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合集下载

镇江发展节庆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镇江发展节庆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游资源 十分 丰富 。镇 江每 年举 办 的各 类 节庆 活动
有: 每年的 1 2月 3 1日, 山寺新 年祈 福撞 钟活 动 金 给人们带来新年 的祝福 。新 年伊 始 , 在欢乐 的锣 鼓 声 中, 各地游客 和市 民汇集 金 山 , 融入 金 山庙会 的
浓浓年味之 中。到 了三 四月间 , 江竭力打造 的 品 镇 牌旅游节庆—— “ 春风又绿江南岸” 镇江旅 游节 , 品 尝江鲜 , 领略季子文化 , 享受 田园风光 , 各种 活动精
旅游节 、 山旅游文化 节( 1 。 金 表 )


镇 江节庆 旅游发 展现 状
镇江是江苏省 著名 的旅 游城 市 , 自然 、 人文 旅
二、 镇江 发展 节庆 旅游 的 S WOT分析
S T分析 法是针对 市场 竞争 内部 和外部 环 WO 境分析 的重要 工具 。通 过 S T分 析 , 游 区可 WO 旅 以明确 自身具备 的优 势 , 进或 回避存在 的不足 , 改
彩 纷 呈 。此 时 , 是 春 意 盎 然 , 花 烂 漫 之 时 , 可 正 山 亦
把握有利于 自身生存与发展 的机会 , 从而将优 势转 变为旅游地 的竞争力 。
( ) 势分析 (t n t) 一 优 S eg r h
1 .优 越 的地 理 位 置 , 捷 的 交 通 条 件 便
第 1 期
于 萍 :镇 江 发 展 节 庆 旅 游 的 S T 分 析 及 对 策 研 究 WO
表 1 镇 江主 要节 庆 活 动一 览 表 名称 举办时间 地 点 主 要 活 动 内容
金 山寺 除 夕撞 钟
茅 山旅 游 文化 节 金 山旅 游 文化 节

1 2月 3 1日

镇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镇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第2 2卷第 1 期
20 0 9年 1月
镇 江 高 专 学 报
Junl f h n a gC l g o ra o ej n ol e Z i e
V0 . 2 No 1 12 .
Jn ,2 0 a. 09
镇 江 生态 环 境保 护 与旅 游 业发 展 的思 考
l 镇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在“ 五” 间 , 十 期 镇江 紧紧 围绕创建 “ 山水 生态城 市 ” 加 大 了投 入 , 了许 多 扎实 有 效 的工 作 , , 做 环境 质 量 有 了 明显提 高 。但 是 , 据 国际城市 生态组织 要求 , 态城市应 该是 一个社 会和 谐 、 济高效 、 根 生 经 生态 良性循 环 的人类 聚居 地 。在 这样 的城 市 中 , 水是 清洁 的 , 空气 是清新 的 , 居于此 的人类 、 栖 动物 、 物和平 共处 , 自然 植 按 规律 生存 , 资源得 到循环 利用 , 污染 的危害不 再产生 。对 照上 述标 准 和要 求 , 江 在 生 态环 境 的保 护 与建设 镇 中还存在一 定差距 。
空气污 染 。近年 来镇 江市 区淘汰 或改造 了燃煤锅 炉 , 东部地 区实施 了大气环 境整 治 , 气质量 有 了明显 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改善 。但污染严重的化工 、 造纸至今还是镇江的支柱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 。镇江工业布局也不合理, 如发电
厂、 造纸厂 、 化工厂 等有大 型污染 企业集 中分 布在谏 壁化 工区 , 于城 市常 年上 风 向的东部地 区 , 量 的二 氧 位 大 化硫 、 二氧化 氮 、 吸入 颗粒物 等源源 不断地 向市 区上空 输送 , 可 酸雨 时有发 生 , 其是 城市东 部地 区的居 民深 尤

扬优展长 新路超越——镇江“跑起来”的优势分析和对策建议

扬优展长 新路超越——镇江“跑起来”的优势分析和对策建议

4贯彻落实市委全委会精神2021年第1期•扬优展长—镇江"跑起来”新路超越的优势分析和对策建议□镇江市委研究室、镇江市社科联、江苏大学联合课题组推进镇江“跑起来”,奋力追赶超越,争得更大荣光,优势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镇 江有很多优势,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发挥,不仅要从优势中增强“镇江能行”的信心,更要把优势转化为“三高一争”的动能,真 正实现镇江“跑起来”。

