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方法应多样、灵 活,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其创新思维 和团队协作能力。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过程应学生的参 与度、课堂氛围以及师生互动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 题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效果等来评价教学过程的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通 过定期收集学生的教学反馈来了解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改进的重要依据。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评价应注重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 况以及小组讨论贡献等,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终结性评价则以 考试成绩、课程论文或项目报告等形式呈现,用以衡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 度和应用能力。通过综合两种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 评价,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概念界定
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种用于评估和衡量本科课堂教学效 果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指 标。该体系通过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 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有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体系构建
教学目标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首要因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学目标 应明确、具体,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知识构建,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此外,教师 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科 的前沿性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需教学内容 的难度和深度,确保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摘要:公共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当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不仅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更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水平,必须科学建立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并构建合理评价体系。
本文以公共基础课课程内涵为切入,就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构建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评价质量标准就目前中国的教育形式来看,当前中国的中职教育以及教学的相关改革已经稳步踏进了教育专业的“深水区”,我国的中职教育分别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宏观的层面的调整以求能够进一步过渡到具体的课堂相关的教学的进一步改进。
而中职的课堂是中职学生进一步接受教育地极为重要的渠道,只有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进一步提高,进而使学生能够回归到课堂之中,唯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而中职的公共课作为高等教育地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此而言,加强对于中职公共课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对于中职教学有效性进行有效提高,最终使其基础服务的作用得到发挥也势在必行。
本文则将以对于中职公共课的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为目的,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进行摸索,以求为中职教师以及各个教育教学研究者提供有效参考。
一、基础公共课公共基础课程的评价目标具有特定性的特点,而一般的传统的教学评价却一般往往仅凭一张统一的试卷来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行为进行评价,然后再以这张试卷学生成绩所得高低来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这一切看似好像使教学活动“简单易控制”。
然而,由于各个行业有不尽相同的教学要求和评价,学生存在参差不齐不尽相同地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很难去凭借一张统一的试卷来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我们必须在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借鉴的基础上,对相对单一的评价目标进行摒弃,进行逐层分类,对各个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的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而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之下的不同学习特点,在对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确定的前提之下,为不同的学生定制“量身定制”的教学评价教育方案。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本文以《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为标题,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质量评价体系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适用性和有效性,以期更好地推动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发展。
现代教育是一种立体化、综合性的教学形式,理论与实践的有序结合,可以使教学更有效、更有生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协同辅助的作用,把学生从被动地听课转变为被动地实践,使学生加深理解,形成思想,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因此,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必须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的质量进行评价,以确保教学质量。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质量评价体系通常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课堂环境、教师的表现、学生的表现、教师和学生互动情况以及教学效果。
每一项内容都有自己的重点和标准,以及有效的评价方式。
课堂环境方面,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放松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表现应当有计划、具体、有序,使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表现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应当能增进双方的互信,使课堂更加有趣;教学效果应当能达到教学计划的目的,使学生在接受教学的基础上,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表达思维。
在理实一体化课堂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中,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可以揭示理实一体化课堂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在特点及各参与者对理实一体化课堂质量评价体系的看法;定量研究可以从调查问卷和实验结果中抽取出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状况。
本文深入考察了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其适用性及有效性。
该评价体系主要以课堂环境、教师和学生的表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况以及教学效果为基本内容,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以期获取深入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质量评价体系在现代教学中非常重要,并且在实践中有着明显的实用性,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匝 圃
一
部 分 学者 坚持 课堂 教学 质量 评价 体 系应该 注重 评价 指标 、
