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池塘养殖
海蜇的养殖技术

海蜇的人工养殖技术1.池塘的选择(1)选择离海边比较近,进排水方便(最好是小潮也能换水)的池塘。
(2)池塘附近最好能有淡水资源以便调整水的盐度。
(3)池塘的大小在20亩以上为宜,越大越好。
(4)水深在1米以上,1.5米~3米为最宜。
(5)岸边的坡度应该是越陡越好,如坡度太缓应该在岸边水深0.5米处加围网或塑料布,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2.池塘的进排水(1)进水口应该有围网,防止杂鱼、杂虾等敌害生物的进入,围网的网目应该在40目~60目左右。
池塘的排水口也应该设有围网,网目应该和入水口的网目相同,防止排水时跑苗,围网的面积应该大一些,依据具体池塘大小而定。
网目的大小可以随着海蜇的生长而逐渐增大,排水时水流尽量缓一些,防止海蜇苗粘在排水网上而发生死亡。
(2)进水10天以后方可放苗,进水后根据情况可适当肥水,保证浮游动物有一定的数量。
3.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PH值等。
此项工作应该由技术人员来完成,可求助于育苗厂家,一定要准确,这关系到放苗后的成活率。
(2)将养殖池塘的水温、盐度在放苗前告知育苗厂家,看室内外池塘的水质条件差别大小才能断定是否能放苗。
适宜海蜇养殖的水温范围是15℃~35℃,最适是22℃~28℃;盐度的适宜范围是8‰~36‰,最适范围是18‰~30‰。
(3)岸边坡度太缓的池子应该在放苗前在岸边0.5米水深处加围网或塑料布。
4.放苗(1)放苗时间应该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最好是无风、无阳光直射的天气。
(2)放苗的密度应该严格控制在300只/亩以下。
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生长缓慢、长不大等现象。
具体的放苗密度应该和池塘的大小、水深、水质情况及换水条件等相联系,条件好的密度可以大一些,条件差的一定不能多放,否则可能导致养殖失败。
(3)蜇苗运输时应充氧、遮光、加冰、以防升温。
(4)放苗时把苗倒进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中,加一些池塘内的水,让苗适应一段时间(10分钟~20分钟)后再放入池中。
海蜇池塘健康养殖关键技术要点

7 0 ~1天之 内无须换水 ,水深一般保持1 米左右 ,一周 以 后坚持每天加水l厘米 ,直至池塘最高水位,透明度控 0 制在3  ̄4 厘米 。养殖 中后期 ,有条件 的可每天换水 0 0
放苗前 ,根据水色情7 兄决定是否肥水 ,如果池水透 明度大于5 厘米 ,就需要施肥培养基础饵料。初期进水 0 l 米左右 ,全池均匀泼洒发酵鸡粪等有机肥 5 ~ 1 0 0 0 千 克/ ,或者施 尿素2 亩 ~4 克/ ,使水色呈微绿或 淡 米。
面 2 ̄ 3厘 米 ,拦 网的下 沿应 在排 水 时还 留有 2  ̄3厘 0 0 0 0
米水深 。围网作用是防止海蜇 因风浪、水流作用而与池
壁 擦伤 或 被推 至 浅 水 处 “ 浅 ”死 亡 。 搁 二 、培养 饵 料 生物
五 、调 节水 质 养 殖 初 期 ,应 保 持 池 水 水 质 的 相 对 稳 定 性 ,一 般
效益。
、
建造 防 护拦 网
进、排水 闸处建造防逃及防敌害拦网,拦网大小及 网 目大小综合考虑池塘排水、海蜇大小而定。岸边的坡 度应该是越陡越好 ,如坡度太缓应该在岸边水深 0 5 . 米 处设防护 网。防护 网要在池塘进水之前沿池塘四周堤坝 边缘插木桩 ( .米) 高25 ,间隔2 米 ,前期用孔径为5 ~3 毫 米左右网片建一圈防护 网带 ,中后期使用孔径 为1 厘米 的网片,网带设置不可留有死角或网兜,网带应高出水
喂 ,我们用粉碎机把蜢虾和杂鱼打成鱼糜,颗粒小于 1 毫米 ,既起到 了肥水的作用 ,又可作为饵料直接为海蜇
所食 ,解 决 了海 蜇 养殖 中饵 料 不足 的问题 ,提 高 了海 蜇
虑池塘面积、水深、水质状况以及水交换情况后确定。
四 、多茬 养殖 模 式
