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涂装通用工艺规范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

船舶涂装工艺为了提高船舶的涂装质量,加强对实际生产的工艺指导,特制定本规。
1 围本规规定了钢质船舶的工艺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适用于新建钢质船舶的涂装,其他钢结构物涂装时也可参照使用。
2 规性引用文件CB/T 3513-93 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CB/T 3798-1997 船舶钢质舾装件涂装要求Q/SWS 42-017-2003 船舶膜厚管理工艺规ISO8501-1 未涂覆过的钢材在涂装油漆及和油漆有关产品前的预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等级SSPC Vis 1-89 钢表面喷丸清理的目视标准SSPC Vis 3 动力或手动工具清理钢表面的目视标准3 工艺准备3.1 船用涂料的一般要求3.1.1 船用涂料应由专业涂料生产公司生产。
提供给船厂的每批涂料必须密封包装,包装桶上应印有产品名称、牌号、颜色、出厂批号、储存期等,进口涂料应有中文标识。
3.1.2 每批船用涂料必须附有质量保证书。
3.1.3 船用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涂料生产公司提供的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3.2 船用涂料的代码为方便涂装设计的表达,各种船用涂料可以用1~3位英文字母作为代码。
涂料代码参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3.3 船体各部位涂层配套根据船体各部位所处环境的腐蚀条件,应选用合适的涂层配套。
涂层配套示例参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
4 人员4.1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关专业培训、考试或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4.2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55工艺要求5.1 造船涂装工艺阶段:a)a)钢材预处理;b)b)分段涂装;c)c)总段涂装;d)d)船坞涂装;e)e)码头涂装;f)f)交船前涂装。
5.2 钢材预处理5.2.1 钢材预热温度控制在40℃左右。
5.2.2 经抛丸或喷丸除锈后的表面质量应符合CB/T 3513-93的要求。
5.2.3 钢材抛丸或喷丸除锈后应立即涂上车间底漆,车间底漆的厚度应符合涂装说明书的规定。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标准AA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目录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2.引用范围3.术语4.钢材预处理4.1 抛丸作业4.2 喷砂(丸)作业4.3 酸洗作业5.二次除锈处理5.1喷砂(丸)作业5.2动力工具除锈作业6.造船涂装6.1 表面处理6.2 喷涂作业6.3 涂料的喷涂工艺6.4 涂刷作业6.5 安全6.6 涂料6.7 膜厚6.8 涂装环境6.9 喷涂工装7.修船涂装7.1 作业前准备7.2 高压淡水冲洗7.3 除锈处理7.4 表面处理17.5 涂装8.船用家具涂装8.1 表面处理8.2 基础着色8.3 涂层着色8.4 涂层罩光8.5 各类涂料涂装的工艺步骤9.涂料涂层的防治和处理9.1 涂料储存过程中的防治和处理9.2 涂装过程中的防治9.3 涂层形成后的弊病处理10.涂装检验10.1 检验项目10.2 检验内容10.3 记录与会签2船舶涂装通用工艺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修造船除锈涂装通用工艺原则。
2.适用范围a)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新造船舶的除锈和涂装;b)本标准适用于船舶修理的除锈和涂装;c)本标准可参照于其他钢结构件的除锈和涂装;d)本标准适用于船用家具及可参照用于各类民用中、低档家具的涂装;e)本标准不使用于成品油船的货油舱的特殊涂装。
3.阐述顺序本标准将按如下七章排列顺序阐述:a)钢材预处理;b)二次除锈处理;c)造船涂装;d)修船涂装;e)船用家具涂装;f)涂料涂层弊病的防治和修整;g)涂装检查。
