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专题训练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北师大版)一、选择题1. 明明从广州给远在上海的爷爷打电话,电话费随着通话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因变量是( )A. 明明B. 电话费C. 通话时间D. 爷爷2. 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是y=−1x2+1,当自变量x=2时,因变量y的值是( )2A. −2B. −1C. 1D. 23. 下列情境图中能近似地刻画“一面冉冉上升的旗子”其高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C. D.4. 在地球某地,地表以下岩层的温度y(℃)与所处深度x(km)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表达式y=35x+20来表示,当自变量x每增加1km时,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是( )A. 减少35℃B. 增加35℃C. 减少55℃D. 增加55℃5. 一种手持烟花,这种烟花每隔1.4秒发射一发花弹,每一发花弹的飞行路径,爆炸时的高度均相同.皮皮小朋友发射出的第一发花弹的飞行高度ℎ(米)随飞行时间t(秒)变化的规律如下表所示:t/秒00.51 1.52 2.53 3.54 4.5…ℎ/米1.87.311.815.317.819.319.819.317.815.3…A. 飞行时间t每增加0.5秒,飞行高度ℎ就增加5.5米B. 飞行时间t每增加0.5秒,飞行高度ℎ就减少5.5米C. 估计飞行时间t为5秒时,飞行高度ℎ为11.8米D. 只要飞行时间t超过1.5秒后该花弹爆炸,就视为合格6. 爷爷在离家900米的公园锻炼后回家,离开公园20分钟后,爷爷停下来与朋友聊天10分钟,接着又走了15分钟回到家中.下面图形中表示爷爷离家的距离y(米)与爷爷离开公园的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是( )A. B.C. D.7. 如图,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在中间连通而成的可以盛水的器具,现匀速地向容器A 中注水,则容器A中水面上升的高度ℎ随时间t变化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8. 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 ①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 ②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设第ⓝ(n是正整数)个图案是由y个基础图形组成的,则y与n之间的关系式是( )A. y=4nB. y=3nC. y=6nD. y=3n+19. 如图所示,在长方形ABCD中AB=6,AD=4,P是CD上的动点,且不与点C,D重合,设DP=x梯形ABCP的面积为y,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A. y=24−2x,0<x<6B. y=24−2x,0<x<4C. y=24−3x,0<x<6D. y=24−3x,0<x<410. 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m,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周周清一、填空题1、若△ABC ≌△DEF ,△DEF 的周长为32 cm ,DE =9 cm ,EF =12 cm ,则AB =_____ cm ,BC =_____ cm,AC =_____ cm.2、若△ABC ≌△DEF ,AB =DE ,AC =DF ,∠A =80°,BC =9 cm,则∠D =_____,∠D 的对边是_____=_____ cm.3、已知如图1,在△ABF 和△DEC 中,∠A =∠D ,AB =DE ,若再添加条件_____=_____,则可根据边角边公理证得△ABF ≌△DEC .4、如图2,△ABC 中,∠C=90°,CD ⊥AB 于点D ,AE 是∠BAC 的平分线,点E 到AB 的距离等于3cm ,则CE=_____cm 。
图1图2 图35、如图3,△ABC ≌△ADE ,延长BC 交DA 于F ,交DE 于G ,∠D=25°,∠E=105°,∠DAC=16°,则∠DGB=____________。
6、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 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 。
二、选择题1、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 2cm ,3cm ,4cmB 、 1cm ,4cm ,2cmC 、1cm ,2cm ,3cmD 、 6cm ,2cm ,3cm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②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④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3、已知△ABC ≌△DEF ,∠A=70°,∠E=30°,则∠F 的度数为 ( )(A ) 80° (B ) 70° (C ) 30° (D ) 100°4、如图4,△ABD 和△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那么△ADC ≌△ABE 的根据是( )图4A.SSSB.SASC.ASAD.AAS 5、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F EDC BAA.带①去B. 带②去C. 带③去D. 带①和②去 6、下列说法:①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全等 ②斜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③顶角和腰长对应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全等 ④有两个锐角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第7题 第8题 第9题7、如图,AB 平分∠CAD ,E 为AB 上一点,若AC=AD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C=BDB.CE=DEC.BA 平分∠CBDD.图中有两对全等三角形8、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B=∠C ,则在下列条件中,无法判定△ABE ≌△ACD 的是( ) (A )AD=AE (B )AB=AC(C )BE=CD (D )∠AEB=∠ADC9、如图,AB=AC ,BE ⊥AC 于E ,CF ⊥AB 于F ,则①△ABE ≌△ACF ;②△BOF ≌△COE ;③点O 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10、下列条件中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一边及这条边上的高相等B.一边及这条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C.两角及第三个角平分线对应相等D.两条边及夹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11、下列各组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A.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各有一个角是40°,腰长都为3 cm 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三、解答题1、已知,如图,∠1=∠2,BD=CD,求证:AD 是∠BAC 的平分线.2、如图,点E 在△ABC 外部,点D 在BC 边上,DE 交AC 于点F ,若∠1=∠2=∠3,AC=AE ,求证:△ABC ≌△ADEA B C D EC B A E F O3、已知线段a 和∠1,作一个△ABC ,使得AB=a ,AC=2a ,∠A=∠ 1.4、如图,已知AB =DC ,AC =DB ,E 是BC 的中点,求证:AE =DE5、如图,在△ABC 中,BE 、CF 分别是AC 、AB 两边上的高,在BE 上截取BD=AC ,在CF 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 ,连结AD 、AG 。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经典好题培优训练(附答案)

