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专题练习一:动点问题压轴题(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专题练习一:动点问题压轴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期中复习专题一:动点问题3、动点中的旋转问题1、如图,在等边△ABC 中,AC=9,点O 在AC 上,且AO=3,点P 是AB 上一动点,连接OP,将线段OP 绕点O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要使点D 恰好落在BC 上,则AP 的长是.2、如图所示: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固定不动,另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D 处,且可以绕点D 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两直角边的交点G、H 始终在边AB、BC 上.(1)在旋转过程中线段BG 和CH 大小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2)若AB=BC=4cm,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GBHD 的面积是否改变?若不变,求出它的值;若改变,求出它的取值范围.(3)若交点G、H 分别在边AB、BC 的延长线上,则(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请画出相应的图形,直接写出结论.3、如图1,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D 是BC 的中点.作正方形DEFG,使点A、C 分别在DG 和DE 上,连接AE,BG.(1)试猜想线段BG 和AE 的数量关系是;(2)将正方形DEFG绕点D逆时针方向旋转α(0°<α≤360°),①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利用图2 证明你的结论;②若BC=DE=4,当AE 取最大值时,求AF 的值.4、点的移动问题4、如图1,在△ABC 中,点P 为BC 边中点,直线a 绕顶点A 旋转,若B、P 在直线a 的异侧,BM⊥直线a 于点M,CN⊥直线a 于点N,连接PM、PN;(1)延长MP交CN于点E(如图2),①求证:△BPM≌△CPE;②求证:PM=PN;(2)若直线a 绕点A 旋转到图3 的位置时,点B、P 在直线a 的同侧,其它条件不变,此时PM=PN 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5、在△ABC 中,∠BAC=90°,AB=AC.点D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移动,以AD 为边在AB 的右侧作△ADE,且∠DAE=90°,AD=AE.连接CE.(1)如图1,若点D 在BC 边上,则∠BCE=°;(2)如图2,若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运动.①∠BCE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②若BC=3,CD=6,则△ADE 的面积为.6、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如果∠BAC=90°,则∠BCE=度;(2)设∠BAC=α,∠BCE=β.①如图2,当点D 在线段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 在直线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7、一个正方体物体沿斜坡向下滑动,其截面如图所示.正方形DEFH 的边长为1 米,∠B=90°,BC=4 米,AC=8 米,当正方形DEFH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即当AE=米时,有DC2=AE2+BC2.8、【新知学习】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我们就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智慧三角形”.【简单运用】(1)下列三个三角形,是智慧三角形的是(填序号);(2)如图1,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请用刻度尺在该三角形边上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D,使△ABD 为“智慧三角形”,并写出作法;【深入探究】(3)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BC 的中点,F 是CD 上一点,且CF=CD,试判断△AEF 是否为“智慧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灵活应用】(4)如图3,等边三角形ABC 边长5cm.若动点P 以1cm/s 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ABC 的边AB ﹣BC﹣CA 运动.若另一动点Q 以2cm/s 的速度从点B 出发,沿边BC﹣CA﹣AB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首次回到点B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那么t为.(s)时,△PBQ为“智慧三角形”.动点问题压轴题1、【解答】解:∵∠A+∠APO=∠POD+∠COD,∠A=∠POD=60°,∴∠APO=∠COD,在△APO 和△COD 中,,∴△APO≌△COD(AAS),即AP=CO,∵CO=AC﹣AO=6,∴AP=6.故答案为6.2、【解答】解:(1)BG和CH为相等关系,如图1,连接BD,∵等腰直角三角形ABC,D 为AC 的中点,∴DB=DC=DA,∠A=∠DBH=45°,BD⊥AC,∵∠EDF=90°,∴∠ADG+∠GDB=90°,∴∠BDG+∠BDH=90°,∴∠ADG=∠HDB,∴在△ADG 和△BDH 中,,∴△ADG≌△BDH(ASA),∴AG=BH,∵AB=BC,∴BG =HC ,(2) ∵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D 为 AC 的中点,∴DB =DC =DA ,∠DBG =∠DCH =45°,BD ⊥AC ,∵∠GDH =90°,∴∠GDB +∠BDH =90°,∴∠CDH +∠BDH =90°,∴∠BDG =∠HDC ,∴在△BDG 和△CDH 中,,∵△BDG ≌△CDH (ASA ),∴S 四边形 DGBH =S △BDH +S △GDB =S △ABD ,∵DA =DC =DB ,BD ⊥AC ,∴S △ABD = S △ABC ,∴S 四边形 DGBH =S △ABC =4cm 2,∴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 GBHD 的面积不变,(3) 当三角板 DEF 旋转至图 2 所示时,(1)的结论仍然成立,如图 2,连接 BD ,∵BD ⊥AC ,AB ⊥BH ,ED ⊥DF ,∴∠BDG =90°﹣∠CDG ,∠CDH =90°﹣∠CDG ,∴∠BDG =∠CDH ,∵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DBC =∠BCD =45°,∴∠DBG =∠DCH =135°,∴在△DBG 和△DCH 中,,∴△DBG ≌△DCH (ASA ),∴BG =CH .3、.【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正方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DE≌△BDG 就可以得出结论;(2)①如图2,连接AD,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正方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DE≌△BDG 就可以得出结论;②由①可知BG=AE,当BG 取得最大值时,AE 取得最大值,由勾股定理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解:(1)BG=AE.理由:如图1,∵△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D 是BC 的中点,∴AD⊥BC,BD=CD,∴∠ADB=∠ADC=90°.∵四边形DEFG 是正方形,∴DE=DG.在△BDG 和△ADE 中,,∴△ADE≌△BDG(SAS),∴BG=AE.故答案为:BG=AE;(2)①成立BG=AE.理由:如图2,连接AD,∵在Rt△BAC 中,D 为斜边BC 中点,∴AD=BD,AD⊥BC,∴∠ADG+∠GDB=90°.∵四边形EFGD 为正方形,∴DE=DG,且∠GDE=90°,∴∠ADG+∠ADE=90°,∴∠BDG=∠ADE.