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水质工程学(Ⅰ)例题、思考题、习题参考答案

1章 水质与水质标准
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为几类?了解各类杂质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


1?m-1mm),可下沉或上浮(大颗粒的泥砂、矿碴下沉,大而轻的有机物上浮)。




10nm-100nm), 具有稳定性,长时静置不沉。



Ca2+、Mg2+、Cl-等离子,HCO
-、SO42-等酸根,O2、CO2、
S、SO2、NH3等溶解气体分子。


各种典型水质特点。(数值可不记)
70~
之间。硬度较低,通常在50~400mg/L(以CaCO
计)之间。江河水易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7.5~43.0g/L之间,以氯化物含量最高,约占83.7%,硫化物次之,再次

,大部分地下水含盐量在100~5000mg/L, 硬度通常在100~500mg/L(以CaCO
计),含铁量一般
以下,个别达30mg/L。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分类指标。

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



、水体的富营养化:


1)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 (2)降低水的透明度。
3)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4)向水体中释放有毒物质。
5)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供水成本。 (6)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水体的自净:


2章 水的处理方法概论

某水样采用CMB反应器进行氯消毒实验,假定投氯量一定,经实验知:细菌被灭活速率为一级
k=0.92min-1,求细菌灭活99%时所需时间为多少?
C0,t时后尚存活的细菌密度为Ci,被杀死的细菌密度则为C0-Ci,根据题
t时刻,C0-Ci/C0=99%,Ci = 0.01C0,细菌被灭速率等于活细菌减少速率,于是,r(Ci)=
=-0.92 Ci,代入公式得,t=-ln(0.01 C0/ C0)/0.92=-4.6/(-0.92)=5min
采用CSTR反应器作为氯化消毒池,条件同上,求细菌去除率达到99%,所需消毒时间为多少?
Ci = 0.01C0,k=0.92 min-1,代入公式得: =[(C0/ Ci)-1]/k=[(C0/ 0.01C0)-1]/0.92=107.6 min
CSTR反应器所需消毒时间几乎是CMB反应器时间的21.5倍,由于CSTR反应器
Ci = 0.01C0下进行反应,反应速度很低。
在上题中若采用2个CSTR反应器串联,求所需要消毒时间为多少?
Cn /C0= 0.01, n=2, 0.01=[1/ (1+0.92 )]2
=9.9min; =2 =2*9.9=19.8min
2个CSTR反应器串联,所需消毒时间比1个反应器大大缩小。串联的反应器数量

水的主要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液或液-液分离的方法。
-液混合物通过多孔材料(过滤介质),从而截留固体并使液体(滤液)通过的过程。

通常在水处理中指固相材料浸在液相或气相中,液相或气相物质固着到固相表面的传质现象。
在分子结构上具有可交换的酸性或碱性基团的不容性颗粒物质,固着在这些基团上的正、

pH调整到接近中性或是调整到平衡pH值的任何处理。

反应器原理用于水处理有何作用和特

点?


反应器的类型。



理想反应器模型及其特点。
3种理想反应器:完全混合间歇式反应器(CMB型)、完全混合连续式反应器(CSTR
、推流式反应器(PF型)。
CMB型)


型反应器通常用于实验室实验或少量的水处理。
CSTR型)


PF型)

典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饮用水

→预氧化→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饮用水

、原水→自然沉淀→冷却用水
、原水→自然沉淀→混凝→沉淀→冷却用水

→阳离子交换→阴离子交换→除盐水
3章 凝聚和絮凝

设已知K=5.14×10-5,G=30s-1。经过絮凝后要求水中颗粒数量浓度减少3/4,即n0/nM=4,试按

)采用PF型反应器所需絮凝时间为多少分钟?
)采用CSTR反应器(如机械搅拌絮凝池)所需絮凝时间为多少分钟?
)采用4个CSTR型反应器串联所需絮凝时间为多少分钟?
P74式3-41、42、43
)将题中数据代入公式得: =ln4/(5.14×10-5×30)=899s=15min
)将题中数据代入公式得: =(4-1)/(5.14×10-5×30)=1946s=32min
)将题中数据代入公式得: =(41/4-1)/(5.14×10-5×30)=269s
=4 =4×269=1076s=18min
4个机械絮凝池串联时,絮凝效