2021年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经典好题培优训练(附答案)1.某同学从家骑自行车上学,先上坡到达A地后再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行驶的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程上、下坡速度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A.14分钟B.12分钟C.9分钟D.7分钟2.变量x,y的一些对应值如表:x…﹣2﹣10123…y…9210﹣7﹣26…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规律,当x=﹣5时,y的值是()A.76B.﹣74C.126D.﹣1243.小华和小明是同班同学,也是邻居,某日早晨,小明7:40先出发去学校,走了一段后,在途中停下吃了早餐,后来发现上学时间快到了,就跑步到学校;小华离家后直接乘公共汽车到了学校,如图是他们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S(米)和所用时间t(分钟)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明家和学校距离1200米B.小华乘公共汽车的速度是240米/分C.小华乘坐公共汽车后7:50与小明相遇D.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80米/分4.为增强居民节水意识,我市自来水公司采用以户为单位分段计费办法收费,即每月用水不超过10吨,每吨收费a元;若超过10吨,则10吨水按每吨a元收费,超过10吨的部分按每吨b元收费,公司为居民绘制的水费y(元)与当月用水量x(吨)之间的函数图象如下,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1.5B.b=2C.若小明家3月份用水14吨,则应缴水费23元D.若小明家7月份缴水费30元,则该用户当月用水18.5吨5.一辆客车从酒泉出发开往兰州,设客车出发t小时后与兰州的距离为s千米,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A.B.C.D.6.某通讯公司推出三种上网月收费方式.这三种收费方式每月所收的费用y(元)与上网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每月上网不足25小时,选择A方式最省钱B.每月上网时间为30小时,选择B方式最省钱C.每月上网费用为60元,选择B方式比A方式时间长D.每月上网时间超过70小时,选择C方式最省钱7.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kg)间有下面的关系(弹簧的弹性范围x≤10kg):x0246810y1010.51111.5121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C.所挂物体质量为5kg时,弹簧长度增加了1.25cmD.所挂物体质量为9kg时,弹簧长度增加到11.25cm8.小华同学喜欢锻炼,周六他先从家跑步到新华公园,在那里与同学打一会儿羽毛球后又步行回家,下面能反映小华离家距离y与所用时间x之间关系的图象是()A.B.C.D.9.已知小明从A地到B地,速度为4千米/小时,A、B两地相距3千米,若用x(小时)表示行走的时间,y(千米)表示余下的路程,则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A.y=4x B.y=4x﹣3C.y=﹣4x D.y=﹣4x+310.一天李师傅骑车上班途中因车发生故障,修车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按时赶到了单位,下图描述了他上班途中的情景,下列四种说法:①李师傅上班处距他家2000米;②李师傅路上耗时20分钟;③修车后李师傅骑车的速度是修车前的4倍;④李师傅修车用了5分钟,其中错误的是()A.0个B.1个C.2个D.3个11.小张骑车从图书馆回家,中途在文具店买笔耽误了1分钟,然后继续骑车回家.若小张骑车的速度始终不变,从出发开始计时,小张离家的距离s(单位:米)与时间t(单位:分钟)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则文具店与小张家的距离为.12.如果乘坐出租车所付款金额y(元)与乘坐距离x(千米)之间的函数图象由线段AB、线段BC和射线CD组成(如图所示),那么乘坐该出租车8(千米)需要支付的金额为元.13.为减少代沟,增强父子感情,父子二人决定在100米跑道上,以“相向而跑”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儿子从100米跑道的A端出发,父亲从另一端B出发,两人同时起跑,结果儿子赢得比赛.设父子间的距离S(米)与父亲奔跑的时间(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儿子奔跑的速度是米/秒.14.如图,某学校组织团员举行防溺水宣传活动,从学校骑车出发,先上坡到达A地后,宣传8min;然后下坡到B地宣传8min返回,行程情况如图.若返回时,上、下坡的速度仍保持不变,那么他们直接从B地返回学校用的时间是min.15.小文、小亮从学校出发到青少年宫参加书法比赛,小文步行一段时间后,小亮骑自行车沿相同路线行进,两人均匀速前行.他们的路程差s(米)与小文出发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①小亮先到达青少年宫;②小亮的速度是小文速度的2.5倍;③a=24;④b=480.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16.某市出租车白天的收费起步价为7元,即路程不超过3千米时收费7元,超过部分每千米收费1.2元,如果乘客白天乘坐出租车的路程为x(x>3)千米,乘车费为y元,那么y 与x之间的关系为.17.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相同路线匀速由A地到B地,行驶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知,乙在甲骑行分钟时追上甲.18.已知动点P以每秒2cm的速度沿图甲的边框按从B→C→D→E→F→A的路径移动,相应的△ABP的面积S(cm2)与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乙中的图象所示.其中AB=6cm.当t=时,△ABP的面积是15cm2.19.如图是购买水果所付金额y(元)与购买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图象,则一次购买5千克这种水果比分五次每次购买1千克这种水果可节省.20.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可以知道:(1)这是一次米赛跑;(2)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米/秒.21.某种车的油箱加满油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y(升)与车行驶路程x(千米)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车的油箱最多能装升油.(2)加满油后可供该车行驶千米.(3)该车每行驶200千米消耗汽油升.(4)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小于10升时,车辆将自动报警,行驶千米后,车辆将自动报警?22.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某水库的蓄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蓄水量y(万立方米)与干旱时间t(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干旱持续到第10天,水库的蓄水量为万立方米.(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360万立方米时,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那么多少天后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3)在(2)的条件下,照这样干旱下去,预计再持续多少天时,水库将干涸.23.琳琳通过新闻了解到,近来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愈发严重,决定给意大利的网友Carlo邮寄一批防疫用品.