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二衬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QC成果-长大隧道二衬外观质量的控制

QC成果-长大隧道二衬外观质量的控制

长大隧道二衬外观质量的控制发布人:XXX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南石高速公路A3 标项目部隧道QC 小组20xx 年8 月20 日长大隧道二衬外观质量的控制——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南石高速公路A3 标项目部隧道QC 小组一、工程概况一片寺隧道是拟建的泉州市环城高速公路南安至石井段南安张坑枢纽互通至水头灯桐段的一座深埋长隧道。

隧道右线起止里程桩号YK14+737~YK17+115,长2378m,最大埋深约330 米,隧道净空(宽*高):14.50m*5.0m 。

洞轴线走向方位角约200°,左右线进出洞门均采用削竹式,电灯照明,机械通风。

二、小组简介隧道施工中二次衬砌施工是经济、技术、质量、安全控制的重中之重,甚至决定了项目管理的成败。

特别是对于长大隧道二次衬砌而言,其外观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一片寺隧道二次衬砌的外观质量,保证安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立南石高速公路A3 标项目部隧道QC 小组,进行技术攻关。

本小组成立于20xx 年8 月,由12 人组成,平均接受QC 教育26.7 小时,并全部通过了考评,小组概况表见表1。

小组成立后于每周末,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二衬外观质量控制的理论学习和二衬外观质量的现场检查。

小组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长大隧道二衬施工中的外观质量控制技术难题,保证了二次衬砌施工的外观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施工成本,赢得了福建省质监局、建设指挥部和监理单位的高度赞扬。

同时也为我们以后继续从事长大隧道二衬施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小组概况表小组名称 南石高速公路 A3 标项 目部隧道 QC 小 组 活动时间 20xx.8.1~ 20xx.8.31 循环次数 两次课题名称 长 大隧道二衬 外 观质 量的控 制序号姓名年龄职务职称组内职务 TQC 教育时间( h )1 XXX XX XXXX XXX 组长 32 2 XXX XX XXXX XXX 副 组长 323 XXX XX XXXX XXX 组员 324 XXX XX XXXX XXX 组员 325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6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7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8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9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 10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 11XXXXXXXXXXXX组员24 12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表1三、选题理由工期目标 一片寺隧道是南石高速公路的一座深埋长隧道,掘进速度决定了南石高速的通车目标 分项工程合格率 100%, 优良率 95%以上, 确保质量目标部优、争创国优,力争实现精品工程创建目标 安全目标 事故频率控制在 3‰以内, 事故费率在 1.5‰以下,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技术目标除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外,还需满足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的特别规定长大隧道二衬外观质量的控制施工现状福建省高速项目中的隧道内, 均不设置防火涂 料及外观装饰, 给二衬外观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外观质量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严重地影响隧道的耐久性,尤其是对于长大隧道而言,其二衬外观质量的控制更应格外关注。

隧道二衬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隧道二衬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隧道二衬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1.编制目的2.编制范围3.混凝土浇筑准备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确认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和地点;确认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原材料;4.混凝土浇筑4.1 混凝土的拌制4.2 混凝土的运输4.3 混凝土的浇筑4.4 混凝土的振捣4.5 冲顶及二次冲顶4.6 拆模4.7 混凝土养护4.8 拱背空隙回填5.保证混凝土质量采取的措施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必须采取以下措施:5.1 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5.2 加强混凝土旁站必须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严格的旁站,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

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混凝土罐车应保持清洁,避免混凝土受到污染;②混凝土罐车运输前应进行试车,确保罐体密封、搅拌器正常运转;③混凝土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路面条件,避免碰撞或颠簸造成混凝土的离析、漏浆等现象;④混凝土罐车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转速,避免造成坍落度损失过多;⑤混凝土罐车到达工地后,应立即进行卸料,避免混凝土在罐体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导致坍落度损失过多。

4.3混凝土的浇筑⑴混凝土浇筑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测量,确定浇筑面的高程和坡度;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空鼓、夹渣等现象;⑶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避免一次性浇筑过厚而导致混凝土离析;⑷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而导致开裂。

5.加强混凝土养生工作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而导致开裂;⑵养护期间,应定期进行养护记录,记录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养护方式、环境温度等情况;⑶养护期间,应加强对混凝土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混凝土的裂缝、空鼓等缺陷。

5.4其他注意事项⑴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⑵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应注意施工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⑶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浅谈隧道二衬外观质量通病的预防

浅谈隧道二衬外观质量通病的预防

浅谈隧道二衬外观质量通病的预防摘要:二衬是保证隧道运营使用中永久稳定、平安、美观,同时也是作为平安储藏的一种工程措施,是隧道工程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

