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教学大纲知识讲解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人大版)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成本会计英文名称:Cost Accounting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三、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各种费用的横向、纵向分配方法;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学习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知识2、学习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3、学习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4、学习成本核算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及成本分析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一)课程教学原则1. 本课程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操作环节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企业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2.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计算与分析题型为主。
(二)课程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通过教师讲授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配合文字教材讲解本课程的思路、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和熟悉包括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五、课程总学时36学时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了解成本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和基本特征,了解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明确成本会计基础工作和组织工作的内容;掌握成本费用分类的基本方法,成本会计基本内容,以便为后续内容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信息质量。
难点:成本会计的本质与特征建议学时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成本费用及其形态一、成本概念、特征、作用(一)成本概念形成与发展1.成本概念形成与发展成本概念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Cost Accounting)制定单位:会计学院制定人:马丽君**人:***编写时间:2012年8月课程说明一、课程概述(一)课程介绍《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主要讲授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成本的经济实质、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等,重点介绍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以及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
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处理的原则是:成本会计课程只涉及到有关费用的核算方法,完成费用按要素的核算与归集,费用按成本项目或成本计算对象的归集与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有关报表分析的内容放在财务管理课程或财务(会计)报表分析中讲授,有关成本计划和控制的内容放到管理会计中讲授。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成本会计》的学习对象——已经具有一定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基础的学生能够系统的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重点掌握成本核算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各种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和辅助方法(分类法和定额法)。
(三)适用对象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四)预修课程先修课程有:会计学二、学时分配(一)学时分配说明总学时54学时,但按照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的专业,课堂授课时间少于54学时的,讲授内容在带★的章节中删减。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参考资料与阅读书目1、《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2、《成本会计学》,于富生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4版。
3、《成本会计》,欧阳清、万寿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各种成本核算的方法并能够进行成本计算、分析,将成本核算有机融入整个会计核算体系。
二、教学方法提示基于本课程图表多,计算多,学生对企业的基本运作了解较少,教学时要采用CAI辅助教学,并引入Excel辅助计算,实地观摩并配合模拟实训。
三、使用专业及教学对象本课程主要适用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致高专学生四、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五、课程管理课程责任教研室:经济管理系会计教研室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推荐教材:《成本会计》陈凤奎北京航天出版社参考资料:《成本会计》林万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二部分教学内容项目一基础知识(2学时)内容提要掌握成本的定义、成本的分类,成本会计的概念及职能,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成本会计的概念及职能,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
§1.1成本概念及其分类(1学时)一、成本的概念二、成本的分类四、成本会计的发展§1.2成本会计的职能及其核算原则(1学时)一、成本会计的职能二、成本核算的原则三、成本核算的要求项目二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4学时)内容提要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企业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实质,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及程序,应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分配原理;重点掌握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制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工作。
此外,还应熟练掌握各种要素费用分配归集的账务处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及分配§2.1 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与程序(1学时)一、产品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二、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三、成本核算的程序§2.2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3学时)一、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二、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三、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四、折旧费的归集与分配五、利息、费用、税金、其他费用的核算§2.3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学时)一、待摊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二、预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2.4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4学时)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2.5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学时)一、制造费用的归集二、制造费用的分配§2.6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4学时)一、在产品有关概念二、约当产量比例法三、在产品按材料成本计价法四、定额成本计价法五、定额比例法项目三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4学时)内容提要通过本章学习,应该理解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具体的计算程序,熟练掌握品种法的各种费用分配和归集的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
成本会计(会计学)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20203k20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3课时:54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会计学一、课程简介《成本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继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以后又一门重要的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这两门学科的重要中介,不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离不开对过去或未来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和预计,离不开对成本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成本会计》是一门以成本为对象的重要的会计专业课程,全面、详细到阐释了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深入、具体地讲述了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和成本控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各种费用分配的方法、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及其账务处理。
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胜任大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达到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1)深入理解成本会计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概念;(3)熟练运用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4)熟练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三、教学内容(一)第一章总论主要内容:成本会计概念和对象;成本会计职能和任务;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了解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重点、难点: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二)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主要内容: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成本核算的要求;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和主要会计账户。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了解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明确成本管理对成本核算的要求;了解和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大纲(07级)

《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高职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职会计、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也是会计、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自《基础会汁》与《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熟练掌握产品成本的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成本会计核算和成本分析的职业能力,同时为后续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掌握商品流通企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4、了解行业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及管理要求。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使用正确的方法核算各项要素费用。
2、能正确运用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能编制和阅读成本报表。
4、具有分析成本报表的能力。
