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四)压轴题 北师大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四几何变换压轴题试题(2)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四几何变换压轴题试题(2)类型一图形的旋转变换几何图形的旋转变换是近年来中考中的常考点,多与三角形、四边形相结合.解决旋转变换问题,首先要明确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关键是找出旋转前后的对应点,利用旋转前后两图形全等等性质解题.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BAD=60°,过点D作DE⊥AB于点E,DF⊥BC于点F.(1)如图1,连接AC分别交DE,DF于点M,N,求证:MN=AC;(2)如图2,将∠EDF以点D为旋转中心旋转,其两边DE′,DF′分别与直线AB,BC相交于点G,P.连接GP,当△DGP的面积等于3时,求旋转角的大小并指明旋转方向.【分析】 (1)连接BD,由∠BAD=60°,得到△ABD为等边三角形,进而证明点E是AB的中点,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2)分∠EDF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两种情况,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解题.1.(20__·潍坊)边长为6的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AC,BC边上,DE∥AB,EC=2.(1)如图1,将△DEC沿射线EC方向平移,得到△D′E′C′,边D′E′与AC的交点为M,边C′D′与∠AC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N.当CC′多大时,四边形MCND′为菱形?并说明理由.(2)如图2,将△DEC绕点C旋转∠α(0°<α<360°),得到△D′E′C,连接AD′,BE′.边D′E′的中点为P.①在旋转过程中,AD′和B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连接AP,当AP最大时,求AD′的值.(结果保留根号)图1 图22.(20__·成都)如图1,△ABC中,∠ABC=45°,AH⊥BC于点H,点D在AH上,且DH=CH,连接BD.(1)求证:BD=AC;(2)将△BHD绕点H旋转,得到△EHF(点B,D分别与点E,F对应),连接AE.①如图2,当点F落在AC上时(F不与C重合),若BC=4,tan C=3,求AE的长;②如图3,当△EHF是由△BHD绕点H逆时针旋转30°得到时,设射线CF与AE相交于点G,连接GH,试探究线段GH与EF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类型二图形的翻折变换几何图形的翻折变换也是近年来中考中的常考点,多与三角形、四边形相结合.翻折变换的实质是对称,翻折部分的两图形全等,找出对应边、对应角,再结合勾股定理、相似的性质与判定解题.(20__·苏州)如图,在△ABC中,AB=10,∠B=6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BD=BE=4,将△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内),连接AB′,则AB′的长为____.【分析】作DF⊥B′E于点F,B′G⊥AD于点G,由∠B=60°,BD=BE,得到△BDE是等边三角形,由对称的性质得到△B′DE也是等边三角形,从而GD=B′F,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3.(20__·安徽)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90°,∠C=30°,AC=30 cm,将该纸片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斜边BC上的一点E处,折痕记为BD(如图1),剪去△CDE后得到双层△BDE(如图2),再沿着过△BDE某顶点的直线将双层三角形剪开,使得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中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则所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40或cm.图1 图24.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将矩形沿AE折叠,使点D落在边BC上的点F处,过点F作FG∥CD,交AE于点G,连接DG.(1)求证:四边形DEFG为菱形;(2)若CD=8,CF=4,求的值.类型三图形的相似图形的相似常以三角形、四边形为背景,与旋转、翻折、动点相结合,考查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及判定,难度较大,是中考中常考的几何压轴题.与动点相关的相似三角形,要根据动点的运动情况讨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进而判定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20__·青岛)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 cm,BC=8 cm,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P从点A出发,沿A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 cm/s;同时,点Q从点D出发,沿D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 cm/s;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连接PO并延长,交BC于点E,过点Q作QF∥AC,交BD于点F.设运动时间为t(s)(0<t<6) ,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AOP是等腰三角形;(2)设五边形OECQF的面积为S(cm2),试确定S与t的函数关系式.【分析】 (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值,然后分类讨论:当AP=PO时,求出t的值;当AP=AO时,求出t的值;(2)过点E作EH⊥AC于点H,过点Q作QM⊥AC于点M,过点D作DN⊥AC于点N,交QF于点G,分别用t表示出EH,DN,DG,再利用面积的和差计算即可.5.(20__·常德)如图,Rt△ABC中,∠BAC=90°,D在BC上,连接AD,作BF⊥AD分别交AD于E,AC于F.(1)如图1,若BD=BA,求证:△ABE≌△DBE;(2)如图2,若BD=4DC,取AB的中点G,连接CG交AD于点M.求证:①GM=2MC;②AG2=AF·AC.图1 图2参考答案【例1】 (1)如图,连接BD,设BD交AC于点O,∵在菱形ABCD中,∠D AB=60°,AD=AB,∴△ABD为等边三角形.∵DE⊥AB,∴点E为AB的中点.∵AE∥CD,∴==.同理=.∴M,N是线段AC的三等分点,∴MN=AC.(2)∵AB∥CD,∠BAD=60°,∴∠ADC=120°.∵∠ADE=∠CDF=30°,∴∠EDF=60°.当∠EDF顺时针旋转时,由旋转的性质知,∠EDG=∠FDP,∠GDP=∠EDF=60°.∵DE=DF=,∠DEG=∠DFP=90°,∴△DEG≌△DFP,∴DG=DP,∴△DGP是等边三角形.则S△DGP=DG2.由DG2=3,又∵DG>0,解得DG=2.∴cos∠EDG===,∴∠EDG=60°.∴当顺时针旋转60°时,△DGP的面积是3.同理,当逆时针旋转60°时,△DGP的面积也是3.综上所述,当∠EDF以点D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60°时,△DGP的面积是3.【变式训练】1.解:(1)当CC′=时,四边形MCND′为菱形.理由:由平移的性质得CD∥C′D′,DE∥D′E′.∵△ABC为等边三角形,∴∠B=∠ACB=60°,∴∠ACC′=180°-60°=120°.∵CN是∠ACC′的角平分线,∴∠NCC′=60°.∵AB∥DE,DE∥D′E′,∴AB∥D′E′,∴∠D′E′C′=∠B=60°,∴∠D′E′C′=∠NCC′,∴D′E′∥CN.∴四边形MCND′为平行四边形.∵∠ME′C′=∠MCE′=60°,∠NCC′=∠NC′C=60°,∴△MCE′和△NCC′为等边三角形,故MC=CE′,NC=CC′.又E′C′=2,CC′=,∴CE′=CC′=,∴MC=CN,∴四边形MCND′为菱形.(2)①AD′=BE′.理由:当α≠180°时,由旋转的性质得∠ACD′=∠BCE′.由(1)知AC=BC,CD′=CE′,∴△ACD′≌△BCE′,∴AD′=BE′.当α=180°时,AD′=AC+CD′,BE′=BC+CE′,即AD′=BE′.综上可知,AD′=BE′.②连接CP,在△ACP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得,AP<AC+CP,∴当A,C,P三点共线时AP最大,如图所示.此时,AP=AC+CP.在△D′CE′中,由P为D′E′中点,得AP⊥D′E′,PD′=,∴CP=3,∴AP=6+3=9.在Rt△APD′中,由勾股定理得AD′===2.2.解:(1)在Rt△AHB中,∠ABC=45°,∴AH=BH.∵∠BHD=∠AHC=90°,DH=CH,∴△BHD≌△AHC,∴BD=AC.(2)①在Rt△AHC中,∵tan C=3,∴=3.设CH=_,则BH=AH=3_,∴BC=BH+CH=4_=4,∴_=1,∴AH=3,CH=1.由旋转的性质知,∠EHF=∠BHD=∠AHC=90°,EH=AH=3,CH=DH=FH,∴∠EHA=∠FHC,==1,∴△EHA∽△FHC,∴∠EAH=∠C,∴tan∠EAH=tan C=3.如图,过点H作HP⊥AE于点P,则HP=3AP,AE=2AP.在Rt△AHP中,AP2+HP2=AH2,即AP2+(3AP)2=9.∴AP=,∴AE=.②由①知,△AEH和△FHC都为等腰三角形,设AH交CG于点Q,∴∠GAH=∠HCG,∴△AGQ∽△CHQ,∴=,∴=,∠AGQ=∠CHQ=90°.∵∠AQC=∠GQH,∴△AQC∽△GQH.又∵旋转角为30°,∴∠EHA=∠FHC=120°,∴∠QAG=30°,∴====2.【例2】如图,作DF⊥B′E于点F,B′G⊥AD于点G,∵∠B=60°,BD=BE=4,∴△BDE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将△BDE沿DE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B′DE,∴△B′DE也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GD=B′F=2.∵B′D=4,∴B′G==2.∵AB=10,∴AG=10-6=4,∴AB′==2.故答案为2.【变式训练】3.40或4.(1)证明:由折叠的性质知,DG=FG,ED=EF,∠AED=∠AEF,∵FG∥CD,∴∠FGE=∠AED,∴∠FGE=∠AEF,∴FG=FE,∴DG=GF=EF=DE,∴四边形DEFG为菱形.(2)解:设DE=_,根据折叠的性质,EF=DE=_,EC=8-_,在Rt△EFC中,FC2+EC2=EF2,即42+(8-_)2=_2.解得_=5,CE=8-_=3.∴=.【例3】(1)∵在矩形ABCD中,AB=6 cm,BC=8 cm,∴AC=10 cm.①当AP=PO时,如图,过点P作PM⊥AO,∴AM=AO=.∵∠PMA=∠ADC=90°,∠PAM=∠CAD,∴△APM∽△ACD,∴=,∴AP=t=.②当AP=AO时,t=5.∵0<t<6,∴t=或t=5均符合题意,∴当t=或t=5时,△AOP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过点E作EH⊥AC于点H,过点Q作QM⊥AC于点M,过点D作DN⊥AC于点N,交QF于点G,∵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PAO=∠ECO.∵点O是对角线AC的中点,∴AO=CO.又∵∠AOP=∠COE,∴△AOP≌△COE,∴CE=AP=t.∵△CEH∽△CAB,∴=,∴EH=.∵S△ADC=AD·DC=DN·AC,∴DN==.∵QM∥DN,∴△CQM∽△CDN,∴=,即=.∴QM=,∴DG=-=.∵FQ∥AC,∴△DFQ∽△DOC,∴==,∴FQ=,∴S=S△OEC+S△OCD-S△DFQ=OC·EH+OC·DN-DG·FQ=-t2+t+12,即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t2+t+12.【变式训练】5.证明:(1)在Rt△ABE和Rt△DBE中,∴△ABE≌△DBE.(2)①如图,过点G作GH∥AD交BC于H,∵AG=BG,∴BH=DH.∵BD=4DC,设DC=1,则BD=4,∴BH=DH=2.∵GH∥AD,∴==,∴GM=2MC.②如图,过点C作CN⊥AC交AD的延长线于N,则CN∥AG,∴△AGM∽△NCM,∴=.由①知GM=2MC,∴AG=2NC.∵∠BAC=∠AEB=90°,∴∠ABF=∠CAN=90°-∠BAE,∴△ACN∽△BAF,∴=.∵AB=2AG,∴=,∴2CN·AG=AF·AC,∴AG2=AF·AC.。
北师大版初中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精编WORD版

北师大版初中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压轴题)1.已知:如图,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1,0)、B (0,3)两点,其顶点为D.(1) 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 若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 求四边形ABDE 的面积;(3) △AOB 与△BDE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注:抛物线y=ax 2+bx+c(a ≠0)的顶点坐标为⎪⎪⎭⎫⎝⎛--a b ac a b 44,22)2. 如图,在Rt ABC △中,90A ∠=,6AB =,8AC =,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运动,过点P 作PQ BC ⊥于Q ,过点Q 作QR BA ∥交AC 于R ,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P 停止运动.设BQ x =,QR y =. (1)求点D 到BC 的距离DH 的长;(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点P ,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ABC 中,∠A =90°,AB =4,AC =3,M 是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M 点作MN ∥BC 交AC 于点N .以MN 为直径作⊙O ,并在⊙O 内作内接矩形AMPN .令AM =x .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NP 的面积S ; (2)当x 为何值时,⊙O 与直线BC 相切?A BC D ER P H Q(3)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记△MNP 与梯形BCNM 重合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己知ΔAOB 是等边三角形,点A 的坐标是(0,4),点B 在第一象限,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P ,并把ΔAOP 绕着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 与AB 重合.得到ΔABD.(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当点P 运动到点(3,0)时,求此时DP 的长及点D 的坐标;(3)是否存在点P ,使ΔOPD 的面积等于43,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D=2,E 、F 分别是边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CF=2.(1)求证:△BDE ≌△BCF ; (2)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设△BEF 的面积为S ,求S 的取值范围.6如图,抛物线21:23L y x x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M 点.抛物线1L 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2L ,2L 交x 轴于C 、D 两点. (1)求抛物线2L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抛物线1L 或2L 在x 轴上方的部分是否存在点N ,使以A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 是抛物线1L 上的一个动点(P 不与点A 、B 重合),那么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 是否在抛物线2L 上,请说明理由.B图 1BD 图 2图 37.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 =7,CD =1,AD =BC =5.点M ,N 分别在边AD ,BC 上运动,并保持MN ∥AB ,ME ⊥AB ,NF ⊥AB ,垂足分别为E ,F .(1)求梯形ABCD 的面积; (2)求四边形MEFN 面积的最大值.(3)试判断四边形MEFN 能否为正方形,若能, 求出正方形MEFN 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8.如图,点A (m ,m +1),B (m +3,m -1)都在反比例函数xk y =的图象上.(1)求m ,k 的值;(2)如果M 为x 轴上一点,N 为y以点A ,B ,M ,N 试求直线MN 的函数表达式.(3)选做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的坐标 为(5,0),点Q 的坐标为(0,3),把线段PQ移4个单位,然后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线段则点P 1的坐标为 ,点Q 1的坐标为 .9.如图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2(0)3y ax x c a =-+≠经过A B C ,,三点. (1)求过A B C ,,三点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出顶点F 的坐标;(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ABP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C D A BE F NM友情提示:本大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7分.对完成第(2)小题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做下面的(3)选做题.选做题2分,所得分数计入总分.但第(2)、(3)小题都做的,第(3)小题的得分不重复计入总分.(3)试探究在直线AC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MBF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M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OC 的边BO 在x 轴的负半轴上,边O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1AB =,OB =ABO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矩形EFOD .点A 的对应点为点E ,点B 的对应点为点F ,点C 的对应点为点D ,抛物线2y ax bx c =++过点A E D ,,.