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_《文学概论》第四章[详版课资]

合集下载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童庆炳著《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教材精讲】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圣才出品】

童庆炳著《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教材精讲】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圣才出品】

第4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视频讲解]4.1复习笔记一、文学的含义(一)文学的文化含义1.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2.文学广义的文化含义在中国,文学最初是泛指文章和博学,这正体现了文学的广义的文化含义。

在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也往往是在文化含义上使用的,即文学属于一般文化,没有被称为美的“艺术”。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1.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2.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3世纪至6世纪),在西方则是16世纪至18世纪。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1.文学的审美含义在现在通行的因素(1)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人类符号表意能力的发展与丰富,使得文学这类专门的审美表现领域得以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2)现代性在全球的扩展,推动了世界文化、学术、学科的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而在各种人类活动的合理化分工机制中,文学被划分到审美一表现领域,专门承担以符号形式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2.文学通行含义的确定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发展和现代分类机制的合理化作用,文学的通行含义形成了: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四)文学与非文学1.文学与非文学的关系尽管现行用法已经确定,但事实上,文学的含义常常发生复杂的演变。

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有可能会变成文学。

文学的含义总在演变中,需要历史地和具体地对待。

2.判断文学和非文学的标准(1)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2)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3)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4)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1.社会结构的构成要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首先需要了解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童庆炳《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加补充完整版.

童庆炳《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加补充完整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2、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是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从对象任务上看:①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②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③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

文学概论童庆炳自考版北大出版社知识点总汇

文学概论童庆炳自考版北大出版社知识点总汇

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四要素和三过程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伽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

他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作品构成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第五层:形而上学层)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听众、观众、读者)一切文学作品的源泉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改造成为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给我们最重要的理论其实在于它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其间包含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柳宗元《小石潭记》:文学是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作家把外部自然和人的自然作为自己本质力量的确证,从而把文学变成人的精神活动的过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活动有待于主体与对象关系的建立)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1. 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1)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就是再现说。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苏格拉底“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这种描绘“应是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2)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其真”(五代荆浩《笔记法》)清代叶燮“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2. 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流露。

(1)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中第一次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2)柯勒律治: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真正的诗人所共有的,就是他们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

(3)雪莱《为诗辩护》: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4)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文学是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情感涌动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主张以外部显示作为对象,以不平凡色彩呈现出来。

童庆炳主编《文学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童庆炳主编《文学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现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文学概论笔记一(童庆炳)

文学概论笔记一(童庆炳)

文学概论笔记一(童庆炳)文学概论笔记【童庆炳】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应该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的品格。

概念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研究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3、文学批评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

播音主持培训|广播电视编导培训|数字媒体专业|中传考研|广播电视艺术学:4、文学史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从历时的视角探讨各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发展的具体历史的学科。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文学理论,它的理论支点是文学活动论、意识形态论、反映论和艺术生产论。

童庆炳《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加补充完整版.

童庆炳《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加补充完整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2、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是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从对象任务上看:①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②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③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

文学概论笔记四(童庆炳)

文学概论笔记四(童庆炳)

文学概论笔记【童庆炳】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艺术学概念解释1、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

这种意义上的文学消费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

狭义的文学消费却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或欣赏。

2、文学传播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将文学作品或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

通俗地说,文学传播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与发行活动。

文学传播是沟通文学信息源与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

3、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即用于大众传播的物质媒介和技术手段。

大众传播是由—些专业机构或群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媒体,向为数众多、各不相识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使用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和电子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等)大量收集、复制和传播信息。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大范围播布、传递迅速和平向扩散等特点。

4、文化市场文化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文化市场指为实现文化品流通、提供文化消赞服务而设立的场所,如书店书市、剧场影院、歌厅舞厅、录相放映厅等。

广义的文化市场泛指文化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

作为整个商品市场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既要按一般市场的价值规律运作,又要遵循国家有关的文化政策和法规。

文化市场在文化生产与消费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5.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是市场活动中消费者各种特有的心理现象的总称。

消费心理受各种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它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认识、态度和观念,是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心理基础。

消费心理主要包括消费需求、消费动机、消费偏好、消费兴趣、消费期望及消费时尚等。

6、高雅文学高雅文学是一种典雅、正统、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它主要服务于社会上文化修养较高的阶层。

其特点是:内容和题材充实、深广,主题或意蕴富于深度,艺术形式具有探索性、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能给读者严肃的思考、深刻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具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优质
16
《便条》分析
分行排列成“诗” 的样式,无诗意的应 用文就摇身一变成 “诗”了吗?
课堂优质
17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课堂优质
18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 部分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课堂优质
29
鲁迅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 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 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 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 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 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课堂优质
课堂优质
33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审美形象的含义及特征
➢ 艺术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 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 方式
➢ 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像、 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 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
课堂优质
34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课堂优质
23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
➢ “审美意识形态论”(1987)
➢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心, 但它是个感情与思想的结合;它是一种虚构, 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 但又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目的性;它具有 阶级性,但又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及全人类 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
课堂优质
24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审美事件与意识形态
➢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 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 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 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 在一起的。
课堂优质
25
文本赏析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 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 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 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 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 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 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课堂优质
12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
➢ 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
➢ 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 态中独立出来
➢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 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 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课堂优质
13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
➢ 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 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 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 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 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 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
30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的功利性
➢ 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 地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interestedness)
➢ 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把 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 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课堂优质
31
文本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 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表现在, 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
➢ 文学的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 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课堂优质
28
勃兰兑斯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 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森 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 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 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 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 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 部分其效果如何。
课堂优质
32
文本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课堂优质
45
文本赏析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课堂优质
听雨楼
8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
➢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 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 小说、剧本等
➢ 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 美形态
课堂优质
9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中国魏晋时期
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鲁迅曾指出)
➢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 ➢ 陆机:“诗缘情” ➢ 钟嵘:“滋味” ➢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 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 ➢ 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 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 暗与光明相共。”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课堂优质
43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也是认识的
➢ 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情感评价,而且也 表达客观理智认识
➢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 识因素
课堂优质
44
文本赏析
➢ 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筑
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课堂优质
19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 哲学意识形态 ➢ 政治意识形态 ➢ 法律意识形态 ➢ 道德意识形态 ➢ 审美意识形态 ➢ 宗教意识形态 ➢ 商品意识形态
课堂优质
20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卡西尔:《人论》
课堂优质
36
文本赏析
陶渊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王维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陶渊明
课堂优质
37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中的理性
➢ 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过 程,与形象方式相对
➢ 形象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形象又依赖于 理性的力量
课堂优质
14
四、文学与非文学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 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
美形象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 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 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课堂优质
15
便条
威廉斯
便条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请原谅 它们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 艺术形象本身蕴含着某种理性 ➢ 理性使艺术形象服务于特定时代的人类生活
课堂优质
38
文本赏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课堂优质
39
文本赏析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课堂优质
40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形象与理性(小结)
➢ 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 了文学是形象的
➢ 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文 学蕴含某种理性
➢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 方式层面表现为文学直接地是形 象的,在深层具有某种理性
课堂优质
41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审美情感
——汪曾祺:《受戒》
作家汪曾祺
课堂优质
26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 彼此渗透的状况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 ➢ 无功利与功利 ➢ 形象与理性 ➢ 情感与认识
课堂优质
27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是无功利的
➢ 无功利(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 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课堂优质
10
魏晋时期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 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 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 与药及酒之关系》
课堂优质
11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西方
➢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 查里斯·巴托
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 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fine art) 之中,手工艺、科学不再是“艺术” ➢ 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 的追求
This Is Just to Say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so co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