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再试一次,你会成功的。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puter.【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

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

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

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

[句式,差异,结构]英汉句式结构差异及翻译研究

[句式,差异,结构]英汉句式结构差异及翻译研究

英汉句式结构差异及翻译研究摘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

英语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在如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要想做好英语翻译,则需要人们能够把握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理清英语和汉语的句式结构,从而开展相应的翻译活动。

本文就英汉句式结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两国不同的逻辑思维来进行翻译研究。

关键词英汉句式结构差异翻译研究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Differenceand Translation StudiesZHOU Di(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Haihua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167)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imes, between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ose contact. English as a common language of the world, in people's life and work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o do a good job in English translation, people need to be able to gras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sort out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s,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to translate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logical thinking of the two different.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difference; translation studies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英语的句式结构通常为“树形”,汉语的句式结构通常为“竹节”,相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句式,英语句式则更注重“形合”,而汉语句式则更加注重“意合”。

浅析英汉语言结构及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析英汉语言结构及文化差异与翻译
m e . nt

英 汉语言在 句子 结构上 的差异 与翻译
从语 系方面来看 , 英语 属 于 印欧语 系 , 汉语 属 于
汉藏 语 系 , 和汉语 是完 全不 同 的两 种语 言 , 英语 再加 上这两种语 言在思 维方式 、 化 习俗 、 文 历史 背景 等方 面存 在着差 异 , 以导致 了英 汉 句 子结 构 的巨 大差 所 异 。在进行英 汉互译 时 , 使译 文 既 忠实 于原 文 , 要 又 符合译人语 的习惯 , 准确传 达 出原 文 的信 息 , 到 内 做 容和形式 的统 一 。 因此 , 握 好 英汉 两 种 句 式 差异 掌 对 翻译 实践 非常重要 。 1英汉句 式 的一 般特 点 。 .
whih e eo h s r h r c p c t o p rp it e c d v lp i o e a a iy f r a p o rae r — s o ss p n e wi e p re c g e t r n elcu l e eo — l x e n e r ae i tle t a d v lp l i
存环 境、 价值观 与 审美意识都 存在 着差异 。这些 因素都对翻 译产 生 了一 定的影响 。
关键词 : 言 语 文化 跨 文化 英 汉翻 译
张培基先 生说 “ 翻译 是 运 用 一种 语 言 把 另一 种
语 ” 但对 比起 来 , , 两种 语 言 在结 构 形 式 上仍 有 着 明
以避 免重 复。
化。因此 , 要对一种语言进行翻译 , 必须先理解这种
语 言的结构 特点 , 理 解 产 生 这 种语 言 的文化 背 景 并 知识 , 其次是 考 虑 译 人语 的文 化 背 景 和用 译 入语 进 行表 达 的问题 。归 根 到底 , 翻译 是 跨 文 化 基础 上 的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

英汉句法结构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区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比和注意事项:
1. 语序差异:
-英语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语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She eats an apple.(她吃一个苹果。


-汉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谓宾,但汉语的语序相对较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她吃一个苹果。

2. 关系从句: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通常使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并放在被修饰词之后。

例如:The book that I bought is interesting.(我买的那本书很有趣。

)-汉语中的定语从句通常使用关系词引导,而状语从句则不存在关系词,直接连接。

例如:我买的那本书很有趣。

3. 介词短语:
-在英语中,介词短语通常用于修饰名词或动词短语。

例如: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他对音乐感兴趣。


-在汉语中,介词短语通常用于修饰名词短语或动词短语,并且位置比较灵活。

例如:他对音乐感兴趣。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句子结构和上下文理解原文的意思,并适当调整句子结构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同时,还要注意使用准确恰当的翻译词汇和表达方式,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1. 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在汉语中常被翻译为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

例如:英语句子 "I drink tea"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喝茶"。

2. 汉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而英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