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叠加,是镇江"跑起来”的最好机遇当前,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南现代化建设 示范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镇江。

每 一个重大发展战略都是一座金矿,重大战略 叠加必然蕴含巨大战略红利,主要包括:(1) 理念红利。

重大战略叠加镇江,赋予镇江城 市更多内涵和更大责任,给城市发展带来无 限空间,给城市人民带来更多期待。

(2) 改革红利。

重大战略叠加镇江,思路调整、制度创新、改革加快,为镇江破解突出矛盾 和问题,增创发展动力活力,打开了许多新 的重要窗口。

(3)载体红利。

重大战略叠 加必然带来重大载体突破,无论是中央、省里直接投人建设,还是中央、省里给予政策 支持,都能够帮助镇江解决一些长期以来想 解决而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办成一些当下 想办而没有能力办的大事。

(4)政策红利。

重大战略叠加必然伴随重大政策支持。

这其 中包括实打实的项目、资金,甚至还有一些 高含金量的赋权。

但机遇不代表成功。

目前的问题是,对重大战略所蕴含的红利研究不深、挖掘 不够、争取不力、利用不足。

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专门力量持续开展重大战略研究,找准对接点、融人点和突破点,充分 释放战略红利。

(1)找准重大战略中的城 市定位和发展愿景,加强城市营销,对内 激发“跑起来”的自信,对外提高城市吸引力。

(2)针对发展障碍约束,谋划重大改革举措,争取先行先试政策,增创体 制机制新优势,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

《镇江旅游资源分析》word版

《镇江旅游资源分析》word版

镇江市旅游资源评价镇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 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自古以来就以“天下第一江山”、“城市山林”而闻名海内外。

镇江虽然是江苏省著名的旅游城市, 但旅游资源的丰度和知名度都不及附近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 其旅游吸引力相对较弱, 这制约了镇江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认识、正确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

本文参考2003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 T18972-- 2003) , 对镇江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期对镇江市旅游业发展有所帮助。

本文分为以下几部分:一地文景观资源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5种,基本类型全部37种。

镇江市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有亚类3种(AA综合自然旅游地、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E岛礁),基本类型4种,单体资源5处。

镇江市最著名“三山”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就是地文景观的典型代表。

它突出了镇江“城市山林”的特点,展示了镇江的真山,占据了镇江旅游资源的重要位置。

表1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二水域风光类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6种,基本类型全部15种。

镇江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有亚类2种(BA河段、BD泉),基本类型3种,单体资源3处。

镇江的水域风光不仅包含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展示了镇江的真水,是构成“城市山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表2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三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4种,基本类型全部11种。

镇江市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有亚类2种(CA树木,CD野生动物栖息地),基本类型2种,单体资源2处。

其中宝华山和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物种类繁多,保护良好。

表3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四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涉及范围广、种类多,包括亚类全部2种,基本类型全部12种。

镇江建城已有2210多年历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自古至今积淀了东吴文化、三国文化、六朝文化以及唐、宋、元、明、清和近现代各个时期的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如西津古渡是镇江古城的缩影, 保留了六朝至明清的众多古迹, 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稀世之珍。

镇江养生旅游的发展条件与类型分析

镇江养生旅游的发展条件与类型分析


已成 为一 种新 兴 的旅游 业 态 。 同样 , 养 生旅游 也 逐
2 . 优 良的 地 理 环 境
渐 受到 国人 , 尤其 是 中老 年 人群 和生 活 压力 大 的 白领
中国传 统养 生强 调 对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 认 为人 应
四时 气候 的变 化 , 主动调 整 自我 , 保 持 人群 的 青 睐 , 呈现 蓬勃 发 展 的趋 势 。镇 江应 充分 利 用 顺 应 自然环 境 、
“ 三 山” 国家 重 点 风景 名 胜 区 ( A A A A A级 风 景 名 胜 区的 金 山 湖 、 句容的赤山湖 , 还有句容水库 、 仑 山 水
区) , 南 山、 茅山、 九 龙 山省 级 风景 名 胜 区 . 南山 和宝 华 库 、 凌塘 水 库 、 茅 山水 库 、 北 山水库 、 二 圣水 库等 。 湖 泊 山 国家 级森 林公 同 , 宝华 山 和镇 江长 江豚 类 等省 级 自
镇 江社 会科 学 2 0 1 3年第 l期
镇 江 养 生 旅 与 类 型 分 析
口 高曾伟

