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X线报告模板
x线诊断报告模板大全

x线诊断报告模板大全I. 前言在医学领域中,X线诊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无创检查来帮助医生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
因此,对于X线诊断报告的编写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X线诊断报告模板大全,方便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II. X线骨盆报告模板患者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检查部位:骨盆检查方法:平片检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检查结果:患者骨盆平片显示,骨盆结构齐整,未见明显骨质破坏。
双股骨头位置正常,未见脱位或移位。
未见明显的股骨头坏死现象。
双侧髋关节间隙正常,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
结合临床症状,考虑患者暂无骨盆相关疾病。
III. X线胸部报告模板患者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检查部位:胸部检查方法:平片检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检查结果:患者胸部平片显示,双侧肺纹理清晰,未见明显渗出、浸润或结节。
心影大小、形态正常,未见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肺气肿表现。
横膈位置正常。
未见胸廓、胸骨及肋骨异常。
考虑患者暂无胸部相关病变。
IV. X线颈部报告模板患者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检查部位:颈部检查方法:平片检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检查结果:患者颈部平片显示,双侧颈椎结构正常,间隙正常,未见明显的椎间盘突出。
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未见明显畸形或骨质异常。
结合临床症状,考虑患者暂无颈部相关疾病。
V. X线腰椎报告模板患者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检查部位:腰椎检查方法:平片检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检查结果:患者腰椎平片显示,腰椎正常生理弯曲,各椎体边缘光整,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及骨赘形成。
未见椎间盘突出、脊柱管狭窄、椎间孔变窄等异常。
结合临床症状,考虑患者暂无腰椎相关疾病。
VI. X线肩关节报告模板患者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检查部位:肩关节检查方法:平片检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检查结果:患者肩关节平片显示,肩胛骨、锁骨及上臂骨等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的肩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
X线检查呼吸系统诊断报告模板

X线检查呼吸系统诊断报告模板病案资料: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 岁住院号:XXX 科室:XXX 床号:XXX临床症状:患者主诉持续咳嗽、气促,伴胸闷、咳痰,持续时间为X天。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发育正常。
脸色稍苍白,皮肤黏膜可,呼吸运动可,声音清晰。
两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60次/分,心律整齐。
腹平软,压痛轻,肠鸣音正常。
检查方法:患者于XXX日前往我院X线诊断科行胸部X线检查。
X线检查结果:1. 双肺纹理走形欠清晰,两肺野内可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并伴有咳嗽时气管远端呈分叶状扩张,支气管壁增厚的表现,提示慢性支气管炎伴气管扩张。
2. 右上肺可见一个细长形、边界较清楚的圆形透光区,直径约为3cm,病灶周围有轻度模糊影,提示可能为支气管囊肿或空洞。
诊断意见: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结合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患者可能存在以下情况:1. 慢性支气管炎伴气管扩张:表现为双肺纹理走形欠清晰,呈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咳嗽时气管远端呈分叶状扩张,支气管壁增厚。
综合患者主诉的咳嗽、气促、胸闷,以及体格检查发现的双肺呼吸音减弱、干湿性啰音,支持此诊断。
2. 右上肺支气管囊肿或空洞可能:X线检查显示右上肺一个细长形圆形透光区,周围有轻度模糊影。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诊断。
鉴于上述初步诊断,建议患者进一步进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1. 支气管造影:以了解气管、支气管的形态和功能。
2. 支气管镜检查:以观察气管、支气管黏膜是否异常,如炎症、溃疡等。
3. 痰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鉴定:以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
治疗方案:1. 支持治疗:保持休息,补充营养,合理饮食,适量饮水,避免寒冷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 痰液引流:通过物理方法(体位引流、拍背、气道湿化等)或药物治疗(黏液溶解剂)促使痰液流畅排出。
3. 控制感染: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x线胸片报告模板

