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自我意识重点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之自我意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之自我意识很多同学在备考过程中,对自我意识的相关内容学起来略感吃力,本文在此对其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一、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人的意识的实质是自己能意识到自己,如我们对自己的身高体重都有所了解,对自己所进行的思维活动都能有所察觉,对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所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有大体的评价,对自己办过的事情,都有所满意或不满意,对自己的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思等,这都是对自我的意识。
所以,自我意识的含义不仅是认识问题,还包含了对自己的情绪体验和对自己行为的调节。
每个正常的人正是因为都能意识到自己,并给自己做出决定,发出指令,体验并组织、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使自己整个心理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周围现实相互作用,人才能不断地自己教育自己,使自己个性不断地完善与成熟。
因此,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控制系统。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一般包含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三层含义,也像意识一样,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一)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人对自己的身体面貌、个性品质、自身社会价值和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其中,自我评价是指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评估,是在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它集中代表了自我认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的前提,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
(二)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
在自我认识,特别是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人们就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如自爱、自尊、自信、自豪、成就感、自我效能感、自卑、内疚、自暴自弃、自惭形秽等。
个体对自己的态度、情绪的性质,会影响到他的自我控制、调节、教育的力度,并且深刻、持久地影响到他的整个个性的发展。
意识知识点总结

意识知识点总结
以下为意识的几个知识点总结:
1. 定义:意识指的是人们的知觉、觉醒和主观体验,是人类思维和心理活动的基础。
2. 意识的层次: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清醒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清醒意识是人们清晰和明晰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潜意识是指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思考和感知活动。
无意识是指人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3. 意识与注意力:意识和注意力是密切相关的。
注意力是指人们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关注,而意识是对注意力所关注内容的感知和认识。
4. 意识的产生:意识的产生涉及大脑的多个区域和神经活动。
一些理论认为,意识的产生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关,而其他理论则主张与大脑的底层结构和神经网络的相互作用有关。
5. 意识与自我:意识与自我有密切的关系。
自我意识指的是人们意识到自己独立存在和主观体验的能力。
自我意识有时会产生对自我身份、目标和价值观的反思和评价。
6. 意识的功能:意识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知觉、思维、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
意识通过感知和认知过程使人能够感知和理解外界的信息,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并调节和控制情绪和行为。
7. 意识的改变:意识可以发生改变,例如通过睡眠、催眠、药物和冥想等方式。
意识的改变可能会导致对外界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变化,以及思维、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高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高中生发展的概述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一)身体和体重的发展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身高增长的速度已经变得缓慢。
高中生的体重和他们的身高一样,也进入了缓慢增长的时期。
(二)身体形态的发展高中阶段,在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男女生第二性征已充分显示出来。
(三)神经系统的发展高中生的大脑重量已达到成人的水平。
大脑皮层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的结构在迅速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
二、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单选、简答、论述)高中生性机能逐渐成熟,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性意识的发展上。
(一)性意识发展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林洛克提出,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一,性反感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对异性持敌意和反感态度。
进人青春期后,由于身体机能和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他们发现了人类性生理的奥秘,于是产生了对性的不安,害羞和反感,他们头脑中出现了这样的观念,即恋爱是不纯洁的行为表现,所以他们对异性采取回避、粗暴、冷淡的态度。
阶段二,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恋”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对异性的年长者,像小牛恋母牛似的,倾慕其一举一动。
迷恋的对象可能是高年级的学生或某个方面的明星。
在迷恋过程中,引起精神方面的共鸣和喜悦要大于身体接触所带来的喜悦。
阶段三,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一般把与自己年龄接近的异性作为向往的对象。
需要指出的是,此时青少年虽然喜欢与异性相处,但没有固定的交往对象,因此有人也将此阶段称为“泛爱期”。
阶段四,浪漫的恋爱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喜欢接近的异性对象固定为一个人。
基于赫洛克的观点,大部分高中生处于阶段二和阶段三,少部分高中生处于阶段四。
(二)性意识发展的特点高中生第二性征的发展已非常明显,他们的身高和体型已接近于成人。
他们的性意识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1)身心发展不平衡(2)对自身发育的喜悦和烦恼(3)对异性产生兴趣三、高中生主导活动发展的特点(论述)高中生的主导活动仍然是学习,但与初中生相比,其学习活动已有了很大变化。
发展心理学 第七章第三节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自我概念的相关其他因素
• 再婚家庭 • 同伴关系 • 学习不良儿童(自我调节能力总体差,自 我意识发展,女生好于男生)
自我评价发展特点
以前 顺从 笼统的评价 内心品质初步有 具体,外显的 稳定性初步有 后来 有独立性,减轻依赖,独 立能力发展 个别方面或者多个方面 抽象性的,内心品质描述 抽象的,内心的 稳定性加强
小学儿童社会认知发展趋势
• 外部特征注意到内部特征 • 看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看问题多方面,维 度 • 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 从对个人利益的关心到对他人利益和长远 利益 • 弥散性,间断性想法到系统有组织综合性 思想
儿童社会性的分类
• 角色采择技能(儿童采取他人观点来理解 他人思想感情的一种认知技能,采择技能 的5个阶段,张文新和林崇德关于幼儿园社 会性研究) • 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对他人认识,他人行 为归因,儿童友谊,儿童权威关系)