4.钢材预处理钢材预处理目前采用三种作业方式:抛丸、喷丸、酸洗。
a)抛丸作业4..1工艺要求4..1.1钢板流水线一般必须具备抛丸机、涂装机及附属设备。
作业前,应对设备进行一次检查,符合工艺要求后,方可开始作业。
a)抛丸机:抛丸、除尘、磨料循环等系统;b)涂装机:应能自动喷涂;1c)附属设备:有钢材行走装置、钢板校平机、除尘器、漆雾过滤器、自动油漆搅拌机、预热器、后加热器等组成。
这些设备可根据船厂的需要进行选择,但必须具有钢材行走装置和自动油漆搅拌机。
船舶涂装通常工艺标准规范标准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规范前言为了提高本公司的涂装质量,加强对实际生产的工艺指导,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于2003年10月首次制订;本规范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提出;本规范由设计部归口;本规范起草部门:涂装部本规范主要起草(编制):周斌何建平黄旭标检:杨峻审核:李兆刚本规范由总工程师南大庆批准。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钢质船舶的工艺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钢质船舶的涂装,其他钢结构物涂装时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CB/T 3513-93 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CB/T 3798-1997 船舶钢质舾装件涂装要求Q/SWS 42-017-2003 船舶膜厚管理工艺规范ISO8501-1 未涂覆过的钢材在涂装油漆及和油漆有关产品前的预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等级SSPC Vis 1-89 钢表面喷丸清理的目视标准SSPC Vis 3 动力或手动工具清理钢表面的目视标准3 工艺准备3.1 船用涂料的一般要求3.1.1 船用涂料应由专业涂料生产公司生产。
提供给船厂的每批涂料必须密封包装,包装桶上应印有产品名称、牌号、颜色、出厂批号、储存期等,进口涂料应有中文标识。
3.1.2 每批船用涂料必须附有质量保证书。
3.1.3 船用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涂料生产公司提供的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3.2 船用涂料的代码为方便涂装设计的表达,各种船用涂料可以用1~3位英文字母作为代码。
涂料代码参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3.3 船体各部位涂层配套根据船体各部位所处环境的腐蚀条件,应选用合适的涂层配套。
涂层配套示例参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
4 人员4.1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关专业培训、考试或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4.2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55工艺要求5.1 造船涂装工艺阶段:a)a)钢材预处理;b)b)分段涂装;c)c)总段涂装;d)d)船坞涂装;e)e)码头涂装;f)f)交船前涂装。
船舶工程船体涂装技术规程

船舶工程船体涂装技术规程一、前言船舶工程船体涂装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船体涂装工作而制定的,旨在确保船体涂装质量,提高船舶使用寿命,保障海上安全。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船舶的船体涂装工作。
二、涂装前准备1. 清洁船体表面在涂装前,必须清洁船体表面,去除污垢、油脂、盐分等杂质,以确保船体表面光滑干净。
清洁方法包括机械清洗、化学清洗、水压清洗等,视情况而定。
2. 防腐处理在清洁后,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防腐处理方法包括热喷涂、防锈漆涂装等。
在防腐处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处理质量,确保防腐处理效果。
3. 涂装计划在进行涂装前,必须制定涂装计划,明确涂装区域、涂装方法、涂装材料等,以确保涂装工作有序进行。
