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工作流程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理论介绍创新讲解

成本核算流程:
一、确定核算科室, 划分最小核算单元。
四类: 临床服务类科室 医疗技术类科室 医疗辅助类科室 行政后勤类科室
核算科室
核算单元 临床服务类 医疗技术类 医疗辅助类 行政后勤类
科室
大肠癌科(门诊、病区)、神经外科( 门诊、病区)、介入科(门诊、住院) 等。
胃镜室、放射科、超声影像科、检验科 、病理科、麻醉手术科、药剂科等。
200801
PET/CT检查室
202104
瓦里安加速器治疗室
200802
药物合成室
202105
物理室
2009
放射科
202106
模具制作室
200901
CT室
2022
微创介入医学科(医技)
200902
普通放射室
202201
高频热疗室
200903
乳腺钼钯室
202202
DSA室
200904
磁共振室
2023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中心(医技)
科室名称
2001
检验科
2019
神经外科(医技)
200101
临检室
201901
脑电图
200102
生化室
201902
多功能治疗室
200103
免疫室
2020
妇科(医技)
200104
细菌室
202001
液基薄层细胞制片室
200105
门急诊化验室
202002
病原体DNA检测室
2002
超声影像科
202003
阴道镜检查室
4 管理类科室
科室名称
党办
院办
院办公室
医院成本核算流程及分摊方法

医院成本核算流程及分摊方法
(一)核算流程
科室成本核算采用四级五类分摊方法,四级五类分摊是成本核算的核心理论基础
四级五类分摊方法示意图
参加四级分摊的科室分为五类科室、直接医疗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管理类科室、科研教学类科室。
第一级分摊:是对医院总成本的公摊部分进行分摊。
公摊费用是指在成本的归集过程中,无法直接归集计入到某个科室的费用,如清洁排污费、绿化费等,将这部分成本采用的是分摊公式的分摊计算方法分别分摊给管理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直接医疗类科室和科研教学类科室。
第二级分摊:是对全院的管理科室成本进行分摊。
管理科室成本分为直接计入管理类科室的成本和公摊费用的分摊部分。
采用按人员比例的分摊方法,分摊给医疗辅助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直接医疗类科室、科研教学类科室。
第三级分摊:是对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进行分摊。
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分为直接计入医疗辅助类科室的成本、公摊费用的分摊部分和管理类科室成本的分摊部分,本着谁受益谁担负的原则,根据服务量进行分摊,将其分摊给医疗技术类科室、直接医疗类科室和科研教学类科室。
第四级分摊:是对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进行分摊。
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分为直接计入医疗技术类科室的成本、公摊费用的分摊部分、管理类科室成本的
分摊部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的分摊部分,本着收支配比的原则,由计算公式计算分配给直接医疗类科室。
科研教学类科室的成本不再向其他类科室进行分摊。
医院的全成本=科研教学类科室成本+直接医疗类科室成本=科研教学类科室成本+住院成本+门诊成本。
附件:成本核算的流程。
医院科室运营成本核算制度

医院科室运营成本核算制度一、前言医院作为社会福利事业,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运营成本压力。
其中,科室的运营成本占据了医院运营成本的很大一部分。
而对于科室运营成本的合理核算,不仅有利于科室的管理和发展,也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医院科室的运营成本,建立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运营成本核算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医院科室运营成本核算制度为主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科室运营成本的分类、科室运营成本的核算方法、科室运营成本的控制与优化。
二、科室运营成本的分类科室运营成本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人员成本人员成本是科室最主要的成本之一,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工资、保险和福利等费用。
在核算时,需要细分不同职务的工资标准和人数,以便更准确地计算出人员成本。
2. 物资成本物资成本包括科室所需的耗材、试剂、药品、设备等费用。
在核算时,需要对每类物资进行分类,同时考虑到不同物资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以便更准确地计算物资成本。
3. 房屋和设备成本房屋和设备成本包括科室使用的房屋租金、水电费、设备维护费、设备折旧等费用。
在核算时,需要对房屋和设备进行分类,同时考虑到设备的价值和使用年限,以便更准确地计算房屋和设备成本。
4. 其他成本其他成本包括差旅费、培训费、公共事业费用、卫生材料清洁费用等日常开支。
在核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并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标准、费用范围和限额等。
三、科室运营成本的核算方法科室运营成本的核算方法要考虑到科室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从而制定出适合科室的核算方法。
以下为常用的核算方法:1.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最简单的核算方法,具体方法是将每种成本按直接使用情况进行分配,如将物资成本按具体耗材或试剂的使用量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要求成本来源和使用对象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同时对于间接成本的分配比较困难。
2. 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是将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分摊标准分配到各项实际成本中,以便更准确地计算出每项成本费用。
医院科室究竟如何核算成本