已知琳琳家、药店、邮局在同一直线上,琳琳从家出发,跑步去药店买了酒精和口罩,又步行到邮局把物品寄出,然后再走回家.琳琳离家的距离y 与时间x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解决下列问题:(1)琳琳家离药店的距离为km.(2)琳琳邮寄物品用了min.(3)琳琳两段步行的速度分别是多少?(4)图中点P的意义是.24.一个周末上午8:00,小张自驾小汽车从家出发,带全家人去一个4A级景区游玩,小张驾驶的小汽车离家的距离y(千米)与时间t(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解决下列问题:(1)小张家距离景区千米,全家人在景区游玩了小时;(2)在去景区的路上,汽车进行了一次加油,之后平均速度比原来增加了20千米/时,试求他加油共用了多少小时?(3)如果汽车油箱中原来有油25升,平均每小时耗油10升,问小张在加油站至少加多少油才能开回家?25.小明家距离学校8千米,今天早晨,小明骑车上学图中,自行车出现故障,恰好路边有便民服务点,几分钟后车修好了,他以更快的速度匀速骑车到校.我们根据小明的这段经历画了一幅图象(如图),该图描绘了小明行驶的路程(千米)与他所用的时间(分钟)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小明行了多少千米时,自行车出现故障?修车用了几分钟?(2)小明从早晨出发直到到达学校共用了多少分钟?(3)小明修车前、后的行驶速度分别是多少?(4)如果自行车未出现故障,小明一直用修车前的速度行驶,那么他比实际情况早到或晚到多少分钟?26.小凡与小光从学校出发到距学校5千米的图书馆看书,途中小凡从路边超市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如图反应了他们俩人离开学校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分钟)的关系,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1)先出发,先出发了分钟;(2)当t=分钟时,小凡与小光在去图书馆的路上相遇;(3)小凡与小光从学校到图书馆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千米/小时?(不包括停留的时间)27.在弹性限度内,某弹簧挂上物体后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表:所挂物体的质量/千克012345678弹簧的长度/cm1212.51313.51414.51515.516(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2)如果用x表示弹性限度内物体的质量,用y表示弹簧的长度,写出y与x的关系式.(3)如果该弹簧最大挂重量为25千克,当挂重为14千克时,该弹簧的长度是多少?参考答案1.解:由图象可知,该同学上坡的速度为:(千米/分钟),下坡的速度为:(千米/分钟),则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分钟).故选:C.2.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函数的解析式为y=﹣x3+1,当x=﹣5时,y=﹣53+1=﹣124.故选:D.3.解:由图象可知,小华和小明的家离学校1200米,故A正确;根据图象,小华乘公共汽车,从出发到到达学校共用了13﹣8=5(分钟),所以公共汽车的速度为1200÷5=240(米/分),故B正确;小明先出发8分钟然后停下来吃早餐,由图象可知在小明吃早餐的过程中,小华出发并与小明相遇然后超过小明,所以二人相遇所用的时间是8+480÷240=10(分钟),即7:50相遇,故C正确;小明从家到学校的时间为20分钟,所以小明的平均速度为1200÷20=60(米/分),故D 错误.故选:D.4.解:由图象可知,a=15÷10=1.5;b==2;用水14吨,则应缴水费:1.5×10+2×(14﹣10)=15+8=23(元);缴水费30元,则该用户当月用水为:10+(30﹣15)÷2=17.5(吨).故结论错误的是选项D.故选:D.5.解:根据出发时与终点这两个特殊点的意义,图象能大致反映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应选A.故选:A.6.解:由题意可知:A、每月上网不足25小时,选择A方式最省钱,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每月上网时间为30小时,选择A方式的费用为:30+5×[(120﹣30)÷(50﹣25)]=48(元),B方式为50元,C方式为120元,所以选择A方式最省钱,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每月上网费用为60元,选择B方式比A方式时间长,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每月上网时间超过70小时,选择C方式最省钱,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7.解: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故A不符合题意;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故B不符合题意;C.所挂物体质量为5kg时,弹簧长度增加了1.25cm,故C不符合题意;D.所挂物体质量为9kg时,弹簧长度增加到12.25cm,故D符合题意.故选:D.8.解:∵小华从家跑步到离家较远的新华公园,∴随着时间的增加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他在那里与同学打一段时间的羽毛球,∴他离家的距离不变,又∵再步行回家,∴他离家越来越近,∴小华同学离家的距离y与所用时间x之间函数图象的大致图象是B.故选:B.9.解:用x(小时)表示行走的时间,y(千米)表示余下的路程,则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3﹣4x=﹣4x+3.故选:D.10.解:由图可得,李师傅上班处距他家2000米,故①说法正确,李师傅路上耗时20分钟,故②说法正确,修车后李师傅骑车速度是=200(米/分钟),修车前速度为(米/分钟),所以修车后李师傅骑车的速度是修车前的2倍,故③说法错误;李师傅修车用了:15﹣10=5(分钟),故④说法正确.所以其中错误的是1个.故选:B.11.解:小张骑车的速度=1500÷(6﹣1)=300米/分钟.文具店与小张家的距离=1500﹣300×2=900米.故答案为:900米.12.解:乘坐该出租车8(千米)需要支付的金额为:14+(30.8﹣14)÷(10﹣3)×(8﹣3)=26(元).故答案为:26.13.解:根据图象可知,爸爸跑完全程用时20秒,爸爸的速度为:100÷20=5米/秒,s=80时,儿子已经到终点,此时爸爸的路程为80米,时间为:80÷5=16秒,儿子的速度为:100÷16=米/秒,故答案为:儿子奔跑的速度为米/秒.14.解:如图,由题意可得,OA段为上坡,上坡的速度为:,CB段为下坡,下坡的速度为:,返回时,先上坡,再下坡;上坡时间:,上坡时间:min,返回时所用时间为:30+7.2=37.2min.故答案为:37.2.15.解:结合题意,可得x轴表示的是小文出发的时间t,y轴表示的是小文和小亮的路程差s.O(0,0):小文还未出发;A(9,720):小文步行9分后,小亮出发;∴小文的速度为:80m/min;B(15,0):小文出发15分后,小亮追上小文;∴小文和小亮的速度差为120m/min,则小亮的速度为200m/min;∴200÷80=2.5;C(19,b):小文出发19分后,小亮先到达青少年宫;b=(19﹣9)×200﹣19×80=480;D(a,0):小文出发a发后,到达青少年宫;a=2.5×(19﹣9)=25.由以上分析可得,正确的是:①②④.故答案为:①②④.16.解:依据题意得:y=7+1.2(x﹣3)=1.2x+3.4,故答案为:y=1.2x+3.4,17.解:由题意得:甲的速度为:(km/min),乙的速度为:(km/min),设乙在甲骑行x分钟时追上甲,根据题意得:0.2x=0.4(x﹣10),解得x=20.所以乙在甲骑行20分钟时追上甲.故答案为:20.18.解:动点P在BC上运动时,对应的时间为0到4秒,易得:BC=2cm/秒×4秒=8(cm);动点P在CD上运动时,对应的时间为4到6秒,易得:CD=2cm/秒×(6﹣4)秒=4(cm);动点P在DF上运动时,对应的时间为6到9秒,易得:DE=2cm/秒×(9﹣6)秒=6(cm),故图甲中的BC长是8cm,DE=6cm,EF=6﹣4=2(cm)∴AF=BC+DE=8+6=14(cm),∴b=9+(EF+AF)÷2=17,∴或,解得t=2.5或14.5.故答案为:2.5或14.5.19.