某地表水源的总碱度为0.2mmol/L。市售精制硫酸铝(含Al2O3约16%)投量为28mg/L。试估算
50%)投量为多少mg/L。
Al2O3为28mg/L×16%=4.48mg/L,Al2O3分子量为102,故投药量相当于
,剩余碱度取0.37 mmol/L,则得:
0.044-0.2+0.37=0.3 mmol/L
分子量为56,则市售石灰投量为:0.3×56/0.5=33 mg/L。
某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设计流量为75000m3/d;絮凝时间采用20min;为配合平流沉淀池宽度和深度,
22m,平均水深2.8m。试设计各廊道宽度并计算絮凝池长度。

)絮凝池净长度
Q=75000*1.06/24=3312.5 m3/h=0.92 m3/s(水厂自用水量占6%)
L=QT/BH=3312.5*20/(22*2.8*60)=17.92m
)廊道宽度设计
0.55m/s,末端流速取0.25 m/s。首先根据起、末端流速和平均水深算出起末端廊

b=Q/Hv=0.92/(2.8*0.55)=0.597m≈0.6m
b=Q/Hv=0.92/(2.8*0.25)=1.3m
4段、各段廊道宽度和流速见下表。

1 2 3 4
m) 0.6 0.8 1.0 1.3
m/s) 0.55 0.41 0.33 0.25
6 5 5 4
m) 3.6 4 5 5.2
∑b=3.6+4+5+5.2=17.8m
δ=0.1m,共19块隔板,则絮凝池总长度L为:
=17.8+19*0.1=19.7m





①水中胶体的性质;②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③胶体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
何谓胶体稳定性?

胶体的凝聚机理。
4个方面: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网捕—卷扫


ζ电
ζ电位降低至某一数值(临界电位ζk)使胶体颗粒总势能曲线上的势垒处Emax=0时,

—电中和作用:

—架桥作用:

“胶粒-高分子-

胶粒”的絮凝体。

—卷扫作用:

混凝过程中,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作用有何区别?简要叙述硫酸铝混凝作用机理及其与水
pH值的关系。
ζ电位降低。
—电中和作用是异号离子、异号胶体颗粒、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中和胶体颗粒本身所带部分


pH条件下,铝盐可能产生的混凝机理不同。何种作用机理为主,决定于铝盐的投加量、pH、
pH值直接影响Al3+的水解聚合反应。
简单的水合铝离子起压缩双电层作用;
~5 多核羟基络合物起吸附电性中和作用;除色时适宜。
~7.5 氢氧化铝聚合物起吸附架桥作用;絮凝的主要作用,除浊时最佳。
高分子混凝剂投量过多时,为什么混凝效果反而不好?
1)、压缩双电层作用:电位最多可降至0,因而不能解释以下两种现象:(1)混凝剂投加过多,
(2)与胶粒带同样电荷的聚合物或高分子有机物也有好的凝集效果。
2)、吸附—电中和作用:胶体颗粒与异号离子作用,首先是吸附,然后才是电荷中和,因此当投

3)、吸附—架桥作用:当高分子物质投加过多时,胶体颗粒表面被高分子所覆盖,两个胶体颗粒

4)、网捕—卷扫作用:金属氢氧化物在形成过程中对胶粒的网捕与卷扫,所需混凝剂与原水杂质


目前我国常用的混凝剂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无机盐类:)硫酸铝、三氯化铁;(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


pH值范围较宽,投加量比硫酸铝小。但三氯化铁固体

PAC):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时,形成混凝体速度快,絮凝体大而密实,沉降性能好;
pH值范围较宽,最佳投加量范围宽,一定范围内过
pH值大幅度下降,不会突然出现混凝效果很差的现象;由于聚合氯化铝的盐
pH值和碱度

pH值范围宽;与三氯化铁相比腐蚀性大大降低;处理后水的色度和铁离子含量均较低。
什么叫助凝剂?常用的有哪几种?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投加助凝剂?


