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记录_单次1

合集下载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由于始终存在于测量过程中的随机误差影响和不可能完全消除或修正的系统误差影响,任何实际的测量都不可能获得被测量的真值,即测量结果总是不能准确确定的。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就是要决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程度及其相应的置信概率,即给出一定置信概率的测量不确定度。

1.3.1 标准不确定度的A 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的A 类评定是对由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

对被测量X ,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n 次独立重复观测,观测值为i x (n ,,,i ⋅⋅⋅=21),算术平均值x 为∑==ni i x n x 11 (1.3.1) )x (s i 为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由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112--=∑=n )x x ()x (s n i i i (1.3.2) )x (s 为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其值为n )x (s )x (s i = (1.3.3)在某物理量的观测值中,若系统误差已消除或可以忽略不计,只存在随机误差,则观测值散布在其期望值附近。

当取若干组观测值,它们各自的平均值也散布在期望值附近,但比单个观测值更靠近期望值。

也就是说,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比一次测量值更准确,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平均值收敛于期望值。

因此,通常以样本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值的估计(即测量结果),以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x (s 作为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即A 类标准不确定度。

n /)x (s )x (u i = (1.3.4) 观测次数n 充分多,才能使A 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可靠,一般认为n 应大于6。

但也要视实际情况而定,当该A 类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大时,n 不宜太小,反之,当该A 类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小时,n 小一些关系也不大。

1.3.2标准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B 类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仪器、不同的测量方法、方法的不同应用以及测量理论模型的不同近似等方面。

因此,B 类不确定度的评定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获得信息。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记录-单次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记录-单次1

设备的特性值:
U
=
%
k
=
B类不确定度ub
=
U
=
%
k
3.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t,RH:
4. 人员操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o: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评定
uc =
ua2 ub2
=
%
扩展不确定度(U)评定
U = kuc =
%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w
=(
±
被检定电能表最大允许误差
±
%
允许测量不确定度U (k=2)

%
改进建议
制表/日期:
(k
=
)
)% 判定
(k
=
)
■ 合格 □ 不合格 □ 待改进
审核/日期: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记录
评定日期
测量过程 名称
测量设备 名称
被测量
数学模型:Δ = W - W0
1.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ua
a) 仪器设备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记录序号
测量过程编号 测量设备编号/
型号规格 评定场所
表格编号:
数值(x) (%)
n=
s
n
(xi x)2
u(x)
=
=
i1
=
%
m=
m
m (n 1)
n
xi
x i1
=
%
n
b) 当仪器设备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小于由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应以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δwd)代替 由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wa)。分辨力d值由仪器说明书给出。
由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δwd)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对公司在体系中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控制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使之符合预期的不确定度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进行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策划或实施测量过程,及在使用测量结果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有关人员在选用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时也可参照本程序。

3.0定义3.1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3.2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3.3 A类标准不确定度: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不确定度。

3.4 B类标准不确定度: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4.0职责4.1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实施的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4.2质检部负责监督、考核各单位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

5.0工作流程5.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5.1.1过程识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的输入是国家法规、规范、统计数据、测量设备的证书(或报告)、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条件、测量人员素质等;输出是测量不确定度报告;其活动是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合成及扩展不确定度计算。

5.1.2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计量确认过程、关键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在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应不断完善。

5.1.3各部门应记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

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记录时,可对类似形式的测量设备给予一个通用的陈述,并同时对每个独立的测量过程所特有的变化给出说明。

5.1.4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应在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确认有效前完成。

5.1.5根据测量过程的重要程度的不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定。

对于使用要求较低的测量设备,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采用简化方法进行评定。

5.1.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执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有效版本。

5.1.6.1确定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从五个方面来分析:➢试验人员的因素;➢测量仪器的因素;➢环境条件的因素;➢试验方法的因素;➢被测量本身的因素。

不确定度的评定

不确定度的评定
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一个简单的例子
• 直径的不确定度—“多次测量的不确定度” :
已知条件:选用最小分度值为0.002cm、不确定度限值为0.002cm的游标卡尺, 测得数据如下:
D/cm
2.014 2.018
2.020 2.020
2.016 2.022
2.020 2.016
2.018 2.020
计算过程中 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常 用 的 传
乘除:
y

x1x2或y

x1 x2


u
( y) y
2


u
( x1 x1
)

