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奥数精讲与测试 相似三角形(无答案)
相似三角形精讲精练

课时六:相似三角形 【基础知识】知识点1:相似图形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 知识点2 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如果选用同一单位量得两条线段b a ,的长度分别为n m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nmb a =,或写成n m b a ::=.注意: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 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1)当两个比例式的每一项都对应相同,两个比例式才是同一比例式.(2)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d cb =.知识点3 :比例的性质 基本性质:(1)bc ad d c b a =⇔=::;(2)b a c b c c a ⋅=⇔=2::. 注意:由一个比例式只可化成一个等积式,而一个等积式共可化成八个比例式,如bc ad =,除了可化为d c b a ::=,还可化为d b c a ::=,b a d c ::=,c a d b ::=,c d a b ::=,b d a c ::=,a b c d ::=,a c b d ::=. 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a bc d a c d c b d b a d bc a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同时交换内外项反比性质(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cd a b d c b a =⇒=. 合比性质:dd c b b a d c b a ±=±⇒=. 注意: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dc d c b a b a ccd a a b d c b a 等等.等比性质:如果)0(≠++++====n f d b nm f e d c b a ,那么b an f d b m e c a =++++++++ .注意:(1)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k 法” ,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2)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3)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如:b a f d b e c a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32323322;其中032≠+-f d b . 知识点4 :比例线段的有关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第三边. 知识点5 :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BC AC BC AC >,且使AC 是BC AB 和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B AC 215-=≈0。
初二数学 相似三角形 知识精讲精练

初二数学 相似三角形 知识精讲精练【学习目标】1.知道相似形的定义及相似比的概念,能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2.能说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主体知识归纳】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是“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等.2.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是k ,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3.若△ABC 与△A ′B ′C ′的相似比是k 1,△A ′B ′C ′与△ABC 的相似比为k 2,则k 1=21k .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5.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由△ABC ∽△A 1B 1C 1,△A 1B 1C 1∽△A 2B 2C 2可得△ABC ∽△A 2B 2C 2.【基础知识精讲】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可用来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但是当图中有“平行线”而又需证明比例线段时,一般不用这个定理先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直接用“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例题精讲】[例1]如图5-25,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3,延长AB 到点E ,使BE =2AB ,连结EC 并延长交AD 的延长线于F ,求AF 的长.图5-25剖析:考虑菱形的性质,得出平行线,从而得出相似三角形.用相似比即可求出AF 的. 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 =BC =CD =DA ,BC ∥A D . ∴BE =2AB =6,△BCE ∽△AFE . ∴69==BE AE BC AF .∴AF =69BC =4.5.[例2]如图5-26,△ABC 中,D 、E 分别是AB 、BC 边上的点,连结DE 并延长交AC 的延长线于F ,若BD ∶DE =AB ∶AC .求证:△CEF 是等腰三角形.图5-26剖析:由已知AB ∶AC =BD ∶DE 并结合图形容易看出,若过点D 作DG ∥AF ,交BC 于G ,则AB ∶AC =BD ∶DG ,所以DG =DE ,从而可证CF =EF .证明:过点D 作DG ∥AF 交BC 于G ,则DGBDAC AB =,∵DEBDAC AB =, ∴DE =DG∵DG ∥CF ,∴△CFE ∽△GDE . ∴DG CF =EDEF. ∴CF =EF .∴△CEF 是等腰三角形.【同步达纲练习】 1.填空题(1)如图5-27所示,已知△ABC ∽△AED ,∠ADE =∠C .则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例式是_____.