(1)判断点E 是否在y 轴上,并说明理由; (2)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3)在x 轴的上方是否存在点P ,点Q ,使以点O B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矩形ABOC 面积的2倍,且点P 在抛物线上,若存在,请求出点P ,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压轴题答案1. 解:( 1)由已知得:310c b c =⎧⎨--+=⎩解得c=3,b =2图∴抛物线的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2)由顶点坐标公式得顶点坐标为(1,4所以对称轴为x=1,A,E 关于x=1E(3,0)设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F 所以四边形ABDE 的面积=ABO DFE BOFD S S S ∆∆++梯形=111()222AO BO BO DF OF EF DF ⋅++⋅+⋅=11113(34)124222⨯⨯++⨯+⨯⨯ =9 (3)相似如图,====所以2220BD BE +=, 220DE =即: 222BD BE DE +=,所以BDE ∆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90AOB DBE ∠=∠=︒,且AO BO BD BE == 所以AOB DBE ∆∆. 2 解:(1)Rt A ∠=∠,6AB =,8AC =,10BC ∴=.点D 为AB 中点,132BD AB ∴==. 90DHB A ∠=∠=,B B ∠=∠.BHD BAC ∴△∽△, DH BD AC BC ∴=,3128105BD DH AC BC ∴==⨯=. (2)QR AB ∥,90QRC A ∴∠=∠=.C C ∠=∠,RQC ABC ∴△∽△,RQ QC AB BC ∴=,10610y x-∴=, 即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365y x =-+.(3)存在,分三种情况:①当PQ PR =时,过点P 作PM QR ⊥于M ,则QM RM =.1290∠+∠=,290C ∠+∠=,1C ∴∠=∠.84cos 1cos 105C ∴∠===,45QM QP ∴=, 1364251255x ⎛⎫-+ ⎪⎝⎭∴=,185x ∴=. ②当PQ RQ =时,312655x -+=,6x ∴=.③当PR QR =时,则R 为PQ 中垂线上的点, 于是点R 为EC 的中点,11224CR CE AC ∴===.tan QR BAC CR CA ==, 366528x -+∴=,152x ∴=.综上所述,当x 为185或6或152时,PQR △3解:(1)∵MN ∥BC ,∴∠AMN =∠B ,∠ANM =∠ ∴ △AMN ∽ △ABC .∴ AM AN AB AC=,即43x AN=.∴ AN =43x . ……………2分ABCD ERPH QM 2 1 A BCD E R PHQB图 1∴ S =2133248MNP AMN S S x x x ∆∆==⋅⋅=.(0<x <4) ……………3分(2)如图2,设直线BC 与⊙O 相切于点D ,连结AO ,OD ,则AO =OD =21MN . 在Rt △ABC 中,BC.由(1)知 △AMN ∽ △ABC .∴ AM MN ABBC=,即45x MN=. ∴ 54MN x =, ∴ 58OD x =. …………………5分过M 点作MQ ⊥BC 于Q ,则58MQ OD x ==.在Rt △BMQ 与Rt △BCA 中,∠B 是公共角, ∴ △BMQ ∽△BCA . ∴ BM QM BCAC=.∴ 55258324xBM x ⨯==,25424AB BM MA x x =+=+=. ∴ x =4996. ∴ 当x =4996时,⊙O 与直线B C 相切.…………………………………7分 (3)随点M 的运动,当P 点落在直线BC 上时,连结AP ,则O 点为AP 的中点. ∵ MN ∥BC ,∴ ∠AMN =∠B ,∠AOM =∴ △AMO ∽ △ABP .∴ 12AM AO ABAP==. AM =MB =2.故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① 当0<x ≤2时,2Δ83x S y PMN ==.∴ 当x =2时,2332.82y =⨯=最大 ……………………………………8分 ② 当2<x <4时,设PM ,PN 分别交BC 于E ,F .∵ 四边形AMPN 是矩形,BD 图 2P图 3∴ PN ∥AM ,PN =AM =x . 又∵ MN ∥BC ,∴ 四边形MBFN 是平行四边形. ∴ FN =BM =4-x . ∴ ()424PF x x x =--=-. 又△PEF ∽ △ACB .∴ 2PEF ABC S PF AB S ∆∆⎛⎫= ⎪⎝⎭. ∴ ()2322PEF S x ∆=-. ……………………………………………… 9分 MNP PEF y S S ∆∆=-=()222339266828x x x x --=-+-.……………………10分当2<x <4时,29668y x x =-+-298283x ⎛⎫=--+ ⎪⎝⎭.∴ 当83x =时,满足2<x <4,2y =最大. ……………………11分综上所述,当83x =时,y 值最大,最大值是2. …………………………12分4 解:(1)作BE ⊥OA ,∴ΔAOB 是等边三角形∴BE=OB ·sin60o=B(∵A(0,4),设AB 的解析式为4y kx =+,所以42+=,解得3k =-, 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43y x =-+ (2)由旋转知,AP=AD, ∠PAD=60o ,∴ΔAPD 是等边三角形,=如图,作B E ⊥AO,DH ⊥OA,GB ⊥DH,显然ΔGBD 中∠GBD=30°∴GD=12BD=,∴GB=2BD=32,OH=OE+HE=OE+BG=37222+=∴,7 2)(3)设OP=x,则由(2)可得D(,22x x+)若ΔOPD的面积为:13(2)224x x+=解得:3x-=所以P(3-,0)567解:(1)分别过D,C两点作DG⊥AB于点G,CH⊥AB于点H.……………1分∵AB∥CD,∴DG=CH,DG∥CH.∴四边形DGHC为矩形,GH=CD=1.∵DG=CH,AD=BC,∠AGD=∠BHC=90∴△AGD≌△BHC(HL).∴AG=BH=2172-=-GHAB=3.………2分∵在Rt△AGD中,AG=3,AD=5,∴DG=4.∴()174162ABCDS+⨯==梯形.………………………………………………3分(2)∵MN∥AB,ME⊥AB,NF⊥AB,∴ME=NF,ME∥NF.∴四边形MEFN为矩形.∵AB∥CD,AD=BC,∴∠A=∠B.∵ME=NF,∠MEA=∠NFB=90°,∴△MEA≌△NFB(AAS).∴AE=BF.……………………4分设AE=x,则EF=7-2x.……………5分A BE FG HA BE FG H∵ ∠A =∠A ,∠MEA =∠DGA =90°, ∴ △MEA ∽△DGA .∴DGMEAG AE =. ∴ ME =x 34. …………………………………………………………6分∴ 6494738)2(7342+⎪⎭⎫ ⎝⎛--=-=⋅=x x x EF ME S MEFN矩形. ……………………8分 当x =47时,ME =37<4,∴四边形MEFN 面积的最大值为649.……………9分(3)能. ……………………………………………………………………10分 由(2)可知,设AE =x ,则EF =7-2x ,ME =x 34. 若四边形MEFN 为正方形,则ME =EF . 即=34x 7-2x .解,得 1021=x . ……………………………………………11分 ∴ EF =21147272105x -=-⨯=<4.∴ 四边形MEFN 能为正方形,其面积为251965142=⎪⎭⎫⎝⎛=MEFNS 正方形.8解:(1)由题意可知,()()()131-+=+m m m m . 解,得 m =3. ………………………………3分∴ A (3,4),B (6,2);∴ k =4×3=12. ……………………………4分 (2)存在两种情况,如图:①当M 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N 点在y 轴的正半轴 上时,设M 1点坐标为(x 1,0),N 1点坐标为(0,y 1).∵ 四边形AN 1M 1B 为平行四边形,∴ 线段N 1M 1可看作由线段AB 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也可看作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由(1)知A 点坐标为(3,4),B 点坐标为(6,2),∴ N 1点坐标为(0,4-2),即N 1(0,2); ………………………………5分 M 1点坐标为(6-3,0),即M 1(3,0). ………………………………6分设直线M 1N 1的函数表达式为21+=x k y ,把x =3,y =0代入,解得321-=k . ∴ 直线M 1N 1的函数表达式为232+-=x y . ……………………………………8分②当M 点在x 轴的负半轴上,N 点在y 轴的负半轴上时,设M 2点坐标为(x 2,0),N 2点坐标为(0,y 2).∵ AB ∥N 1M 1,AB ∥M 2N 2,AB =N 1M 1,AB =M 2N 2, ∴ N 1M 1∥M 2N 2,N 1M 1=M 2N 2.∴ 线段M 2N 2与线段N 1M 1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 M 2点坐标为(-3,0),N 2点坐标为(0,-2). ………………………9分 设直线M 2N 2的函数表达式为22-=x k y ,把x =-3,y =0代入,解得322-=k , ∴ 直线M 2N 2的函数表达式为232--=x y .所以,直线MN 的函数表达式为232+-=x y 或232--=x y . ………………11分(3)选做题:(9,2),(4,5). ………………………………………………2分9解:(1)直线y =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10)A ∴-,,(0C ,······································································· 1分点A C ,都在抛物线上,∴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33y x x =-·········································· 3分∴顶点1F ⎛ ⎝⎭,··········································································· 4分 (2)存在 ······················································································ 5分1(0P ······················································································ 7分2(2P ······················································································ 9分 (3)存在 ····················································································· 10分 理由: 解法一:延长BC到点B',使B C BC'=,连接B F'交直线AC于点M,则点M就是所求的点. ·················································································11分过点B'作B H AB'⊥于点H.B点在抛物线233y x x=-(30)B∴,在Rt BOC△中,tan OBC∠=,30OBC∴∠=,BC=在Rt BB H'△中,12B H BB''==6BH H'==,3OH∴=,(3B'∴--, ·······································12分设直线B F'的解析式为y kx b=+3k bk b⎧-=-+⎪∴⎨=+⎪⎩解得6kb⎧=⎪⎪⎨⎪=⎪⎩y x∴=·············································································13分yy x⎧=⎪∴⎨=⎪⎩解得377xy⎧=⎪⎪⎨⎪=-⎪⎩37M⎛∴⎝⎭,∴在直线AC上存在点M,使得MBF△的周长最小,此时377M⎛⎫-⎪⎪⎝⎭,.14分解法二:过点F作AC的垂线交y轴于点H,则点H为点F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连接BH交AC于点M,则点M即为所求. ···································11分过点F作FG y⊥轴于点G,则OB FG∥,BC FH∥.90BOC FGH∴∠=∠=,BCO FHG∠=∠图9同方法一可求得(30)B ,. 在Rt BOC △中,tan OBC ∠=,30OBC ∴∠=,可求得GH GC ==, GF ∴为线段CH 的垂直平分线,可证得CFH △为等边三角形, AC ∴垂直平分FH .即点H 为点F 关于AC的对称点.0H ⎛∴ ⎝⎭, ·································· 12分 设直线BH 的解析式为y kx b =+,由题意得03k b b =+⎧⎪⎨=⎪⎩解得k b ⎧=⎪⎪⎨⎪=⎪⎩y ∴=············································································ 13分y y ⎧=⎪∴⎨⎪=⎩解得377x y ⎧=⎪⎪⎨⎪=-⎪⎩37M ⎛∴ ⎝⎭ ∴在直线AC 上存在点M ,使得MBF △的周长最小,此时37M ⎛ ⎝⎭,.110解:(1)点E 在y 轴上 ································································· 1分 理由如下:连接AO ,如图所示,在Rt ABO △中,1AB =,BO =,2AO ∴=1sin 2AOB ∴∠=,30AOB ∴∠= 由题意可知:60AOE ∠=点B 在x 轴上,∴点E 在y 轴上. ····················································· 3分 (2)过点D 作DM x ⊥轴于点M1OD =,30DOM ∠=∴在Rt DOM △中,12DM =,OM =点D 在第一象限,∴点D的坐标为122⎛⎫⎪ ⎪⎝⎭, ··································································· 5分 由(1)知2EO AO ==,点E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E 的坐标为(02),∴点A的坐标为( ····································································· 6分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点E ,由题意,将(A ,12D ⎫⎪⎪⎝⎭,代入22y ax bx =++中得321312422a a ⎧+=⎪⎨++=⎪⎩解得899a b ⎧=-⎪⎪⎨⎪=-⎪⎩∴所求抛物线表达式为:2829y x x =--+ ······································· 9分(3)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点Q . ···················································· 10分 理由如下:矩形ABOC 的面积3AB BO ==∴以O B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为由题意可知OB 为此平行四边形一边, 又3OB =OB ∴边上的高为2 ·········································································· 11分 依题意设点P 的坐标为(2)m ,点P在抛物线28299y x x =--+上 解得,10m =,2m =1(02)P ∴,,228P ⎛⎫- ⎪ ⎪⎝⎭以O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PQ OB ∴∥,PQ OB == ∴当点1P 的坐标为(02),时,点Q的坐标分别为1(Q,22)Q ;当点2P的坐标为2⎛⎫⎪ ⎪⎝⎭时,点Q的坐标分别为32Q ⎛⎫ ⎪ ⎪⎝⎭,42Q ⎫⎪⎪⎝⎭. ·································· 14分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其它做法,可参照给分)。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4 几何最值存在性问题学案(原版+解析)

专题四几何最值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与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最值问题。
从历年的中考数学压轴题型分析来看,经常会考查到距离或者两条线段和差最值得问题,并且这部分题目在中考中失分率很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几何最值问题再教材中虽然没有进行专题讲解,到却给了我们很多解题模型,因此在专题复习时进行压轴训练是必要的。
【解题攻略】最值问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而线段和(差)问题,要归归于几何模型:(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两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关键是指出一条对称轴“河流”(如图1).三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台球两次碰壁”或“光的两次反射”问题,关键是指出两条对称轴“反射镜面”(如图2).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问题,一般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当三点共线时,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就是第三边的长.如图3,PA与PB的差的最大值就是AB,此时点P在AB 的延长线上,即P′.解决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有时候求函数的最值更方便,建立一次函数或者二次函数求解最值问题.【解题类型及其思路】解决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常用的方法有:(1)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含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最值;(2)应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最值;(3)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4)应用二次函数求最值;(5)应用其它知识求最值。