x线胸片报告模板篇一:X线报告模板胸部1、心肺未见病变征:两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实质病变影。
两肺门不大,未见结节和肿块影。
心影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两膈光滑,两肋膈角锐利。
1、主动脉硬化:两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实质病变影。
两肺门不大,未见结节和肿块影。
心影不大,主动脉迂曲增宽,弓部可见钙化影。
两膈光滑,两肋膈角锐利。
2、纤维灶:两侧肺气肿征,肺纹理增多、紊乱,两上肺见斑点、索条状致密影,边界清。
两肺未见明确结节、团块影。
两肺门不大,未见结节和肿块影。
心影不大,主动脉增宽、扭曲,弓部见钙化影。
两膈光滑,两肋膈角锐利。
诊断:肺气肿。
两上肺纤维灶。
主动脉硬化。
3、肺Ca(左肺门):“左肺小细胞癌”复查:无旧片比较两肺纹理清晰,左肺门区见一结节影,与肺门血管分界不清,大小约×3cm,边缘较光滑,未见明显毛刺影,可见浅分叶,余肺内未见活动性实质病变影。
右肺门不大,纵隔影未见明显增宽。
心影不大。
两膈光滑,两肋膈角锐利。
4、肺Ca(左肺门,膨胀不全):左下肺野呈大片状致密影,边界尚清楚。
左肺门影增大、模糊,侧位可疑肺门肿块影,密度较低,气管、纵隔向左侧移位,相应肋间隙未见明显狭窄。
心影不大,主动脉迂曲增宽,弓部见钙化影。
左膈上抬,膈下见积气结肠影。
右膈光滑,右肋膈角锐利。
诊断:左肺门区团块影,肺癌并左肺膨胀不全可能性大,建议CT检查。
主动脉硬化。
4、肺Ca(早期,周围型)两肺纹理增多,左上肺第二前肋重叠处片状影,约,病灶呈毛玻璃状改变,边缘欠清,侧位片病灶位于上叶前段,余肺内未见实质病变。
两肺门不大。
心影不大,主动脉迂曲增宽,主动脉结上见弧形钙化影。
左膈低平,右膈光滑,右肋膈角锐利。
诊断:左上肺片状影,性质待定,建议CT排除肺内占位。
主动脉硬化。
5、转移瘤:两肺纹理增多、紊乱,呈网状改变,两肺内多发结节影,较大一处直径约1cm,边缘模糊。
两肺门模糊不清,主动脉增宽、扭曲。
右膈光滑,稍低右肋膈角锐利,左膈、左肋膈角显示不清。
正常X线报告模板

正常X线报告模板胸部:(1)胸廓对称,气管居中,纵隔不宽;双侧肺野清晰,肺纹理走向规则,未见实质性病变;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面光滑,肋膈角锐利。
双肺及心膈未见异常。
(2)胸廓对称,气管居中,纵隔不宽;双侧肺野清晰,肺纹理走向规则,未见实质性病变;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各房室未见增大,食道左房压迹显示清晰,未见加深或后移;双侧膈面光滑,肋膈角锐利。
双肺及心膈未见异常。
腹部:(1)双侧肾脏及腰大肌外形显示清晰,双肾区、双侧输尿管行程及膀胱区均未见阳性结石影。
腹部泌尿系未见阳性结石。
(2)腹部可见散在肠气及内容物分布,未见肠管扩张或液平,双侧腹脂线清晰,两膈下未见游离气体。
腹部未见肠梗阻及消化道穿孔表现。
头颅及五官:(1)````头颅形态、大小正常,颅板骨质结构完整,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或破坏。
颅板血管沟影及脑回压迹清晰,颅缝未见增宽,颅内未见异常钙化。
蝶鞍大小、形态、骨质未见异常改变。
头颅平片未见病变。
(1)枕骨形态、大小正常,骨质结构完整,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或破坏。
枕板血管沟影及脑回压迹清晰,颅缝未见增宽,颅内未见异常钙化。
枕骨骨质未见异常。
(1)中颅窝骨质结构完整,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或破坏。
双侧破裂孔、卵圆孔、圆孔及棘孔对称、等大,边缘清晰,未见扩大;颅底未见软组织肿物影。
其余所见各颅底骨骨质完整,未见异常。
颅底骨质未见异常。
(1)头颅标志物处颅板骨质结构完整,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或破坏。
颅板血管沟影及脑回压迹清晰,颅缝未见增宽,局部未见软组织肿物影及异常钙化灶。
头颅切线位未见病变。
(1)````双侧颧弓形态、大小正常,骨质完整,骨皮质光滑、连续,骨小梁清晰,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或破坏。
双侧颧弓骨质未见异常。
(1) ````蝶鞍形态、大小正常,骨质完整,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或破坏,前、后床突及鞍底未见扩大,鞍区未见软组织肿物影及异常钙化灶;蝶窦形态正常,未见受压,透光度正常。
蝶鞍未见病变。
(1)`````鼻骨骨质完整,骨皮质光滑、连续,骨小梁清晰,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或破坏;鼻额缝显示清晰,未见分离。
病例X射线报告单

病例X射线报告单
患者信息:
姓名:XXX性别:女年龄:50岁
病例号:XXXXX送检医院:XXX
临床信息:
主诉:右胸痛持续2周,伴咳嗽和气短
检查方法:
胸部X射线检查
检查结果:
胸部正位和侧位平片显示右侧肺下叶有一个约2cm×3cm的圆形透亮影,局部密度较低。
影像边界清晰,没有明显毛刺、毛糙或钙化。
周围肺纹理清晰可见。
右侧肺门及纵隔未见明显异常。
左肺野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胸片表现为右侧下肺野圆形透亮影,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建议进一步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
诊断意见:
1. 右侧下肺野约2cm×3cm的圆形透亮影,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2.建议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
注意事项:
1.患者需要提供详细的病史和体检信息。
2.患者需参考医生的建议,进一步行CT检查,以明确肿瘤性质和确
定治疗方案。
3.如果患者有任何不适,请立即就医。
附注:
X射线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初步筛查肺部病变。
但是,X射线的分辨率有限,有时不能明确诊断。
所以,在临床症状和X射线结
果有疑问的情况下,通常需要行CT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以辅助
诊断。
X线各部位诊断报告

X线各部位诊断报告
