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精选3篇

《公输》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等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4.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性格特点,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品味赏析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句式用法,背诵积累文中精彩的句段。
2.把握文章思路: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鉴赏并学习墨子在说理中运用排句式加强语势,增强说服力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战争的苦难磬竹难书,我们都呼唤着和平,其实呀,在两千年的先秦,哲学家墨子就已经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他曾经凭借智慧和胆识制止了一场不义之战。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公输》,来领略一下他的风采。
1、《墨子》及墨子墨子,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
曾为宋国大夫。
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主张“兼爱”“非攻”。
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
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公输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
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
《公输》教案(优秀10篇)

《公输》教案(优秀10篇)《公输》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2、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公输》教案设计7.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一、导入新课1、导言: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下册中的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公输》教案设计7》。
你能说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流派吗(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兵等)?由“墨家”导入课文。
墨家的创始人是谁,你知道吗?2、墨子和《墨子》介绍:(1)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信息。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
《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
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
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反映了墨家的思想。
墨子宣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板书:《公输》)3、背景: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了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公输》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会有以下特点:
3.掌握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学会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复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2.以“兼爱”、“非攻”为主题,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这一思想的感悟。
3.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至少三个问题,与同学进行线上交流,共同探讨,拓展思维。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输般形象的特点,并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兼爱”、“非攻”的思想。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墨家学派“兼爱”、“非攻”的思想,培养关爱他人、珍视和平的情感。
2.了解公输般这一历史人物的事迹,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1.学生对墨家学派的思想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兼爱”、“非攻”的具体内涵认识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2.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式,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上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
《公输》 教案5篇

《公输》教案5篇《公输》教案1设计理念:本课的创意在于文言文的演读活动。
这是一篇以对话描写为主的散文,形象含于语言之中,人物的语气表情等值得揣摩联想。
因此,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变化,通过对话内容与对话环境体味人物形象,进行表演式阅读活动。
教学步骤:一、教学铺垫。
1.介绍《战国策》导入。
2.讲述春秋战国故事,了解时代背景。
二、读课文。
采用分层朗读方法。
(一)将课文读准。
注意以下读音:械牒荆国麋鹿公输盘鱼鳖鼋鼍雉兔鲋鱼敝舆守圉(二)将课文读顺畅,把握重音和语气停顿。
注意以下句子:①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③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④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三)将课文读懂。
1.教师范读。
学生听记。
2.学生试读。
教师辨正。
3.学生再读课文与注释。
4.学生、教师对译、互译课文。
注意以下内容:①掌握词语意思子墨子九距之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吾义固不杀人然,胡不已乎吾知所以距子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②重点翻译下列句子夫子何命焉为?宋何罪之有?胡不已乎?胡不见我于王?此为何若人?必为有窃疾矣。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虽杀臣,不能绝也。
三、演读课文。
1.概括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学生讲述课文故事。
要求不遗漏课文内容。
3.重点把握下面句子的语气:①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②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③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④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4.读好下面的疑问句。
①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②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③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5.读出下面排比句子的特点。
①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教学设计9篇

《公输》教学设计《公输》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输》教学设计1下面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学设计,本篇是墨子表达“非攻”主张的代表篇目。
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同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审美体验,并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把握能为当今社会所用的文化质素。
感悟内容1.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写了墨子、公输般、楚王三个人,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2.师:文中第一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因为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了攻城的先进武器(云梯之械),使宋国形势危急,墨子不辞劳苦,行十日十夜至于郢,目的是制止战争,推行“非攻”主张,那么楚王、公输盘会听从墨子的吗?快速默读全文,墨子是怎样制止公输盘,楚王攻宋的?(生读文回答后,明确,墨子阻楚攻宋分为三个步骤)品味人物师:墨子要达到阻楚攻宋的目的,他要先见楚王,还是先见公输盘更好呢?生讨论后明确:还是先见公输盘为好。
因为楚王赖以攻宋的基础是公输盘为他制造了“云梯”,如果公输盘放弃制造云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公输盘会听墨子的吗?1.分角色读1~12段(一生读公输盘,一生读墨子,一生读旁白),品味人物内心。
要求揣摩心理,读准语气,出示多媒体读文的提示。
师:墨子第一个回合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于是只好答应引墨子见楚王,结果又会怎样呢?2.齐读:13~16段回答:墨子是用什么办法劝阻楚王的?他达到目的了吗?(明确:墨子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用楚宋两国物产比较,得出楚攻宋是“与此同类”的结论。
)3.师:楚王尽管无话可说,口说“善哉”,其实他内心未必肯放弃攻宋的打算。
品读“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公输》教学设计罗志群