【典例指引】类型一【确定线段(或线段的和,差)的最值或确定点的坐标】【典例指引1】(2018·天津中考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8,4),将该长方形沿OB翻折,点A的对应点为点D,OD与BC交于点E.(I)证明:EO=EB;(Ⅱ)点P是直线OB上的任意一点,且△OPC是等腰三角形,求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Ⅲ)点M是OB上任意一点,点N是OA上任意一点,若存在这样的点M、N,使得AM+MN 最小,请直接写出这个最小值.【举一反三】(2020·云南初三)如图,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B(﹣1,0),C(2,3),抛物线与y轴的焦点A,与x轴的另一个焦点为D,点M为线段AD上的一动点,设点M的横坐标为t.(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P,设线段PM的长为1,当t为何值时,1的长最大,并求最大值;(先根据题目画图,再计算)(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PAD的面积最大?并求最大值;(4)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PAD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类型二 【确定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的最值或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典例指引2】(2020·重庆初三期末)如图,抛物线2y ax bx =+(0a >)与双曲线k y x=相交于点A 、B ,已知点A 坐标()1,4,点B 在第三象限内,且AOB ∆的面积为3(O 为坐标原点).(1)求实数a 、b 、k 的值;(2)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OB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的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坐标系内有一个点M ,恰使得MA MB MO ==,现要求在y 轴上找出点Q 使得BQM ∆的周长最小,请求出M 的坐标和BQM ∆周长的最小值.【举一反三】(2019·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如图1,已知抛物线y =﹣23384x +x +3与x 轴交于A 和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1)求出直线BC 的解析式.(2)M 为线段BC 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M 作x 轴的垂线交BC 于H ,过M 作MQ ⊥BC 于Q ,求出△MHQ 周长最大值并求出此时M 的坐标;当△MHQ 的周长最大时在对称轴上找一点R ,使|AR ﹣MR |最大,求出此时R 的坐标.(3)T 为线段BC 上一动点,将△OCT 沿边OT 翻折得到△OC ′T ,是否存在点T 使△OC ′T 与△OBC 的重叠部分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BT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三 【确定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最值或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典例指引3】(2019·甘肃中考真题)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1,0)、B (3,0),与y 轴交于点C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 为抛物线上的一点,点F 为对称轴上的一点,且以点A 、B 、P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点P 的坐标;(3)点E 是二次函数第四象限图象上一点,过点E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BC 于点D ,求四边形AEBD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 的坐标.【举一反三】(2019·内蒙古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22(0)y ax bx a =++≠与x 轴交于()1,0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对称轴;(2)点D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连接CD BD 、,若DCB CBD ∠=∠,求点D 的坐标;(3)已知()1,1F ,若(),E x y 是抛物线上一个动点(其中12x <<),连接CE CF EF 、、,求CEF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 的坐标.B C M N为顶点(4)若点N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新题训练】1.如图,直线y=5x+5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C,过A,C两点的二次函数y=ax2+4x +c的图象交x轴于另一点B.(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连接BC,点N是线段BC上的动点,作ND⊥x轴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点D,求线段ND 长度的最大值;(3)若点H为二次函数y=ax2+4x+c图象的顶点,点M(4,m)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一点,在x轴,y轴上分别找点F,E,使四边形HEFM的周长最小,求出点F、E的坐标.2.(2019·江苏中考真题)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8,点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B不重合),直线l是经过点P的一条直线,把△ABC沿直线l折叠,点B的对应点是点B’.(1)如图1,当PB=4时,若点B’恰好在AC边上,则AB’的长度为_____;(2)如图2,当PB=5时,若直线l//AC,则BB’的长度为;(3)如图3,点P在AB边上运动过程中,若直线l始终垂直于AC,△ACB’的面积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面积;(4)当PB=6时,在直线l变化过程中,求△ACB’面积的最大值.3.(2019·湖南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ABCD的边AB=4,BC=6.若不改变矩形ABCD的形状和大小,当矩形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左右移动时,矩形的另一个顶点D始终在y轴的正半轴上随之上下移动.(1)当∠OAD=30°时,求点C的坐标;(2)设AD的中点为M,连接OM、MC,当四边形OMCD的面积为212时,求OA的长;(3)当点A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点C到点O的距离有最大值,请直接写出最大值,并求此时cos∠OAD的值.4.(2018·江苏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23x+4的图象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动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O上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作匀速运动,到达点O停止运动,点A关于点P的对称点为点Q,以线段PQ为边向上作正方形PQMN.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13秒时,点Q的坐标是;(2)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PQMN与△AO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表达式;(3)若正方形PQMN对角线的交点为T,请直接写出在运动过程中OT+PT的最小值.5.(2020·江苏初三期末)已知二次函数223y x x =--+的图象和x 轴交于点A 、B ,与y轴交于点C ,点P 是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2)当P 是抛物线顶点时,求APC ∆面积.(3)在P 点运动过程中,求APC ∆面积的最大值.6.(2020·江苏初三期末)如图,抛物线265y ax x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点B 的坐标为()5,0,直线5y x =-经过点B 、C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点P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求BCP ∆面积S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3)过点A 的直线交直线BC 于点M ,连接AC ,当直线AM 与直线BC 的一个夹角等于ACB ∠的3倍时,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7.(2019·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x (x ﹣b )﹣与y轴相交于A点,与x轴相交于B、C两点,且点C在点B的右侧,设抛物线的顶点为P.(1)若点B与点C关于直线x=1对称,求b的值;(2)若OB=OA,求△BCP的面积;(3)当﹣1≤x≤1时,该抛物线上最高点与最低点纵坐标的差为h,求出h与b的关系;若h 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直接写出这个最大值或最小值.8.(2020·江西初三期中)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ax2+bx+3(a≠0)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M,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CM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若点E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CE,求四边形BOCE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点的坐标.9.(2020·山东初三期末)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过点C(0,1),顶点为Q (2,3),点D在x轴正半轴上,且OD=OC.(1)求直线CD的解析式;(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将直线CD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45°所得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另一点E,求证:△CEQ ∽△CDO;(4)在(3)的条件下,若点P是线段QE上的动点,点F是线段OD上的动点,问:在P 点和F点移动过程中,△PCF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2020·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初三月考)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图像经过点A(0,3)、B(1,0),其对称轴为直线l:x=2,过点A作AC∥x轴交抛物线于点C,∠AOB 的平分线交线段AC于点E,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其横坐标为m.(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动点P在直线OE下方的抛物线上,连结PE、PO,当m为何值时,四边形AOPE面积最大,并求出其最大值;(3)如图②,F是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的一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POF成为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2020·四川初三)如图,一次函数122y x=-+的图像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C 的坐标为(1,0)-,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经过A 、B 、C 三点.(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1,已知点(1,)D n 在抛物线上,作射线BD ,点Q 为线段AB 上一点,过点Q 作QM y ⊥轴于点M ,作QN BD ⊥于点N ,过Q 作//QP y 轴交抛物线于点P ,当QM 与QN 的积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连接AP ,若点E 为抛物线上一点,且满足APE ABO ∠=∠,求点E 的坐标.12.(2019·广东初三)如图,已知抛物线y =﹣3x 2+bx +c 与x 轴交于原点O 和点A (6,0),抛物线的顶点为B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B 的坐标;(2)若动点P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线段OB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问当t 为何值时,△OPA 是直角三角形?(3)若同时有一动点M 从点A 出发,以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O 运动,当P 、M 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 (s ),连接MP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ABPM 的面积最小?并求此最小值.13.(2019·山东初三期中)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两点A (﹣3,0),B (0,3),且其对称轴为直线x =﹣1.(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Q 是对称轴上一动点,当OQ +BQ 最小时,求点Q 的坐标.(3)若点P 是抛物线上点A 与点B 之间的动点(不包括点A ,点B ),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14.(2019·四川中考真题)如图,抛物线212y x bx c =-++过点(3,2)A ,且与直线72y x =-+交于B 、C 两点,点B 的坐标为(4,)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D 为抛物线上位于直线BC 上方的一点,过点D 作DE x ⊥轴交直线BC 于点E ,点P 为对称轴上一动点,当线段DE 的长度最大时,求PD PA +的最小值;(3)设点M 为抛物线的顶点,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45AQM ︒∠=?若存在,求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2019·天津中考真题)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b c ,为常数,0b >)经过点(1,0)A -,点(,0)M m 是x 轴正半轴上的动点. (Ⅰ)当2b =时,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Ⅱ)点(,)D D b y 在抛物线上,当AM AD =,5m =时,求b 的值; (Ⅲ)点1(,)2Q Q b y +在抛物线上,当22AM QM +的最小值为332时,求b 的值. 16.(2019·湖南中考真题)如图,抛物线y =ax 2+bx (a >0)过点E (8,0),矩形ABCD 的边AB 在线段OE 上(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C 、D 在抛物线上,∠BAD 的平分线AM 交BC 于点M ,点N 是CD 的中点,已知OA =2,且OA :AD =1: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F 、G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动点,顺次连接M 、N 、G 、F 构成四边形MNGF ,求四边形MNGF 周长的最小值;(3)在x 轴下方且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ODP 中OD 610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矩形ABCD 不动,将抛物线向右平移,当平移后的抛物线与矩形的边有两个交点K 、L ,且直线KL 平分矩形的面积时,求抛物线平移的距离.17.(2019·辽宁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bx +2(a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经过点D (﹣2,﹣3)和点E (3,2),点P 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直线DE 和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y 轴上取点F (0,1),连接PF ,PB ,当四边形OBPF 的面积是7时,求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当点P 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时,直线DE 上存在两点M ,N (点M 在点N 的上方),且MN =22,动点Q 从点P 出发,沿P →M →N →A 的路线运动到终点A ,当点Q 的运动路程最短时,请直接写出此时点N 的坐标.18.(2019·湖南中考真题)已知抛物线2(0)y ax bx c a =++≠过点(1,0)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3O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 的坐标;(2)过点A 作AM BC ⊥,垂足为M ,求证:四边形ADBM 为正方形;(3)点P 为抛物线在直线BC 下方图形上的一动点,当PBC ∆面积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 (4)若点Q 为线段OC 上的一动点,问:12AQ QC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岀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专题四 几何最值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与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最值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培优教案专题04 一线三等角模型(含答案解析)