吸附架桥改善已形成的絮体结构;如活化硅酸(SiO2 nH2O)、骨胶、聚丙烯酰胺(PAM)等高

调节原水酸碱度,促进混凝剂水解;如投加石灰、硫酸等;
破坏水中有机污染物对胶体颗粒稳定作用,改善混凝效果;如投加Cl2、O3等;
改善混凝剂形态,促进混凝效果。如硫酸亚铁作混凝剂使用时,应将Fe2+氧化成Fe3+。
何谓同向絮凝和异向絮凝?两者的絮凝速率(或碰撞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与颗粒的数量浓度平方成正比,而与颗粒尺寸无关。

G成正

混凝实验的操作过程,采用何种混凝剂,用理论说明混凝实验中出现的水质变化。
PAC)、聚合氯化铁、聚丙烯酰胺(PAM)。
5题及实验。
絮凝过程

中,G值的真正涵义是什么?沿用已久的G值和GT值的数值范围存在什么缺陷?请
G值公式。
值反映了能量消耗的概念,即一个瞬间受剪而扭转的单位体积水流所消耗的功率。
根据反应器原理,什么形式的絮凝池效果较好?折板絮凝池混凝效果为什么优于隔板絮凝池?
型(推流型)优于单个CSTR型(完全混合连续型)。
CSTR型(完全混合连续型)型反应器,故宜分格串联。分格愈多,愈接近
PF型(推流型),絮凝效果愈好。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几种?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混凝效果的?
pH值、碱度、水中浊质颗粒浓度、水中有机污染物、混凝剂种类

20~30℃之间。水温低时,絮凝体形成

值:pH主要从两方面影响混凝效果:1、水的pH值直接与水中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和电位有关,
pH值下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和电位不同,所需要的混凝剂量也不同;2、水的pH值对混凝
不同的混凝剂的最佳水解反应所需要的pH值范围不同。因此水的pH值

pH值降
pH值超出混凝剂的最佳混凝pH值范围,将使混凝效果受到显著影响。



因此投加到水中后产生的混凝效果也不一样。另外,


混凝剂有哪几种投加方式?各有何优缺点和其适用条件?
;溶液投加(湿投)中按药液加注到原水中








当前水厂中常用的混合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在混合过程中,控制G值的作用是什




150m时不宜采



G值的作用是控制絮凝效果。
当前水厂中常用的絮凝设备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在絮凝过程中,为什么G值应自进口至






CSTR(完全混合连续型)型反应器,故宜分格串联。分格愈
PF(推流型),絮凝效果愈好。但分格愈多,造价愈高、维修工作量也愈大。搅拌器

G值,并随着絮凝体尺寸增大而逐渐减小G值,最后絮凝体增至最大
G值。即絮凝过程中,G值应自进口至出口逐渐减小。
河水总碱度0.1mmol/L(按CaO计),硫酸铝(含Al2O3约16%)投加量为25mg/L。问是否需
50000m3,试问水厂每天约需要多少千克
50%计)?
设聚合铝[A12(OH)n?Cl6-n]m在制备过程中,控制m=5,n=4,试求该聚合铝的碱化度为多少?
某水厂采用精制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其最大投量为35 mg/L。水厂设计水量100000m3/d。混凝
3次,溶液浓度按10%计,试求溶解池和溶液池体积各为多少?
隔板絮凝池设计流量为75000m3/d。絮凝池有效容积为1100m3,絮凝池总水头损失为0.26m。
G值和GT值各为多少?(水厂自用水量为5%)
设原水悬浮物体积浓度ф=5×10-5。假定悬浮颗粒粒径均匀,有效碰撞系数α=1,水温按15℃
Q=360m3/h。搅拌功

率(或功率消耗)P=195W。试求:
1) 絮凝池按PF型反应器考虑,经15min絮凝后,水中颗粒数量浓度将降低百分之几?
2) 采用3座同体积机械絮凝池串联(机械絮凝池按CSTR型反应器考虑),絮凝池总体积与(1)
195W,设3座絮凝池搅拌功率分别为:P1=100W,P2=60W,P3=35W,试问