• 总的变:对父母安全性恋减少,但是仍然 恋母超过恋父,对父母的信赖降低 • 主要的表现:父母和儿童交往时间变化 (时间减少,注意儿童的时间也减少); 父母与儿童处理的问题变化(以前是孩子 气,打架,现在是做家务,儿童学习,友 谊,个体交往等);儿童与父母冲突减少
亲子关系变化(二)
• 在纪律和控制中,父母认为比学前期儿童 容易控制 • 父母对儿童控制力的变化: • 6岁前大部分决定父母做; (6·12)岁父母有3个责任:监督与引导儿童, 与儿童交流,加强儿童自我监督和何时寻 求父母指导 12岁以后大部分决定自己做
小学儿童的师生关系(综述)
• 师生关系比较:与幼儿园相比,要求更严, 引导学习,监督行为,与初中比教师权威 性强,体贴细致 • 师生关系三特点:亲密性,反应性,冲突 性 • 小学生的年纪,性别学业表现影响师生关 系,女生师生关系比男的积极,成绩好的 比差儿童对教师的态度:刚刚开始是崇拜 和敬畏,后来三年级以后独立性和评价能 力发展起来,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 • 教师评价对于儿童的影响:对喜欢的老师 积极的反应,重视其评价,不喜欢的则反 之 • 教师期望:著名的罗森塔尔的教师期望实 验,
发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自我意识

▪ 1.自我认识
▪ 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或基础是自我认识。自我认识 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 2.自我体验
▪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己的情绪, 主要包括自爱、自尊、自恃、自信、自卑、自责、 优越感等。
▪ 3.自我监控
▪ 自我监控指自我意识在意志和活动方面表现的自我 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 带孩子去玩哈哈镜——教会孩子认清自己
▪ 情景三:可可上小学后,爸爸妈妈发现她变了,不 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不及时表扬她,或者表扬得 不到位,她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原来,学校搞所 谓的“成功教育”,老师害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有时候会夸大其词地表扬学生。
▪ 情景四:球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幼儿园总是沉 默寡言,回到家里也很少说话。原来,因为他说话 比较慢,有时还结巴,而且长得胖乎乎的,小朋友 常常笑话他,说他是“笨球”。球球觉得自己又笨 又难看,所以非常自卑。
完成、动脑动手中体验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
▪ (五)引导儿童克服自卑心理
▪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 2、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激励,自我悦纳。 ▪ 3、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给自卑的学生
提供成功的机会,等他初次成功并有了信心 之后,再逐渐提高学习的难度,使其提高自 信,消除自卑。 ▪ 4、教师还应给予自卑的学生特别的关注,根 据测验和谈话,了解其长处,让他发挥自己 的优势。
第二节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 的发展特点
▪ 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点
新生儿不具有自我意识。一岁前的儿童全然意 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分辨主客体的区别。他 们经常摆弄自己的手指,并把它们放进嘴里吮吸, 但并不知道手指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把它们当 做玩具。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包括对自己的情绪、需求、能力和特点的认知。
它是人格的核心,是个体意识形态的基础。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首先,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
这包括对自己情绪状态的了解,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一个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能够清晰地认知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挑战,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自我意识还包括对自己需求的认知。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等。
一个具有健康自我意识的人能够清晰地认知自己的需求,并且能够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另外,自我意识还包括对自己能力和特点的认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的特长和特点。
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能够清晰地认知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此外,自我意识还包括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认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包括家庭角色、社会角色、职业角色等。
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能够清晰地认知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实现自我实现和发展。
最后,自我意识还包括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的认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能够清晰地认知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自我价值和意义。
总之,自我意识是一个人的核心意识,包括对自己情绪、需求、能力和特点的认知,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认知,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的认知。
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能够更好地认知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心理学竞赛复习要点——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知识点复习题库第一章绪论1、WHO关于健康的定义2、心理卫生3、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心理健康的诊断标准或维度有哪几方面4、为什么说道德观的转换具有身心效应?第二章大学生活的心理适应1、适应2、心理适应的特点心理适应的类型3、主动适应4、被动适应5、大学生活的特点6、大学生活的适应过程7、大学生活适应问题的类型8、全身适应综合症(GSA)9、适应性障碍10、大学生适应障碍的原因11、什么是“四个学会”12、七向量发展理论13、使用《大学生活中的小应激事件量表》评价自己的大学生活14、分析一下自己应对挫折的方式。
15、简述什么叫心理问题?第三章心身问题1、你对自己身体的自我认识如何。
2、沃尔夫的心理应激理论3、新巴甫洛夫理论4、坎巴氏情绪理论5、体源性自卑感6、性焦虑7、如何进行自我身心调节8、大学生身心问题的调适第四章需要与动机1、人类需要的特点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3、动机与动机冲突的类型、动机形成的条件、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4、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5、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挫折6、大学生遇到挫折后,常见的不良反应7、简述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哪些?