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的发展史——白银篇
白银的历史

白银的历史在古代,人类就对银有了认识。
银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英镑和我国解放前用的银元,就是以银为主的银、铜合金。
银比金活泼,虽然它在地壳中的丰度大约是黄金的15倍,但它很少以单质状态存在,因而它的发现要比金晚。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开采银矿,由于当时人们取得的银的量很小,使得它的价值比金还贵。
公元前1780至 1580年间,埃及王朝的法典规定,银的价值为金的2倍,甚至到了17世纪,日本金、银的价值还是相等的。
银最早用来做装饰品和餐具,后来才作为货币。
1、世界白银发展史白银生产的重要分水岭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而发现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的银矿,因此带来了世界白银生产快速增长的巅峰时期。
这段巅峰同时伴随着白银提炼技术的升级,从质和量上提高了开采银矿的利用率。
随后的技术革新,尤其是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是加强了白银生产的基础,并且提高了银矿开采的速度。
从累计产量来看,世界上只有大约25%的白银是生产于1770年代以前。
在1900年以前的纪录仍然不完整,但是对历史累计产量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介绍白银生产的历史。
旧世界的白银(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安纳托利亚(现在的土耳其)被认为是首个开采白银的主要发源地,为小亚细亚地区的工匠提供原料。
安纳托利亚地区为近东、克里特和希腊地区的西方文明提供白银资源。
银器工匠主要集中在小亚细亚和希腊各岛,以及希腊大陆上迈锡尼文明统治的地区。
银矿集中开采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的。
首次成熟的银矿石加工是在公元前2500年,占星家使用“灰吹法”从铅银矿中提取出白银。
当时对银器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繁荣的克里特文明和稍后的迈锡尼文明,令现今是亚美尼亚的地区对银矿的定位和开采逐渐发展起来。
在公元前1600年克里特文明遭遇灾难性毁灭、以及大约公元前1200年迈锡尼文明陨落之后,白银生产的中心地区转向靠近雅典的劳瑞姆(Laurium)地区。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曾经独树一帜。
明朝后期,白银从四面八方大量涌入我国,我国货币往来及经济交往主要以白银为主,白银渐渐占据着主要通货地位,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外交往来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白银在金融史上的地位是其他货币无法取代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外国的侵略,政治经济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衰弱,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贸易逆差出现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流入国,贸易逆差出现后,我国成为白银流出国,身份也由之前的国际白银市场的信用购买者,变成之后的需求者。
19世纪30年代,因为世界银价的上涨,我国白银大量向外流出,于是,金融市场发生了动荡,并出现了货币制度危机,我国发生了经济衰弱及信用紧缩。
为此,我国的币制金融、民族经济等都受到严重冲击,并遭受到很大影响,由此,世界白银商品的价格决定着我国白银货币的价格。
一、白银的广泛使用在我国古代,金是指一切金属的统称,人们还按照金属颜色的不同,把金属分为“五金”,五金包括:黑铁、青铅、赤铜、白银、黄金。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因为金银的稀缺,有了贵金属的高贵地位。
可以说,金的开采之后,才有了银的开采及冶炼,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史册里,就开始有了对银的记录。
由于战国时期不是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进行流通,白银更多是起到仪仗、装饰、宝藏等的作用。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始皇规定,不能把白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而只能起装饰、宝藏的作用。
元狩四年,张汤向汉武帝进谏铸造白金币,汉武帝采纳了张汤的建议。
白金币由银锡合金铸造而成,在历史上被称为“白金三品”。
当时,因为白金币币值太高,出现了许多盗铸者,由于假币与真币真假难辨,致使白金币使用受到很大影响,即便在遭受贬值的情况下仍不受大家欢迎,政府虽然一再维持,但收效甚微,于是,白金币铸造发行一年后就被废除。
到了两汉时期,随着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我国有了丝绸之路,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开创出了华南沿海的贸易路线,于是,亚洲中部地区和西方的金银币流传到了中国。
银的发展历史

银的发展历史银的发展历史银是一种贵金属,在历史上一直被广泛使用。
以下是银的发展历史的主要方面:1.银的发现银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
在古代,银被人们偶然发现并用于装饰和工艺品。
在罗马帝国时期,银被广泛用于制作硬币和饰品。
2.银的开采随着银的用途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开采银矿。
最早的银矿位于西班牙、墨西哥和美国等地。
在19世纪和20世纪,由于银价的大幅上涨,许多新的银矿被发现和开采。
3.银的加工银的加工包括从矿石中提炼银,以及将银加工成各种制品。
在古代,人们使用水银等化学物质从矿石中提炼银。
现代则使用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方法,如细菌氧化法和溶剂萃取法等。
4.银的流通银在流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古代,银主要用于制作硬币和饰品。
在现代,银被用于制作各种制品,如餐具、首饰、器皿等。
此外,银还被用于工业领域,如电子、航空航天等。
5.银的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银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银制品已经成为文化符号和传统工艺品。
此外,银还被用于制作投资和收藏品。
6.银的回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资源的有限性,银的回收越来越受到关注。
许多国家和企业都建立了银回收体系,通过回收旧首饰、器皿等制品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7.银的保存为了保护银制品免受腐蚀和损坏,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存银。
例如,可以在银制品表面涂上透明漆或者树脂来防止氧化;将银制品放在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空气接触;或者将银制品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以避免受潮等。
8.银的价值银作为一种贵金属,其价值主要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市场对银的需求增加时,银价就会上涨;反之,当市场对银的需求减少时,银价就会下跌。
此外,经济状况、政治事件和货币政策等也会对银价产生影响。
然而,由于银的开采和加工难度较大,其价值通常比金低一些。
(资料一)国内白银的历史与现状