【压轴必刷】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大题之经典模型培优案专题4一线三等角模型在直线AB 上有一点P,以A,B,P 为顶点的∠1,∠2,∠3相等,∠1,∠2的一条边在直线AB 上,另一条边在AB 同侧,∠3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1,∠2非公共边所在的直线于点C,D . 1.当点P 在线段AB 上,且∠3两边在AB 同侧时. (1)如图,若∠1为直角,则有△ACP ∽△BPD .(2)如图,若∠1为锐角,则有△ACP ∽△BPD .2.当点P 在AB 或BA 的延长线上,且∠3两边在AB 同侧时. 如图,则有△ACP ∽△BPD .3.当点P 在AB 或BA 的延长线上,且∠3两边在AB 异侧时. 如图,则有△ACP ∽△BPD . 【例1】.(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1)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时,发现了下面这种典型的基本图形.如图1,已知:在△ABC 中,∠BAC =90°,AB =AC ,直线l 经过点A ,BD ⊥直线l ,CE ⊥直线l ,垂足分别为点D ,E .求证:DE =BD +CE .321DBPAC 3CDBP A321CPDBA321CDBAP(2)组员小明想,如果三个角不是直角,那结论是否会成立呢?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l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数学老师赞赏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并鼓励他们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图3,过△ABC的边AB,AC 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AH是BC边上的高.延长HA交EG于点I.若S△AEG=7,则S△AEI=______.【例2】.(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在直线m上依次取互不重合的三个点D,A,E,在直线m上方有AB= AC,且满足∠BDA=∠AEC=∠BAC=α.(1)如图1,当α=90°时,猜想线段DE,C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2)如图2,当0<α<180°时,问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应用:如图3,在△ABC中,∠BAC是钝角,AB=AC,∠BAD<∠CAE,∠BDA=∠AEC=∠BAC,直线m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BC=3FB,△ABC的面积是12,求△FBD与△ACE的面积之和.【例3】.(2022·浙江绍兴·模拟预测)如图,△ABC中∠B=∠C=30°,∠DEF=30°,且点E为边BC的中点.将∠DEF绕点E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射线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P,射线EF与射线CA相交于点Q,连结PQ.(1)如图1,当点Q在线段CA上时,①求证:△BPE∽△CEQ;②线段BE,BP,CQ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A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CQBP 的值.一、解答题1.(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①请说明△ADC≌△CEB的理由;②请说明DE=AD+BE的理由;(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等量关系,并予以证明.(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在横线上写出这个等量关系:________.2.(2022·江苏·八年级课时练习)(1)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ABD≌△CA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ABD≌△CA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3.(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感知:(1)数学课上,老师给出了一个模型:如图1,∠BAD=∠ACB=∠AED=90°,由∠1+∠2+∠BAD=180°,∠2+∠D+∠AED=180°,可得∠1==______.我们把这个模型称为“一线三∠D;又因为ACB=∠AED=90°,可得△ABC∽△DAE,进而得到BCAC等角”模型.应用:(2)实战组受此模型的启发,将三等角变为非直角,如图2,在△ABC中,AB=AC=10,BC=12,点P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点D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且∠APD=∠B.①求证:△ABP∽△PCD;②当点P为BC中点时,求CD的长;拓展:(3)在(2)的条件下如图2,当△APD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BP的长.4.(2022·山东烟台·七年级期末)问题背景:(1)如图①,已知△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易证:DE=______+______.(2)拓展延伸:如图②,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请求出DE,BD,CE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实际应用:如图③,在△ACB中,∠ACB=90°,AC=BC,点C的坐标为(−2,0),点A的坐标为(−6,3),请直接写出B点的坐标.5.(2021·浙江·义乌市绣湖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阶段练习)(1)模型建立,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D,过B作BE⊥ED于E.求证:△BEC≌△CDA;(2)模型应用:x+3与y轴交于A点,与x轴交于B点,将线段AB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线段BC,过①已知直线y=34点A,C作直线,求直线AC的解析式;②如图3,矩形ABCO,O为坐标原点,B的坐标为(8,6),A,C分别在坐标轴上,P是线段BC上动点,已知点D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y=2x﹣5上的一点,若△APD是不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6.(2022·江苏·八年级专题练习)(1)课本习题回放:“如图①,∠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AD=2.5cm,DE=1.7cm.求BE的长”,请直接写出此题答案:BE的长为________.(2)探索证明:如图②,点B,C在∠MAN的边AM、AN上,AB=AC,点E,F在∠MAN内部的射线AD上,且∠BED=∠CFD=∠BAC.求证:ΔABE≌ΔCAF.(3)拓展应用:如图③,在ΔABC中,AB=AC,AB>BC.点D在边BC上,CD=2BD,点E、F在线段AD上,∠BED=∠CFD=∠BAC.若ΔABC的面积为15,则ΔACF与ΔBDE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直接填写结果,不需要写解答过程)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通过对下面数学模型的研究学习,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1,∠BAD=90°,AB=AD,过点B作BC⊥AC于点C,过点D作DE⊥AC于点E.由∠1+∠2=∠2+∠D=90°,得∠1=∠D.又∠ACB=∠AED=90°,可以推理得到△ABC≌△DAE.进而得到AC=,BC =AE.我们把这个数学模型称为“K字”模型或“一线三等角”模型;(2)如图2,∠BAD=∠CAE=90°,AB=AD,AC=AE,连接BC,DE,且BC⊥AF于点F,DE与直线AF交于点G.求证:点G是DE的中点;(深入探究)(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DEGF为正方形,△AFD的面积为S1,△DCE的面积为S2,则有S1S2(填“>、=、<”)8.(2021·北京·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直线l 经过顶点C,过A、B两点分别作l的垂线AE、BF,E、F为垂足.(1)当直线l不与底边AB相交时,①求证:∠EAC=∠BCF.②猜想EF、AE、B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将直线l绕点C顺时针旋转,使l与底边AB交于点D(D不与AB点重合),请你探究直线l,EF、AE、BF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9.(2021·四川达州·九年级期中)模型探究:(1)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点D,过B作BE⊥ED于点E.求证:BE=CD;模型应用:(2)已知直线l1:y=2x+4与坐标轴交于点A、B,将直线l1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直线l2,如图2,求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x+4上,且AB=4√2.若直线与y轴的交点为M,M为AB中点.试判断(3)如图3,已知点A、B在直线y=12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C,使得△ABC是以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10.(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线段AB=6,射线BG⊥AB,P为射线BG上一点,以AP为边做正方形APCD,且点C、D与点B在AP两侧,在线段DP上取一点E,使得∠EAP=∠BAP,直线CE与线段AB相交于点F(点F与点A、B不重合),(1)求证:△AEP≌△CEP;(2)判断CF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AEF的周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1.(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E=115°时,∠BAD=°,点D从B向C运动时,∠BAD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也在改变,判断当∠BAD等于多少时,△ADE是等腰三角形.12.(2022·重庆江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a,0)、B(0,b)分别在坐标轴的正半轴上.(1)如图1,若a、b满足(a−4)2+√b−3=0,以B为直角顶点,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则点C的坐标是(________);(2)如图2,若a=b,点D是OA的延长线上一点,以D为直角顶点,BD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作等腰直角△BDE,连接AE,求证:∠ABD=∠AED;(3)如图3,设AB=c,∠ABO的平分线过点D(2,−2),直接写出a−b+c的值.13.(2021·湖北·咸宁市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在等腰Rt△ABC中,∠ABC=90°,点A、B分别在x 轴、y轴上.(1)如图①,若点C的横坐标为5,求点B的坐标;的值;(2)如图②,若x轴恰好平分∠BAC,BC交x轴于点M,过点C作CD⊥x轴于点D,求CDAM(3)如图③,若点A的坐标为(−4,0),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运动时,分别以OB、AB为边在第一、第二象限中作等腰Rt△OBF,等腰Rt△ABE,连接EF交y轴于点P,当点B在y轴上移动时,PB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PB的值;若变化,求PB的取值范围.14.(2022·江西·丰城九中七年级期末)综合与探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B(b,0)且a,b满足(a﹣3)2+|a﹣2b﹣1|=0(1)求A,B两点的坐标(2)已知△ABC中AB=CB,∠ABC=90°,求C点的坐标(3)已知AB=√10,试探究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BP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05°时,∠EDC=°,∠DEC=°;点D从点B向点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16.(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射线CB上(不与点B,C重合),连接DB,DE,过点E作EF⊥DE,并截取EF=DE(点D,F在BC同侧),连接BF.(1)如图1,点E在BC边上.①依题意补全图1;②用等式表示线段BD,BE,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点E在CB边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均不变,直接写出线段BD,BE,BF之间的数量关系.1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在综合实践课上,李老师以“含30°的三角板和等腰三角形纸片”为模具与同学们开展数学活动.已知,在等腰△ABC纸片中,CA=CB=5,∠ACB=120°,将一块含30°角的足够大的直角三角尺PMN(∠M=90°,∠MPN=30°)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P在线段BA上滑动(点P不与A,B重合),三角尺的直角边PM始终经过点C,并与CB的夹角∠PCB=α,斜边PN交AC于点D.(1)当∠BPC=100°时,α=______°;(2)当AP等于何值时,△APD≌△BCP?请说明理由;(3)在点P的滑动过程中,存在△PCD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存在,请求出夹角α的大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2021·河南·舞阳县教研室八年级期中)如图,等腰直角△ABC中,BC=AC,∠ACB=90°,现将该三角形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坐标为(0,2),点C坐标为(6,0).(1)过点A作AD⊥x轴,求OD的长及点A的坐标;(2)连接OA,若Р为坐标平面内不同于点A的点,且以O、P、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全等,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3)已知OA=10,试探究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OAQ是以OA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2021·山东·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CD是经过∠BCA的顶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是直线CD上两点,∠BEC=∠CFA=∠α.(1)若直线CD经过∠BCA的内部,∠BCD>∠ACD.①如图1,∠BCA=90°,∠α=90°,直接写出BE,EF,AF间的等量关系:__________.②如图2,∠α与∠BCA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能使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写出∠α与∠BCA的数量关系,并对结论进行证明;(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α=∠BCA,①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进行证明;若不成立,写出新结论并进行证明.20.(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1)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例1】.(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1)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时,发现了下面这种典型的基本图形.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l经过点A,BD⊥直线l,CE⊥直线l,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DE=BD+CE.(2)组员小明想,如果三个角不是直角,那结论是否会成立呢?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l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数学老师赞赏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并鼓励他们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图3,过△ABC的边AB,AC 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AH是BC边上的高.延长HA交EG于点I.若S△AEG=7,则S△AEI=______.{∠ABD=∠CAE ∠BDA=∠CEAAB=AC,∴△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2)解:成立.理由:如图2中,∵∠BDA=∠BAC=α,∴∠DBA+∠BAD=∠BAD+∠CAE=180°-α,∴∠DBA=∠CAE,在△ADB和△CEA中,{∠BDA=∠AEC ∠DBA=∠CAEAB=AC,∴△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3)如图3,过E作EM⊥HI于M,GN⊥HI的延长线于N.∴∠EMI=∠GNI=90°由(1)和(2)的结论可知EM=AH=GN∴EM=GN在△EMI和△GNI中,{∠GIN=∠EIM EM=GN∠GNI=∠EMI,∴△EMI≌△GNI(AAS),∴EI=GI,∴I是EG的中点.S△AEG=3.5.∴S△AEI=12故答案为:3.5.【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2】.(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在直线m上依次取互不重合的三个点D,A,E,在直线m上方有AB= AC,且满足∠BDA=∠AEC=∠BAC=α.(1)如图1,当α=90°时,猜想线段DE,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2)如图2,当0<α<180°时,问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应用:如图3,在△ABC中,∠BAC是钝角,AB=AC,∠BAD<∠CAE,∠BDA=∠AEC=∠BAC,直线m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BC=3FB,△12,求△FBD与△ACE的面积之和.【答案】(1)DE=BD+CE(2)DE=BD+CE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3)△FBD与△ACE的面积之和为4【分析】(1)由∠BDA=∠BAC=∠AEC=90°得到∠BAD+∠EAC=∠BAD+∠DBA=90°,进而得到∠DBA=∠EAC,然后结合AB=AC得证△DBA≌△EAC,最后得到DE=BD+CE;(2)由∠BDA=∠BAC=∠AEC=α得到∠BAD+∠EAC=∠BAD+∠DBA=180°﹣α,进而得到∠DBA=∠EAC,然后结合AB=AC得证△DBA≌△EAC,最后得到DE=BD+CE;(3)由∠BAD>∠CAE,∠BDA=∠AEC=∠BAC,得出∠CAE=∠ABD,由AAS证得△ADB≌△CAE,得出S△ABD=S△CEA,再由不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的比,得出S△ABF即可得出结果.(1)解:DE=BD+CE,理由如下,∵∠BDA=∠BAC=∠AEC=90°,∴∠BAD +∠EAC =∠BAD +∠DBA =90°,∴∠DBA =∠EAC ,∵AB =AC ,∴△DBA ≌△EAC (AAS ),∴AD =CE ,BD =AE ,∴DE =AD +AE =BD +CE ,故答案为:DE =BD +CE .