要 :养 生旅 游 已成 为 国 际上 最具发 展 潜 力 、 化发达, 人 口密 集 的世 界第 六大 城 市群— — 长 三角 城
最 环保 的旅 游形 式之 一 。国 内也 呈现 蓬勃 发 展 的 趋 市 群 和宁镇 扬都 市 圈 中的重要 城 市 。 长江 与京杭 大 运
和 水库 不 仅 通 过其 自身 的形 、 影、 声、 色、 奇 等 构 景要
然保 护 区。 镇 江的 山地森 林 覆盖率 高 , 并拥 有长 江 、 运 素 , 给游 人 以美感 , 而 且 它们 与 山 、 林、 花、 草 以及 多 种

镇江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镇江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 经济全球 化不 断加深 的背景 下 , 旅游 城市 间 的竞争 日益 加剧 , 城市旅 游竞 争力 的提升成 为众 多旅游 城 市发 展 中的重要课 题 。作 为增强 旅游竞 争力 的重要 手段之 一 , 多旅 游城市 都开展 了形 式多样 的营销 活动 , 很 并 取得 了很 好 的效 果 。20 09年 1 月 国务 院通 过 的《 于加快 发展 旅 游业 的 意见 》 出要 把 “ 游业 培 育成 1 关 提 旅 国民经 济 的战略性 支柱产业 和人 民群众 更 加 满意 的 现代 服务 业 ” 我 国旅游 业 进 入 了又 一 个全 新 的 发展 阶 , 段 。作 为 国家 历史文 化名城 的镇 江 , 在旅 游发展 相对弱 势 的情 况下 , 要抓 住旅 游 发展 新 机 遇 , 必 须大 力 想 就
游城市 相配套 的基础 设施投人 。 目前 , 江正在 打造 山水花 园城市 , 镇 对世 业洲 、 西津古 渡 、 山风景 区等 旅游 三 资源 的开发和升 级改造 , 提升 了镇江旅 游 的文化 内涵和 品位 。 镇 江政 府层 面和镇 江旅游 企业也 相应开展 了一些旅 游 营销 活动 , 江 的历史 文 化遗 存 逐渐 融 入各 种旅 镇 游 活动 中 , 《 如 瘗鹤 铭》 书法 交 流活动 、 山道 教 文化 艺术 节 、 日友谊 梅樱 节 、 山寺 除夕 撞钟 迎新 活 动对 茅 中 金 镇江旅 游发 展起到 了一定 的促进作 用 。近 1 来 , 江每 年有 针 对性 地举 办 规模 盛 大 的旅 游 营销 盛会 , 0年 镇 如 在润扬 大 桥通 车之 际 , 办 了首 届 “ 举 春风 又绿 江南 岸 ” 游节 , 旅 有力 地 推动 了镇 江 旅游 业 的发展 和 宁镇扬 区 域旅游 的合作 , 因此成为镇 江一 年一 度 的旅 游 节庆 活 动。20 并 06年 , 镇江 市 政府 赴 上海 和杭州 举 办 了镇 江 旅 游推介 会 和招 商说 明会 , 同时也通 过媒体 进行 旅游广 告宣传 , 以借 助 20 0 6年杭 州休 闲博览 会和 2 1 上 00年 海 世博会 对镇江 旅游产 业发展 产生拉 动和辐 射作用 。 这几年 的旅游营销活动确实对镇江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镇江的旅游业发展依然落 后 于周边 城市 , 于相对 弱势 的地位 , 处 旅游 收入和旅 游人 数均 没 有达 到预 期 的效 果 , 其旅 游 资源 优 势 和区 位