2


u
( x2 x2
)
2

公 式
乘方:
y

xn


u( y) y
2


n
u
(
x)
2
x
一个简单的例子
• 测量一个圆柱体的密度
• 分析待测量
(
x2
)

u
2 B2
(
x)
多次测量: u(x)
u
2 A
(
x)

uB2
2
(
x)
不确定度的传递
一般传递公式,当各直接测量的量相互独立无关时:
y f (x1, x2, x3,xn ) u( y)
n i 1

f xi
2u2 (xi
)

加减: y x1 x2 u2 ( y) u2 (x1) u2 (x2 )
各估计值

yi

仪器仪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仪器仪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仪器仪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作者:汪树青韦邦跃吴勇王亮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年第10期摘要:针对计量校准中对实验数据后续处理的复杂性问题,主要是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进行研究,提出采用相对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在基于示值误差型计算模型下,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以数字多用表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计量学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相对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评定方法1引言测量不确定度指对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有效性的不能确定的程度,用来表征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以计量校准中常用的示值误差型仪器仪表为例,结合其计量过程中使用的数学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得到其相对不确定度的计算模型。

以数字多用表代表同类型被检仪器仪表,以多功能校准仪为校准装置,进行计量校准试验、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评定。

2示值误差模型测量数学模型是用数学的函数形式描述测量的物理过程,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工作的基础。

计量校准工作中,示值误差型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模型之一,其示值误差数学模型表达式如下:式中,y为被检仪表示值,yo为标准多功能源示值,△y为被检仪表示值误差。

上式中,y和yo互不相关时,由测量不确定度传递公式,有式中,u(△y)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y)为被检仪器仪表A类标准不确定度,u(yo)为标准多功能源不确定度。

上式中,等号两边同除以y,得到注意到,计量校准中y和yo数值接近,即y=yo,则有上式中,分别表示被检仪表、标准多功能源的相对不确定度,为示值误差相对于被检仪表示值y的相对不确定度。

3输入量的相对不确定度评定3.1重复性测量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计算对于被校仪表而言,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n次,测量得到的结果的平均值为根据贝塞尔计算公式,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偏差为重复性测量标准不确定度为重复性测量相对不确定度可表示为注意到重复测量n次后,y;与y近似相等,有y=y,则3.2标准源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计算多功能校准仪为校准装置,分辨率比被校仪表高一个甚至几个数量级,因此可以忽略此项不确定度。

多参数监护仪的计量检定注意事项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多参数监护仪的计量检定注意事项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多参数监护仪的计量检定注意事项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摘要:多参数监护仪是医疗卫生单位用于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参数的一种计量器具,监测项目一般包括心电、无创血压、血氧、呼末二氧化碳等多种人体生理参数。

多参数监护仪为临床医生提供必需的病人生命体征参数,直接指导医生的治疗方案,其检定结果的可靠、客观与准确,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多参数监护仪属于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多参数监护仪,应申请周期检定,从而保障医疗质量。

因此,加强对多参数监护仪的计量检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按多参数监护仪不同参数叙述计量检定注意事项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关键词:多参数监护仪;强制检定;心电;无创血压;血氧;呼末二氧化碳一、多参数监护仪的计量检定注意事项(一)心电参数计量检定注意事项电压测量误差、幅频特性检定一般在监护仪的Ⅱ导联进行测量,待波形满一屏并稳定后,冻结波形,选取屏幕水平中线位置的方波信号,用钢直尺测量其上升沿幅值长度,必要时可用读数放大器辅助读数,上下波形宽度只计入一次。

(二)无创血压参数计量检定注意事项用医用橡胶管和三通把监护仪、袖带及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装置连接起来组成检定系统。

将监护仪的袖带卷扎在一个圆柱体上,圆柱体直径为(70~102) mm,其松紧程度以能刚好插入一指为宜。

松紧程度不同会影响检定效果,过紧袖带容易崩开,过松则压力不稳定。

多参数监护仪无创血压平时工作模式为动态压力,进行静态压力和气密性检定时,需要将多参数监护仪设置调至静态压力测量模式。

大多数监护仪进入静态压力测量模式操作步骤为按下主菜单按钮,选择机器维护、厂家维护、输入密码、(密码可向监护仪生产厂家询问)进入维护模式。

选择 NIBP 校准选项,进入静态压力测量模式。

测量完静态压力后,点击停止校准,退出静态压力测量模式,则恢复为动态压力工作模式。

(三)血氧参数计量检定注意事项多参数监护仪的血氧夹应正确夹在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装置的信号接收器上,血氧夹发射红光应与信号接收器的接收面对应,这时检定装置屏幕显示有信号,反之没有信号,信号强弱可移动血氧夹进行微调,尽量让信号接近满格。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