(2)DE =BD +CE 仍然成立,理由如下,∵∠BDA =∠BAC =∠AEC =α,∴∠BAD +∠EAC =∠BAD +∠DBA =180°﹣α,∴∠DBA =∠EAC ,∵AB =AC ,∴△DBA ≌△EAC (AAS ),∴BD =AE ,AD =CE ,∴DE =AD +AE =BD +CE ;(3)解:∵∠BAD <∠CAE ,∠BDA =∠AEC =∠BAC ,∴∠CAE =∠ABD ,在△ABD 和△CAE 中,{∠ABD =∠CAE ∠BDA =∠CEA AB =AC,∴△ABD ≌△CAE (AAS ),∴S △ABD =S △CAE ,设△ABC 的底边BC 上的高为h ,则△ABF 的底边BF 上的高为h ,∴S △ABC =12BC •h =12,S △ABF =12BF •h ,∵BC =3BF ,∴S △ABF =4,∵S △ABF =S △BDF +S △ABD =S △FBD +S △ACE =4,∴△FBD与△ACE的面积之和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例3】.(2022·浙江绍兴·模拟预测)如图,△ABC中∠B=∠C=30°,∠DEF=30°,且点E为边BC的中点.将∠DEF绕点E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射线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P,射线EF与射线CA相交于点Q,连结PQ.(1)如图1,当点Q在线段CA上时,①求证:△BPE∽△CEQ;②线段BE,BP,CQ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A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CQ的值.BP②BE²=BP·CQ,理由如下∶∵△BPE∽△CEQ∴BE CQ=BPCE∴BE·CE=BP·CQ∵点E为边BC的中点,∴BE=CE,∴BE²=BP·CQ;(2)解:①当点Q在线段AC上时,∵∠A=180°-∠B-∠C=120°,为钝角,∴△APQ为等腰三角形时有AP=AQ,∵∠B=∠C,∴AB=AC,∴BP=CQ,∴CQBP=1②当点Q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连接PQ∵∠BAC=120°,∴∠BAQ=60°,当△APQ为等腰三角形时,有△APQ为等边三角形设AB=AC=2a,则BC=2√3a,BE=CE=√3a,设AQ=AP=x,则CQ=2a+x,BP=2a-x,由(1)得∶BE²=BP·CQ∴(√3a)²=(2a+x)(2a-x),解得∶x=a,∴BP=a,CQ=3a,∴CQBP=3综上CQBP的值为1或3.【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相似综合问题,熟练掌握一线三等角的相似三角形模型是解题关键.一、解答题1.(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①请说明△ADC≌△CEB的理由;②请说明DE=AD+BE的理由;(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等量关系,并予以证明.(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在横线上写出这个等量关系:________.【答案】(1)①理由见解析;②理由见解析(2)DE=AD−BE,证明见解析(3)DE=BE−AD【分析】本题“一线三垂直”模型即可证明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分别在三个图形中证明AD、EB、DE之间的关系.(1)解:①∵AD⊥MN于D,BE⊥MN于E,∴∠ADC=∠BEC=90°,∵∠ACB=90°,∴∠ACD+∠BCE=90°,∠ACD+∠DAC=90°,∴∠DAC=∠BCE,在△ADC和△CEB中{∠ADC=∠BEC ∠DAC=∠BCEAC=BC,∴△ADC≌△CEB,②∵△ADC≌△CEB,∴AD=EC,CD=BE,∵DC+CE=DE,∴AD+EB=DE,(2)结论:DE=AD−BE,∵BE⊥EC,AD⊥CE,∴∠ADC=∠BEC=90°,∴∠EBC+∠BCE=90°,∵∠ACB=90°,∴∠ACE+∠BCE=90°,∴∠ACD=∠EBC,∴△ADC≌△CEB,∴AD=EC,CD=BE,∴DE=EC−CD=AD−EB, (3)结论:DE=BE−AD,∵∠ACB=90°,∴∠ACD+∠BCE=90°,∵BE⊥MN,AD⊥MN,∴∠ADC=∠DEC=90°,∴∠ACD+∠DAC=90°,∴∠DAC=∠BCE,在△ADC和△CEB中{∠ADC=∠BEC ∠DAC=∠BCE AC=BC∴△ADC≌△CEB,∴AD=EC,CD=BE,∴DE=CD−EC=EB−AD.【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灵活运用“一线三垂直”模型是解题的关键.2.(2022·江苏·八年级课时练习)(1)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ABD≌△CA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ABD≌△CA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答案】(1)见详解;(2)成立,理由见详解;(3)见详解【分析】(1)根据BD⊥直线m,CE⊥直线m得∠BDA=∠CEA=90°,而∠BAC=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CAE=∠ABD,然后根据“AAS”可判断ΔADB≌ΔCEA;(2)利用∠BDA=∠BAC=α,则∠DBA+∠BAD=∠BAD+∠CAE=180°−α,得出∠CAE=∠ABD,然后问题可求证;(3)由题意易得BF=AF=AB=AC,∠ABF=∠BAF=∠FAC=60°,由(1)(2)易证ΔADB≌ΔCEA,则有AE=BD,然后可得∠FBD=∠FAE,进而可证ΔDBF≌ΔEAF,最后问题可得证.【详解】(1)证明:∵BD⊥直线m,CE⊥直线m,∴∠BDA=∠CEA=90°,∵∠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在ΔADB和ΔCEA中,{∠ABD=∠CAE ∠BDA=∠CEAAB=AC,∴ΔADB≌ΔCEA(AAS);解:(2)成立,理由如下:∵∠BDA=∠BAC=α,∴∠DBA+∠BAD=∠BAD+∠CAE=180°−α, ∴∠CAE=∠ABD,∵在ΔADB和ΔCEA中,{∠ABD=∠CAE ∠BDA=∠CEAAB=AC,∴ΔADB≌ΔCEA(AAS);(3)证明:∵△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BF=AF=AB=AC,∠ABF=∠BAF=∠FAC=60°,∴∠BDA=∠AEC=∠BAC=120°,∴∠DBA+∠BAD=∠BAD+∠CAE=180°−120°,∴∠CAE=∠ABD,∴ΔADB≌ΔCEA(AAS),∴AE=BD,∵∠FBD=∠FBA+∠ABD,∠FAE=∠FAC+∠CAE,∴∠FBD=∠FAE,∴ΔDBF≌ΔEAF(SAS),∴FD=FE,∠BFD=∠AFE,∴∠BFA=∠BFD+∠DFA=∠AFE+∠DFA=∠DFE=60°,∴△DFE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3.(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感知:(1)数学课上,老师给出了一个模型:如图1,∠BAD=∠ACB=∠AED=90°,由∠1+∠2+∠BAD=180°,∠2+∠D+∠AED=180°,可得∠1=∠D;又因为ACB=∠AED=90°,可得△ABC∽△DAE,进而得到BCAC=______.我们把这个模型称为“一线三等角”模型.应用:(2)实战组受此模型的启发,将三等角变为非直角,如图2,在△ABC中,AB=AC=10,BC=12,点P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点D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且∠APD=∠B.①求证:△ABP∽△PCD;②当点P为BC中点时,求CD拓展:(3)在(2)的条件下如图2,当△APD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BP的长.【答案】感知:(1)AEDE ;应用:(2)①见解析;②3.6;拓展:(3)2或113【分析】(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2)①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BAP=∠CPD,即可求证;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求解;(3)分P A=PD、AP=AD、DA=DP三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综上所述,当△APD为等腰三角形时, BP的长为2或11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2022·山东烟台·七年级期末)问题背景:(1)如图①,已知△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易证:DE=______+______.(2)拓展延伸:如图②,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请求出DE,BD,CE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实际应用:如图③,在△ACB中,∠ACB=90°,AC=BC,点C的坐标为(−2,0),点A的坐标为(−6,3),请直接写出B点的坐标.∴△ADB≌△CEA,∴AE=BD,AD=CE,∴DE=AE+AD=BD+CE,即:DE=BD+CE,故答案为:BD;CE;(2)解:数量关系:DE=BD+CE,证明:在△ABD中,∠ABD=180°−∠ADB−∠BAD,∵∠CAE=180°−∠BAC−∠BAD,∠BDA=∠AEC,∴∠ABD=∠CAE,在△ABD和△CAE中,{∠ABD=∠CAE∠BDA=∠AECAB=CA∴△ABD≌△CAE,∴AE=BD,AD=CE,∴DE=AD+AE=BD+CE;(3)解:如图,作AE⊥x轴于E,BF⊥x轴于F,由(1)可知,△AEC≌△CFB,∴CF=AE=3,BF=CE=OE−OC=4,∴OF=CF−OC=1,∴点B的坐标为B(1,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2021·浙江·义乌市绣湖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阶段练习)(1)模型建立,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D,过B作BE⊥ED于E.求证:△BEC≌△CDA;(2)模型应用:x+3与y轴交于A点,与x轴交于B点,将线段AB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线段BC,过①已知直线y=34点A,C作直线,求直线AC的解析式;②如图3,矩形ABCO,O为坐标原点,B的坐标为(8,6),A,C分别在坐标轴上,P是线段BC上动点,已知点D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y=2x﹣5上的一点,若△APD是不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点D的坐标分别为(3,1)或(9,13)或(193,233).【点睛】本题为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分类讨论及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性质进行求解.6.(2022·江苏·八年级专题练习)(1)课本习题回放:“如图①,∠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AD=2.5cm,DE=1.7cm.求BE的长”,请直接写出此题答案:BE的长为________.(2)探索证明:如图②,点B,C在∠MAN的边AM、AN上,AB=AC,点E,F在∠MAN内部的射线AD上,且∠BED=∠CFD=∠BAC.求证:ΔABE≌ΔCAF.(3)拓展应用:如图③,在ΔABC中,AB=AC,AB>BC.点D在边BC上,CD=2BD,点E、F在线段AD上,∠BED=∠CFD=∠BAC.若的面积为15,则ΔACF与ΔBDE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直接填写结果,不需要写解答过程)【答案】(1)0.8cm;(2)见解析(3)5【分析】(1)利用AAS定理证明△CEB≌△A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2)由条件可得∠BEA=∠AFC,∠4=∠ABE,根据AAS可证明△ABE≌△CAF;(3)先证明△ABE≌△CAF,得到ΔACF与ΔBDE的面积之和为△ABD的面积,再根据CD=2BD故可求解.【详解】解:(1)∵BE⊥CE,AD⊥CE,∴∠E=∠ADC=90°,∴∠EBC+∠BCE=90°.∵∠BCE+∠ACD=90°,∴∠EBC=∠DCA.在△CEB和△ADC中,{∠E=∠ADC∠EBC=∠DCABC=AC∴△CEB≌△ADC(AAS),∴BE=DC,CE=AD=2.5cm.∵DC=CE−DE,DE=1.7cm,∴DC=2.5−1.7=0.8cm,∴BE=0.8cm故答案为:0.8cm;(2)证明:∵∠1=∠2,∴∠BEA=∠AFC.∵∠1=∠ABE+∠3,∠3+∠4=∠BAC,∠1=∠BAC,∴∠BAC=∠ABE+∠3,∴∠4=∠ABE.∵∠AEB=∠AFC,∠ABE=∠4,AB=AC,∴△ABE≌△CAF(AAS).(3)∵∠BED=∠CFD=∠BAC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通过对下面数学模型的研究学习,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1,∠BAD=90°,AB=AD,过点B作BC⊥AC于点C,过点D作DE⊥AC于点E.由∠1+∠2=∠2+∠D=90°,得∠1=∠D.又∠ACB=∠AED=90°,可以推理得到△ABC≌△DAE.进而得到AC=,BC =AE.我们把这个数学模型称为“K字”模型或“一线三等角”模型;(2)如图2,∠BAD=∠CAE=90°,AB=AD,AC=AE,连接BC,DE,且BC⊥AF于点F,DE与直线AF交于点G.求证:点G是DE的中点;(深入探究)(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DEGF为正方形,△AFD的面积为S1,△DCE的面积为S2,则有S1S2(填“>、=、<”)【答案】(1)DE;(2)见解析;(3)=【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直接进行求解;(2)分别过点D和点E作DH⊥FG于点H,EQ⊥FG于点Q,进而可得∠BAF=∠ADH,然后可证△ABF≌△DAH,则有AF=DH,进而可得DH=EQ,通过证明△DHG≌△EQG可求解问题;(3)过点D作DO⊥AF交AF于O,过点E作EN⊥OD交OD延长线于N,过点C作CM⊥OD交OD延长线于M,由题意易得∠ADC=∠90°,AD=DC,DF=DE,然后可得∠ADO=∠DCM,则有△AOD≌△DMC,△FOD≌△DNE,进而可得OD=NE,通过证明△ENP≌△CMP及等积法可进行求解问题.【详解】解:(1)∵△ABC≌△DAE,∴AC=DE;(2)分别过点D和点E作DH⊥FG于点H,EQ⊥FG于点Q,如图所示:∴∠DAH+∠ADH=90°,∵∠BAD=90°,∴∠BAF+∠DAH=90°,∴∠BAF=∠ADH,∵BC⊥AF,∴∠BFA=∠AHD=90°,∵AB=DA,∴△ABF≌△DAH,∴AF=DH,同理可知AF=EQ,∴DH=EQ,∵DH⊥FG,EQ⊥FG,∴∠DHG=∠EQG=90°,∵∠DGH=∠EGQ∴△DHG≌△EQG,∴DG=EG,即点G是DE的中点;(3)S1=S2,理由如下:如图所示,过点D作DO⊥AF交AF于O,过点E作EN⊥OD交OD延长线于N,过点C作CM⊥OD交OD延长线于M∵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DEGF都是正方形∴∠ADC=∠90°,AD=DC,DF=DE∵DO⊥AF,CM⊥OD,∴∠AOD=∠CMD=90°,∠OAD+∠ODA=90°,∠CDM+∠DCM=90°,又∵∠ODA+∠CDM=90°,∴∠ADO=∠DCM,∴△AOD≌△DMC,∴S△AOD=S△DMC,OD=MC,同理可以证明△FOD≌△DNE,∴S△FOD=S△DNE,OD=NE,∴MC =NE,∵EN⊥OD,CM⊥OD,∠EPN=∠CMP,∴△ENP≌△CMP,∴S△ENP=S△CMP,∵S△ADF=S△AOD+S△FOD,S△DCE=S△DCM−S△CMP+S△DEN+S△ENP,∴S△DCE=S△DCM+S△DEN=S△AOD+S△FOD,∴S△DCE=S△ADF即S1=S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等积法,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8.(2021·北京·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直线l 经过顶点C,过A、B两点分别作l的垂线AE、BF,E、F为垂足.(1)当直线l不与底边AB相交时,①求证:∠EAC=∠BCF.②猜想EF、AE、B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将直线l绕点C顺时针旋转,使l与底边AB交于点D(D不与AB点重合),请你探究直线l,EF、AE、BF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EF=AE+BF;证明见解析;(2)AE=BF+EF或BF=AE+EF.【分析】(1)①根据∠AEC=∠BFC=90°,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EAC=∠FCB即可;②根据AAS证△EAC≌△FCB,推出CE=BF,AE=CF即可;(2)类比(1)证得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求出线段之间的关系即可.【详解】(1)证明:①∵AE⊥EF,BF⊥EF,∠ACB=90°,∴∠AEC=∠BFC=∠ACB=90°,∴∠EAC+∠ECA=90°,∠ECA+∠FCB=90°,∴∠EAC=∠FCB,②EF=AE+BF;证明:在△EAC和△FCB中,{∠AEC =∠CFB ∠EAC =∠FCB AC =BC,∴△EAC ≌△FCB (AAS ),∴CE =BF ,AE =CF ,∴EF =CE +CF =AE +BF ,即EF =AE +BF ;(2)①当AD >BD 时,如图①,∵∠ACB =90°,AE ⊥l 直线,同理可证∠BCF =∠CAE (同为∠ACD 的余角),又∵AC =BC ,BF ⊥l 直线即∠BFC =∠AEC =90°,∴△ACE ≌△CBF (AAS ),∴CF =AE ,CE =BF ,∵CF =CE +EF =BF +EF ,∴AE =BF +EF ;②当AD <BD 时,如图②,∵∠ACB =90°,BF ⊥l 直线,同理可证∠CBF =∠ACE (同为∠BCD 的余角),又∵AC =BC ,BE ⊥l 直线,即∠AEC =∠BFC =90°.∴△ACE ≌△CBF (AAS ),∴CF =AE ,BF =CE ,∵CE =CF +EF =AE +EF ,∴BF =AE +EF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综合题,主要涉及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证明△ACE≌△CBF(AAS),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9.(2021·四川达州·九年级期中)模型探究:(1)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点D,过B作BE⊥ED于点E.求证:BE=CD;模型应用:(2)已知直线l1:y=2x+4与坐标轴交于点A、B,将直线l1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直线l2,如图2,求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x+4上,且AB=4√2.若直线与y轴的交点为M,M为AB中点.试判断(3)如图3,已知点A、B在直线y=12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C,使得△ABC是以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2021年中考数学复习《中考压轴题:二次函数应用题》经典题型靶向提升练习(四)