医院科室究竟如何核算成本一、科室成本分类医院开展科室核算时,应当将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按照成本项目归集到科室单元。
通过“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按照成本项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据此计算确定各科室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二、科室直接成本核算科室直接成本分为直接计入成本与计算计入成本。
(一)直接计入成本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能够直接计入科室单元的费用。
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以及其他运行费用中可以直接计入的费用。
1.人员经费按核算科室对全院人员进行定位,将员工发生的各项人员经费直接计入该核算科室的成本。
人员经费均按支出明细项目、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采集到人员角色。
其中,工资津贴、绩效工资按计提发放项目采集到个人;社会保障缴费按养老、医疗保险等项目采集到个人;住房公积金按实际发生数采集到个人。
对在同一会计期间内服务于多个核算单元的多重角色人员,应根据其工作量情况将其人员经费分摊到相应的核算单元。
2.药品费按药品进价计入核算科室的药品成本。
以“临床开单,药房发药”信息为基础,分别按计价收费与非计价收费、西药、中成药与中草药、门诊用药与住院用药、医保病人与非医保病人等因素对药品进行分类核算,优先选择个别计价法采集各会计期间单品种药品的采购成本。
3.卫生材料费按各核算科室消耗的材料费用直接计入其成本;领用而未消耗的材料,视同库存管理,不计入成本。
其中,对成本影响较大的低值易耗品可分期计入成本。
医院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建立二级库房卫生材料管理制度(科室二级库房),分别按计价收费与非计价收费、可计与不可计量、高值与低值、植入人体与非植入人体、门诊与住院、一次性使用与可循环使用等因素对卫生材料进行分类核算,优先选择个别计价法,按单品种卫生材料采购成本和二级库房实际用量归集各科室的卫生材料成本。
4.固定资产折旧按会计核算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流程

医院成本核算的流程成本核算首先是各科室直接成本的归集,将各科室直接发生的成本直接计入到该科室;然后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四级分摊:第一级分摊(公摊费用分摊)公摊费用是指在成本的归集过程中,无法直接归集计入到某个科室的费用,如清洁排污费、绿化费等。
公摊费用根据实际业务属性又区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部分,如某科室水电费属于直接成本,绿化费属于间接成本。
公摊费用的分摊方法根据不同的成本项目确定不同的分摊方法,根据分摊参数不同。
项目内容人力成本:退职生活费、社会保障费、合同工养老金、离退休人员成本、福利费;煤水电费;交通费:车辆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房屋和设备修购基金:房屋折旧、设备折旧;房屋修缮、零星工程;分摊方法人员成本:按人员数量比例分配到各核算中心。
煤水电费:大用户单独计量,其余按照人员数量分摊到各核算中心。
交通费:按各核算中心实际使用交通工具工作量进行分摊。
房屋和设备修购基金:房屋折旧按科室面积分配到核算中心;设备折旧按照不同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将设备分类后,按照各科室拥有设备占全院同类设备比重分配。
具体公式人员成本:按人员数量比例分摊到各科室人员成本=科室在职人员数量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总和煤水电费:煤水电成本=科室面积×(全院煤水电成本-科室成本)/ 全院面积交通费:交通工具成本=各科室使用(公里数)×全院消耗成本(金额)/全院使用(公里数)房屋和设备修购基金:房屋修购基金=科室面积×全院房屋修购基金/全院面积设备修购基金=科室拥有该类设备总额×全院该类设备修购基金/ 全院该类设备总额房屋修缮、零星工程:按科室面积分摊修缮零星工程成本=科室面积×全院修缮及零星工程成本/全院面积第二级分摊(管理成本分摊):将全院管理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管理科室成本和公摊费用分摊部分进行分摊。
如院长办公室、财务处等管理类科室分摊方法:按人员比例分摊相关科目成本=科室在职人员数量×全院管理科室相关科目成本/(全院在职人员数量-管理科室人数)第三级分摊:(医疗辅助成本分摊)将此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公摊费用分摊部分、管理成本分摊部分之和)进行分摊,分摊科室范围:挂号室、住院处、供应室等。
医院成本核算流程