受检者:XXX(姓名)性别:女年龄:45岁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临床病史:
受检者Ms. XXX自称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疼痛等症状一周。
曾
就诊于XXX医院,经临床检查和初步诊断,怀疑左侧胸腔积液或其他
有关病变。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了胸腔X线检查。
检查部位:胸部
检查结果:
胸部X线照片显示:两侧肺野分布均匀,心脏形态和大小正常。
下
叶左后基底段见一椭圆形致密阴影,约直径3.2cm,边缘模糊,密度均匀,无明显钙化影。
该致密阴影下无明显空腔影,左、右侧胸腔未见
积液或肺门淋巴结增大。
结论:
1. 胸部X线显示左侧下叶左后基底段发现一椭圆形致密阴影,直径
约3.2cm,边缘模糊,密度均匀,需进一步检查确定性质。
2. 未见肺脏实变、纤维条索影以及胸腔积液等异常。
3. 未见肺门淋巴结及纵隔增大。
建议:
根据胸部X线检查结果,建议受检者进行以下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1. 胸部CT扫描:以进一步观察异常致密阴影的细节、形态和位置,以及检查肺部其他可能的病变。
2. 心电图(ECG):以评估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3. 肺功能检查:用以评估肺部功能情况。
备注:
该诊断报告仅根据X线检查结果提供初步参考,还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请受检者进一步咨询
医生以获取详细诊疗方案。
胸部 X线报告模版自己整理的

胸部报告模版:1.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走形自然,肺门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可,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2.支气管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强,肺门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可,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3.支气管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可见散在小斑片状模糊影,心影形态、大小可,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4.新生儿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双肺野可见片絮状密度增高影,心影形态、大小可,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5.双下肺炎(大叶性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强,双下肺可见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心影形态、大小可,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6.支气管炎、肺气肿: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侧肋间隙略增宽,双肺野透光度增强,心影狭长呈水滴状,双膈面低平,双肋膈角锐利。
7.心衰、肺水肿: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模糊,中下肺野透光度差,见多发片状高密度模糊阴影,双肺门阴影模糊,心影增大,双侧膈面及肋膈角显示欠清晰。
8.气胸膈角锐利。
9.胸腔积液: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强,右下肺野呈高密度影,上缘呈外高内低弧形影,心脏大小、形态可,右膈面及肋膈角显示10.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双肺挫伤可考虑:右侧第4-10肋骨骨质不连续,部分段端错位,纵隔及气管居中,右肺野透光度减低,右肺野及左下肺野见片状模糊影,心影大小、形态可。
双膈面及肋膈角显示不清。
11.心影稍大,主动脉硬化: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走形自然,肺门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心影稍大,主动脉球见弧形钙化,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12.ASD: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肺纹理增多,(右下肺动脉干宽—cm,肺动脉段突出—cm),心影增大,心胸比率为—,心尖圆钝,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X线诊断报告模板

X线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第一部分呼吸系统一、正常胸部平片1、正常胸片: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扭曲及聚拢。
两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2、肋骨像: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
片中所示骨性肋骨骨质连续性完整,未见中断影像。
二、气管和支气管疾病1、先天性支气管囊肿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肺下野可见一类圆形囊状透亮区,壁较薄,其内未见气液平。
气管居中,无增宽。
心脏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
双膈光滑,肋膈角锐利。
(与正常肺不同的是右肺下叶,为判断理由)2、支气管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3、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胸廓呈捅状,肋骨平举,肋间隙增宽,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野透亮增强,肺纹理变细,双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京戏狭窄。
