1、农村男女出生比例不协调。

当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着男孩的出生比例高于女孩的现象,农村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传统道德文化因素。

我国数千年来陈旧的人口和婚姻观念,陈旧的子孙延续传统和“无后为大”的思想在农村仍有较大影响。

二是农村社会保障尚未全面建立。

大多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还未建立,特别是养老保障。

家庭养老等生活问题还必须依靠男性青年来解决,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

XX区农村中青年结婚困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pptx

XX区农村中青年结婚困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pptx
3•社交圈子固定。农村中青年到城市工作后,多从事于基础性工作,不得不将更多时间专注于自身工作,加之 工作环境和交际圈子相对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积极倡导婚事新办、婚事俭办,树立文明、健康的新婚俗, 减少在婚丧嫁娶过程中的不理性行为。充分利用讲座、培训、宣讲等各种形式对农村中青年进行心理辅导,在农村 中青年结婚物质化倾向上,引导其更加重视婚恋交友对象的人品修养、情商养成等内在财富,帮助形成正确的婚恋 交友观。
用主要由男方承担为主,附带要求的首饰“三金”(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酒席、装修、家电等结婚费用明 显加重了家庭经济压力,农村男中青年很难负担。二是婚后子女的抚养、老人的赡养等一系列所需成本,也成为农 村中青年结婚顾虑之一,部分农村中青年一心一意拼搏工作,努力赚钱积累物质基础也是造成农村中青年在适婚年 龄不愿意结婚原因之一。
XX区农村中青年结婚困难存在问题及对策 建议
XX区农村中青年结婚困难存在问题及对策 建议
XX工会结合工作实际,将XX区农村中青年结婚困难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剖析如下。
一、原因剖析
(一)性别比例失调的大背景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为此社会上流传出:“中国将有3000万男性 打光棍”这样的声音。国家统计局5月17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对此特别解释:从20岁到40岁这一主要婚育年龄段 来看,男性比女性多出1700多万人,并非3000多万人。因此,男女人口比例不平衡的客观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农 村地区的男性人口更多,这就导致农村地区“光棍”越来越多。
(二)思想的影响
1.农村中青年到城市工作,随着见识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受到社会风气和多元文化影响,对于婚恋方面的价值 取向和要求发生了变化,部分农村中青年倾向于单身主义和晚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中国农村适龄男青年婚姻困难问题分析人是社会的细胞,人的社会化关系到社会的和谐有序运行,而婚姻是人完成社会化的重要一环。

由婚姻关系建立的家庭是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单元。

如果有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组建家庭,那么这部分人必然不会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他们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危害。

所以对这部分人的总量及其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进行一定的考察和分析,将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所以本文将对这个问题做个初步的探讨。

本文将以整个中国农村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村人口男女比例的考察,发现中国将有近1500万的适龄男青年难以找到适宜的对象,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这些人将大部分集中在中国的农村。

由于这个群集缺乏相应的话语权,他们对自己的处境难以改变。

学术界对这个处于边缘的群集也缺乏必要的关注,所以这个报告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问题的缘起与证明1、对农村人口男女性别比例的考察根据中国政府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比率达到117:100,比正常值102至107高出很多。

另据中国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为112.8比100、镇为116.5比100、乡村为118.1比100。

很显然,农村男女比例的失调更为严重,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在中国农村至少有1500万左右的男青年找不到同龄对象。

2、一个事实——农村中大量存在的“光棍”群体在农村中,有大量的单身大龄男青年存在。

他们不是想过这种单身“贵族”的生活,而是他们根本娶不上媳妇。

下面这几个小村子可以说是个典型代表。

甘肃省通渭县刘家岔村是通渭较好的村之一,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

全村共有人口2360多人,其中25到35岁之间的男性有421人,已婚340人,尚有81人未婚,而这81人中有24人已超过30岁。

另外一个例子——海南光棍村海南省琼中县吊罗山乡的幸福村(化名),地处吊罗山脚下,一条小溪从村旁流过,村前是绿色的稻田,村中是清一色的白墙青瓦的房子。

这里的风景算得上是山青水秀,然而,全村51户人家却有59个单身汉。

以上这个村只是海南大量光棍村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光棍村海南大量存在。

贵州光棍村贵州省贵阳市有个牌坊村,村里2249人,其中光棍就有282条。

牌坊村的光棍们平日里想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我想要一个女人”。

有专家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有3000万男性找不到老婆,只能打光棍。

这说法也许有点耸人听闻,但毕竟谁是光棍谁知道,如今娶个老婆,的确越来越不容易了。

以上这些光棍村的存在决不是偶然,这是中国农村男青年结婚难的缩影。

3、农村中存在的买卖婚姻的现象。

在农村,一些找不到对象的人就会花钱从人贩子手中买媳妇,不过这种现象已经在减少。

根据《中国妇女》在1999年的统计,从1980到1999年中国共有57万妇女被拐卖。

对农村男青年婚姻困难原因的分析农村适龄男青年出现婚姻困难或婚姻挤压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把相关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多种原因造成的农村人口比例失调。

1、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中国传统社会是个男权社会,男人比女人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在家庭中亦是如此。

人们对男孩有一种特殊的偏爱。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的观念深入人心,孝的内涵包括多个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后继有人,在农村中,如果一对夫妻没有男孩,女人就会受到歧视和非议,男人则被认为是个不孝子。

即古人所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者是也。

虽然这种观念随着时代进步有所减轻,但在农村,依然存在。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人们对男孩形成特殊的偏爱,这种偏爱贯穿于成长的全过程之中。