评 价标 准及 评 价方 法 的设 计 。 课 堂教 学质量 评价 体 系也是 一个 动态的、 复杂 的系统 , 评价 指标体 系的设计 与实施 只是其 中重要
内容 和关 键环 节 , 评 价组 织机 构 、 运行 机 制 的建 立 , 评 价 数据 的
量教学 要求 的教 学队伍 , 进 一步确立 学科 教学工作在 学校各项工
作 的提 高 , 形成 教 学特色 , 使 课堂教 学质量 在上一个 新 台阶” 。
2 . 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2 . 2 . 1 厘 清课 堂教 学质 量评 价体 系与评价指标体 系的设计
4 教 师 课堂教 学质 量评 价体 系的建 立
大学 教师 课堂 教学 质量评 价体 系是 一个 动态 的 、 复杂 的系 统, 大 体上 包含 5 个 方 面( 如图 1 所示 ) 。
济 发展 、 教育 观念 、 社会 意识形 态 、 科学技术 发展而 有所变 动 。 其 最终 目的只有一个 , 即通 过这项工 作的开 展 , 建设 一支适应 高质
3 . 3 综 合 评 价 的 原 则
由于 学生 、 教师 、 督 导及 教学 管理人 员所 处位 置 、 业务 素质 有所 不 同 , 在 日常工作 、 学 习中各 主体对 事 物分析 、 审视也 会 不
益、 教学 过程 的改进及 教学质 量的提 高 。 对课 堂教学 质量进行 评
价就是 对与课 堂教 学有关 的各种影 响因子 的评价 , 主要 内容有 : 教师 的学科 知识水平 、 教学 理论 与方式 ; 教师 的工作 态度 、 思想状
态; 教 师 的课 堂管理 能力与教 学设计 能力 ; 教 师学 习进 修 、 科研 、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信息是否丰富 ,重点是否突 出,这对课堂教学质 量都有重 大影 响。②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 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正确运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具有重要 意义。③教学态度。教学态度也是影响 课堂教学质量 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教师 ,若没
吴维勇
( 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院 江西九江 3 20 ) 3 05 摘 要 :阐述 了建立课堂教 学评价体 系的意义及原则,并从学生评价、 同行评价以及
领导评价三个方面具体给 出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关键词:教 学质量 ;课堂教 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 4 5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6 33(0 )3 00 一 0 ) 1 — 8 20 0 — 15 (3 0 8 6 能真正发挥其 反馈 、矫正 、激励 、评判 、驱动等
维普资讯
20 0 6正
第 3期
九江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unl fi in n e i ( a rl cecs ora o u agU i rt n t a si e ) jj v sy u n
2 0 06
NO 3 .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的历史 ,其 间 经 历 了各 个 阶段 的发 展 变化 ,现 今
优势及不足 ,取长补短 ,全 面提高教学质量。
2 构 建课题 教 学评 价 体 系的原 则
2 1 学生评价 、同行评价 、领导或督导员评价相 .
结合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体 , 教
学手段 、教学 方法、教学 内容各因素高度集 成 的
同的教学 规 律 。 因此 ,教 师 在 教 学 思 想 、教 学 内
3 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 内容 根据课堂教 .
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作者简介李翠萍(55),女,教授。
基金项目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
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李翠萍 刘 宾 黄明宜(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关 键 词: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我院从1999年开始,制定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评价体系,在近10年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修订、完善,尤其是经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立1.结合学校的定位特点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直接反映一所高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引导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进程,所以首先要明确学校的定位。
我校建校已近50年,2006年我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把学校定位为一所地方特点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在这个大前提下,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在修订时,除考虑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外,在教学常规运行和管理方面要有新侧重,评价的指标除应侧重于创造性、研发性方向,还应立足于课堂教学本身。
2.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科学性:是在对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修订过程中,结合国内外大学课堂教学的测评项目,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逐步筛选出最能反映课堂教学水平的内容,逐步完善后形成的。
[1](2)系统性和向生性:评价内容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师教学特色;评价内容应关注学生学业收获,体现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受益与否和受益程度等。
(3)可操作性标准的表达及评价体系的操作,要有利于学生操作,结果得出的方式要简单易行。
3.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完善过程在近10年的实践中,我们对标准及评价体系做了反复的修订,由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让教师参与整个修订过程,可以使他们了解课堂质量标准的意义和评价方案的依据,使教师在心理上能接受这一方案,在行动上也能积极配合组织者开展评价工作;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的修订,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此项工作,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教学管理者参与此项工作,既能深入第一线了解信息,又能避免工作中的主观性和偏颇性。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与维度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与维度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与维度。
通过对教学特点、评价重要性、现有研究综述、潜在指标与维度的探讨以及研究方法与设计的分析,提出了指标与维度的建议应用,并对研究启示与展望进行了阐述。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在于为改进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最终目的是为构建更加科学、全面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本研究有望为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维度、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教学特点、重要性、现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设计、建议应用、启示、展望、结束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教育领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特点包括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实践性教学和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等。
这些新特点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带来了挑战,也为评价指标和维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需求。
