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用计算器计算-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学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发掘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老师演示,对计算器进行初步认知。

2.老师带领学生探索计算器键盘的基本按键功能,并举例说明。

3.学生通过自主操作计算器,熟悉计算器的键盘操作。

2. 简单的加减法运算1.老师以简单的加减法算术题为例,引导学生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2.学生通过在计算器上输入算式,观察计算器的运算结果,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1.学生通过老师带领的数学游戏,了解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分享给全班。

三、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法: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2.学生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自主操作计算器,熟悉键盘操作,锻炼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小组合作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总结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教师出示计算器,并简单介绍各个键的作用;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键盘操作示范,学生进行模仿;3.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器键盘,熟悉各个按键。

2. 简单的加减法运算1.老师提供简单的加减法数学题,通过计算器进行演示;2.学生一起模仿老师的操作,进行自主练习;3.学生自行编写简单的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3. 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1.老师安排计算器数学游戏;2.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3.小组合作,分享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操作不规范的问题;2.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和小组讨论,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应用;3.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计算器数学作业,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 大数的认识 第1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 大数的认识 第1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26~27页的内容及第28~29页“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能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难点: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谜题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谜题,请学生猜一猜。

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方块块,用手一摁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打一学习用品) 【谜底】计算器。

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计算的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知1.认识计算器小组合作认识计算器——拿出计算器看看计算器的面板上有什么。

全班共同交流。

【学情预设】0、1、2、3、4、5、6、7、8、9是数字键+、-、×、÷是运算符号键ON开机键,你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还有其它功能吗?OFF关机键。

ON/C开关及清除屏键AC或CE清除键老师:有些功能键,现在还不需要用,我们以后需要用时再慢慢认识。

2.教学例1。

(1)课件出示题目:按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386+179=________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和键各有什么功能。

:清除功能,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学情预设】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对点训练: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在课件上演示结果,强调用计算器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题目:9999×1=99999999×2=________9999×3=________9999×4=________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9 用计算器计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9 用计算器计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9 用计算器计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注意检查和验算。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开关机、清屏、查看计算结果等。

2. 简单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 计算器的特点:快速、准确、方便。

4. 计算器的注意事项:电量、按键、计算过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简单的四则运算。

2. 教学难点:计算器的操作熟练度,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2. 新课导入:介绍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特点。

3. 演示与讲解:教师通过实物投影或黑板演示,讲解计算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计算经验,讨论如何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情况进行总结,给予反馈和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课后练习使用计算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计算器的操作熟练度。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评估计算器的使用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4. 测试成绩:进行一次计算测试,评估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投影或黑板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3. 鼓励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计算经验,提高计算能力。

4. 定期进行计算测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5)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计算器及其按键功能。

2. 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 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四则运算。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 认识计算器(1)让学生观察计算器,了解其外观和按键布局。

(2)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清除键等。

3. 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学生独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3)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使用计算器时应注意的事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使用计算器。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两个环节。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 教师示范教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用计算器计算-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前言在四年级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计算器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进行计算的工具,它能够带给我们极大的便利。

在本篇教案中,我们将带领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计算的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技能:•学习计算器的基础操作;•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能够在生活中有效地使用计算器。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础操作;•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器的复杂操作;•计算器的极限使用。

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础操作带着学生深入了解计算器的基础操作,并进行演示介绍。

让学生们明白计算器按键的功能,理解简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器上的各类符号含义。

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计算器的使用练习,从简单的整数计算开始,慢慢提高难度。

如,帮助学生了解:按下“+”键时,应先输入第一个数字,按下“=”键时,计算器会输出结果。

让学生们更详细地了解计算器各项功能和操作。

3. 计算器的生活应用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或实践体验课,引导学生把计算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比如,让学生进行一些商场购物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器能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计算器,从直接实践中来掌握操作方法。

在课后,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提升应对计算机的速度和精准度。

教学评价通过调查、测试、作业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着重评估学生计算器使用的正确率、速度和精确度等方面。

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学习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将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们需要不断熟练练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三维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

2.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3.通过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计算,让学生探索计算规律,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计算器、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教学动画,引入课题。

如何帮助小猪呢?二、探究新知1.探究计算器的使用首先教师给学生出示几道计算题,让学生们进行计算。

57×89= 8956+6732= 9087÷3= 671-309=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学生基本做完以后,教师用计算器计算同样的题目,计算结果与大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相同。