4章 沉
1.设计日产水量为10万m3的平流式沉淀池。水厂本身用水占5%。采用两组池子。
1). 每组设计流量
=100000×1.05/(2×24)=2187.5 m3/h=0.608 m3/s
) 设计数据的选用
Q/A=0.6mm/s=51.8m3/(m2?d),沉淀池停留时间T=1.5h;
v=14 mm/s。
)计算
A=2187.5×24/51.8=1013.5 m2
L=3600/1000×14×1.5=75.6m,采用76m。
B=1013.5/76=13.3m,采用13.4m。由于宽度较大,沿纵向设置一道隔墙分成两格,每格宽
13.4/2=6.7m。
H=QT/BL=2187.5×1.5/(13.4×76)=3.22m,采用3.5m(包括保护高)。
0.2m/s,则孔口总面积为
。每个孔口尺寸定为15cm×8cm,则孔口数为3.04/(0.15*0.08)=253个。
3h计,则放空管直径按公式计算:
,采用DN350mm。
1.0m,出水渠起端水深按公式计算:

0.1m,则出水渠深度为0.68m。
)水力条件校核
ω=6.7×3.32=21.57m
χ=6.7+2×3.22=13.14 m
R=21.574/13.14=1.64m (A/p)
Fr=v2/Rg=1.42/(164×981)=1.2×10-5
Re=vR/υ=1.4×164/0.01=22960(按水温20℃计)
设计单池产水量为15000 m3/d的斜管沉淀池。水厂自用水按5%计。

) 设计数据
Q=15000m3/d×1.05/24=650 m3/h=0.18 m3/s
q=10 m3/(m2?h)=2.8mm/s
0.4mm塑料板热压成正六角形管,内切圆直径d=25mm,长1000mm,水平倾角θ
60°。
)计算

=Q/q=0.18/0.0028=64.5 m2
5.5×12=66 m2,为了配水均匀,进水区布置在12m长的一侧。在5.5m的长度中
0.5m。因此净出口面积(考虑斜管结构系数1.03):
-0.5)×12/1.03=58 m2
0.3m,清水区高度1.2m,配水区高度1.5m,穿孔排泥槽高0.80m,斜管高度h=Lsinθ
L×sin60°=0.87m,池子总高度H=0.30+1.2+1.5+0.80+0.87=4.67 m。

)核算
雷诺数
R=d/4=25/4=6.25mm=0.625cm
t=20℃时,水的运动粘度υ=0.01cm2/s,按公式可求得管内流速:
=Q/A’sinθ=0.18/58sin60°=0.0036m/s=0.36cm/s
=vR/υ=0.625×0.36/0.01=22.5
弗劳德数Fr=v2/Rg=0.362/(0.625×981)=2.1×10-4
斜管中的沉淀时间
一般在2~5min之间)。

什么叫自由沉淀、拥挤沉淀和絮凝沉淀?



理想沉淀池应符合哪些条件?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和表面积关系如

(1)进水区;(2)沉淀区;(3)污泥区;(4)出水区。

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沉速始终不变。
水流沿水平方向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并在流动过程中流速始终不变。
颗粒沉到底就被认为去除,不再返回水流中。
H,长度为L,

宽度为B,进入沉淀区的水流量为Q
,沉降时间 ,截留沉速 ,表面负荷
u
u>u0的颗粒,沉淀效率为100%,即沉降速率大于截留沉速u0的颗粒能够全部去除。则沉速大于
u0的颗粒全部去除率为(1-p0)。

p0—沉速小于u0的颗粒重量占所有颗粒重量的百分率;

影响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沉淀池纵向分格有何作用?

1)、水流的紊动性:水流的紊动,影响颗粒沉淀。所以希望紊动性小些。紊动性大小可用雷諾数 来
Re越大紊动性越强。平流沉淀池一般Re=4000~15000,属于紊流。只有斜板(管)可达层

2)、水流的稳定性:为避免外界干扰(异重流、风浪等),希望稳定性越高越好。水流的稳定性以
来衡量,越大越稳定。平流沉淀池宜使Fr>10-5。
3)、凝聚作用的影响:实际沉淀池的水深对混凝沉淀效果也有影响。
R,从而降低雷诺数Re并提高弗劳德数Fr。
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关系如何?两者涵义有何区别?




平流沉淀池进水为何采用穿孔隔墙?出水为什么往往采用出水支渠?