国内白银的历史与现状第一部分新中国白银工业发展历史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货币原料),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中国将白银作为货币历史悠久,白银作为货币最早出现在战国,大量使用是在明清民国前期,直到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做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年。
银元(先前为银锭)是我国历史上白银最主要存在形式,货币是白银的最主要用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内百废俱兴,为了稳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4月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实行统购统配政策,严厉打击银元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
这一政策实施增加了国家储备,巩固了人民币的本币地位。
新中国的白银工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管理体制的变革,蓬勃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白银也从过去供应不足,一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白银生产国之一,每年还大量出口。
中国的白银工业已经在全球具有重要的地位,白银消费也不断增加,成为全球白银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
新中国白银工业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83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金融储备有限,开始时中央人民政府金银库存多数是在接管国民政府基础上建立的。
基于金银储备有限,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管理,保障国家金融稳定;另外一方面,通过加强国内铅锌铜锡金企业的副产,充实政府储备。
在此期间,中国国内白银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还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此时白银供销采取统销统购,优先定点保证少数民族和国防等工业之需。
第二阶段(1983年-1999年):1983年,国家对有色工业的管理加强,有色工业的管理从国家冶金工业部分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98年改为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2001年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正式宣布成立,全国白银和伴生金的生产也归口有色总公司管理。
白银在国际市场上的历史走势

白银在国际市场上的历史走势国际市场上,白银几乎是全球日常波动最剧烈的商品之一,这是因为白银在西方世界同样具备很深的渊源,从“只受制于白银和大蒜的吸血鬼”传说到耶酥最后的晚餐中的银制餐具,白银在西方宗教世界中就是神圣和纯洁的代名词。
这些都是白银具备剧烈波动的群众基础,因为大家都对他投以关注的目光和心灵深处的触及欲望。
真正激活银价的还是79年世界商品历史上的一端传奇,他就发生在白银身上,从此白银就再也没寂寞过,无数投机家带者对前辈的尊崇在今天都前仆后继的涌入白银市场。
1970年代初期,白银价格平静地在2美元/盎司附近蠕动爬行。
由于白银是电子工业和光学工业的重要原料,邦克·亨特和赫伯特·亨特兄弟俩认为如果能够悄悄地垄断这个市场,会是一件有趣又有利的事情。
据说亨特兄弟发现一本名叫《七十年代买白银获暴利》的书,是他们的兴趣所出。
书中说白银总有一天会比黄金更有价值,这当然刺激了他们的行动。
从1973年12月的2.90美元/盎司开始,白银价格启动、攀升。
此时亨特兄弟已经持有3500万盎司白银的合约。
不到两个月,价格涨到6.70美元。
他们感到高额利润已经到手,不费吹灰之力。
但他们不知道,当时墨西哥政府囤积了5000万盎司的白银,购入成本均在2美元/盎司以下。
在墨西哥政府看来,每盎司6.70美元的价格已经相当可观,所以墨政府决定立时获利。
墨西哥人冲垮了市场,银价跌回4美元左右。
此后的四年间,亨特兄弟静静地吃进白银,比以往还积极。
偶尔他们也涉足其他商品。
到1979年,亨特兄弟通过不同公司,伙同沙特阿拉伯的皇室以及大经纪商大陆、阳光,拥有和控制了数亿盎司的白银。
当他们就要采取大动作时,白银价格正停留在6美元/盎司附近。
他们随即开始发难,一路买进,不停对市场施加压力。
到10月份时,这个国际财团实际上已经拥有纽约商业交易所所有白银的25%以上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白银的八分之五。
到1979年底,他们把银价推上19美元/盎司,把资本变成三倍以上。
2中国金银发展史