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简便、快捷,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分组探究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CE键的作用。

学生探究基本结束以后,选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与补充。

教师:现在请大家帮助小猪给他的客人们结帐吧。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进一步熟悉计算器的使用。

2.比一比教师:现在同学们都已经基本掌握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了。

老师这有几支漂亮的笔,下面我们分组来进行一场比赛,获胜的组将获得这些奖品。

教师将学生分成六个大组,并说明比赛规则:教师出一组计算题,学生独立操作。

看谁做的又快又对,哪位同学做完了就请举手,如果答对了,给该组记100分。

第一组题:750+1473=2983-627=32×68=1548÷43=49×39=17805-3976=506+374=22302÷531=第二组题:931-562=74×53=1548÷3=693+346=36×97=14420÷5=45683+32157=97×64=第三组题:11×101=12×101=13×101=14×101=15×101=16×101=17×101=18×101=19×101=注意:对于该组的比赛,是否有学生按照一定的计算规律给出答案,而不是按部就班的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3)一、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注意操作细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清除键等。

(2)讲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强调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

(3)举例演示,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计算器,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计算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操作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2)设计趣味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总结反馈(1)教师点评学生的操作过程,总结优点和不足。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提高自信心。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计算器操作技能。

2. 家长监督,确保学生在家也能熟练使用计算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器》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器》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在操作计算器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担心操作错误。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分层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拓展练习,巩固基础,提高能力;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则重点辅导,确保他们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作业,注意计算器的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错误。
2.书写工整,保持作业的整洁美观。
3.家长签字确认,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4.及时复习,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教学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台计算器。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操作指南,互相讨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小组内分享操作心得,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用途,掌握计算器的开关机、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及等号键的使用方法。
2.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正确输入计算式,获取准确的结果。
3.掌握在计算过程中,如何修改输入错误的数据,以及清除计算器的屏幕显示。
(2)教师示范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机、输入数字、选择运算符号、计算结果、关机等。
(3)教师讲解各功能键的作用,如“C”键清除输入的数据,“CE”键清除所有数据等。
(4)教师强调计算器操作注意事项,如避免连续按功能键导致错误,注意观察屏幕显示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26 页例 1 例 2,做一做。

教材分析:例题中只呈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
式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

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
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
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师: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 键,显示: 0
输入题目,按 =键,显示结果,再按on/c 键,清屏。

2、出示 :386 + 179=,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 386”,屏幕上显示 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 179”,屏幕显示 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 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试试看: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屏。

5、计算。

765+ 469=589×76=3208-2965=
625÷ 25=6848-579+386=
再计算。

946× 57×0=
100÷ 5=
3028-2965=
估算: 99+199≈
算后一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的
(并不是任何候用算器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算的目,就不需要
使用算器了。


6、看算的快,一。

7、做第 26 的“做一做”。

学生在小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察
1、比一比,看做的又又快。

(以四人小位行)
9999×1=9999×2=9999×3=9999× 4=
2、察上面的算式和果,你什么律
:根据你的,能不用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的答案
9999×5=9999×7=9999×9=
:碰到 9999 乘 9 以内的自然数( 0 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 的乘,中三位数都是 9。

3、完成第 27 的“做一做”。

三、
(一)基
1、用算器探索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 198。

321-123= 654-456= 987-789=
951-753=357-159=
9856-9658= 8745-8547= 5412-5214=
(二)巩固
1、走生活,解决。

:在我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的。

一个没有关的水,每天大滴12 千克的水,些水就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算,一个没关的水一年( 按 365 天算 ) 要浪 ______千克。

◆把些水装在水桶中( 每桶按 20 千克算 ) ,些水大能装 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 6 桶水,些水用 ______个月,合 ______年。

(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

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2)看完这些数据,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2、练习三第12 题。

是否正确。

要求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注意学生计算后填表时相应数据填写得是否合
适、3、练习三第 14 题。

这是有规律的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计算器还要快,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三)拓展练习。

8765-32× 21 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
1、学生独立操作,指名汇报。

2、教师介绍“M+”、“ MR”的使用方法:
先按 32×21,得数是 672。

然后按下“M+”, 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按“8765- ”,再按“ MR”就可以把刚才的 672 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 11、13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