图5—27(2)如图5-28所示,△ABC 中,DE ∥BC ,DC 和BE 交于O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28(3)DE 为△ABC 的中位线,则△ADE ∽_____,它们的相似比是_____.(4)△ABC ∽△A 1B 1C 1,其相似比为32,△A 1B 1C 1∽△A 2B 2C 2.其相似比为45,则△ABC 与△A 2B 2C 2的相似比是_____.(5)已知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AC 的中点,则与△ABC 相似的三角形有_____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ABC 的三边分别是6 cm ,8 cm ,10 cm ,与其相似的△A ′B ′C ′的最大边的长是30 cm ,则△ABC 的面积是_____.2.如图5-29,已知:D ,E 分别在△ABC 的边BC ,AC 上,AD 、BE 交于点G ,点F 在AD 上,且△EFG ∽△BDG .求证:△AEF ∽△AC D .图5-293.如图5-30,矩形ABCD 中,AD =3AB ,E 、F 三等分BC ,G 、H 三等分A D .求证: △BGH ∽△DG B .图5-304.已知,如图5-31,在矩形ABCD 中,E 是BC 上一点,F 是BC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BE =CF ,BD 与AE 相交于G .求证:(1)△ABE ≌△DCE ;(2)CF ·AE =BF ·GE .图5-31 5.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所得出的问题.已知:如图5-32,BE 、CF 分别是△ABC 的中线,且相交于G .求证:GFGCGE GB =2.图5-32证明过程如下.证明:连结EF .∵E 、F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 ∴EF ∥BC ,BC =2EF .∴△BGC ∽△EGF .∴GFGCGE GB ==2.由此可知: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点与顶点的距离等于它与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这点叫三角形的重心,这一结论叫做三角形的重心定理.(1)上述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定理(只写两个)?(2)利用三角形重心定理解答问题:已知,如图5-33,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BE 是AC 边上的中线且AD 、BE 交于G .求S △BDG ∶S △AB C .图5-33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 1.(1)CB DE AB AE AC AD == (2)△ADE ∽△ABC 及△DEO ∽△CBO (3)△ABC 21 (4)65(5)4 △ADF,△BDE,△CFE,△EFD(6)216 cm 22.略3.设AD =3a ,则AB =a ,BG =2a ,GH =a ,GD =2a ,可证出△BGH 与△DGB 的三边成比例,再证角相等由相似形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4.(1)略 (2)△BEG ∽△BFD 5.(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等等(2)1∶6.。
竞赛中的相似三角形精讲

相似三角形精讲(一)1.如图:△ABC 中,∠ABC=60°,点P 是△ABC 内一点,使得∠APB=∠BPC=∠CPA ,且PA=8,PC=6,则PB= .2. 如图:△ABC 和△A l B l C 1均为正三角形,BC 和B 1C 1的中点均为D . 求证:AA 1⊥CC 1.3.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ABC=90°,对角线AC ⊥BD 于P ,若43 BCAD ,则ACBD 的值是( ) (A)23 (B)32 (C)33 (D)434. 如图:在等边△ABC 中,P 为BC 上一点,D 为AC 上一点,且∠APD=60°,BP=1,CD =32,则△ABC 的边长为( ) (A) 3 (B) 4 (C) 5 (D) 65.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B<CD,一直线交BA延长线于E,交DC延长线于J,DC.交AD于F,BD于G,AC于H,BC于I,已知EF=FG=GH=HI=IJ,则AB6.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B的直线顺次与AC、AD及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G,若BE=5,EF=2,则FG的长是.7.如图:设P是等边△ABC的一边BC上的任意一点,连结AP,它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 于M、N两点,求证:BP×PC=BM×CN.8.如图:正方形ABCD中,M为AD中点,以M为顶点作∠BMN=∠MBC,MN交CD于N,求证:DN=2NC.9.如图:梯形ABCD 中,AB ∥CD ,AB >CD ,K 、M 分别是AD 、BC 上的点,已知∠DAM=∠CBK ,求证:∠DMA=∠CKB .10.已知:△ABC 中,∠ACB=2∠ABC ,求证:AB 2=AC 2+AC ×BC .11.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a ,D 是BC 边上的一点,且BD ∶DC=2∶3,把△ABC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D 处. (1)设折痕为MN ,求A M A N ; (2)如果B D n DC m,求A M A N.NMDCBA12.如图,AD 是Rt △ABC 的斜边BC 上的高,P 是AC 的中点,连结BP 并延长交AC 于E .若AC ∶AB=k .求AE ∶EC .PE DCBA13.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M 是AD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P 是CD 延长线上的一点,PM 交AC 于Q .求证:∠QNM=∠MNP .14.如图,P 为△ABC 内一点,过P 点作线段DE 、FG 、HI ,分别平行于AB 、BC 和CA ,且DE=FG=HI=d ,AB=510,BC=450,CA=425,求d .HI PGFE D CBA15.已知,如图,正方形DEMN 内接于ABC ,若A DEC E M S S ∆∆=,4D E M N S =正方形,3B D N S ∆=,求BC 的长.N MEDCBA16.已知,如图,在△ABC 中,∠C=90°,D 是AB 上一点,DF ⊥AB 交AC 于F ,DE ⊥AC ,垂足为E ,若EF ∶CF=2∶1,DE=2,BD=65.求BC 的长.F EDC BA17.如图,P 、Q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BC 上的点,且BP=BQ ,BH ⊥PC 于H , 求证:QH ⊥DH .NMQPODCB A。
