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i d sr a e n f r ra ay i n o d rt n s h r p r t r t d n t e s san l e e o me to h n ' ee t c p w r n u t b s d o o me n lss i r e o f h t e p e a a o su y o u t i a e d v lp n fC i as lc r y i i y h b i o e i d sr . n ut y Ke r s e e ti we d s r s smn b e d v l p n ; y r p we ;n c e w r l a e r d c o c r u a c n y wo d : lc r p co r n u ty; u t a l e eo me t h d o i o r u l a p e ;c e n rp r o o u t n; ic l re o - i
e n ut , oe atdted ma do lcrcp we tr s mmaie es p l cu i f lcrcp w r nChn ,a da - rid sr frc se e n fee t y h i o ri f u e, u n u r dt u pya ta t o e t e i a n n z h l y e i o i ay e e ea xsigmatr n ldn mp p rs p l t cue,s p r u u ru h u dlg ign t ok c n tu t n,a d lz d s v rle it t sicu i gi r e u pysr tr n e o u u ef o st o g p ta a gn ew r o sr ci l h n o n

浅谈中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中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努 力创新 电力节能技 术 .
发展面I 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5 经济危 机 考验 电力行 业发 展 模 式 .
促进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建 设,降低行业能耗 和污 染 ,从 而最终提 高整个电力行业与环境 的协 同度。现在有许多
旷 刚寺 的美 国次贷危机 最终转化为严峻的全球性金融危 电力行业 中的新技术 需要我们去攻 关,为整个 电力行业的可持 久
浅谈 中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马同涛 郭 鑫
摘要 :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是电力行业急需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本文 分析了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作用,并在
此 基础 上论 述 了电力行业可持 续发展 策略 。
关 键 词 : 电力行 业 ; 可持续 发展 ;能源 发展
作者简介 :马同涛 (91 ) 18- ,男,河南郑州人 ,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电力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
2 社会 发展 .
随着我国电力装机 不断增加,大量 发电企 业投人运营,电
网规模与 电源规模 不匹配的矛盾 已经凸显 。冰雪灾害对 电网造
可持续发展要 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 量为 目的,与社会 的进 成的损失和破坏 ,迫使我们审视和分析这次灾害的深层 次原因, 步相 适应。如 果社 会不能进步,经济发展所带 来的结果 将是 无 如电源与电网规 划是否配套、电网设计建设标准是否应该提高、 益的,对资源和环境也将是不利的。
济的发展 ,其重 要地位不言 而喻。 电力工业的可持续 , 也是电力工业解 决现存 问题、 硕 果累累, 电网建设 迅 猛发 展,供 用 电事业蒸 蒸 日上 。但 是,
增强竞 争能力、开拓 电力市场 的必 然战 略选 择,它对 于整个社 在取得成绩 的同时我 国电力行业也存在 着一些 问题,这 些问题

中国电力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电力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电力现状和发展趋势2篇中国电力现状和发展趋势(上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电力行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电力现状呈现出多元化、高效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本文将从能源结构、电力供给和需求、电力转型和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的能源结构在过去几年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的煤炭能源现在正逐渐被清洁能源所取代。

由于环保政策的实施和技术的进步,中国的电力行业逐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逐步增加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和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这使得中国电力现状更加环保,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

其次,中国电力供给和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协调发展的趋势。

中国的电力供给主要依靠大型发电厂和分布式发电。

大型发电厂采用传统的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和水电等方式,而分布式发电则利用小型的可再生能源设备,更加灵活和高效地满足当地电力需求。

同时,由于政府的倡导和市场的支持,中国的电力需求也在不断升级。

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和数字化产业等新兴领域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中国的电力转型也在不断推进。

电力转型包括能源转型和技术转型两个方面。

能源转型主要是将传统的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能源替代为清洁能源,以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转型则是通过智能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中国积极推进电力转型,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研发力度,同时推广智能电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最后,中国电力行业的绿色发展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电力行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制定环保标准、加强监管和推广绿色技术等措施已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电力行业在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推动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为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电力现状呈现出多元化、高效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也越来越大。

