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特点,掌握戏剧的基本常识。

2.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戏剧台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式,体会戏剧的冲突和人物的性格。

2.学习戏剧通过对话和动作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和对复杂人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夏洛克、鲍西娅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理解戏剧冲突的根源。

2.理解戏剧的主题,体会人文主义思想在剧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剧中人物的复杂性格和情感,分析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分角色朗读法、讨论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段威尼斯的风光视频,介绍威尼斯的城市特色和商业文化,引出《威尼斯商人》这一以威尼斯为背景的戏剧。

2.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及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节梗概。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2.教师简单介绍戏剧的背景和故事的起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

3.请学生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包括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借贷纠纷、鲍西娅的出场和审判等。

3.研读课文,分析人物(20分钟)1.分角色朗读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情感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在戏剧冲突中的表现。

2.人物形象分析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夏洛克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如贪婪、冷酷、固执等,从他对安东尼奥的仇恨和坚持要割一磅肉的情节中深入探讨。

2.分析鲍西娅的形象,从她的智慧、勇敢、善良等方面,通过她在法庭上巧妙地化解危机的情节进行解读。

3.同时分析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等人物的形象,以及他们在戏剧中的作用。

4.分析戏剧冲突(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戏剧中的主要冲突是什么,如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和民族、宗教矛盾,以及鲍西娅代表的正义与夏洛克代表的邪恶之间的冲突。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精选14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精选14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精选14篇)《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认知要求:1)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学问2)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要求:1)了解夏洛克这个贪欲、阴险、冷酷、凶残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和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人物的情意深厚,见义勇为的人际关系,体现了的人文主义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戏剧的基础学问;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了解通过剧本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抱负。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方法]自学法、小组争论法、讲授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介绍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一生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6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利》、《亨利五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他的剧作反映了旧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介绍戏剧基础学问: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呈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进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冲突要尖锐突出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冲突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冲突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由于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冲突冲突就没有戏剧。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一等奖《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一等奖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积累相关语句。

2、通过了解小艇的特点与作用,感受威尼斯特的风情,激发学生对异国风情的喜爱。

3、领会作者抓住特点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艇”字!2、齐读课题,注意节奏,你认为文章重点写什么?(小艇)再读课题。

【加强写字与审题训练,将语言文字落到实处】二、精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1、初步感知特点:小艇究竟什么样呢?(板书:样子)出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你看到的小艇吗?2、读文对比,感受语言魅力:书中又是如何介绍的呢?打开书速度课文,找一找。

谁给大家来读一读,和我们介绍的有什么不同?预设:(1)长窄深:结合教室的长度理解小艇特点。

(2)两头翘起:结合想想新月特点,感受小艇的特外形。

(3)行动轻快灵活:结合水蛇的特点感受小艇特点。

3、引读:小艇像木舟,是因为(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小艇像挂在天边的新月,是因为(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小艇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是因为(行动轻快灵活)4、感情朗读,内化语言: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小艇的样子更加具体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读出来?课前让你们画一画小艇,你能像作者一样介绍它吗?先在组内介绍,然后班内交流。

5、积累运用语言:课件出示真实的小艇:这就是真实的小艇让我们一起来介绍它。

6、联系上文,体会小艇设计原因大家已经喜欢上这样式奇特的小艇了吧。

(板书:奇)师引导质疑:现在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预设:为什么设计成这样?)7、乘上小艇,畅谈感受:因为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__,所以小艇设计成这种样子,快让我们乘上小艇驶进这纵横交__的河道吧。

威尼斯商人 教案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 教案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夏洛克这一角色的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3)能够解读剧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剧本主题的理解。

(3)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宗教、人性等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情感世界的理解和关爱。

(2)引导学生关注个体命运与社会正义的关系。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剧本背景介绍:(1)作者莎士比亚及他的创作特点。

(2)剧本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故事情节梳理:(1)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商人夏洛克之间的借贷纠纷。

(2)鲍西亚公主的婚姻难题及其解决办法。

(3)故事结局及人物命运。

3. 角色分析:(1)安东尼奥:仁爱、仗义、勇敢。

(2)夏洛克:吝啬、冷酷、固执。

(3)鲍西亚:智慧、善良、机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剧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剧本主题,思考人性、法律、宗教等问题。