在隧道二衬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极易导致混凝土出现气泡、油迹、蜂窝麻面、施工冷缝、“人”字坡等外观质量通病,针对出现的二衬外观质量通病,提出了预防措施,提高隧道二衬施工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二衬;外观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工程质量1外观质量通病原因隧道二衬外观质量是现场控制的重要环节,外观质量通病产生跟现场人员、原材料、衬砌台车、施工方法等各种因素有关。

1.1气泡二衬浇筑过程中单层浇筑混凝土厚度过大,振捣不足,导致混凝土中的气体没能充分排出,在表面形成气泡。

1.2油迹二衬台车模板使用废机油进行涂刷,或在涂刷模板油过多、不均匀都会导致二衬混凝土在脱模后于表面产生油迹。

1.3蜂窝麻面混凝土外观产生蜂窝麻面原因较多,主要存在以下因素影响:①长距离的混凝土运输可能会导致与拌和站出站混凝土不一致,坍落度损失量过大②混凝土浇筑的塌落度过大,或者工人振捣时过振,导致模板漏浆;③单层浇筑混凝土过厚,导致出现混凝土堆积,振捣不足;④混凝土浇筑时跳层,浇筑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发生离析、石子赶堆的现象。

1.4施工冷缝、“人”字坡在二衬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施工工人为了方便,施工中可能在在同层窗口中选择1~2个窗口浇筑或者混凝土跳层浇筑,导致混凝土集中布料,并且振捣不及时,易形成集料窝,导致施工冷缝、“人字坡”等外观质量问题出现。

2预防措施2.1加强现场管理措施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措施,从拌合站的出料到二衬浇筑结束都严格按照规范由管理人员进行管控。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生产,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配合比由实验室人员进行严格配比,原材料由机料人员进行统一采购做到每一模二衬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原材料,使混凝土外观颜色保持一致。

试验人员在现场对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并且根据砼浇注高度对坍落度进行适当调整,以利于砼浇注作业,当遇到不合格的混凝土事必须退回搅拌站处理。

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QC控制

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QC控制

福永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第十二合同段梧桐隧道二次衬砌砼外观质量控制中铁十七局六建公司福永A12项目部QC小组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梧桐隧道二次衬砌外观质量控制一、工程概况:梧桐隧道全长664米左右洞呈分离布置,左洞全长638米,右洞全长690米,为中隧道。

隧道进口位于平面曲线范围内,左右线曲线半径均为R=1300米,出口位于直线段。

隧道纵坡坡率/坡长:右洞为-2%/89m和-1.275%/601m,左洞为-2%/89m和-1.374%/547m。

隧道进口设计桩号:右洞为YK63+401,左洞为ZK63+406;进口设计高程:右洞为137.358,左洞为137.163.隧道出口设计桩号:右洞为YK64+091,左洞为ZK64+044;出口设计高程:右洞为128.299m,左洞为128.407m。

隧址区属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自然地形坡度20-45°,斜坡多为风化岩层出露,缓坡地带为薄层残坡积层覆盖,植被较发育。

隧道进口段地自然形成坡度约为40°,隧道出口处自然地形坡度约为38°。

隧道洞体围岩级别有Ⅲ、Ⅳ、Ⅴ级,衬砌类型及围岩级别详见表1-1 隧道围岩类别一览表。

表1-1 隧道围岩类别一览表质量目标:争创福建省“优质工程。

二、QC小组简介:福永A12项目经理部梧桐隧道二衬施工质量控制QC小组成立于2011年04月12日。

1. QC攻关课题:梧桐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控制2. 小组名称:福永A12项目梧桐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3. 小组口号:精益求精4. 活动时间: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5. 活动次数:6次6. QC小组成员:(表1)小组成员按QC的要求学习活动。

三、选题理由:理由一: 梧桐隧道为全线的控制工程,为监理、业主、公司关注的焦点,二衬施工在进行隧道涂装之前暴露时间较长,所以二衬砼外观质量关系到我标段工程质量的整体形象,关系到我公司的质量信誉和市场进一步开拓的前景;理由二: 按照业主要求,打造绿色高速公路,保护生态,达到创优目标,在长大隧道施工中“创精品,创信誉”;理由三: 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难以控制,在前面的施工中出现二衬砼表面有错台、漏浆、蜂窝麻面等不良现象,公司要求项目人员积极参与,通过此次QC活动探讨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QC控制

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QC控制

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QC控制背景隧道工程一般是由多个工序组成的,不同工序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质量。

