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措施
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食叶害虫防控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食叶害虫防控实施方案美国白蛾(Gypsy Moth)等重大林业食叶害虫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环境问题,对美国的林业产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为了防止害虫的进一步蔓延和破坏,制定一套综合的防控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关于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食叶害虫防控实施方案的建议:1. 实施监测和预警措施: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通过采集数据和进行实地调查来监测害虫的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提前预测害虫的发生和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加强边境检疫和贸易控制:强化对进出口木材和植物产品的检疫和监管措施,防止害虫通过国际贸易扩散。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国际防控标准。
3. 加强生物防治措施:通过引入天敌和寄生虫进行生物防治,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选取适应环境和害虫生活史的天敌进行引进,进行试验和监测,确保其对害虫的有效控制作用。
4. 实施化学防治措施:在严格遵守环境和安全规范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确保使用的农药绿色环保,并制定科学的农药使用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推广宣传和教育培训: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对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食叶害虫的认知和防控意识。
定期举办培训班和研讨会,提供相关知识和技术支持,提高从业人员的防控水平。
6. 强化监督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执法机制,加强对防控措施的执行和效果的监督。
严厉打击非法木材运输和销售活动,惩罚违反防控规定的行为,保障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7.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和技术,开展联合研究和合作项目。
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害虫的传播和影响。
综上所述,要防止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食叶害虫的进一步蔓延和破坏,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通过实施监测和预警、加强边境检疫、强化生物和化学防治、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保护美国的林业产业和生态系统。
河北平乡县加大对美国白蛾的防控

河北平乡县加大对美国白蛾的防控
镇、节固乡。
针对这一情况,本县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提前安排部署,全力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主要措施:一、县成立了美国白蛾防控指挥部,并召开美国白蛾防控专题会,安排部署防控任务,按照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的原则,县、乡、村逐级签订了责任状,逐级落实责任人,同时向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印发《平乡县2011年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并要求各乡镇、村要加大宣传,营造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美国白蛾防治的浓厚氛围。
二、在可能发生美国白蛾区域内,村村设置监测点,实行虫情日报制,特别是一旦发现虫情要及时上报和除治。
并组织有关乡镇、村的监测员对辖区内的林木、果园等进行全面调查,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树”。
三、每天派县森防站技术人员到涉及到的3个乡镇重点林区对防控工作进行专业指导,确保防控工作有效进行。
四、在防控重点区域积极发动群众,为群众配备器材,并在县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分片包干,充分做到不留漏点,空档。
截至目前,全县共印发2万余份美国白蛾防控明白纸和1万余份《美国白蛾防控技术措施》;举办美国白蛾防控培训班3期,培训县、乡、村美国白蛾防控骨干200多人;组织美国白蛾专业防治队伍6支,购备充足的机械和药物,安装诱虫灯17盏,日出动查访人员100余人次,大力度举措以确保今年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
河北廊坊市飞机防治春尺蠖工作石家庄市用飞机防治美国白蛾工作。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方案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方案
简介
美国白蛾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害虫,会食用植物叶片和花朵,导致植物生长迟缓,甚至死亡。
因此,防治美国白蛾是保护农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生态习性
美国白蛾是一种夜行性飞蛾,幼虫和成虫均以植物为食。
成虫主要在 5 月至 7 月出现,进行交配和产卵。
幼虫孵化后进入地下,经过几次蜕皮后,会钻入植物的叶片或根部,开始食用植物组织。
