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时间的性质

合集下载

第10讲 辽夏金元的统治-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讲 辽夏金元的统治-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二、高考考情分析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2
天津·4·辽朝建立和南北面官制
江苏·4·元朝行省制
命题分析:辽夏金元政权的政治制辽度宁是·4高·金考朝考入查主中的原重点。
浙江高考(1)·7·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
(1)复习时注意政治现象出现的原因、措施及影响;
2(0221 )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有关河 官北 制家·国19情·辽怀代的“一知国识两;制”改革,辽朝建立和南北面
2020
2重01点9 关注:南北面官、四时奈钵、天 浙猛津 江安· ·52谋··克元元朝代制行行、省省制制行度下省;地制方拥度有、适度四权等力人; 制、宣 政院;
2018
时空定位
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
北宋 建立
960
金朝 建立
1115
金灭 北宋
1127
蒙古 灭夏
1227
忽必烈 即位
1234
元灭 南宋
二、制度建设——因俗而治
(四)元朝
2.地方: (2)驿传制度
四、基础知识
修筑驿道
设立驿站 设急递铺
①驿道: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 驿路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 利吉思部落(叶尼塞河上游),西南通西藏,南 接越南、缅甸。 ②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 官府物资,分陆站和水站。水站用船;陆路又有 马站、牛站、车站、轿站、步站之分。蒙古地区 的驿站设通政院管理,中原地区的驿站则归兵部 掌管。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 ③急递铺:元代官方邮递系统,负责传递文书。
1368年,红巾军将领朱元璋在南京称帝, 建立明朝,攻克元大都。元朝皇帝退回大 漠建立政权,称为“北元”。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章 复习要点—— 计量时间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章 复习要点—— 计量时间

第1课时间在流逝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太阳来计时。

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用日影来计时(1)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时),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

(2)日晷又称“日规”,是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根据晷面上晷针的日影角度,确定时刻。

3.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1)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

(2)燃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3)注意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4)燃香时间记录表燃香的长度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一整支测量的时间我的发现同一根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的时间相等4.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

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1.观察水流的速度(1)发现:水流速度不均匀。

水流速度随着水位的降低而变慢。

(2)同一容器,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时,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相同。

2.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结论:塑料瓶中水减少,水流的速度变慢,流出一样多的水所用时间增加。

4.古代水钟:让水滴以均匀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5.用水滴的好处是流速较慢,计时更准确,而且不用频繁地进行加水等操作。

第3课我们的水钟1.制作我们的水钟的流程(1)剪开塑料瓶;(2)用工字钉给瓶盖打孔。

(3)另取一个塑料瓶,重复(1)(2)两步。

(4)将三个瓶重叠组装。

(5)倒水计时,在最下面的容器上标上刻度。

3.控制水流的速度,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4.制作水钟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方案时间刻度过于密集水流太慢使水位变高使小孔变大接水容器太粗换用细高的容器不能测量到10分钟水流太快使水位变低使小孔变小接水容器太小换用更大更高的容器时间刻度不均匀水位不固定改进装置,使水位固定第4课机械摆钟第5课摆的快慢第6课制作钟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共2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共20张PPT)
秦朝是哪一年建立的?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采取哪些措施?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 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 开凿灵渠、北筑长城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 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 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繁重的徭役










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209年
地点:
大泽乡
领导人:
陈胜、吴广
原因:
大雨误期
政权:
张楚
渔阳
揭竿为旗 斩木为兵
陈 大泽乡
(张楚)
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 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 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秦朝灭亡。
课堂小结