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实例【案例】对一等活塞压力计的活塞有效面积检定中,在各种压力下,测得10次活塞有效面积与标准活塞面积之比l (由l的测量结果乘标准活塞面积就得到被检活塞的有效面积)如下:0。

250670 0。

250673 0.250670 0。

250671 0.250675 0。

250671 0。

250675 0.250670 0。

250673 0。

250670问l 的测量结果及其A 类标准不确定度。

【案例分析】由于n =10, l 的测量结果为l ,计算如下∑===n i i .l n l 125067201 由贝塞尔公式求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差()612100521-=⨯=--=∑.n l l )l (s n i i由于测量结果以10次测量值的平均值给出,由测量重复性导致的测量结果l 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为610630-=⨯=.)l (u n )l (s A 【案例】对某一几何量进行连续4次测量,得到测量值:0。

250mm 0.236mm 0.213mm 0。

220mm ,求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差。

【案例分析】由于测量次数较少,用极差法求实验标准差.)()(i i x u CR x s ==式中,R-—重复测量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极差系数c及自由度ν可查表3-2表3-2极差系数c及自由度ν查表得c n =2.06mm ../mm )..()x (u CR )x (s i i 018006221302500=-=== 2)测量过程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对一个测量过程或计量标准,如果采用核查标准进行长期核查,使测量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则该测量过程的实验标准偏差为合并样本标准偏差S P 。

若每次核查时测量次数n 相同,每次核查时的样本标准偏差为Si ,共核查k 次,则合并样本标准偏差S P 为k s s ki ip ∑==12此时S P 的自由度ν=(n —1)k .则在此测量过程中,测量结果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为 n S A P u '=式中的n '为本次获得测量结果时的测量次数。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发布日期:2009-12-29 来源:原创北京医院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周琦李小鹏徐建平谢伟李少男杨振华测量不确定度(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被测量之值的最佳估计值是测量结果,常用平均值表示。

参数可以是标准偏差、标准偏差的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区间的半宽度。

标准不确定度(standard uncertainty)是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ombined standard uncertainty)是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

扩展不确定度(expanded uncertainty)是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

测量不确定度评价的步骤和算法如下:一、确定被测量注明被测量和被测量所依赖的输入量,如被测数量、常数和校准标准值等。

二、建立数学模型被测量Y和所有各影响量X i(i=1,2,•••,n)之间的具体函数关系,一般表达形式为Y=f(X1,X2,•••,X n)。

若被测量Y的估计值是y,输入量Xi的估计值是x i,则表达形式是y=f(x1,x2,•••,x n)。

三、求测量数据的最佳估计值最佳估计值的确定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另一类是通过信息来源等获得。

四、列出不确定度的来源在实践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典型来源有1. 取样;2. 存储条件;3. 仪器的影响;4. 试剂纯度;5. 假设的化学反应定量关系;6. 测量条件;7. 样品的影响;8. 计算影响;9. 空白修正;10. 操作人员的影响;11. 随机影响。

五、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确定被测量y的不确定度取决于各输入量最佳估计值xi的不确定度。

有A类评定(type A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和B类评定(type B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 ( n 1)
%
m=
x
x
i 1
n
i
=
%
n
b) 当仪器设备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小于由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应以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δ wd)代 替由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wa)。分辨力d值由仪器说明书给出。 由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δ wd) A类不确定度ua 2. 仪器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b 设备的特性值: U B类不确定度ub = % k = =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记录
表格编号: 评定日期 测量过程 名称 测量设备 名称 被测量 数学模型:Δ = W - W0 记录序号
测量过程编号 测量设备编号/ 型号规格 评定场所
1.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ua a) 仪器设备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数值(x) (%)
n =
s
u(x) =
m
=

n
i 1
(xi x)2
(
k
=
)
被检定电能表最大允许误差 允许测量不确定度U (k=2) 改进建议
判定 %
■ 合格 □ 不合格 □ 待改进
制表/日期:
审核/日期:
d 2 3
%
=
%
d=
%
=
=
U k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3.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t,RH: 4. 人员操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o: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评定 uc =
2 2 ua ub
=
%
扩展不确定度(U)评定 U = kuc = % ( k = )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w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