海蜇、缢蛏、中国对虾池塘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调节水 色及透明度 。海蜇 、缢蛏 、中国对 虾都摄食池塘 中 滞 留于池边 的海蜇及时送 回深 水处 。同时要检 查堤坝 、闸 门及 围网的安全性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2 . 清 池建 埕
硝 酸 盐无或微 量 、氨氮小于 0 . 4 mg / L、硫化 物小于 0 . 2 ag r /
L,水色 以浅绿色 、淡黄色 或淡褐色 为宜 。针对 养殖生 物
l m左右 ;中后期根 据水 质的理 化与 生物指 标情 况进行调
冬 季排 干 池水 ,清 除淤泥 杂物 ,平 整池 塘 ,修 建蛏 的生活习性 ,前期 以添加水为主 或少 量换水 ,水深控 制在
5 y J 中 、下旬 ,池塘水 温稳 定在 1 5 ℃以上 时 ,每 亩放 质 与底质 。营造 健康的养殖环境 ,增 强养殖生物 的体质 与 养体长 l c m以上 的健 康虾苗3 0 0 0 尾 ~5 0 0 0 尾。
3 . 海蜇 苗放 养
免 疫能力 ,防止病害 的发生 。
五 捕捞收 获
1 . 海 蜇 收 获
海 蜇苗 采取 多 次放 苗轮 放轮 养 的养殖 方 式 ,首 次放 苗在 5 月 下旬 ~6 B上 旬 ,池塘水温 稳定 在 1 8 ℃~2 0  ̄ C时放
海蜇做为 池塘 立体生态养殖 的主打品种 ,采取 轮捕 轮
苗。每 亩池塘投 放经过 中间暂 养后 ,伞径3 c m~5 c m的优 放 ,多茬养殖 的方 式 ,一个养殖周期 内可养殖3 茬 ~4 5。 质健 康海蜇苗种4 O 个 ~6 0 个 。海蜇 苗种要放在池塘 的上风 放 苗后3 O 天 ~5 O 天 ,个体规格 达到3 k g 以上 时 ,结合海 蜇
海蜇、缢蛏、鱼、对虾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5 . 安装 围网、袖 网、防护 网 进 、排水 闸门设置
孔径 0 . 5 厘 米 围 网 ,前 期 进 水 使 用 4 0目的袖 网 过 滤海
水 。在 距 坝边 1 ~2 米 处沿 池 四 周设 置一 圈 防护 网, 网高高 于最高 水位 2 0 厘米 ,材 料采用 5目或 1 0目聚 乙烯 网,防止海蜇碰堤擦伤或搁浅 。 6 . 施肥繁 殖饵 料 生物 在 缢蛏 放养 前 1 5 天 ,池
蛏床高 5 0 厘米 、宽 3 米 ,蛏床面积 占池塘面积 的 1 5 % 左右 ,并在蛏 苗放养前耙暄 、整平 。养 2 年后 换个位 置建床 ,不在 同一位置养 殖超过 2 年。
当年养成 鱼,每亩放养 2 0 0 -2 5 0 克/ 尾牙鲆鱼种 8 0 ~
1 0 0 尾 ;放河豚鱼 大规格鱼 种当年养成鱼 ,每 前放 养
不仅可 以改善水质 ,还可 以带进饵料生物 。 施 肥 。养殖 过程 中根 据水 体 透 明度确 定 是否 施 肥 、施肥 多少 ,以4 0 厘米 为基准 ,小于 4 0 厘米 不施 肥 ,大 于 4 0 厘米施 肥 ,连 续 阴雨天气 不施 肥 ,高温 季节使用无机肥 。 泼洒微 生物制 剂。微 生物制 剂要在 消毒药物失效 后 使用 ,每 月泼洒 1 ~2 次 。光合细 菌 、E M 菌 、芽孢 杆菌 等微 生态制剂 ,能够 抑制有害菌群 的生 长,分解 氨氮 、亚硝 酸 盐 、硫 化 氢等 有毒 有害 物质 ,改善水
用 ,后来我们普遍采用海蜇 、缢蛏 、鱼 、对虾混养模 式 ,这种模式效益 可达 3 0 0 0  ̄4 0 0 0 元/ 亩 ,好 的可达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海蜇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海产品,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海蜇的养殖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养殖方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海蜇池塘养殖技术。
一、池塘选址选择合适的池塘是海蜇养殖的关键。
首先要选择水质清澈、水流畅通、水深适中的池塘。