医院成本核算流程步骤一:收集和分类成本数据医院需要收集各个部门的成本数据,包括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药品费用、设备维修费用、房屋租金、水电费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财务部门收集或者直接从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那里获取。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类,方便后续的成本分析和核算。
步骤二:分配和归集成本分配是将成本分摊到各个成本对象上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医院的成本对象可以是科室、病房、手术室等。
成本可以按照不同的分配依据进行分配,比如按照使用时间、使用量、人员数量等。
分配完成后,需要将各个成本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得到每个成本对象的总成本。
步骤三:计算成本指标医院可以根据需要计算不同的成本指标,比如成本比例、平均成本、成本增长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对成本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成本高低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计算成本指标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如直接计算、间接计算、标准成本计算等。
步骤四:成本分析和控制通过对成本数据的分析,医院可以了解到各个成本项目的构成和变动情况。
成本分析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比如按照时间、科目、成本对象等。
根据成本分析的结果,医院可以找出成本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比如,如果一些科室的成本较高,可以通过控制药品和耗材的使用量、调整人员编制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步骤五:成本核算和报表编制成本核算是指根据核算方法和核算程序,对收集和处理的成本数据进行计算和核对的过程。
成本核算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比如作业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
核算完成后,医院可以编制成本报表,用于内部管理和决策。
常见的成本报表包括成本收入表、成本构成表、科室成本监控表等。
步骤六:成本控制和优化医院可以根据成本报表的结果,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
比如,通过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的目标和措施,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同时,可以优化医疗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成本控制和优化需要医院各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同时需要进行定期的成本绩效评估,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医院全成本核算实施方案

医院全成本核算实施方案一、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全成本核算,实现对医院的费用和成本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管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原则:按照科学、准确、全面的原则,统一核算标准和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可比性和可比性。
二、组织和资源1.成立成本核算工作组:由医院财务部门牵头,并邀请医院其他相关部门的代表参与。
2.分配资源: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组能够拥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政资源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
三、成本核算内容1.费用核算:对医院的各项费用进行归集和核算,包括人工费用、设备费用、材料费用、水电费用等。
2.药品成本核算:对医院药品的采购成本、配送成本、药房成本等进行详细核算。
3.诊疗项目成本核算:对各项诊疗项目的费用进行细化核算,包括医生工时、设备使用成本、专科专用费用等。
4.非诊疗项目成本核算:对非诊疗项目的费用进行核算,包括后勤管理、行政管理、科研投入等。
5.辅助设备和用品成本核算:对医疗设备的采购、维护、耗材使用费用进行详细核算。
6.不确定成本核算:对医院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成本进行估计和核算,如风险投入、损耗、废品等。
四、实施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医院各项费用和成本的详细数据,包括人工工资单据、药品采购单据、设备使用记录等。
2.核算方法:确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标准,如直接成本核算、间接成本核算、活动基础成本核算等。
3.数据处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成本核算的数据模型和表格。
4.成本计算:按照核算方法和标准,根据数据模型和表格进行成本计算,得出每个成本项目的具体数值。
5.数据分析:对成本核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的空间。
6.提出意见: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成本管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7.实施监督:对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进行实施和监督,确保改进措施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五、成果应用1.决策支持:通过全成本核算提供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医院的决策提供支持,包括药品采购、设备更新、人员配置等方面。
医院成本核算实施方案

