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震级与烈度

【课外阅读】震级与烈度

震级与烈度一、概念震级和烈度是两把不同的“尺子”,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用以衡量地震本身强度的“尺子”叫震级。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

它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剥土算出来,它的单位是“级”。

震级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地震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用来衡量地震影响程度的“尺子”叫震级烈度,就是指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强弱和破坏程度。

破坏越严重,烈度就越大。

所以烈度大小和距离震中远近,震源深浅,当地的地质、岩石、土壤以及建筑物本身牢固程度等多方面条件有关。

例如:当地发生地震时,处于不同位置的地震台站,只要仪器记录和推算准确,会得出相同的震级;但处在不同位置,不同条件的地方,就有不同的烈度。

二、区分单位震级标准最先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提出来的,所以称“里氏震级”。

震级没有上限,震级越高,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

震级每增加1 级,能量约增加30 倍。

通常,3 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5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 年5 月22 日智利的8 . 9 级地震。

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地震烈度定为12 度。

1 一2 度:人无感觉(如发生微震);3 度:如载重汽车驰过,室内少数人有感觉;4 一5 度:室内多数人有感,室内悬挂物摇动,门窗作响,尘土掉落;6 度:人行走不稳,器皿翻倒,质量差的房屋破坏;7 一8 度:人站立不住,大部分房屋遭到破坏,有山崩、滑坡、喷沙、冒水等现象;9 ---10 度:房屋严重破坏,地表裂缝很多,部分铁轨弯曲;11 一12 度:房屋普遍倾倒,地面变形严重,造成巨大自然灾害。

例如:1976 年7 月28 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7 , 8 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烈度达到十一度,使这个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

名词解释地震烈度

名词解释地震烈度

名词解释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的一个参数,它反映了地震释放能量对地壳的影响程度。

地震烈度评估的依据是烈度表,地震烈度的值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地震震级是一个数值,是用来描述地震释放的总能量的大小,通常用洛格(Log)标度表示。

地震烈度则是用来描述地震对人造结构和地表的影响的大小,它是根据地震现场的破坏程度而判断的。

地震烈度评估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人造结构的破坏程度:地震烈度根据人造结构的破坏情况来评估地震的破坏程度。

比如房屋的倾斜、倒塌、墙壁的开裂等,都可以用来判断地震烈度的大小。

2.地表破坏情况:地震烈度还可以通过地表的破坏情况来评估地震的破坏程度。

比如地面的开裂、沉降、水井的变化等都可以作为评估地震烈度的依据。

3.人们的感受和经历:地震烈度还考虑了人们在地震中的感受和经历,比如人们是否感到晃动、是否有恐慌、是否听到巨大的响声等,都可以用来评估地震烈度的大小。

4.危害程度:地震烈度还可以根据地震造成的危害程度评估地震的破坏程度。

比如人员伤亡的情况、财产损失的情况等,也可以作为评估地震烈度的重要因素。

地震烈度通过对地震破坏程度的评估,能够为灾害应急和抢救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同的烈度值对应不同的破坏程度,这使得救援人员和相关机构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破坏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扩大。

总之,地震烈度是一种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参数,它反映了地震造成的各种破坏和危害程度。

通过评估地震烈度,可以为灾害应急和抢救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地震等级

地震等级

地震等级、烈度和抗震等级之区别1、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

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

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2、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

烈度一般分为12°,它是根据人们的感觉和地震时地表产生的变动,还有对建筑物的影响来确定的。

3、根据上述1和2条的理解,抗震等级和抗震烈度是不能对应的。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第3.0.2条规定: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子抗震次要建筑。

5、抗震等级一、二、三、四级是根据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中建筑物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及抗剪切的起弯筋.吊筋等。

怎么样区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项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

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的钢筋全部是受力筋。

以钢筋直径上来区分:钢筋的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以布置上来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

分布筋: 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

震级和烈度

震级和烈度

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震级和烈度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

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中国地震烈度简表等震线:在地图上把同一次地震中房屋建筑破坏程度和地面受到影响程度相同的地点用曲线联接,它是表示地震发生地区地震影响的一种方式。