斜管沉淀池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斜管倾角通常采用60°?
u0和水平流速v都不变的条件下,减小沉淀池的深度,就


60°。
澄清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已知颗粒密度ρ=2.65g/cm3,粒径d=0.45mm(按球形颗粒考虑),求该颗粒在20℃水中沉降

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720 m3/h。要求沉速等于和大于0.4mm/s的颗粒全部去除。试按理想沉
(1)所需沉淀池平面积为多少m2?(2)沉速为0.1mm/s的颗粒,可去除百分之几?
原水泥沙沉降试验数据见下表。取样口在水面下180cm处。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900 m3/h,
500 m2。试按理想沉淀池条件,求该池可去除泥沙颗粒约百分之几?(C0表示泥沙初始浓度,
表示取样浓度)。

min) 0 15 20 30 60 120 180
1 0.98 0.88 0.70 0.30 0.12 0.08
5章 过滤

设滤池平面尺寸为7.5m×7.0m=52.5 m2。试设计大阻力配水系统。
q=14L/s?m2,冲洗流量Q=14×52.5=735L/s=0.735m3/s,
) 干管
850mm×850mm,长7500mm。
v0=0.735/(0.85*0.85)=1m/s。
)支管
0.25m。支管数n=7.5×2/0.25=60根(每侧30根)。支管长为(7.00-0.85-0.3)/2≈2.93m,
2.9m。式中0.3m为考虑渠道壁厚及支管末端与池壁间距。每根支管进口流量=735/60=12.25L/s,
80mm,支管截面积为5.03×10-3m2,查水力计算表,得支管始端流速va=2.47m/s。
)孔口
5.6m/s,孔口总面积f=0.735×/5.6=0.131 m2。配水系统开孔比α=0.131/52.5=0.25%。
9mm,每个孔口面积=6.36×10-5 m2。孔

口数m=0.131/(6.36*10-5)=2060个。考虑干
2排孔,每排40个孔,孔口中心距e1=7.5/40=0.187m。
2060-80)/60=33个,取34个孔,分两排布置,孔口向下与中垂线夹角45°交错
17个孔,孔中心距e2=2.9/17=0.17m。
)配水系统校核
m’=34*60+80=2120个
f’=2120*6.36*10-5=0.1348m2
v’=0.735/0.1348=5.45m/s
+(0.1348/60*5.03*10-3)2=0.25<0.29
=q/1000v’=14/1000*5.45=0.268% 符合配水均匀性达到95%以上的要求。
设滤池平面尺寸为L=4m,B=3m,F=12m2。滤层厚H2=70cm,冲洗强度采用q=14 L/(s ? m2)。
e=45%。试设计冲洗排水槽断面尺寸和冲洗排水槽高度H。
2条冲洗排水槽,槽长l=B=3m,中心距=4/2=2m。
Q=qF/2=14*12/2=84L/s=0.084 m3/s。

X=0.45Q0.4=0.45*0.0840.4 m≈0.17m
δ=0.05m,保护高0.07m,则槽顶距砂面高度:
=eH2+2.5x+ δ+0.07=0.45*0.7+2.5*0.17+0.05+0.07=0.86m

2×l×2x/F=2×3×2×0.17/12=0.17<0.25(符合要求)

为什么粒径小于滤层中孔隙尺寸的杂质颗粒会被滤层拦截下来?

5种基本作用。



、截阻作用:悬浮物沿流线运动,与滤料表面接触时被俘获。
、惯性作用:颗粒具有自身的惯性力而脱离流线,到达滤料颗粒表面。
、沉淀作用:水流通过砂滤料层相当于经过无数微型沉淀池。
、扩散作用:悬浮颗粒物存在浓度梯度,使颗粒物扩散到滤料颗粒表面被俘获。
、水动力效应作用:水流经过砂滤层具有速度梯度G值,使颗粒发生转动而脱离流线。



从滤层中杂质分布规律,分析改善快滤池的几种途径和滤池发展趋势。



,在运行管理上是经济的。滤池的最优工作条件是使水质周期等于






kg/m3或g/cm3计。




什么叫“等速过滤”和“变速过滤”?分析两种过滤方式的优缺点。

,滤速随时间而逐渐减小的过滤过程称“变速过滤”或“减速过滤”。普通快滤池及移动冲洗罩

减速”过滤,过滤初期滤速较大可使悬浮质深入下层滤料;过滤后期滤速减小(但砂层缝隙中的滤
,可防止颗粒穿透滤层,所以产水量较大,水质较好,过滤周期较长。

,“等速(恒速)过滤”实际上就是保持滤池流量Q不变,而水头H随滤层孔隙率减
“等速过滤”工作的。
“等速”过滤,砂滤层缝隙的流速实际上是增大的,水流剪力也不断增大,从而引起杂质颗粒的脱落

什么叫“负水头”?它对过滤和冲洗有何影响?如何避免滤层中“负水头”产生?


