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的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显微镜观察血细胞的教案:探究人类身体健康状况的指标

显微镜观察血细胞的教案:探究人类身体健康状况的指标

教案名称: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教学内容: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其在人体生命系统中的作用,以及通过分析血细胞数量和形态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指标。

适用对象:初中生(七年级至九年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血细胞的基本构成,以及不同血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掌握显微镜观察血细胞的方法;掌握通过血细胞数量和形态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技能目标:熟练运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掌握常用的血细胞数量测量方法,掌握识别健康和非健康血细胞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关注,提高健康意识,增强保持健康的意愿和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资料:《生物教材》实验用材:血细胞标本、显微镜、玻片、草图纸、显微镜标本切片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0分钟)1.教师宣布今天的学习主题:显微镜观察血细胞。

2.教师提问:你们了解血细胞吗?有哪些血细胞?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3.学生回答: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携氧,白细胞抵御病原菌,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

4.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翻阅教材资料,谈论血细胞数量、形态与身体健康的关联。

二、实验环节(4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标本,并进行标本草图绘制。

2.教师提供标本切片,让学生进行血细胞数量测量,并将结果汇总。

3.学生自己观察血细胞数量、形态的变化,并探究血液病变与人体健康的关联。

三、总结环节(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梳理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2.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对今天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

3.教师进行总结讲解,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每位同学撰写实验报告,描述观察的现象,绘制图表,并简要解释观察结果。

2.知识考核:采用问答方式或测验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掌握。

3.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并成功完成草图绘制、血细胞数量测量等操作。

教学反思:1.教师在课前要对材料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标本标本切割、显微镜调试等。

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步骤

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步骤

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步骤一、实验前准备在进行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1.实验材料准备–显微镜:确保显微镜正常工作,并清洁干净。

–血涂片:需要具备清晰的细胞结构,可通过医疗机构或实验室购买。

–血液涂片染色剂:例如伊红或金标染色液。

2.仪器准备–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光线充足的工作台上。

–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以便观察到清晰的细胞结构。

二、制备血涂片制备血涂片是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的前提步骤。

1.取血–用消毒酒精擦拭被抽血部位,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适量的血液,一般约为0.1毫升。

2.制备血涂片–取一片干净的载片,用火炬或酒精灯烘烤片面,以增强细胞附着力。

–将一滴血液滴在载片的一端,用另一片载片将血液平均涂抹开。

3.干燥与固定–将血涂片平放在无尘无湿的地方,自然晾干。

–可在固定前,将血涂片浸泡在无水乙醇等溶剂中,进行细胞固定。

三、染色染色是为了使细胞结构更为清晰、易于观察。

1.准备染色剂–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合的染色剂,如伊红或金标染色液。

–根据染色剂的使用说明,配置合适的浓度。

2.染色过程–将干燥的血涂片浸入染色剂中,保持一定时间。

时间过长会导致过度染色,影响观察结果。

–取出血涂片并用水洗净,以去除过多的染色剂。

四、显微镜观察与记录准备就绪的血涂片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记录。

1.调整显微镜–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镜头和放大倍数。

–调节焦距,使细胞结构清晰可见。

2.观察细胞结构–将染色后的血涂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片夹中,夹好后放入显微镜镜筒中。

–通过目镜观察细胞的外观、形状和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使用实验笔记录观察到的结构、数量、颜色等相关信息。

–可以使用绘图工具绘制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五、清洗与保存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实验仪器和材料进行清洗和保存。

1.清洗显微镜–将显微镜镜头、物镜和载片夹等部分用适当方式进行清洗,以去除污渍和残留物。

2.保存血涂片–将观察完毕的血涂片保存在干燥、无尘的地方。

《观察血液涂片》导学案

《观察血液涂片》导学案

《观察血液涂片》导学案实验目标:1、进一步熟练使用显微镜和尝试学习制作并观察血液涂片; 尝试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了解血液成分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乐于奉献的精神实验准备:显微镜,人血永久装片,载玻片,纱布,小烧杯,胶头滴管,新鲜血液温馨提示:1、玻片标本: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2、显微镜使用要点回顾:(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拖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厘米),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目镜中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3)、观察: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镜筒下降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压坏玻片标本,损伤镜头过程与方法:探究实验一:尝试制作血液涂片1、探究制作血液涂片的方法和步骤。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右侧一边滴一滴新鲜血液。