幼虫期持续约 3-4 个月,随后蛹化到成虫。
防治措施
美国白蛾的防治可以采取物理和化学两种手段。
物理防治
1.利用控制野生鸟类、天敌和寄生虫,有效控制危害程度。
例如,利用鸟类和蜘蛛消灭成虫和幼虫,或是引入寄生蜂等天敌,以控制白蛾的种群数量。
2.利用黄色粘虫板、灰色粘虫带等器械集杀成虫,从而防止成虫产卵。
化学防治
1.农业生产中可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喹虫脒、芥菜甙等杀虫剂;
2.可选择使用有机氟农药进行防治,如苯噻嗪、氟苯尼考等
3.氨基甲酸盐、乙酰甲胺等药物以及合成杀虫剂也可以用来防治美国白蛾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农药的使用应该在合理的时期内,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另外,要注意使用农药的计量和施药方法,以避免对人、动物和环境的损害。
结语
美国白蛾是一种有害的害虫,对农业生产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针对白蛾的生态习性和特点,可以采用防治措施来控制其危害程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化学农药,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农技服务,2012,29(1) :57,68
责任编辑 胡先祥 责任校对 胡先祥
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何军
( 安徽省石台县林业局七都林业站,安徽石台 245108)
摘要 总结了美国白蛾的寄主、主要鉴定特征、生活习性、传播途径、普查与疫情监控方法及疫情除治措施。 关键词 美国白蛾; 发生;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3.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8421(2012)01 - 57 - 01
美国白蛾 Hlyphantria cunea( Drury) 又名美国灯蛾、秋幕 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 害虫。主要为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 重。对园林树 木、经 济 林、农 田 防 护 林 等 造 成 严 重 的 危 害。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是世界性 检疫害虫,其食性杂、繁殖快,对阔叶树、农作物、花卉等植物 危害极大,是农林果业生产、城市绿化的一大害虫。近年来, 美国白蛾疫情扩散蔓延势头迅猛,毗邻安徽省的山东省、河 南省均已发生美国白蛾为害,最近发生点距安徽省不足 80 km,该省面临美国白蛾侵入的形势十分严峻。为做好美国白 蛾防控工作,做到及早、及时发现,有效防控,笔者结合工作 实际,将美国白蛾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总结。 1 寄主
美国白蛾属典型的多食性害虫。据报道可为害 200 多 种林木、果树、农 作 物 和 野 生 植 物,其 中 主 要 为 害 多 种 阔 叶 树。最嗜食的植物有桑、白蜡槭( 糖槭) ,其次为胡桃、苹果、 梧桐、李、樱桃、柿、榆和柳等。 2 主要鉴定特征 2. 1 成虫 雄虫翅展 23 ~ 35 mm,雌虫 33 ~ 45 mm。头部密 被白色长毛。雄虫触角双栉齿状,雌虫锯齿状。复眼大而突 出,黑色,有 单 眼。上 唇 须 小,喙 短 而 弱。翅 的 底 色 为 纯 白 色,雄虫前翅由无斑到有多数的暗褐色斑,雌虫翅无斑或斑 点较少。在一年发生 2 代的地区,春季由越冬蛹羽化出的成 虫翅斑较多,夏季羽化的成虫翅斑较退化。前翅 R1 脉由中 室单独发出,R2 ~ R5 共柄; M1 由中室前角发出,M2、M3 由 中室后角上方发出,Cu1 由中室后角发出。后翅 Sc + R1 由 中室前缘中部发出,Rs 和 M1 由中室前角发出,M2、M3 有 1 短的共柄,由中室后角上方发出,Cu1 由中室后角发出。前 足基节及腿节端部桔黄色,胫节及跗节大部黑色,胫节有 2 个端刺,一个长而弯曲,另一个短而直。后足胫节仅有 1 对 端距,缺中距。雄性外生殖器的钩形突向腹方弯曲呈钩状, 基部颇宽。抱握瓣对称,有一发达的中央突。阳茎稍弯,顶 端着生微刺突,基环呈梯形板状,基腹弧近“U”形。卵 球形, 直径 0. 4 ~ 0. 5 mm。初产时淡绿或黄绿色。据扫描电镜观 察,卵壳表面有许多椭圆形和圆形隆起,其周围环绕着脊,脊 上有许多气孔。精孔为五角形,其周围的瓣有 7 个,副瓣有 14 个。 2. 2 幼虫 初孵幼虫体长约 1 mm。老熟幼虫体长达 22 ~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美国白蛾(Gypsy Moth)是一种破坏性的森林害虫,能够吃掉许多树种的叶子和针叶,导致森林的破坏和质量下降。
它们对环境和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美国对白蛾进行了长期的防控工作。
白蛾防控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和预警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对白蛾的监测和预警工作,该机构负责监测整个国家的森林生态系统。
监测和预警方案包括白蛾的进出口检测,以及在发现白蛾后进行疫情调查和隔离措施。
这有助于阻止白蛾在国家内外的传播和扩散。
2.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白蛾防控中的一种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方法。
美国使用了天敌、病毒和细菌等生物防治剂,这些对人类和环境基本没有危害。
利用植物、鸟类、昆虫和跳蚤等天敌来控制白蛾的数量,可以高效、廉价地控制白蛾的数量。
3. 化学控制化学控制是白蛾防控的一个重要方法。
美国农业部批准了许多用于控制白蛾的化学方法,例如利用生长调节剂(IGR),以干扰白蛾的生长周期。
还有灭虫剂、接触毒性剂、胃毒性剂等也被广泛使用。
然而,化学控制的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等。
4. 社区合作社区合作也是白蛾防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环保组织和人民都可以合作,举行宣传活动,鼓励普通人走出家门,加入到灭白蛾的行列中,成为白蛾防控的实验人员。