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日益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维度,对于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与维度,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和分析,探讨潜在的新指标和维度,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提供科学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研究意义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评价需要与新理念相结合,因此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与维度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1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现代教育中比较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开发和思维的拓展, 使学生能在未来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前途。
因此, 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则应重视起评价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以此来起到弥补教学, 促进教学的作用。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希望为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问题策略小学数学是教学中的基础部分, 同时也是拓展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兴趣, 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 并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 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一)课堂评价标准问题小学数学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也就是在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教学策略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质量, 个性发展则是在提升教学的同时要重视起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制定特色化教学方案。
但当前阶段, 仍然存在着教学评价标准不合理的现象,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 只是机械化的去完成教学任务, 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提升。
(二)教学评价内容关注度不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当中最为重要的, 就是课堂评价的内容。
在这部分内容当中, 不仅包含了教学的方法还涉及到了教学的态度和对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
当前阶段,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明显存在着对教学内容关注度不足的问题, 导致在教学评价中总是将成绩放在首要位置上, 对教学的其他方面评价比较忽视。
这种情况将严重地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对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将起到限制作用。
(三)评价方法存在问题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法上, 当前阶段采取的主要是二次量化评价的方式。
主要指的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评价基础上, 来来建立其他的评价指标。
虽然这种方式表明看似比较公平, 但事实上这种方式仍然难以起到提升教师积极性的作用, 导致教学的整体效果受到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24·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年第 10卷第 1期
近 10年来 ,我院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全院规 模的学生评教工作 ,多在同一时间 ,有计划、有组 织 、有步骤地进 行 。对上述 修订 的课 堂教学 质量 标准 ,进行了评价和系统的结果分析。
2. 结果分析 为了检验 我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可靠 性 ,检验其是否能有效区分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 , 我们通过对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1217人次 课堂教学教师的各项评教结果 ,采用 SPSS 13. 0 统计分析软件 ,进行了信度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 :
2008年 3月第 10卷第 1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 育科 学版 ) M ar. 2008, Vol. 10, No. 1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 rsity of TCM ( Educa tiona l Sc ience Edition)
·23·
作者简介 : 李翠萍 ( 1955 - ) , 女 , 教授 。 基金项目 : 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 。
作 ,要有利于学生操作 ,结果得出的方式要简单易 行。
3. 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完善过程 在近 10年的实践中 ,我们对标准及评价体系 做了反复的修订 ,由管理者 、教师与学生共同参 与 ,让教师参与整个修订过程 ,可以使他们了解课 堂质量标准的意义和评价方案的依据 ,使教师在 心理上能接受这一方案 ,在行动上也能积极配合 组织者开展评价工作 ; 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质量 标准及评价指标的修订 ,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过 程中的主体地位 ,进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质 量评价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能以认真 负责的态度参与此项工作 ,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 教 学管理者参与此项工作 ,既能深入第一线了解信 息 ,又能避免工作中的主观性和偏颇性 。 二 、标准及评价体系的设置 1. 标准的具体方案 基于标准及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 我们逐步 将以往的 一级 指 标 、二 级指 标 、观 测 点 等框 框 打 破 ,修订完善为 15条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标准基 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 一类反映的是教师对教学内 容和教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一类主要反映的 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和对学生的启发性 教育 。 2. 评价体系的参考权重和等级标准 在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确立后 , 有针对性地制 定评价体系 。参考权重是对指标重要性的量化表 述 ,一般设置在 4~9分之间 ,便于区分教学质量 的优劣 、高低。等级标准设为 A、B、C、D 四个等 级 ,折算量化比例分别为 1. 00、0. 67、0. 33、0. 00。 (见表 1) 三 、评价体系的实施及结果分析 1. 全院规模评教的实施
11 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不迟到 ,不拖堂 , 不 5 分 提前下课 ,不任意调课 。
12 能联系相关学科 的讲授 内容 和要 求进 行 6 分 讲授 ,帮助学生融汇贯通 ,扩大知识面 。
13 板书准确规范 ,布局合理 ,字迹工整 。
4分
14 关心学生 , 爱 护学 生 , 爱 岗敬 业 , 师 德 高 6 分
Me an 4. 6227 7. 2534 7. 2736 7. 3105 5. 5514 5. 4677 5. 4457 6. 3372 8. 1911 8. 0530 4. 6308 5. 4848 3. 6663 5. 5448 6. 4319
S td. Deviation . 38243 . 66583 . 65424 . 63728 . 41068 . 47680 . 50853 . 62213 . 73379 . 87527 . 34230 . 51022 . 32376 . 45459 . 57009
R eliability
Ca se Proce ssing SumM ary
N
%
Ca se s
V a lid E xc lude d a
1217 0
100. 0 0
To tal
1217
100. 0
a L istw ise deieltion based on all vriables in the p rocedure Hote lling’s T - qua red Te st
[ 2 ] 刘志军. 试论课 堂教学质 量评价标 准的建立 [ J ]. 华东师 范大 学学报 , 2002, (2 ) : 35 - 42. (收稿日期 : 2008201 213)
©
8
通过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 我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把握得更加准确 、客 观 、 公正 ,从而也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有效 性 ; 同时能够较全面掌握我校教学工作现状 ,强化 了教学质量监控 ,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
参考文献
[ 1 ] 陈新民. 基于学 生评教的 课堂教学 质量研究 [ J ]. 黑龙江 高教 研究 , 2006, (2 ) : 129.