而其中二衬工序是相对较为重要的一个,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隧道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梧桐隧道二衬工程是一项高等级的公路建设项目,其外观质量对于隧道的整体评估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有一项严格的QC控制措施,确保二衬外观质量符合国家规定和项目要求。

QC控制要点1. 施工前QC在二衬工程开始前,需要进行前期QC控制工作。

主要包括:•预埋件安装质量检查:检查预埋件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牢固固定在隧道壁面上。

•粘结强度测试:检测喷涂混凝土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粘结强度,并记录测试结果。

•材料检查:检查各种材料的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质量检查。

2. 施工中QC隧道二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QC控制点如下:•浇筑混凝土前的QC: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检查板面的水分是否合适,混凝土浇筑时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密度和均匀性。

•混凝土碾压后的QC:在混凝土碾压后,需要进行密度及均匀性检查。

•处理接口焊接过程及质量控制:对于二衬的焊接工作,需要进行焊缝外观和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

3. 施工后QC在施工结束后,对二衬工程进行终验。

主要有:•混凝土缺陷控制:检查二衬混凝土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缺陷、异物、空鼓和裂缝等缺陷。

•光洁度控制:检查二衬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喷淋质量控制:检查喷淋的沙浆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QC控制流程为了保证二衬外观质量的高标准,梧桐隧道二衬工程QC控制流程如下:1.施工前QC工作2.施工中QC工作:–混凝土浇筑前的QC–混凝土碾压后的QC–接口焊接和质量控制3.施工后QC工作:–混凝土缺陷控制–光洁度控制–喷淋质量控制以上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处理,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操作。

这样,才能确保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符合国家规定和项目要求。

隧道二衬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隧道二衬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隧道二衬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首先,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等。

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砂和骨料应经过筛分和洗净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同时,控制好水泥砂浆的质量,确保水泥的用量符合设计要求,砂浆的配合比例合理。

其次,要控制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过程。

混凝土的配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塑性,以便于施工操作。

搅拌过程中,要保持搅拌机的运转稳定,避免停机或间歇搅拌,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第三,要注意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混凝土的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分布和密实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捣和压实,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在振捣和压实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点的位置,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第四,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养护过程。

混凝土施工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的充分湿润和适宜的温度。

养护时,应采取覆盖、喷水或涂抹养护剂等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效果。

养护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受到干燥或温度过高的影响,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最后,要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和验收。

在隧道二衬混凝土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均匀性和密实性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已经施工完成的混凝土结构,应进行验收检查,确保隧道二衬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以确保隧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隧道二衬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过程、注意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以及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和验收。

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保证隧道二衬混凝土的质量,确保隧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二衬外观质量缺陷、预防及处理措施

二衬外观质量缺陷、预防及处理措施

隧道二次衬砌外观质量控制一、现场施工情况大溪隧道进出口二衬近期施工质量明显下滑,频繁出现蜂窝、麻面、气泡、砂线等质量问题,现场施工人员无管控,责任心不强,导致二衬外观质量一落再落。

二、二衬施工技术要求1、二次衬砌施工必须“内实外美”,做到不渗不漏,表面无湿渍。

2、衬砌混凝土应采用模板台车,拱、墙一次整体浇筑。

3、隧道衬砌厚度严禁小于设计厚度,初期支护、防水板与二衬砼之间应密贴无空洞。

4、砼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一致,严禁有露筋、孔洞、疏松,不得有麻面、缺棱掉角等缺陷。

拆模后每浇筑段蜂窝深度不大于5mm,面积不得超过0.5%。

5、二衬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得超过20mm,二衬台车模板错台不得超过10mm。

三、二次衬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二衬砼要求(1)严格执行指挥部下发的《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采用砼搅拌站集中拌制生产的混凝土,砼的配合比和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

有条件时,尽量延长砼的模内养护期,以利于提高砼表面的自然光洁度。

(2)每一模衬砌应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原材料,使混凝土颜色一致。

(3)加强到场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对不合格的混凝土必须退回搅拌站处理,严禁泵送过程中向混凝土中加水。

(4)加强与搅拌站的沟通联系,根据砼浇注高度由搅拌站试验人员对坍落度进行适当调整,以利于砼浇注作业。

2、二衬砼浇筑和振捣施工要求(1)混凝土应分层对称、边浇筑边振捣,最大下落高度不能超过2 m,台车前后混凝土高度差不能超过0. 6 m,左右混凝土高度差不能超过0. 5 m。

插入式振动棒变换位置时,应竖向缓慢拔出,不得在混凝土浇筑仓内平拖,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理件。