前期 陈胜、吴广起义
后期 项羽、刘邦领导军队
项羽大 刘邦直 败秦军 抵咸阳
楚汉之争
西汉建立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 民战争和楚汉战争。这两次战争的 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 反抗秦的 农民阶级 民战争 暴政
农民战争
楚汉 战争
帝位之争
封建地主 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内 部争权夺利斗争
课堂练习
1.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暴政的表现 D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 专题:速度---时间图像(第五节之后讲)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 专题:速度---时间图像(第五节之后讲)
V/m/s
10
0
-10
12
3 4 5 t/s
思考:
✓物体做怎样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v/m/s
✓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少?
➢0
8
✓物体前3s内的位移? 6
➢18m
4
2
0
t/s
12345
物体的位移大小和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大小相等
v-t图像
请同学上台表演 说明什么问题?
✓图线在上方,与时间轴 所围成的面积表示正方 向的位移大小
0 5 10 15 20 t/s
匀减速直线运动
x-t图象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的位置坐标x 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
X/m
400
300
A
200
B
100
0 5 10 15 20 t/s
v-t图象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的速度v 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
v/(m/s)
400
300
A
200
B
100
0 5 10 15 20 t/s
✓图像在下方,与时间轴 所围成的面积表示负方 向的位移大小
结论:
v-t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对 应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说明: ①非匀变速也适用 ②时间轴上方表示正向位移, 时间轴下方表示负向位移。
X/m
v/(m/s)
400 300 200 100 A
0 5 10 15 20 t/s
专题2:速度时间图像
1.速度变化的快慢 2.对比位移速度图像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4.v-t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难点:描述物体的运动;计算物体加速度;计算物体的位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4模块 世界史 第10讲经济大危机催生世界发展的新模式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4模块 世界史 第10讲经济大危机催生世界发展的新模式

文化方面
一、现代科学的诞生 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1)背景 ①19世纪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②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
(2)提出 ①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②1916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 (3)相对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 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 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主要内容
措施
内容
结果和影响
整顿银行,改革银行体
整顿金融
恢复银行信用,稳定人心

加强工业指导,防止盲目生产,缓 复兴工业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和劳资矛盾
调整农业 压缩生产,政府补偿 保护农民的利益,稳定农产品价格
社会救济和 直 接 救 济 和 “ 以 工 代 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
(5)作用: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迅速恢复并发展经济,有利于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
3.“斯大林模式” (1)背景 ①经济因素: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经济落后。 ②政治因素:过渡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 ③思想文化因素:长期的专制统治遗留了大量个人专断的传统。
(2)内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④实行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 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项目
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农业集体化
工业
全部国有化

部编版数学五年级暑假第10讲.比和比例.超常体系

部编版数学五年级暑假第10讲.比和比例.超常体系

而甲:(乙+丙) 4 : 3 12 : 9 ,所以:甲:乙:丙 12 : 2 : 7 .
(5)由于三数和相同,[4,3,12] 12 ,所以有甲(: 乙 丙)1: 3 3 : 9 ,乙:(甲+丙)
1: 2 4 : 8 ,甲:(乙+丙) 5 : 7 ,所以甲:乙:丙 3 : 4 : 5 .
)=(
)÷25
2、判断对错 (1) 50 米:5 米=10 米.


(2)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 1 ,盐和水的比是 1∶9. 10


(3) 4:3 的后项加上 6,要想比值不变,前项也要加上 6.


(4) 4 既可以看作分数,也可以看作比. 5
(5)1 克糖溶解在 99 克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 1:100 .
⑵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除法
分数
前项
被除数
分子
后项
除数
分母
比值

分数值
⑶比的性质
由于 3 4 6 8,所以 3 : 4 6 : 8 ,因此得到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 外),比值不变.
二、比例的意义 ⑴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 12 :15 4 : 5 9 6 12 8
例5
解下列的方程 (1) 1 x 3
7 x 5 (2) (3x 2) : (2x 3) 4 : 7 (3) 4 : 2 x
3 25 (学案对应:带号 2) 【分析】(1) 5(1 x) 3(7 x) ,解得 x 8
(2) 7(3x 2) 4(2 x 3) ,解得 x 2 (3) 2 x 4 25 ,解得 x 150

第10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周期表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讲义(人教版)(解析版)

第10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周期表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讲义(人教版)(解析版)

第十讲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周期表一、考点梳理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3)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4)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a.实验装置:b.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c.解释:烧杯B中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反应生成了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d.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2.原子(1)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性质: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原子间有间隔;(4)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氯原子为例):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

(5)最外层电子数的应用: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的是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易失电子,活泼;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易得电子,活泼。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3.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若离子带的电荷数是1,则“1”省略不写;如O 2-; 0H - (4)原子和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知识点二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元素(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2)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2022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 新人教版

