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子结构对比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再试一次,你会成功的。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puter.【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

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

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

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

英汉语的句子成分对比

英汉语的句子成分对比

二、英汉语句子主语的句法特 点和语义特点对比
2.形容词作主语
在句法上,英语形容词作主语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前面一般有定冠词 the ,只有当语义相对的形容 词并列出现或前面另有限定词时,the才可以省去。如:
Advanced and backward only exist in comparison with each other.
除了形式上要求的一致,英语中还有概念上的一致 (notional concord)和毗邻关系 (Proximity)对主谓关系也 会产生影响,这就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因为它们相互之 间有时会发生冲突。
例如: The public are tired of demonstrations· Fifteen years represents a long period of his life. Either my wife or I am going·
汉语被人称为是“得意忘形”的语言(中小龙,1990), 不仅不用任何形式主语,在意思能够被理解的前提下,连 实义主语也常常可以省去。例如: 到时候了,().该休息休息了。 他有个女儿 ,() 在郊区工作 ,() 已经打电话去了 ,() 下午 就能赶回来。 英语中这样的主语是不能省去的。当然,英语也有一 些没有主语的句子,例如: (I)Hope to hear from you soon. (It)Must be very hot in Africa. (You)Go and fetch me some water. 但是 , 这只是一种主语不出现的情况 , 主语是有的 , 只 不过被省略了而已,而汉语中许多没有主语的句子,我们 是很难给它们补出主语来的。
从语义上看,英语和汉语中的主谓关系大体相似。不过, 由于主语、谓语各自的状况存在着差异 , 汉语中主谓之 间的语义关系就要比英语中的复杂。分析主谓之间的 语义关系,通常的做法是按照主谓(尤其是主语和谓语动 词) 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来判定主语在句中扮演的语义 角色(semantic role),划分主语的语义类型。 尽管英汉两种语言中主谓语义关系的情况差别不大 , 但 各自的划分方式却明显地不同。英语中的划分比较细 致。R.夸克等人(1985)将英语中的主语按其语义角色分 为10种: 施事 (agentive) 、受事 (affected) 、接受者 (recipient) 、外 力(external causer)、工具(instrument)、事件(eventive)、 状态者(positioner)、地点(locative)、时间(temporal)和替 代(prop ‘it’)。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1. 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在汉语中常被翻译为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

例如:英语句子 "I drink tea"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喝茶"。

2. 汉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而英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

例如:英语句子 "a red car" 在汉语中翻译为"一辆红色的车"。

3. 汉语中的状语位置较为灵活,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而英语中的状语一般放在句尾。

例如:英语句子 "I often go to the park"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经常去公园"。

4. 英语中存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没有被动语态,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

例如:英语句子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写的书"。

5. 汉语中的句子通常比英语中的句子更加简洁,在翻译时可能需要增加一些修饰语或补充语来传达完整的意思。

例如:英语句子 "He is a teacher"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是一位老师"。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句子结构差异,实际翻译时还会受到具体语境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正确的翻译需要考虑词语选择、语序调整和意义传递等因素。

(英汉句法对比)

(英汉句法对比)

二、英语的形态律和贴近律
(一)英语的形态律
the people of China the people who live in China the people living in China
(二)英语的贴近律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In spite of this, many people are confident that “The Revealer” may reveal something of value fairly soon. Lydia talked incessantly of lottery tickets, of the fish she had lost and the fish she had won. Whatever he said, was said well; and whatever he did, done gracefully. Between Elizabeth and Charlotte there was a restraint which kept them mutually silent on the subject.
the united efforts of his two unfeeling sisters and of his overpowering friend.
3、事理上的因果律 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亦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Every object in the next day’s journey was new and interesting to Elizabeth; and her spirits were in a state for enjoyment; for she had seen her sister looking so well as to banish all fear for her health, and the prospect of her northern tour was a constant source of delight. 4、心理上的重轻律 (二)汉语的音韵律 1、调序规律 2、音节奇偶规律

英汉语句子结构对比

英汉语句子结构对比

• Tips:英语中长而复杂的结构转化为汉语中独特的符合汉 语习惯的短句形式。
• 无主句
• 汉语中无主语句和无动词句较多,英语句子主语和动词则
不可或缺。即使充当句子主语或谓词并无实际意义,也须
加上这个词以满足语法形式的要求。如:
• 看样子要变天了。 • It seems the weather is changing.
• Before going on up into the blue hills, Thomas stopped for gasoline at a lonely station. • 群山苍翠。加油站孤零零的。入山之前,托马斯 在这儿停车加油。
I would not believe what he said. 他的话,我不信。
• 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
• If you are in the right, you can travel anywhere in the world; if you are in the wrong, you can’t take a step.
• 英泽汉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 形式,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 • 汉译英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 意义,才能确定句子的结构、形式。 • 1)A body in motion remains in motion at a constant speed in a straight line unless acted upon by an external force.
• •
Tips:英译汉时,有意识的把过多的连接词去掉
主语的选择
• 你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得这一消息。 • You can obtain this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 This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汉英句子结构比较