例如:英语句子 "a red car" 在汉语中翻译为"一辆红色的车"。

3. 汉语中的状语位置较为灵活,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而英语中的状语一般放在句尾。

例如:英语句子 "I often go to the park"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经常去公园"。

4. 英语中存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没有被动语态,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

例如:英语句子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写的书"。

5. 汉语中的句子通常比英语中的句子更加简洁,在翻译时可能需要增加一些修饰语或补充语来传达完整的意思。

例如:英语句子 "He is a teacher"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是一位老师"。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句子结构差异,实际翻译时还会受到具体语境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正确的翻译需要考虑词语选择、语序调整和意义传递等因素。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精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精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摘要]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

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翻译前言: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

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

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

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实。

[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

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

中英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中英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中英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摘要: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和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标记。

翻译作为构建两种文化交流的桥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英语和汉语是当今全球最普遍使用的两种语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

关键词:英汉语言差异,对比,翻译英汉两种语言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承载着不同的文化,这就必然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许多相异之处。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英国历史上就是一个较多遭受外来侵略的国家,因此它的语言的历史也起伏跌宕。

英国语言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英语,中世纪英语和现代英语。

英国是一个岛国,最早居住在岛上的居民是凯尔特人,他们的语言是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

公元前55年,在凯撒大帝的带领下,罗马军队侵入英国并占领英国近400年。

之后,北部的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趁虚而入,开始了对英国的侵略。

为了抵御外敌保卫疆土,凯尔特人邀请了安格鲁、撒克逊、弗里斯兰和朱特等德国部落的战士。

很快,德国部落的人大量涌入英国,他们从援助者变成了入侵者并成功的统治了英国。

这些德国部落都说着各自的英语,他们融入英国血统,他们的语言汇成一个语言,也就是英语,英语历史的划分由此开始。

公元450年到1100年被称作古英语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安格鲁一撒克逊词汇。

古英语中还有较多描述性的复合词。

1066年的“诺曼入侵“在英国语言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

诺曼人入侵是英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英语有巨大的影响。

它对英语词汇、语法、拼写、发音的影响,这些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历史性事件发生之后,使英语从屈折变化的语言变成了分析法语言。

之后的近三百年里,法语一直是英国的官方语言,成为统治阶级用语,而平民百姓说的英语被认为市低等语言。

到14世纪末期,英语又重新成为官方语言。

公元1100到1500年被称作中世纪英语时期,在此时期内英语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

许多古英语词汇消失。

一些古英语的屈折变化也不再被使用。

中英文句子结构的区别

中英文句子结构的区别

中英文句子结构的区别
中英文句子结构的区别很大,这是由于中英文语言特点和语法规则的不同所造成的。

以下是几点不同:
1. 词序的区别:中文的词序是比较灵活的,而英文则通常是固定的。

例如,在中文中可以说“我喜欢吃苹果”,也可以说“吃苹果我喜欢”,但在英文中只能说“I like to eat apples”。

2. 修饰语的位置:在中文中,修饰语通常放在被修饰的词前面,而在英文中则是放在后面。

例如,在中文中可以说“美丽的花儿”,但在英文中则是“flowers that are beautiful”。

3. 动词时态的不同:中文中没有动词时态的概念,而英文则需要根据时间和情境来使用不同的时态。

例如,在英文中说“我在昨天看了一部电影”,而在中文中则可以说“我昨天看了一部电影”。

4. 语法结构的差异:中文的语法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字的组合来表示意思。

而英文的语法结构则比较复杂,需要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定语和状语的位置等。

总之,中英文句子结构的区别很大,需要我们在学习和使用中英文时注意语言上的差异,以避免语法错误和翻译不准确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1.引言对译者来说,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对比的范围非常广泛,对比的层面可以从语音、词汇、词组、句子、句群、语篇、修辞、文体等两种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类别、功能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比与分析,各种对比有助于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把握各自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工作。

