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当前国际竞争格局下,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二、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成果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国土监测、环境监测、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2.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技术在城乡规划、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

3.全球定位系统(GPS):GPS技术在导航、定位、交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满足了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4.北斗导航系统: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5.激光雷达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在无人驾驶、三维建模、实景重现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产业现状1.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近年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产业增速较快。

2.产业链分析: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产业链日趋完善,涵盖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等多个环节。

3.行业竞争格局: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

四、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1.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

2.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3.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国际合作与拓展: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走出去”。

五、前景展望1.新技术应用: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

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究报告

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究报告

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究报告标题: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该产业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多个子领域,涉及的领域广泛,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二、发展趋势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同时,将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

2、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将在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决策支持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优化运营,提高效率。

3、云计算:云计算技术将进一步推动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兴领域的发展,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运营成本。

4、物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推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5、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将在金融交易、供应链管理、版权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挑战与机遇尽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数据安全问题、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等。

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

例如,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深度渗透,以及新技术自身的快速发展,都将带来大量的商业机会。

四、结论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为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

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战略已成为各
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
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然而,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新兴产业发展
不平衡,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其次,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面临一定的阻力,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力度。

再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产业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产业发展的发展建议。

为了促进产业发展,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大对新兴产
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加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

再者,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语。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我们应该充分
认识到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的力度,推动产业发展朝着更加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希望本报告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推动我国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近年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的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一、国家政策与科技创新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政策,如《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对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支持力度。

国家对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加快了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二、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先进的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高精度遥感成像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为测绘地理信息的精准获取和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众多应用领域如城市规划、国土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的国际化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对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国际合作为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未来,我们期待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能够继续保持创新活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个人观点与理解我认为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的创新与产业发展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领域。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又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我对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这一领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本文中,我通过分析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对读者初步介绍了这一领域的全貌。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一、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现状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在技术水平上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在遥感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遥感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建成了一系列卫星遥感系统,并且成为全球领先的遥感卫星发射国之一;在卫星导航技术方面,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我国的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不断完善,地图制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

2.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相关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在前沿技术研发、产品应用推广等方面,我国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企业也在不断突破,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3.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了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创新奖励等,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产业发展和升级。

二、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的应用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智能城市建设的推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将迎来更多元化的应用需求。

从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境监测到农业资源、生态保护等领域,都需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服务的多元化和精细化。