解:由图象可得,当0<x≤2时,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是20÷2=10(元),当x>2时,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是(36﹣20)÷(4﹣2)=8(元),故一次购买5千克这种苹果需要花费:10×2+8×(5﹣2)=44(元),分五次每次购买1千克这种苹果需要花费:10×5=50(元),50﹣44=6(元),即一次购买5千克这种苹果比分五次每次购买1千克这种苹果可节省6元,故答案为:6元.20.解:(1)这是一次100米赛跑;(2)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100÷12.5=8(米/秒).故答案为:(1)100;(2)8.21.解:(1)这种车的油箱最多能装50升油.(2)加满油后可供该车行驶1000千米.(3)该车每行驶200千米消耗汽油10升.(4)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小于10升时,车辆将自动报警,行驶800千米后,车辆将自动报警.故答案为:(1)50;(2)1000;(3)10;(4)800.22.解:(1)由图象可知,干旱持续到第10天,水库的蓄水量为1200万立方米.故答案为:1200;(2)(1500﹣1200)÷10=30(万立方米),(1500﹣360)÷30=38(天),答:38天后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3)1500÷30﹣38=12(天),答:照这样干旱下去,预计再持续12天时,水库将干涸.23.解:(1)由图象可知,琳琳家离药店的距离为2.5km.故答案为:2.5;(2)由图象可知,琳琳邮寄物品用了:65﹣45=20(分钟),故答案为:20;(3)从药店步行到邮局的路程为1km,时间为15min,所以速度为km/min;从邮局步行回家的路程为1.5km,时间为25min,所以速度为:(km/min);(4)图中点P的意义是:离家45min时,琳琳到达邮局,此时她离家的距离为1.5km.故答案为:离家45min时,琳琳到达邮局,此时她离家的距离为1.5km.24.解:(1)由图示信息可知,小张家距离景区200千米,在景区停留了15﹣10.5=4.5(小时),所以游玩了4.5小时.故答案为:200;4.5;(2)120÷(9.5﹣8)=80(千米/时)=0.8(小时),10.5﹣9.5﹣0.8=0.2(小时).故他加油共用了0.2小时;(3)200÷=2.5(小时),9.5﹣8+0.8+2.5=4.8(小时),10×4.8﹣25=23(升).故小张在加油站至少加23升油才能开回家.25.解:(1)由图可知,小明行了3千米时,自行车出现故障,修车用了15﹣10=5(分钟);(2)小明共用了30分钟到学校;(3)修车前速度:3÷10=0.3千米/分,修车后速度:5÷15=千米/分;(4)8÷(分种),30﹣(分钟),故他比实际情况早到分钟.26.解:(1)观察两函数图象,发现:小凡先出发,比小光先出发了10分钟.故答案为:小凡;10;(2)小光的速度为:5÷(50﹣10)=(千米/分钟),小光所走的路程为3千米时,用的时间为:3÷=24(分钟),∴当t=10+24=34(分钟)时,小凡与小光在去图书馆的路上相遇,故答案为:34;(3)小凡的平均速度为:=10(千米/小时),小光的平均速度为:5÷=7.5(千米/小时).27.解:(1)上表反映了:弹簧的长度(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kg)之间的关系,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2)如果用x表示弹性限度内物体的质量,用y表示弹簧的长度,那么y与x的关系式为:y=0.5x+12;(3)当x=14时,y=0.5×14+12=19.答:当挂重为14千克时,弹簧的长度19cm。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详细归纳附第三章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详细归纳附第三章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考点归纳1.自变量一、变量的概念2.因变量变量之间的关系 1. 表格法2. 关系式法二、变量的表达方法(1).速度时间图象3. 图象法(2).路程时间图象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2、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3、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1)自变量是先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后发生变化的量。
(2)自变量是主动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量。
(3)利用具体情境来体会两者的依存关系。
二、表格1、表格是表达、反映数据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中获取信息、研究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1)首先要明确表格中所列的是哪两个量;(2)分清哪一个量为自变量,哪一个量为因变量;(3)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绘制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1)列表时首先要确定各行、各列的栏目;(2)一般有两行,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3)写出栏目名称,有时还根据问题内容写上单位;(4)在一行列出自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第二行对应列出因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
(5)一般情况下,自变量的取值从左到右应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便于反映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关系式1、用关系式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是用含有自变量(用字母表示)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也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数学式子(等式)叫做关系式。
2、关系式的写法不同于方程,必须将因变量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
3、求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式的途径:(1)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看作两个未知数,根据题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并写成关系式的形式。
(2)根据表格中所列的数据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3)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4)根据图象写出与之对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4、关系式的应用:(1)利用关系式能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2)同样也可以根据任何一个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3)根据关系式求值的实质就是解一元一次方程(求自变量的值)或求代数式的值(求因变量的值)。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章节测试卷之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章节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是y=2x+1,当y=5时,自变量x的值是( )A. 13B. 5C. 2D. 3.52.在关系式y=2x+5中,当自变量x=6时,因变量y的值为( )A. 7B. 14C. 17D. 213.弹簧挂重物会伸长,测得弹簧长度y(cm)最长为20cm,与所挂物体重量x(kg)间有下面的关系.x01234…y88.599.5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与y都是变量,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B. 