(3)、推: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片做推片。

将其一端置于血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片与载片的接触处。

然后使推片与载片呈30°~45°角,向另一端平稳地推出。

(4)、摇:涂片推好后,迅速在空气中摇动,使之自然干燥。

(5)、观:用低倍镜观察临时血液涂片。

2、分组实验,练习制作并观察血液涂片3、合作交流:你观察到了哪些细胞?没观察到哪些血细胞?为什么?探究实验二:观察人血永久装片1、(1)、把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科目班级姓名年月日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目的: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实验器材: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步骤: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对照书上的图,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他们的形态和数目。

3.观察到: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有细胞核;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不见血小板,形状不规则,因为血小板个体太小.
3.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回镜箱里,放回原处。

实验结论:人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人血涂片的制作及显微镜下观察

人血涂片的制作及显微镜下观察

(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
1、对光: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 光孔。
2、安放玻片: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 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3、调焦: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 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双 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
4、观察: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 下观察人血细胞。
5、整理:将用过的酒精棉球、吸水纸等放入污物杯, 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显微镜恢复到实验前 状态.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红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嗜碱性粒细胞
➢ 中性粒细胞(50-70%):易观察。呈球形,直径在10-12微 米。细胞核紫色,有分叶,一般2-5个叶。细胞质中有很多 细小、分布均匀的浅紫红色的颗粒。
实验二 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动脉血压间接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听不到血管音。 外压>收缩压: 血流阻断,无血管音 收缩压>外压>舒张压:血流时断时续,出现血管音 外压<舒张压: 血流通畅,无血管音
三、实验器材
• 汞柱式血压计、听诊器
四、实验步骤
(一)制作人血涂片
1、消毒:按摩取血部位,使血流通畅;再用酒精消毒 采血针和取血部位。
2、取血:待酒精干后,刺破皮肤,使血自然流出,勿 挤。取干净载片,将血滴在离载片一端4~5mm处, 注意手指持握载片的边缘,勿触及其表面。不使载玻 片接触采血部位的皮肤。
(一)制作人血涂片
3、推片: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将其一端置于血 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 片与载片的接触处。然后使推片与载片呈30°~40°角, 向另一端平稳地推出,涂片迅速在空气中摇,使之自 然干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实验教案 .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实验教案 .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实验教

讨论:
)形态:人类及一般哺乳类的红细胞均无细胞核,(
4
13.5
)功能:白细胞有数种不
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即“发炎”。

当病菌消灭后,炎症也就消失,可见有些白细胞对人体
试管中血块周围出现的液体叫什么?皮肤划破后流出的血液,
,即破裂而释出一种物质,发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最后产生不溶性的蛋白质纤维。

这种只有红细胞。


出血、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虽然应用抗肿瘤药物、放射疗法等能够治疗,但最根本
白血病的发病率在
但是,自愿捐献骨髓的人却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骨髓的认识不够,担心身体康受损。


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预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1.说出血液成分中结构与功能。

2.对比和分析说出并解释一些血液生物学观点。

二、自主学习检测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50-54页,完成下列问题。

1.血液是由____________和血细胞(红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血液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富含?,它含有_________,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它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的功能。

3.白细胞能吞噬?,对其有?和?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作用。

4.由此可见,血液不仅具有?作用,而且还具有?和?_?作用。

三、自主学习疑惑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方案】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一、实验目标1﹒能够正确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知道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是哪种?什么看不到其他的?3﹒了解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三、材料用具1.本实验需要哪些材料?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2.本实验用到哪些试剂?3.本实验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用具?四、实验步骤1.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合适位置。

转动___________,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选择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视___________,转动反光镜,通过目镜可看到_________的圆形视野。