2. 技术与产业融合未来,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将更加注重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在遥感技术、卫星导航技术等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融合将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pdf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pdf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8)第一节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 (8)(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8)(二)重点国家和地区发展概要 (9)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 (12)(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12)(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第三节中国信息产业重点省市发展分析 (16)第四节中国重点区域信息产业发展分析 (19)第二章计算机产业 (23)第一节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23)1.中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 (23)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以独到的优势初步确立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3)3.产业聚集已经显现,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 (24)4.产业出现了剧烈的企业结构变化和地区结构变化 (25)第二节中国计算机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25)1. PC (26)2.服务器 (26)第三节中国计算机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36)1. PC (36)2.服务器 (44)第三章通信设备产业 (47)第一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47)1、运营业:电信业务收入与用户增长不同步 (47)2、通信设备市场:运营商发展思路主导作用增强 (48)3、电信行业逐步走向薄利 (48)4、行业发展动力来自运营业的高速增长 (49)5、外资企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 (49)6、一批国内企业迅速崛起 (50)7、网络演进务实进行 (52)8、产业链竞争将成为行业竞争的新模式 (53)9、国际市场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54)10、中国政府明确支持TD-SCDMA技术标准 (55)第二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56)1.程控交换机 (56)2.GSM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56)3.CDMA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57)第三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58)2.主力厂商分析 (62)第四章集成电路产业 (73)第一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73)第二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75)1.计算机类集成电路 (75)2.工业控制类集成电路 (79)3.消费类集成电路 (84)4.通信类集成电路 (89)第三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92)1.竞争格局分析 (92)2.主力厂商分析 (96)(1)Intel (97)(2)TI (98)(3)东芝 (99)(4)三星 (99)(5)Infineon (100)(6)飞利浦 (100)(7)ST (101)(8)Hynix (102)(9)Motorola (102)(10)联发科技 (103)第五章消费电子产业 (105)第一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05)1.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106)2.低价竞争成为市场争夺焦点 (108)3.数字电视成为市场投入的热点 (109)4.产品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109)第二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12)1.数码相机 (112)2.数码摄像机 (118)3.彩色电视机 (120)4.端电视机 (124)5.DVD影碟机 (129)第三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33)1.竞争格局分析 (133)2.主力厂商分析 (134)(1)东芝 (134)(2)联发科技 (134)(3)飞利浦 (135)(4)三星 (136)(5)意法半导体 (137)(6)瑞萨 (137)(7)松下 (139)(9)NEC (141)(10)TI (141)第六章软件产业 (143)第一节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43)(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143)(二)重点省市发展概要 (149)第二节中国软件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55)(一) 总体概况 (155)(二) 系统软件发展状况 (157)(三) 支撑软件发展状况 (160)(四) 应用软件发展状况 (162)第三节中国软件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64)(一)竞争格局分析 (164)(二) 主力厂商竞争力评价 (169)第七章 IT服务产业 (178)第一节中国IT服务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78)第二节中国IT服务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80)1.维护支持 (180)2. IT咨询 (181)3.系统集成 (181)4. IT运营管理 (181)5. IT培训 (182)第三节中国IT服务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82)(一)竞争格局分析 (182)(二)主力厂商分析 (189)第八章互联网产业 (193)第一节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93)1.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环境 (193)2.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特征 (194)第二节中国互联网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95)1.接入服务 (195)2.内容服务 (196)第三节中国互联网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203)1.接入服务 (203)2.内容服务 (211)第九章结束语 (222)第一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22)(一)计算机产业 (222)1.环保型显示器、大容量磁盘走向普及 (222)2.笔记本显示器走向两极化 (222)3.内存技术换代,软驱退出市场 (222)4.无线应用成为主流 (223)5.IA服务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223)6.服务器低端市场细分化加剧 (223)(二)通信设备产业 (225)1.通信行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225)2.行业发展动力来自运营业的平稳健康增长 (228)3.外资企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 (228)4.一批国内企业快速做强 (230)(三)集成电路产业 (231)1.集成电路之设计业发展趋势 (231)2.集成电路之芯片制造业发展趋势 (234)3.集成电路之封装测试业发展趋势 (234)(四)消费电子产业 (235)1.未来三年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35)2.新型产品比例将会保持加速上涨趋势 (236)3.品牌竞争和反倾销成为竞争主要手段 (239)4.国际消费电子产业向中国深层次转移 (240)5.众高科技企业纷纷涉足消费电子产业 (240)(五)软件产业 (241)1.信息服务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241)2.行业应用软件成为软件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嵌入式软件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软硬结合的着力点,Linux软件成为市场的热点 (242)3.新一轮重组将打造新的软件骨干企业 (242)4.软件人才结构将逐渐趋于合理 (243)5.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244)6.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增强软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45)(六)IT服务产业 (246)1.用户需求日趋理性,高端服务持续增长 (246)2.大型服务商主导市场,服务商走向分工竞合 (246)3.用户关注的重点由价格转向投资回报率 (246)4.应用外包服务在中小企业及非商用市场日渐普及 (247)5.融合IT技术与行业知识是IT服务商能力发展的方向 (247)(七)互联网产业 (248)1.网络环境的改善和网民的增长将促使互联网内容产业快速发展 (248)2.市场需求引导产品和技术发展,宽带接入市场将有较大增长 (248)3.文化产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将进行不断的融合 (249)4.构建合理的产业价值链,将成为互联网业务市场发展的关键 (250)5.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将影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250)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251)(一)有利因素 (251)1、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251)2、巨大的市场潜力 (252)3、集群不断形成,集群竞争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认识和采用 (252)4、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产业的跨国转移,将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253)(二)不利因素 (253)1、产品与技术标准制订宽松且不及时,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 (253)2、加入世贸组织及文化背景差异引起合资企业“拆火”和单干风盛行 (253)3、知识产权意识不强,针对中国企业的倾销调查案例频出 (253)4、进口压力加大,产业面临较大冲击 (254)第三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254)(一) 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 (254)1、加强规划,实施电子产业振兴政策 (254)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55)(二) 建立健全产业预警及贸易磨擦应对机制 (255)1、成立消费电子产业预警机构,加强部际沟通与协调 (255)2、建立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制定统一的应对战略 (255)3、建立企业的预警机制是重中之重 (256)4、加强外贸、内贸市场产品信息收集与发布 (256)5、尽早确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性质 (256)(三) 加大产业重组力度 (256)1、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257)2、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差异化和品牌国际化发展道路 (257)3、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和管理 (257)4、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58)(四)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拓展国内市场空间 (258)(五)广泛吸收外资,促进产业升级 (258)(六)加强出口协调,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发展 (258)第一章总论1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一)产业现状与特点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2011-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1-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1-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产业洞察网行业研究中心2013年1月前言《2011-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是在中国产业洞察网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对中国信息产业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及持续数据监测基础上所撰写,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报告的数据主要依据来源是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中国海关总署、国家工商部、行业相关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第三研究机构以及本公司多年对该行业的调查数据等,报告中的数据真实、客观及具有决策参考性。