首先,我国电力装机容量不断增长。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2.3亿千瓦。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积极推进电力工程建设,不断增加发电设施的投资。

其次,电力供应能力不断提升。

我国电网建设不断完善,电网覆盖面积广泛,输电能力大幅提升。

同时,我国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率不断提高,为电力供应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再次,电力清洁化程度逐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煤电产能的淘汰力度,将更多的清洁能源纳入电力系统。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对燃煤电厂的污染治理,推动电力行业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此外,智能化发展成为电力行业的新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积极采用智能技术,建设智能电网,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智能电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设备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用电体验。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可谓蓬勃向前。

然而,仍然存在电力供需矛盾、电力设施建设不均衡以及电力市场体制改
革不断推进等挑战。

只有应对这些问题,并不断推动电力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才能确保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途径

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途径

石油
天然气
29.1% 0
3.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政策目标 a. 节约能源/环境保护 b. 能源结构合理化/多样化:增加优质能源的比重 c. 增加国内供应,降低对外依赖程度 d. 能源供应来源的多样化
3.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要点
2004年6月30日,国务院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 2004 — 2020 年)》(草案)。确定新时期能源战略, 主要有八大要点: 一是坚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 制度和措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056
0.879 0.659 0.613
0.521
0.587 0.361 0.057
4.027
3.953 3.764 0.903
世界平均
0.577
0.370
0.409
0.190
1.546
2.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
100% 80%
60%
40%
20%
0% 一次电力
1990 5.1
1995 6.1
1996 5.5
3. 新能源发展政策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共8 章33条,分为总则,资源调查与发展规划,产业指导与技术支持, 推广与应用,价格管理与费用分摊,经济激励与监督措施,法律责任, 附则。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制定这部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 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法律规定,国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利用,依法保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还规定,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对全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统一 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可再生能源开 发利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门负责本 行政区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 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 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 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水力发电对本法的适用,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 规定,报国务院批准。通过低效率炉灶直接燃烧方式利用秸秆、薪柴、 粪便等,不适用本法。

论中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论中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离输 送 和 大 范 围消 纳 可 再 生 能 源提 供 了 强 大 的 能 源 配 置 平 台。
面 从 几个 方 面论 述 .正 是 这 种差 异 导 致 了 我 国 提 出 了加 快 建 设 坚 强智 能 电 网 国外 的高 速 发 展 阶 段 已 经结 束 , 而我 国经 济社 会 正 在 快 速 发 展 , 电力 发 展 需 求 方 面 , 阔外 发达 国 家 对 电 力拉 动 有 在 限. 电力 新 增 不 大 而 我 国对 未来 电力 新 的 发 展 提 出 了更 高 的 新 的 挑 战 电 网发 展 阶 段 , 同外 的主 要 发 达 国 家 趋 于 成 熟 , 网 架非 常稳 定 . 国 电 网正 处 于 快 速 发 展 的 阶段 , 要 加 快 电 网 我 既 发 展 . 要 提 高 电 网 的智 能 化 水 平 , 网发 展 的任 务 现 实 而迫 又 电
切。
关 键 词 源 电 网 可 持 续发 展 能
能 源 是 人类 社 会 赖 以 生 存 和发 展 的重 要 物 质 基 础 。 目前 全 球 8 %以 上 能 源 消 费 依 赖 煤 炭 、 油 、 然 气 等 化 石 能 源 , O 石 天 大 量 温 室气 体 排 放 带 来 r气候 变化 等 生 态 问 题 ,严 重 威 胁 人 类 社 会 可 持续 发 展 未 来较 长一 段 时 间 , 界 能 源将 继 续 维 持 世 以化 石 能源 为主 的消 费结 构 解 决 能 源 与 环 境 问 题 是 世 界 各 国面 临 的重 大课 题 我 主要 介 绍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中 围能 源 主 要 特 点 和 面 临 的