1(2)砼定人定位捣固:专职捣固手定人定位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固,保证砼密实;起拱线以下辅以木锤模外敲振和捣固铲抽插捣固,以抑制砼表面的气泡产生。

(3)钢筋保护层:钢筋砼衬砌采用泵送砼,由于灌注速度快,钢筋变形显著,易造成拱部钢筋保护层减小。

因此要适当加大混凝土垫块厚度并放慢砼灌注速度。

暗挖隧道二衬结构施工工序及质量控制

暗挖隧道二衬结构施工工序及质量控制

二衬施工工序与质量控制要点一、初支仰拱完成后保护层施工(提前施工,不考虑工期)施工工序:初支仰拱完成后开始清理基面,铺设土工布缓冲层,土工布缓冲层完成后铺设防水板,再浇筑7cm厚防水保护层。

注:缓冲层采用400g∕m2的短纤无纺布;防水板为1. 5mm厚PVC塑料防水板;防水保护层为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保护层厚度为7cm。

质量标准:(1)铺设防水板的基面应无明水流,否则应进行初支背后的注浆或表面刚性封堵处理,待基面上无明水流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2)铺设防水板的基面应平整,铺设防水板前应对基面进行找平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喷射混凝土或1:2. 5水泥砂浆抹面的方法,一般宜采用水泥砂浆抹面的处理方法。

处理后的基面应满足如下条件:D∕L≤1∕1O,其中D:相临两凸面间凹进去的最大深度;L:相临两凸面间的最短距离。

(3)基面上不得有尖锐的毛刺部位,特别是喷射混凝土表面经常出现较大的尖锐的石子等硬物,应凿除干净或用1:2. 5的水泥砂浆覆盖处理,避免浇筑混土时刺破防水板。

二、防水施工(工期为1天)在施工二衬结构之前,先施工防水。

防水缓冲层施工完成后,进行防水板连接、全铺设,防水板采用无钉孔铺设双焊缝施工工艺。

施工工序:缓冲层施工工序如下:(1)铺设防水板前应先铺设缓冲层,用水泥钉、铁垫片和与防水板相配套的塑料圆垫片将缓冲层固定在基面上,固定时钉头不得凸出垫片平面。

侧墙上的固定间距为80Cnb顶板上的固定间距为50Cnb底板上的固定间距为Inb底板与侧墙连接部位的固定间距应适当加密至50cm左右。

所有塑料垫片均应选择基层凹坑部位固定,避免固定防水板时局部过紧。

(2)缓冲层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宽度5cm,搭接缝可采用塑料垫片固定。

缓冲层铺设时应与基面密贴,不得拉得过紧或出现过大的皱褶。

附图2缓冲固定施工图防水板施工工序如下:(1)防水板采用热风焊枪手工焊接在塑料圆垫片上,焊接应牢固可靠,避免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防水板脱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解目标
蜂窝、麻面深度不超过5mm 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
施工缝平顺无错台 混凝土养护合理到位,减少裂缝出现
可行性分析:
1、部分技术和管理人员 首次接触隧道具体施工, 2、施工人员中部分为新 工人,技术水平不高, 经验欠缺
施工存在困难
实验检测仪器先进, 实验人员素质高
质检体系完善
四、现状调查
我QC小组2011年7月18日至7月19 日,对已施工的隧道二衬砼
外观进行了调查,对发现的情况进行认真的统计记录,对存在的问
题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影响砼结构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的缺陷统计如
下:
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检查统计表
表二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频数 不合格数 频率% 累计频率%
A 平整度和光洁度 直尺、实测 12板
8
段立新
9
王刚
10
牛宁龙
11
陈新涛
12
潘超
制表:陈新涛
中铁十局三建公司宁绩九标项目部QC小组
活动时间
2011.06-2012.01
活动次数
5次
隧道二衬砼结构外观质量控制
小组类型
现场型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职称
组内职务及分工

31
本科、项目经理 组长,总负责

30
本科、副经理 副组长,负责现场总体施工生产

34
大专、项目总工 副组长,负责总体施工技术

27 本科、项目副总工 组员,负责施工技术

25
大专、工程部长 组员,负责施工技术

30
大专、合同部长 组员,负责核算成本

26
本科、物质部长 组员,负责材料供应

48
高中、实验主任 组员,负责实验检测

42
高中、领工员 组员,负责现场施工生产

22
大专、实验员 组员,负责检查施工质量
5
31.1
31.1
B 色差(色斑) 现场目测 12板
4
25.0
56.1
CHale Waihona Puke 蜂窝、麻面 卷尺、实测 10板
3
18.8
74.9
D
气泡、泛沙
现场目测 8板
2
12.5
87.4
E
裂缝
现场目测 8板
1
6.3
93.7
F
线条不顺直
现场目测 6板
1
6.3
100
G