2022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 新人教版
特点:追求平均(或体现平均主义)。原因:太平天国从小农意识出发设计 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不符合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趋势,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2)根据材料二,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 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 (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
( D)
题干材料“太平天国运动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 是农民战争的实质,但又提及当时农民已经和古代农民有所不同,除农民外 还有其他阶层,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农民起义,故D项正 确。
能力依托点2 康梁维新思想
[材料解读]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 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 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 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 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 也。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 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 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 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 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2022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
GAO KAO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
第五单元
第10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x
0 B

(
2)
x
0 B
2
A
被定义为与A钟的
x
0 A
时刻

A钟 时
“同时”的传递性 A
B
C
可证明A钟与B钟“同时”时,
二钟相差 x0 g0i dxi 一般情况 x0 0 g 00
朗道给出“同时具有传递性”的条件(即建立 “同时面”的条件)
x0 0 或 g0i 0(时轴正交)
晏殊(宋真宗、仁宗时期)
晏殊 门生
欧阳修
范仲淹 韩琦 富弼
门生 苏东坡 庆历新政
富贵优游五十年, 始终明哲保身全。
——欧阳修对晏殊的悼词
晏几道: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子罕》前500多 年
时间有周期,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循环, 而是螺旋形发展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庭之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循环的相似) 夕阳西下几时回。(时间不停向前) 无可奈何花落去,(万物与时俱进) 似曾相识燕归来,(循环的相似) 小园香径独徘徊。
爱因斯坦晚年的看法
空间—时间未必能看作是可以脱离物质 世界的真实客体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并 不是物体存在于空间中,而是这些物体 具有空间广延性。这样看来,“关于一 无所有的空间”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
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第15版说明. 1952.
爱因斯坦1955年逝世前的观点 时空是物质伸张性和广延性的表现。 不存在一无所有的时空(没有物质就没 有时空)。 时空与物质同生同灭。

1 T
2
a
a
,



Pi Pi
0
0
主能量条件
J J
a a
aJa

0, 0
0, u 2
1



Pi
3、共轭点 Jacobi 场 定义在测地线 0 上,描述邻近测地线偏离 0 的
程度的矢量场 c,如果满足测地偏离方程
aa bbc Rabd cb a d
存在物质 (matter)
如果上述两组条件均成立:
p, q既要有共轭点,又要没有共轭点。
解决此矛盾的唯一出路:
测地线在p, q 间存在奇点,让这条线“断掉”!
此时间过程一定有开始或终结!
四、对奇性定理的质疑
1、奇点强烈影响黑洞温度

史瓦西黑洞
rH
2M ,T

1
8kB M
rH 0,T
时间是“永恒”的“映象” 柏拉图 前300多年
柏拉图
(1)真实的“实在世界”是“理念”。
我们接触到的万物和宇宙,都不过是 “理念”的“影子”。
(2)“理念”完美而永恒,它不存在于 宇宙和时空中。万物和宇宙是不完美的, 在不断变化中。
柏拉图
造物主给“永恒”创造了一个“动态 相似物”——“时间”
20世纪初导致物理学革命的两朵乌云均与 对光的认识有关
黑体辐射
量子论
光的量子性
迈克尔孙试验
相对论
光速的绝对性
(对任何观测者恒为常数C)
本报告提出一个新的认识:
自由光线的加速度发散!
六、钟速同步与第零定律
x (2) 0 B
x (1) 0 B
B
B钟
相对论中“同时”的定义
x
0 A
B钟的时刻
x
0 B
北师大出版社 《相对论百问》,北师大出版社 《物含妙理总堪寻》,清华大学出版社 《弯曲时空中的黑洞》,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谢 谢!
1
由于 0 1 有限,可证 a Unຫໍສະໝຸດ uh效应 T a 2k B
结论:
奇点的存在

T

0
3、关于奇点的猜测: 奇性的存在与热力学第三定律抵触。
奇性定理的证明,可能违背第三定律。
猜想: 热力学第三定律将禁止时间有开始和结
束。
4、对奇性定理证明的质疑: 均用类时或类光测地线证明
柏拉图 时间是“永恒”的映象; 时间是“永恒”的动态相似物; 时间不停地流逝,模仿着“永恒”; 时间无始无终,循环流逝。(36000年 一个周期)
亚历士多德 时间是运动的计数 时间是运动持续的量度 时间是循环的。
(时间的出现,使运动的测量成为可能, 使我们可以区分快、慢和静止)
2.中国古代的时间观
且加速度 a 1
x
Rindler认为:此光线加速度可看作无穷大
3、我们的工作: 此光线有镜子反射,不是测地线。
但我们在下面论文中证明了:可无限延 伸的类光测地线的加速度为无穷大。
G. Tian, Z. Zhao, C. Liang, 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 19 (2002) 2777
我的问题: 物理学中有无类似的“传递性”规律?(1978)
问题:物理学中有无类似的“传递性”规 律?(1978)
答:有。热平衡的传递性(即第零定律) 猜想:二者可能有关系
研究表明:钟速同步的传递性
热力学第零定律
钟速同步具有传递性的条件
或 x0 0
x 0