2021年中考数学复习《中考压轴题:二次函数应用题》经典题型靶向提升练习(四)1.某工厂计划投资生产A、B两种产品,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产品A的利润y1(万元)与投资量x(万元)成正比例关系,如图①所示:产品B的利润y2(万元)与投资量x(万元)成顶点在原点的二次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1)请直接写出利润y1与y2关于投资量x的函数关系式y1=,y2=;(2)如果工厂以9万元资金投入生产A、B两种产品,要求A产品的投资金额不超过B 的2倍,且不少于3万元,则如何投资该工厂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3)在(2)问的情况下,工厂要获得不低于18万的利润,工厂要如何投资?2.如图,一座拱桥的轮廓呈抛物线形,拱高6m,跨度为20m,相邻两立柱间的距离均为5m.(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求立柱EF的长.(3)拱桥下面拟铺设行车道,要保证高3m的汽车能够通过(车顶与桥拱的距离不小于0.3m),行车道最宽可铺设多少米?3.某电器公司推出一款智能空调扇,经市场调研发现,该产品的月销售量y(台)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满足如图所示的一次函数关系,已知该产品的成本是每台1500元.(1)求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设月销售利润为ω(元),求ω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当销售单价定为多少时,月销售利润最大,最大月销售利润是多少,(3)公司开展了技术创新,以降低成本,预计在今后的销售中,月销售量与销售单价仍存在(1)中的函数关系,若想实现当销售单价为1900元时,月销售利润不低于114000元的销售目标,则该产品的成本单价应不超过多少元?4.在长、宽均为45米的十字路口,现遇到红灯,有10辆车依次呈一直线停在路口的交通白线后,每两辆车间隔为2.5米,每辆车长5米,每辆车的速度v(米/秒)关于时间t (秒)的函数(如图1)所示,当绿灯亮起,第一辆车的车头与交通白线的距离s(米)关于时间t(秒)的函数解析式为s=a(t﹣1)2(1≤t≤4),如图2所示当前车启动后,后面一辆车在1秒后也启动.(1)求a的值;(2)当t>4时,求第一辆车的车头与交通白线的距离s(米)关于时间(秒)的函数解析式;(3)当t>4时,求第一辆车和第二辆车在这个十字路口中的最大间距;(第一辆车的车尾和第二辆车的车头哦)(4)绿灯持续时间至少要设置多长才能保证在绿灯期间这十辆车都能通过交通白线.5.【问题实验】如图①,在地面BD上有两根等长立柱AB,CD之间悬挂一根近似成抛物线y=x2﹣x+3的绳子.(1)求绳子最低点到地面的距离;(2)如图②,因实际需要,需用一根立柱MN撑起绳子.①若在离AB为4米的位置处用立柱MN撑起,使立柱左侧的抛物线的最低点距MN为1米,离地面1.8米,求MN的长;②将立柱MN来回移动,移动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总保持立柱MN左侧抛物线的形状不变,其函数表达式为y=x2﹣mx+3,当抛物线最低点到地面距离为0.5米时,求m的值.【问题抽象】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mx +3(x <0)的图象记为M 1,函数y =﹣mx +3(x ≥0)的图象记为M 2,其中m 是常数,图象M 1、M 2合起来得到的图象记为M .设M 在﹣3≤x ≤2上的最低点纵坐标为y 0,当﹣6≤y 0≤2时,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6.一场篮球赛中,小明跳起投篮,已知球出手时离地面高米,与篮圈中心的水平距离为8米,当球出手后水平距离为4米时到达最大高度4米,设篮球运行的轨迹为抛物线,篮圈中心距离地面3米.(1)按如图所示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小明的这次投篮未能命中篮圈中心,请说明理由;(3)假设出手的角度和力度都不变,请直接回答:小明应该向前走或向后退多少米才能命中篮圈中心?7.某单位不断美化环境,拟在一块矩形空地上修建绿色植物园,其中一边靠墙,可利用的墙长不超过18m,另外三边由36m长的栅栏围成.设矩形ABCD空地中,垂直于墙的边AB =xm,面积为ym2(如图).(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若矩形空地的面积为160m2,求x的值;(3)矩形空地的面积能否为164m2,若能,求x的值;不能,请说明理由.8.某商店购进一批成本为每件30元的商品,经调查发现,该商品每天的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1)求该商品每天的销售量y与销售单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销售单价定为多少,才能使销售该商品每天获得的利润w(元)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3)若商店要使销售该商品每天获得的利润不低于800元,直接写出此时销售单价的取值范围.9.如图1,用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墙长为28m,设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xm,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为ym.(1)直接写出y与x满足的函数关系式及x的取值范围;(2)求菜园面积S的最大值;(3)如图2,在菜园内修建两横一竖且宽均为am的小路,其余部分种菜,若种菜部分的面积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a的取值范围为.10.为做好扶贫帮扶工作,某地市政府规定,企业按成本价提供产品给被帮扶对象,成本价与出厂价之间的差价由政府承担,李师傅按照政策投资销售本市生产的一品牌牛奶.已知这种品牌牛奶的成本价为每箱12元,出厂价为每箱16元,每天销售y(箱)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满足如图所示函数的关系.(1)求y与x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式(2)如果李师傅想要每天获得的利润是216元,那么政府每天为他承担的总差价最少为多少元?(3)设李师傅每天获得的利润为w(元),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每天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参考答案=kx,1.解:(1)由题意设y1∵点P(2,4)在该函数的图象上,∴4=2k,∴k=2,=2x;∴y1=ax2,设y2∵点Q(2,3),∴3=4a,∴a=,∴y 2=x 2.故答案为:2x ;x 2;(2)设投资A 产品x 万元,则投资B 产品(9﹣x )万元,由题意得:,∴3≤x ≤6,∴该工厂能获得的利润为:y 1+y 2=2x +(9﹣x )2=x 2﹣x +=+,∴当x =3时,y 1+y 2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33(万元).∴投资A 产品3万元,投资B 产品6万元时,该工厂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33万元;(3)由(2)知,3≤x ≤6,y 1+y 2=+≥18,∴≥18﹣=,∴≥,∴x ﹣≥或x ﹣≤﹣,∴x ≥9或x ≤,∵3≤x≤6,∴当投资A产品不少于3万元且不超过6万元时,工厂获得的利润不低于18万元.2.解:(1)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所求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由图可知抛物线过点(﹣10,0)、(10,0)和(0,6),∴解得:.∴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6.(2)根据题意,可知点F在抛物线上,且F的横坐标为5,将x=5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y=﹣×52+6=4.5.∴EF=8﹣4.5=3.5.∴立柱EF的长为3.5m.(3)设行车道宽为2xm,则车顶与桥拱的距离为(﹣x2+6﹣3)m.根据题意可得﹣x2+6﹣3≥0.3解得﹣3≤x≤3,结合实际,可知0<x≤3,3×2=6,∴行车道最宽可铺设6米.3.解:(1)设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将(1800,200)、(2000,180)分别代入,可得:,解得:,∴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0.1x+380(1500<x≤3800);(2)由题意得:ω=(x﹣1500)y=(x﹣1500)(﹣0.1x+380)=﹣0.1x2+530x﹣570000=﹣0.1(x﹣2650)2+132250,∵﹣0.1<0,∴当x=2650时,ω有最大值132250,∴ω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ω=﹣0.1x2+530x﹣570000(1500<x≤3800),当销售单价定为2650元时,月销售利润最大,最大月销售利润是132250元;(3)当x=1900时,y =﹣0.1x +380=﹣0.1×1900+380=190,设该产品的成本单价为m 元,由题意得:(1900﹣m )×190≥114000,解得:m ≤1300.∴该产品的成本单价应不超过1300元.4.解:(1)∵s =a (t ﹣1)2(1≤t ≤4)过(4,22.5),∴9a =22.5,解得:a =;(2)由图1可知,当t =4时,v =15,t >4时,s =22.5+(t ﹣4)×15=15t ﹣37.5, ∴当t >4时,第一辆车的车头与交通白线的距离s (米)关于时间(秒)的函数解析式为s =15t ﹣37.5;(3)当t >4时,v 1=v 2=15,45﹣22.5=22.5,∴t =4++=4++=(秒),∴s 2=15×(﹣1)﹣37.5﹣(2.5+5)=27.5(米),∴最大间距是45﹣27.5=17.5(米).∴当t >4时,第一辆车和第二辆车在这个十字路口中的最大间距是17.5米;(4)间隔为10×5+9×2.5+s ,由题意得:s +9×2.5+15(t ﹣13)≥10×5+9×2.5+s ,解得:t ≥.∴绿灯持续时间至少要设置秒才能保证在绿灯期间这十辆车都能通过交通白线.5.解:【问题实验】(1)∵y =x 2﹣x +3=(x ﹣5)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5,),∴绳子最低点到地面的距离为米;(2)①由题意可知,立柱左侧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3,1.8),∴设y =a (x ﹣3)2+1.8∵抛物线y =x 2﹣x +3与y 轴的交点A 的坐标为(0,3),∴把(0,3)代入,得3=a (0﹣3)2+1.8,∴,∴,∴当x =4时,.∴.②∵抛物线y =x 2﹣mx +3对称轴为x =m ,∴把(m ,0.5)代入中,得:,∴,(舍).【问题抽象】由题意知:抛物线M 1、M 2均过定点(0,3),当m ≥0时,M 1的最低点为(0,3),此时,抛物线M 的最低点在M 2上.当x ≥0时,M 2:y =﹣mx +3的对称轴是x =2m ,①当2m≥2时,即m≥1时,∵当0≤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22﹣2m+3=4﹣2m,∴当x=2时,y最小,此时y≤2,∵﹣6≤y∴﹣6≤4﹣2m≤2,解得1≤m≤5;②当0≤2m<2时,即0≤m<1时,∵x的范围是0≤x≤2,=×(2m)2﹣m×2m+3=﹣m2+3,∴当x=2m时y最小,此时y≤2,∵﹣6≤y∴﹣6≤﹣m2+3≤2,解得:1≤m≤3,∵0≤m<1∴此种情况的m的值不存在;当m<0时,M2的最低点为(0,3),此时,抛物线M的最低点在M上,当x<0时,对1:y=﹣mx+3,其对称轴是直线x=m.于M1③当m≤﹣3时,∵当﹣3≤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3)2+3m+3=3m+,∴当x=﹣3时,y最小,此时y≤2,∵﹣6≤y∴﹣6≤3m+≤2时,解得:﹣≤m≤﹣,∵m≤﹣3,∴m的范围是:﹣≤m≤﹣3;④当﹣3<m<0时,∵x的范围是﹣3≤x<0,=m2﹣m2+3=﹣m2+3,∴当x=m时,y最小,此时,y≤2,∵﹣6≤y∴﹣6≤﹣m2+3,≤2时,解得:﹣3≤m≤﹣,∵﹣3<m<0,∴﹣3<m≤﹣,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m≤﹣或1≤m≤5.6.解:(1)由题意可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4,4),球出手时的坐标为(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4)2+4,将(0,)代入得:16a+4=,解得:a=﹣,∴y=﹣(x﹣4)2+4;(2)∵y=﹣(x﹣4)2+4,∴当x=8时,y=﹣(8﹣4)2+4=≠3,∴小明的这次投篮未能命中篮圈中心;(3)∵出手的角度和力度都不变,∴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4+m)2+4,将(8,3)代入得:3=﹣(8﹣4+m)2+4,∴(4+m)2=9,解得:m1=﹣1,m2=﹣7,∵向前走7米,位于篮圈正下方,故舍去.∴小明应该向前走1米才能命中篮圈中心.7.解:(1)AB=xm,则BC=(36﹣2x)m,由题意:y=x(36﹣2x)=﹣2x2+36,∵0<BC≤18,即0<36﹣2x≤18,解得9≤x<18,即y=﹣2x2+36(9≤x<18);(2)由题意:﹣2x2+36x=160,解得x=10或8.∵9≤x<18,故x=10;(3)不能,理由:由题意:﹣2x2+36x=164,即x2﹣18x+82=0,即(x﹣9)2=﹣1<0,故此方程无解,故矩形空地的面积不能为164m2.8.解:(1)设y与销售单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将点(30,100)、(45,70)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得:,解得:,故函数的表达式为:y=﹣2x+160;(2)由题意得:w=(x﹣30)(﹣2x+160)=﹣2(x﹣55)2+1250,∵﹣2<0,故函数有最大值,∴当x=55时,w有最大值,此时,w=1250,故销售单价定为55元时,该超市每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1250元;(3)由题意得:(x﹣30)(﹣2x+160)≥800,解得:40≤x≤70,故销售单价x的取值范围为40≤x≤70.9.解:(1)由题意得:y=60﹣2x,∵墙长为28m,篱笆长为60m,∴0<y≤28,∴0<60﹣2x≤28,∴﹣60<﹣2x≤﹣32,∴16≤x<30,∴y=60﹣2x(16≤x<30);(2)∵y=60﹣2x,∴S=xy=x(60﹣2x)=﹣2x2+60x=﹣2(x﹣15)2+450,∵a=﹣2<0∴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15,∴当16≤x<30时,S随x增大而减小.∴当x=16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448m2;(3)由题意得:S路=2ay+ax﹣2a2,∴S种=S﹣S路=﹣2x2+60x﹣[2a(60﹣2x)+ax﹣2a2]=﹣2x2+60x﹣120a+4ax﹣ax+2a2=﹣2x2+(3a+60)x+2a2﹣120a,∵种菜部分的面积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16≤x<30,∴﹣≤16,∴3a+60≤64,∴3a≤4,∴a≤,又∵a>0,∴0<a≤.10.解:(1)设y=kx+b,根据题意,得:,解得,∴y=﹣3x+90;(2)根据题意,得:(x﹣12)(﹣3x+90)=216,解得:x1=24,x2=18,当x=24时,y=﹣3×24+90=18,此时政府承担的总差价为18×(16﹣12)=72(元);当x=18时,y=﹣3×18+90=36,此时政府承担的总差价为36×(16﹣12)=144(元);答:政府每天为他承担的总差价最少为72元;(3)w=(x﹣12)(﹣3x+90)=﹣3x2+126x﹣1080=﹣3(x﹣21)2+243,∴当x=21时,w取得最大值243,答:当销售单价为21元时,每天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243元.。
2021年~2021年北师大版山东济南“九年级中考”数学解答题“二次函数压轴题”练习试题以及答案

九年级中考数学压轴题二次函数练习题一、解答题。
1、(2011年济南中考)如图,矩形OABC中,点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0,8),点C的x2+bx+c经过A、C两点,与AB边交于点D。
坐标为(6,0),抛物线y=﹣49(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点P为线段BC上一个动点(不与点C重合),点Q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AQ=CP,连接PQ,设CP=m,△CPQ的面积为S。
①求S关于m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m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x2+bx+c的对称轴l上若存在点F,使△FDQ为直角三角形,②当S最大时,在抛物线y=﹣49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备用图2、(2012年济南中考)如图1,抛物线y=ax2+bx+3与x轴相交于点A(﹣3,0),B(﹣1,0),与y轴相交于点C,⊙O1为△ABC的外接圆,交抛物线于另一点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cos∠CAB的值和⊙O1的半径;(3)如图2,抛物线的顶点为P,连接BP,CP,BD,M为弦BD中点,若点N在坐标平面内,满足△BMN∽△BPC,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N的坐标.3、(2013年济南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直角△AOB,O是坐标原点,OA=1,tan∠BAO=3,将此三角形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D0C,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B、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点P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其坐标为t;①设抛物线对称轴l与x轴交于一点E,连接PE,交CD于F,求当△CEF与△COD相似时,点P的坐标;②是否存在一点P,使△PCD得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PCD的面积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2014年济南中考)如图1,抛物线y=﹣3x2平移后过点A(8,0)和原点,顶点为B,16对称轴与x轴相交于点C,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D.;(1)、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S阴影(2)、如图2,直线AB与y轴相交于点P,点M为线段OA上一动点,∠PMN为直角,边MN与AP相交于点N,设OM=t,试探究:①、t为何值时,△MAN为等腰三角形;②、t为何值时,线段PN的长度最小,最小长度是多少;5、(2015年济南中考)抛物线y=ax2+bx+4经过A(1,﹣1)、B(5,﹣1)与y轴交于点C。
2014中考数学压轴题练习(四)四边形与函数