第五章学习心理1、大学学习的特点有哪些独特性的表现2、学习的心理结构如何3、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哪些原因动机的定义4、学习焦虑有哪些原因5、学习注意障碍有哪些原因6、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整体和部分学习法7、考试焦虑的自我调节方法8、常见的学习障碍有哪些第六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1、人的本质是什么2、人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定义及构成3、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基本特点的看法如何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类型4、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哪些5、社交恐惧症6、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原因有哪些(交不到知心朋友的常见原因)7、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8、请使用《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诊断量表》分析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情况第七章自我意识1、自我意识及其内涵(三种形式)2、某些大学生自大的原因3、某些大学生自卑的原因自卑的定义自卑的主要表现4、逆反心理及其原因5、嫉妒心及其原因6、如何才能正确认识自我7、如何才能积极的悦纳自我8、如何调适自卑心理9、评价父母、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我10、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最显著的特点第八章人格发展1、人格人格的五大特征2、卡特尔的人格理论3、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4、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5、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6、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7、母亲的养育态度与孩子性格的关系8、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人格障碍的定义9、罗杰斯关于“机能健全人”的标准人格健全的标准代表性的有哪几种10、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第九章情绪与情感1、情绪的特点及其分类(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2、情感的特点及其分类3、大学生情绪与情感的特点4、为什么心理冲突可能导致情绪障碍5、有哪些情绪调节的方法第十章性心理1、性心理一般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2、如果在3岁以前社会化有障碍,那么性心理容易出现哪些问题3、男女性心理有哪些主要区别4、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有哪些5、爱情的结构有哪些心理成分6、有哪些择偶理论7、健康的性心理标准8、性神经症9、性别认同障碍10、同性恋的双亲命运学说11、攻击性性变态12、隐匿性性变态13、什么是性别角色再教育14、如何评价自慰行为15、简述性成熟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简述自我意识的概念

简述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涉及到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具体来说,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行为动机和行为的认知与评价。
它不仅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觉、情绪、动机、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认识,也包括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
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开始于婴儿期,并在整个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不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同。
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意识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和目标,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动和决策。
同时,自我意识也可以帮助个体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此外,自我意识还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和成长,帮助个体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
总之,自我意识是一个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它包括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行为动机和行为的认知与评价。
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调节情绪和行为,促进自我发展和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努力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 (二)自我意识的冲突 各种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三)自我意识矛盾的统一 1.积极的自我意识的统一(积极调整) 2.消极的自我意识的统一(采用自我安慰来解脱) (四)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青年中期(大三)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矛盾突出期,也 是统一与转化的关键期
第三节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自我教育的含义
自我教育指个体根据社会规范和自身发展的 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把自身作为发展对 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而影响 其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二.大学生识自我
(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第八章 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 1.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和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 识。 2.自我意识的结构 (形式)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内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观念)现实自我(客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主我)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要特点
(一)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
1.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2.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 3.自我概念更具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 稳定性
(二)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评价基础上个体对自 己产生的情感体验。 1.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 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境性 3.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三)自我调控的特点 1.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 2.独立意识和反叛倾向强烈 3.自控能力较弱
3.努力完善自己
(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即根据社会需要、个人特点来确立自我教育 的发展目标即抱负水平
(2)将理想自我细化为具体子目标 (3)培养健康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4)锻炼与培养意志品质 (5)学会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
练习
1.大学生对下列哪类“我”的关注,属于对理想我关注的表 现 A实际的人际关系 B拥有的角色地位 C 个性特征 D目标 2.学生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意识,从自我意识的内容上分,这 属于对下列哪类我的关注; A生理我 B心理我 C社会我 D理想我 3.在大学,大学生理想我与现实我矛盾突出,且又是统一与转 化的关键期是在 年级。 4.自卑主要属于个体自我意识中 的表现。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社会我 5.试述,对一个被自己长相所困扰的大学生,可以怎样引导他 (她)开展自我教育。
(3)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我
(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来认识自我
(6)通过自我反思来认识自我
2. 积极悦纳自己
(1)即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 度。 (2)对策 积极评价自己,扬长避短 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尊重学生人格,帮其正确认识自尊、尊 重他人及其相互关系,克服自尊过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