【初中】初中数学奥赛专题复习 知识梳理例题精讲 第七讲 相似三角形(提高篇,适合八年级使用,无答案)

相似三角形【知识梳理】1、通过寻找或构造相似三角形,计算线段长度,比例线段的证明,角相等的证明等。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做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常用的辅助线。
3、几何变换中的函数问题,利用相似三角形构造线段的比或面积的比是常用的方法。
【例题精讲】【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BE ∥CD 交CA 延长线于E 。
求证:OC 2=OA·OE点拨:把OC 2=OA·OE 化成比例形式【例2】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边BC AB 、的中点,AD CE 、相交于G . 求证:13GE GD CE AD ==.【巩固】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中点,E 是AB 上一点,且AE =6,BE =4,连ED 并延长交AC 的延长线于F ,求AF :CF 的值。
B C D G E ACF【例3】如图,ABC ∆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长120BC =毫米,高80AD =毫米,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 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 、AC 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巩固】△ABC 中的内接矩形EFGH ,EF :FG =5:9,高AD =16cm ,BC =48cm ,求矩形EFGH 的面积。
【例3】正方形ABCD 边长为4,M 、N 分别是BC 、CD 上的两个动点,当M 点在BC 上运动时,保持AM 和MN 垂直,(1)证明:Rt Rt ABM MCN △∽△;(2)设BM x =,梯形ABCN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M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 Rt ABM AMN △∽△,求x 的值.M Q N P D C B AK D H G C B A FEQ P C B A【巩固】如图,在△ABC 中,BA =BC =20cm ,AC =30cm ,点P 从A 点出发,沿AB 以每秒4cm 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 从C 点出发,沿CA 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A 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 。
相似三角形及判定

相似三角形及其判定一、知识导航1、相似三角形定义2、相似三角形判定二、典例精讲:精讲一、相似三角形定义: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S”表示,读作“相似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①记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和记两个三角形全等一样,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②全等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是1:1.全等要求形状相同与大小相等,而相似只是形状相同③由相似的定义,得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④相似三角形有传递性:若AABC s AABC,AABC s AABC,则AABC AABC111222222333111333精讲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另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例1、(1)如图,B,C,D三点共线,且AB丄BD,DE丄BD,AC丄CE.求证:A ABC s A CDE.D(2)如图B,C,D三点共线,且ZB=ZD=ZACE,求证:AABC s ACDE.变式:1、如图,A ABC中,Z ACB=60。
,点P是A ABC内一点,使得Z APB=Z BPC=Z CPA,求证:AAPC s ACPB.2、已知A PQR是等边三角形,ZAPB=120。
,指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例2、(1)已知:如图,A ABC的高AD,BE相交于点F,求证:AF-FD=BF-FE.⑵如图,已知在RtAABC中,ZACB=90°,CD是RtAABC的高.求证:CD2=AD-BD;BC2=AB-BD;AC2二AD-AB.变式:如图,已知在RtAABC中,ZACB=90°,CD是RtAABC的高.若E是AC的中点,ED的延长线与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求证:DF2=BF-CF.★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例3、(1)如图,已知AD-AB二AE-AC.贝y:①AADE s AACB;②AAEB s AADC正确的是;相似依据是.(2)如图,四边形ABEG、GEFH、HFCD都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①求证:AAEF s ACEA;②求ZAFB+ZACB的值.(3)如图,A 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CB延长线上一点,E为BC延长线上点.①当BD、BC和CE满足什么条件时,A ADB s A EAC?②当A ADB s A EAC时,求Z DAE的度数.A变式:1、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且将这个四边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OA-OC二OB-OD,则①②③④哪些对应相似,请写出.2、如图,已知Z BAE=Z CAD,AB=18,AC=48,AE=15,AD=40.3、如图,在A ABC和A ADB中,Z ABC=Z ADB=90。
初二第二学期相似三角形试题1