涂装计划应根据船舶使用情况、气候条件等进行调整。
三、涂装工艺1. 底漆涂装底漆涂装是涂装工作的第一步,用于填充船体表面的毛孔和凹凸不平处,提高后续涂层的附着力。
底漆涂装应采用喷涂或滚涂方法,视情况而定。
2. 中间漆涂装中间漆涂装是在底漆涂装后进行的,用于增加船体表面的光滑度和美观度。
中间漆涂装应采用喷涂或滚涂方法,视情况而定。
3. 上光漆涂装上光漆涂装是最后一道涂层,用于保护船体表面和提高船体的美观度。
上光漆涂装应采用喷涂或滚涂方法,视情况而定。
四、涂装质量控制1. 涂层厚度控制涂层厚度是涂装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应在涂装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涂层厚度应符合涂层材料的规定要求。
2. 涂层粘结力检测涂层粘结力是涂装质量的另一个关键指标,应在涂装完成后进行检测。
涂层粘结力应符合涂层材料的规定要求。
3. 涂层外观检测涂层外观是涂装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在涂装完成后进行检测。
涂层外观应符合涂层材料的规定要求。
五、安全措施1. 呼吸防护在涂装过程中,应配备呼吸防护设备,以保护工人的呼吸系统。
2. 防护服装在涂装过程中,应穿戴防护服装,以保护工人的皮肤。
3. 防火措施在涂装过程中,应采取防火措施,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4. 通风措施在涂装过程中,应采取通风措施,以保持涂装工作区域的空气流通。
船体不移愣涂装工艺规范

船体不移愣涂装工艺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新建船舶在坞内建造船体不移愣涂装工艺的施工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及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造钢质船舶。
2 施工前准备2.1 施工图样及相关工艺技术文件2.2 材料2.2.1 薄木板(胶合板)2.2.2 聚乙烯薄膜2.2.3 船舶涂料3 人员3.1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考试或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3.2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4 工艺要求4.1 在全船油漆配套确认时,设计部门应在满足船厂不移愣工艺的要求、满足船厂施工节点计划的前提下,对防锈漆的性能予以确认。
4.2 新建船舶水线以下油漆在出坞前须完工4.3 出坞时所有的液舱应达到封舱状态5 工艺过程5.1 出坞前,船舶水线以下外板涂装的施工5.1.1 平舱底涂装施工5.1.1.1 平舱底涂装在出坞前进行施工,并报验完工5.1.1.2 坞内造船,平舱底坞墩处油漆常规的两种处理方案:a)在分段涂装阶段,将双层底分段的平船底部位的油漆配套(含坞墩部位)全部完工。
b)在分段涂装阶段,将平船底坞墩部位的油漆配套完工,其余平船底部位仅做到第一度左右),剩余配套在出坞之前完工。
防污漆(50m5.1.1.3 坞墩部位完工油漆的保护a)每个坞墩上应垫一层薄木板(胶合板)或类似材料,再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b)在保证防污漆膜厚达到要求后,防止防污漆膜厚过厚,不超过规定膜厚的2倍;c)合拢吊装前应保证防污漆有足够的干燥时间;d)合拢吊装时应注意涂层的保护。
5.1.2 直船底涂装施工阶段工艺5.1.2.1 分段阶段,涂装至第一度防污漆。
5.1.2.2 总段阶段,进行合拢焊缝及油漆损坏处的修补。
5.1.2.3 船坞阶段,后续防污漆配套应在船舶出坞前的几周内涂装结束。
5.1.3 出坞前的修补a)对于坞墩下的漆膜损坏处,应移动该墩,进行相应部位配套的修补,并报验结束。
船舶入门式基础涂装工艺

At block stage
At part erection & hull stage
Shell outside
SIS Sa 2.5
SIS Sa 2.5/ SIS St 3
Weather decks
Deckhouseoutside
SIS St3would be considered upon taking consideration of construction arrangement
本船采用中涂的油漆产品作为全船防腐保护材料。全部涂装工作包括钢材表面预处理和油漆检验实施将要依照此说明书,船厂的惯例和国际标准以及油漆商的推荐。
2.2De-rusting of surface shall be inspected and judged in accordance withSIS.
