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计数器的计数方法
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公式

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公式
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实用的特点。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并给出具体的
计算公式。
一、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
1. 样品制备:将待检样品用无菌物质稀释到合适的浓度,以便以下操作。
2. 平板涂布:将稀释后的样品倒入培养基中,用无菌铁环平均涂布在
琼脂平板上,使每个平板上菌液涂布均匀。
3. 培养:将涂好的琼脂平板置于恒温恒湿培养箱内,在适宜的培养条
件下进行菌落生长。
4. 计数:菌落生长一定时间后,在合适的光照条件下观察并计数。
二、微生物菌落计数公式
1. 常见单位及定义:
(1)CFU:Colony Forming Unit,即菌落形成单位。
(2)MPN:Most Probable Number,即最可能数量。
2. CFU计算公式:
CFU = (菌落数 / 涂样量)×稀释倍数
3. MPN计算公式:
(1)假定重复涂法:MPN = (a / b)×所需稀释倍数
其中,a为总正涂数,b为总涂数。
(2)浓度穿网法:MPN = 浓度对应格数
对于MPN计算法,还需根据不同的稀释方法,选择相应的查表文献进行计算。
在使用MPN方法时,计算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
以上就是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及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
通过该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准确地对微生物进行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质量控制手段。
微生物菌落总数计数方法

微生物菌落总数计数方法微生物菌落总数计数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了其中的50种方法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1. 胶平板法:将微生物样品通过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富营养培养基上,培养后统计菌落数量。
2. 液体计数法:使用专门的装置进行微生物菌落计数,例如波形计数器。
3. 膜过滤法:将微生物样品通过膜过滤器,然后将膜放到富养分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计数。
4. 容积法:将微生物样品通过稀释,然后使用容积计数器对其进行计数。
5. 水平采样法:将微生物样品通过固体培养基,然后根据采样水平进行菌落计数。
6. 微阵列计数法:使用微阵列技术进行微生物菌落计数,高通量,自动化程度高。
7. 波数计数法:通过光学检测装置对微生物样品的波数进行计数。
8. 流式细胞技术: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微生物样品中的细胞进行计数和分析。
9. PCR技术:通过定量PCR对微生物样品中的特定基因进行定量,从而间接计算出微生物菌落总数。
10. 分光光度计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微生物样品中生物的光学密度,进而计算其菌落总数。
11. 过膜法:利用薄膜将微生物分布均匀后计数。
12. 电子计数法:通过电子显微镜进行微生物菌落计数。
13. 温度计数法:根据微生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进行计数。
14. 荧光法:利用荧光染料对微生物菌落进行标记并计数。
15. 光学显微镜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直接观察和计数。
16. 超声波法:利用超声技术将微生物分散均匀后计数。
17. 图像分析法:对微生物样品在图像上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计算菌落总数。
18. 颜色计数法:通过颜色反应对微生物菌落进行计数。
19. 电泳计数法:通过蛋白电泳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20. 微型生物反应器法:利用微型生物反应器的特性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21. 电化学法:通过电化学技术对微生物样品进行计数。
22. 生物传感器法:利用生物传感器对微生物进行快速计数。
23. 感光计数法:利用光敏感材料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24. 气溶胶计数法:利用气溶胶技术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菌落总数计数方法

菌落总数计数方法菌落总数计数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菌落的数量和密度。
菌落总数计数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平板计数法、薄层计数法、过滤膜计数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平板计数法是最常见的菌落总数计数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将待测菌液均匀涂布在含有固体营养培养基的平板上,通过菌落的生长扩散形成可见的单个菌落,再通过对菌落进行计数并乘以稀释倍数,最后得到待测菌液的菌落总数。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固体培养基。
根据所要检测菌落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并准备好。
固体培养基一般含有琼脂或明胶等物质,可以提供营养物质和支持菌落的生长。
2. 制备合适浓度的菌液。
将待测菌种培养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利用培养箱或摇床进行恒温、恒湿的培养,待菌液呈现合适浓度时即可使用。
3. 稀释菌液。
根据待测菌液的预估浓度,将适量的菌液和无菌生理盐水按一定比例进行稀释,以获得合适浓度的菌液。
4. 涂布菌落。
取一定数量的稀释后的菌液,利用灌注器或鱼鳞划线法将菌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
为了保证菌液的均匀分布,可以采取旋转、摇动等方法。
5. 培养菌落。
将涂布好的平板置于恒温、恒湿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根据菌种的不同,一般在30-37的温度下培养24-48小时。
6. 计数菌落。
在培养好的平板上,通过肉眼或借助显微镜仔细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并使用菌落计数器或放大镜进行计数。
根据菌落的密度和分布情况,可以选择在整个平板上计数,或者在特定区域计数后进行推算。
7. 乘以稀释倍数。
由于菌液在进行稀释时常用不同倍数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所以在计算菌落总数时需要将计数结果乘以稀释倍数,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薄层计数法是另一种常见的菌落总数计数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含有待测菌液的液体培养基均匀地倒入培养基皿中,使其能够覆盖整个底面。
待液体凝固后,菌落会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并且可以通过视觉或显微镜观察和计数菌落。
细菌平板计数法