八年级第二学期相似三角形试题 姓名一、填空:⑴ 6∶x = (5 +x )∶2 中的x = ;2∶3 = ( 5x -)∶x 中的x = ;⑵ 若9810z y x ==, 则 ______=+++z y z y x ; ⑶ 若a ∶3 =b ∶4 =c ∶5 , 且6=-+c b a , 则___________,____,===c b a ;⑷ 已知x ∶y ∶z = 3∶4∶ 5 , 且12=++z y x , 那么_________,____,===z y x ;⑸ 若43===f e d c b a , 则______=++++fd be c a ; ⑹ 已知x ∶4 =y ∶5 = z ∶6 , 则 ①x ∶y ∶z = , ② )(y x +∶____)(=+z y ;⑺ 若322=-y y x , 则_____=y x ; ⑻ 图纸上画出的某个零件的长是 32 mm ,如果比例尺是 1∶20,这个零件的实际长是 ;⑼ 如图,已知 AB ∶DB = AE ∶EC ,AD = 15 cm , AB = 40 cm ,AC = 28 cm , 则 AE = ;⑽ 已知,线段a = 2 cm , )12(-=b cm , )32(-=c cm,则线段b 的比例中项是 ;⑾ 若 ΔABC 的三内角之比为1∶2∶3⑿ 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和 BC 相交于点O 则 BD ∶AC = ; ⒀ 如图,已知,D 是 BC 的中点,E 是 AD ⒁ 判断对错: ①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② 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③ 有一个角等于 48 0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④ 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直角三角形相似---------------------------------------------------------( )⒂ 判断对错① 含︒30的角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② 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③ ΔABC 和ΔA ′B ′C ′中,AB ∶A ′B ′= AC ∶A ′C ′,且 ∠B = ∠B ′,则ΔABC ∽ΔA ′B ′C ′--------------------------------------------------------------------------------( )④ 两边分别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A D E A------------------------------------------( )⒃判断对错①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平行,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 )② 有两组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 所有矩形都相似------------------------------------------------------------------------------------( )④ 所有圆都相似---------------------------------------------------------------------------------------( )⒄如图,若ΔABC 的中线是 AM ,O 是重心, 则ABC ABM AOB S S S ∆∆∆==_______ ⒅ 在 ABC 中, D 为 AB 的中点,AB = 4 ,AC = 7 ,若 AC 上有一点E ,且 ΔADE 与原三角形相似,则 AE = ;⒆ 如图,DE ∥BC ,AD ∶DB= 2 ∶3 ,则ΔADE 与ΔABC的周长之比为 ;面积之比为 ; ⒇ 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为 1∶3 为 ;对应角平分线的比为 ;周长比为 ;面积比为 ;二、证明题:⒈ 如图,已知,AB ∥FG ,AC ∥EH ,BG = CH ,求证:EF ∥BC⒉ 如图,已知,ΔABC 中,DE ∥BC ,DF ∥AC ,求证:BF DE DF AE DB AD ==A C D BO C A C B E FG H A C D B E。
相似三角形习题精讲及答案(最新整理)

每个学生都应该用的“超级学习笔记”相似三角形习题精讲及答案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是中考必考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是常见的热点题型,所以掌握好相似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本讲就如何判定三角形相似,以及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来解决与比例线段有关的计算和证明的问题进行探索。
一、如何证明三角形相似例1、如图:点G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DC 的延长线上,AG 交BC 、BD 于点E 、F ,则△AGD ∽ ∽ 。
分析:关键在找“角相等”,除已知条件中已明确给出的以外,还应结合具体的图形,利用公共角、对顶角及由平行线产生的一系列相等的角。
本例除公共角∠G 外,由BC ∥AD 可得∠1=∠2,所以△AGD ∽△EGC 。
再∠1=∠2(对顶角),由AB ∥DG 可得∠4=∠G ,所以△EGC ∽△EAB 。
评注:(1)证明三角形相似的首选方法是“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找到两个三角形中有两对角对应相等,便可按对应顶点的顺序准确地把这一对相似三角形记下来。
例2、已知△ABC 中,AB=AC ,∠A=36°,BD 是角平分线,求证:△ABC ∽△BCD分析:证明相似三角形应先找相等的角,显然∠C 是公共角,而另一组相等的角则可以通过计算来求得。
借助于计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证明:∵∠A=36°,△ABC 是等腰三角形,∴∠ABC=∠C=72°又BD 平分∠ABC ,则∠DBC=36°在△ABC 和△BCD 中,∠C 为公共角,∠A=∠DBC=36°∴△ABC ∽△BCD例3:已知,如图,D 为△ABC 内一点连结ED 、A D ,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CBE=∠ABD ,∠BCE=∠BAD 求证:△DBE ∽△ABCཁB ཁཁཁཁG ཁཁཁཁཁཁཁཁ每个学生都应该用的“超级学习笔记”分析: 由已知条件∠ABD=∠CBE ,∠DBC 公用。
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 (2)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
的平方.