医院成本核算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严格的管理要求。
成本核算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控制医疗成本、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精细的成本核算体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准确核算医院各项成本,为成本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3、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社会形象。
(二)原则1、全面性原则:涵盖医院所有的成本项目和核算单元,包括医疗服务、药品、物资、设备、人力等。
2、准确性原则:确保成本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如实反映医院的成本状况。
3、合理性原则: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应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4、及时性原则:及时收集、整理和核算成本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
三、成本核算对象与范围(一)核算对象1、医疗服务项目:按照国家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分类,对各项医疗服务进行成本核算。
2、科室: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后勤科室等。
3、病种:选择部分常见、多发的病种进行成本核算。
(二)核算范围1、直接成本:包括人员经费、药品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水电费、业务费等直接与医疗服务相关的成本。
2、间接成本:包括医院管理费用、后勤保障费用等无法直接归集到医疗服务项目或科室的成本,通过合理的分摊方法进行分配。
四、成本核算方法(一)直接成本核算1、人员经费:根据科室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险费等实际发生额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2、药品费:按照药品的实际采购成本和领用数量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3、卫生材料费:根据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和领用数量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4、低值易耗品费:按照低值易耗品的实际采购成本和领用数量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5、固定资产折旧费: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等方法计提折旧,按照资产的使用科室分别计入科室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室成本核算工作流程
一、核算科室收入合并表:
根据财务科收入会计提供的门诊收入明细表、住院收入明细表、住院医生下门诊收入表的明细项目对应合并而成。
二、核算科室收入调节表:
根据核算科室收入合并表、各科应减项目表、各科应加项目表的明细项目对应调节而成。
各科应减、应加项目明细表是根据各科室为其他科室提供治疗收入、借用设备收入分成、门诊注射室注射收入分成等项目。
三、核算科室收入汇总表:
临床科室根据核算科室收入调节表按比例分别计提,辅助科室是根据门诊收入明细表、住院收入明细表、药品收入明细表等明细项目是相应汇总而成。
四、核算科室支出汇总表:
人数、工资是每月根据人事科的出勤明细表来核定各科室的人数,再根据财务科提供的工资明细表,计出各科室的工资成本;
折旧是固定资产会计提供的各科室账上的医疗设备当月折旧额列支;
水电费是根据总务科管理员提供的各科室水费、电费实际使用数和摊消全院水电费列支;
电话费是根据电信提供的电话费明细单,统计出各科室使用电话费;
夜餐加班交通、误餐是根据支出会计提供各科的明细列支;
人均费用是根据医疗支出的社会保障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的合计数除以本月在册人数,再乘以各科当月实际在册职工人数;
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卫生材料是根据后勤仓库和医疗仓库提供的各科领用清单汇总而成;
氧气消耗是根据医疗设备组提供的各科室每月实际领用数列支;
洗衣费项目是根据支出会计提供的各科室实际费用列支;
外诊费项目是根据各临床科室病人当月在外院做治疗而反映在财务科账上的费用;
手术分摊项目是手术室的人工成本、人均费用、医疗设备折旧等在各临床手术科室之间的分摊;
消毒物料项目是根据供应室提供的各科室领导用一次性物料和消毒等汇总而成;
劳务费项目是根据各科室当月领取的劳务提成、手术急加费等;
并科分摊项目是根据各合并科室住院共用总成本(不包医生人工成本和不是共同消耗的物料)与各科室的床位数分摊成本;
院内感染项目是根据检验科提供的为各科室的劳务;
科室领药项目是根据药剂科提供的各科室每月领用辅助治疗药品成本。
5、核算科室收支差:
根据科室汇总收入表的合计数和核算科室支出明细表的合计数计算而成。
6、药品收入比例表:
是根据临床科室调节后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计出,根据医院核定该科室的标准比例计出超额部份。
7、合并科室应返还奖金表:
根据各合并科室的住院收入明细表计出住院纯收入减支各科应承担的合并科室公摊等成本计出收支差,乘以提成比例得出分配额,在合并科室之间分成。
8、可变动成本与收入比较分析表:
根据各科室的变动成本(包括水电费、电话费、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洗衣费等)与调节后的总收入之间比较得出。
9、全院当期与去年同期变动成本比较表:
是根据医疗支出下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业和费中的水电费和工衣出洗费以及公务费中的邮电费等相比较,再按当期变动成本合计数与全院总收入的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