清晰 。
5 对课程内容娴熟 ,运用自如 。
6分
6 讲述内容充实 ,信息量大 。
6分
7 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 学科的新思想 、新 6 分
概念 、新成果 。
8 给予学生思考 、联想 、创新的启迪 。
7分
9 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知 识的兴趣 ,调动 学 9 分
生情绪 ,课堂气氛活跃 。
10 根据讲授 内容 , 能 有效 地 利 用各 种 形 象 9 分 化 、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讲授 。
Ho telling’s
T - quared Test
F
df1
df2
Sig
144665. 982 10222. 813
14
1203 . 000
The covariance m atrix is calcu lated and used in the analysis
表 1河南中医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项目内容及标准
序 评价项目内容与标准 号
评价等级 权重 A B C D
1 0. 67 0. 33 0
1 讲课有热情 , 精神饱满 。
5分
2 讲课有感染力 ,口齿清楚 ,语言生动 , 能吸 8 分 引学生注意力 。
3 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 ,有启发性 。
8分
4 对问题的阐 述简 练准 确 ,重 点突 出 , 思 路 8 分
四 、结论和体会 决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优劣的关键 ,在 于它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我 院建立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是对课 堂教学质量的总体把握 ,不求全 , 不追求面面俱 到 ,所列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是各个层次的典型行
为 ,并不是在每一节课上都必然出现的 ,也不是某 一个层次所特有的。[ 2 ]经过几年的实践 ,加上科学 的统计分析 ,都证明了我院建立的课堂教学质量 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一 、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1. 结合学校的定位特点 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 直接反映一 所高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 ,引导教学改革的 方向和进程 ,所以首先要明确学校的定位。我校 建校已近 50 年 , 2006 年我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 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多年来 ,我们坚持 以本科教学为中心 ,把学校定位为一所地方特点 鲜明的 "教学研究型 "大学。在这个大前提下 ,我 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在修订时 ,除 考虑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外 ,在教学常规运行 和管理方面要有新侧重 ,评价的指标除应侧重于 创造性、研发性方向 ,还应立足于课堂教学本身。 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科学性 : 是在对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修 订过程中 ,结合国内外大学课堂教学的测评项目 , 结合教育部本 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对本科院校课 堂教学情况的分析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 ,逐步筛 选出最能反映课堂教学水平的内容 ,逐步完善后 形成的 。[ 1 ] (2)系统性和向生性 : 评价内容应贯穿于整 个教学过程 ,体现教师教学特色 ;评价内容应关注 学生学业收获 ,体现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价 值观方面受益与否和受益程度等 。 (3)可操作性 : 标准的表达及评价体系的操
N 1217 1217 1217 1217 1217 1217 1217 1217 1217 1217 1217 1217 1217 1217 1217
Re liability Statistics
C ronbach’s Alp ha 973
Hale Waihona Puke Cronba ch’s Alp ha B ased on
Standa rdized Item s
尚。
15 您对该教师授课的总体评价是 :
7分
Item Sta tistic s
第 1项得分 第 2项得分 第 3项得分 第 4项得分 第 5项得分 第 6项得分 第 7项得分 第 8项得分 第 9项得分 第 10 项得分 第 11 项得分 第 12 项得分 第 13 项得分 第 14 项得分 第 15 项得分
980
N of Item s 15
由以上结果可知 , 信 度系数 (A lpha) 为 0.
973,标准化后的信度系数 ( Standa rdized items) 为 0. 980 ( > 0. 8) ,说明我们所采用的课堂教学质量 标准及评价体系 ,能有效的反映不同教师的课堂 教学水平 ,采用这种测评标准是可靠的 。
课堂教学 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李翠萍 刘 宾 黄明宜
(河南中医学院 , 河南 郑州 450008)
关 键 词 : 课堂教学 ; 质量标准 ; 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 ,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 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 学质量。我院从 1999年开始 ,制定了课堂教学质 量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 和评价体系 ,在近 10年 的实践和探索中 ,不断修订、完善 ,尤其是经过教 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 , 已经形成了较为系 统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现将具体情 况介绍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