心脏呈垂位型,心脏无扩大。
双侧膈肌变平,肋膈变平,肋膈角锐利。
4、支气管扩张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并隐约可见多个囊状透亮区。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三、肺部炎症1、大叶性肺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下缘清楚平直,上缘模糊,余肺野清晰,未见实性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X线报告模板心肺正常: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无明显异常;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无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略增粗、增多;两肺门无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正常范围,主动脉无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
肺纹理增粗: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无明显异常;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无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两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正常范围,主动脉无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
右侧肺不张:右侧肺野呈均匀一致性密度增高影;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隔向右侧移位,右膈升高,膈影及心缘不清;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范围,主动脉无异常。
右肺中叶综合征:正位片示右下肺野见一底靠右心缘呈三角形密度增高影,上界清晰,下界模糊;侧位见底向前胸壁,尖向肺门三角形阴影;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
右肺上叶肺膨张不全:右上叶体积缩小,呈折扇形密度增高影;右肺门上移,水平裂外侧部上移,气管向右移;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
右肺下叶肺膨胀不全;右肺中、上叶代偿性肺气肿:右下肺野见一尖端与肺门相连,基底位于膈肌之三角形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见内收肺纹理;右膈面及右心缘模糊,右中上肺野透光度增强,肺纹理稀小;侧位:右肺下叶内收呈“双翼状”密度增高影,斜裂向后移位,右膈中后部模糊;左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左肺纹理清晰,无增粗、增多、变形,肺门无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宽;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
左肺上叶肺膨张不全:正位片见左上、中肺野内、中带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阴影下部密度渐低,边缘模糊,气管左移,左上纵隔边缘不清;右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侧位见斜裂前移。
两下肺感染: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两下肺野见网状及小点状密度增高影及斑片状密度增高、边缘模糊影;两侧肺门影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右侧包裹性液气胸:右上肺野外带沿侧胸壁见一突向肺野囊状阴影,上部窄长,为透亮气体影,下部见一液平面,内侧见被压缩肺组织之外侧缘;左肺野未见明确实变影;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
右侧肺底积液:右侧见假横膈征,假膈明显升高,顶点外移至外1/3处,侧位:右后肋膈角变钝;仰卧位透视见,右侧肺野透亮度减低,胸廓外侧部见带状密度增高影,正常膈影显示清晰;左肺野未见明确实变影;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
横裂叶间积液:右中肺野见边缘清晰横置梭形密度增高影,侧位片示,梭形阴影相当于横裂位置,较正位所见狭长、尖锐;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
斜裂叶间积液:右侧中下肺野见边缘模糊、大片状密度增高影,侧位片示,右侧斜裂呈梭状增宽,边缘清晰;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
胸腔包裹性积液:*下肺野外带见沿侧胸壁见一弧形凸出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呈上窄下宽状。
对侧肺野未见明确实变影;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
胸腔大量积液:*侧第二肋间以下肺野见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上缘稍模糊,呈外高内低凹面向上弧状;对侧肺野未见明确实变影;纵隔向左侧移位;对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对侧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
胸腔少量积液:*侧肋膈角变钝,模糊;*侧余肺野未见异常;对侧肺野未见明确实变影;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对侧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