(3)提高朗读、表演、讨论等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1)夏洛克角色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2)剧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剧本主题,提高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和社会现象。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剧本背景、图片等资料。

(2)教材:提供剧本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3)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剧本背景和作者莎士比亚。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剧本阅读与分析:(1)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剧本的语言魅力。

《威尼斯商人》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

《威尼斯商人》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历史背景。

分析并理解剧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戏剧表演技巧。

1.2 教学内容介绍莎士比亚和《威尼斯商人》的创作背景。

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娅等。

探讨剧中的主题,如友谊、爱情、宗教、法律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策略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加深学生对剧情的理解。

利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剧中不同人物和主题的对比。

2.2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和图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设计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资源3.1 教学安排共计10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介绍莎士比亚和《威尼斯商人》背景。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探讨剧中主题。

后续课时:进行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活动。

3.2 教学资源莎士比亚原著《威尼斯商人》。

相关多媒体资源,如电视剧、电影版本的《威尼斯商人》。

教学课件和教案。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利用课后作业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4.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提高他们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如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关的历史背景。

5.2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参与文学社团或者戏剧俱乐部,延伸学习兴趣。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023最新-《威尼斯商人》教案(4篇)

2023最新-《威尼斯商人》教案(4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4篇)威尼斯的商人这一节课怎么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威尼斯商人》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威尼斯商人》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话剧戏剧矛盾及戏剧情节的构成。

2.培养学生改写剧本,理解剧本,表演剧本的能力。

3.掌握本文的主题思想。

4.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式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节目形式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课本剧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师导入。

你想做演员吗?你想做导演吗?“梦想剧场”让你梦想成真!2.投影“招聘启事”。

3.应聘导演陈词及答辩。

4.欣赏红、蓝双方演员的精彩课本剧表演。

5.请学生评委就双方的表现,从不同角度展开点评。

6.请评委公布比赛结果。

7.结束语。

感谢我们的演员,感谢我们的评委,真心祝愿大家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当好角色,演好自己的人生。

欢迎大家下次再到梦想剧场做客,再见!《威尼斯商人》教案篇二教学内容和步骤一、预习1.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注意与课文有关的情节内容。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

二、导入新课1.导人新课。

2.介绍作者: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和欧洲最伟大的诗人、戏剧家。

他十三四岁时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

1586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到伦敦谋生。

据说,他起初在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车马,后来进入剧团当雇佣演员。

1590年左右,他开始编写剧本,他的剧本很成功,地位也很快提高。

他一共写了两部叙事长诗,一部十四行诗集,37戏剧。

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成就,比较重要的有《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李尔王》《雅典的泰门》等。

三、介绍剧情梗概鲍西娅,一个富人的女儿,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她得到了三个盒子:一个金盒子,一个银盒子,还有一个铅盒子。

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个男人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背景知识,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文学特点。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探讨的人性、友谊、爱情等主题,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作品简介: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背景知识。

1.2.2 情节梗概:概述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1.2.3 文学特点:分析作品的文学风格、语言、结构等特点。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作品情节与人物关系的理解。

2.1.2 作品文学特点的把握。

2.2 教学难点2.2.1 作品中的复杂人物性格分析。

2.2.2 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次主题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作品,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1.2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1.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

3.2 教学手段3.2.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

3.2.2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4.1 教学安排4.1.1 课时:本章节计划安排4个课时。

4.1.2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作品,了解作品背景知识。

4.2 教学步骤4.2.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作品,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4.2.3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2.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

4.2.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文学特点和主题思想。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威尼斯商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戏剧表演技巧,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性的善恶、道德的边界等问题。

