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课件.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课件PPT

学生活动4:
师生共同探究“石灰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化学性质: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变化:强调一个过程或现象。
性质:强调某一“能力”和“属性”,常用: 能、可以、难、具有、易、会等词语进 行描述。
实例分析:
2、在下列现象后的横线上填写编号,A、 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1)、石灰石煅烧制生石灰 (B) (2)、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D ) (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制激性气味的 气体,这是氨的 (C) (4)、香水挥发到空气中去 (A)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方法三:………
学生活动1:
判断下述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 ⑴冰块消融; 物理变化; • ⑵铁块拉成铁丝; 物理变化。 • ⑶钢铁生锈; 化学变化; • ⑷水变成水蒸气; 物理变化。 • ⑸苹果腐烂; 化学变化; • ⑹木材做成课桌; 物理变化。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定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用橡皮泥捏成变形金刚
B、用铁矿石炼铁
C、钢铁生锈
D、煤饼燃烧
4、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D)
A、熔点
B、气味
C、溶解性 D、毒性
5、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B)
A、爆炸
B、燃烧
C、熔化
D、变色
6、判断镁条燃烧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D
A、发出耀眼的强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镁条变短 D、生成了白色固体
课堂小结
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
概念(定义) 判断(区别) 二者关系
第8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PPT课件(初中科学) 19张)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自然界中每种物质都具有多种性质, 为了便于认识各种性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需要对它们进行区分。
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物质。请你说说铁具有哪些 性质,这些性质中,哪些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来___、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等性质,
如图 4-84 所示,灯泡点亮后,灯 丝产生了哪些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无新 的物质产生?
图4-84 灯泡通电后的变化
1、物理变化: 如果物质只产生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等变化,而没有产生_____________, 这种变化叫做 ____________。
同样可见烧杯的内壁出现水雾。这两个过程产生的变化( C )。
A.都是物理变化 B.都是化学变化 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3. 炒锅通常是用铁制成的,这主要是利用了铁的什么 性质?这些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我们描述某个人时, 会说他的身高和体型, 会说他的相貌和肤色, 还会说他的性情和脾气,等等。
类似的,
我们要描述某种物质, 也会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它的性质。 同一种物质具有多种性质, 而不同的性质是否存在共同的特点呢?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在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 为了便于认识各种变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需要对它们进行区分。
固态
液态
气态
请你举几个物理变化的事例,与同伴交流。
1.如图 4-85,用一根磁铁分别 去吸铁粉和铁锈,铁粉 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被吸起,铁锈 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吸 起。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的有些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
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
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反应时,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
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
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二.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例如"蜡烛能燃烧”,在化学性质的描述中,常常伴随着“能、可以、会、易、具有”等的字眼。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可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
任何物质就是通过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才区别与其它物质;化学性质是物质的相对静止性,化学变化是物质的相对运动性。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发生时没有新物质生成。
如矿石粉碎,只是物质形状变化。
矿石炼成铁则为化学变化,因为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炼成的铁是单质,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例如,蜡烛燃烧前一定先熔化,接着变成石蜡蒸汽。
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才是化学变化。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
物理、化学性质

硬度 小
密度 小 大
熔点 燃烧 能 燃烧 不能 燃烧
生锈 不会 生锈 会 生锈
低 高
银白色/ 铁钉 银白色 无 灰色
大
铁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 的性质。 的性质。 具体内容: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 具体内容: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 硬度、熔点、沸点等。 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பைடு நூலகம்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木棒受力折断。
A、 B、F、G、 K、M 、 、 、 、 、
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
2、判定下面变化过程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判定下面变化过程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A、镁带能燃烧 、 C、纸张能撕碎 、 E、铝丝很软 、 B、镁带是银白色金属 、 D、铁丝会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 F、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 、
注意
二:1、水变成水蒸气 、
2、水可以变成水蒸气 物理性质 、 三:1、粮食酿成酒 、 2、粮食能酿成酒 、 四:1、木头制成桌椅 、 2、木头可以制成桌椅 、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描述物质 性质的语言中 有“可、易、 能、会”等表 示具有能力的 字眼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既有物理性质,也有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密度、硬度、颜色、热容、膨胀系数等。
而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燃烧、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1. 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
密度高的物质一般比较紧密,重量也比较大。
密度与物质的组成、温度、压力等有关。
例如,铁的密度比铝大,因此铁铸造件的质量比同等尺寸的铝铸造件大。
2. 热容热容是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所需要的能量。
热容值与物质的组成、温度和压力有关。
例如,水的热容比空气大,所以用水作为散热介质更加有效。
3. 膨胀系数膨胀系数是物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膨胀系数与物质的类型、温度和压力有关。
例如,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冬夏季温度变化时会因为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形变,导致结构和性能上的变化。
4. 硬度硬度是指物质抵抗硬物压入的能力,一般用硬度计来测定。
硬度与物质的组成、晶体结构等有关。
例如,金属材料一般比塑料硬,这也是为什么金属工具比塑料工具更适合在硬物上使用的原因。
二、物质的化学性质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氧化剂会把物质中的电子转移到其他化合物中,从而形成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例如,铁在空气中会缓慢地氧化,形成铁锈。
2.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物质与酸或碱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会释放出氢离子,碱则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
酸碱反应的产物包括盐和水。
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时会生成钠醋和水。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物质与水分子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水解反应可以产生酸、碱或其他化合物。
例如,二氧化硫与水发生水解反应时可以生成亚硫酸和硫酸。
4.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课件