g0i g 00
T xsht X xcht ds2 x2dt 2 dx2 dy2 dz2
a1
匀加速系,加速度 x
x常
t
常数
2、Rindler对极限情况的解释 X 2 T 2 x2,匀加速观测者的世界线是双曲线
( x 常数) x 0 时,X 2 T 2 0 ,世界线成为光线(视界)
奇点的存在=时间的开始与结束
三、彭若斯与霍金的奇性定理
物理时空一定有奇点 时间一定有开始和结束
1、因果性条件
编时条件

因果条件
强因果条件
稳定因果条件
整体双曲

2、能量条件
弱能量条件
Tab a b
0 0, Pi
0
强能量条件
Tab a b

48M 2 r6
r0
Kerr-Newman 时空
r M M 2 a2 Q2
事件视界和柯西视界
r 0



2
奇环,内禀奇异性
大爆炸奇点(k=-1, 0的宇宙) 大爆炸与大挤压的奇点(k=+1的宇宙)
2、用测地不可延伸来定义奇点
假如把曲率发散点从时空中挖掉,时 空还奇异吗?
则 c称为定义在 0 上的雅可比场。
共轭点
设一对点p,q ,如果定义在 上的雅可 比场不恒为零,但在 p, q 两点处为零,则 称 p, q为测地线的共轭点。
4、奇性定理的证明
因果性条件 p, q 间的测地线没有共轭点
能量条件
爱因斯坦方程 p, q 间的测地线有共轭点
奇异性(奇点)的定义
一个时空如果至少具有一条不完备的 类时或类光测地线,而且此时空不能嵌 入一个更大的时空中,则称此时空是奇 异的。
不完备的测地线:一条测地线在至少一 个方向上,在有限的仿射距离之内就不 可延伸了。
物理意义
至少有一个自由下落观测者(或光子) 在有限的时间(或仿射距离)之内就结 束了他(它)的存在,或在有限的时间 (仿射距离)之前开始了他(它)的存 在。
Gravity 19 (200T3)2777
由Unruh效应,T 0
T
∴奇性定理是在 (类时测地线)或 (类光
热力学第三定律不容许时空奇点的出现, 第三定律要求时间过程没有开始和结束。
五、自由光线的加速度
1、Rindler变换 惯性系
d数s2 dT 2 dX 2 dY 2 dZ 2
在下列论文中,我们证明了 0 时,a
Guihua Tian, Zheng Zhao,
J.Math.Phys.44 (2003) 5681
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 20 (2003) 3927
G.Tian, Z.Zhao, Canbin Liang, Classical and Quantum
6.量子引力的观点
时空与物质同生同灭。
量子引力的观点
时空涨落与时空 泡沫
二、奇点——时间的开始与终结
1、用时空曲率发散来定义奇点 描述曲率的标量
物质密度
R, R R , R R



Shwarzschild 时空
r
0, R R
Kerr-Newman 黑洞
可证明奇环
T0
a 3
8M r 2
Manko 黑洞
TS

k
2k B

0
2、逼近R-N奇点、K-N奇环的观测者的 固有温度发散
可证明
0 ad
1
1 2
0 d ln
1
g00

积分加速度发散
固有加速度发散
0 ad


0
利用温度格林函数和普朗克黑体谱给出了证明: 赵峥,中国科学 A (1991) No. 3. 285 Zheng Zhao, Ping Chen, Int. J. theor. Phys. 36 (1997) No. 10. 2153 赵峥,裴寿镛,刘辽, 物理学报 48 (1999) No. 11. 2004 赵峥,黑洞的热性质与时空奇异性——零曲面附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