《公输》教学设计罗志群《公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以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进一步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2、揣摩人物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3、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教法学法:以读促思、合作研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人能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这位“诺贝尔和平奖”的古人,看看他的非凡表现。
二、自主读文,温习旧知。
用一句话概括*的故事情节。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三、精读课文,合作研讨1、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分析第一回合:墨子战胜公输盘的策略问题①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不说”)问题②墨子进一步说可以“献金”,采用激将法,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问题③墨子怎样给予公输盘致命一击的?(学生讨论)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师生归纳明确)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
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
“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
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
“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分析第二回合:墨子怎样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的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小组讨论完成)问题③: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公输》教案教学设计

《公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公输》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解读《公输》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能够理解《公输》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公输》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公输》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通过实践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对道德伦理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3)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1)全班齐读《公输》全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节奏。
(2)个人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课文理解:(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2)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全班交流,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公输》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公输》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解读《公输》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
(2)分析《公输》中的道德伦理和人生价值观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运用实践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公输》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析文中人物的论辩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
体会墨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辞辛劳的顽强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分析墨子的论辩技巧,体会其机智善辩的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墨子“非攻”思想的内涵。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味,理解文意。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战争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战争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战争的感受。
然后引出课题《公输》,并介绍墨子和他的“非攻”思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3、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遇到不懂的字词,小组内互相讨论解决。
4、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检查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1、公输盘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从公输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表现了他的虚伪。
2、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劝说公输盘和楚王放弃攻宋的?学生分角色朗读墨子与公输盘、墨子与楚王的对话,体会墨子的论辩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墨子的论辩思路,如先用“义不杀少而杀众”的道理使公输盘理屈词穷,再用“模拟攻守”的方法让楚王明白攻宋是不明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输》教学设计
导读: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崐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崐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教学重点: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2.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学生讲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从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1.生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词穷;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崐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回合,讨论:
⑴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⑵而墨子分析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又是什么?
⑶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
⑷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讨论:
⑴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
⑵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
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来作类比的?
⑷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
5.生自读第三回合,讨论:
⑴在模拟攻守前,楚王怎样看待楚攻宋的结果?
⑵而模拟攻守的结果又是什么?
⑶公输真的就此罢休了吗?
⑷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
6.教师总结: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节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够在辩论中取胜,他运用了什么技巧?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评述此种技巧。
3.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辩才。
4.在辩论过程中,•墨子面对公输,面对强国君主,甚至有崐杀身之险时,他有什么反应?
--“沉静”•、“从从容容”、“镇静”。
(以上几词出自鲁
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写的小说《非攻》)
5.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胆识。
6.教师总结:
墨子是一位具有过人辩才与过人胆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崐章由此而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美。
四.课堂小结:
对付强大的敌人,•不仅要从道义上战胜他们,还要用实力来震慑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过人的辩才与胆识。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2.积累几种文言句式:
⑴排比句式:……不可谓……不可谓……
舍其……而欲窃之
犹……之与……也
⑵判断句式:以……为……
板书设计:
公输
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
道义胜(辩才过人)
必为有窃疾也--为与此同类
必取宋--攻械尽,而守圉有余
实力胜(胆识过人)
欲杀之--虽杀臣,不能绝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