该报告全面概括了中国信息产业市场运行状况,具体包括产业环境分析、市场现状、市场规模、市场热点、竞争格局、竞争策略、资本市场关注程度和投资前景等;在此基础上对重点企业经营能力、竞争力和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深度分析得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该报告将有助于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并对于相关的决策与投资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研究主管:王刚研究员:赵辛宇孙利华报告审查:雷昆李强目录第一章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概述 (7)第一节2012年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7)一、全球不同国家信息产业定义 (7)二、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况 (8)第二节全球信息产业特征分析 (12)一、基本特征分析 (12)二、产业竞争分析 (15)三、产业转移分析 (18)四、产品市场结构分析 (19)第三节主要国家与地区信息产业概述 (21)一、美国 (21)二、欧洲 (22)三、日本 (23)四、印度 (23)第二章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概述 (25)第一节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5)一、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25)二、2012年信息产业总体情况分析 (28)三、产业结构分析 (29)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30)五、产业对外依存度分析 (33)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34)第三节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6)第三章中国信息产业重点省市产业发展分析 (37)第一节北京市 (37)第二节广东省 (39)第三节江苏省 (41)第四章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分析——电子制造业 (42)第一节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42)第二节电子制造业发展现况 (44)一、市场发展规模 (44)二、市场特征分析 (44)三、竞争分析 (47)第三节重点企业介绍 (48)一、富士康科技集团 (48)二、联想集团 (50)三、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52)第四节2013-2015年电子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54)第五章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分析——软件业 (55)第一节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55)第二节软件业发展现况 (57)一、市场发展规模 (57)二、市场特征分析 (58)三、竞争分析 (59)第三节重点企业介绍 (60)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60)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62)三、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 (66)第四节2013-2015年软件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69)第六章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分析——电信业 (71)第一节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71)第二节电信业发展现况 (73)一、市场发展规模 (73)二、市场特征分析 (74)三、竞争分析 (75)第三节重点企业介绍 (77)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77)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79)三、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81)第四节2013-2015年电信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84)第七章中国信息产业链结构分析 (86)第一节中国信息产业链结构 (86)一、产业链概况 (86)二、产业链分析 (87)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链演进趋势 (89)一、产业链生命周期分析 (89)二、产业链特征 (89)三、演进路径与趋势 (90)第八章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预测 (93)第一节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93)一、有利因素 (93)二、不利因素 (95)第二节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96)一、技术演进 (96)二、应用创新 (97)三、产业融合 (97)四、产业递进与变迁 (97)第三节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规模预测 (99)第四节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行业结构预测 (99)第九章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00)附图图1-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演化阶段模型 (89)图2-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行业结构预测 (99)附表表1- 2011-2012年内、外销销售产值增速对比 (46)表2-2011-2012年富士康国际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美元) (48)表3-2011-2012年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美元) (51)表4-2011-2012年惠普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美元) (52)表5-2011-2012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元)63 表6-2012年上半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收入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63)表7-2011-2012年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港币) (67)第一章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概述第一节2012年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一、全球不同国家信息产业定义美国商务部按照该国1987年《标准产业分类》,在其发布的《数字经济2000年》中给出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定义是:信息产业应该由硬件业、软件业和服务业、通讯设备制造业以及通讯服务业四部分内容组成。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行业发展概况与行业通用研究报告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行业发展概况与行业通用研究报告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行业发展概况与行业通用研究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涉及到了各个产业领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