所挂物体为6kg,弹簧长度为11cmC. 物体每增加1kg,弹簧长度就增加0.5cmD. 挂30kg物体时一定比原长增加15cm4.某油箱容量为60L的汽车,加满汽油行驶了100km时,油箱中的汽油大约消耗了15,如果加满汽油后汽车行驶的路程为xkm,油箱中剩油量为yL,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A. y=0.12x(x>0)B. y=60−0.12x(x>0)C. y=0.12x(0≤x≤500)D. y=60−0.12x(0≤x≤500)5.小明从家出发步行至学校,停留一段时间后乘车返回,则下列图象最能体现他离家的距离(s)与出发时间(t)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是( )A. B.C. D.6.如图,图象(折线OEFPMN)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第3min时,汽车的速度是40km/ℎB. 第12min时,汽车的速度是0km/ℎC. 从第3min到第6min,汽车行驶了120kmD. 从第9min到第12min,汽车的速度从60km/ℎ减少到0km/ℎ7.某科研小组在网上获取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些数据(如下表):温度(℃)−20−100102030声速(m/s)31832433033634234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声速B. 温度越高,声速越快C. 当空气温度为20℃时,5s内声音可以传播1740mD. 温度每升高10℃,声速增加6m/s8.某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小车从不同高度斜放的木板上从顶部滑到底部所用的时间,支撑物的高度ℎ(cm)与小车下滑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支撑物的高度ℎ/cm10203040506070小车下滑时间t/s4.23 3.00 2.45 2.13 1.89 1.71 1.59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支撑物的高度为40cm时,小车下滑时间为2.13sB. 支撑物的高度ℎ越大,小车下滑时间t越少C. 若小车下滑时间为2s,则支撑物的高度在40cm至50cm之间D. 若支撑物的高度为80cm,则小车下滑时间可以是小于1.59s的任意值9.如图所示的图象(折线ABCDE)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的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40千米;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1小时;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0千米/时;④汽车出发后6小时至9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小.其中正确的说法共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驾车从B地到A地,他们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甲先出发6分钟后,乙才出发,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千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分钟到达终点B.( )A. 12B. 16C. 76D. 7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1.某水果店卖出的香蕉数量(千克)与售价(元)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数量(千克)0.51 1.52 2.53 3.5…售价(元) 1.53 4.567.5910.5…如果卖出的香蕉数量用x(千克)表示,售价用y(元)表示,则y与x的关系式为______.12.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则油箱内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x(时)的关系式为,该汽车最多可行驶小时.13.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前期投资成本为10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生产一吨又要投入5万元成本,那么生产的总成本y万元与产量x吨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14.某日小明步行,小颖骑车,他们同时从小颖家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到公园去,小颖先到并停留了8分钟,发现相机忘在了家里,于是沿原路以同样的速度回家去取,已知小明的步行速度为180米/分钟,他们各自距离出发点的路程y与出发时间x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小明到达公园的时候小颖离家______米.15.甲、乙两人在同一平直的道路上同时、同起点、同方向出发,他们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跑步1800米(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当甲第一次超出乙300米时,甲停下来等候乙.甲、乙两人会合后,两人分别以原来的速度继续跑向终点,先到终点的人在终点休息.在整个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y(米)与乙出发的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跑了________米.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5.0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测试卷及答案

39
42
46
49
(1)表格中反映的变量是______,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2)估计小亮家 月份的用电量是______,若每度电是 元,估计他家 月份应交的电费是______.
7.如图5所示,是护士统计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图,这位病人中午12时的体温约为.
8.根据图6中的程序,当输入x=3时,输出的结果y=.
3.(10分)将若干张长为20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形白纸,按图9所示的方法粘合起来,粘合部分的宽为2厘米.
(1)求4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
(2)设x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为y厘米,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当x=20时,y的值.
4.(10分)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相同路线由A地到B地,行驶过程中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10所示.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2.在关系式y=5x+8中,当y=120时,x的值是___.
3.一蜡烛高20 厘米,点燃后平均每小时燃掉4厘米,则蜡烛点燃后剩余的高度h(厘米)与燃烧时间t(时)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0≤t≤5).
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厘米,底边长为 厘米,腰长为 厘米. 则 与 的之间的关系式是.
三、做一做,要注意认真审题呀!(本大题共38分)
1.(8分)下表是三发电器厂2007年上半年每个月的产量:
x/月
1
2
3
4
5
6
y/台
10 000
10 000
12 000
13 000
14 000
18 000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否根据x的变化,得到y的变化趋势?