在 能 源 资 源 分 布特 点方 面 , 国外 发 达 国家 一 些 一 次 能 源 的 消 费 以油 气 为 主 比如 说 美 国油 气 管道 非 常发 达 , 这直 接 可 以把 一 次 能 源 输送 到你 所 需 要 建 电厂 的 位 置 ,分 布 式 能 源 发 展 比较 快 而 我 国 一 次 能源 刚才 也 说 了一 次 能 源 的分 布 很 小 挑 战 第二 . 必须 要 加 快 建 设 坚 强 智 能 电 网 平 衡 . 逆 向 分布 在 可 再 生 能 源 发 展方 面 , 呈 国外 主 要 发 达 同 我国的能源发展的特 点 家风 电 、 阳 能发 电靠 近 负 荷 中 心 。 我 国 太 阳 能 、 能 、 太 而 风 可再 1 源 需 求增 长 迅 猛 能 次能 源 资 源 分 布 与生 产 力 布 局 很 不 均 衡 . 炭 、 能 以 煤 水 生 能 源 具 有 规 模 大 、 布 集 中等 特点 。 此 和 国 外发 达 国家 相 分 因 在 改 积 及 可 大规 模 开 发 利用 的陆 地 风 能 和 太 阳 能 资 源 主要 集 中 在 两 比 . 提 高 能源 利 用 效率 , 善 服 务 质 量 . 极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部 和北 部 地 区 .而 能 源 消费 需 求 主 要 集 中 在 经 济 较 为 发 达 的 等 共 同的 发 展 目标 上 .必 须 要 走 符 合 中 国 国情 的 电 网可 持 续 中东 部 地 区 . 者 的距 离 一 般 都在 1千到 3千 公 里 之 间 可 再 发展 的道 路 两 生 能 源大 规 模 集 约 化 开发 . 目前 主要 是 集 中在 两 北 的 地 区 能 源 资 源 分 布 状 况 要 求 . 电 与 配 电并 重 . 点 在 输 电 。 输 重 高 . 我 国能 源 发 展 面 临 的挑 战 第 一 个 是 能 源 安 全 .这 里 是 能 要 构 建 电 力 “ 速公 路 ” 保 障 大 型 能 源 基地 的 电力 的 高 效 稳 源 总量 不 足 . 应 压 力 长期存 在 从 目前来 看 中 国人 均 资 源 的 定 送 出 . 同时 要加 强 和 完 善 城 市 和 农 村 配 电 网 建 设 ,实 现 方 供 拥 有量 只 占世 界 平均 水 平 的 4 % .人 均 能 源 消 费 不 足 发达 国 便 、 活 、 0 灵 快捷 的 电力 供 应 与 服 务 因此 从 上 面几 个 方 面 我 们 得 到 的 结 论是 必 须 要 建 立 立 足 家 的 四分 之 一 .这种 压力 非 常 大 第 二 对外 依赖 程度 不 断 加 大 . 19 从 9 2年 我 国 由 能 源 平 衡 变 成 赤 字 . 的对 外 依 存 度 出 它 自主 创 新 . 快 建 设 以 特 高 压 电 网为 骨 干 网架 , 级 电 网 协 调 加 各 现到了 20 0 7年 的 时 候 已 经达 到 了 l % 第 i . 国 的 能源 结 发 展 , 有 信 息 化 、 字 化 等 方 面 的 发展 目标 , 是 在 前 期 5 1 我 具 数 这 构 不 合 理 .从 下 面 可 以 看 出 中 国 煤 炭 所 占的 比 重 是 达 到 了 月 2 1日开 的特 大 高 压输 配 电 国际 会 议 上 发 布 的 。 7 .%. O4 远远 高 于世 界 平 均 水 平 2 .% 从 未 来 来 看 以煤 为 主 8 6 2、 强 自身 的 认识 加 的将 长 期 存 在 第 一 . 清 两 个 关 系 第 一 个 是智 能 电 网是 实 现 智 能 化 的 认 中 国 能 源 面 l 的环 境 挑 战 第 二 个 问 题 是 环 境 的 问题 . 环 基础 第 二 . 能 化 是 电 网 发 挥 的重 要 关 键 . 者相 辅 相 成 , 智 两 境 污 染 严重 从 8 0年 代 到 9 0年代 我 同 的酸 雨 分 布 存 在 着 很 此 发 展特 高 压 电 网对 于 建 设 坚 强智 能 电 网 至关 重 要 我 国 同 大 的 面积 . 部 发达 地 区 已基 本 没 有 大 气环 境 的空 问 . 境 压 情决 定 了实 施 “ 特 四大 ” 战 略 . 