56
16
100
100
制表人:牛宁龙
时间:2011.7.18~2011.7.19
六、原因分析
针对砼外观质量存在的缺陷,我们经过多次考察、讨论并反复论证, 结合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从人员、机械、材料、环境、方法几个方 面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如下分析图:
人员
材料

质量意识不强 新工人缺乏经验
违规操作 原材料不合格
砼配合比不合理
整 度

模板质量差
泵送方法不当 分层分段不合理

二、小组概况
项目部QC小组成立于2011年6月,共有12名成员,小组自成立以来,进 行多次培训和学习,接受TQM教育时间平均超过48个小时,并针对现场 存在的各种问题,多次开展了QC活动。
小组名称
成立日期
2011.06
课题名称
顺序
姓名
1
侯忠杰
2
陈磊
3
孙多军
4
王明丰

5
组 成
6

7
任二宝 宋永康 郑幸

22
本科、技术员 组员,负责施工技术

21
本科、技术员 组员,负责施工技术
日期:2011.10.18
三、选题理由
二衬混凝土表面常出现蜂窝麻面、裂缝等质量病害,
对二衬砼结构外观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二次衬

砌作为隧道施工中的成果工序,是隧道工程质量的主

要体现,如何避免这些质量病害,确保二次衬砌混凝

土达到内实外美,是摆在公路建设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项目部“开工必优,一次成优”,争创省优工程


本隧道进度一直处于所有标段前列,经常有领导视察

参观,隧道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部乃至公司的形象


量 开展QC活动,可以积累经验,对改进工艺起重要作用
针对这一情况及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二衬砼结构外 观质量QC 小组,对构造物砼施工的重、难点进行攻关,提高砼结 构物质量尤其是外观质量。
隧道二衬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控制
发表人:潘超
中铁十局三建公司宁绩九标项目部QC小组 二○一二年三月
隧道二衬砼结构外观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宁国至绩溪高速公路路基第九合同段位于宁国 市胡乐镇,起讫里程:K36+030~K39+270,全长 3.24km。本标段有胡乐司分离式隧道一座,为双向 四车道,设计速度为100km/h,左线长868米,右线 长851米。隧址区位于软质岩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区, 具低丘沟微地貌特征,围岩多为强--中风化灰岩, 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稳定性较差,隧道采用柔性支 护体系的复合式衬砌。
七、要因确认
小组成员通过深入现场调查分析以及借鉴以往的施工经验,结合原因
分析图,确认影响二衬混凝土外观质量的13条末端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要因确认表
表四
序号
原因
确认方法
目标可行
QC小组成员素质高、 责任感强,施工方案、 作业指导书编制完善
技术上有保证
精选施工经验较丰富, 管理水平高的施工队伍
施工经验丰富
通过严格的施工工艺控制和施工现场管理,对砼衬砌施工的重、难点 进行攻关,再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提 高施工质量,是可以将砼的外观质量缺陷扣分控制在3分范围之内的。
由外观质量统计表,我们绘制出频数统计排列图,如下图:
制图:潘超
制图日期:2011.07.20
从以上排列表和统计图可知,影响砼外观质量评定的主要缺 陷表现为平整度及光洁度、色差(色斑)。
活动前二衬
五、确定目标
本QC小组对2011.7.18~2011.7.19期间施工的二衬砼外观质量,按 照 二衬砼质量检验评定中外观鉴定的扣分标准进行扣分,得出最 终平均扣分为6.5分 ,所以制定总目标为:将二衬砼施工质量检验 评定中的外观鉴定扣分标准控制在3分以内。
6.5分
≤3分
表三
质量评定 平整度
色差 蜂窝麻面 裂缝 线条不顺直 总平均
板次数量 平均扣分 平均扣分 平均扣分 平均扣分 平均扣分 扣分
12
2
2
1.5
0.5
0.5
6.5
按照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外观鉴定要 求,将目标具体分解如下:
混凝土表面密实,每延米蜂窝、麻面和气泡面积不超过0.5%
计量不准
脱模剂使用不当 振捣工艺不佳 养护不到位
砼运输距离远

机械
方法
环境

制图人:潘超
图二 因果分析图 日期:2011.8.6
人员
材料
质量意识不强 新工人缺乏经验
违规操作 原材料不合格
砼配合比不合理
色 差

模板质量差 计量不准
机械

振捣工艺不佳
养护不到位

砼运输距离远

方法
环境
制图人:潘超
图三 因果分析图 日期:2011.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