(2)根据表格你知道哪几个月的月产量保持不变?哪几个月的月产量在匀速增长?哪个月的产量最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选择题1.如果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场地,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m2)周长为p(m),一边长为a(m),那么S、p、a中,常量是()A.a B.p C.S D.p,a2.弹簧挂上物体后伸长,已知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m(kg)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挂物体的质量m/kg012345弹簧的长度y/cm1012.51517.5202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没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10cmB.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弹簧的长度是自变量,所挂物体的质量是因变量C.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m(kg)之间的关系可用关系式y=2.5m+10来表示D.在弹簧能承受的范围内,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kg时,弹簧的长度为20cm3.某复印的收费y(元)与复印页数x(页)的关系如下表:则()x(页)1002004001000…y(元)4080160400…A.B.C.y=10x D.y=4x4.某商场自行车存放处每周的存车量为5000辆次,其中变速车存车费是每辆一次1元,普通车存车费为每辆一次0.5元,若普通车存车量为x辆次,存车的总收入为y元,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A.y=0.5x+5000B.y=0.5x+2500C.y=﹣0.5x+5000D.y=﹣0.5x+25005.(2018春•岐山县期末)如图所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8cm和6cm,剪去一个长为xcm(0<x<8)的小长方形(阴影部分)后,余下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S(cm2)与x(cm)的关系式可表示为()A .s =6xB .s =8(6﹣x )C .s =6(8﹣x )D .s =8x6.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将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这个容器的形状可能是()A .B .C .D .7.有一天,兔子和乌龟赛跑.比赛开始后,兔子飞快地奔跑,乌龟缓慢的爬行.不一会儿,乌龟就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兔子想:“这比赛也太轻松了,不如先睡一会儿.”而乌龟一刻不停地继续爬行.当兔子醒来跑到终点时,发现乌龟已经到达了终点.正确反映这则寓言故事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 .8.小刚从家去学校,先匀速步行到车站,等了几分钟后坐上了公交车,公交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到达学校,小刚从家到学校行驶路程s (单位:m )与时间t (单位:min )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 .B .C.D.9.如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齐齐哈尔市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下列从图象中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A.0点时气温达到最低B.最低气温是零下4℃C.0点到14点之间气温持续上升D.最高气温是8℃10.如图,在物理课上,老师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的铁块浸没于水中,然后缓慢匀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下图能反映弹簧测力计的读数y(单位:N)与铁块被提起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11.小明和小华是同班同学,也是邻居,某日早晨,小明7:40先出发去学校,走了一段后,在途中停下吃了早餐,后来发现上学时间快到了,就跑步到学校;小华离家后直接乘公交汽车到了学校.如图是他们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s(米)和所用时间t(分钟)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明吃早餐用时5分钟B.小华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240米/分C.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是100米/分D.小华到学校的时间是7:55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2.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与摄氏度数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x+32.若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值与华氏度数值恰好相等,则此温度的摄氏度数为℃.13.如图,在△ABC中,∠C=90°,AC=8,BC=6,D点在AC上运动,设AD长为x,△BCD的面积y,则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14.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驾车从B地到A地,他们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甲先出发6分钟后,乙才出发,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千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分钟到达终点B.15.某日小明步行,小颖骑车,他们同时从小颖家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到公园去,小颖先到并停留了8分钟,发现相机忘在了家里,于是沿原路以同样的速度回家去取,已知小明的步行速度为180米/分钟,他们各自距离出发点的路程y与出发时间x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小明到达公园的时候小颖离家米.16.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 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矩形ABCD .的面积为17.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是评卷人三.解答题18.某公交车每月的支出费用为4000元,每月的乘车人数x(人)与每月利润(利润=收入费用﹣支出费用)y(元)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答案及解析1.【分析】根据篱笆的总长确定,即可得到周长、一边长及面积中的变量.【解答】解:根据题意长方形的周长p=60m,所以常量是p,故选:B.2.【分析】因为表中的数据主要涉及到弹簧的长度和所挂物体的重量,所以反映了所挂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由已知表格得到弹簧的长度是y=10+2.5m,质量为mkg,y弹簧长度;弹簧的长度有一定范围,不能超过.【解答】解:A.在没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10cm,根据图表,当质量m=0时,y=10,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反映了所挂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当物体的质量为mkg时,弹簧的长度是y=12+2.5m,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C中y=10+2.5m,m=4,解得y=20,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分析】待定系数法设一次函数关系式,把任意两点代入,求得相应的函数解析式,看其余点的坐标是否适合即可.【解答】解:设解析式为y=kx+b(k≠0),则,解得,故y=0.4x;故选:B.4.【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写出题目中的函数解关系式,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由题意可得,y=0.5x+(5000﹣x)×1=﹣0.5x+5000,故选:C.5.【分析】直接利用已知表示出新矩形的长,进而得出其面积.【解答】解:∵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8cm和6cm,剪去一个长为xcm(0<x<8)的小长方形(阴影部分)后,∴余下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S(cm2)与x(cm)的关系式可表示为:s=6(8﹣x).故选:C.6.【分析】根据每一段函数图象的倾斜程度,反映了水面上升速度的快慢,再观察容器的粗细,作出判断.【解答】解:注水量一定,从图中可以看出,OA上升较快,AB上升较慢,BC上升最快,由此可知这个容器下面容积较大,中间容积最大,上面容积最小,故选:D.7.【分析】根据题意得出兔子和乌龟的图象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乌龟运动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兔子运动的图象路程先增大,而后不变,再增大,并且乌龟所用时间最短,故选:D.8.【分析】根据小刚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确定出图象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小刚从家到学校行驶路程s(单位:m)与时间t(单位:min)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故选:B.9.【分析】根据齐齐哈尔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分析变化趋势和具体数值,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由函数图象知4时气温达到最低,此选项错误;B、最低气温是零下3℃,此选项错误;C、4点到14点之间气温持续上升,此选项错误;D、最高气温是8℃,此选项正确;故选:D.10.【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由题意可知,F浮=G,浮力不变,故此过程中弹簧的度数不变,铁块露出水面以前,F拉+当铁块慢慢露出水面开始,浮力减小,则拉力增加,当铁块完全露出水面后,拉力等于重力,故选:D.11.【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中各拐点的实际意义求解可得.【解答】解:A、小明吃早餐用时13﹣8=5分钟,此选项正确;B、小华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1200÷(13﹣8)=240(米/分),此选项正确;C、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是(1200﹣500)÷(20﹣13)=100(米/分),此选项正确;D、小华到学校的时间是7:53,此选项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12.【分析】根据题意得x+32=x,解方程即可求得x的值.【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32=x,解得x=﹣40.