汉英句子结构比较

原文:我们国内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疾风 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 译:Our domestic revolution of large-scale
class struggle of the masses squall type has been basically end...(按照中文顺序翻译,句子 层次和结构不清晰) 译文:In the main the large-scale, turbulent class struggles of the masses characteristics of times of revolution in our country have come to end…
(两处时态不同,因抗美援朝战争当时已经结束,只能用过去 式。)
原文:这个口号并不是突然提出来的,它已 经经过了好几年的酝酿。 译文:It was not put forward all of a sudden, but had been in the making for several years. (因为有was,所以后面用had been,表示过 去的过去,先后分明。)
张今先生进一步指出,诗词、民歌的句子 结构语义如此,散文句子的语义结构也是如此。 如: 水浊,则无掉尾之鱼;政苛,则无逸乐之 士。(邓析子)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 魂未定,梦游缧绁(lei xie)。(苏轼)
不仅句子如此,句群也是这样。两个句子 是一个句群,两个阴阳是一个四象。四象是最 稳定的结构,所以古诗、绝句都采取这种结构。 两个五绝相加就是五律,两个七绝相加就是七 律。阴阳结构的思维方式从组词、造句、到篇 章,一以贯之。
(汉语中的话题和说明没有形式限制,英语 的主谓必须保持数和人称的一致)
例:1.I(主语) heave a sigh of relief and (并列) be glad that… (正:am)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是语言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的范围广泛,从语音、语义、语用等各个方面都有丰富的对比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着重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对比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英汉句子结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

英语属于主谓宾语结构,汉语则是主谓宾补结构。

英语中通常采用主动语态,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用被动语态。

在形式上,英语中采用词序来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而汉语则主要依靠语法成分之间的词序来表达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英语中,一个简单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如“I love you”。

而在汉语中,一个简单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补构成,如“我爱你”。

此外,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如“This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而汉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由“被”字结构或“让”字结构加上动词构成,如“这本书被他写了”、“我让他写这本书”。

二、英汉名词对比英语名词的数量较少,而汉语名词的数量较多。

英语中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由在末尾加s或es实现,而汉语则是通过量词和数值来表示复数。

在英语中,名词的存在形式则是通过不同的前缀和后缀来表达,如“library”与“librarian”;而在汉语中,则是通过在名词前面加上修饰成分来表达,例如“图书馆员”、“数字图书馆”。

此外,在英语中,名词的性、数和格都需要变化,例如“he”与“him”、“she”与“her”;而在汉语中,则不存在这样的变化。

动词是英语和汉语中的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但是两种语言在动词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词的时态非常丰富,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等,而在汉语中则没有时态的概念,只有动词本身的状态和动作的完成与否。

在英语中,动词也有被动语态和进行时态,而在汉语中也有“被”字结构来表达被动语态,但表示进行时态则需要借助其他成分,如“正在”、“一边...一边...”等。

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对比(15-17)

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对比(15-17)

句子翻译(1-2)一、英汉句子结构对比译文不流畅、不地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摆脱原文表达形式的影响,总是下意识地要照搬原文结构,而这一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不了解或者没有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

这种差异,具体参见教材p.106,本章逐一分析。

二、主语显著(突出)与主题显著(突出)1.概念汉语重意念(意合parataxis),英语重形式(形合hypotaxis)。

因此,汉语句子的各个部分只要是围绕同一主题,各自逻辑主语可以不同,或者说句子主语与句子主题可以不同,如下例所示:学院请来一位洋教师,长得挺怪,红脸,金发,连鬓大胡须,有几根胡子一直逾过面颊,挨近鼻子;……(冯骥才:《西式幽默》)按照原文,“学院”是主语,但后面“长得挺怪”的逻辑主语应该是“洋教师”,“红脸”指“……的脸是红的”,“金发”则是说“……的头发是金色的”,而“连鬓大胡须”则等于“他长着连鬓大胡须”。

虽然各部分的逻辑主语不同,但都围绕同一主题,即“学院请来的洋教师”。

而英语句子各个部分的逻辑主语必须相同,即句子主语与主题必须一致。

这样,本例若基本按汉语结构译,就需断成若干分句分别交代,而这样一来,也就需要为各分句增添主语,视情况用各种短语描述这位洋教师的形象,如:Our institute employed an English teacher. He looked very strange -- read faced, golden-haired, with a thick growth of whiskers that reached all the way to the nose…(刘先农译)说明:英语主语显著,典型结构是“主语+谓语”;汉语主题显著,典型结构是“主题+述题”;换言之,英语句子主语一般就是句子“主题”,而汉语“主题”未必就是句子主语,(参见教材p.108示例)。

例如: 他会干这种事我不相信。

Version 1: I don’t believe that he should have done such things.Version 2:That he should have done such things I don’t believe .分析:该句的主题是个句子,但它在逻辑上是个宾语,在英语中通常用宾语从句表达,Version 2 尽管在结构上看上去更像原文,但是却不太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
摘要: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导致了英语和汉语表达方式的不同。