1.2 教学内容分析《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研究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探讨作品中所涉及的人性、道德和宗教等问题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2.2 教学难点莎士比亚的语言特点和戏剧手法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性、道德和宗教等问题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戏剧表演技巧。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推荐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4.1 教学过程介绍《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和作品背景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研究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探讨作品中所涉及的人性、道德和宗教等问题4.2 教学安排第1-2课时:介绍作品背景和分析故事情节第3-4课时:研究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第5-6课时: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第7-8课时: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第9-10课时:探讨作品中所涉及的人性、道德和宗教等问题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戏剧表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莎士比亚原著《威尼斯商人》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影视改编作品戏剧表演道具和服装6.2 教学材料复印原著文本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戏剧表演场地和设备第七章:教学进度与计划7.1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进行教学,确保每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西娅是莎翁创造的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她的性格在这场戏的矛盾斗争中得以充 分展示。面对矛盾,她表现出人文主义者的果敢、沉着、博学和聪慧。她利用智慧取得了法 庭斗争的主动权,并一步步揭露夏洛克的面目,三步棋即给夏洛克以致命的打击。 4、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莎剧丰富多彩的语言 莎剧的语言是诗剧的语言,既个性化而又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精练优美、富有诗意。莎士 比亚才思敏捷,妙语泉涌,辞藻华丽,意味隽永的警句佳言在他的所有剧作中几乎俯拾皆是, 却很少给人叠床架屋之感。这些特点在课文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 在“法庭审判”这场戏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 例如,夏洛克在上场之后,他一张嘴同时对付好几个人,能言善辩,或用逻辑推理而无懈可 击,或用反问加强语气,或用冷嘲热讽迫使对方无言以对,或用生动的比喻增强语言的表现 力,词锋逼人,不可一世。 鲍西娅上场后,他认为形势有利于自己,就满口阿谀逢迎之词。判决之后,则痛苦不堪,哀 怨悲叹。 其他人物的语言也各有特色,如公爵的委婉耐心,鲍西娅的周密稳健,葛莱西安诺的暴躁怒 骂和开心取笑等等,都有给人深刻的印象。 安东尼奥连续用“大海的怒涛”无法减低威力,豺狼害得母羊为失去羔羊而哀啼,以及松柏 受到天风的吹拂不能不发出声音等比喻,来强调夏洛克的残忍之无法改变。作者运用这些比 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虽然台词较长,但无累赘之感,给人一种生动、形象、华美、流畅、 富有诗意的艺术美感,喜剧效果很强。这些都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语言丰富生动的特点。 三、小结 这场戏的情节富有奇特的浪漫色彩,大开大合,紧张曲折,很有喜剧性。 剧中有夸张(如夏洛克提出割一磅肉的荒唐要求;鲍西娅对“割一磅肉”的法律解释;鲍西 娅与尼莉女扮男装和丈夫同时出庭,丈夫却不明真相) 。对比(安东尼奥、公爵等人的宽恕仁 慈与夏洛克的固执凶残) 。悬念、突转(鲍西娅抓住契约中的破绽制服夏洛克,使冲突朝有利 于安东尼奥的方向发展)等戏剧技巧的圆熟运用,有仁慈与残忍,友谊和仇恨,复仇和报应 之间的尖锐对立以及情节发展的波澜起伏、出人意料,充满着极强的张力,充分显示了莎士 比亚的戏剧才能。 四、延伸阅读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尚蒙延约,必然不辱使命。敬祈钧裁。”主要写夏洛克。这部 分以夏洛克出场为界又可分两层。前一层通过公爵与安东尼奥的对话,侧面显示了夏洛克的 冷酷、凶残的态度;后一层夏洛克登场,他坚持从还债失期人安东尼奥身上割肉,众人劝说、 许愿、甚至谩骂,也不能使他改变,这时冲突也愈趋激烈。
第二部分主要是写鲍西亚。她假扮律师登场,使冲突解决有了转机。她欲擒故纵, 最后使夏洛克步步陷入绝境,受到惩罚。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鲍西娅的出场使审判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在她出现之前,夏洛克占上 风,在她出现之后,夏洛克一步步陷入失败的境地。 (板书) 法庭审判 前半场: 1、 夏洛克上场前 交待场景、烘托紧张气氛。(开端) 双方在法庭上初次交锋 2、夏洛克上场后要求法律裁判 步步进逼,激化矛盾。(发展) 3、法庭宣读推荐信 出现转机,为鲍西娅出场作准备。(继续发展)
后半场: 双方的矛盾冲突达到高潮 1、试判——鲍西娅上场 创造紧张气氛,为下文发展准备条件。(高潮) 2、宣判——鲍西娅步步紧逼,反败为胜。(高潮、结局) 五、分角色朗读戏剧的后半场,分析人物形象 有人说:“要真正理解莎士比亚,不应该只看有关他的评论,而应该读莎士比亚的原著。” 全剧主要塑造了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人物。 1、夏洛克具有怎样的性格 ?请在文中找出有关段落或语句。
4.品味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知识。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了解这篇戏剧所
反映的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了解这篇戏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戏剧文学。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
《威尼斯商人》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 4、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 。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认真体会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 3、正确掌握夏洛克这个人物形象,体会莎翁表现人物的技巧。 教学难点 学生把握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及高潮,进而了解话剧的戏剧冲突。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化史上珍贵的遗产。本文节选的是全剧最精彩的一场戏,描写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鲍西
娅等和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在法庭上的一场生死交锋。