故答案是:﹣40.1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结合BC=6,CD=(8﹣x),即可得到,△BCD的面积y与AD的长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解答】解:根据题意得:CD的长为:8﹣x,则y=×6(8﹣x)=24﹣3x,即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24﹣3x.14.【分析】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得甲乙的速度,根据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除以乙行驶的速度,可得乙到达A站需要的时间,根据相遇前乙行驶的路程除以甲行驶的速度,可得甲到达B站需要的时间,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可得答案.【解答】解:由纵坐标看出甲先行驶了1千米,由横坐标看出甲行驶1千米用了6分钟,甲的速度是1÷6=千米/分钟,由纵坐标看出AB两地的距离是16千米,设乙的速度是x千米/分钟,由题意,得10x+16×=16,解得x=千米/分钟,相遇后乙到达A站还需(16×)÷=2分钟,相遇后甲到达B站还需(10×)÷=80分钟,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80﹣2=78分钟到达终点B,故答案为:78.15.【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得两人在第20分钟相遇时小明的路程为3600米,再根据小颖先到并停留了8分钟且往返速度相等得出小颖的速度及公园距离小颖家的距离,进一步求解可得.【解答】解:由题意知,小颖去往公园耗时10分钟,且停留8分钟,∴小颖原路返回时间为第18分钟,∵小颖往返速度相等,∴小颖返回到达时刻为第28分钟,由小明的速度为180米/分钟知,两人在第20分钟相遇时,小明的路程为20×180=3600(米),∴小颖的速度为3600÷(28﹣20)=450(米/分钟),则公园距离小颖家的距离为450×10=4500(米),∴小明到达公园的时刻为第4500÷180=25(分钟),则当小明到达公园的时候小颖离家450×(28﹣25)=1350(米),故答案为:1350.16.【分析】根据图象②得出AB、BC的长度,再求出面积即可.【解答】解:从图象②和已知可知:AB=4,BC=10﹣4=6,所以矩形ABCD的面积是4×6=24,故答案为:24.17.【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点P在BC上运动时,此时BP不断增大,而从C向A运动时,BP先变小后变大,从而可求出BC与AC的长度.【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点P在BC上运动时,此时BP不断增大,由图象可知:点P从B向C运动时,BP的最大值为5,即BC=5,由于M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此时BP最小,即BP⊥AC,BP=4,∴由勾股定理可知:PC=3,由于图象的曲线部分是轴对称图形,∴PA=3,∴AC=6,∴△ABC的面积为:×4×6=12故答案为:12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10分)18.【分析】(1)直接利用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答案;(3)利用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5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1000元,进而得出答案;(4)由(3)得出当利润为5000元时乘客人数,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每月的乘车人数x是自变量,每月的利润y是因变量;故答案为每月的乘车人数x,每月的利润y;(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客量达到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客量达到2000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故答案为2000;(3)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5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1000元,当每月的乘车人数为2000人时,每月利润为0元,则当每月乘车人数为3500人时,每月利润为3000元;(4)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5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1000元,当每月的乘车人数为2000人时,每月利润为0元,则当每月利润为5000元时,每月乘车人数为4500人,故答案为4500.19.【分析】(1)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50L,每行驶100km,油量减少8L,由此填空;(2)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50L,每行驶100km,油量减少8L,据此可得Q与s的关系式;(3)把Q=26代入函数关系式求得相应的s值即可.【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轿车油箱的容量为50L,行驶150km时,油箱剩余油量为:50﹣×8=38(L).故答案是:50;38;(2)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50L,每行驶100km,油量减少8L,据此可得Q与s的关系式为Q=50﹣0.08s;故答案是:Q=50﹣0.08s;(3)令Q=26,得s=300.答: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300km.20.【分析】(1)直接利用自变量以及因变量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B两站之间距离A站8km处出发,向C站匀速前进,他骑车的速度是16.5km/小时,进而得出离A站的路程;(3)利用出发时间为1小时,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骑车的时间是自变量,所走的路程是因变量;(2)∵小明骑车的速度是16.5km/小时,∴离A站的路程为:y=16.5x+8;(3)当x=1时,y=16.5+8=24.5<26,可知上午9时小明还没有经过B站.21.【分析】(1)依据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即可得到自变量和因变量;(2)依据函数图象,即可得到点P运动的路程x=4时,△ABP的面积;(3)根据图象得出BC的长,以及此时三角形ABP面积,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AB的长即可;由函数图象得出DC的长,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出梯形ABCD面积即可.【解答】解:(1)∵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故答案为:x,y;(2)由图可得,当点P运动的路程x=4时,△ABP的面积为y=16,故答案为:16;(3)根据图象得:BC=4,此时△ABP为16,∴AB•BC=16,即×AB×4=16,解得:AB=8;由图象得:DC=9﹣4=5,=×BC×(DC+AB)=×4×(5+8)=26.则S梯形ABCD22.【分析】(1)根据图象变化确定a秒时,P点位置,利用面积求a;(2)P、Q两点的函数关系式都是在运动6秒的基础上得到的,因此注意在总时间内减去6秒.(3)以(2)为基础可知,两个点相距3cm分为相遇前相距或相遇后相距,因此由(2)可列方程.【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点P在BC上运动时,△APD的面积保持不变,则a秒时,点P在AB上.∴AP=6则a=6(2)由(1)6秒后点P变速,则点P已行的路程为y1=6+2(x﹣6)=2x﹣6∵Q点路程总长为34cm,第6秒时已经走12cm,点Q还剩的路程为y2=34﹣12﹣=(3)当P、Q两点相遇前相距3cm时,﹣(2x﹣6)=3解得x=10当P、Q两点相遇后相距3cm时(2x﹣6)﹣()=3解得x=∴当t=10或时,P、Q两点相距3cm23.【分析】(1)因为y轴表示路程,起点是家,终点是学校,故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与x轴平行的线段表示路程没有变化,观察图象分析其对应时间即可.(3)共行驶的路程=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折回书店的路程×2.(4)观察图象分析每一时段所行路程,然后计算出各时段的速度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1)∵y轴表示路程,起点是家,终点是学校,∴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由图象可知:小明在书店停留了4分钟.(3)1500+600×2=2700(米)即: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2700米.一共用了14分钟.(4)折回之前的速度=1200÷6=200(米/分)折回书店时的速度=(1200﹣600)÷2=300(米/分),从书店到学校的速度=(1500﹣600)÷2=450(米/分)经过比较可知:小明在从书店到学校的时候速度最快即:在整个上学的途中从12分钟到14分钟小明骑车速度最快,最快的速度是450米/分。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三章检测题

唐玲A B C DE图4图2 图3图4初中数学试卷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三章检测题班级 姓名: 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 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 2cm ,3cm ,4cmB 、 1cm ,4cm ,2cmC 、1cm ,2cm ,3cmD 、 6cm ,2cm ,3cm 2. 在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的图形是( )3. 下列条件中,能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B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C 、一条边对应相等D 、两条边对应相等4.已知:如图,CD ⊥AB ,BE ⊥AC ,垂足分别为D 、E ,BE 、CD 相交于O 点, ∠1=∠2.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 ) A .4对 B ..3对 C 2对 D .1对5.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去B. 带②去C. 带③去D. 带①和②去 6.右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A .6B .7C .8D .97.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B .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C .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D .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8.下列图中,与左图中的图案完全一致的是(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9、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 。
10、如图1所示:(1)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2)在△AEC 中,AE 边上的高是 ;11、如图2,△ABC ≌△AED ,∠C=400,∠EAC=300,∠B=300,则∠D= ,∠EAD= ;12、如图3,已知∠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BAD ,你的添加条件是是 (填一个即可)。
13、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 cm 和5 cm ,则它周长是 ____ c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变量之间的关系
考查角度(一)从表格中获取信息
1.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并给小明出示了下面的表格.