操作步骤l.编号取无菌平皿9套,分别用记号笔标明10-4、10-5、10-6。
(稀释度)各3套。
另取6支盛有4.5mL无菌水的试管,依次标是10-1、10-2、10-3、10-4、10-5、10-6。
2.稀释用lmL无菌吸管吸取lmL已充分混匀的大肠杆菌菌县液(待测样品),精确地放0.5ml 至10-1的试管中,此即为10倍稀释。
将多余的菌液放回原菌液中。
将10-1试管置试管振荡器上振荡,使菌液充分混匀。
另取一支lml吸管插入10- 1试管中来回吹吸菌悬液三次,进一步将菌体分散、混匀。
吹吸菌液时不要太猛太快,吸时吸管伸人管底,吹时离开液面,以免将吸管中的过滤棉花浸湿或使试管内液体外溢。
用此吸管吸取10-1菌液lmL,精确地放0.5mL至10-2试管中,此即为100倍稀释。
……其余依次类推。
放菌液时吸管尖不要碰到液面,即每一支吸管只能接触一个稀释度的菌悬液,否则稀释不精确,结果误差较大。
3.取样用三支1mL无菌吸管分别吸取10-4、10-5和10-6的稀释菌悬液各lmL,对号放入编好号的无菌平皿中,每个平皿放0.2mL。
不要用lmL吸管每次只靠吸管尖部吸0.2mL稀释菌液放入平皿臼,这样容易加大同一稀释度几个重复平板间的操作误差。
4.倒平板.尽快向上述盛有不同稀释度菌液的平皿中倒入融化后冷却至45℃左右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约15毫升/平皿,置水平位置迅速旋动平皿,使培养基与菌液混合均匀,而又不使培养基荡出平皿或溅到平皿盖上。
由于细菌易吸附到玻璃器皿表面,所以菌液加入到培养皿后,应尽快倒入融化并于已冷却至45℃左右的培养基,立即摇匀,否则细菌将不易分散或长成的菌落连在一起,影响计数。
待培养基凝固后,将平板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计数培养48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同一稀释度三个平板上的菌落平均数,并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每毫升中菌落形成单位(cfu)=同一稀释度三次重复的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5。
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1、目的建立微生物实验中菌落计数及报告规范,从实际生长的菌落数中计算出较为科学的结果2、方法说明本文件采用平板计数法,产品中污染的细菌种类不同,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培养时对营养要求,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H值、需氧性质等均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做到满足所有菌的要求,因此所测定的结果,只包括在本方法所使用的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总数。
3、参考文件GB7918.2-1987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4、菌落计数方法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然后再用放大5~10倍的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
求出同一稀释度各平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若平皿中有连成片状的菌落或花点样菌落蔓延生长时,该平皿不宜计数。
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中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数分布又很均匀,则可将此半个平皿菌落计数后乘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
5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5.1 首先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皿,作为菌落总数侧定的范围。
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即以该平皿菌落数乘其稀释倍数(见表中例1) ,5.2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个之间,则应求出两者菌落总数之比值来决定。
若其比值小于或等于2 ,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菌落数( 见表中例2及例3),5.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 个,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4),5.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少于30个,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5),5.5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 30~300个之间,其中一个稀释度大于300个,而相邻的另一稀释度小于30个时,则以接近30 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6),5.6 若所有的稀释度均无菌生长,报告数为每克或每毫升小于10 个。
5.7 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以内时,按实有数值报告之,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应以四舍五入法计算。
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菌落计数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菌落的计数可以了解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定量分析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方法是平板计数法。
这种方法是将待测样品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用计数器对菌落进行逐一计数,再根据菌落的分布情况和密度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常规微生物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次,滤膜计数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待测样品过滤到含有琼脂的滤膜上,培养一定时间后,对菌落进行计数。
相比于平板计数法,滤膜计数法可以适用于微生物数量较少的样品,且可以避免样品中其他微生物的干扰,是一种比较精确的计数方法。
另外,还有一种称为MPN法的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MPN法是通过对待测样品进行一系列的稀释,然后在不同浓度的样品中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最终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出微生物的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微生物数量较少的样品,且可以避免一些培养基的选择对结果的影响。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型的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逐渐被应用到实验中。
比如,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自动计数方法,通过对菌落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菌落数量的自动计数,大大提高了计数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还有一些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总的来说,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和不同的实验要求。
在进行微生物数量统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实验操作规范进行准确的计数,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菌落数的方法