表面除锈参照SIS标准。
本工艺油漆配套表中未列入的部位或区域应根据周围环境的油漆要求相一致。
3、Surface Preparation (表面处理)
1)Primary surface preparation for steel plates andsectionsthicker than or equal to 4mm shall be prepared by shot blasting to Sa2.5. The roughness shall be controlled within the range of 30-75μm.After surface preparation, one coat ofinorganiczincsilicateshop primer shall be applied. The dry film thickness (“DFT”) shall be15-20m.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规范.doc

SWS《船舶涂装通用工艺规范》选用标准:Q/SWS 42-030-2003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钢质船舶的工艺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钢质船舶的涂装,其他钢结构物涂装时也可参照使用。
2工艺要求2.1造船涂装工艺阶段:a)钢材预处理;b)分段涂装;c)总段涂装;d)船坞涂装;e)码头涂装;f)交船前涂装。
2.2钢材预处理2.2.1钢材预热温度控制在40℃左右。
2.2.2经抛丸或喷丸除锈后的表面质量应符合CB/T 3513-93《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的要求。
2.2.3钢材抛丸或喷丸除锈后应立即涂上车间底漆,车间底漆的厚度应符合涂装说明书的规定。
2.2.4涂有车间底漆的钢材必须待车间底漆干燥后才能起吊运输,因机械原因所破坏的车间底漆涂层应手工补涂。
2.3分段涂装2.3.1分段涂装必须在结构完整性交验和规定的分段预舾装工作完成以后进行。
2.3.2为便于磨料清理和通风换气,必要时,可在征得船东和船级社同意后,增设工艺孔。
2.3.3分段涂装结束后,应在涂层充分干燥后才能启运。
对分段中非完全敞开的舱室,应测定溶剂气体的浓度,在确认达到规定的合格范围后,才能启运。
2.3.4底部分段必须在外板的涂层充分干燥以后才能运送至总段平台或坞内合拢。
放置时,墩木处宜采用耐溶剂性能好的软性材料衬垫。
2.4总段涂装2.4.1总段涂装必须在总段结构完整性交验和规定的总段预舾装工作完成以后进行。
2.4.2总段合拢焊缝在涂料施工后,必须达到油漆说明书中规定的干燥时间,才可下坞合拢。
2.5船坞涂装2.5.1分段间的大接缝及分段涂装阶段未作涂装的水密焊缝,应在密性试验结束以后进行修补涂装。
2.5.2船舶下水后如果不再进坞,则水线以下的部位(包括水线水尺)应涂装完整。
2.5.3船体外板水线以上区域,面层涂料应在坞内阶段涂装。
涂装前,对舷旁排水孔应设置适当的临时导水管或木栓塞住排水孔,直至涂装结束,涂膜完全干燥为止。
2. 船舶钢质舾装件涂装工艺规范(1)

5.4 直梯、斜梯和栏杆
5.4.1 本标准所规定的直梯、斜梯是指独立的钢质件,包括梯架、扶手、踏步和间歇平台,不包括与
船体结构直接连接的室内梯。
5.4.2 直梯、斜梯提交涂装施工部门时应注明名称及安装部位。
5.4.3 直梯、斜梯和栏杆涂层配套应按表 5 的规定进行。
3
QB /CX GY002-2003
NO.3度
备注
1 液柜内部
a 镀锌柜
不涂装
b 滑油、燃油柜
不涂装,在油柜投入使用前用油擦洗
c 污油、污水柜
EP
EP
船东若对热水柜
d 水柜
PE
PE
配套有不同要求
则另行规定
2 液柜外部
a 室内镀锌柜
U/P
C-FP
b 室内非镀锌柜
C-R/P
C-R/P
C-FP
c 室外液柜
U/P
FP
5.3 基座
5.3.1 本标准规定的基座不包括主机基座等跟船体结构直接相连的基座。
施工部门应注意控制质量,施工结束后要进行自检并向厂检验部门交验。施工部门及厂检验部门对 表面处理、涂漆等工作需要进行认真的检查。舾装件涂装一般不需向船东报验。
4
5.1.6 管系内部油漆由轮机专业另行规定。