胸腔中等量积液:*侧第3前肋间以下肺野见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上缘稍模糊,呈外高内低凹面向上弧状,*膈、*心缘及右中下侧胸壁被遮盖;余肺野未见明确实变影;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对侧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
肺上叶陈旧性肺结核:*上肺野见边缘清晰索条状纤维硬化灶及斑点状密度增高不均影;边缘清晰,部分为钙化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肺上叶肺结核并胸腔积液:*上肺野见少量小斑片状及斑点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缘部分模糊;*下肺野第5肋间以下见片状密度增高影,上缘呈外高内低,凹面向上弧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右膈被遮盖,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上肺结核-部分硬结钙化:*上肺野见边缘清晰索条状纤维硬化灶及斑点状密度增高不均影;边缘清晰,部分为钙化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上肺结核-大部分硬结钙化:*上肺野见边缘清晰索条状纤维硬化灶及斑点状密度增高不均影;边缘清晰,大部分为钙化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肺上叶干酪性肺炎并肺下叶播散:*侧中上肺野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下缘以水平裂为界,其内密度不均,隐约见不规则透亮区影;*下肺野见散在斑点状播散阴影,边缘模糊;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双肺野满布分布均匀,大小、密度一致粟粒状阴影;肺纹理被掩盖;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两肺野见多发大小不等、密度不均粟粒状、小结节状及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部分锐利,部分模糊,病灶以上肺野明显,部分为钙化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浸润型肺结核-好转期:两上肺野见小斑片状及索条状阴影,密度不均,边缘大部清晰;与前片比较,病变缩小,边缘清楚,密度稍高;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浸润型肺结核-进展期:两上肺野见密度不均,边缘模糊斑片状及少许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浸润型肺结核--稳定期:两上肺野见边缘清晰索条状及小结节状、斑点状密度增高影;与前片对照,无明显变化;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浸润型肺结核:双上肺野见斑片状及索条状阴影,密度不均,边缘不清晰;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右肺门增大,呈结节状,边缘稍模糊;右上纵隔增宽,略呈波浪状;肺内未见明显原发病灶;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左上肺可见纤维索条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可见多个空洞形成;左侧中下肺可见粟粒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左侧肺门上提,左下肺纹理上提呈“垂柳征”。
结核球:*肺野见一直径为2.3cm球形病灶,边缘光整,其内隐约可见点状钙化灶;病灶周围见散在纤维索条灶及星点状钙化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原发综合症:右上肺野外带见片絮状阴影,边缘模糊,其内隐约见一密度较高结节状阴影;右肺门增浓、增大,边缘模糊,见结节状肿大淋巴结影;片状阴影与肺门影间见数条索条灶;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慢性支气管炎: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模糊,呈网织状改变,以两下肺明显;两下肺野见网状及小点状密度增高影;两侧肺门影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慢支炎并感染: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模糊,以两下肺明显;两下肺野见网状及小点状密度增高影及斑片状密度增高、边缘模糊影;两侧肺门影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
慢支炎伴肺气肿: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结构紊乱,间有点状及网状阴影;两肺野透光度增高;两膈低平,位于第10后肋间处,肋膈角增大;心影狭小,未见明确增大现象;两侧肺门增浓、增大,右下肺动脉稍增宽;胸廓呈桶状胸,肋骨呈稍水平状走向;纵隔居中、无增大。
肺气肿:胸廓前后径增加、肋间隙增宽,呈桶状改变;两肺野透亮度增强,双肺纹理稀疏变细;心影狭长,两膈低平,位于第11后肋处;两侧肺门稍增大、增浓;纵隔居中、无增大。
慢支炎并肺气肿,轻度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早期):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模糊,上肺纹理比下肺纹理增多、增粗;两肺野透光度增强,见网状及小点状密度增高影,以两下肺明显;两侧肺门影增大、增浓,右下肺动脉增粗,大小约为1.6cm;两膈肌低平,位于第11后肋骨以下,肋膈角增大;心影呈二尖瓣型,右心室轻度增大,左心尖部稍圆隆、上翘,肺动脉段隆突,心胸比率约0.52;纵隔居中;胸廓近似桶状,肋骨呈水平走向。
慢支炎伴感染、肺气肿;胸膜肥厚: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结构紊乱,以两下肺明显;两肺野透光度增强,见网状及小点状阴影及斑片点状密度增高、边缘模糊影,以两下肺野明显;两侧肺门增大、增浓;两膈低平,位于第10后肋间以下,双膈面见幕状粘连、突起,肋膈角变钝、肋膈角开大;心影狭小;纵隔居中;胸廓近似桶状,肋骨呈水平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