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烈度和地震等级有什么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烈度和地震等级有什么关系

震级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三要素: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

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

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地震有强有弱,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计算出来,它的单位是“级”。震级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地震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每相差2级,其能量就相差1000倍。

一个里氏8.5级地震通过地震波释放出来的能量,大约相当一个二滩电站连续发电近6年的发电量的总和。1995年1月2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的震级为7.2级,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次大战是投向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由此可见,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是十分惊人的。一般认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的8.9级地震。

对浅源地震而言,一般说来,震级在3级左右的地震就能被人感觉到,震级在4.7级以上地震就可能造成破坏,震级在6级以上就可能造成较大破坏,7级以上就可能造成严重破坏。

全世界每年用地震仪可以测出大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隔几秒钟就有一次,其中3级以上的大约只有5万次,仅占1%,中强震和强震就更少了;全世界7级以上大震每年平均约有18次,8级以上的地震每年平均仅一次。

地震发生时,人们通常用地震烈度来描述地面遭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简称烈度。烈度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的,它的单位是“度”。用来划分地震烈度标准的是地震程度烈度表。(见下表)

震级和烈度是两把不同的“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地区的烈度大小却很不一样。如果把地震比作炸弹爆炸,烈度就好比是炸弹爆炸后地面的破坏破坏程度。显然,炸弹装的炸药越多,爆炸产生的能量越大,破坏力越大;离炸弹爆炸的地点越远,受到的破坏就越小。震级越大,烈度越高;距震源越远,烈度就越低。地面上的各点中,震中附近离震源最近,烈度自然就最高。震中地区的烈度叫震中烈度。我国多数地震的震源深度在10—30千米,对于这类地震,震级为3级时,震中烈度为三度,震级5级时震中烈度一般为六至七度,震级为7级时震中烈度为9至10度。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加而衰减的现象在任何一次地震发生时都存在。

地震烈度除了与震级、震中距和震源深度有关外,还与地震时岩石破裂错动的方向、地质构造、各地的图纸条件和地下水分布状况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同一个地震震中距相同的不同地点,地震烈度也可能不同。

烈度(单位:度)具体表现

一二度人完全感觉不到

三度少数静止中的人有感

四至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悬挂物摇晃

六度房屋损坏,墙体微细裂缝

七至八度地面裂缝

九至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至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一个8.5级地震通过地震波释放出来的能量,大约相当二滩电站连续发电近6年的发电量总和。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的震级为7.2级,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次大战时投向日本广

岛的原子弹。由此可见,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是十分惊人的。一般认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的8.9级地震。由于岩石的强度和破裂的规模都是有限的,所以地震的震级也是有限的。人们至今还没有记录到9级、10级或者12级的大地震。如果有人说某日某地将发生9级、10级或者12级的大地震,那显然是不可信的。

对浅源地震而言,一般说来,震级在3级左右的地震就能被人感觉到,震级在4.7级以上地震就可能造成破坏,震级在6级以上就可能造成较大破坏,7级以上就可能造成严重破坏。

地震发生的次数与震级存在一定的统计关系。震级越大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少;反之,震级越小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多。全世界每年用地震仪可以测出大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隔几秒种就有一次,其中3级以上的大约只有5万次,仅占1%,中强震和强震就更少了;全世界7级以上大震每年平均约有18次,8级以上的地震每年平均仅一次。

地震发生时,人们通常用地震烈度来描述地面遭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简称烈度。烈度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的,它的单位是度。用来划分地震烈度标准的是地震烈度表。不少国家根据本国实际制定了地震烈度表。我国现行的《中国烈度表》,最低为一度,最高为12度。一度时人完全感觉不到;三度时少数静止中的人有感;四至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悬挂物摇晃;六度时房屋损坏,墙体微细裂缝;七至八度破坏,地面裂缝;九至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一至十二度为毁灭性的破坏。

震级和烈度是两把不同的“尺子”,人们往往容易弄混,就连国内外的某些报刊有时也会把他们弄错。其实,震级和烈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地区的烈度大小却很不一样。如果把地震比作炸弹爆炸,烈度就好比是炸弹爆炸后地面的破坏程度。显然,炸弹装的炸药越多,爆炸产生的能量越大,破坏力越大;离炸弹爆炸的地点越远,受到的破坏就越小。同样的道理,震级越大,烈度越高;距震源越远(即震中距越大,或者震源深度越大),烈度就越低。地面上的各点中,震中附近离震源最近,烈度自然就最高。震中地区的烈度叫震中烈度。我国多数地震的震源深度在10-30千米,对于这类地震,震级为三级时震中烈度为三度,震级五级时震中烈度一般为六至七度,震级为七级时震中烈度为九至十度。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加而衰减的现象在任何一次地震发生时都存在。例如,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7. 8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烈度达到十一度,造成惨重的伤亡和毁灭性的破坏;距震中40千米的天津市宁河县烈度为九度,也遭到严重破坏;距震中90千米的天津市区烈度为八度,许多建筑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距震中150千米的北京市区烈度为六度强,破坏的程度要轻的多;距震中约360千米的石家庄市强烈有感,但没有遭到破坏,烈度为五度;距震中更远的陕西省西安市,就只有部分人有感,估计烈度为三度。

地震烈度除了与震级、震中距和震源深度有关外,还与地震时岩石破裂错动的方向、地质构造、各地的土质条件和地下水分布关状况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同一个地震震中距相同的不同地点,地震烈度也可能不同

首先,震级和烈度的含义不同。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