把永久性人血涂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基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

2.眼睛看物镜,顺时针转动______________。

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___________为止。

3.观察视野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比较它们的的___________和数量。

实验6-人血永久涂片

实验6-人血永久涂片

实验六:观察人血永久涂片一、实验目的:能够运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二、操作步骤:操作内容操作细则取用器材1、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镜筒向前,镜臂向后,将显微镜从显微镜箱中取出;将显微镜安放在实验台距身前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镜头2、安装好物镜和目镜。

对光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4、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5、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6、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用手转动反光镜(要能根据光线强弱选择镜面),看到明亮视野。

用低倍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7、用洁净的纱布将人血永久涂片擦干净后放在载物台上,使涂片尽量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固定。

8、两眼从一侧注视物镜;双手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直到物镜头接近涂片为止。

9、两眼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双手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至看到物像;若物像不在视野中央,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10、能够清晰的看到物像,并能分辨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必要时可转动细准焦螺旋。

整理器材11、实验结束后,先提升镜筒,取下人血永久涂片、目镜,盖上镜头盖,转动转换器,把两物镜偏到通光孔两旁,使镜筒降到最低位置,反光镜竖立存放,显微镜外表用纱布擦拭,镜头用擦镜纸擦拭,将显微镜放回显微镜箱。

12、整理好仪器,清理好桌面,将人血永久涂片放回原处并合理存放废品(整理不到位要扣分)。

三、操作注意事项1、安放显微镜中的“7cm”是指距身前的边缘,而非实验台左侧边缘,这个距离与手掌的宽度相仿;2、手绝对不能接触目镜和物镜镜头的玻璃部分,镜头只能用擦镜纸擦拭;3、不能用手扳物镜转换镜头,要转动转换器(安装镜头的部位,大金属圆盘);4、对光后会看到视野特别明亮,打开实验台上的灯对光后甚至会很耀眼;5、对光后,不能移动显微镜;6、不能单手转动准焦螺旋,尽量不在高倍镜下转粗准焦螺旋;7、安放涂片时,需要用两个压片夹压住涂片;8、由于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最少,需要学生认真的全方位的观察人血永久涂片;9、区分开杂质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的实验教案
教师:李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临时装片。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临时装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导学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看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临时装片,掌握血液的组成成分。

2.教学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临时装片,掌握血液的组成成分。

教学准备: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首先,播放有关血液的图片,利用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所学内容初步感知。

紧接着教师通过提问,温故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引新,导出本节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进一步提出实验要求。

二、实验步骤
(一)观察: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讨论:A.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B.你是如何分辨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可从数量,形态结构等方面考虑)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不能直接找到血小板?猜一猜
这是什么原因?
进行思路引导:
血液的其他组成部分又分别起什么作用?血细胞很“微小”,用什么来“明察秋毫”?(学生表达出“显微镜”一词),简单回顾显微镜使用步骤后,我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自主学习、局部合作的精神)。

实验结束后,学生描述观察结果(我通过幻灯片展示人血涂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明辨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解释血小板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原因)
1.红细胞
展示电镜下的红细胞图片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应内容,找出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之后通过发问:“红细胞为什么能运输氧?”引导学生描述血红蛋白的特性。

2.白细胞
播放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视频录像,引导学生归纳出白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抽象的生理过程)
3.血小板
幻灯片显示思考题提问:有时不小心,皮肤划破了,流出血来,但过不久,在伤口处的血就凝固了,还把伤口堵住了,血就不流了。

这是为什么?然后我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本相应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血小板的特点和功能。

(2)制作和观察人血临时装片
实验的操作步骤
A、用消毒棉签给被采血者左手无名指尖消毒。

(4人小组合作)
B、用一次性取血刺针迅速有利的刺入已消毒指尖2mm深后并弹出。

C、用一次性取血吸管在伤口处采血0.05ml,然后用消毒棉签止血保护。

D、将采集的血液分别释入到二片清洁的载玻片中央,做成临时装片并观察。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