同时,还可以鼓励社区园艺学校、农业大学等机构落实防控措施,建立白蛾监测台和抓虫台等,提高白蛾防控的预防效果。
总之,对美国白蛾的防控措施是多种多样的,政府、组织、社区和个人都有自己的重要任务需要完成。
美国的经验证明,只有彼此携手,充分合作,利用所有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保护森林资源,降低害虫对经济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美国白蛾地防工作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地防工作实施方案美国白蛾(Gypsy Moth)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对美国的森林和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控制和消灭美国白蛾,制定了一系列的地防工作实施方案。
本文将就美国白蛾地防工作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监测和预警监测和预警是控制美国白蛾传播的关键。
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对成虫的诱捕、幼虫的扫描和卵巢扫描等。
通过这些监测手段,可以及早发现美国白蛾的存在和传播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监测到美国白蛾活动的迹象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农民发出预警通知,以便他们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二、天敌引入引入天敌是一种生物控制的有效手段。
目前,已经引入了一些天敌,如美国白蛾寄生蜂和乌脸美国粉蛾等。
这些天敌能够捕食美国白蛾的幼体,从而控制其种群数量。
为了保证引入天敌的质量和效果,应加强对其繁殖和释放的监测和管理。
并且,应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天敌引入方法和天敌种类,以提高生物控制的效果。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控制美国白蛾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采用喷洒杀虫剂的方法进行防治。
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和喷洒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根据白蛾的生命周期和分布特点来确定。
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喷洒的剂量和频次,以确保防治效果;其次,要选择对美国白蛾有效且对环境友好的杀虫剂;最后,要加强对喷洒效果和残留情况的监测,及时调整喷洒策略。
四、文化防治文化防治是指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生态环境来控制美国白蛾的传播。
主要包括疏伐、间伐和灌溉等措施。
通过适当调节作物的生长环境,可以减少美国白蛾的滋生和繁殖,从而降低其危害程度。
在文化防治中,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如降温和增强土壤肥力等。
这些措施对于美国白蛾的生命周期和生活习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控制传播的目的。
五、宣传和教育宣传和教育是整个地防工作的关键环节。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美国白蛾的认知和防控意识,加强群众的参与。
美国白蛾防控要做到“一明确、六到位”

美国白蛾防控要做到“一明确、六到位”摘要: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严重危害林木的食叶性害虫,可危害桑树、法桐、臭椿、榆树、核桃、樱花、杨树、泡桐、红叶李等200多种树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被列为世界性检疫对象,是国内重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为全面监测和除治美国白蛾疫情,防止疫情传播蔓延,确保林木生产和生态安全,尽快消灭美国白蛾疫情,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总结出了美国白蛾防控基层做法“一明确、六到位”的做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历正文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严重危害林木的食叶性害虫,可危害桑树、法桐、臭椿、榆树、核桃、樱花、杨树、泡桐、红叶李等200多种树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被列为世界性检疫对象,是国内重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依据2018年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和传播规律,预测2019年春季美国白蛾疫情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
为全面监测和除治美国白蛾疫情,防止疫情传播蔓延,确保林木生产和生态安全,面对2019年频发的美国白蛾疫情,作为一名林业干部深感责任重大,为尽快消灭美国白蛾疫情,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下面是我们对美国白蛾防控基层做法“一明确、六到位”的总结,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一、目标要明确。
美国白蛾防控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分片治理、全社会参与、联防联治”的防控工作机制,实行“以无公害防控措施为主体的人工物理与药剂防控、专业队防控与群众防控、白蛾防控与其它害虫兼防相结合”的治理策略,采取“加强检疫封锁,强化监测调查,普防第一代,查防第二代,监控第三代”的防控措施,加强疫情监测,检疫监管和封锁,以疑似疫点清除为重点,做好处置控制工作,确保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二、“六到位”(一)管理要到位。