( 二 ) 戏剧基础知识: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
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
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他的戏剧反映了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初期
英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过程,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婚姻自主,
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要求和生活理想。剧作人物性格鲜明,
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练而富于表现力,对欧洲的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是人类文
种文学样式。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
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领略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领
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领略话剧艺术的独特之美。我们将学习莎士比亚代表作品之一
的《威尼斯商人》。
二、介绍莎士比亚及戏剧基础知识
(一)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
里的小说《死魂灵》 ,分别了解其中的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的人物形象。 板书 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 ↓↑
安东尼奥←法律←鲍西娅
《威尼斯商人》 教案
学习的目的
1.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他的一些重要作品。
2.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知识,认识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了解这篇戏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文学作品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
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 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 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 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
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生于英国斯特位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20 岁后到伦敦, 先在剧院当马夫、
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环球剧院”的股东。 154 首十四行诗。其主要成就是在戏剧方面,代表作有历史剧《理查三世》、
《亨利四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有《哈姆雷
3、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及人物关系 文章的人物形象,个个鲜明。
这场戏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场法庭审判中,每个人 都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夏洛克的贪婪和残忍,鲍西娅的聪敏和机智,安东尼奥的侠义精神, 都写得栩栩如生。其他人物,如稳重慈祥的公爵,暴躁易怒的葛莱西安诺,个性也很鲜明, 给人印象深刻。 明确:夏洛克是这场戏的主要人物。他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鬼的典型。他具 有贪婪、固执、残酷的本性。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夏洛克对 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 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一般被认为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他们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 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还有一 位是本文中的夏洛克。课外了解这几个人物形象,说说他们吝啬的表现各有什么不一样。 提示:本题旨在认识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阅读,课外自读莫里哀的 喜剧《悭吝人》、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以及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 ,分别了 解其中的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的人物形象。 参考: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的性格比较单一,就是吝啬。而夏洛克性格的主要方面固 然也是吝啬,但他同时还爱女儿,对作为犹太人所受到的歧视和侮辱满怀愤怒,因此他的性 格是丰满的、复杂的,是活生生的。他比其他三个吝啬鬼写得更为成功。 五、作业:课外自读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 、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以及果戈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 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 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三、检查预习,积累词语 豁免 凹陷 异邦 凛然 中流砥柱 万恶不赦 中流砥柱: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 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万恶不赦:罪恶多端不可饶恕。万恶:本意是犯了上万个错误,这里指罪恶非常多。赦:赦 免,饶恕。 四、学生默读全文,分析文章结构 课文是剧本《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 ( 全剧共五幕 ) ,是全剧的高潮,可分为两大部分。
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以夏洛克为一方、以安东尼奥等人为另一方,围绕是否“照约执行 处罚”即是否“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进行的。整场戏分为前后两半,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 此前,夏洛克在双方交锋中占尽上风。轮到鲍西娅上场,她欲擒故纵,一步步地将夏洛克引 入陷阱,最后,在夏洛克得意忘形、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等其他人都陷于绝望时,剧情突然 逆转。鲍西娅提出可以割一磅肉,但“不准流一滴血” ,不能相差“一丝一毫” ,一下子就让 夏洛克陷入绝境,从而把法律的惩罚无情地加到他的身上,使他落得人财两空、一败涂地的 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