快 建 设 特 高 压 电 网 . 分 东 环 一 的 加 充 力 日益 突 出 发 挥 持 高 压 等 方 面 2 我 国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压 力不 断增 大 第 二 . 重体 系 . 国 外 的智 能 电 网论 述 来 看 主要 是 配 电 注 从 从 目前 来 看 我 国 二 氧 化 碳 的排 放 量 地 区 世 界 第 二 位 . 增 侧 、 电侧 而 我 国 提 出来 的是 涵 盖 了 所 有 环 节 的 , 输 电 、 变 从 配 量较 大 。 论 是 围家 自身 的 可 持续 发展 要 求 . 是 应 对 国际 社 电 、 电 各环 节 . 无 还 变 是一 个 整 体 的体 系 这 方 面 跟 国外 相 比也 有 会 的舆 论 压 力 都必 须 要 积 极 重 视 并发 展 低 碳经 济应 对 全球 气 很 大 的特 色 后 面是 四个 功 能 . 我们 提 出是 能 够经 济 高效 、 清 候变化 。 洁 环 保 、 明 开放 、 好 互 动 的 现 代 电 网 , 够 有 效 提 高线 路 透 友 能 总 体 来 看 , 国能 源 发 展 中存 在 着 供 不 应 求 、 构 失 衡 、 输 送 能 力 和 电 网 安全 稳 定 水 平 .能 够 实 应 各 类 电 源 与 用 便 我 结 效 率 偏 低 、污 染 严 重 等 突 出 问题 , 因此 把 握 世 界 能 源 发 展 趋 捷 接 入 , 源 精 确 高 效 集 成 、 享 与 利 用 各 类 信 息 , 够 满 足 能 共 能 势 , 动 我 国能 源工 业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道路 已经 迫 于 眉 睫 推 用 户 对 电力 供应 开 放 性 和 互 动 性 的 要求 .全 面 提 高 电 力用 r | 二 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质 量 电 网作 为重 要 的 能 源 基 础设 施 , 能 源 运 、 送 和市 场 交 集 配 三 、 后 工作 重 点 以 易 功 能 于一 体 , 能 源优 化 高 效 配 置 的 平 台 . 现 代 综 合 运 输 是 是 第 一 是 加快 特 高 压 交 、 流 后 续 工 程 建 设 目前 8 0丁 伏 直 0 体 系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快 电 网技 术 升 级 . 高 电 网安 全 稳 定 特 高 压 直流 已经 获 得 核 准 正 在 全 面 建设 _ 是 开 展 正 负 1 0 加 提 二 00 水平和能源资源配置能力 已经成为保障安全 、 洁 、 效 、 清 高 可 千 伏 特 高 压 直 流 输 电 、 再 生 能 源 并 网 运 行 、 中/ 散 储 能 可 集 分 持 续 的能 源 和 电 力 供 应 . 对 气候 变化 的重 要 手 段 面 的专 等 重 大关 键 技 术 攻 关 j 是 制 定 统 一规 划 . 立 标 准 规范 四 应 前 建 、 家 讲 到 了应 对 气 候 变 化 和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都 有 了一 些 变 化 . 从 是 加快 智 能 变 电站 、 能 配 电网 、 户信 息 采 集等 重点 T 程 建 智 用 欧洲 包 括 美 国 奥 巴 马智 能 化 已经 成 为 了国 家 智 能 电 网发 展 的 设 五是 试 点 先 行 . 对 各 环 节 重 点 领 域 . 择 条件 好 的地 区 针 选 趋势 。 开 展 市 电工 作 . 快 推 进 坚 强 智 能 电 网 的建 设 加 1、 能 电网 发 展 的 一些 背 景 和 目的 智 ( 满 佳 张 稚 珩 。黑 龙 江 哈 尔 滨 哈 尔 滨 第 二 电 业 局 张 与 国外 相 比 , 国在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阶 段 、 我 电力 发 展 需 求 、 10 7 5 0 6)