镁
大量气泡,反应最 Mg+H2SO4=MgSO4+H2↑
快
锌
许多气泡,反应快 Zn+H2SO4=ZnSO4+H2↑
铁
少量气泡,反应较 Fe+H2SO4=FeSO4+H2↑
慢,溶液由无色变为
浅绿色
铜
无现象
无
金属活动性顺序:
.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3)金属都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活动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 片表面的变化。
在4支试管里分别放入镁、 锌、铁、铜,再分别加入 稀盐酸(或稀硫酸),观 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 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 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 体? (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 管口检验)
化学方程式
大量气泡,反应最 快
许多气泡,反应快
少量气泡,反应较 慢,溶液由无色变为 浅绿色
无气泡
金属与稀H2SO4
镁 锌 铁
铜
现象
大量气泡,反应最 快 许多气泡,反应快
少量气泡,反应较 慢,溶液由无色变 为浅绿色 无气泡
化学方程式
谁强谁弱你看清楚了吗?
God Save me!!
为什 么受 伤的 总是 我!
活动与探究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取一支试管倒入一定
量的CuSO4溶液, 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
的铁丝浸入溶液中,
浸入溶液中的铁丝
表面覆盖一层紫红 色的物质
Fe+ CuSO4 ==Cu+ FeSO4
观察现象。
取一支试管倒入一定
量的AgNO3溶液, 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ppt21页学案)

合作探究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1)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必须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硫能在氧气中燃烧”
碱式碳酸铜
二氧化氮
合作探究
(2)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 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 物理变化 变化过程中没有 新物质产生
化学变化 变化过程中一定 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常见的化学性质 只能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堂总结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是看 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物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不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教学板书
物质 的变 化与 性质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理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合作探究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物质。请你说说铁具有哪些 性质,这些性质中,哪些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 现出来,哪些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铁通常状况下为银白色固体,熔点较高,具有 铁磁性(能被磁铁吸引)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 能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 现出来);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铁在 氧气中可以点燃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化学 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泡泡结冰时,水由液态变为 固态,水仍然是水,只是状 态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
合作探究
1.物理变化 (1)概念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特征 根据刚才的例子,分析物 理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物质只是发生形状、状态(气 态、液态、固态)等的变化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单位。
它们不仅存在于化学实验室中,还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对于理解它们的行为和用途至关重要。
化学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种性质都是理解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基础。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化学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它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测量来确定。
1. 密度:密度是物理性质中最重要的一种。
它是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据的空间的大小。
例如,在相同的体积下,铁的密度远高于木材。
密度对于材料的鉴定和分离过程非常有用。
2. 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指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变的温度,而沸点则是指物质从液态到气态转变的温度。
这些温度可以用来鉴别和纯化化学物质。
3.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溶解于溶剂的能力。
它对于研究物质的溶解过程和纯化过程至关重要。
4. 导电性:导电性指的是物质在电场下导电的能力。
一些物质,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其他物质则是绝缘体。
导电性是研究电解质和电导现象的基础。
5. 其他物理性质:还有一些其他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弹性等,这些性质对于鉴别和分类物质也非常重要。
物理性质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室测量以及理论计算来获得。
它们通常涉及到物质的外部特征,而不涉及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种性质涉及到化学变化,也就是物质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1. 反应性:反应性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并伴随着气泡的释放和温度的增加。
反应性是研究物质之间互相作用和化学反应的关键。
2. 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性是物质在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时释放或吸收氧化物或电子的能力。
这种性质广泛应用于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中。
3. 酸碱性:酸碱性是物质在水溶液中释放或接受氢离子的能力。
酸会释放氢离子,而碱则会接受氢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