我们挑好椰子放到案板上,瘦弱的女摊主挥刀劈砍,刀刃碰撞椰肉,发出沉重“咔咔”的声,旁边的男人则躺在吊床上悠哉悠哉,心安理得的喝茶抽烟,看着女人忙活,丝毫没有过来帮忙的意思。 我心里为女人鸣不平,就问经理,他说,海南有些地方的风俗是女人干活,男人在家带孩子做饭。嗨,原来如此,这风俗可真不怎么样!星悦国际
一、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_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 形。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
,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
相似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应用
1.判一判:
(1)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不一定 (2)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一定 (3)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不一定
引申:增加什 么条件能使两 个等腰三角形
相似
引申:增加什么 条件能使两个直 角三角形相似
2.找一找:
(1) 如图, 在△ABC中, ∠ACB=90°, DE⊥AB,则图中有没有 三角形相似?
截△ABC所得的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点P在AB上
固定不动). A
A
P Q
P Q
B
C
B
A
C A
P
P
B
QC
B
Q
C
挑战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如图,等腰△ABC中,AB=AC,D为BC中点,DE⊥AC于E,F 为DE的中点,AF、BE交于H,求证:AF⊥BE。
例2.如图,△ABC中,∠C=90°,D、E是BC边上的点,且∠ABC=1 2
∠ADC=1
3
∠AEC。
若BD=11,DE=5,求AC。
例3.如图,等腰Rt△ABC中,B=90,AD是BC边的中线,BE⊥AD交AC于E,EF⊥BC。
若AB=BC=a,求EF。
例4.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CE分别为BC、AB边上的高,△ABC和△BDE的面积分别等于18和2,
DE=B到AC的距离。
例5.如图,△ABC中,DE∥BC,已知S△OBC=n2,S△BOD=mn(n>m),其中O为BE和CD的交点,求S BCED和S ADE 。
例6.如图,D为等边△ABC的边BC上一点。
已知BD=1,CD=2,CH⊥AD于点H,连结BH。
试证:∠BHD=60°。
A卷
一、填空题
01.如图191,△ABC中,DE∥BC,∠ACD=∠B,则图中共有_______对相似三角形。
02.如图19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E是AD的中点,BM=EC,垂足为M,则BM的长为_______。
03.在△ABC中,AB=8,AC=6,点D在AC上,且AD=2。
如果在AB
上找一点E,使△ADE与原三角形相似,则AE=_______。
04.如图193,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
若AB=2,
BC=3,AF=1,则AE=_______。
05.在△ABC中,BC=15cm,DE、FG均平行于BC,且将△ABC的面积
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则FG=_______。
06.如图194,在直角梯形ABCD中,AB=7,AD=2,BC=3。
如果边AB
上有一点P,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
似,那么这样的P有_______个。
07.如图195,∠ACB=90°,D是AB的中点,DF⊥AB,CD=6,∠E=4,
则DF=_______。
08.如图196,已知四边形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E在AB上,且BE : EA=
5 : 3,
EC=BCE沿EC对折,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F点,
则AB=_______。
09.如图197,在△ABC中,AD、CE分别为BC、AB边上的高,且AD
为12,S△EBD : S△ABC=1 : 4,则BD=_______。
10.如图198,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若∠BDC=∠ACB,则AC :
AB=_______。
二、解答题
11.如图,过线段AB的两端作线段AC、BD,使AC⊥AB,BD⊥AB,
AD与BC交于N,作MN⊥AB于M,求证:△ACM∽△BDM。
12.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BC=1,AC=2,CD⊥AB,DE