、增加滤层局部阻力,减少有效过滤面积,增加了水头损失;
、空气泡会穿过滤料层,上升到滤池表面,甚至把煤粒等轻质滤料带走。在冲洗时,空气更容易把


、增加砂面上的水深;2、令滤池出口位置等于或高于滤层表面。

么叫滤料“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不均匀系数过大对过滤和反冲洗有何影响?“均质滤
”的涵义是什么?
d10,表示通过滤料重量10%的筛孔孔径(mm),它反映滤料中细颗粒的尺寸。
,指通过滤料重量80%的筛孔孔径(mm)。它反映滤料中粗颗粒的尺寸。
d80与d10的比值称为滤料的不均匀系数。
愈大滤料粒径愈不均匀,这对过滤和冲洗都很不利。因为K较大时,滤料中的粗细颗粒尺寸相差

K不大于2.0。

双层和多层滤料混杂与否与哪些因素有关?滤料混杂对过滤有何影响?
1、两种滤料悬浮滤层的相对密度差,其差值愈大,水力分级作用愈强,混杂程度也愈小。2、



-砂交界面上适度的混层,可避免交界面上积聚过多杂质而使水头损失增长较快,

煤-砂交界面上不应有混杂现象。因为煤层起截留大量杂质作用,砂层则起精过滤作用,

气-水反冲洗有哪几种操作方式?各有何优缺点?
3种操作方式:
、先气洗,后水洗;2、先气水混合洗,再用水洗;3、先气洗,再气水混合洗,最后用水洗或漂洗。
-水联合冲洗时,总的反冲洗时间约在10min左右。



-水联合冲洗原理:利用压缩空气进入滤池后,上升空气气泡产生的振动和擦洗作用,将附着在滤

-水联合冲洗具有下述特点:

大阻力配水系统和小阻力配水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各有何优缺点?掌握大阻力配水系统的基本
P160-161

为配水系统内的水力阻抗;S2为配水孔眼的水力阻抗;S3为承托层的水里阻抗;qⅠ为第一条线
qⅡ为第二条线路的流量。
0.9~0.95。即:qmin/qmax≥0.9~0.95

、加大配水孔眼的水力阻抗S2,使S1和S2相比甚小,则式中阻抗比便能趋近于1,从而使两条线
1。所以,只要选择适当的S2的值,就能满足qmin/qmax≥0.9~0.95的要求。


、尽量减小配水系统内的水力阻抗S1,使S1与(S2+S3)相比甚小,也能使阻抗比趋近于1,从
1。按这种原理设计出来的配水系统,称为小阻力配水系统。

小阻力配水系统有哪些形式?选用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p、反冲洗强度q、孔眼流速v0。
滤池的冲洗排水槽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并说明理由。

、冲洗废水应自由跌落排水槽,槽内水面以上宜有7cm的超高,以免槽内水面与滤池水面连成一

、排水槽内的废水应自由跌落废水渠,以免废水渠干扰排水槽出流,引起壅水,所以废水渠水面应
0.2m左右。
、为使单位槽长的溢流量相等,排水口应力求水平,误差限制在±2mm。
、排水槽在平面上的总面积一般不大于滤池面积的25%。否则,冲洗时槽内之间水流上升速度过大,

、槽与槽的间距一般为1.5~2.0m。间距过大,长短流线

相差过远,也会影响排水的均匀性。
、排水槽在滤池中的安裝高度要适当。槽口太高,废水排除不净,太低则滤料流失,故槽底应在滤

冲洗水塔或冲洗水箱高度和容积如何确定?
(塔)一般与滤池合建,通常建造于滤池操作室层顶上,水塔(箱)中水深不宜超过3m。水
1.5倍计算:
(m3)
——反冲洗强度,L/(s?m2)。
——滤池面积,m2。
——为冲洗历时,min。