相反,人们对女孩却不甚重视,而在贫穷的农村中尤其如此。

众所周知,中国农村医疗条件不发达,如果对婴儿不加重视,夭折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所以在农村,女婴的死亡率比男婴高。

这样就会造成男女比例失调,为外来男性青年婚姻困难留下祸根。

2、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的影响在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人为地加大了城乡差距,农村养老制度未能建立起来,农村中除了极少数人,如乡镇干部,公办教师之外,其他的全部是农民,他们靠土地加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当他们失去劳动力的时候,他们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儿女,但中国人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的水一样,靠不住了。

这在客观上促成人们对男孩的偏好。

3、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男女比例的适当是建立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的,人为干预自然会破坏这种比例。

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一段时期中政策的适当,中国的人口数量到了必须控制的时候,中国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的措施。

中国人本来就有偏好男孩的传统,但国家的这种政策和这种传统出现矛盾的时候,怎么办?于是人们想出各种办法,如性别检测。

虽然国家有相关规定明令禁止产前性别检测,但是产前性别检测依然在暗地里发生如果胎儿被检测为女婴,就不会让她出生。

遗弃女婴,在农村,父母为了躲避处罚,就会将女婴遗弃,甚至致死的人伦悲剧。

这是造成男女比例失调的又一个原因。

二、农村青年人口跨地区大规模的流动是造成农村适龄男青年婚姻困难的第二个大的原因中国农村除了包产到户的土地改革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实质性的改革。

广大的农村社会发展缓慢。

中国城市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

伴随者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撑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给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大量不愿意被捆在黄土地上的农村青年涌向城市。

在城市中做工挣钱,但是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在中国这样一个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国家,他们永远是农民或农民工而已。

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他们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却被排除在城市之外。

理所当然地没有在城市安居买房的权利,这样就失去了建立家庭最基本的条件,他们只能是一个城市匆匆的过客,从一个城市漂向另一个城市。

当然没有哪个城里姑娘愿意把终身托付给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所以,他们只能从哪儿来又回到哪儿去,最后,他们只能回到农村,但是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呢?村里的姑娘已经远嫁他乡,物是人非。

三、昂贵的彩礼使许多农村青年望女止步物以稀为贵,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法则在这儿好象也适用。

在农村,一些姑娘的父母将自家女儿居为奇货,养女发财,好象有悖人理,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农村中财礼一般在3万元左右,再加上其他花费,一个媳妇足以让一个小康之家一夜反贫。

这是中国农村适龄男青年婚姻困难的第三个原因。

农村大龄男青年增多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关于农村大龄青年的增多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相关的研究不多,主要散见于一些研究社会稳定和犯罪学的研究之中。

相关资料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增加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它具有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个有家庭的人比一个没有家庭的人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很难想象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会有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所以,当社会中存在一个“光棍“群体的时候,就相当于社会中多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这个群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他们的价值观可能会发生扭曲,产生一种社会的不公平感,产生报复社会和他人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干预的话,可能会害人害己。

2、增加社会中犯罪的比率我们考察各种刑事犯罪的被告及其犯罪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单身男青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为这些人没有家庭牵挂,缺乏责任感,犯罪几率比有家庭的人高出数倍。

3、败坏社会风气食色,性也。

这样一个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们对性的需求导致卖淫活动泛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同时也造成爱滋病等性病在中国大地泛滥,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研究方法由于所研究的对象较为庞大,所以难以做到具体的去实地调查,本文只是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和数据做个宏观的分析。

具体地说,就是对整个中国的农村人口数量做个分析,然后得出农村适龄男青年婚姻困难这个命题。

但前提条件是本文作者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作了简要的分析。

为了使本文的结论更具信服力,本文列举了三个例子,作为个案,为本文提供证据支持。

由于涉及到一些易于宽泛化的概念,本文对其作了界定和说明,如下:农村青年婚姻困难:农村青年婚姻困难问题主要指达到婚龄的男性青年难以找到自己的配偶和建立自己的家庭。

即农村男性婚龄青年选择配偶和建立自己家庭日渐困难,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指在当今的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存在着的男孩的出生比例高于女孩的现象。

男女的正常出生比例是在103到107之间,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6.86,明显偏离正常值。

在0至9岁10个年龄组中,男性比女性多出1277万人。

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由于测量的需要,本文对测量的维度也作了说明如下:测量的维度:1、一定地域内适龄男青年的数量,即我国《婚姻法》规定的22周岁以上的正常成年男性数量。

2、同一地域内女青年的数量,即我国《婚姻法》规定的20周岁以上的成年女性数量。

3、一定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以人均年收入为计。

经济的发展水平对青年婚姻有相当大的影响。

4、一定地域的结婚成本。

结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男青年的婚姻。

5、一定地域内未婚的成年男女数量。

该项指标直接预测到该地域男青年的婚姻状况。

6、该地域的文化水平。

文化的开化与否,直接影响该地域的男女人口比例。

7、该地域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力度。

资料收集的方法和对资料的分析方法资料收集主要来自各种文献资料。

对其分析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由于研究内容的局限性,本文中定性多于定量。

主要是对收集到的资料在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和作出相应的判断。

结果分析和讨论由于研究对象较为宏观,相关资料的收集存在困难,本文得出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但主要的结论大致是正确的。

农村适龄男青年的婚姻困难问题是难以忽视的。

但由于本文作者水平有限,难以作出更为合理的解答,所以本文的结论略显粗糙。

还有待继续充实和完善。

主要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数据不够丰富和准确。

第二,具体个案缺乏代表性。

第三,缺乏必要的实际调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就上中顾法律网)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