在△BDG 和△ADE 中,,∴△BDG≌△ADE(SAS),∴BG=AE;②∵BG=AE,∴当BG 取得最大值时,AE 取得最大值.如图3,当旋转角为270°时,BG =AE.∵BC=DE=4,∴BG=2+4=6.∴AE=6.在Rt△AEF 中,由勾股定理,得AF==,∴AF=2 .4、【解答】证明:(1)①如图2:∵BM⊥直线a 于点M,CN⊥直线a 于点N,∴∠BMA=∠CNM=90°,∴BM∥CN,∴∠MBP=∠ECP,又∵P 为BC 边中点,∴BP=CP,在△BPM 和△CPE 中,,∴△BPM≌△CPE,(ASA)②∵△BPM≌△CPE,∴PM=PE∴PM=ME,∴在Rt△MNE 中,PN=ME,∴PM=PN;(2)成立,如图3.延长MP 与N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BM⊥直线 a 于点M,CN⊥直线a 于点N,∴∠BMN=∠CNM=90°∴∠BMN+∠CNM=180°,∴BM∥CN∴∠MBP=∠ECP,又∵P 为BC 中点,∴BP=CP,在△BPM 和△CPE 中,,∴△BPM≌△CPE,(ASA)∴PM=PE,∴PM=ME,则Rt△MNE 中,PN=ME,∴PM=PN.5、【解答】解:(1)∵△ABC和△ADE都是等腰Rt△,∴AB=AC,AD=AE,∠BAC=∠DAE=90°,∴∠BAD=∠CAE.在△ACE 和△ABD 中,,∴△ACE≌△ABD(SAS);∴∠ACE=∠ABD=45°,∴∠BCE=∠BCA+∠ACE=45°+45°=90°;故答案为:90;(2)①不发生变化.∵AB=AC,∠BAC=90°∴∠ABC=∠ACB=45°,∵∠BAC=∠DAE=90°∴∠BAC+∠DAC=∠DAE+∠DAC∴∠BAD=∠CAE,在△ACE 和△ABD 中∴△ACE≌△ABD(SAS)∴∠ACE=∠ABD=45°∴∠BCE=∠BCA+∠ACE=45°+45°=90°∴∠BCE 的度数不变,为90°;② 11746、【解答】解:(1)90°.理由:∵∠BAC=∠DAE,∴∠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 与△ACE 中,∴△ABD≌△ACE(SAS),∴∠B=∠ACE.∴∠B+∠ACB=∠ACE+∠ACB,∴∠BCE=∠B+∠ACB,又∵∠BAC=90°∴∠BCE=90°;(2)①α+β=180°,理由:∵∠BAC=∠DAE,∴∠BAD+∠DAC=∠EAC+∠DAC.即∠BAD=∠CAE.在△ABD 与△ACE 中,∴△ABD≌△ACE(SAS),∴∠B=∠ACE.∴∠B+∠ACB=∠ACE+∠ACB.∴∠B+∠ACB=β,∵α+∠B+∠ACB=180°,∴α+β=180°;②当点D 在射线BC 上时,α+β=180°;理由:∵∠BAC=∠DAE,∴∠BAD=∠CAE,∵在△ABD 和△ACE 中∴△ABD≌△ACE(SAS),∴∠ABD=∠ACE,∵∠BAC+∠ABD+∠BCA=180°,∴∠BAC+∠BCE=∠BAC+∠BCA+∠ACE=∠BAC+∠BCA+∠B=180°,∴α+β=180°;当点D 在射线BC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理由:∵∠DAE=∠BAC,∴∠DAB=∠EAC,∵在△ADB 和△AEC 中,∴△ADB≌△AEC(SAS),∴∠ABD=∠ACE,∵∠ABD=∠BAC+∠ACB,∠ACE=∠BCE+∠ACB,∴∠BAC=∠BCE,即α=β.7、【解答】解:如图,连接CD,假设AE=x,可得EC=8﹣x.∵正方形DEFH 的边长为1 米,即DE=1 米,∴DC2=DE2+EC2=1+(8﹣x)2,AE2+BC2=x2+16,∵DC2=AE2+BC2,∴1+(8﹣x)2=x2+16,解得:x=,所以,当AE=米时,有DC2=AE2+BC2.故答案是:.8、【解答】解:(1)因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所以①是“智慧三角形”.故答案为①(2)用刻度尺分别量取AC、BC 的中点D、D′.点D、D′即为所求.(3)结论:△AEF 是“智慧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图,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E 是BC 的中点∴BE=EC=2a,∵CF=CD∴FC=a,DF=4a﹣a=3a,在Rt△ABE 中,AE2=(4a)2+(2a)2=20a2在Rt△ECF 中,EF2=(2a)2+a2=5a2在Rt△ADF 中,AF2=(4a)2+(3a)2=25a2∴AE2+EF2=AF2∴△AEF 是直角三角形,∠AEF=90°∵直角三角形斜边AF 上的中线等于AF 的一半∴△AEF为“智慧三角形”.(4)如图3 中,①当点P 在线段AB 上,点Q 在线段BC 上时,若∠PQB=90°,则BP=2BQ,∴5﹣t=4t,解得t=1.若∠BPQ=90°,则BQ=2PB,∴2t=2(5﹣t)∴t=.②当点Q在线段AC上时,不存在“智慧三角形”.③当点P 在线段BC 上,点Q 在线段AB 上时,若∠PQB=90°,则BP=2BQ,∴t﹣5=2(15﹣2t),∴t=7,若∠QPB=90°,则BQ=2PB,∴15﹣2t=2(t﹣5),∴t=,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 的值为1 或或或7.故答案为1 或或或7.。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实数与数轴课后练习二(2)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实数与数轴课后练习二(2)

实数与数轴题一:如图,半径为12的圆周上有一点A 落在数轴上2点处,现将圆在数轴上向右滚动一周后点A 所处的位置在连续整数a 、b 之间,则a +b = .题二:比较大小:(1)3与33-;(2)284+与114; (3)87与78.题三:点A 在数轴上和原点相距7个单位,点B 在数轴上和原点相距3个单位,且点B 在点A 的左边,则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 __.题四: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和4,P 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数为x .(1)若P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P 点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 点到A 点、B 点距离之和为10?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A 、点B 和点P (点P 在原点)同时向左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1个单位长度/分、2个单位长度/分和1个单位长度/分,则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为AB 的中点?题五:设a 是小于1的正数,且b a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B .a =bC .a <bD .a ≥b题六: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4427+与107;(2)267+与514+.题七:已知有理数m 、n 满足等式1+2m =3n +23m ,求m +3n 的值.实数与数轴课后练习参考答案题一: 3. 详解:∵圆的半径为12,∴圆的周长为π, ∵3<π<4,∴32<π2<42,即1<π2<2, ∴向右滚动一周后点A 所处的位置在1与2之间,即a =1,b =2,∴a +b =1+2=3.题二: (1)333>-;(2)281144+>;(3)8778>. 详解:(1)∵3(33)2331290--=-=->,∴333>-;(2)∵283<<,3114<<,∴4285<+<,∴1128<+,∴281144+>; (3)∵2(87)448=,2(78)392=,448392>,∴8778>.题三: 37±.详解:∵点A 在数轴上与原点相距7个单位,∴点A 的坐标为±7,∵点B 在数轴上和原点相距3个单位,且点B 在A 的左边,∴B 点坐标为3,∴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7或37.题四: 见详解. 详解:(1)因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2和4,所以AB =6,又因P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所以 AP =6÷3=2或AP =6÷3×2=4,所以P 点对应的数为0或2;(2)若P 在A 点左侧,则2x +4x =10,解得x = 4,若P 在A 点、B 中间,因AB =6,所以不存在这样的点P ,若P 在B 点右侧,则x 4+x +2=10,解得x =6;(3)设第x 分钟时,P 为AB 的中点,则42x (2x )=2×[x (2x )],解得x =2,所以,第2分钟时,P 为AB 的中点.题五: B . 详解:∵0<a <1,∴a 可为12,13,14等, 当a =12时,b =12=22,则b a =212->0,即b >a , 依此类推,∴b >a .