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实验教案 .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实验教案 .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实验教

讨论:
)形态:人类及一般哺乳类的红细胞均无细胞核,(
4
13.5
)功能:白细胞有数种不
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即“发炎”。

当病菌消灭后,炎症也就消失,可见有些白细胞对人体
试管中血块周围出现的液体叫什么?皮肤划破后流出的血液,
,即破裂而释出一种物质,发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最后产生不溶性的蛋白质纤维。

这种只有红细胞。


出血、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虽然应用抗肿瘤药物、放射疗法等能够治疗,但最根本
白血病的发病率在
但是,自愿捐献骨髓的人却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骨髓的认识不够,担心身体康受损。


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预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1.说出血液成分中结构与功能。

2.对比和分析说出并解释一些血液生物学观点。

二、自主学习检测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50-54页,完成下列问题。

1.血液是由____________和血细胞(红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血液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富含?,它含有_________,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它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的功能。

3.白细胞能吞噬?,对其有?和?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作用。

4.由此可见,血液不仅具有?作用,而且还具有?和?_?作用。

三、自主学习疑惑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方案】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一、实验目标1﹒能够正确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知道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是哪种?什么看不到其他的?3﹒了解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三、材料用具1.本实验需要哪些材料?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2.本实验用到哪些试剂?3.本实验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用具?四、实验步骤1.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合适位置。

转动___________,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选择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视___________,转动反光镜,通过目镜可看到_________的圆形视野。

把永久性人血涂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基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

2.眼睛看物镜,顺时针转动______________。

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___________为止。

3.观察视野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比较它们的的___________和数量。

10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10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 1.识别并找到白细胞。 • 2.说出白细胞的特征。
四、实验 操作
讨论:
• 1、你所观察到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 多的是哪种细胞?
• 2、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 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呢?
五、整理器材
• 将显微镜擦净收好放回原处,将用品整 齐地摆放到实验桌前方,擦拭桌面。
六、板书设计
用显微镜观察 人血的永久涂片
一、实验原理
• 显微镜的使用原理 • 血细胞的组成及各自的形态数量大小
二、实验目的 •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三、实验器材
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擦镜纸,纱布。
用显微镜观察并识别红细胞
• 1.识别并找到红细胞。 • 2.说出红细胞的特征白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取镜安放 对光 观察 红细胞特征 白细胞特征
说课结束

观察人血涂片说课稿

观察人血涂片说课稿
小组合作优势,也能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
中找到自我的价值。
说学法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血液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对血液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是血 液里究竟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有什么功能却知之甚少。总之,学生对血
液感到很新鲜。
2、学法分析:
学生是主体,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学习兴趣,首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 题引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学生观察血液,指导学生讨论
分析,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自由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通过读图,
进一步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来巩固深入问题。再提出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 例,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血液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四、教学准备
本课教学准备包括: 1、多媒体课件 2、人血永久涂片 3、显微镜
4、几份血常规化验单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 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及功数量 3、血管的种类及特点和心脏的特点
4、血液循环途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教材分析
A、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B、学会解读血液化验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的能力,解决生活中实 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
细胞?
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
设计意图:生物新课程突出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以及数量, 为后面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学习作铺垫,指导学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 血的永久涂片。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教学设计(新)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教学设计(新)

一、教学指导思想: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以及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按以下指导思想设计本节课。

1、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设置搜集资料、调查分析等小活动,可按着自己的能力任选其中一种参与其中,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对血常规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健康意识,从而培养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科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搜集各血液病资料,课堂讨论、交流等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也锻炼了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

二、课标、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课标要求:要求学生能描述血细胞的形状和了解血细胞的数量,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交流讨论。

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围绕“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是由循环系统来完成的”展开的,以血液循环系统的运输为主。

其中《血液》一节是循环系统的主要一部分,而且血细胞又是血液的主要成分。

包括三种血细胞,即红细胞是中间在一个“亮点”的,为什么?因为成熟的红细胞的没有细胞核的,中间薄,周沿厚的两面凹的圆饼状的结构,在显微镜下看,中间的透光度大,而周沿的相对小,所以红细胞是中间在一个“亮点”的。

白细胞是有细胞核的,而细胞一般的装片里,是被染成蓝色的,所以我们在显微镜下在细胞里蓝点的是白细胞,因为血小板又是没有细胞核的,而血小板的形状不一。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但本实验对显微镜的使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调好显微镜。