这种不同在句子结构上有着直观体现,主要反映为:英语句子注重形合、直截了当、主语突出,多使用长复句、被动句、静态语言,修饰语通常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汉语句子则注重意合、含蓄内敛、主题突出,多使用短句、主动句、动态语言,修饰语通常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对于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译以及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提高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子结构对比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的基本结构、表达方式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别。

下面我们将这些差别总结如下。

1 英汉句子结构的特点及对比
1.1 英语句子形合,汉语句子意合
尽管英汉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谓宾的形式,但英语句子形成的方法和汉语句子形成的方法却大不一样。

英语句子注重形合,即通过连接词and,but,or,that,when,who等,将句子的前后部分连接起来,同时体现出句子内部以及句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2]
I think also that, if a person when adult is to be able to fit into a society, he must learn while still young that he is not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and that he wishes are often no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a situation.
本句的主干是I think that宾语从句。

在这个宾语从句中包含了一个if引导的条件句和另一个宾语从句。

其中第二个宾语从句中又包含了两个并列句。

整个句子虽然长而复杂,但却通过大量介词、连词的使用将句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达地清晰明了,体现了英语形合的特点。

汉语句子注重意合,即不借助连接词而通过语义上的关联将句子内部成分或前后两个句子连接起来。

意合是汉语句子、语篇的一个显著特征。

例如:
我常见许多青年的朋友,聪明用功,成绩优异,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

(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虽然本句中没有一个连接词语,但整个句子也仍然语义明了、逻辑清晰,体现了汉语意合的特点。

尽管并非所有的英语句子都必定形合,也并非所有的汉语句子都必定意合,但相对于彼此而言,形合与意合却分别是英汉语言最突出的结构特点。

1.2 英语句子主语突出,汉语句子主题突出
“英语的主语是一句之魂,是确定句子结构、选择词语搭配的决定性因素。

”2可以说,主语是英语句子的核心。

因此,英语句子通常开门见山,先提出将核心事件、关键信息,然后再叙其他次要信息,因而句子多呈现出前短后长、重心前置的特点。

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英语不同,往往先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在此话题下发展句子。

因此,汉语句子通常含蓄内敛,先说时间、地点、方式等次要信息,然后再说关键信息,句子呈现出前长后短、中心后移的特点。

1.3 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西方人重视对自然、宇宙的观察和研究,其思维方式也习惯以客观事物为主体。

因此,英语句子多以客观事物为主语,使用被动语态,体现对事物科学、客观、理性的看法。

相对而言,中国人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偏重个人的主观感受、意念等,习惯站在人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事物。

因此,汉语句子多使用主动语态,通常选用有生命的物体作主语。

1.4 英语多复合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语言十分重视表达的逻辑严密、层次分明、通晓连贯,因此在表达一个复杂概念、事物等的时候习惯使用复合长句,将各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展示清楚,避免产生歧义。

由于汉语语言的意合特点,无需借助代词、连词等来连接句子,因此往往可以通过一个个短句来表达某个整体意思。

1.5 英语句子多用静态语言,汉语句子多用动态语言
多用静态语言是英语句子的一个显著特点。

英语表达中习惯用名词、介词、动名词、不定式、分词等代替动词表达动作的概念。

例如: Inadequate training for farmers and the low productivity of many farms place the majority of country dwellers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their own countries.
分析句子结构不难发现,本句中只有一个动词place。

相比之下,汉语句子习惯直接用动词表达动作的概念。

这是因为,汉语动词的形态变化没有英语动词那么复杂,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

例如,上例如果翻译成汉语,则习惯的表达为:
农民缺乏训练导致许多农场生产率很低,这使大多数农民处于贫穷的困境。

句中的“缺乏”“导致”“使”“处于”等都是动词,相比较原文惟一的动词place而言,汉语句子中的动词使用频率的确较高。

1.6 英语修饰语由小到大,汉语修饰语由大到小
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人们在表达时间、地点等修饰性信息时
的词序正好相反。

英语句子中,中心词的修辞成分通常以由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由细节到全局的顺序排列。

例如:[1]
It is a small, old-fashioned but important port.
I saw the film on Tuesday evening last week.
本例第一句中的small, old-fashioned,important是由具体到抽象的排列顺序。

第二句中的Tuesday evening,last week则是时间范围的由小到大。

中国人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先大后小、先整体后个体、先一般后特殊、先全局后细节。

例如,上面两句话如果翻译成汉语则分别是:[1]
它是一个老式的小港,但很重要。

我上星期二晚上看过那部电影。

本例第一句中的“老式”与“小”和第二句中的“上星期二”与“晚上”的排列顺序与英语原句表达刚好相反,体现了汉语修饰语由大到小的结构特点。

2 结语
由上可知,英汉句子结构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在英语学
习中必须排除这些由文化、思维差异而带来的干扰,及时发现、正确认识、恰当处理句子结构上的差异,保证英语听、说、读、写、译以及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莲.析英汉差异之句子结构差异[J].青春岁月,2011(2).
[2] 雷志梅.英汉句子结构对比与翻译[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