本文之所以选择句子作为英汉对比的单位,这是因为,首先,句子是语言表述最基本的单位,也是人类思维的单位之一。

其次,句子在语言中是连接词汇词组与句群、语篇的纽带。

换句话说,句子最能反映两种语言差别之所在。

而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特点,把握东西方人思维模式的差异,将有助于探寻英汉互译的规律和法则[1]。

对译者来说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有充分、透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英汉翻译工作。

当然,英汉语句子结构的比较是一个十分复杂、庞大的研究项目。

本文只是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之间的关系着手,通过对英汉句子结构的比较,分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使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注意这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更准确流畅地进行英汉语之间的翻译。

2.英汉语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2.1 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其《译意》一书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具体来说,英语比较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的合理性。

英语的语法成分都具有独立的作用,其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if,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等表现出来,即英语句子往往以形统神,以丰满的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的格局;而汉语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语义关系表达,句子中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内在化、隐含化、模糊化,往往并不追求形式的完整,而只求达意而已。

但是英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宾语,仔细对比起来,英汉语两种语言在形式结构上仍具有明显的差异。

最根本的表现形式就是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所谓意合,是指词语和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

所谓形合,是指语言的词语与分句之间用自身的形式手段如关联词等相连接,用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2]。

汉语是一种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一种以综合型为主要特征并逐渐向分析型发展过渡的语言。

分析型语言是指语言中的语法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汇自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完成。

综合型语言是指主要通过词汇本身形态的变化来指示各种语法功能,如性、数、格、人称、时态、情态等[3]。

一般来说,英语句子常用各种形式手段来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句子形式的完整和以形显义。

因此,英语的句子结构常常显得紧凑严密。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逻辑事理顺序和功能、意义,即以神统形,结构简炼明快。

也就是说,汉语的句子结构如同竹形结构(bamboo-type),一节一节地连下去,而英语的句子结构则如同树形结构(tree- type),从主干伸展开去。

[4]例如:(1).老栓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了门的铺檐子,蹩进去,靠门立住了。

(Old Shuan walked back a few steps to stand under the eaves of a shop in front of its close door.)汉语的意合句从表面上看没有关联词,但各分句之间暗含了各种语义关系,因此,这类句子的翻译必须先弄清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确定其类别,然后再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把句子组织起来。

而把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则要站在语义的高度,利用组合能力强、节奏感突出的短句,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和先后顺序来灵活地安排语序结构[5]。

例如:(2)I think also that, if a person when adult is to be able to fit into a society, he must learn while still young that he is not the centerof the universe and that he wishes are often no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a situation.(我也以为一个人如果要在长大时适应社会,那么小时侯就应该了解他不是宇宙的中心,他的愿望也往往不是一个场合里最重要的因素.)该例句是一个复杂句。

句子主干为I think that宾语从句中,还有一个if条件句和另外两个并列的宾语从句,第二个宾语从句中还嵌套一个定语从句。

句中多使用介词、连词、名词等。

整个句子象一棵枝桠交错的树不断向外扩展。

而在其相对应的汉语译文中有三个小句子,它们按照语义彼此连接,句子简短,语义通顺,似一根竹子节节相连,通畅连贯。

2.2 汉语句子主题显著英语句子主语显著汉语的句子结构是话题——说明结构,先提出一个话题(或人,或物,或事,或时间,或地点,等等),然后再加以说明。

如:今天星期日。

校长,正等在那儿哪。

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别可以概括为:话题常在句首,可以套合,如“我今天城里有事”,而英语的主语不一定在句首,且要单一。

话题和说明之间没有形式限制,而英语的主语和谓语必须在数和质等方面保持一致。

由于汉英语言之间结构上的差异,两种语言在叙述事物发展过程的句子里,汉语句子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常常是按照由先到后,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的先后顺序来排列的,而英语句子则采取相反的顺序,往往是先表示个人的感受、态度或是首先就事情本身做评价,然后再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形成句式上的先短后长、头轻脚重的语言现象。

