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平时作业讲评1
中国文化概观作业

中国文化概观作业中国文化概观课程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4.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1.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2.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
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3.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4.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二、简答题1.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是什么?自西向东构成了三个落差显著的阶梯。
第一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
第三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海拔50米。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考核说明一、课程考核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启用时间本考核说明2010年秋季启用。
(二)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
(三)考核依据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
学生可同时使用与主教材配套的推荐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复习,以帮助理解和掌握有关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四)考核目标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
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
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具有一般的认识;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70%,课程考核成绩均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本课程学分。
1.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
其中,4次作业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每次作业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另外10%由各地电大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参加辅导课、上网学习、小组讨论等各种实践教学的情况,制订具体的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四”、“专题七”、“专题九”和全部内容后进行,每次作业的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
现当代文学2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平时作业1讲评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___丁玲_______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
2.一般认为,“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_1958”____年。
3.在20世纪8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___黄修己_______在《传统要发扬特征不可失》一文中指出,“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
4.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_______洪常青___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5.赵树理因1943年9月创作的《小二黑结婚_》而一举成名。
6.当年在《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的演员是___刘长瑜_______。
7.“朦胧诗”虽然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但这一诗派的得名,最初却来自于_章明_那篇有名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8.在赵树理研究中,对赵树理作品的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______1962____年召开于大连。
9.公刘的《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_星星___》。
10.20世纪40年代后期,_____赵树理_____作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11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
12.较早对朦胧诗人的创作进行整体检阅的文章是_______谢冕___的《失去平静之后》。
13.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___芦荡火种_______》移植的。
14.1980年,《____福建文艺______》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围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15.______北岛____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中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过小说《波动》。
16.京剧“样板戏”的配器,吸收了多种中国其他乐器和西洋乐器,形成了中西乐器混合编队,但仍以传统京剧的“三大件”为主,这三大件是指高胡、二胡和_____月琴”_____。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讲评(1)简答题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对汉字进行思考,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岳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央。
”这里把文字与八卦、结绳看做同类事物,而前者是由后者发展演变来的。
《系辞传》的作者认为,文字这类事物是从天地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象”,它们的作用在于沟通神明,表现万物,因而可以用于治理社会,了解事物。
先秦的学者对于汉字的构造也有所思考,《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
这一时期,人们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
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编写了《仓颉篇》,赵高编写了《爰历篇》,胡毋敬编写了《博学篇》。
他们对汉字的形体和用字都进行了规范,并以之作为朝廷制定的标准字样,用于正字与教学。
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1、许慎创造了“部首”。
2、部首是《说文解字》各部字的第一字,也是每部字所共有的偏旁。
《说文解字》按照偏旁相同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
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部首”。
3、许慎用540个部首统摄了9353个汉字,不仅建立起汉字部首系统,而且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揭示了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建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另外《说文解字》的编排方法为辞书的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文献检索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文献检索》作业讲评(1)一、名词解释1.文献检索:是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
广义的文献检索包括文献的存储和文献的检索两个过程。
狭义的文献检索就是找出自己所需的文献。