我国电力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电力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2019/17 CHENGSHIZHOUKAN 城市周刊 41水电工程国电力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发电过程中,既要以保障生态环境为先行条件,也要保证移民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平衡的发展。

(2)发展风能发电模式作为一种已被全世界范围内接受的新能源,风能在我国的发展态势良好。

不仅资源尤为的丰富,而且相关的发电技术也相对成熟,所以在未来的电力结构调整中,风能已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发展太阳能发电模式我国除了拥有丰富的水能和风能资源以外,太阳能的拥有量也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为了能够实现电力结构的平衡调整,太阳能发电模式的发展也不可或缺。

(4)发展分布式能源通过政府的具体规划以及技术支持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将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与二次能源相结合,以合理且高效地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并提高能源利用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3.不断完善新能源发电的相关技术。

水能、风能以及太阳能灯新能源的开发,对我国电力结构的调整以及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只是,想要对这些新能源加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则需要突破相关技术的限制,从自身设计以及技术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以便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4.结合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岛,新建燃气发电项目。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岛时,着重规划和利用新型燃气发电模式。

通过这一实例,便可以汲取其优势,在其他项目进行时便可通过天然气和其他可燃气体来发电。

燃气发电具有热效率高且投资建设较省、建设周期短且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利用燃气发电,能够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构建安全、绿色、高效、低碳型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利用效率,更好的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三、结语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由此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能够适应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则需要从电力结构的调整上大下功夫。

中国电力在世界绿色能源发展中的站位与担当

中国电力在世界绿色能源发展中的站位与担当

中国电力在世界绿色能源发展中的站位与担当1. 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国电力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建设。

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国电力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领域持续增加投资,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中国电力为全球绿色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2. 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中国电力积极响应全球碳减排和碳中和的目标。

公司已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需要转向更多的绿色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中国电力通过提高清洁能源比例、优化能源结构和推动能效改进等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实际行动。

3. 技术创新与推广:中国电力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公司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包括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能源储存等领域。

通过技术创新和推广,中国电力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和可靠性,促进了绿色能源的普及和应用。

4. 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电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公司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力公司、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进绿色能源的应用和普及。

中国电力参与了多个国际能源合作项目,通过合作与交流,为世界绿色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5.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力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清洁能源供应链的建设和管理。

公司倡导绿色供应链标准,并与供应商合作,鼓励提供环保产品和服务,推动整个供应链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结来说,中国电力在世界绿色能源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站位和担当。

通过投资、碳减排目标、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努力,中国电力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展现了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小论文
课程名称电力发展概论
课程编号141613901
论文题目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
班级2010162
姓名王帅
学号********
评分表
项目选题背景资料收集论点、论据论文结构撰写规范创新总分成绩
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增长, 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如何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的电力发展观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解决电力工业发展中的结构问题、提高电力工业的效率和效益、保护环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新能源;节能减排;
一、我国电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电力系统, 但是与我国人口基数、历史条件、科技水平等相比,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 我国人均装机、人均发电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电源结构不合理, 水电装机比重较低,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缓慢; 生产污染严重;科技对电力工业发展的贡献率低。

1.我国人均装机、人均发电量较低。

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

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装机量和消费量都相对较低。

2001年我国人均装机量只有0.26kw,人均发电量1150kwh,仅为1998年世界平均水平2250kwh的1/2强。

和世界各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电力消费仍处于很低的水平。

此外我国目前的人均生活用电量还不急发达国家的1/10,而且我国还有约3000万农民人口没有用上电,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有着比发达国家更多的电力增长需求。