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大纲中对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1、对成本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明确的认识2、具备将各项费用在各种产品及期间费用之间分配和归集的能力3、能运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各种方法4、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运用5、对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6、能够明确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原理和适用范围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成本的含义;熟悉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了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为以后各章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一、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二、成本会计的对象三、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一)成本会计的职能(二)成本会计的任务四、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一)制造成本法的特点(二)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的比较五、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一)成本会计的机构设置(二)成本会计的人员配备(三)成本会计的制度规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成本概念的多元化与成本会计的对象。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成本会计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必修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啊:68学时学分:4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教材:《成本会计》万寿义、任月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成本会计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财务会计、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本课程主要是以工业企业产品生产为核算对象,分别从成本核算原理和成本核算方法两个方面,按照产品成本计算程序和成本核算的要求,对产品成本各构成要素的核算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进行全面的阐述。
现代成本会计作为一门会计管理学科,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作为一个生产与销售成本的整体核算系统,计算生产与销售货物的成本;另一方面,作为成本管理系统,对生产与销售货物的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和评价,促使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对企业成本核算业务进行处理,并且能够根据成本核算的资料进行相应地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分析。
教学建议:1. 将《基础会计学》课程中所学的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结合《成本会计》的特点来学习、理解《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
2. 在学习成本会计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学习、掌握工业企业成本、费用核算的理论和方法。
3. 成本会计是一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不仅要深入理解成本会计的理论,而且要能熟练地操作成本、费用核算方法,培养成本会计实际工作能力,为此,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复习思考题外,还必须认真做好补充的练习题;阅读必要的资料,特别是与成本会计改革的法规和制度。
二、本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第5学期开课,总学时68学时,周学时4,考试课。
课时分配表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成本及费用的含义、产品成本的经济本质,正确区分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内涵,熟练掌握成本开支范围。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范文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授课学时/学分:54/3课程性质:专业课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阐述《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着重介绍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并在大量案例分析和习题演练的基础上,使学生既能够熟悉和掌握成本会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又能面对和解决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理解成本会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2.掌握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及成本报表的编制;3.培养学生进行成本分析的能力三、本课程的教学环节1.讲授 46学时2.课堂练习 4学时3.案例讨论 2学时4.其他 2学时四、本课程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成本会计》李会青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教学参考书:《成本会计学》主编于富生王俊生黎之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本会计》贺南轩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成本会计学》欧阳清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总论一、教学内容成本的含义和作用;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二、教学要求掌握成本的含义;了解成本会计的职能;了解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三、重点和难点成本的含义;成本会计的职能四、思考题1.什么是理论成本?什么是核算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2.成本的作用有哪些?3.成本会计的职能有哪些?4.怎样组织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第二章成本核算概述一、教学内容费用要素与成本项目;成本核算的要求;制造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二、教学要求掌握成本核算的费用要素和成本项目;熟悉成本核算的要求;熟悉成本核算使用的账户和成本核算的程序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成本项目内容;费用的分类;成本核算的程序四、思考题1.简述产品成本项目包括的主要内容2.简述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3.简述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4.简述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第三章制造费用要素费用的核算一、教学内容材料费用的核算;工资和福利费的核算;其他费用的核算二、教学要求熟练运用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方法;熟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材料费用的核算;工资费用的核算四、思考题1.材料费用核算的方法有哪些?2.材料费用分配可以采用什么方法?3.人工费用包括哪些内容?4.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如何核算?第四章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核算一、教学内容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二、教学要求掌握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掌握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实际分配率法;计划分配率法四、思考题1.辅助生产费用间接费用如何核算?2.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有哪些?3.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有哪些?4.什么是实际分配率法?它包括哪些方法?5.什么是计划分配率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第五章生产损失的核算一、教学内容生产损失核算概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二、教学要求掌握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含义;掌握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的含义;熟练掌握各种废品损失的核算;熟练掌握停工损失的核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可修复废品损失和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四、思考题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课程教学大纲1.什么是生产损失?它包括哪些内容?2.废品损失有哪些?分别指什么?3.不可修复废品和可修复废品的损失有什么不同?4.停工损失如何核算?第六章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一、教学内容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核算概述;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二、教学要求了解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概念;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熟悉在产品清查的核算及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四、思考题1.什么是在产品?如何进行在产品数量的核算?2.如何进行在产品清查的核算?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哪几种?分别有何优缺点及适用性?4.什么是约当产量法?如何计算在产品的投料程度和完工程度?第七章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概述一、教学内容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二、教学要求理解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掌握成本计算有哪些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四、思考题1.生产工艺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有何影响?2.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简述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515P001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名称:成本会计英文名称:Cost Accounting学分:3分适用专业:财务管理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财会类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竞争的加剧,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已受到企业各界管理人士的倍加关注,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明确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掌握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研究成本的特点,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最终使学生掌握进行要素费用分配的基本方法、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并进一步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了解西方有关的成本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具有最基本的成本会计核算职能以及成本报表的编制分析能力。
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利用相关核算资料有效地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管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成本会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了解成本的经济实质,认识成本的作用;了解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在明确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的基础上,掌握各项要素费用如何在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在期末进行成本计算时,如果存在未完工产品,熟悉如何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进行分配,最后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在上述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熟悉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包括三种基本方法和二种辅助方法以及西方的成本计算方法,其中着重掌握成本核算三种基本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核算程序;了解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掌握不同目的下如何对各种成本报表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成本会计
