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人物事迹
催人泪下的红色经典故事7篇

催人泪下的红色经典故事7篇催人泪下的红色经典故事篇1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
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催人泪下的红色经典故事篇2河北省涞源县,位于河北西部,与山西交界,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之一。
抗日英雄王二小就生长在这里、关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我就不多所说、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头上。
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冲向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三位战士永远长眠在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
当时****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很快在边区,直至全国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秋日的太阳暖融融挂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苹果挂满枝头。
英烈事迹(通用12篇)

英烈事迹(通用12篇)英烈事迹第1篇隆冬腊月,阴雨霏霏,南京不算很冷,雨花台在雨中显得格外的寂静悲凉。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南,是一座松柏环抱的俊秀山岗,高约101米,长约3500米。
在1927年之后的一段岁月里,秀丽的雨花台却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xxx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有不计其数的革命烈士在这里倒在了血泊之中。
走进纪念馆,仿佛回到了那个革命烈火燃烧的年代,一幕幕青年烈士们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不畏生死、殊死拼搏的画面映入眼帘,他们中有学贯中外的青年博士,有未满18周岁的青葱少年,有铮铮铁骨的男子汉,也有不让须眉的女豪杰……为了民主和解放,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他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民主革命的伟大事业,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心中的信仰。
穿过纪念馆,沿着松柏簇拥着的大道,遥望着远处屹立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她是那样的庄严、厚重,犹如烈士们刚强的躯干,坚强的支撑着远处那片略显阴沉的天。
遥想当年,民主革命的天空也曾遇到了阴暗,但正是一个个革命烈士用坚强的意志和如铁的信念拨开了乌云,今日的阳光才得以光辉大地。
可以说,今天我们脚下的平坦大道,又何尝不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铺就的呢?离开雨花台,坐在回程的中巴上,望着渐渐远去的烈士纪念碑,一股发自内心的力量充盈着我的身体,我知道那是感恩,那是希望。
革命的岁月是艰苦的,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我们当感恩;革命的岁月充满了腥风血雨,今天的生活洋溢着和谐温馨,我们当珍惜。
没有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斗争,怎么会有我们今日的和谐、安康、幸福生活。
也许你还在努力的与生活中的挫折作斗争,也许你在工作中还没有如意畅达,也许你还面临着种种的困难,但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如今的那些困难,那些挫折,还有能比革命前辈们拨云见日、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还要艰难的吗?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社会条件下,他们尚且能一鼓作气,勇往直前,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更何况今天的我们呢?也许你正面临的困难确实不易克服,但那绝不可能成为阻碍你前行的荆棘。
红色经典英雄人物故事(通用14篇)

红色经典英雄人物故事(通用14篇)红色经典英雄人物故事【篇1】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
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着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红色经典英雄人物故事【篇2】黄文秀:兰谷遗芳远黄文秀是20XX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硕士毕业生,面对精彩的世界,这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女孩作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她决定回到家乡支援建设,2018年担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黄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学会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
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
黄文秀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颁奖词】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
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
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红色经典英雄人物故事【篇3】1940年9月,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
我八路军385旅按纵队首长的部署,准备攻取管头据点。
时任炮兵指挥部主任的赵章成奉命带领一个迫击炮连参加战斗。
9月23日23时,我攻击部队迅速包围了敌人据点。
爱国主义红色经典故事

爱国主义红色经典故事摘要:一、红色经典故事的背景和意义二、红色经典故事的代表人物和事迹三、红色经典故事的影响力及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四、当代社会传承红色经典故事的途径和意义正文:【一】红色经典故事的背景和意义红色经典故事是指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的大量英勇事迹和感人故事。
这些故事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斗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它们不仅是我国革命文化的瑰宝,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资源。
【二】红色经典故事的代表人物和事迹1.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牺牲时未满19岁。
2.叶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曾担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坚贞不屈。
3.黄继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4.小萝卜头:共和国年纪最小的烈士,宋振中,在监狱中度过童年,终年不到10岁。
【三】红色经典故事的影响力及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红色经典故事的影响力深远,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国家、民族献出一切。
这些故事传递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行的动力。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红色经典故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让我们了解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到他们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教育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四】当代社会传承红色经典故事的途径和意义1.图书:出版红色经典故事图书,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感人的故事。
2.影视作品:将红色经典故事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让更多人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红色旅游景点,让人们参观学习,了解革命历史。
4.教育活动: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故事分享会等,让红色经典故事走进校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甘肃红色经典人物事迹