本文将从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概况、产业结构分析、技术应用分析、发展趋势预测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行业发展概况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据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4.5万亿元,同比增长14.3%。

其中,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行业规模位居前列。

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全球竞争中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020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收入增加48.7%,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比重提升至34.5%。

二、产业结构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其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分析海量数据成为产业发展重点。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企业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等核心技术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在物联网领域,中国企业在无线传感应用、低功耗设备、定位技术等方面有较大发展潜力。

而云计算则成为支撑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三、技术应用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医疗、金融、物流等行业中,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已成为常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物联网技术已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在文娱行业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游戏产业等也成为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发展趋势预测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在未来还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人工智能将与其他领域深度融合,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泛。

2.物联网将进一步加速智能化进程,构建更智能、更高效的城市、工厂等。

3.云计算将成为更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提高数据存储、计算效率上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最新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8)第一节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 (8)(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8)(二)重点国家和地区发展概要 (9)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 (12)(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12)(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第三节中国信息产业重点省市发展分析 (16)第四节中国重点区域信息产业发展分析 (19)第二章计算机产业 (23)第一节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23)1.中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 (23)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以独到的优势初步确立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3)3.产业聚集已经显现,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 (24)4.产业出现了剧烈的企业结构变化和地区结构变化 (25)第二节中国计算机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25)1. PC 262.服务器 (26)第三节中国计算机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36)1. PC 362.服务器 (44)第三章通信设备产业 (47)第一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47)1、运营业:电信业务收入与用户增长不同步 (47)2、通信设备市场:运营商发展思路主导作用增强 (48)3、电信行业逐步走向薄利 (48)4、行业发展动力来自运营业的高速增长 (49)5、外资企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 (49)6、一批国内企业迅速崛起 (50)7、网络演进务实进行 (52)8、产业链竞争将成为行业竞争的新模式 (53)9、国际市场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54)10、中国政府明确支持TD-SCDMA技术标准 (55)第二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56)1.程控交换机 (56)2.GSM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56)3.CDMA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57)第三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58)1.竞争格局分析 (58)2.主力厂商分析 (62)第四章集成电路产业 (73)第一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73)第二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75)1.计算机类集成电路 (75)2.工业控制类集成电路 (79)3.消费类集成电路 (84)4.通信类集成电路 (89)第三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92)1.竞争格局分析 (92)2.主力厂商分析 (96)(1)Intel (97)(2)TI (98)(3)东芝 (99)(4)三星 (99)(5)Infineon (100)(6)飞利浦 (100)(7)ST (101)(8)Hynix (102)(9)Motorola (102)(10)联发科技 (103)第五章消费电子产业 (105)第一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05)1.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106)2.低价竞争成为市场争夺焦点 (108)3.数字电视成为市场投入的热点 (109)4.产品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109)第二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12)1.数码相机 (112)2.数码摄像机 (118)3.彩色电视机 (120)4.端电视机 (124)5.DVD影碟机 (129)第三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33)1.竞争格局分析 (133)2.主力厂商分析 (134)(1)东芝 (134)(2)联发科技 (134)(3)飞利浦 (135)(4)三星 (136)(5)意法半导体 (137)(6)瑞萨 (137)(7)松下 (139)(8)Infineon (139)(9)NEC (141)(10)TI (141)第六章软件产业 (143)第一节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43)(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143)(二)重点省市发展概要 (149)第二节中国软件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55)(一) 总体概况 (155)(二) 系统软件发展状况 (157)(三) 支撑软件发展状况 (160)(四) 应用软件发展状况 (162)第三节中国软件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64)(一)竞争格局分析 (164)(二) 主力厂商竞争力评价 (169)第七章 IT服务产业 (178)第一节中国IT服务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78)第二节中国IT服务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80)1.维护支持 (180)2. IT咨询 (181)3.