压 轴 题 周 周 练 之4:四边形与函数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1),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像与y 轴交于点A ,点M 在正比例函数32y x =的图像上,且MO =MA .二次函数 y =x 2+bx +c 的图像经过点A 、M .(1)求线段AM 的长;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点B 在y 轴上,且位于点A 下方,点C 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像上,点D 在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像上,且四边形ABCD 是菱形,求点C 的坐标.2 将抛物线c 1:2y =x 轴翻折,得到抛物线c 2,如图1所示.(1)请直接写出抛物线c 2的表达式;(2)现将抛物线c 1向左平移m 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M ,与x 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A 、B ;将抛物线c 2向右也平移m 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N ,与x 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D 、E .①当B 、D 是线段AE 的三等分点时,求m 的值;②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A 、N 、E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情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3.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抛物线y =ax 2-(a +1)x 与直线y =kx 的一个公共点为A(4,8). (1)求此抛物线和直线的解析式;(2)若点P 在线段OA 上,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1)中抛物线于点Q ,求线段PQ 长度的最大值;(3)记(1)中抛物线的顶点为M ,点N 在此抛物线上,若四边形AOMN 恰好是梯形,求点N 的坐标及梯形AOMN 的面积.4.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 (2,0)、C (0,12) 两点,且对称轴为直线x =4,设顶点为点P ,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P 的坐标;(2)如图1,在直线 y =2x 上是否存在点D ,使四边形OPBD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M 是线段OP 上的一个动点(O 、P 两点除外),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P 向点O 运动,过点M 作直线MN //x 轴,交PB 于点N . 将△PMN 沿直线MN 对折,得到△P 1MN . 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设△P 1MN 与梯形OMNB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运动时间为t 秒,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中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压轴题)1.已知:如图,抛物线 y=-x 2+bx+c 与x 轴、 y轴分别相交于点 A(-1,0)、B(0,3)两点,其顶点为 D.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该抛物线与 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 E. 求四边形 ABDE 的面积;(3)△AOB 与△ BDE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注:抛物线 y=ax 2+bx+c(a ≠0)的顶点坐b ,4ac b2标为2a 4a2. 如图,在Rt△ABC 中,A 90o,AB 6,AC 8 ,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P从点D出发沿DE方向运动,过点P作PQ BC 于Q,过点Q作QR∥ BA 交AC 于R,当点Q与点C重合时,点P停止运动.设BQ x,QR y.1)求点D到BC的距离DH 的长;2)求y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3)是否存在点P,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ABC中,∠A=90°,AB=4,AC=3,M是 AB上的动点(不与 A,B重合),过M点作 MN∥BC交AC于点 N.以MN 为直径作⊙ O,并在⊙ O内作内接矩形 AMPN .令 AM=x.(1)用含 x的代数式表示△MNP 的面积 S;(2)当 x为何值时,⊙ O与直线 BC 相切?(3)在动点 M的运动过程中,记△MNP与梯形 BCNM重合的面积为 y,试求 y关于 x的函数表达式,并求 x为何值时, 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AC图2图1 图5如图,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2,BD=2,E 、F 分别是边 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 AE+CF=2.(1)求证:△ BDE ≌△ BCF ;( 2)判断△ 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4. 如图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己知ΔAOB 是等边三角形,点 A 的坐标是 (0 ,4) ,点 B 在第一象限,点 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 AP ,并把Δ AOP 绕着点 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使边 AO 与AB 重合 . 得到Δ ABD. ( 1 )求直线 AB 的解析式; 2)当点 P 运动到点( 3 , 0)时,求此时 DP 的长及点 D 的坐标;( 3)是否存 43 ,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在点 P ,使Δ OPD 的面积等于3)设△ BEF 的面积为 S,求 S 的取值范围26如图,抛物线L1:y x22x 3交x轴于 A、B两点,交y轴于 M 点.抛物线L1向右平移 2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L2 ,L2交x轴于 C、D两点.(1)求抛物线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抛物线L1或L2在x轴上方的部分是否存在点 N,使以 A , C, M , 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若存在,求出点 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 P是抛物线L1上的一个动点( P不与点 A、B 重合),那么点 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Q是否在抛物线L2上,请说明理由 .7.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B∥CD,AB=7,CD=1,AD=BC=5.点 M, N分别在边 AD,BC 上运动,并保持 MN∥AB,ME⊥AB,NF⊥AB,垂足分别为E,F.( 1)求梯形 ABCD 的面积;( 2)求四边形 MEFN 面积的最大值.( 3)试判断四边形 MEFN 能否为正方形,若能,求出正方形 MEFN 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E F8.如图,点 A(m,m+1), B(m+3,m-1)都在反比例函数 y( 1)求 m,k 的值;( 2)如果 M 为 x 轴上一点, N 为 y 轴上一点,以点 A,B,M,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试求直线 MN 的函数表达式.友情提示:本大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7分.对完成第(2)小题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做下面的(3)选做题.选做题2 分,所得分数计入总分.但第(2)、(3)小题都做的,第(3)小题的得分不重复计入总分.(3)选做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 的坐标为( 5,0),点 Q的坐标为( 0,3),把线段 PQ 向右平移 4 个单位,然后再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线段P1Q1,则点 P1 的坐标为,点 Q1 的坐标为.yO yOQ21239.如图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3x 3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y ax2 2 3x c(a 0)经过A,B,C 三点.31)求过A,B,C三点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出顶点F 的坐标;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ABP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试探究在直线AC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MBF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M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0o后得到矩形EFOD .点A的对应点为点E,点B的对应点为点F ,点C的对应点为点D,抛物线y1)判断点E是否在y 轴上,并说明理由;2)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3)在x轴的上方是否存在点P,点Q,使以点O,B,P,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矩形ABOC面积的 2 倍,且点P在抛物线上,若存在,请求出点P,点Q1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OC 的边BO在x轴的负半轴上,边OC在y轴的正半轴上,且AB 1,OB3 ,矩形ABO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ax2bx c 过点A,E,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压轴题答案所以四边形 ABDE 的面积 =S ABO S 梯形 BOFD S DFE1 1 1= AO BO (BO DF) OF EF DF 2 2 21 1 1= 1 3 (3 4) 1 2 4 2 2 2=9(3)相似如图, BD= BG 2 DG 2 12 12 2 c 31. 解:( 1)由已知得: 解1 bc0 c=3,b=2∴抛物线的线的解析式为 y 2x 2x 3 (2) 由顶点坐标公式得顶点坐标为 ( 1,4)所以对称轴为 x=1,A,E 关于 x=1 对称,所以 E(3,0) 设对称轴与 x 轴的交点为 FBE= BO2 OE232 32 3 2DE= DF 2 EF 2 22 42 2 5所以 BD 2 BE 2 20, DE 2 20即: BD 2 BE 2 DE 2,所以 BDE 是直角三角形3)存在,分三种情况:Q 1 2 90o , C 2 90o , 1 C .所以 AOB DBE 90 , 且 AO BO 2,BD BE 2所以 AOB: DBE .2 解:( 1) Q A Rt , AB 6 , AC 8 , BC 10Q 点D 为 AB 中点, 1 BD AB 3.2Q DHB A 90o , B B .△BHD ∽△BAC ,DH BD BD312 , DH gAC 8AC BC BC 10 5.(2)Q QR∥ AB , QRC A 90o .QC C , △ RQC ∽△ ABC , ①当 PQ PR 时,过点 P 作 PM QR 于M ,则 QMRM RQ AB QC y 10 x BC , 6 10即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 3x 6.5Acos 1 cosC 84 10 5 QM 4QP 51218 x .5 3 12 ②当PQ RQ 时, 3x 6 12, 55x 6 . C ③当 PR QR 时,则 R 为 PQ 中垂线上的点,于是点 R 为 EC 的中点,1AC 4BA,CA , 1 CR CE 2 QR CR 2.Q tanC 15,x综上所述,当 3 解: ( 1) ∴ △ AMN 8 x 为18或 6或15时, △ PQR 为等腰三角形. 2∴∠AM N = ∠ B ,∠ AN M =∠C .5∵ MN ∥ BC , ∽ △ ABC . AM AN , 即 x ANAB AC 4 3AN = 3 x .2分4S =S S1 3 3x 2.(0<x <4)MNP AMN xx2 4 8图1 3分2)如图 2,设直线 BC 与⊙O 相切于点 D,连结 AO,OD,则 AO=OD = 1MN.在 Rt△ABC 中, BC =AB2AC2=5.由( 1)知△AMN AMAB ∴MN ∴ OD MN,BC 5 x,45 x.8过 M 点作△ABC.MN5分MQ⊥BC 于Q,则MQ OD在 Rt△BMQ 与 Rt△BCA 中,∠ B 是公共角,∴ △BMQ ∽△ BCA.∴BMBC QM AC∴BM 55x8325x,AB BM2496 ∴ x =49( 3)随点M ∵ MN∥ BC,∴ △ AMO ∽96时,49 的运动,当 P 点落在直线∴∠AMN=∠B,∠ AOM △ABP .∴ AM AO 1. AM =MB=2.AB AP 2故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① 当 0< x≤2时, y SΔPMN 3x28图25x.8MA25x24⊙O 7分AP,则 O 点为 AP 的中点.BC 上时,连结图333∴ 当x=2时,y最大83 22 32. ⋯⋯⋯⋯⋯⋯⋯② 当 2< x<4时,设 PM,PN 分别交 BC于 E,F.∵ 四边形 AMPN 是矩形,∴ PN∥AM,PN=AM =x.又∵ MN∥ BC,∴ 四边形 MBFN 是平行四边形.∴ FN=BM=4- x.∴ PF x 4 x 2x 4.又△ PEF ∽ △ ACB.∴PF2SS PEF AB S ABCS PEF 2x 2y S MNP S PEF =32 3 2 92x x 2 x8 2 89 826x 6 x 2.8 392当 2< x < 4 时,y x28 6x 69分1 0 分8当x 83时,满足 2< x<4,y最大2.11 分8综上所述,当x 38时,y值最大,最大值是2.1分24 解:( 1)作 BE⊥OA,∴ΔAOB 是等边三角形∴BE=OB·sin60o= 2 3,∴B(2 3,2) ∵A(0,4), 设 AB的解析式为y kx 4,所以2 3k 4 2 ,解得k以直线 AB的解析式为y2)由旋转知,AP=AD, ∠PAD=60o ,∴Δ APD是等边三角形,PD=PA= AO2 OP219如图,作 BE⊥AO,DH⊥OA,GB⊥DH,显然Δ GBD中∠GBD=30°∴GD=1 BD= 3 ,DH=GH+GD= 3 +2 3 =5 32 2 23 3 3 ∴ GB=BD= ,OH=OE+HE=OE+BG2= 22∴D(5 3 ,272)(3) 设 OP=x,则由( 2)可得 D( 2 3 x,2 23x)若ΔOPD的面积为:21xg(2 23x) 43解得:x2 3 21所以 P( 2 3 21,0)(2)解:△ MEF 为正三角形.理由;VΔBDE^ΔBCF,Λ ZDBE= Z CBF.BE=BF tV Z DEe ■ SBF+Z CBF=6『TΛ -Z DKF÷ DBE= 60\ 即ZfλBF=6<Λ ΛΔBΓΓ为正三角形.(3)解:设 BE=BF=EF=Jr,则 S =-I- * z * X * sin60°= -^-X t +当 Br LAD 时心M -2 XSinCO ft -√J 1当IiE 与AB ⅛⅛时,工仆・2, *--s *x≡^^×23-√3.給⑴令 J y^O,⅛-√-2JC ÷3=□, .∖jr 1≡"-3,-τ3 = l∙ΛΛ<-3.0) *B( 1 >□λT 拗物绒L L 向右平移2个単位得嫌物线匸“ΛCC t-1∙0)»DC3,0) ,α≡-L化施物线厶为y ■—(JE 十J(J :一3),卸 y≡ — 1z 4+2κT 3*AB∥ CD ,DG=CH,DG∥CH.四边形 DGHC 为矩形,GH =CD=1. DG=CH,AD=BC,∠AGD =∠ BHC = 90°,△AGD ≌△ BHC (HL).E G H FAB7 解:1)分别过 D,C 两点作 DG ⊥AB 于点 G,CH ⊥AB 于点 H.1分AG =BH = AB GH 7 1=3. ⋯⋯⋯ 2分 22在 Rt △ AGD 中, AG =3,AD =5,DG =4.∴ 1 7 4 . ⋯∴ S 梯形 ABCD 2 16 . ⋯(2)∵ MN ∥AB ,ME ⊥ AB ,NF ⊥AB , ∴ ME =NF ,ME ∥NF .∴ 四边形 MEFN 为矩形.∵ AB ∥CD ,AD =BC ,∴ ∠ A =∠ B .∵ ME =NF ,∠MEA =∠ NFB =90°,∴ △ MEA ≌△ NFB ( AAS ).∴ AE = BF . ⋯⋯⋯⋯⋯⋯⋯⋯ 4 分设 AE = x ,则 EF = 7- 2x . ⋯⋯⋯⋯⋯ 5 分∠A =∠ A ,∠ MEA =∠ DGA =90°, ∴ △ MEA ∽△ DGA .∴ AE ME .AG DG . 4∴ ME = x .⋯⋯⋯⋯⋯⋯⋯⋯⋯⋯⋯⋯⋯⋯⋯⋯⋯⋯⋯⋯⋯⋯ 6 分 3 24 8 7 49∴ S 矩形 MEFN ME EF x (7 2x ) x . ⋯⋯⋯⋯⋯⋯⋯⋯ 8 分3 34 6当 x = 7 时,ME = 7 <4,∴四边形 MEFN 面积的最大值为 49 . ⋯⋯⋯⋯⋯ 9 分 由( 2)可知,设 AE =x ,则 EF =7-2x ,ME = 4 x . 3 若四边MEF 为正方则 ME =EF . 4x 4x 7-2x . 解,得 x 21 . ⋯⋯⋯⋯⋯⋯⋯⋯⋯⋯⋯⋯⋯⋯⋯⋯ 11 分 3 10 ∴ EF =21 14 7 2x 72 <4. 10 53分4 3 63)能. ⋯⋯⋯⋯⋯⋯⋯⋯⋯⋯⋯⋯⋯⋯⋯⋯⋯⋯⋯⋯⋯⋯⋯⋯⋯⋯ 10 分8 解:( 1 )由题意可知, m m 1 m 3 m 1 解,得 m =3. ⋯⋯⋯⋯⋯⋯⋯⋯⋯⋯⋯⋯ 3 分∴ A (3,4), B (6,2);∴ k =4× 3=12. ⋯⋯⋯⋯⋯⋯⋯⋯⋯⋯⋯ 4 分(2)存在两种情况,如图:①当 M 点在 x 轴的正半轴上, N 点在 y 轴的正半轴 上时,设 M 1点坐标为( x 1, 0), N 1点坐标为( 0,y 1)∵ 四边形 AN 1M 1B 为平行四边形,∴ 线段 N 1M 1可看作由线段 AB 向左平移 3 个单位, 再向下平移 2个单位得到的(也可看作向下平移 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3 个单位得到的)由(1)知 A 点坐标为( 3,4),B 点坐标为( 6,2),∴ N 1点坐标为( 0,4-2),即 N 1(0,2); ⋯⋯⋯⋯⋯⋯⋯⋯⋯⋯⋯⋯ 5 分 M 1点坐标为( 6-3, 0),即 M 1(3,0). ⋯⋯⋯⋯⋯⋯⋯⋯⋯⋯⋯⋯ 6 分2设直线 M 1 N 1的函数表达式为 y k 1x 2 ,把 x =3,y =0 代入,解得 k 12 . 32 ∴ 直线 M 1N 1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x 2 . ⋯⋯⋯⋯⋯⋯⋯⋯⋯⋯⋯⋯⋯⋯ 8 分3②当 M 点在 x 轴的负半轴上, N 点在 y 轴的负半轴上时,设 M 2点坐标为( x 2,0),N 2点坐标为( 0,y 2) ∵ AB ∥N 1M 1, AB ∥ M 2N 2, AB =N 1M 1,AB =M 2N 2, ∴ N 1M 1∥M 2N 2, N 1M 1=M 2N 2.∴ 线段 M 2N 2与线段 N 1M 1关于原点 O 成中心对称.∴ M 2点坐标为( - 3, 0), N 2点坐标为( 0,-2). ⋯⋯⋯⋯⋯⋯⋯⋯⋯ 9 分2设直线 M 2 N 2的函数表达式为 y k 2x 2,把 x =-3,y =0代入,解得 k 22 , 32 四边形 MEFN 能为正方形,其面积为 S正方形 MEFN 14 5 19 6 253所以,直线 MN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2x 2 或 y 2x 2 .