其次要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的地方,以免发生池塘溢出的情况。
最后要考虑到周边环境,避免受到污染。
二、池塘建设池塘建设是海蜇养殖的基础。
首先要进行池塘的清淤和修整,保证池塘底部平整。
其次要进行池塘的加固和防渗处理,以免池塘漏水。
最后要进行池塘的加水和调节水质,保证水质清澈透明。
三、海蜇选种海蜇选种是海蜇养殖的关键。
首先要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快速的海蜇。
其次要选择健康、无病无虫的海蜇。
最后要进行海蜇的分级和分类,以便进行不同阶段的管理和养殖。
四、海蜇养殖海蜇养殖是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的核心。
首先要进行海蜇的投放和分布,保证海蜇的均匀生长。
其次要进行海蜇的饲养和管理,保证海蜇的健康生长。
最后要进行海蜇的采收和销售,保证海蜇的品质和口感。
五、池塘管理池塘管理是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进行池塘的清洗和消毒,保证池塘的卫生。
其次要进行池塘的通风和换水,保证水质清新。
最后要进行池塘的监测和调节,保证海蜇的生长环境。
六、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进行海蜇的检测和筛选,保证海蜇的品质和安全。
其次要进行海蜇的加工和处理,保证海蜇的卫生和安全。
最后要进行海蜇的销售和追溯,保证海蜇的来源和品质。
综上所述,海蜇池塘养殖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养殖方式,其技术要点包括池塘选址、池塘建设、海蜇选种、海蜇养殖、池塘管理和食品安全。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海蜇的品质和口感,满足人们对美食的需求。
海蜇池塘养殖生物饵料培育技术

海蜇池塘养殖生物饵料培育技术海洋中大量存在天然动物性活饵,能够满足海蜇的正常生长数量。
但是在池塘养殖中,由于人工放养海蜇密度较大,水体交换有限,饵料种类组成相对单一,水体中自然分布的活饵不能满足海蜇生长需要,需要人工培养生物饵料。
海蜇人工养殖的效果取决于池塘饵料生物量的多寡,它决定了海蜇的成活率和池塘的承载能力。
池塘承载能力因海区状况、池塘水深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地,放苗初期,海蜇生物量远远低于池塘承载能力,海蜇生长迅速。
随着海蜇的生长,其生物量逐渐接近池塘承载能力,海蜇生长趋缓。
当海蜇生物量达到池塘承载能力时,海蜇生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
因此,海蜇生物饵料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准备工作1.培育池培育池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最好有淡水资源,用于调节池水盐度。
池塘面积为10亩~15亩,水深100cm~120cm。
池塘底质以不渗漏的泥底或泥沙质为好,要求池底平整、堤坝坚固,长方形、方形、椭圆形土池均可作为培育池。
池塘用水可用水泵提水,也可在闸门上安装250目~300目筛绢过滤网,以潮差纳水。
但进水时应注意水流缓慢,避免滤网破损。
2.清池消毒先平整地面,清除草、石块等杂物,然后用药物消毒,杀死池中有害生物。
用药前将池水深度控制在10cm~20cm,一般常用药有漂白粉,含有效氯32%的用药量为80ppm~100ppm,3天~4天后排出池水;生石灰每亩用量100kg~150kg,先化成浆,然后再全池均匀泼洒。
3.进水到药效消失后,即可灌水入池。
池塘进出口必须安置好筛绢滤网。
筛绢网呈锥形,250目~300目。
一次进水不宜过多,一般为30cm~40cm,等水色逐渐加深后,再分次慢慢加水。
4.施肥肥料是单细胞藻类及微生物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单细胞藻类和微生物又是轮虫等浮游动物的饵料。