故答案为B .题六: (1)4421077+<;(2)267514+<+. 详解:(1)∵6447<<,∴84429<+<,∴44210+<,∴4421077+<; (2)∵8679<<,7518<<,∴26711+<,11514<+,∴267514+<+. 题七: 7.详解:∵1+2m =3n +23m ,∴2(m 3)+(m +13n )=0,又∵m 、n 为有理数,∴2(m 3),m +13n 为有理数, ∴m 3=0,m +13n =0,解得m =3,n =43, ∴m +3n =43373=+⨯.考点综合专题: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类型一 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四边形的综合1.(雅安中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 2-4x +3=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可以是( )A .5B .7C .5或7D .102.(广安中考)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方程x2-7x+10=0的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2 B.9C.13 D.12或93.(罗田县期中)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长为6,边AB的长是方程x2-7x+12=0的一个根,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A.16 B.12 C.16或12 D.244.(烟台中考)等腰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2,且a,b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n-1=0的两根,则n的值为()A.9 B.10C.9或10 D.8或105.(齐齐哈尔中考)△ABC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3,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8x+15=0的根,则△ABC的周长是.6.(西宁中考)若矩形的长和宽是方程2x2-16x+m=0(0<m≤32)的两根,则矩形的周长为.【方法8】7.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3=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如果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5,求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多少.【易错4】◆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的综合8.(泸州中考)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b+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kx+b的大致图象可能是()9.(安顺中考)若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无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m+1)x+m-1的图象不经过()A.第四象限B.第三象限C.第二象限D.第一象限10.(葫芦岛中考)已知k、b是一元二次方程(2x+1)(3x-1)=0的两个根,且k>b,则函数y=kx+b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11.(广元中考)从3,0,-1,-2,-3这五个数中抽取一个数,作为函数y=(5-m2)x和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mx+1=0中m的值.若恰好使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且使方程有实数根,则满足条件的m的值是.12.(甘孜州中考)若函数y=-kx+2k+2与y=kx(k≠0)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类型三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根式的综合13.(达州中考)方程(m -2)x 2-3-mx +14=0有两个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为( )A .m >52B .m ≤52且m ≠2 C .m ≥3 D .m ≤3且m ≠214.(包头中考)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k -1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综合专题: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1.B 2.A 3.A 4.B 5.86.16 解析: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 、y ,根据题意得x +y =8,所以矩形的周长为2(x +y)=16.7.解:∵一元二次方程x 2+(2k -1)x +k 2+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0,∴(2k -1)2-4(k 2+3)>0,即-4k -11>0,∴k<-114,令其两根分别为x 1,x 2,则有x 1+x 2=1-2k ,x 1·x 2=k 2+3,∵此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且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x 21+x 22=52,∴(x 1+x 2)2-2x 1·x 2=25,∴(1-2k)2-2(k 2+3)=25,∴k 2-2k -15=0,∴k 1=5,k 2=-3,∵k<-114,∴k =-3, ∴把k =-3代入原方程得到x 2-7x +12=0,解得x 1=3,x 2=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3和4.8.B9.D 解析:∵一元二次方程x 2-2x -m =0无实数根,∴Δ<0,∴Δ=4-4×1×(-m)=4+4m <0,∴m <-1,∴m +1<1-1,即m +1<0,m -1<-1-1,即m -1<-2,∴一次函数y=(m+1)x+m-1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故选D.10.B 11.-2 12.k>-12且k≠013.B 14.k≥1。

苏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 教材答案

苏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 教材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材答案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1练习 1、略 2、略 3、5条;1条;1条1.2练习 1、略2略 3、AB=A’B’,AP=A’P,BQ=B’Q;平行,因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习题 1、①④ 2、AB=A’B’ AO=A’O OB=OB’;对称,AA’,A’B’O,A’OB 3、略 4、略 5略1.3略1.4练习1、相等连接OA OB OC ,因为OA=OB,OA=OC,所以OB=OC,故0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2、略3、作图略;相等(P19)练习1、过O点分别向CD AB CE作垂线,垂足分别为R S T,有OR=OS,OS=OT,故OR=OT,而O为∠C内的一点,∴O在CF上 2、略(P21)习题 1、一定,因为顶点到底边两短点的距离相等 2、略 3、7 4、略 5、作图略1.5习题1、(1)3;(2)2;(3)2或3.52、略3、30°;80°4、DA与CB垂直5、35°;20°;30°;40°6、40°或70°7、∠1=∠2=36°;△ABC,△ACD,△ABD为等腰三角形8、90,90;10;5,勾股定理9、45,22.5;45;AD,∵△ABE≌△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0、略11、∠ABC ∠ACB ∠BAE ∠DAC,∠AED ∠DAE ∠EDA;是,有一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30,1,有类似结论212、AD=BE,证明过程如下:∵AC=BC,CD=CE,∠ACB=∠DCE=60°∴∠ACD=∠BCE∴△ACD≌△BCE∴AD=BE1.6习题1、50°,50°,130°,130°2、略3(1)∠C=90-x,∠ABD=90-2x,∠ABC=90-x,∠A=90+x,∠ADB=90-2x,∠ADC=180-2x或90+2x(2)180-2x=90+2x,x=22.54、略 5略 6略7略复习题1、作图略2、略3、不是,补图略;可以4略5、AC,AB,A和C6、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1)50,20,80(2)2.5,AB是腰则BC=3或2,BC是腰则BC=3或28、作图略 9、(1)相等,原因如下:AB ’=AP+PB ’,而,PB=PB ’,∴AB ’=AP+PB(2)AQ+QB>AP+P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者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0、36,18,剪纸略11、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与顶角的平分线重合,而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12、解:设∠B=x,∵AC=BC ,∴∠BAC=x, ∠BAC=180-2x又∵∠B+∠BAD=180, ∴∠BAD=180-x, ∠DAC=180-2x, ∠D=4x-180 而AB=DC, ∴∠B=∠BCD, ∠D+∠BCD=180 ∴4x-180+x=180 ∴x=7213、AB=AC ,证明如下:连接AO ,在△OBE 和△OCD 中,∠EOB=∠DOC, ∠BEO=∠CDO=90°,OB=OC ∴△OBE ≌△OCD ∴OE=OD∴OA 为∠BAC 的角平分线∴∠BAO=∠CAO,而∠EBO=∠ACO,AO=AO ∴△AOB ≌△AOC ∴AB=AC 14、(1)可以由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剪成 (2)略 15略 16、(1)∵△BA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45, ∠BCA=45° 又∵CE=CA ∴∠CAE=22.5 而△BAD 为等腰三角形 ∴∠BAD=67.5°∴∠CAD=22.5°∴∠DAE=∠CAD+∠CAE=45° (2)不会改变∠DAE=45°∠DAE=∠BAD-∠E=01(180-)2B E ∠-∠而∠E=12∠BCA∴∠DAE=90°-12(∠B+∠BAC )=90°-12(180-∠BAC )=12∠BAC(3)∠DAE=12∠BAC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练习1、25,30,102、h=2m3、略4、略2.2练习 1略2、是直角三角形,由222c a b =-222c b a +=3、AC==∴222+AC AB BC =∴△BAC 为直角三角形 ∴∠BAC=90°2.3习题1、±13,±15,±12, ,±0.4, 67±, 1.2±2、7,123233、4±,57±,92±4、13,55、d 136km<230km ===2.4习题1、-0.1,3-4,0.3,1,112、1.2,-6,-5,123、-12,32,-1,34、4倍5、4r R =≈2.5习题略2.6习题1、223.310⨯,83.610⨯ 2、2.2(2个有效数字),2.24,2.236,2.2361 3、(1)0.01,3个有效数字 (2)0.1,2个有效数字 (3)0.1,1个(4)0.1,2个有效数字2.7习题1、AB ==2、17.0m AB ===320 3.354=67.1⨯,面积为(2m )4、设折断处离地面距离为x,则有9+22(10)x x =-,9120x =丈5、连BE,设BG 与EC 的交点为M11=3282422BEG BD M S S S EG G F D E BC ∆∆-=⨯⨯-⨯⨯=-=阴影其中,GF=8,BF=12 而C M B C G F B F =,83C M =,84433D M C D C M =-=-=BG ==周长为L=BD+BG+EG+EM=5.657+14.422+4+1.333=25.412≈25.4复习巩固124π,2略,3略,4略,5略 6、是;不是7、2.2,3.2 8、略9、(1)25BC ==(2)1122A B C S A B A C A D B C ∆=∙=∙∴15201225A B A C A D B C ∙⨯=== 10、设甲地为A ,乙地为B,丙地为C ,则∠B=45° 过A 向BC 作垂线,垂足为D ,则AD=BD=56.58 CD=43.42,∴AC ==11、AB=16,BC ==2.24, AC =△ABC 的周长为3.16+2.24+4.12=9.529.5≈12431+41+21=3.52A B C S ∆=⨯-⨯⨯⨯()12、略第三章 中心对称图形(一)3.1习题1、45n(其中n 为1,2,3···)2、(1)A,(2)90°(3)略3、略 3.2,3.3习题略3.4习题 1、4对2、是。

3.3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堂堂练(含答案)

3.3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堂堂练(含答案)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2023-2024学年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堂堂练1.《九章算术》中有一问题,译文如下:现有一竖立着的木柱,木柱上端系有绳索,绳索从木柱上端顺木柱下垂后,堆在地面的部分尚有4尺,若牵着绳索退行,在离木柱根部8尺处时绳索用尽,请问绳索有多长?若设木柱长度为x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B.C. D.2.如图,高速公路上有两点A,B相距25 km,C,D为两个乡镇,已知km,km,于点A,于点B,现需要在AB上建一个高速收费站E,使得C,D两个乡镇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BE的长为( )A.10 kmB.15 kmC.20 kmD.25 km3.现在人们锻炼身体的意识日渐增强,但是一些人保护环境的意识却很淡薄,如图是兴庆公园的一角,有人为了抄近道而避开横平竖直的路的拐角,而走“捷径AC”,于是在草坪内走出了一条不该有的“路AC”,已知米,米,他们踩坏了______米的草坪,只为少走________米路( )A.20,50B.50,20C.20,30D.30,204.图是一个底面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棱柱,为了漂亮,小丽在三棱柱的侧面上,从顶点A到顶点镶上一圈金属丝,已知此三棱柱的高为5cm,底面边长为4cm,则这圈金属丝的长度至少为( )A.8 cmB.13 cmC.12 cmD.15 cm5.如图,第9号台风“利奇马”过后,某市体育中心附近一棵大树在高于地面3米处折断,大树顶部落在距离大树底部4米处的地面上,那么树高是( )A.5 mB.8 mC.9 mD.12 m6.如图,某自动感应门的正上方A处装着一个感应器,离地米,当人体进入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内时,感应门就会自动打开.一个身高1.6米的学生CD正对门,缓慢走到离门1.2米的地方时(米),感应门自动打开,则___________米.7.爱动脑筋的王梓涵设计了一个方案来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将升旗的绳子拉直到末端刚好接触地面,测得此时绳子末端距旗杆底端2m,然后将绳子末端拉直到距离旗杆5m处,测得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高度为1m,最后根据刚刚学习的勾股定理就能算出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___(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8.如图是某“飞越丛林”俱乐部最近打造的一款项目的示意图,BC段和垂直于地面的AB 段均由不锈钢管材打造,两段总长度为26m,矩形CDEF为一木质平台的主视图.经过测量得,,请求出立柱AB段的长度.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设绳索长为x尺,可列方程为,故选D.2.答案:A解析:解:设,则,由勾股定理得:在中,,在中,,由题意可知:,,解得:,km.故选A.3.答案:B解析:在中,米,米,,米,(米),他们踩坏了50米的草坪,只为少走20米路.故选B.4.答案:B解析:将三棱柱的侧面沿展开,如图所示,由勾股定理得,所以cm.故选B.5.答案:B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知:折断的树高,所以折断的树高m,则这棵大树折断前的树高m.故选B.6.答案:1.5解析:如图所示,过点D作于点E,米,米,米,则(米).在中,由勾股定理得,(米).7.答案:11m解析:如图,设旗杆高度为x m,可得m,m.根据勾股定理得,解得.所以旗杆的高度为11m.8.答案:立柱AB段的长度为9米解析:延长FC交AB于点G,则,,,设,则,在中,,,解得,,AB的长度为9m.。