5.1.7 管系的色标,由轮机专业另行规定。
5.1.8 管系涂层配套应按表 2 规定。
表2 管系涂层配套
序 管系名称及安装部位
号
涂装要求
NO.1度
NO.2度
备注
1 镀锌管外部
a 机舱、舵机舱及其他工作舱室的不可见部位
不涂装
镀锌管上船安装前均
b 其它舱室
U/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0吨油趸船涂装工艺为了提高船舶的涂装质量,加强对实际生产的工艺指导,特制定本规范。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钢质船舶的工艺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钢质船舶的涂装,其他钢结构物涂装时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CB/T 3513-93 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CB/T 3798-1997 船舶钢质舾装件涂装要求Q/SWS 42-017-2003 船舶膜厚管理工艺规范ISO8501-1 未涂覆过的钢材在涂装油漆及和油漆有关产品前的预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等级SSPC Vis 1-89 钢表面喷丸清理的目视标准SSPC Vis 3 动力或手动工具清理钢表面的目视标准3 工艺准备3.1 船用涂料的一般要求:3.1.1 船用涂料应由专业涂料生产公司生产。
提供给船厂的每批涂料必须密封包装,包装桶上应印有产品名称、牌号、颜色、出厂批号、储存期等,进口涂料应有中文标识。
3.1.2 每批船用涂料必须附有质量保证书。
3.1.3 船用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涂料生产公司提供的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3.2 船用涂料的代码:为方便涂装设计的表达,各种船用涂料可以用1~3位英文字母作为代码。
涂料代码参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3.3 船体各部位涂层配套根据船体各部位所处环境的腐蚀条件,应选用合适的涂层配套。
涂层配套示例参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
4 人员4.1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关专业培训、考试或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4.2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55工艺要求5.1 造船涂装工艺阶段:a)钢材预处理;b)分段区域涂装;c)整体涂装;d)码头涂装;e)交船前涂装5.2 钢材预处理:5.2.1 钢材预热温度控制在40℃左右。
5.2.2 经抛丸或喷丸除锈后的表面质量应符合CB/T 3513-93的要求。
5.2.3 钢材抛丸或喷丸除锈后应立即涂上车间底漆,车间底漆的厚度应符合涂装说明书的规定。
5.2.4 涂有车间底漆的钢材必须待车间底漆干燥后才能起吊运输,因机械原因所破坏的车间底漆涂层应手工补涂。
5.3 分段区域涂装:5.3.1 分段区域涂装必须在结构完整性交验和规定的分段预舾装工作完成以后进行。
5.3.2 为便于磨料清理和通风换气,必要时,可在征得船东和船级社同意后,增设工艺孔。
5.3.3 分段区域涂装结束后,应在涂层充分干燥后才能启运。
对分段区域中非完全敞开的舱室,应测定溶剂气体的浓度,在确认达到规定的合格范围后,才能启运。
5.3.4 底部分段区域必须在外板的涂层充分干燥以后,才能进行涂装作业。
放置墩木或水泥吨位处宜采用耐溶剂性能好的软性材料衬垫。
5.4 整体涂装:5.4.1 整体涂装必须在船体结构完整性交验和规定的总体预舾装工作完成以后进行。
5.4.2 水线、水尺、船名、港籍名以及船壳外的各种标记,应仔细刷涂,在下水前应完全干燥。