镇江旅游景点客源情况及发展策略

镇江旅游景点客源情况及发展策略
督 教和 天 主教 五 大宗 教 齐 全 , 远 流长 , 江 市 国家级 、 源 镇

镇江旅游景点 资源的现状
1三山风光 秀丽迷人 .
省、 市级 文物 保 护单 位 较 多 , 世 宝 物 、 传 出土 文物 不计 其
镇 江坐 落在 长江南 岸 、 镇 山脉 北坡 的阶地 上 , 种 宁 这 依 山面江 的地理 形势 ,构成 了它在 苏南 旅游 区 中别 具 一
3文化底 蕴深 厚 .
镇江 同时 也是 吴 文 化 重要 发 祥 地 , “ 头楚 尾 ” 有 吴 之 称 。三 国时孙 权筑 铁翁 城 ; 朝 陵墓石 刻 、 山碑 刻书法 六 焦
享 誉 中外 , 统 的 《 明文 选 》刘 勰 的《 萧 昭 、 文心 雕 龙》 米芾 、
壮 阔东 流 , 可观 闹市琼 楼 耸 立 , 南 车水 马 龙 ; 登金 山近 处 片平畴 沃野 , 长 江依稀 在 望 。其次 , 山体景 观 来 远处 从
业的发展。
[ 词】 旅游客 源 ; 游景点 ; 关键 旅 发展 策略
[ 中图分 类号】 F9. 50 8
【 献标 识 码】 B 文
荫丛 中 , 一 看 , 乍 只见 寺 而不 见 山 , 有 “ 山寺 裹 山” 故 金 之 说 ; 焦 山 山体较 大 , 而 林木 葱 郁 , 寺庙 殿 宇 掩映 于绿 荫 之 下 , 山而不 见寺 , 有 “ 山山裹寺 ” 见 故 焦 之说 。第 三 ,三 山” “
镇 旅 游 者 以 国 内游 客 占绝 对 优 势 , 中 , 性 游客 占据很 大的 比例 , 源 职 业 分 布 相 对 较 窄 。 江 旅 游 景 点 应 突 出 自身的 特 其 女 客 镇
色, 发掘 自己的特有 品牌 , 发展 区域旅游 , 高旅游 资源知名度 , 提 大力发展文化 宗教旅 游 , 引更 多层 次的游客 , 吸 推动旅游事

镇江旅游景区生存现状研究

镇江旅游景区生存现状研究

新 景点如南 山增华 阁 , 山板 桥 书屋 、 焦 吸江楼 , 山“ 茅 两峰

洞” 等相 继 建成 , 运 河风 光带 渐 成气 候 , 津渡古 街 古 西
区和博物馆也是修整一新。但总体上看, 投入都 比较小 ,
缺 乏大手笔 。 03 , 市旅游项 目开发及相关 配套设施 20 年 全 实 际投资 仅 1 5 元 ,而排 名第一 的无 锡达 到 1. 亿 . 亿 9 65 7
元 。除了经济实力 的原因 , 主要还 是市场多元投 入机制 尚
国优 秀旅游城 市 , 拥有 丰厚 的旅游 资源 , 了 国家 重点 风 除 景名 胜区三 山( 山 、 山、 固山) 金 焦 北 风景名 胜 区外 , 还拥 有 国家 4 A级 旅游 景 区 5 , 处 国家 级森林 公 园 2 , 国重 处 全 点文 物保护单 位 4 , 国重 点开 放寺 观 4 , 国工农 处 全 所 全
随着 我国旅游 业 的发展 ,我 国的旅 游景 区也得 到 了 飞速发展 。从全 国范 围看 , 小不 同 的景 区在 两万 家左 大
右。它们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 自然类旅游景区, 在 中 、 旅游市场上 形成强大 的冲击力 。 在 因此 , 镇江往往是 中 全 国大体可以占到 2 ; / 二是人文类旅游景区; 3 第三类是 转 、 过境 、 点 型旅 游地 , 有 成 为旅 游者 心 目中 的首选 节 没
第 20 年第 6 09 期 ( 总第 37 ) 2期
商 业 经 济
S NGY I ;I HA EJN( J
No6, 0 9 . 20 T tl .2 oa No3 7
【 编号 】 1 964( 0) -00 0 文章 0 -032 9 6 09-2 0 0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江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旅游产业在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该区域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