许多学生经历过血液化验的检查,但是对检查结果学生不清楚,了解了血液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正常指标后,学生就会分析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说出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各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细胞的镜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血常规的化验数据分析,使学生认同生命科学的价值观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识别红细胞、白细胞教学难点:识别红细胞、白细胞五、教学手段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说课稿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说课稿

说课稿: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亭口中学张丽英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课的内容《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本课是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之后,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而本课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第四节中的输血、献血做了铺垫。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相关的知识为学习人体其他生命活动奠定基础,也能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所以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导学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看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半年多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他们在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上均有了自己的理解与分析,但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在知识的内化、思维与判断上还是存在一些局限,对于某些知识的获取和内化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所以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朝向自己,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米。 2、调试对光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
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 眼注视目镜,用手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 3、观察标本 将人血的永久涂片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涂片, 使其正对通光孔的中心;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下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左眼注视目镜, 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发现物像。 必要时可转动细准焦螺旋。
3、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你知道吗?
红细胞:男(4.0-5.5)×1012个/升, 女 (3.5-5.0)×1012个/升 白细胞:(4-10)×109个/升
血小板(100-300)×109个/升
五、实验态度和习惯
(一)整理存放
1、实验结束时,先提升镜筒后取下装片; 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偏到通光孔的两 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存放; 显微镜外表用纱布擦拭,镜头用擦镜纸擦 拭;放回原处。
一、实验目的 能够正确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知道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是哪种?为 什么看不到其他的?
了解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
二、材料器具 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三、实验操作 (一)准备 器具检查: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材料器具检查,且齐全。 (二)观察 1、取镜安放 将实验桌人血的永久 涂片放回原处并合理存放废品等。
六、通过这次实验,你的收获是什 么?
请写在实验报告上。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结合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判断下图中血 细胞的名称并填写三者的主要区别。
2、你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材料中还应该 有什么?没有看到的原因是什么?
看到的是红细胞(或者有些同学还能看见 白细胞) ,还应该有白细胞和血小板。没

实验九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课件.doc

实验九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课件.doc

实验九:观察人血涂片
实验目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

材料器具: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1、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2、对照图,辨认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比较它们的形态特点和数量。

讨论题:(1)观察到显微镜下哪种血细胞最多?
(2)你是怎样区分各种血细胞的?尝试描述它们的形态。

(3)为什么看不到血小板?
三.填表比较:
血细胞形状结构(有无细胞体积数量(成人)
核)
红细胞双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较大最多
白细胞圆球状有细胞核最大最少
血小板不规则无细胞核最小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说课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中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实验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在本节课中我们知道了血液要将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从大气中吸入的氧输送至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被利用,同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要被血液输送排出体外,那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如何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这将是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切实的看到红细胞和白细胞才能让学生获得对血细胞形态和数量的直观认识。

为后面学习第四节中的输血、献血做了铺垫,也能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所以本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实验目标
根据实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实验的三个目标:
(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3)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就学习过显微镜的使用,在实验开始之前先利用视频录像、图片及FLASH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回忆并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实验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
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尝试操作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五、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首先,播放显微镜使用的视频,利用图片讲解、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接着通过提问,导出本节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进一步提出实验要求。

2、自主学习,推进新课
观察: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课件展示讨论题)
讨论:
A、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B、你是如何分辨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可从数量,形态结构等方面考虑)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不能直接找到血小板猜一猜这是什么原因
3、进行思路引导:
血液的其他组成部分又分别起什么作用血细胞很“微小”,用什么来“明察秋毫”(学生表达出“显微镜”一词),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自主学习、局部合作的精神)。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采取了分步提示操作方法,逐一提醒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动手的时候应该怎么做,达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并让小组成员相互协作,相互提醒,成功率大大提高。

实验结束后,学生描述观察结果(我通过幻灯片展示人血涂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明辨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解释血小板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原因)
通过实验对锻炼学生的胆量,操作技能,以及对自己血液的直观认识大有裨益,应该多鼓励,并创造这样的条件提供给学生。

4、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一、实验目的: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二、实验步骤:
1、实验器材检查
2、取镜对光
3、放置人血涂片
4、观察(画出所看到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图像)
5、整理器材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希望各位领导评委老师给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