甘肃红色经典人物事迹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甘肃这片红色土地,探寻那些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们的事迹。
甘肃,这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曾是革命战争的重要战场,无数英勇的战士在这里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杨明远:红色交通线的守护者杨明远,一位甘肃籍的革命烈士,他为党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他担任了红色交通线的负责人,为党中央和各根据地之间建立了畅通的联系。
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封锁线,传递着重要情报,为革命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二、赵崇德:英勇就义的抗日英雄赵崇德,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就义的甘肃英雄。
他参加了八路军,为保卫祖国浴血奋战。
在一次战斗中,他为了掩护战友,不幸中弹壮烈牺牲,用生命诠释了革命战士的英勇无畏。
三、李贵:长征途中的无名英雄李贵,一位在长征途中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他跟随红军队伍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
在行军途中,他不幸被敌军俘虏,但他坚贞不屈,保守了党的秘密,最终惨遭杀害,用生命捍卫了党的信仰。
四、赵世炎:甘肃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赵世炎,甘肃庆阳人,是党的早期革命烈士。
他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投身革命事业,为推翻封建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而奋斗。
在革命战争中,他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被誉为“红军之父”。
赵世炎为甘肃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
五、王孝军:红军长征中的无名英雄王孝军,甘肃临夏人,是一位普通的农民。
在红军长征途中,他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土地和财产捐献出来,为红军提供了宝贵的物资支援。
他不仅自己积极参与革命事业,还积极动员家人和村民加入革命队伍,为甘肃地区的革命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王孝军的英勇事迹传颂至今,成为了甘肃红色经典人物中的一位无名英雄。
六、张自忠:甘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干部张自忠,甘肃平凉人,是一位优秀的党员。
他长期在基层工作,为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懈奋斗。
他关心群众疾苦,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深受群众爱戴。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张自忠英勇作战,光荣牺牲,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革命英烈事迹简短20字

革命先烈事迹,要最短的(20字左右)
1、赵一曼,抗日女英雄,18岁参加革命,30岁为掩护同志被俘,敌人用竹签扎进他的指甲,她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2、小英雄雨来,面对敌人的软硬手段,不供出李大叔。
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
刘胡兰,宁死也不说出党的秘密。
董存瑞,为了胜利,舍身将碉堡炸毁。
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宁愿被烈火烧死。
3、黄继光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机关枪的枪口,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积极却牺牲了。
4、叶挺: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被毛泽东称为“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
后来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关押,因为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在监狱中写出了著名的《囚歌》明志。
5、小二放牛被鬼子抓住,鬼子给他糖,让王二小带路找八路军,王二小故意收下了鬼子的糖,王二小七拐八拐的拐进了八路军的埋伏,于是鬼子发现被骗就杀了他,而鬼子也中了埋伏死了。
红色经典故事三篇

红色经典故事三篇红色经典故事一最近我读了一本革命英雄故事书,其中战斗英雄董存瑞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
1948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连接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人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这时侯,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冲向暗堡,前进中敌人的子弹打伤了他的左腿,鲜血直流,疼痛难忍,但他咬紧牙关,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可是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董存瑞的身言,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
右手拉燃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我读了这篇战斗英雄的故事,深受感动,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英雄们用生命的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应刻苦努力学习,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应该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红色经典故事二自从我读了王二小的故事,这一篇故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是流着泪把它看完的。
王二小是一名儿童团员,他一边给地主放牛,一边给八路军站岗放哨。
有一次,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他们看见了王二小在山上放牛,便把他叫来,叫王二小带他们去卧虎沟。
聪明的王二小为了乡亲们的安全,假装给鬼子带路,他心里想,你们别得意,等会有你们好受的。
他走在前面,敌人跟在后面。
他把敌人带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里。
当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时,敌人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了,就生气的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八路军迅速地跑下山狠狠地把敌人都消灭了。
十三岁的王二小就这样英勇地牺牲了,他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乡亲们的安全。
他的鲜血染红了山上的花草树木,映红了天。
革命烈士红色经典爱国故事14篇