镇江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有其客观存在形成的一面,也有主观努力达到的一面。

但近几年来,镇江旅游产业发展之态势同周边一些城市相比尚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对比,以寻求解决这些困惑之途径:
困惑之一:传统型旅游为主,现代型旅游产业没有形成竞争优势。

较长期以来,周边城市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对我市旅游业构成了强烈冲击。

众所周知,邻近的常州和扬州两市其旅游资源景点远不如镇江,但其通过不断打造,形成了吃、住、行、娱、购、游产业链,外地游客视镇江仅为中转、节点型旅游地。

相比之下,常州的梅园、恐龙园,扬州的瘦西湖景区,通过资源整合重组,不仅扩大了景区效应,也拉动了娱乐业和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镇江旅游景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远胜于常州与扬州两市,但其优势在传统型旅游为主的大背景下在逐步减弱,缺乏竞争力。

困惑之二:旅游环境令人费解,严重冲击旅游市场。


调查,外地一些旅行社对镇江旅游环境有这样的评价:“宁可绕开三座山,不走镇江两个丹。

”少数部门服务旅游的意识不强,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依然严重,让许多本应该来镇江旅游的组团望而却步,绕道而行。

这既影响了镇江的旅游发展,也严重损坏了城市形象。

困惑之三:旅游景点打造缺乏大手笔,关联衔接尚处空白。

镇江景点与其周边城市相比有其独特的个性,如何体现一江横陈,三面环山,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的特质,三山风景区怎样融会贯通,扩大容量提升质量?目前尚处于空白,资源整合难以形成,个体的景点显得单薄无力,同时镇江的文化底蕴如此之深,农业经济又独具特色,如何开拓文化旅游、科技旅游、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似乎尚处于“处女地”。

困惑之四:旅游景点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步履维艰。

部门分割、多龙治水的状况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没有改观。

镇江焦山品位极高,知名度大,具有很大潜力,但由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严重制约了景点的发展。

而其相应的一些主管部门也尚未实行改制重组,实行市场化动作,目前仍作为事业单位来管理,人员臃肿,吃大锅饭,依然凭等、靠、安过日子。

困惑之五: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制约旅游业发展后劲。

近几年来,全省各市均花巨资投入旅游业,加大旅游高
地建设。

以2007年为例,邻近的常州、扬州分别投入20亿元和8亿元,相比之下,镇江捉襟见肘,市旅游局2007年城市促销宣传费和乡村游引导资金仅500万元,而苏州投入3000万元,无锡投入1500万、常州投入1000万。

又如2009年全省旅游投资三亿元以上项目清单中可见七个城市的资金投入量。

南京四个项目亿元,无锡五个项目亿元,常州两个项目亿元,苏州四个项目亿元,淮安三个项目亿元,泰州两个项目亿元,镇江仅有一个项目即北湖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亿元。

从景区景点建设上看,这几年我市都是部门或单位自建,小打小敲、修修补补,没有大投入,制约了旅游发展后劲。

困惑之六:旅游质量管理相对滞后,旅游接待水平相对较差。

旅行社就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桥梁,据2009年公布的最新资料,全省共计1704家,镇江有77家,仅占全省的%,我市与邻近的常州和扬州两市相比,在2001年镇江为35家,常州38家,扬州39家,基本处于同一路线,但到了2009年差距逐年扩大,镇江仅为77家,与淮安一样,而常州达100家,扬州达103家,均超越100家以上。

旅游星级饭店拥有量,代表着一个城市接待游客的基本条件。

2009年公布的最新资料中显示,星级饭店全省945家,客房99446间。

镇江仅为42家,客房3198间,分别占全省的%和%,而相近的常州与扬州两市,在2001年和我市相差不大,镇江24
家星级饭店、2001间客房,常州、扬州分别为35家星级饭店3928间客房和37家星级饭店、3547间客房。