2.检索语言:是用于描述检索系统中文献的内容特征及外表特征和表达用户检索提问的一种专门化的标识系统。
检索的匹配就是通过检索语言的匹配来实现的。
3.后组织式语言:是指在检索前检索系统中的检索标识是独立的,实施检索后,才根据检索需要进行组配的检索语言。
如叙词语言、单元词语言、关键词语言属此类型。
4.电子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源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学、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文献存储在光、磁等非印刷纸质的载体中,以电信号、光信号的形式传输,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和其他外部设备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文献资源。
5.参考数据库:是指包括各种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原始来源和属性的数据库。
数据库的记录是通过对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再加工和过滤,如编目、索引、摘要、分类等,然后形成的。
一般来说,参考数据库主要针对印刷型出版物而开发的,它包括书目数据库和指南数据库两种。
6.OPAC:是英文Online Public Access Catlogue的首字母缩写,可以译为“联机公共书目查询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供读者查询图书馆藏书目信息的联机检索系统。
它是图书馆自动化的基础,也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问答题1.简述文献检索的概念和类型。
答:文献检索是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
按照检出结果的形式划分,文献检索可以分为如下三种:(1)书目检索。
(2)全文检索。
(3)引文检索。
如果从情报检索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三种:(1)文献检索。
(2)数据检索。
(3)事实检索。
按照检索手段划分,可以分为两种:(1)手工检索。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精选7篇)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精选7篇)语文试卷讲评教案精选篇1本次考试参加人数39人,平均分80分,不及格的只有李世杰一人,考了58.5分.这样的成绩也是喜人的.在上学期刚接班时班里的平均分是72分,不及格的是5人.以前考试从没有及格过的后进生张艳琴经过一次次的进步,这次竟然也考取了79分的好成绩.反复的分析和思考,这次考试成绩提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重视字词句子的教学,创好基础知识关。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所学内容中所需要掌握的字、词、句,都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会读、会讲、理解并会运用。
同时,结合课文和练习,使学生在整合的训练中,提高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质。
这样,在测试中,学生就很轻松的闯过了基础知识关。
当然,这都与平时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课,走好每一步是分不开的。
二、注重阅读教学,创好阅读理解关。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我仍十分重视词句训练,并引导学生自觉的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并且要求学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通过背诵、摘抄、作读书笔记等形式,积累词句和精彩语段。
这也是学生轻松闯过基础知识关的原因之一。
2、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尽量给学生留下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
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同时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
随之,阅读能力也不言而语,有所提高。
3、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常常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让学生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特别是注重预习,充分的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之中,把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大学语文平时作业

大学语文平时作业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平时作业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完成平时作业,学生能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就大学语文平时作业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一、平时作业的意义1.巩固知识。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繁多,而课堂时间有限。
通过平时作业,可以加深对学过知识的理解,并迅速巩固所学内容。
2.提高应用能力。
平时作业往往涉及到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
通过完成各种类型的作业题目,学生可以提高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培养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习习惯。
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
二、完成平时作业的方法1.认真阅读教材。
教材是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学生应通过仔细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点,为完成平时作业打下坚实基础。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平时作业要求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运用。
学生应灵活运用课上学过的知识,合理组织语言,准确表达意思。
3.勤于思考和总结。
平时作业常常涉及到一些思考性题目,学生不仅要做题,还要思考题目中的问题,动脑筋,多角度思考,养成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三、注意事项1.按时提交。
完成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提交,遵守时间规定。
延迟提交会影响成绩评定,同时也容易养成拖延的坏习惯。
2.认真检查。
完成平时作业后,学生应认真检查,确保语言表达准确、通顺,规范书写,避免低级错误。
3.借鉴他人,但不抄袭。
平时作业的目的是通过练习提高语文能力,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和写作方式,但绝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否则将受到学校的严厉处罚。
总之,大学语文平时作业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认真完成平时作业,学生能够巩固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习习惯。
因此,学生应该重视大学语文平时作业,合理安排时间,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到最好。
这样不仅能够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取得好成绩,也将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2

兰州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2一、单选(共12 道,共48 分。