计算菌落数的方法在微生物学中,计算菌落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评估食品、水源等环境的卫生状况,以及判断药物的抗菌效果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菌落数的方法。
1. 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计算菌落数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中的微生物直接计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如10毫升。
(2)将样品适当稀释,使其菌落数在30~300之间。
(3)将适当稀释后的样品均匀涂在培养基上。
(4)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用显微镜直接计数。
2. 漏斗法漏斗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菌落数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待测样品通过漏斗过滤,将微生物附着在过滤膜上,然后将过滤膜培养,最后计算菌落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如100毫升。
(2)将样品通过漏斗过滤,过滤膜上附着的微生物即为待测菌落。
(3)将过滤膜放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4)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计算菌落数。
3. 筛选法筛选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微生物菌落数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待测样品通过筛网过滤,将微生物附着在筛网上,然后将筛网培养,最后计算菌落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如100毫升。
(2)将样品通过筛网过滤,筛网上附着的微生物即为待测菌落。
(3)将筛网放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4)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计算菌落数。
计算菌落数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类型和实验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一、引言菌落是微生物繁殖形成的可见现象,可以用来估计菌落的数量。
统计菌落数目是微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二、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之一,适用于较少数量的微生物菌落计数。
该方法通常使用显微镜和计数盘来进行菌落计数。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好培养基,并将待测样品在培养基上均匀涂布。
2.将培养基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使菌落生长。
3.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基,使用计数盘对菌落进行计数。
4.根据计数盘上的单位格数和菌落的平均大小计算总菌落数量。
三、稀释平板法稀释平板法适用于菌落数量较多的情况。
该方法通过连续稀释样品,将其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然后计算每个稀释液中的菌落数量。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系列含有不同菌落数量的稀释液。
2.取一定体积的稀释液,将其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3.培养一段时间后,使用计数盘对菌落进行计数。
4.根据每个稀释液中的菌落数量,绘制菌落数量与稀释倍数的曲线图。
5.根据曲线图中最合适的稀释倍数,计算原始样品中的菌落数量。
四、膜过滤法膜过滤法适用于水样和空气样品等液态或气态样品。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过滤,将菌落过滤在膜上,再将膜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计数。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适用的膜过滤器,并将其放置在过滤装置中。
2.将待测样品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将菌落过滤在膜上。
3.将膜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4.培养一段时间后,使用计数盘对菌落进行计数。
5.根据计数盘上的单位格数和菌落的平均大小计算总菌落数量。
五、应用场景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1.食品卫生检验:通过统计菌落数量可以评估食品的卫生状况,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2.环境监测:统计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菌落数量,可以评估环境的卫生状况,指导环境治理工作。
3.医疗卫生:统计医院空气、器械和手术室中的菌落数量,可以评估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落计数器的计数方法
菌落计数器由计数器、探笔、计数池等部分组成,计数器采用CMOS集成电路精心设计,LED数码管显示,字高13mm,清晰明亮,配合专用探笔,计数灵敏准确,菌落对比清楚。
便于观察。
可广泛用于食品、饮料、药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卫生用品、饮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临床标本中细菌数的检验。
那么菌落计数器都是怎样进行计数的呢?上海巴玖来为您详细讲解菌落计数器的计数方法。
1.计数器测定法
即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
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
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
本法简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2.电子计数器计数法
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否为细菌。
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细胞计数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
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可算出培养物中的活菌数。
此法灵敏度高,是一种检测污染活菌数的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方法。
使用该法应注意:①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准确;②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4.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菌的数量。
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检测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5.测定细胞重量法
此法分为湿重法和干重法。
湿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将湿菌体进行称重;干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以清水洗净放人干燥器加热烘干,使之失去水分然后称重。
此法适于菌体浓度较高的样品,是测定丝状真菌生长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6.测定细胞总氮量或总碳量
氮、碳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较稳定,测定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细胞的质量。
此法适于细胞浓度较高的样品。
7、颜色改变单位法(colourchangeunit,简称CCU)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很小,用一般的比浊法无法计数的微生物,比如支原体等,因为支原体的液体培养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现为清亮透明红色,因此无法用比浊法来计数,由于支原体固体培养很困难,用cfu法也不容易计数,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计数方法,即CCU法。
它是以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的代谢活力为指标,来计数微生物的相对含量的。
以上就是菌落计数器的计数方法,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看有关注我们~
标签:
菌落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