到了2009年,这两市大大超越镇江,常州拥有星级饭店69家、7823间客房,扬州拥有星级饭店70家、6920间客房。

而镇江仅为42家星级饭店、3198间客房,只占扬州的一半。

相比之下,近十年来我市旅游接待能力发展缓慢。

困惑之七:“宜居宜游”城市基础条件具备,但游客滞留往返不多。

镇江这座中小城市的确适合居住,旅游景点也很多。

近期接待的一位外地游客,十分赞叹镇江这座城市很美,出行亦很方便,但不具备现代化都市的环境,又没有纯传统的自然生态城市的景观。

这句话提醒了笔者,镇江城市的个性特征尚需要不断打造。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离不开这座城市的魅力,镇江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也同样与旅游相关联。

综上所述,镇江旅游产业发展之优势主要有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等客观条件,与其并存的七大困惑绝大部分在于主观条件欠缺。

旅游产业构成传统与现代服务业的统一体,针对众多问题回顾,析其成因方能产生新举措之思路,那么究竟其构成因素存在哪些?客观地评论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滞后、缺乏引导。

多年来,相关部门从上到下一直将旅游列为产业发展仅停留于口头上、文字报告中,没有真正把发展旅游放上重要位置作为支柱产业来抓。

不少涉旅部门对旅游产业的先导作用、关联效应认识不足,理念滞后,
缺乏发展信心、缺乏引导,更谈不上合力。

在统筹安排经济工作中,没有像抓大项目那样认真抓好旅游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当前财政资金相对不够宽裕的情况下,旅游产业缺乏优惠政策的扶持,现实工作中,即使有些优惠也散布在有关政策中,难以落实到位,思想认识、理念滞后更缺乏引导渠道,从而使镇江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于周边城市。

2.规划落后,缺乏智慧。

旅游景点规划与城市规划密不可分。

镇江城市规划一直相对滞后于其它周边城市,我们仍以邻近的常州和扬州二市作一对比。

今日的常州市,给人一派现代大都市的印象。

扬州给人的印象是一座古色古香之城,踏上扬州城区给人一种宜居的美城之感。

据了解,扬州的城市规划设计邀请的大部分是扬州本籍的省社科院专家学者,吸纳了苏州风格与本地特色。

而镇江一味崇洋,高薪邀请的美国所谓洋专家未能结合镇江本土特色,形成许多败笔,相形见绌。

旅游景点规划缺乏大智慧、高起点和宽眼界。

景点与景点之间规划连接仍基本处于空白。

当前,我市南山风景区和北部滨水区规划保护面积已占主城区面积的三分之一。

三山风景区怎么融会贯通、扩大容量、提升质量,目前仍停留于口头上所谓的“珍珠项链”之称。

规划龙头作用的滞后,使得高起点空位、高水平谋划、高效率落实旅游产业发展将成一纸空文。

3.体制乏力,缺乏活力。

改革开放30年了,镇江涉及旅
游的相关部门尚未进行改制重组,市场化动作难以整合,旅游产业发展的今天,体制与之不相配套,如何谈及振兴二字。

体制相对乏力,活力又从何而来?人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

4.宣传不力,影响不够。

近年来,全市举办了多次旅游商品推介会、联谊会等,但宣传效果不佳,一般仅单体宣传,形成不了合力。

打造旅游系列一条龙产品以及外包装上缺乏竞争力,从而与周边城市相比影响不够。

5.设施陈旧,接待不力。

由于我市旅游产业化程度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星级宾馆数量较少,加之档次也低,形成不了梯次结构,难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同时,餐饮业水平档次也够不上,与之配套的旅游商品以及各类旅游市场尚未真正形成,接待硬件设施较差。

接待软件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缺乏,加之涉旅单位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

在宁镇扬旅游图中,绝大多数游客仅将镇江作为一个节点旅游看待,留宿人员不多,从而使我市旅游收入相对偏低。

6.资金短缺、后劲乏力。

资金投入无论在旅游项目上还是基础设施改善上,镇江相对滞后,资金短缺这一问题在目前财力尚不宽裕的情况下难以解决,严重影响了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笔者以为,镇江旅游产业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巨大资源优势,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加快镇江旅游产业发展必须立
足于镇江现有的状况,扎实地从一点一滴基础上认真对待,历经思维转变转型升级、政策引导体系建设等主要环节,贯穿其中的主线,即创新战略。

在这长江与运河的“黄金十字水道”,这座曾经充满活力,古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东吴古城,在旅游产业加速发展的今天,“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定能重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