课程代码:1640161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34 实验学时: 34
适用专业: 会计与核算统计
开课单位:商贸分院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总论(4学时)
本章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费用、成本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含义和对象;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等。
学习是必须融会贯通的加以理解和掌握。
了解:费用、成本的概念
理解:成本会计的含义和对象;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8学时)
本章阐述了企业生产费用要素和产品成本项目,并对两者进行比较;阐述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这些内容都是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是为后面章节学习打基础。
了解:生产成本明细账的一般格式;企业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确定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
理解: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
掌握: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和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构成。
第三章、生产费用核算(8学时)
本章阐述了各种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即在各种产品和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与分配,以及各种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
这些都是成本核算中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是的学生能够掌握费用在各种产品和期间费用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方法等。
了解: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确定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
理解: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的重要性;在产品数量核算的重要性
掌握:费用在各种产品和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质检费用的分配方法。
第四章、期间费用(8学时)
本章阐述了期间费用的内容和会计核算方法。
期间费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与当起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直接相关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项费用。
期间费用包括:为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销售费用、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是损益类科目,核算内容比较广泛,借方归集企业发生的各种期间费用,期末将借方归集的费用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结转后期末无余额。
了解:期间费用的特点和核算任务
理解:期间费用的科目、用途和结构
掌握:期间费用的核算内容和账务处理程序
第五章、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8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了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阐述了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对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
了解:影响成本计算对象确定的因素;成本核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理解: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特点和应用范围
掌握:产品生产的工艺特点及其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第六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8学时)
本章阐述了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成本核算。
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成本核算。
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但步骤生产的企业。
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企业生产规模小,而且成本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个步骤地生产成本资料时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其劳务成本。
分批发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和车间。
分步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并且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
了解:品种法、分批法、分布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理解:成本核算基本方法的特点
掌握: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计算程序和应用
第七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8学时)
本章主要阐述了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基本内容、程序和使用条件。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各辅助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明确分类法计算成本的基本程序,掌握分类法下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熟悉定额法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定额法下各种差异的核算。
了解: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理解:分类法计算成本的基本程序
掌握:分类法下成本的计算方法;定额法下差异的核算
第八章成本控制(6学时)
本章主要阐述了成本控制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和账务处理。
成本控制是成本形成过程中,按照事先制订的成本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监督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将成本耗费限制在预定的范围内,保证成本计划的有效实施的过程。
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地弥补实际成本制度下成本信息之后的缺点,能够对经济业务的成本超支或节约进行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及时反映。
标准成本控制法是成本控制的方法之一。
标准成本,按制定标准成本依据的资料分为历史标准成本和预期标准成本;按制定标准成本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按制定标准成本使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
了解:成本控制的涵义、原则
理解:标准成本的类型和制定
掌握: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
第九章成本分析(6学时)
本章主要阐述了各种成本报表的编织方法和报表分析。
了解:成本报表的作用、种类、特点和编制要求;成本报表分析的一般程序
理解:成本报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及制定费用明细表的编织方法
掌握:成本报表分析的一般方法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成本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企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同时为后续的《管理会计》和《审计》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业务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工业企业为蓝本处理成本核算,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成本核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核算方法。
并能进行成本报表分析和了解成本控制的理论内容。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
能够初步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
具备在企业从事成本核算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主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要求);
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练习为辅。
教学方法采用面授,利用多媒体演示成本核算的步骤,通过编制各种成本计算表格使得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和实验。
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布置的作业。
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实验考核以及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表现,包括作业、纪律、课堂提问、考勤占30%,期中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学生考核成绩必须达到60分及以上,方可通过这门课程,考核成绩分为5级: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80-89分)、一般(70-79)、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59分及以下)。
关于学生成绩的核定和作业对教师的要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力求客观,公正,及时,无偏见,不歧视;
(2)包含适当的肯定与鼓励的评价;
(3)帮助学生自己订正作业上的错误;
(4)指出其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
四、实验内容
实验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结转(一)
实验内容: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
实验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结转(二)
实验内容:顺序分配法、计划分配法
实验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结转(三)
实验内容:代数分配法
实验四: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的分配(一)
实验内容:约当产量法
实验五: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的分配(二)
实验内容:定额比例法、定额成本法
实验六:产品成本的计算的基本方法(一)
实验内容:品种法
实验七:产品成本的计算的基本方法(二)
实验内容:分批法
实验八:产品成本的计算的基本方法(三)
实验内容:分步法
五、时间分配表
课时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讲授小计实验上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4总第一1
8第二成本核算的基本要82
918第三生产费用核3
8第四期间费84
9第五产品成本核算的方851
98第六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61
98第七7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1
66第八8成本控69第九成本分6
68
4
64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年。
材:《成本会计》,编著:侯君邦,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教
2008年。
参考书:《成本会计》,编著:王俊生,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参考书:《成本会计》,编著:欧阳清,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年。
参考书:《成本会计》,编著于富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参考书:《成本会计习题集》,编著:欧阳清,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2007年。
参考书:《成本会计禁忌100例》,编著李玲,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社,
制订:宛燕审定:批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