5.5 码头涂装:5.5.1 液舱内部涂装如果在整体阶段未完成,需在码头阶段进行修补,则作业时应采取通风、除湿措施,严格防止舱壁结露。
5.5.2 机舱舱底涂层修补工作应在试车前完成。
5.5.3 室内甲板与露天甲板应在接近交船时进行涂装。
涂装施工时应分区域进行,以免影响通行。
施工后的表面在涂层完全干燥以前要严禁人员通行。
涂层干燥后应铺上覆盖物,避免不必要的践踏。
5.6 交船前涂装:主要是修补涂装,涂膜在损伤后要及时进行表面处理,并修补油漆。
5.7 舾装件涂装:5.7.1 舾装件,除规定不必涂漆之外(如不锈钢制品、有色金属制品、镀锌件等),上船安装前,都必须先经过表面处理和涂好防锈底漆或涂完面漆。
不允许未经表面处理和涂漆的钢质舾装件上船安装。
5.7.2 舾装件上船安装前所涂的底漆或面漆应符合CB/T 3798-1997的要求。
5.7.3 外购设备或一般舾装件,应在订购时向制造厂提供表面处理和涂漆的技术要求。
对涂料品种、膜厚、颜色等均应作出规定,必要时应派质检人员前往检查验收。
5.7.4 舾装件上船安装后,如果发生局部涂层破坏,应用同类型的涂料进行逐层修补。
5.7.5 舾装件安装后,周围区域或部件涂装面漆时,应注意保护好不该涂漆的部位(如机械活动面、铭牌等)。
6 工艺过程6.1 涂装前表面处理6.1.1 钢材预处理6.1.1.1 钢材预处理流水线流程:清洁、预热、抛丸除锈、自动涂装、后加热、钢板运输。
6.1.1.2 钢材在原材料阶段的表面预处理(一次除锈),可采用抛丸、喷丸或酸洗方式进行。
6.1.1.3 厚度大于或等于6mm的钢板、型材,应采用抛丸流水线进行预处理,现场记录检验表也可采用喷丸方式进行预处理;厚度小于6mm的钢板、型材,可在薄板抛丸流水线上预处理或采用酸洗方式除锈,也可在组装成部件、分段以后采用喷丸方式进行除锈;管材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喷丸或酸洗方式除锈。
6.1.1.4 钢材表面预处理前应除去表面的油污、水分和杂物。
6.1.1.5 抛丸或喷丸可采用钢丸、钢丝段、棱角砂等磨料。
6.1.1.6 抛丸或喷丸后的表面,必须清除所附着的丸粒、灰尘等杂物。
6.1.1.7 未经预处理的钢材在组成部件、分段后,如果以喷丸方式进行除锈,其表面质量应与相应部位的二次除锈质量相当。
6.1.1.8 酸洗除锈后的表面质量应符合CB/T 3513-93的要求。
6.1.1.9 按6.1.1.7、6.1.1.8规定除锈后的表面应及时涂上规定的防锈底漆。
6.1.2 二次表面处理6.1.2.1 结构表面缺陷处理处理因切割焊接装配后产生的问题。
对结构表面缺陷处理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锐边打磨光滑;b)粗糙焊缝打磨光顺;c)飞溅和焊渣的去除和打磨;d)裂缝和凹坑;e)表面缺陷,如起鳞;f)手工焊缝打磨光顺;g)钢板的切割边打磨光顺。
结构表面缺陷处理要求及具体方法可参见表1。
6.1.2.2 溶剂清洗清除钢板表面所有可见油类、油脂、污垢和其他可溶性污物。
若有厚重的油脂,可先用工具除去,再用表2的方法除去剩下的油脂。
表2 溶剂清洗的方法6.1.2.3 二次除锈6.1.2.3.1 二次除锈的主要方式为喷丸(砂)除锈和动力工具除锈。
6.1.2.3.2 应尽量在天气情况良好时和室内工场进行二次除锈作业,除锈结束后应清除表面的油污、尘埃等异物,并应及时涂上规定的底漆。
6.1.2.3.3 二次除锈作业时,对各部位的具体工艺要求见表3。
表3 二次除锈工艺要求6.1.2.3.4 船体各部位二次除锈等级应符合规格书中的有关要求。
6.1.2.3.5 规格书中经常出现的喷射国际标准要求见表4。
表4 喷射除锈等级国际标准6.1.2.3.6 规格书中经常出现的打磨除锈国际标准要求见表5。
表5 打磨除锈等级国际标准6.2 涂装作业6.2.1 涂装作业环境6.2.1.1 涂装工作应尽可能在天气情况良好时进行,气候潮湿或气温较低的季节应在室内进行。
6.2.1.2 雨天、雪天、雾天不应进行露天涂装。