在清池注入新水后,应施用氮、磷等化肥和农家肥。
化学肥料可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铵等。
农家肥用已发酵好的人畜粪尿。
海蜇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

海蜇无公害繁育与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无公害海蜇苗种繁育、池塘养殖的技术操作等系列生产工艺。
1、范围本技术操作规程规定了海蜇苗无公害繁育与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生产、管理等技术措施。
2、环境条件⑴.海蜇育苗与池塘养殖场所选择在交通方便,无污染的地方,环境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⑵水质条件。
水源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3、苗种繁育⑴育苗基础设施①水池。
用来蓄养亲蜇和培养幼体。
底面积20-40平方米水泥池,用现有鱼、虾、贝、藻类育苗池均兼作海蜇育苗。
②附苗器。
用来供螅状幼体附着。
使用厚1mm的高压聚乙烯波纹板,按间距3-4cm立体组装成附苗器。
一般16-20片组成一个附苗器。
③卤虫卵孵化设备。
主要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故孵化卤虫无节幼体的装置及相应的加热、控温、充气设备。
④供排水系统。
海蜇育苗无特殊要求。
⑵亲蜇①亲蜇的选择。
八月末九月初,在海区或养殖池,用手抄网扑捞,选择伞径大于25厘米个体重5公斤以上,外部完整色泽好,环肌收缩每分钟40-50次的海蜇。
②亲蜇暂养。
亲蜇入池后一般将雌雄个体分池蓄养,雌雄比例2:1。
在蓄养期间,每天换水一次,每一亲体所占有的水体应不少于2立方米,蓄养密度大则应增加换水频次。
亲蜇蓄养期间,可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或其它小型浮游动物。
⑶产卵与孵化①产卵前一天将水池刷净,注入新鲜海水,作为孵化池。
海蜇产卵和排精的时间一般在黎明,凌晨05:00-06:00将亲蜇从蓄养池移入孵化池。
亲蜇密度控制在1-2个/m3即可。
移入亲蜇1h后,从池底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出现卵裂,之后每隔20-30min抽样观察一次,产卵后3h即可将亲蜇捞出。
②孵化。
一般采用原池孵化,孵化池内微量充气。
⑷浮浪幼虫的变态、附着和管理当镜检发现有变态的浮浪幼体时应该及时投放附着基。
浮浪幼虫变态附着密度以300-500万个/m3为好,投放附着基后的5d 内不能大量换水,防止未变态的幼体流失。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范本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概述海蜇的养殖起源非常早,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养殖海蜇了。
现在海蜇养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业。
海蜇养殖主要是在南方沿海地区,如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它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补益身体等功效。
同时,海蜇肉质鲜嫩,味道鲜美,食用非常受欢迎。
本文将介绍海蜇的池塘养殖技术。
设计选址海蜇池塘养殖一般选择水流量较大、水质清爽、沙石底部的水塘。
并且,要选择适合海蜇生长的深度和水质,一般要求池塘深度在1.2-1.5米之间,PH值为7.5-8.5,水温在18℃以上。
在选址时,还需要考虑到供水和排水的问题。
一般来说,海蜇养殖需要供应新鲜的水源。
同时,为了保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要安排好排水管道,及时清除残留物和粪便。