等震区:两条等震线之间所包含的区域。

极震区: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

宏观震中:极震区的几何中心。

即极震点。

主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

余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的地震,余震可能在数日数月或更长时间内陆续发生。

工程地质知识: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是什么.doc

工程地质知识: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是什么.doc

工程地质知识: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是什么
1)地震震级
震级是对地震强度大小的度量,与所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释放的能量(E)越大,震级(M)就越高。

两者的关系为:logE=11.8+1.5M。

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度,是对该地点范围内的平均水平而言。

地震烈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还和震源深度、距震中距离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埋深)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震源越浅、距震中越近,地震烈度就越高。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震中周围地区的破坏程度,则随距震中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小,形成多个不同的地震烈度区,它们由大到小依次分布。

但因地质条件不同,可出现偏大或偏小的烈度异常区。

地震烈度本身又可分为基本烈度、建筑场地烈度和设防烈度。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1. 地震的震级地震的震级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是根据仪器测试结果衡量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的来分级的,这个数据是唯一的。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

震级的原始定义是:在离震中100km处的坚硬地面上,由标准地震仪(摆的自振周期为0.8s,阻尼为0.8,放大倍数为2800倍)所记录的最大水平位移A(单位为μm)的常用对数值M= lgA 。

因为这个震级的定义是1935年里希特所给出的,故称为里氏震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微震:M<2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

有感地震:M=2~4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M>5的地震,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强烈地震或大地震:M=7~8的地震。

特大地震:M>8的地震。

2. 地震烈度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不同的地点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般说离震中愈远,受地震的影响就愈小,烈度也就愈低。

对于一次地震的影响,随震中距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烈度区。

国家根据地面破坏程度的观察和感觉,人为地划分了12个度,即世界上通用的麦氏烈度表(MM)。

第12度是毁灭性的破坏程度。

但总之,震级和地震烈度都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

3.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其实是根据某地区地震的历史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定的,那是一种概率评估的结果。

国家根据我国各地区不同情况,给出一个地震基本烈度表,以作为建筑物抗震能力设计的参考,具体见1999年由国家地震局颁布实施的《中国地震烈度表》。

某地区如果划分的基本烈度大,则同样的建筑物要求的抗震级别就要高一些。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50年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4.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有关的,它根据各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建筑物重要性等确定的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建筑物的取用的抗震设防烈度未必和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致。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水平向地面运动 峰值加速 度m/s2 峰值速度 m/s



门、窗作响
悬挂物明显摆 动,器皿作响

室内普遍、室Biblioteka 外多数人有感 觉,多数人梦 中惊醒
门窗、屋顶、 屋架颤动作 响,灰土掉 落,抹灰出 现微细烈缝, 有檐瓦掉落, 个别屋顶烟 囱掉砖
不稳定器物摇 动或翻倒
0.31 (0.22— 0.44)
0.03 (0.02— 0.04)
5.00 (3.54— 7.07)
0.50 (0.36— 0.71)
骑自行车的人会 Ⅹ 摔倒,处不稳状 大多数倒塌 态的人会摔离原 地,有抛起感
山崩和地震断 裂出现;基岩 0.71—0.90 上拱桥破坏; 大多数独立砖 烟囱从根部破 坏或倒毁
10.00 (7.08— 4.14)
1.00 (0.72— 1.41)
地震烈度还与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地震波传 递介质、表土性质、建筑物动力特性、施工质 量等诸多因素有关。 在某一烈度区里,有时会因局部场地的地形、 地质条件等的影响,出现局部烈度较高或较低 的“烈度异常区”。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震级和烈度是完全不同的 概念,两者的关系,可用炸弹来比喻;震级好 比炸弹的装药量,烈度则是炸弹爆炸对周围不 同地点造成的破坏程度。
3 基本烈度与地震区划
国家地震局颁布了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 图(1990)》,该图给出了全国各地的基本烈度 的分布; 2001 年 2 月 2 日又颁布了《中国地震 动参数区划图》,包括《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 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 划图》;供全国建筑规划和中小型工程设计应 用。
2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 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是衡量地震引 起的后果的一种度量。 对于一次地震来说,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不 同地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一般地说,震中区 地震影响最大,震中烈度最高;距震中越远, 地震影响越小,烈度越低;反之,距震中越近, 烈度就越高。

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

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

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

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

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