)1. 提出“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观点的是:题1. 李攀龙题2. 王世贞题3. 胡应麟题4. 李梦阳标准解:2. 《江西宗派诗序》的作者是:题1. 陆游题2. 杨万里题3. 吕本中题4. 陈师道标准解:3. 《岁寒堂诗话》的作者是:题1. 杨万里题2. 姜夔题3. 张戒题4. 陈师道标准解:4. 下面哪部作品中最早出现了诗歌创作观念:题1. 《左传》题2. 《尚书》题3. 《诗》题4. 《国语》标准解:5. 下面哪个词是杜甫常用来评述诗语优美或壮美的一个词?题1. 神妙题2. 佳句题3. 入神题4. 清兴标准解:6. 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的是:题1. 陈师道题2. 杜甫题3. 邵雍题4. 刘禹锡标准解:7. 唐代第一部大型古今诗歌选集是:题1. 《芳林要览》题2. 《王勃集序》题3. 《国秀集》题4. 《御览诗》标准解:8. 下面哪部作品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题1. 《典论、论文》题2. 《毛诗序》题3. 《文心雕龙》题4. 《沧浪诗话》标准解:9. 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题1. 《毛诗序》题2. 《文赋》题3. 《尚书、尧典》题4. 《典论、论文》标准解:10. “文皆是从道中流出”是谁的观点:题1. 邵雍题2. 朱熹题3. 周敦颐题4. 刘禹锡标准解:11.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下列哪个作家或流派的诗文主张题1. 竟陵派题2. 公安派题3. 前后七子题4. 茶陵派标准解:12.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观点是谁的?题1. 陆机题2. 白居易题3. 杜甫题4. 刘禹锡标准解:《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2二、多选(共2 道,共10 分。
)1. 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构思境界有题1. 意境题2. 情境题3. 物境题4. 情景E. 思境标准解:2. 钟嵘认为五言诗的源头有:题1. 《楚辞》题2. 《大雅》题3. 《小雅》题4. 汉乐府E. 《国风》标准解:《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2三、判断题(共14 道,共42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课程作业讲评(1)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基础部)向曙曦
二、简答题
1、根据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可将《诗经》分为几类?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诗经》的分类。
常见错误:很多同学在作答此题时会常常忽略掉“社会政治诗”这个类型。
(1)劳动农事诗。
周初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生产,春种时,要举行隆重的祈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丰收。
(2)社会政治诗。
《诗经》中有相当多的诗篇表达着下层人民对政治的不满、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国事的批评。
(3)战争徭役诗。
《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
(4)情爱婚姻诗。
《诗经》中相当部分作品是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
关于《诗经》的分类,学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即三分法、四分法、六分法。
三分法,主张《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四分法即主张《诗经》分南、风、雅、颂四大类。
六分法即主张《诗经》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大类。
2、简要说明《左传》的文学色彩。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左传》的文学色彩。
常见错误:同学们在作答此题时,容易忽略掉《左传》的文学性剪裁。
这是它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区别。
(1)对历史事件进行文学性的剪裁,通过文学性剪裁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2)《左传》刻画人物性格形神毕现,有立体感。
(3)《左传》中有丰富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3、简要概括先秦诸子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先秦诸子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常见错误:学生在作答此题时候,对时间的分期划分容易混淆。
(1)春秋末至战国初的《老子》、《论语》和《墨子》为第一阶段。
这些散文多为语录体。
(2)战国中期出现的《孟子》、《庄子》为第二阶段。
《孟子》、《庄子》已经摆脱了语录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3)《荀子》、《韩非子》是战国后期作品,为第三阶段。
这些散文论题集中,逻辑严密,文辞富丽,为先秦说理散文的高峰。
先秦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
《汉书·艺文志》作者根据刘歆的《七略》一书,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在《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
同时,还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诗经》的艺术成就。
常见错误:学生容易忽略《诗经》中的押韵现象。
(1)抒情与写实的融合。
真是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艺术表现的重要特点。
作者从自己视觉出发,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的广泛应用。
赋是直接叙事,直接刻画描写,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起兴或发端,这种手法的运用只能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即所谓先言他物然后才咏所咏之物,一般起烘托氛围的作用。
(3)在形式和语言方面,《诗经》中常见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4)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构成了《诗经》语言上的又一特色。
(5)《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这个知识点。
2、结合作品简要概述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分类及特点。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1)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分类。
(2)陶渊明诗歌创作各类型的特点。
常见错误:对陶渊明诗歌分类的标准容易混淆。
(1)饮酒诗多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2)咏怀诗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聘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3)陶渊明的田园诗将日常生活诗意化,做到了情、景、事、理的浑然交融。
陶渊明诗歌和其为人一样,自然率真,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想法,想当官就当,想归隐就归隐,贫困的时候可以上门去乞讨,富足的时候会准备丰盛去迎客,古往今来的名人贤士之中,他的率真最让我钦佩赞赏。
这个是苏轼的评论。
其实,苏轼的评论也体现了苏轼自身率真一面。
四、分析题
2、分析《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1)《史记》的地位。
(2)《史记》的影响。
常见错误:学生容易将《史记》的文学性和史学性两方面混淆。
(1)地位:
《史记》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一座伟大的丰碑。
《史记》开创了我国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先河,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而且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影响:
①《史记》中的多种创作方法,如使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件或生活琐事现实人物性格,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等,成为后世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
②《史记》内容丰富,是后世许多历史小说或戏剧材料来源。
③《史记》作为与骈文相对的“古文”的崇高典范对中唐以后的散文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④《史记》的纪传体形式为后代传记文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原名《太史公记》。
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