6.2.1.3 一般情况下,对于环氧、焦油环氧涂料,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应进行涂装;对于环氧类涂料的涂装,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选用冬用型;对于水性涂料,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应进行涂装;对于其它涂料的涂装,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采取措施对涂料进行预热处理。
6.2.1.4 在潮湿表面上不允许进行涂装。
涂装施工应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5%时或钢板表面温度高于露点3℃时进行。
6.2.1.5 特种涂装应在涂料厂商推荐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6.2.1.6 涂装作业时和涂层干燥前,施工表面应避免被周围的粉尘污染或被水滴溅湿。
6.2.2 涂装作业准备6.2.2.1 发料与领料6.2.2.1.1 涂料应严格按照工艺图册规定的品种、牌号、颜色和定额数量发放领取。
6.2.2.1.2 稀释剂应根据工艺图册规定的品种和比例发放领取。
6.2.2.2 开罐6.2.2.2.1 涂料在开罐前确认涂料的品种、牌号、颜色符合工艺图册,并记录批号。
6.2.2.2.2 涂料应根据实际需要量,在涂装作业即将开始时开罐,避免浪费。
6.2.2.3 搅拌涂料使用前,应使用机械搅拌使其均匀。
若为双组分涂料,应先搅拌均匀, 加入固化剂后再次搅拌均匀。
6.2.2.4 混合熟化双组分甚至3组分涂料要按规定比例混合。
混合熟化过程:a)涂料搅拌均匀;b)倒入一半固化剂搅匀;c)倒入剩下的固化剂搅匀;d)必要时加入稀释剂搅匀;e)按规定放置一定时间进行熟化(预反应);f)过滤喷涂。
注意使用时间不要超过规定,以免胶化报废。
熟化时间和混合使用时间随温度上升而缩短,需注意厂商说明。
高温季节须避免在太阳暴晒下施工。
6.2.2.5 稀释通常涂料开罐就可使用,无需稀释。
有以下情况可以加稀释剂:a)冬季在温度低时;b)手工或空气喷涂时;c)特意降低膜厚时;以上操作均需在厂商指导下进行。
6.2.2.6 过滤为了除去涂料中仍残余的难分散的较大颗粒,结皮或其它异物。
可按以下方法解决:a)经过过滤网倒入另一空桶;b)喷涂时,在漆泵吸口处加滤网或过滤器;c)使用完后,用溶剂清洗;d)喷涂特殊涂料时,如玻璃鳞片涂料,需拆去滤网。
6.2.2.7 遮蔽6.2.2.7.1 分段区域大接缝及密性试验前的水密焊缝,不允许涂各种防锈涂料、面漆,涂装前应予以遮蔽。
6.2.2.7.2 喷涂作业时,对不应涂漆的部位,应予以遮蔽。
6.2.3 涂装施工6.2.3.1 涂装施工主要有刷涂、辊涂、无气喷涂等方法。
下列一个或几个因素决定了施工方法的选择:1,工件的尺寸和类型;2,待涂区域的可接近程度;3,待涂区域的形状;4,(喷涂施工中的)过喷涂可能会造成关键区域的损坏或对周围环境的破坏;5,涂料的类型。
6.2.3.2 刷涂6.2.3.2.1 刷涂施工通常用于:a)不可能进行辊涂或喷涂的区域或局部修补;b)角和边的切割处;c)为了在裂缝或腐蚀麻坑处取得良好的渗透作用;d)灵敏度高的仪器、电机、机械和仪表周围等关键区域;e)对焊接处、铆钉、螺栓、螺母、棱边、法兰、角落等的预涂。
6.2.3.2.2 刷涂施工的工序a)将漆刷的1/2浸满涂料;b)取出时,在容器内沿擦去或嗑去过量的涂料;c)漆刷始终与待涂表面处于垂直状态,运行时的用力和速度均衡;d)漆刷运行采用平行轨迹,并重叠漆刷的1/3的宽度;e)在前道涂层上以直角呈交叉状施工后道涂层。
6.2.3.3 辊涂6.2.3.3.1 辊涂施工一般用于宽大、平整的表面6.2.3.3.2 辊涂施工时,辊筒以交叉的走势在表面上滚动,将涂料均匀地涂布在表面上。
6.2.3.4 无气喷涂6.2.3.4.1 无气喷涂的喷嘴根据不同涂料的性能进行选择。
具体选用可参见表6和表7。
表6 涂料种类和喷嘴选用对照表表7 无气喷涂喷嘴对照表6.2.3.4.2 无气喷涂施工要领喷涂施工要注意以下要领:a)开始施工涂料前,施工者应检查喷枪,并调节喷枪以产生最佳扇面;b)手持喷枪使喷束始终垂直于表面并与受涂表面保持25至30厘米的均匀距离,避免手腕转动而成为弧形移动;c)扳机应恰在待涂表面的边与喷嘴成一直线前扣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