语言学家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语言分成不同的类别,如果按主语的特征划分,可分为四类:注重主语的语言;注重主题的语言;主语主题都注重的语言;主语主题都不注重的语言。

按这种分法,汉语属于注重主题的语言,英语属于注重主语的语言。

在表达思想时,汉语往往突出主题,在篇章组织上有较大的自由性,上下文连接自成体系。

英语的主语是一句之魂,是确定句子结构、选择词语搭配的决定性因素,英语中常见的不起语义作用的主语“it”和“there”等结构应用得如此之广,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英语重视主语的位置及其统帅全局的作用。

因此,汉语句子常由“主题语+陈述语”构成,英语句子常由“主语+谓语”构成。

由此可见,英语句子的重心往往放在句子的后面,而汉语句子的重心则常常放在句子的前面。

在英汉互译时应首先找准各自的重心,然后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

例如: (3)我原来计划今年二月访问美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感到扫兴。

对此类句子,我们只能按照英语的句式结构来It was a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had intended to pay to America in February而不能照搬原句结构将其译成:I had intended to pay a visit to American in February but then I had to postpone it, this was a deep disappointment tome.根据英汉语言方面的差异,我们在进行英汉语转换时,要想方设法把英语的主谓结构翻译成汉语的话题—说明结构.请看下面的例句:①He knows nobody.②My parents expect me to become a teacher.③You can go to the station by bus.这三个句子的翻译最好是采取符合汉语习惯的主体———叙述的句型。

分别试译如下:(1)他一个人也不认识;(2)我父母想让我当老师;(3)你可以坐汽车去火车站。

再如:(4)On the morning of a fine June day, my first bonny little nursling, and the last of the ancient Earnshaw stock,was born.译文:六月份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要抚养的第一个小宝宝,也是古老的厄恩肖家族的最后一根苗,出世了。

把英语句子的主语my first bonny little nursling翻译成汉语的主体句,即话题———说明结构,就使得句子通顺易懂,同时又符合原文的章法,读来工整对仗,一气呵成。

2.3 汉语多用主动语态英语多用被动语态(5)The audience are requested to keep silent.(请听众保持安静。

)例(5)中用了被动语态,汉语采用了主动语态,表达了同样的意义。

这与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密切联系。

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强调“悟性”, 重视“事在人为”的个人感受,因此,在语言使用上,多采用主动语态、人称表达法、无主句、主语省略句及无形式标记的被动句而西方人则以物本为本体,以自然为本位,偏重于对自然客观事物的观察和研究,把宇宙自然看作是人类对立面而加以研究和征服,从而逐渐形成了客体型的思维方式。

反映在语言上,英语常以非生物名词作主语,因而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广泛使用。

英语中绝大多数及物动词和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都有被动式凡是不必说明行为的行为者、不愿说出的实行者、无从说出的实行者或是出于便于上下文连贯衔接等原因,一般都使用被动语态。

当然,汉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较少也是有其多种原因的:汉语属主题显著语言,频繁使用主题———述体结构,将句中宾语部分提前作为说话的主题来交代,常在动词上暗示被动语气,更多地使用词汇手段来表示被动含义。

不过,在英汉互译时,我们仍然需要把握两种语言各自的行文特点和表述方式,以符合各自语言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换句话说,如果英文是被动语态,翻译成中文则不必一定是被动语态的形式;或者如果中文是主动形式,翻译成英语则不必一定用主动形关键是要根据译入语的思维逻辑和表达习惯来译[6]。

例如:(6)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所谓被动句就是动作的客体(或称宾语)处于主语的位置,而原句子的主语却变成了句子的补语。

英语中被动句用得十分广泛,凡是在不必说出动作的发出者,或不愿说出、无从说出施动者,或仅仅是为了使上下文连贯等情况下,往往都用被动语态。

而汉语因民族特点,很少用并尽量避免使用被动语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