八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苏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苏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苏教版对待容易的八年级数学补充习题——我易人易我不大意!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苏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苏教版(一)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由点D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可知DA = DB.于是△BDC的周长 =BD + DC+ BC = DA + DC + BC =AC + BC = 9.2、(1) 图略;(2) OA = OB = OC.∵点O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上,∴ OA = O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同理,OB = OC.∴OA = OB = OC.八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苏教版(二)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点D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 BC = BD + DC,BC = BD + AD,∴ BD + DC = BD + AD.∴DC = DA.∴ 点D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1 = ∠2,AC = AC,∠3 = ∠4,∴ △ABC ≌ △ADC,∴ AB = AD,CB = CD.∴ 点A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点C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 AC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八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苏教版(三)线段、角的轴对称性(3)1、过点D作DE ⊥ AB,垂足为E.∵ AD平分∠BAC,DC ⊥ AC,DE ⊥ AB,∴ DE = DC(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根据题意,得DC = 6.∴ 点D到AB的距离为6.2、DE = DC.∵ AD平分∠BAC,DB ⊥ AB,DF ⊥ AC,∴DB = 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又BE = CF,∴Rt△DBE ≌Rt△DFC.∴ DE = DC.3、∵ ∠FEB = ∠FDC = 90°,∠BFE = ∠CFD,BE = CD,∴△BEF∽△CDF.∴ FE = FD.∴点F在∠MAN的平分线上(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八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单元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单元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八上数学第一章轴对称图形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①两个全等三角形合在一起是一个轴对称图形;②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③等边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就是这边的垂直平分线;④一条线段可以看着是以它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正确的说法有( )个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下列图形中:①平行四边形;②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③长方形;④等腰三角形. 其中是轴对称图形有( )个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已知∠AO B =30°,点P 在∠AOB 的内部,P 1与P 关于OA 对称,P 2与P 关于OB 对称,则△P 1OP 2是 ( ) A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B .顶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4.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BD =CE ,AD 与BE 相交于点P ,则 ∠APE 的度数是 ( ) A .45° B .55° C .60° D .75° 5. 等腰梯形两底长为4cm 和10cm ,面积为21cm 2,则 这个梯形较小的底角是( )度.A .45°B .30°C .60°D .90°6.已知点P 在线段AB 的中垂线上,点Q 在线段AB 的中垂线外,则 ( ) A .PA+PB >QA+QB B .PA+PB <QA+QB D .PA+PB =QA+QB D .不能确定 7.已知△ABC 与△A 1B 1C 1关于直线MN 对称,且BC 与B 1C 1交与直线MN 上一点O ,则 ( ) A .点O 是BC 的中点 B .点O 是B 1C 1的中点 C .线段OA 与OA 1关于直线MN 对称 D .以上都不对 8.如图:已知∠AOP=∠BOP=15°,PC∥OA, PD⊥OA,若PC=4,则PD= ( ) A .4 B .3 C .2 D .1 9.∠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P 到OA 的距离 为5,Q 是OB 上任一点,则 ( ) A .PQ >5 B .PQ≥5C .PQ <5D .PQ≤510.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 ,其中一边长为3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长为 ( )A .3cm 或5cmB .3cm 或7cmC .3cmD .5cm 二.填空题11.线段轴是对称图形,它有_______条对称轴. 12.等腰△ABC 中,若∠A=30°,则∠B=________.A O P AEC B D13.在Rt△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CD=4,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__. 14.等腰△ABC 中,AB=AC=10,∠A=30°,则腰AB 上的高等于___________.15.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BC,AB=6,AD=5,BC=8,且AB∥DE,则△DEC 的周长是____________.16.等腰梯形的腰长为2,上、下底之和为10且有一底角为60°,则它的两底长分别为____________.17.若D 为△ABC 的边BC 上一点,且AD=BD ,AB=AC=CD ,则∠BAC=____________. 18.△ABC 中,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点E 、F ,若∠BAC=115°,则∠EAF=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9.如图:已知∠AOB 和C 、D 两点,求作一点P ,使PC=PD ,且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20.如图:AD 为△ABC 的高,∠B=2∠C,用轴对称图形说明:CD=AB+BD .21.有一本书折了其中一页的一角,如图:测得AD=30cm,BE=20cm ,∠BEG=60°,求折痕EF的长.OB22.如图:△ABC 中,AB=AC=5,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AC 于E 、D ,① 若△BCD 的周长为8,求BC 的长; ② 若BC=4,求△BCD 的周长.23.