池塘建设在池塘的建设方面,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清理池塘的底部杂物,养殖环境必须保持清洁,保证虾苗健康成长;其次,搭建保护设施,防止天气转凉的时候,海蜇死亡或生长缓慢;第三点,根据不同的养殖需求,调整好池塘的深度和水质,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氧气含量。
除此之外,还要规划好出入口的位置,做好围挡,避免外敌入侵。
海蜇种苗选取选用优良海蜇种苗是海蜇养殖的关键,一般选择理想品种,并且年龄要在3个月以上的种苗。
在选取种苗时,需要检查其生长状态、身体颜色和体态,排除疾病和畸形虾苗,选择健康、成活率高的种苗。
海蜇饲养管理饲料海蜇的饲料选择非常重要。
一方面,要保证饲料质量,饲料含有充分的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等营养成分,以提高海蜇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另一方面,要保证饲料种类合理,要能在短时间内被海蜇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养殖成本。
在选择饲料时,可以选择虾饵、小鱼、虫类等水生生物,也可以选择饲料颗粒,具体饲喂量根据海蜇的体重和生长阶段而定。
水质管理海蜇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环境敏感性,故水质管理尤为重要。
养殖池水应保持清洁,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海蜇的健康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6/2020
7
▪ 对水温适应范围,水母型15-28℃,最适18-24℃,致 死水温上限35℃;水螅型0-15℃,最适5-10℃。对盐 度适应范围,水母型8-39‰ ,最适16-24 ‰ ;水螅型 10-40‰ ,最适16-24‰ ;对照度的适应:水母型喜 欢栖息照度为2400lx以下的弱光环境;水螅型更适应 黑暗条件。
6/16/2020
8
摄食与生长
螅状幼体的触手是捕食器官,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碟状幼
体具有一个方形的口。在生长发育中,随着口腕的形成,大约至 伞径20毫米时,口腕基部愈合,中央口封闭,代之以口腕和肩板 上出现的许许多多吸口与外界相通。吸口很小,生活状态扩张时 不到1毫米,只能摄食小型浮游生物。其饵料生物的种类很多, 主要为挠足类、枝角类、介形类、涟虫类以及端足类等浮游甲壳 动物,也摄食纤毛虫类,贝类浮游幼体和硅藻。摄食活动昼夜连 续不断,一次饱食之后经4-5小时食物被消化。食量很大,以卤虫 Artemiasp.无节幼体为饵料计,个体日摄食量在伞径20毫米时为 0.6万个,70毫米为10万个,110毫米为26万个,230毫米为290 万个。生长异常迅速,体重3毫克的碟状幼体,经3个月生长,可 达10千克以上,增重300多万倍。生长速度与海域中的饵料生物 丰度密切相关。
海蜇养殖
6/16/2020
1
海蜇的分类
▪ 海蜇(Rhopilema esculetum Kishinouye)为双胚层动物, 隶属于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钵水母钢 (Scyphomedusae),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 口水母科(Rhizostomeae),海蜇属( Rhopilema).
6/16/2020
9
海蜇人工养殖
养殖历史 海蜇人工养殖的历史较短,1999年,辽宁省锦州
市娘娘宫乡的一个虾场,四个池塘,面积共约200亩, 进行海蜇与对虾混养,收获海蜇6000-7000千克,加工 后销售,产值9万多元(28元/千克),效益良好。这是 虾池混养海蜇,也是土池养殖海蜇首次获得成功。