(1)距离地面3 km,5 km的温度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2)变量是什么?
(3)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随着h的变化,T是怎么变化的?
解:(1)距离地面3 km的温度是2 ℃,距离地面5 km的温度是-10 ℃.
(2)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变量是距离地面的高度与温度.
(3)随着h的增大,T值在逐渐减小.
2.小亮帮母亲预算家庭4月份电费开支情况,下表是小亮家4月初连续8天每天早上电表显示的读数.
表格中反映的变量是日期和电表读数;
(2)估计小亮家4月份的用电量是多少?若电价是0.49元/(kW·h),估计他家4月份应交的电费是多少元?
解:(2)平均每天的用电量=(49-21)÷7=4(kW·h),
预计4月份的用电量=30×4=120(kW·h).
因为电价是0.49元/(kW·h),
所以预计4月份应交的电费=120×0.49=58.8(元).
3.某居民小区按照分期付款的方式购房,购房时,首付(第1年)付款300 000元,以后每年付款见下表.
(2)根据表格推算,第7年应付款多少元?
(3)小明家购得一套住房,到第8年恰好付清房款,问他家购买这套住房,共花了多少元?
解:(1)交付房款与年份之间的关系.
(2)观察发现,后一年比前一年的房款多50 000元,
所以第7年应付款为350 000+50 000=400 000(元).
(3)依题意,可知第8年应付房款为450 000元,
300 000+150 000+200 000+250 000+300 000+350 000+400 000+450 000=2 400 000(元).
答:小明家购买这套住房共花了2 400 000元.
考查角度(二) 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4.图中的圆点是有规律地从里到外逐层排列的.设y 为第n 层(n 为正整数)圆点的个数,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A .y =4n -4
B .y =4n
C .y =4n +4
D .y =n
2
5.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沿一个斜坡向下滚动,通过仪器观察得到小球滚动的距离s (m)与时间t (s)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则s 与t 之间的关系式是( C )
A .s =t 2
B .s =2t
C .s =2t 2
D .s =4t 2
6.某地手机通话费为0.2元/min.李明的手机话费卡中有30元,记此后他的手机通话时间为t min ,话费卡中的余额为w 元.则w 与t 之间的关系式为w =30-0.2t .
7.某剧院的观众席的座位为扇形,且按下列方式设置:
(2)写出座位数y 与排数x 之间的关系式;
(3)按照上表所示的规律,某一排可能有90个座位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1)由题表中数据可得,当x 每增加1时,y 增加3.
(2)由题意可得,y =50+3(x -1)=3x +47.
(3)某一排不可能有90个座位,理由如下:
由题意,得y =3x +47=90.解得x =433.
因为x 是正整数,所以某一排不可能有90个座位.
考查角度(三) 从图象中获取信息
8.某工厂刚修建完一个长方体蓄水池(池内无水),现有一名工人负责向池里加水.早上上班时工人便打开进水管向池内加水.中午午休时,担心水会溢出池子,工人关闭了进水管.下午上班时又开进水管直到水池内装满水.整个过程中进水管的进水速度相等,若用h 表示蓄水池内的水位高度,t 表示进水时间,下面能反映h 与t 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C )
9.(2019·齐齐哈尔中考)“六一”儿童节前夕,某部队战士到福利院慰问儿童.战士们从营地出发,匀速步行前往文具店选购礼物,停留一段时间后,继续按原速步行到达福利院(营地、文具店、福利院三地依次在同一直线上).到达后因接到紧急任务,立即按原路匀速跑步返回营地(赠送礼物的时间忽略不计),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战士们离营地的距离S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是(B)
10.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后,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所示.
(1)此变化过程中,t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
(2)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6 h表示乙追赶上了甲;
(4)路程为150 km时,甲行驶了9h,乙行驶了4h;
(5)9 h时甲在乙的后面(填“前面”或“后面”);
(6)乙比甲先走了3 h,对吗?不对.
11.某学校进行往返跑比赛,张佳同学去时以每秒6 m的平均速度跑完,回来时以每秒5 m的速度跑回起点,时间与速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张佳共跑了多长时间?
(2)哪些时段保持匀速?速度分别是多少?
(3)试写出她在跑步过程中,离起点距离s(m)与时间t(s)之间的关系式.
解:(1)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张佳共跑了22 s.
(2)在0~10 s和10~22 s间保持匀速,速度分别为6 m/s和5 m/s.
(3)在0~10 s时:s=6t;在10~22 s时:s=60-5(t-10)=110-5t.
12.如图所示,折线表示孙亮骑车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他9:00离开家,15:00回到家中.请你根据这个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孙亮在什么时间段内离家最远?这时他离家多远?
(2)何时他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多长时间?这时他离家多远?
(3)11:00~12:30,他骑了多少千米?
(4)他在9:00~10:30和11:00~12:30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5)他返回家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6)14:00时,他离家多远?
解:(1)12:30~13:30孙亮离家最远,此时离家45 km.
(2)10:30时他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30 min,这时他离家30 km.
(3)45-30=15(km).
答:他骑了15 km.
(4)在9:00~10:30的平均速度为30÷1.5=20(km/h),
在11:00~12:30的平均速度为15÷1.5=10(km/h).
(5)返回家时的平均速度为45÷1.5=30(km/h).
(6)14:00时,他离家18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