等边△ABC 中,点P 在△ABC 内,点Q 在△ABC 外,且∠ABP=∠ACQ,BP=CQ ,问 △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说明你的结论.B CD EAA CBPQ苏教版八上数学第一章轴对称图形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A 2.B 3.C 4.C 5.A 6.D 7.C 8.C 9.B 10.C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2 12.30°、75°、120°13.4 14.5 15.15 16.4、6 17.72°18.50°三解答题:(共46分)19.提示:作CD的中垂线和∠AOB的平分线,两线的交点即为所作的点P;20.提示:在CD上取一点E使DE=BD,连结AE;21.EF=20㎝;22.①BC=3,②9;23.提示:△APQ为等边三角形,先证△ABP≌△ACQ得AP=AQ,再证∠PAQ=60°即可.苏教版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几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 )A .7,24,25a b c ===B . 1.5,2, 2.5a b c ===C .25,2,34a b c ===D .15,8,17a b c ===2.小强量得家里彩电荧屏的长为cm 58,宽为cm 46,则这台电视机尺寸是 ( ) A .9英寸(23cm ) B .21英寸(54cm ) C .29英寸(74cm ) D .34英寸(87cm ) 3.等腰三角形腰长10cm ,底边16cm ,则面积 ( )A .296cmB .248cmC .224cmD .232cm4.三角形三边c b a ,,满足ab c b a 2)(22+=+,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5.2(6)-的平方根是( )A .6-B .36C .±6D .6±6.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有:a a a a ==233)2(,)1((3)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4)有限小数都是有理数(5)实数分为正实数和负实数两类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7.x 是2)9(-的平方根,y 是64的立方根,则=+y x( )A .3B .7C .3,7D .1,7 8.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度为5,12,则斜边上的高( )A .6B .8C .1813D .60139.直角三角形边长为b a ,,斜边上高为h ,则下列各式总能成立的是( )A 、2h ab =B .2222h b a =+C .hb a 111=+ D .222111hb a =+ 10.如图一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cm BC cm AC 8,6==,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 )A .cm 2B .cm 3C .cm 4D .cm 5AE B D C 第10题图二、填空题11.下列实数(1)3.1415926 .(2)0.3 22(3)7(5)-(6)2π(7)0.3030030003...其中无理数有________,有理数有________.(填序号) 12.49的平方根________,0.216的立方根________.13的平方根________的立方根________.14.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________.15.若2256x =,则=x ________,若3216x =-,则=x ________.16.已知Rt ABC ∆两边为3,4,则第三边长________.17.若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4:5,周长为24,则三角形面积________.18.已知三角形三边长n n n n n n ,122,22,1222++++为正整数,则此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19.如果0)6(42=++-y x ,则=+y x ________.20.如果21a -和5a -是一个数m 的平方根,则.__________,==m a 21.三角形三边分别为8,15,17,那么最长边上的高为________.22.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3和4,三角形内一点到各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个距离为________. 三、计算题23.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2(1)16490x -=;2(2)(1)25x -=;3(3)(2)8x =-;3(4)(3)27x --=.四、作图题24.在数轴上画出8-的点.25.下图的正方形网格,每个正方形顶点叫格点,请在图中画一个面积为10的正方形.五、解答题26.已知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3,4,13,12,AB cm AD cm BC cm CD cm ====090A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27.如图所示,在边长为c 的正方形中,有四个斜边为c 、直角边为b a ,的全等直角三角形,你能利用这个图说明勾股定理吗?写出理由.第24题图第25题图第27题图A第26题图28.如图所示,15只空油桶(每只油桶底面直径均为60cm )堆在一起,要给它盖一个遮雨棚,遮雨棚起码要多高?29.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090ACB ∠=,CD 是AB 边上高,若AD=8,BD=2,求CD .30.如图,有一只小鸟从小树顶飞到大树顶上,请问它飞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米?(先画出示意图,然后再求解).第29题图CADB第28题图苏教版八上数学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C 2.C 3.C 4.C 5.C 6.B 7.D 8.D 9.D 10.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1. (4)(6)(7);(1)(2)(3)(5)12.23±,0.613.2±,214.0,1;0,1± 15.16±,-6 16.5717.24 18.直角 19.-220.2或-4;9或8121.1201722.1三、解答题:(共56分)23.(1) x=74± (2) x=6或x=-4 (3)x=-1 (4) x=024.略 25.如图 26.3627.2222222214(),22,2ab b a c ab a b ab c a b c ⨯+-=∴++-=∴+=28.h=360 29.4 30.13苏教版八上数学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2.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 A .对角线互相垂直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为x 、y ,一边长为12,则x 、y 的值可能是 ( ) A .8和14 B .10和14 C .18和20 D .10和34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个三角形中,至多只能有一个锐角 B .一个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 C .一个四边形中,四个内角可能全是锐角 D .一个四边形中,不能全是钝角5.一个凸n 边形的边数与对角线条数的和小于20,且能被5整除,则n 为 ( ) A .4 B .5 C .6D .5或66.如图:在□ABCD 中,AE⊥BC 于E ,AF⊥CD 于F 。

江苏初二数学上册练习题答案

江苏初二数学上册练习题答案

江苏初二数学上册练习题答案题目一:计算题1. 计算 (3+4) x 5 - 6 ÷ 2 = ?解答:(3+4) x 5 - 6 ÷ 2 = (7) x 5 - 6 ÷ 2 = 35 - 3 = 32 2. 计算 12 x 5 - 6 ÷ 2 + 3 = ?解答:12 x 5 - 6 ÷ 2 + 3 = 60 - 3 + 3 = 603. 计算 20 ÷ 5 + 6 x (4 - 3) = ?解答:20 ÷ 5 + 6 x (4 - 3) = 4 + 6 x 1 = 4 + 6 = 104. 计算 10 + 5 x 2 - 3 ÷ 6 = ?解答:10 + 5 x 2 - 3 ÷ 6 = 10 + 10 - 0.5 = 20 - 0.5 = 19.5 5. 计算 8 ÷ (4 + 5) x 2 = ?解答:8 ÷ (4 + 5) x 2 = 8 ÷ 9 x 2 ≈ 1.7778 x 2 ≈ 3.5556题目二:代数表达式1. 化简表达式:2x + 3x - 4x + 5 = ?解答:2x + 3x - 4x + 5 = x + 52. 化简表达式:3(x - 2) + 4(2x + 1) = ?解答:3(x - 2) + 4(2x + 1) = 3x - 6 + 8x + 4 = 11x - 23. 计算已知 x = 2,求 3x^2 - 4x + 1 的值。