在划定的美国白蛾疫区,要成立县(区)、街镇两级防控指挥部,应有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部负责人。
要切实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做到统筹协作,明确责任分工。
关于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美国白蛾是一种有害的昆虫,会危害农业及林业。
它的繁殖力非常强,每年都会对美国国内的庄稼和森林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控白蛾,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控方案和措施。
一、增加监测力度首先,针对白蛾天敌,美国农业部增加对其害虫天敌的监测力度,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同时,美国农业部每年都会在白蛾出现的季节对各个州的白蛾种群进行检查,并定期对检查报告进行分析,以便于发现白蛾的趋势和特点,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二、采用化学防治在白蛾的大规模发生期间,美国将采取化学防治策略。
他们会利用梅汁、阿维乐菌素等物質在比较少人群居住的地区施喷治蛾,同时在其他地区部署固定点插苗,严密观察密度,进行定期清理防治蛾。
在白蛾的明辨阶段,美国政府会锁定各个防治点和逐一清理,使各处彼此隔离,避免出现突发地点,防止疫情扩散,防止蛾危害。
三、利用生物防治除此之外,美国还会大量利用一些天敌昆虫对于白蛾进行生物防治。
他们会种植一些天敌昆虫,比如说各种蜘蛛、蜘蛛一般的怪虫、飞蛾等物品来进行生物防治蛾害。
与此同时,他们也会采用限制性生物禁区的防治策略。
采用限制性生物禁区除了可以保护加建区之外,也可以利用限制性生物区膜面上的生态特性,影响相邻非限制区的输入飞毛蛾数量,有效控制和预测飞毛蛾入侵的规模,对于长期建立群体预测控制攻击装置和技术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四、注意做好宣传和培训在美国,宣传和培训也是防治白蛾的重要一环。
相关政府机构会在互联网和当地的媒体上发布关于白蛾防控的信息,宣传白蛾危害及防治技术,以增强民众的防治意识。
此外,美国还会组织各种培训班和讲座,为当地农民和林业工作者提供实际的防治技术和指导。
这样,农业生产和森林保护工作者就能够更好地应对白蛾的侵害,起到迅速有效的控制作用。
总结:通过上述防治措施,美国已经成功地控制了白蛾的危害,并保护了美国的农业和森林。
在今后的管理中,美国政府将继续加大防治力度,增强对白蛾的监测和防控能力,努力保障当地的生态和环境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措施
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多种植物的食叶害虫,直接危害的森林植物和农作物达300多种。
美国白蛾每年繁殖3代,第一代在5月中旬-6月中旬,第二代在7月中旬-8月中旬,第三代在9月中旬-10中旬。
由于去年其他县区相继出现美国白蛾暴发成灾现象,今年全部实施飞防措施,我县成为全市唯一没实施飞防的县。
根据市林业局专家及其他县区美国白蛾发生防治经验介绍,从我县去年美国白蛾发生呈面广量小的情况来看,今年我县美国白蛾很有可能爆发成灾,一旦美国白蛾第一代防控存在不到位、不彻底的现象,到第二代、第三代极有可能大爆发甚至出现失控状态,所以我县今年美国白蛾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具体工作措施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
进入五月份将利用各种形式,包括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电视报道等,大力宣传美国白蛾的危害性、生物学特性和防控措施,使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悬挂杀虫灯、剪除网幕。
5月1日开始在城区、乡镇驻地、村庄四旁、林带及片林内悬挂杀虫灯,集中诱杀越
冬代成虫,同时加强虫情监测,预计5月20日左右属于第一代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明显期,组织全社会力量集中剪除网幕。
三、喷洒无公害农药防治。
预计5月10日至20日为杨小舟蛾第一代幼虫盛期,从5月10日起开始对杨小舟蛾以及美国白蛾进行防治,全面实施无公害仿生制剂灭幼脲3号喷雾防治。
防治重点为县城区、乡镇驻地、327国道、225省道以及其他干道和重点部位。
第二代、第三代防控措施持续采用悬挂杀虫灯、剪除网幕、喷洒灭幼脲防治,一直到10份。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
成立四个督导组各由一名副局长带队分赴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进行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县林业局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四日附:临沭县林业局关于申请美国白蛾防控资金的报告
临沭县林业局
关于申请美国白蛾防控资金的报告
县政府:
为切实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最大程度使美国白蛾在我县不暴发成灾,最大程度保护全县森林资源,本着重防第一代的原则,从而减轻第二代、第三代的防控压力,现需要购买部分药械,主要用于县城区及主要干道。
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各企业、各住宅小区等所需防控物资自行购买。
特申请美国白蛾防控资金24万元(其中需县财政出资15.5万元,各有关单位使用的杀虫灯、高枝剪8.5万元从年终财政决算中扣除)。
此报告当否,请批示。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四日
美国白蛾防控物资所需资金概算:
1、杀虫灯270盏,6.5万元,高枝剪300把4.5万元,
2、无公害农药4吨,8万元,
3、租车费(载运车载喷药机)、人工,4万元,
4、印刷宣传材料:宣传彩页1万张、明白纸1万张、宣传
册0.2万册,计1万元。
5、宣传车:6000元。
合计: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