我市的海蜇养殖起步于2001年,2006年养殖面积 达72210亩,产量6883吨,2009年养殖面积9万亩,产 量1万吨,产值1亿元,获得了较理想的经济效益,为 虾池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6/16/2020
11
一、海蜇对环境因子的要求
海蜇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4℃,最 适生长水温为18℃~25℃;适应盐度为8‰~ 32‰,最适盐度为16‰~26‰,在最适的范围
内,盐度越低其生长越好,还必须注意的是, 塘水的盐度差不得超过10‰,否则将引起海蜇
的大量死亡。在养殖过程中,水体溶解氧不低 于2mg/l,最好不低于4mg/l;氨氮不高于 1.5mg/l,最好低于0.6mg/l;pH应控制在 7.6~8.5。
▪ 海蜇在沿海近岸水域营浮游生活,栖息河口附近,分 布区水深一般5-20米,有时达40米。分布于中国、日 本、朝鲜半岛沿岸和俄罗斯远东海域。中国沿海北起 鸭绿江口,南止北部湾的广阔海域都有海蜇分布,渔 业上根据海蜇成体的时空分布不同,从南到北可分为 北部湾、粤东、闽南、闽中、闽北、浙南、舟山、杭 州湾、吕泗、胶南、莱洲湾、渤海湾、辽东湾和大洋 河口等群系。
▪ 海蜇属的种类有四种:海蜇、黄斑海蜇、棒状海蜇和疣 突海蜇。我国仅发现前三种。
▪ 我国沿海除海蜇属外,还有冠口水母科的沙海蜇,叶腕 水母科的叶腕海蜇和拟叶腕海蜇等。
▪
我市沿海出产海蜇、沙海蜇。
6/16/2020
2
海蜇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图2 吸口
6/16/2020
3
图3 海蜇间辐位纵剖面模式
1.中胶层2.胃腔3.生殖下穴4.间辐管5.肩板 6.口腕管7.外伞8.生殖乳突9.生殖腺10.胃丝 11.内伞12.感觉器13.缘瓣14.口腕15.丝状附属器 16.棒状附属器(陈大元等.1987)
6/16/2020
12
二、池塘的基本要求
养殖海蜇的池塘要尽可能大而深。池塘 面积最好在20亩以上,大塘好于小塘。水深 1.5米以上,最好2米以上,有利于躲避夏季 的酷热天气和大风暴雨天气。在海蜇的生长 后期,换水量较大,要求池塘进排水通畅, 最好能自然纳潮,以减少开支。一般来说, 我们养殖海蜇的池塘都是虾池,边滩面积较 大且坡度过缓,要加防护网,防止大风将海 蜇推向池边,造成伤亡。
海蜇的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围网养殖和室内工 厂化养殖。但在东港市主要为池塘养殖。下面就介绍 一下池塘养殖的有关技术。
6/16/2020
10
海蜇人工养殖
▪ 两步多茬养成法 ▪ 两步:幼蜇培育成大规格苗种(蛋黄苗),再养成商
品蜇。
▪ 多茬:一个养殖期养殖3茬以上。但我要强调的是存池 海蜇最好不要超过两茬。
6/16/2020
13
三、池塘整理与消毒、肥水、设置拦网
冬季将池水放干,冻晒池塘,清除池中杂物
过多淤泥。放苗前一个月要对池塘进行整修、做
好蛏床、进水、药物清塘、肥水,方法与一般的
池塘养殖相同。进水前设置好防搁浅网及进出水
口拦网,拦网用插入池底的竹竿或木杆支撑,上
端穿结塑料绳,下端埋入池底,网顶要高于最高 水位10cm以上,拦网要挺立、牢固,不能有死 角或网兜。拦网设在最高水位时水深0.5m处。肥 水7~15天后,池水透明度达30cm~60cm,向池 水中接种轮虫或卤虫等。
6/16/2020
4
海蜇的生活史
▪ 海蜇的生活史,是进行世代交替繁殖。水母型,通过有性
繁殖,产生无性世代的水螅型。而水螅型,又通过横裂生殖, 产生有性世代的水母型。水母型营浮游生活,水螅型营固着生 活。
6/16/2020
5
螅状体
蝶状体
6/16/2020
6
分布与移动
▪ 海蜇的运动主要靠内伞的环状肌有节奏地舒张和收缩。环 肌收缩时,将伞体下腔的海水挤压出去,利用产生的反作 用力推动蜇体朝伞顶方向前进。海蜇的运动昼夜不断,成 体在静水中的游泳速度为4-5米/分钟。由于海蜇自泳能力 弱,大风、潮汐和海流等对其水平分布有一定影响。但海 蜇具有较傍晚和多云的白天,常浮游于水域上层;大 风、暴雨、急流、烈日和夜晚,多活动于水域底层或近底 层。这种垂直移动功能。在自然界对保持其种族的生存和 分布区域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