解答:将 x = 2 代入表达式,得到 3(2)^2 - 4(2) + 1 = 12 - 8 + 1 = 54. 计算已知 x = 3/4,求 (2x)^3 的值。

解答:将 x = 3/4 代入表达式,得到 (2(3/4))^3 = (3/2)^3 = 27/85. 计算已知 x = -1,求 2x^4 - 3x^3 + 5 的值。

最新苏科版八(上)数学参考答案

最新苏科版八(上)数学参考答案

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计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把正确的代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表格内)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计30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9. 略 10. 0、±1 11. 35° 12. 2 13. 24 14.2115. 6 16. 5、12、13 17. 36 18. 90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道题,96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计算或说明过程.并把解答过程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19.3.14159,1.14141,64 , 12 ,π,-8 364 ,3-0.125 ,2536,0.6 20.(1)23±=x ---------6' (2)11-=x ---------6' 21. 22. 证明:证得:△CBE ≌△DAE (SAS )---------4'∴DE=CE---------6' (1)确定P 点—3'(2)画出△A ´B ´C ´-----8'23.解:∵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运动时间相等,即BC=CA---1'解得,BC=25(㎝)--------7' 答:(略)----------------8' 24. (1)证明:(略)---4'(2)∴△ABC 是直角三角形----10' 25.(1)C B ',F C '-------------2' (2)∠2=60°,∠3=60°------6'(3)解:过点F 作FG ⊥AD 于点G------7' 解得,AE=GD=3,EG=2 EF=52-------11' 答:(略)----------------------------------12'26.(1)当E 与F 不重合时,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1'理由:(略)- --4'(2)当运动时间t=2或14时,以D 、E 、B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10' 27.(1)∵∠ACB=90°,∴222c b a =+,S △ABC =21A C ·BC =21ab , 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G∵CD ⊥AB 于D ,∴S △ABC =21A B ·CD= 21ch.∴21ab=21ch.∴ab=ch ∴h ab c 1=∴22221hb ac =∵222c b a =+∴222221h b a b a =+∴22222221h b a b b a a =+∴222111a b h +=---------6' (2)以a +b ,h 和c+h 为边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22222222h ab c h b ab a h b a ++=+++=++,()2222h ch c h c ++=+∵ab=ch ∴()()222h c h b a +=++∴以a +b ,h 和c+h 为边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28(本题满分12分). (1)48-----2' (2)94------4'(3)54-----6' (4)存在.47=t .--------8'连接QD ,则CP=14-4t ,CQ=5t .若QP ⊥CD S △DQC = S △DQC ,有CQ ×AB=CD ×QP 得QP=3t .在Rt S △QPC 中:QP 2+PC 2=CQ 2,即:(3t)2+(14-4t)2=(5t)2 解之得:47=t ----------------------------11' 求得BC=12 CP=14-4t=7<10 CQ=5t=435<12 所以,存在t ,使得P 点在线段DC 上,且PQ ⊥DC ----------------------------12'ABCDP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括号内)1.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第1题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所示,a 、b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 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 ,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 )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D.三角形有稳定性4.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 应该带( )A.第1块B.第2 块C.第3 块D.第4块第2题1234第4题 A B C D E F第3题第5题5.如图,已知AB ∥CD,AD ∥BC ,AC 与BD 交于点O ,AE ⊥BD 于点E ,CF ⊥BD 于点F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A.5对B.6对C.7对D.8对6.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 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 的依据是( )A .SASB .ASAC .AASD .SSS7.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21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若△ADC 的周长为10,AB=7,则△ABC 的周长为( )A .7B .14C .17D .20 8.将一正方形纸片按图1中(1)、(2)的方式依次对折后,再沿(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下面图案中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相应横线上)9.在英文大写字母A 、E 、M 、S 、U 、P 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10.如图,两个三角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则∠ 的度数为___________.B ACD (1) (2) (3) (4) 图1 B ′C ′D ′O ′A ′O DC B A 第6题第7题11.如图,AB=AC ,要使△ABE ≌△ACD ,应添加的条件是 (添加一个条件即可).12.如图所示,AB=AC ,AD=AE ,∠BAC=∠DAE ,∠1=25°,∠2=30°,则∠3= . 13.如图,∠C=90°,∠1=∠2,若BC=10,BD=6,则D 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__. 14.如图,已知∠O =35°,CD 为OA 的垂直平分线,则∠ACB 的度数为___ ___.15.如图,分别作出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P 1、P 2,连结P 1P 2, 分别交OA 、OB 于点M 、N ,若P 1P 2=5cm ,则△PMN 的周长为___________.16.如图,已知点C 是∠AOB 平分线上的点,点P 、P′分别在OA 、OB 上,如果要得到OP =OP′,需要添加以下条件中的某一个即可:①PC=P′C;②∠OPC=∠OP′C;③∠OCP=∠OCP′;④PP′⊥OC.请你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的序号: .17.