2.电源结构不合理。

从我国电源结构来看,没电约占75%左右,水电约占20%左右,油气电、喝点、风电等占5%。

这种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无论从原料供应还是从环境影响方面看都有着较多的弊端。

从我国的电力分布来看,由于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平衡,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受到约束,发电厂的分布与电力负荷中心不匹配及各大区域电网连网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区电网间电力交换受到约束等多种制约因素,导致了部分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电力供应不足。

3.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缓慢。

可再生能源因其可持续性、清洁、环保,是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

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源蕴藏丰富,但由于国家政策和鼓励措施力度不够,导致新能源全面推广的迟滞;另外技术开发能力产业体系相对薄弱,达不到规模经济的效益;最后我国的市场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只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缓慢,利用率较低。

4.生产污染严重。

我国电力生产主要来源于火电和水电,目前, 我国火电厂绝大多数以燃煤为主, 煤炭中除含炭外, 还有灰粉、硫、氮以及有害的微量元素。

煤炭燃烧在释放热能的同时还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灰渣和烟尘。

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汽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 随降水落下形成酸雨, 造成农业、林业、水产业的损失和建筑物的腐蚀; 大量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 煤炭燃烧后的灰尘经烟囱排出飘浮于大气中, 危害人群健康; 大量灰渣需占用土地堆放, 有的还将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水电虽然不会直接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但水电的建设开发则造成河流干涸,河两岸植被被破坏,甚至引起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地影响了生态环境。

5.科技对电力工业发展的贡献率低。

虽然我国很早就注重人才教育,技术引进,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的技术还是过于落后,电力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中国电力的发展道路并非高效节能型的发展模式,不仅浪费资源,更是浪费劳动力,领先的技术是迫在眉睫的必要选择。

二、如何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
电力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更好地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其内涵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电力工业必须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 满足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人
民生活水平及质量不断提高的更高要求; 其次, 面对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日益加剧, 电力工业自身必须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电力产业主要由火力发电推动,水电发电比例偏低,核电发电比例很小,新能源发电微乎其微,这样的电源结构难以支撑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

因此应尽快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核电建设步伐,加强水电发电开发力度,进一步优化火电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可再生资源,加强电网的建设。

2、提高电力工业的效率和效益
电力工业市场化进程慢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行业服务质量要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加大电力行业的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打破垄断,引进竞争,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和世界竞争力。

在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中优先选用能效高的电力设备, 同时做好新入网节能型设备的鉴定和审查工作。

通过先进设备的使用,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电网利用效率。

3、节能减排
减少电网自身的节能降耗,合理规划和简化电压等级,合理规划武功布局,加强调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全面实施节能发电调度,优化配电台区,合理安排单相供电,加强电网经济运行管理
4、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对污染进行全程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实行清洁生产!,倡导生态工业,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等等。

这些特点恰恰符合了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几个特性" 可持续性、和谐性、需求性和高效性。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减量化是指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再使用是指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可循环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5、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

要结合电力工业的实际, 把污染防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 要逐步提高污染防治的水平。

从过去电力生产的末端治理, 转到源头和生产全过程的控制,严把燃煤质量关。

要把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结合起来, 把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结合起来。

必须保证电力企业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

企业达标、创一流, 必须严格执行环保考核指标和内容, 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凡环保工作和指标达不到要求的, 企业不能达标等。

参考文献:1.谢进.深化改革才能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06
2.陈志华,高喜兰.循环经济与电力可持续发展[J].中国工程咨询.2006(03)
3.鲍云樵.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和方向[J].中外能源.2010(08)
4.孙嘉平。

做好节能减排,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J].前沿.2009-03
5.叶雷. 2020年中国电才可待续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电力.2003-10
6.高世宪.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03)
7. 史大祯.资源和环境是电力瓦持续发展的条件[J].中国电业。

1996(12)
8.吴钟瑚, 陈书通 我国2000、2010 年电力供需预测和资金需求分析[ J]
中国能源, 195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