⋯⋯⋯⋯⋯⋯ 11 分33(3)选做题:( 9,2),( 4,5).⋯⋯⋯⋯⋯⋯⋯⋯⋯⋯⋯⋯⋯⋯⋯⋯⋯⋯ 2分∴ 直线 M2N2的函数表达式为 y 2x 2 .9解:( 1)Q 直线 y 3x 3与 x 轴交于点 A ,与 y 轴交于点 C .x抛物线的解析式为x 23分顶点 F 1, 4 334分 2)存在5分 P 1(0, 3) 7分 P 2(2, 3)9分( 3)存在 · 理由: 解法一: 延长 BC 到点 B 10 分 ,使 BC BC ,连接 BF 交直线 AC 于点 M ,则点 M 就是所求的点.·· ······· · ···· · ····· · ······ · ···11 分过点 B 作 BH AB 于点 H .Q B 点在抛物线y 3x2 2 3x 3上, B (3,0)33在Rt △BOC 中, tan OBC 3,3A ( 1,0), C (0, 3) Q 点 A ,C 都在抛物线上, 23 c 31分0ax过点 F 作 FG y 轴于点 G ,则 OB ∥FG , BC ∥FH .BOC FGH 90o , BCO FHGOBC 30o , BC 2 3 ,1 在 Rt△BBH 中, BH BB 2 3,2BH 3BH 6, OH 3, B ( 3,2 3) ·· ······ · ······ ····12分23 3k b k343kb解得633 3 b233 3 ·y 6x 2·13 分y 3x 33 3 3 yx 62x解得y10 33,10 377在直线 AC 上存在点 M ,使得 △ MBF 的周长最小,此时10 314 分解法过点 F 作 AC 的垂线交 y 轴于点 H ,则点H 为点 F 关于直线 AC 的对称点.连接 BH 交 AC 于点 M ,则点 M 即为所求. 11分 设直线 BF 的解析式为 y kx b3HFG CBO 同方法一可求得 B (3,0) .在 Rt △BOC 中, tan OBC3,OBC 30o ,可求得 GHGC 3 ,33GF 为线段 CH 的垂直平分线, AC 垂直平分 FH . 可证得 △CFH 为等边三角形,0, 5 3 · ······ ·3即点 H 为点 F 关于 AC 的对称点.H ······ ····12 分设直线 BH 的解析式为 y kx b ,由题意得59 3 53 310 解:( 1)点 E 在 y 轴上 理由如下:0 3k b b 53 3k 解得 b59 353 3 13 分59 3x 53 3y 3x 3x解得y 3 7 10 3 73 , 10 377在直线 AC 上存在点 M ,使得 △ MBF 的周长最小,此时10 31分连接 AO ,如图所示,在 Rt △ ABO 中, Q AB 1,BO 3, AO 21,osin AOBAOB 30o2由题意可知:AOE60oQ 点 D 在第一象限, 3,122c2BOEAOB AOE 30o 60o 90o Q 点 B在 x 轴上,点 E 在 y 轴上.3分2)过点 D 作DM x 轴于点M Q OD 1,DOMo30o在 Rt △ DOM 中,DM1 ,OM2点 D 的坐标为5分由( 1)知 EO AO 2 , 点 E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 点 E 的坐标为 (0,2)点 A 的坐标为 ( 3,1) 6分Q 抛物线 y2ax bx c 经过点 E ,953 83)存在符合条件的点 P ,点 Q . 理由如下: Q 矩形 ABOC 的面积 ABgBO 3 以O ,B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为 23 . 由题意可知 OB 为此平行四边形一边, 又 Q OB 3OB 边上的高为 2依题意设点 P 的坐标为 (m ,2)53m由题意,将 A ( 3,1), D 3,1 代入 y ax 2 22bx 2 中得3a 3b 2 1 3 3 1 a b 2 4 22a解得b8 9 53 9所求抛物线表达式为:y82 x 953x9分 10 分11 分Q 点 P 在抛物线 y82 x 9 53 x9 2上229解得,m1 0 ,m295388P 1 (0,2) , P253 8Q 以 O ,B ,P ,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PQ∥OB ,PQ OB 3, 当点 P1 的坐标为 (0,2)时,点 Q的坐标分别为 Q 1( 3,2) , Q 2( 3,2);53当点 P 2 的坐标为 ,2 时,8 点 Q 的坐标分别为Q 313 3 8Q 43 3,2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其它做法,可参照给分)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题复习(四)压轴题(学生卷)1、(2007宜宾)已知:如图,二次函数y=x2+(2k–1)x+k+1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O、A两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在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右边的图象上有一点B,使锐角△AOB的面积等于3.求点B的坐标;(3)对于(2)中的点B,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POB=90°?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并求出△POB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07 广安)如图,已知抛物线y=-x2+2x+3交x轴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
(1)求点A、B、C的坐标。
(2)若点M为抛物线的顶点,连接BC、CM、BM,求△BCM的面积。
(3)连接AC,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C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07泸洲)如图9,已知直线3:2l y x =及抛物线2:(0)C y ax bx c a =++≠,且抛物x…-2-11234…y … -5 0 3 4 3 0 -5 … (1) 求抛物线C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2) 求直线l 与抛物线C 的交点A 、B 的坐标;(3) 若动点M 在直线l 上方的抛物线C 上移动,求△ABM 的边AB 上的高h 的最大值。
4、(07成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交于点C ,其顶点的横坐标为1,且过点(23),和(312)--,. (1)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直线:(0)l y kx k =≠与线段BC 交于点D (不与点B C ,重合),则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 ,使得以B O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AC △相似?若存在,求出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及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 是位于该二次函数对称轴右边图象上不与顶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试比较锐角PCO ∠与ACO ∠的大小(不必证明),并写出此时点P 的横坐标p x 的取值范围.yx1 1O5、(07德阳).如图,已知与x 轴交于点(10)A ,和(50)B ,的抛物线1l 的顶点为(34)C ,,抛物线2l 与1l 关于x 轴对称,顶点为C '. (1)求抛物线2l 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原点O ,定点(04)D ,,2l 上的点P 与1l 上的点P '始终关于x 轴对称,则当点P 运动到何处时,以点D O P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在2l 上是否存在点M ,使ABM △是以AB 为斜边且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若存,求出点M6、(07巴中)如图12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抛物线2y x bx =+有一个公共点.(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3分)(2)求抛物线2y x bx c =++(3)若点P 为(2)中抛物线上一点,过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PMC ADC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分)x图127、(07自贡)△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抛物线y=x2-2ax+b2交x轴于两点M,N,交y轴于点P,其中M的坐标是(a+c,0).(1)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2)若S△MNP=3S△NOP,①求cos C的值;②判断△ABC的三边长能否取一组适当的值,使三角形MND(D为抛物线的顶点)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能,请求出这组值;如不能,请说明理由.8、(07资阳)如图10,已知抛物线P:y=ax2+bx+c(a≠0) 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与y轴交于点C,矩形DEFG的一条边DE在线段AB上,顶点F、G分别在线段BC、AC上,抛物线P上部分点的横坐标对应的纵坐标如下:x …-3 -2 1 2 …y …-52-4 -520 …(1) 求A、B、C三点的坐标;(2) 若点D的坐标为(m,0),矩形DEFG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并指出m的取值范围;(3) 当矩形DEFG的面积S取最大值时,连接DF并延长至点M,使FM=k·DF,若点M不在抛物线P上,求k的取值范围.9图109、(07绵阳)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2 + b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经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M(1,m)恰好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M的半径为5.设⊙M与y轴交于D,抛物线的顶点为E.(1)求m的值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DBC = α,∠CBE = β,求sin(α-β)的值;(3)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E相似?若存在,请指出点P的位置,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数形结合”练习1.已知∠AOB=30︒,C是射线OB上的一点,且OC=4.若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射线OA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2.对于任意的有理数a,满足a≤x≤a+10的整数x的个数为_________.3.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按下面方式铺地板,则第(3)个图形中有黑色瓷砖_______块,第n个图形中需要黑色瓷砖_______块(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4.在直角坐标系中,纵、横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设k为整数,当一次函数y=x+2与y=kx-4的图象的交点为整点时,k的值可以取() A.6个 B.7个 C.8个 D.9个5.在一直线型航道上,某人乘船由A地顺流而下到B地,然后又逆流而上到C地,共乘船4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7.5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若A、C 两地的距离为10千米,则A、B两地间的距离为()A.20km B.203km C.20km或203km D.以上都不正确6.福娃们在一起探讨研究下面的题目:(1)(2)(3)……函数y =x 2-x +m (m 为常数)的图象如左图,如果 x =a 时,y <0;那么x =a -1时,函数值 ( )A .y <0B .0<y <mC .y >mD .y =myxOx 1x 2参考下面福娃们的讨论,请你解该题,你选择的答案是 ( )贝贝:我注意到当x =0时,y =m >0.晶晶:我发现图象的对称轴为x =12.欢欢:我判断出x 1<a <x 2.迎迎:我认为关键要判断a -1的符号. 妮妮:m 可以取一个特殊的值.7.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12+122+123+124+…+12n ,的值(结果用n 表示),设计如图1所示的几何图形.(1)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12+122+123+124+…+12n 的值为_______.12+122+(2)请你利用图2,再设计一个能求123+124+…+12n 的值的几何图形.8.如图,在正△ABC 中,AF =CE =BD =13AB ,求证:BD 2+DF 2=FC 2.9.探索研究: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为函数y =14x 2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任一点,点A的坐标为(0,1),直线l 过B (0,-1)且与x 轴平行,过P 作y 轴的平行线分别交x 轴,l 于C ,Q ,连结AQ 交x 轴于H ,直线PH 交y 轴于R . (1)求证:H 点为线段AQ 的中点; (2)求证:①四边形APQR 为平行四边形;②平行四边形APQR 为菱形; (3)除P 点外,直线PH 与抛物线y =14x 2有无其它公共点?并说明理由.x l Q C P A O B H Ry DCFB A12122 123 124…(图1) (图2)10.小明早晨从家里出发匀速步行去上学.小明的妈妈在小明出发后10分钟,发现小明的数学课本没带,于是她带上课本立即匀速骑车按小明上学的路线追赶小明,结果与小明同时到达学校.已知小明在整个上学途中,他出发后t 分钟时,他所在的位置与家的距离为s 千米,且s 与t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像如图中的折线段OA —AB 所示.(1)试求折线段OA —AB 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请解释图中线段AB 的实际意义;(3)请在所给的图中画出小明的妈妈在追赶小明的过程中,她所在的位置与家的距离s (千米)与小明出发后的时间t (分钟)之间函数关系的图像.(友情提醒:请对画出的图像用数据作适当的标注)参考答案:1.2<r ≤4 2.10或11 3.10,3n +4 4.B 5.C 6.C7.(1)1-12n ;(2)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意即可,略.8.提示:由结论中的等式特征联想到勾股定理,于是证明△BDE 为直角三角形.9.(1)、(2)略;(3)要判断直线PH 与抛物线y =14x 2有无其它公共点,只要研究由直线PH 的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是否有两组不同的解.10.(1)线段OA 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s =112t (0≤t ≤12);线段AB 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s=1(12<t ≤20). (2)图中线段AB 的实际意义是:小明出发12分钟后,沿着以他家为圆心,1千米为半径的圆弧形道路上匀速步行了8分钟.(3)如图中折线段CD —DB .2011年中考数学经典几何证明题(三)1.(1)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C =BD ,AC 与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联结EF ,分别交AC 、BD 于点M N 、,试判断OMN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若AB C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联结FE 并延长,分别与BA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M N 、,请在图2中画图并观察,图中是否有相等的角,若有,请直接写出结论: ;(3)如图3,在ABC △中,AC AB >,点D 在AC 上,AB C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联结FE 并延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M ,若45FEC ∠=︒,判断点M 与以AD 为直径的圆的位置关系,并简要说明理由.2.(1)如图1,已知矩形ABCD 中,点E 是BC 上的一动点,过点E 作EF ⊥BD 于点F ,EG ⊥A C于点G ,CH ⊥BD 于点H ,试证明CH=EF+EG;图 1 图2 图3BFB ACD EFM NODD(2) 若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如图2,过点E作EF⊥BD于点F,EG⊥A C的延长线于点G,CH⊥BD于点H,则EF、EG、CH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3) 如图3,BD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L在BD上,且BL=BC, 连结CL,点E是CL上任一点, EF⊥BD于点F,EG⊥BC于点G,猜想EF、EG、BD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4) 观察图1、图2、图3的特性,请你根据这一特性构造一个图形,使它仍然具有EF、EG、CH这样的线段,并满足(1)或(2)的结论,写出相关题设的条件和结论.3.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F是AC的中点,D在线段BC上,连接DF,以DF为边在DF的右侧作等边△DFE,ED的延长线交AB于H,连接EC,则以下结论:①∠AHE+∠AFD=180°;B GAF D E C H ②AF=21BC ;③当D 在线段BC 上(不与B ,C 重合)运动,其他条件不变时BDBH 是定值;④当D 在线段BC 上(不与B ,C 重合)运动,其他条件不变时DCEC BC +21是定值;(1)其中正确的是-------------------; (2)对于(1)中的结论加以说明;4. 在ABC △中,AC=BC ,90ACB ∠=︒,点D 为AC 的中点.(1)如图1,E 为线段DC 上任意一点,将线段D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 ,连结CF ,过点F 作FH FC ⊥,交直线AB 于点H .判断FH 与F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如图2,若E 为线段DC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5. 如图12,在△ABC 中,D 为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在边AC 、AB 上,并且∠ABE =∠ACF ,BE 、CF 交于点O .过点O 作OP ⊥AC ,OQ ⊥AB ,P 、Q 为垂足.求证:DP=DQ .6. 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