如图所示,△ABE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 ,AC 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α的度数为 .18.如图,方格纸中△ABC 的3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图中与△ABC 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个(不含△ABC).第12题 第8题 第11题 第13题 第14题O P A B 第15题 OA C P P′B 第16题第17题 第18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96分.请在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本题满分8分)利用正方形网格线作图.⑴ 在线段AC 上找一点M ,使点M 到AB 和BC 的距离相等;⑵ 在射线BM 上找一点N ,使NB=NC .20.(本题满分8分)认真观察图(1)的4个图中阴影部分构成的图案,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这四个图案都具有的两个共同特征.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在图(2)中设计出你心中最美丽的图案,使它也具备你所写出的上述特征.21.(本题满分8分)已知:如图,AB=AE,∠1=∠2,∠B=∠E.求证:BC=ED. 22.(本题满分8分)如图,BC =40cm ,DE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BC 相交于E ,AC =24cm ,求△ACE 的周长.图(1) 图(2)E D CB A第22题第21题 AB第19题23.(本题满分10分)八(5)班同学上数学活动课,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设计了如下方案:(Ⅰ)∠AOB 是一个任意角,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 介于射线OA 、OB 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 、N 重合,即PM=PN ,过角尺顶点P 的射线OP 就是∠AOB 的平分线.(Ⅱ)∠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ON ,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 介于射线OA 、OB 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 、N 重合,即PM=PN ,过角尺顶点P 的射线OP 就是∠AOB 的平分线. (1)方案(Ⅰ)、方案(Ⅱ)是否可行?若可行,请证明;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2)在方案(Ⅰ)PM=PN 的情况下,继续移动角尺,同时使PM ⊥OA ,PN ⊥OB.此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24.(本题满分10分)如图,ABC ∆中,点D 是BC 中点,连接AD 并延长到点E ,连接BE .(1)若要使EBD ACD ∆∆≌,应添上条件: ; (2)证明上题;(3)在ABC ∆中,若5=AB ,3=AC ,可以求得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4<AD .请看解题过程:由EBD ACD ∆∆≌得:ED AD =,3==AC BE ,因此BE AB AE +<,即8<AE ,而AE AD 21=,则4<AD .请参考上述解题方法,求>AD .25.(本题满分10分)已知:如图,AD=AE, ∠ADC =∠AEB,BE 与CD 相交于点O,(1)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写出由已知条件可得出的结论;(例如,可得到△ADC ≌△AEB ,∠DOE =∠BOC ,∠DOB =∠EOC 等)你写出的结论不得有上述所举之例,只要求写出4个即可:① ; ② ;③ ;④ ; (2)就你写出的其中的一个结论,说明其理由.AB C ED第24题 第25题26.(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ABC 中,∠C =90°,AD 平分∠BAC ,DE ⊥AB 于E ,F 在AC 上,且BD =DF. (1)试说明:CF =EB.(2)若AE=6,CD=4,试求四边形AFDB 的面积.27.(本题满分12分)如图1和图2,∠ACB=90°,AC =BC ,BD⊥DE,AE⊥DE,垂足分别为D 、E .(1)图1中,①证明:△ACE≌△CBD;②若AE =a ,BD =b ,计算△ACB 的面积. (2)图2中,若AE =a ,BD =b ,(b>a )计算梯形ADBE 的面积.28.(本题满分12分)锐角为45o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也相等,这样的三角形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我们常用的三角板中有一块就是这样的三角形,也可称它为等腰直角三角板.把两块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按如图1放置,其中边BC 、FP 均在直线l 上,边EF 与边AC 重合. (1)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 交AC 于点Q ,连结AP ,BQ .猜想并写出BQ 与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2)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 、AC 的延长线交于点Q ,连结AP ,BQ .你认为(1)中所猜想的BQ 与AP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命题、校对:万扣明、史美芹第26题 第27题A (E ) l 图1 E A Q l 图2 EF P A l CB Q 图3 第28题八年级数学练习答题纸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细心、耐心、信心是答题成功必备的心理素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括号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相应横线上)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96分.请在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本题满分8分) 20.(本题满分8分)(1)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本题满分8分)班级: 姓名: 考号:图(2) C AB 第19题 第21题22.(本题满分8分)23.(本题满分10分) (1)(2)24.(本题满分10分)(1)若要使EBD ACD ∆∆≌,应添上条件: ; (2)证明上题;(3) >AD .E D CBA第22题 AB CE D第24题25.(本题满分10分)(1)①;②;③;④;(2)26.(本题满分10分)(1)(2)27.(本题满分12分)(1) ①第25题第26题第27题② (2)28.(本题满分12分)(1)(2)图1图2第28题11 八年级数学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括号内)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相应横线上)9.A 、E 、M 、U 10. 60° 11.如∠B =∠C ,AD=AE 12.55° 13.4 14.70° 15.5cm 16.②③④ 17.80° 18.7三、解答题20-21.(略) 22.64cm23. (1)方案(Ⅰ)不可行.缺少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分方案(Ⅱ)可行. 3分 证明:(略)5分(2)当∠AOB 是直角时,此方案可行. 6分∵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又若PM ⊥OA,PN ⊥OB,∠OMP=∠ONP=90°,∠MPN=90°, ∴∠AOB=90°∵若PM ⊥OA,PN ⊥OB,且PM=PN∴OP 为∠AOB 的平分线.8分当∠AOB 不为直角时,此方案不可行. 10分24.(1)如AD=DE (3分)(2)证明略(4分)(3)1(3分)25.(1)略(4分)(2)证明略(6分)26.(1) 证明略(5分) (2)24(5分)27.(1) ① 证明略(4分)②21a 2+21b 2(4分)(2)21b 2-21a 2(4分) 28.(1) 相等、垂直(6分) (2)结论仍然成立(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