系统集成 (181)4. IT运营管理 (181)5. IT培训 (182)第三节中国IT服务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82)(一)竞争格局分析 (182)(二)主力厂商分析 (189)第八章互联网产业 (193)第一节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93)1.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环境 (193)2.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特征 (194)第二节中国互联网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95)1.接入服务 (195)2.内容服务 (196)第三节中国互联网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203)1.接入服务 (203)2.内容服务 (211)第九章结束语 (222)第一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22)(一)计算机产业 (222)1.环保型显示器、大容量磁盘走向普及 (222)2.笔记本显示器走向两极化 (222)3.内存技术换代,软驱退出市场 (222)4.无线应用成为主流 (223)5.IA服务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223)6.服务器低端市场细分化加剧 (223)(二)通信设备产业 (225)1.通信行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225)2.行业发展动力来自运营业的平稳健康增长 (228)3.外资企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 (228)4.一批国内企业快速做强 (230)(三)集成电路产业 (231)1.集成电路之设计业发展趋势 (231)2.集成电路之芯片制造业发展趋势 (234)3.集成电路之封装测试业发展趋势 (234)(四)消费电子产业 (235)1.未来三年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35)2.新型产品比例将会保持加速上涨趋势 (236)3.品牌竞争和反倾销成为竞争主要手段 (239)4.国际消费电子产业向中国深层次转移 (240)5.众高科技企业纷纷涉足消费电子产业 (240)(五)软件产业 (241)1.信息服务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241)2.行业应用软件成为软件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嵌入式软件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软硬结合的着力点,Linux软件成为市场的热点 (242)3.新一轮重组将打造新的软件骨干企业 (242)4.软件人才结构将逐渐趋于合理 (243)5.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244)6.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增强软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45)(六)IT服务产业 (246)1.用户需求日趋理性,高端服务持续增长 (246)2.大型服务商主导市场,服务商走向分工竞合 (246)3.用户关注的重点由价格转向投资回报率 (246)4.应用外包服务在中小企业及非商用市场日渐普及 (247)5.融合IT技术与行业知识是IT服务商能力发展的方向 (247)(七)互联网产业 (248)1.网络环境的改善和网民的增长将促使互联网内容产业快速发展2482.市场需求引导产品和技术发展,宽带接入市场将有较大增长..2483.文化产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将进行不断的融合 (249)4.构建合理的产业价值链,将成为互联网业务市场发展的关键..2505.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将影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250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251)(一)有利因素 (251)1、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251)2、巨大的市场潜力 (252)3、集群不断形成,集群竞争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认识和采用 (252)4、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产业的跨国转移,将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253)(二)不利因素 (253)1、产品与技术标准制订宽松且不及时,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2532、加入世贸组织及文化背景差异引起合资企业“拆火”和单干风盛行 2533、知识产权意识不强,针对中国企业的倾销调查案例频出 (253)4、进口压力加大,产业面临较大冲击 (254)第三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254)(一) 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 (254)1、加强规划,实施电子产业振兴政策 (254)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55)(二) 建立健全产业预警及贸易磨擦应对机制 (255)1、成立消费电子产业预警机构,加强部际沟通与协调 (255)2、建立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制定统一的应对战略 (255)3、建立企业的预警机制是重中之重 (256)4、加强外贸、内贸市场产品信息收集与发布 (256)5、尽早确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性质 (256)(三) 加大产业重组力度 (256)1、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257)2、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差异化和品牌国际化发展道路 (257)3、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和管理 (257)4、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58)(四)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拓展国内市场空间 (258)(五)广泛吸收外资,促进产业升级 (258)(六)加强出口协调,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发展 (258)第一章总论1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一)产业现状与特点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同时信息产业的国际转移和重新分工趋势愈益明显。

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均面临信息产业重新布局的机遇和挑战。

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信息产业抓住了机遇,发展成为全球信息产业大国,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

2003年,我国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继续提高。

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增长34%;利税总额1000亿元,增长16%,其中利润700亿元,增长17%。

面对全球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冷静观察,审时度势,积极研究对策,制定可行措施,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由信息产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1、产业发展走出低谷,开始恢复性增长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一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它在激烈竞争和产业结构升级中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8%—10%之间,为全球经济增速的1.5倍左右。

但是,200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尤其是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导致了2001年全球信息产业整体下滑。

根据《2002年世界电子数据年鉴》的不完全统计,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中国内地)2001年信息产品的产值为1051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3.7%,销售额为1046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