⊥BC,DF⊥AC,求S△BEF : S△AEF 。
B卷
一、填空题
01.如图201,梯形ABCD中,AB∥CD,且CD >AB。
设E、F分别是AC,BD的中点,AC、BD交于O点,△OEF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
S△BOC
S梯形ABCD=________。
02.面积为16cm2的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
03.如图202,△ABC中,∠BAC=120°,AD平分∠BAC。
若AB=5,AC=3,则AD=________。
04.如图203,正方形ABCD及正方形AEFG,连结BE、CF、DG,则BE :
CF : DG=________。
05.等腰△ABC的顶角∠A=108°,BC=m,AB=AC=n,x=
m n
m n
+
-
,
y=
()2
m n
mn
+
,z=
2
3
m
n
,则x、y、z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06.如图204,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对角线长为5,梯形的高
为4,则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_。
07.如图205,已知点P是面积为12cm2的平行四边形所在平面上一点,且
△PAB的面积为2cm2,则△PCD与平行四边形ABCD的公共部分的面积
最大值为________。
08.如图206,在△ABC中,∠A=90°,AD⊥BC于D,P为AD的中点,
BP交AC于E,EF⊥BC于F。
若AE=3,EC=12,则EF=________。
09.如图207,正△ABC和正△A1B1C1,点O既是AC的中点又是A1C1
的中点,则AA1: BB1=________。
10.如图208,边长为1的等边△ABC,BC上有一点D,BD=
1
3
,AC上
有一点E,∠ADE=60°,则EC=________,S△ADE=________。
二、解答题
11.已知△ABC中,AB=AC=2,AB边上的高CH
DEFG
的DE边在BC上,F、G分别在AC、AB上,求DE的长。
12.如图,P、Q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边上的点,且BP=BQ,
过B作PC的垂线BH,垂足为H,求证:DH⊥HQ。
C
卷
解答题
0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60,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F 与DE 、DB 分别交于G 、H ,求四边形EBHG 的面积。
02.如图,在等边△ABC 的BC 边上有一点D ,BD : DC=1 : 2,作CH ⊥AD ,H 为垂足,连结BH ,求证:△ADB ∽△BDH 。
03.如图,△ABC 中,BC=2AC ,D 、E 分别是BC 、AB 上的点,且∠1=
∠2=∠3。
如果△ABC 、△EBD 、△ADC 的周长为m 、m 1、m 2,求1
2
m m m
+的值。
04.如图,在直线l 的同侧有三个相邻的等边三角形△ABC 、△ADE 、△AFG ,且G 、A 、B 都在直线l 上,设这三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 、b 、c ,连结GD 交AE 于N ,连BN 交AC 于L ,求AL 的长。
05.如图,△PQR 与△P'Q'R'是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分别记为AB=a 1,BC=b 1,CD=a 2,DE=b 2,EF=a 3,FA=b 3,求证:a 12+a 12+a 12= b 12+b 12+b 12
06.如图,设P 、Q 是线段BC 上的两定点,且BP=CQ ,A 为BC 外一动点,当A 运动到使∠BAP=∠CAQ 时,△ABC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07.如图,△ABC 的面积是其内接矩形△QRS 面积的三倍,并且边BC 与高AD 的值是有理数,问矩形PQRS 周长的值在什么情况下是有理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无理数?
08.如图,在△ABC 中,∠BAC=60°,∠ACB=45°⑴求这个三角形三边之比AB : BC : AC ;⑵设P 为△ABC 内一点,且
PA=
PB=
PC=,求∠APB 、∠BPC 、∠CPA 。
09.如图,在△ABC 中,∠BAC=90°,AD ⊥BC 于D ,∠B 的平分线分别与AD 、AC 交于E 、F ,H 为EF 中点,⑴求证:AH ⊥EF ;⑵设△AHF 、△BDE 、△BAF 的周长分别为C 1、C 2、C 3,试证明:123
C C C +≤9
8,并求出当等号成立时
AF
BF
的值。
10.如图,在任意△ABC 的外部作△BPC 、△CQA 和△ARB ,使∠PBC=∠CAQ=45°,∠BCP=∠QCA=30°,∠ABR=∠BAR=15°,求证⑴RP=RQ ;⑵∠PRQ=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