(m)
——排水槽顶与清水池最低水位之差,m;
——从清水池至滤池的冲洗管道中总水头损失,m;
——滤池配水系统水头损失,m。大阻力配水系统按孔口平均水头损失计算。
——承托层的水头损失,m。可根据承托层的厚度Z(m)及冲洗强度q(L/s?m2)计算:
——滤料层的水头损失,m,
——备用水头,一般取1.5~2.0m。

(L/s); (m)
所谓V型滤池,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型滤池:是粗滤料滤池的一种形式。对滤池进行反冲洗时,由于滤料粒径较粗,水的反冲洗强度
V型滤池的过滤和反冲洗过程的操作已经全部实现了自动控制。常用于大、中型水厂。
某天然海砂筛分结果见下表,根据设计要求,d10=0.54mm,K80=2.0。试问筛选滤料时,共
(分析砂样200g)。


mm) 留在筛上砂量 通过该筛号的砂量
质量(g) % 质量(g) %






2.6
200
根据上题所选砂滤料,求滤速为10m/h的过虑起始水头损失为多少cm?已知:砂粒球度系数ф
0.94;砂层孔隙率m0=0.4;砂层总厚度l0=70cm;水温按15℃计。
设大阻力配水系统干管起端流速为1m/s;支管起端流速为2m/s;孔口流速为3m/s。试通过计算
95%以上。
设滤池平面尺寸为5.4m(长)×4m(宽)。滤层厚70cm。冲洗强度q=14 L/(s ? m2),滤层膨
e=40%。采用3条排水槽,槽长4m,中心距1.8m。求:
1) 标准排水槽断面尺寸;
2) 排水槽顶距砂面高度;
3) 校核排水槽在水平面上总面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滤池平面尺寸、冲洗强度及砂滤层厚度同上题,并已知:冲洗时间6min;承托层厚0.45m;大
α=0.25%;滤料密度为2.62g/cm3;滤层孔隙率为0.4;冲洗水箱至滤池的管道
0.6m计。求:(1)冲洗水箱容积;(2)冲洗水箱底至滤池排水冲洗槽高度。
6章 吸附

、吸附剂与吸附质的概念。



、活性炭吸附的应用主要有那几种类型?



、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吸附有哪些功能?
1、臭和味的去除;2、总有机碳的去除;3、
4、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5、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去除。
7章 氧化还原与消毒

目前水的消毒方法主要有哪几种?简要评述各种消毒方法的优缺点。

:氯、臭氧、二氧化氯

、次氯酸钠、过氧化氢、高锰酸盐、高铁酸盐等。

但氯具有很强的取代作用,在消毒的同时还会与水中有机物进行取代反应,









什么叫自由性氯?什么叫化合性氯?两者消毒效果有何区别?简述两者消毒原理。
Cl2、HOCl与OCL-的统称。


HOCl。次氯酸HOCl和次氯酸根OCl-
HOCl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渗入细菌体内,通过氧化作用
OCl-带负电,难以接近带负电的细菌表面,杀菌能力比
差得多,生产实践表明,pH值愈低, HOCl 含量愈高,消毒作用愈强。

+ HOCl ? NH2Cl + H2O
+ H2O
HOCl),即氯胺的消毒作用来自于上述可逆反应中维持平衡所不断释

pH有关:
时,一氯氨占优势 pH=7时,一氯胺和二氯胺同时存在
时,二氯胺占优势 pH<4.5时,三氯胺占优势
水的pH值对氯消毒作用有何影响?为什么?
pH值越低,则HOCl含量越高,消毒作用越强。
HOCl与OCl-存在电离平衡:HOCl ? H+ + OCl-
越低,则氢离子H+浓度越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HOCl含量就越高。而氯消毒过程中,主
HOCl起消毒作用。因此,水中pH值越低则消毒作用越强。
什么叫折点加氯?出现折点的原因是什么?折点加氯有何利弊?

pH值条件下,利用氯系的氧化剂(如Cl2、NaOCl)使之氧化成氯胺(NH2Cl、
、NCl3)之后,再氧化分解成N2气体而达脱除之目的。此处理方法一般通称为折点加氯法






1、理想状况下,水中不存在消耗氯的微生物、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时,加氯量等于余氯
2、天然水中存在着微生物、有机物以及还原性无机物质。投氯后,有一部分氯被消耗(即需氯
,氯的投加量减去消耗量即得到余氯。
什么叫余氯?余氯的作用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