革命烈士红色经典爱国故事1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革命烈士红色经典爱国故事14篇革命烈士红色经典爱国故事(精选14篇)古往今来,在中华民族每一个艰难时刻,都有无数英雄先烈怀着满腔热血,迎难而上,为复兴伟业耕耘不止、长歌不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胡兰的故事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董存瑞永远的丰碑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生辰:1929年10月15日祭日:1948年5月25 日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
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
后任某部六班班长。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小英雄雨来雨来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著名的小英雄,他虽年纪不大,但非常热爱中国共主党、热爱八路军,非常痛恨日本鬼子,他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支持八路军抗战,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无限热爱党,积极为抗日出力的英雄行为和爱国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因此,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我给大家讲几个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希望你们╠╠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们能够记住,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这样一个可爱可敬的小英雄,我们要永远记着他,永远学习他的可贵精神,努力学习,做好准备,将来长大了,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一切。
匡海龙(?~?)贵州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
曾在国民党部队当兵并任连长。
1928年秋于江西德兴率一个连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在赣东北土地革命军第十四团任连长、营长。
1929年4月部队改称江西红军独立五团,任团长。
同年12月改称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
率部参加巩固扩大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0年7月成立红十军,任第七团团长。
率部参加攻克景德镇的战斗。
9月团改旅,任红十军七旅旅长。
同年11月旅改团,仍任团长。
率部参加转战闽北扩大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1年率部参加反“围剿”作战。
1933年1月红十军调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闽浙赣军区将地方武装编成新十军,任师长并代理军长。
不久任皖赣挺进师师长,率部坚持皖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4 年秋参与领导以江西浮梁小源为中心的农民暴动。
成立红军皖赣独立师,任师长。
同年底率独立师到皖南秋(浦)贵(池)东(流)地区活动。
1935 年率部分红军回到都昌、湖口、波阳、彭泽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6 年后下落不明。
旷继勋(1895 — 1933 )贵州思南人。
又称邝继勋。
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早年在川军当兵。
1925 年任川军江防军第七混成旅二团团长。
1926 年通电响应中共组织领导的四川沪(州)顺(庆)起义,并支持共产党员在其部队中发展党的组织。
大革命失败后,1929 年 6 月任国民党川军第七混成旅代理旅长,率全旅官兵于四川蓬溪县起义,任红军四川第一路总指挥。
不久起义失败,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任参谋科科长。
同年冬被派往湖北荆州、当阳从事兵运工作,发动国民党军三个连哗变,带到洪湖地区,加入红军。
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任军长,参加巩固扩大洪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后到上海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工作。
1930 年12 月调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任红四军军长、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四军十三师师长。
1931 年10 月成立红二十五军,任军长。
参与指挥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重要战斗和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对巩固扩大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32 年10 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
1933 年2 月,任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
不久改任通江县军事指挥长。
因反对张国焘的机会主义错误,多次受到打击。
1933 年6 月因肃反扩大化于四川通江洪口场被错杀。
1945 年中共七大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若飞(1896 ~1946 )贵州安顺人。
原名王萌生,化名雷音、黄敬斋。
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贵阳达德学校毕业。
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进步活动。
1918 年春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明治大学,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
1919 年5 月7 日反对“二十一条”愤而回国,参加五四运动。
同年10 月赴法国勤工俭学,曾在钢铁厂、胶鞋厂做工。
参与领导成立工学世界社,组织留法学生向中国公使馆请愿。
1922 年秋在巴黎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被选为执行委员。
10 月加入法国共产党,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3 年 3 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5 年3 月回国到上海。
参加五卅运动。
6 月被派到河南郑州,成立中共豫陕区委,任书记。
领导开展河南、陕西地区工人运动和国民运动,建立发展中共党、团组织,成立河南省总工会。
组织农民协会,帮助国民二军建立政治工作。
1926 年3 月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工作。
同年10 月至1927 年 3 月,参与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直接指挥南市区战斗。
后出席中共五大。
6 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务委员兼农委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中央农委负责人兼江苏省委农委书记。
为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制订了宜兴、无锡、江阴、常熟四县秋收暴动计划。
同年11 月组织领导宜兴、无锡东北乡农民暴动。
1928 年 4 月到南通部署发动如皋、泰兴等八县五一农民大暴动,建了一批农民武装,为建立红十四军奠定了基础。
同年夏赴苏联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并参加共产国际六大,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经常去列宁学院听课。
1931 年8 月回国,到内蒙古包头开展工作。
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书记(西北工委特派员),曾派乌兰夫等深入发动包头西部农民运动。
同年11 月因叛徒出卖被捕。
在狱中坚贞不屈,坚持斗争,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
1937 年春经党营救出狱。
9 月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区委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八路军副参谋长、军委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
协助毛泽东、朱德领导敌后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游击战争。
1941 年1 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同年秋任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
1944 年夏任中共中央代表,同林伯渠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中共中央南方局改为中央重庆工作委员会,任书记。
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同毛泽东、周恩来参加重庆谈判,并参与签署《国共会谈纪要》。
1946 年 1 月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为争取和平民主积极斗争。
同年 4 月8 日乘飞机返回延安途中,于山西兴县黑茶山机毁遇难。
杨至成(1903~1967)贵州三穗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省立农业中学毕业。
后入川滇黔联军任军需上士。
1926年3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
同年11月转入武汉分校政治队学习。
1927年6月毕业后到贺龙部第二十军,任连指导员。
同年秋参加南昌起义。
后随朱德、陈毅转战赣粤边,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二营六连连长。
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司令部副官。
4月随军上井冈山。
5月正式成立红四军。
任第十师二十八团副官长兼井冈山留守主任。
10月任第二十八团四连连长。
参加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9年5月任红四军军部副官长。
1930年6月任红十二军军部副官长。
1932年初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务部部长。
后改任中革军委总兵站部部长。
1933年1月任中革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
组织兵工军需生产,制造枪弹、医药和卫生器材,保障了中央红军各次反“围剿”作战的物资供应。
1934年10 月参加长征,任军委先遣工作团主任。
1935 年9 月任红军陕甘支队后方部部长。
到陕北后,11 月任军委后勤部部长兼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
1936 年1O 月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兼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兵站部部长。
12 月任军委总兵站部部长兼红军前方总指挥部后勤部部长。
1937 年6 月任黄河两延卫戍司令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
1938 年冬因病赴莫斯科就医。
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曾参加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会议。
1946 年回国。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等职。
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