1982年,国内恢复销售黄金饰品 (邓小平)
2019年,取消白银“统购统配”的管理体制 (江泽民)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管理体制 (戴相龙)
从此中国金银史开放,进入世纪浪潮……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成立。黄金行业整体进入 市场化运行体制。
2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三个转变
2019年9月6日,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2019年贵金属 年会(上海)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 中国黄金市场要实现三个转变:
从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的转变; 从现货交易为主向期货交易为主的转变; 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
随即国家也发出“藏金于民”的发展战略,推广“藏 富于民”的发展理念。我们也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的 发展与成熟,将逐步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黄金市 场。
感谢聆听
22
中国黄金市场发展进程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黄金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 正处在从黄金大国到黄金强国的历史性时刻。
1993年
取消国内外黄金价格差政策,中国黄金行业 进入市场化时代。
2019年 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中国黄金现货市场开放。 10月
2019年 12月
2019年 12月
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中国黄金 期货市场开放。
银两银元并行,给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带来 很大的不便。
通货紧缩—银两变银元—100%88%
废两改元
1933年,宋子文“废两改元”令6亿两白银汇集上海(含 法租界)。美国的白银收购计划令中国第二次大量白银外 流,白银外流导致中国严重通货紧缩,大量企业倒闭。
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控制世界白银产量66%和白银冶 炼77%,“白银集团”向美国总统施压实行“金银复本位 制”,1934年6月,国会通过《白银收购法案》,授权美 国财政部到国内外市场收购白银,直到白银占美国货币储 备金的比重鸦片贸易(1790-1838)流出1.2万吨白 银,鸦片442676箱,每箱约750银元,1银元=72%两白 银,2.3904亿两=1.2万吨白银
银的演变过程

银的演变过程
银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Ag,原子序数为47。
在化学元素中,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古代,银被用于装饰、货币和药品。
在古代,银的主要用途是作为贵重金属来制造货币。
最早的银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
世纪的近东地区。
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时期,埃及开始使用银币。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银币成为了主要的货币流通方式。
在这个时期,银在贸易和商品
交换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中世纪欧洲,银币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贵族和商人
之间。
在16世纪初,西班牙发现了巨大的银矿脉,并开采了大量的银矿,为西班牙帝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随后,来自欧洲的其他国家也开始在美洲殖民地寻求银矿,其中包括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家。
在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银的用途更加广泛,它被用于制造银器、装饰品、镜子等。
此外,银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化学领域。
20世纪初,电子工业的发展对银的需求有所增加。
银被用于制造电子元器件、卫星、太阳能电池板等。
此外,银还被用于冶炼金属、纳米技术、食品添加剂和健康产品等领
域。
总体而言,银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从最初的货币使用到现代的电子产业,银一
直是非常重要的贵金属。
银的用途不仅扩大了,而且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白银货币在中国发展历程

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摘要:白银作为一种金属货币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被大量使用实现货币化,至民国成为法定的本位货币,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白银;银本位;货币化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白银作为一种金属货币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明清两朝及民国的主要通货,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明朝之前的白银货币据《史记》记载,夏朝把金分为三品,有黄(金)、白(银)、赤(铜),春秋战国时期也有银质的铲形、版形、饼形及贝形货币文物出土,可见这时白银已经开始作为货币存在。
秦朝时期,国家规定以黄金为上币,铜(秦半两)为下币,白银主要被用来制作装饰品及餐具等,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使用。
汉武帝以资源相对丰富的贱金属铜为币材铸“五铢钱”,是两汉主要的通行货币。
此外汉武帝元狩四年为增加财政收入,曾铸造一种以银锡合金为币材的“白金币”,后因数额巨大且不足值、盗铸猖獗而被废止,“白金币”被认为是我国最早获得法定地位的白银货币。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货币混乱,币值稳定且价值较低的银较金相比货币作用有所发挥。
在广州、河西走廊等海外贸易中心地区,金银甚至是唯一通货。
这一时期白银价值呈上涨趋势,计量单位开始由过去的斤缩小为两。
隋唐时期,钱帛是主要的货币,除岭南、西州(今新疆的吐鲁番)之外的地区,金银一般不作为流通的货币,多被制成首饰、器物用于赏赐、贮藏、馈赠等用途,到唐朝末期,白银的地位逐步提高,市场上使用白银用于交易的现象增多。
两宋时期,以铜钱、铁钱、纸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及邻近民族的影响,白银的使用开始逐渐增多,赏赐、纳贡、军费、税负等大量使用或折成白银,白银初步实现货币化。
这期间采银量虽有所扩大,但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钱荒问题依旧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重要的货币物资,具有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当然,随着白银的用途越来越多的面向工业领域,其作为货币支付职能也逐渐淡化。
白银现货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的阶段:
1963年6月—1968年6月,美国用联邦储备系统发行的纸钞取代面额1美元的银币券,推动银价升至盎司1.29美元。
白银同美国货币体系的关系终结,持有者最后一次将银币券兑换为白银。
1968年——1978年,美国经济衰退致银价下跌,但维持在每盎司1 —2.55美元的区间。
美元贬值,以及石油输出组织(OPEC)的石油出口禁运推动银价上扬,银价波动区间为4.35 —5.87美元。
1980年——1992年,白银创出每盎司53.50美元的纪录高位,当时美国德州的亨特兄弟公司试图囤积白银操纵价格。
两伊战争爆发后,银价从10美元猛涨至25美元。
因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疲弱迹象,银价跌破5美元至4.98,为三年半最低点。
后因油价上涨对市场的影响不明朗1986年5月—银价时隔四年后再暴跌至4.98美元,市场对供应面感到忧虑。
2008年11月-2011年4月30日,银价创出新高49.83美元,主要因为金融危机货币贬值,和国际战争的因素。
钜丰金业友情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