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当小厨师》教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我当小厨师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我当小厨师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教学目的:1. 经过小组的协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看法,培育互助、协作的看法。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育先生的观察才干,入手操作才干和表达才干。
3. 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看法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全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入手操作,观察比拟中,培育先生勇于探求和自主学习的肉体,使之取得运用知识处置效果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让先生加深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育先生从实践生活中提出数学效果的才干和〝用数学〞的看法,引导先生小组协作、讨论交流、入手实际,使每个先生都无时机宣布自己的观念,从而取得对分数的直观看法,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践含义。
教学进程:【导入】一. 创设情境,引出效果。
讲述:教员想问同窗们一个效果,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窗们都有分东西的阅历,如今,教员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
请看大屏幕。
1. 〔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效果?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2. 〔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通知教员好不好?师:预备——末尾生:〔拍手击掌〕3. 〔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师:预备——末尾〔教员应观察先生的表情,灵敏处置〕师:怎样不拍了?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明天要看法的一个新冤家——分数。
提醒课题:分数的初步看法评论(0)活动2【导入】二. 入手操作,探求交流。
〔一〕看法二分之一〔〕1. 师:请同窗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红了——〔生:2份〕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生:〕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是谁的?师: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表示?〔教员强调:只要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我当小厨师 小数的初步认识_青岛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我当小厨师小数的初步认识_青岛版教学目标: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
请看大屏幕。
1. (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2. (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师:预备——开始生:(拍手击掌)3. (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师:预备——开始(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师:怎么不拍了?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论(0)活动2【导入】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1.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生:2份)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生:)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是谁的?师: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五四制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
学
措
施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助动手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学具盒
电子课本课件
课时安排
课时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年级
三
主备人
使用人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名称
信息窗1——分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分数的表示方法,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强调: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拓
展
延
伸
教师强调:
1、一半用1/2表示,读作: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2、1/4表示把这个烧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烧饼的1/4.
3、1/8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1/8.3份是这个蛋糕的3/8.
4、像(1/2)、(1/4)(3/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单元备课
主备人授课人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分3个信息窗,通过小厨师分餐、分水果、分果汁的数学情境活动,依次学习分数的基本概念、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再之前学习数的认识上拓展到分数的初步认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具体情境中中,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我当小厨师 分数的初步认识3_青岛版-教学文档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建构起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表象。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视频引出“一半”课件播放多美滋广告。
谈话: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四份,却有8个小朋友,聪明的小朋友想出了办法,可是又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怎么办的?2.创造表示“一半”(1)谈话:这个善良友爱的小朋友,又把自己的这块蛋糕和小朋友共享,一人半个。
一半该怎么表示呢?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下?(2)学生自由创造。
(3)汇报交流自己的创意。
3.小结:虽然表示的方法不同,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份就表示一半。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分物体的过程中产生不能用整数“1”表示该怎么办的想法,诱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己想办法表示一半,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步理解1/2的意义做好铺垫。
】【讲授】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认识二分之一(1)初步感知二分之一的意义。
演示:出示蛋糕图,从中间分开,对比两半,完全重合。
设问:是怎样分的蛋糕?谈话: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一半。
追问:同学们刚才创造出了这么多的表示方法,想不想知道数学上是怎么表示的?介绍数学上的表示方法:1/2(2)教学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介绍1/2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追问:1/2也是一个数,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谈话: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数的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
(3)深入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谈话:在每个组的桌洞里都放着一个信封,请小朋友们任选一种图形,折出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用水彩笔用画斜线的方式表示出来,并与组内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折法。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我当小厨师 分数的初步认识 _青岛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考虑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味。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建构起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表象。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视频引出“一半”课件播放多美滋广告。
说话: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四份,却有8个小朋友,聪明的小朋友想出了办法,可是又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怎样办的?2.创造表示“一半”(1)说话:这个仁慈友爱的小朋友,又把本人的这块蛋糕和小朋友共享,一人半个。
一半该怎样表示呢?你能不能用本人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下?(2)先生自在创造。
(3)汇报交流本人的创意。
3.小结:虽然表示的方法不同,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两头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份就表示一半。
【设计意图:创设先生感兴味的生活情境,让先生在分物体的过程中产生不能用整数“1”表示该怎样办的想法,引发先生的兴味与好奇心,鼓励先生大胆尝试,本人想办法表示一半,充分尊重先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步理解1/2 的意义做好铺垫。
】【讲授】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认识二分之一(1)初步感知二分之一的意义。
演示:出示蛋糕图,从两头分开,对比两半,完全重合。
设问:是怎样分的蛋糕?说话: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一半。
诘问:同学们刚才创造出了这么多的表示方法,想不想知道数学上是怎样表示的?介绍数学上的表示方法:1/2(2)教学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介绍1/2 的读法和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诘问:1/2 也是一个数,你们知道这个数叫甚么名字吗?说话: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数的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
(3)深化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说话:在每个组的桌洞里都放着一个信封,请小朋友们任选一种图形,折出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用水彩笔用画斜线的方式表示出来,并与组内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折法。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分糕点教案

九、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分糕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几分之几。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几分之几。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能想到的什么节日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生:中秋节。
因为看到了月饼。
师:那上边的小女生吃了几个月饼?(半个,一半……)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分得的结果不是“整个”的情况,为了表示这样的结果,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板书:分数的认识)【设计意图】以分食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分数的意义。
二、合作探索 1.认识12师: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1:可以这样表示。
生2:我见过分数,可以这样表示:。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读作: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你能表示出12吗? 生1:把纸对折,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122.认识1 4师:从情境图中,你能找到14吗?生:上面的烧饼被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4。
师:你还能想办法表示出14吗?生1: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用14表示。
生2:我用长方形纸表示。
3.认识3 8师:情境图中,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3份是多少?生:一份是18,3份就是38。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棒!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你能表示一下38吗?生1: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八分之一,3个八分之一就是八分之三,用3 8表示。
生2:也可以用正方形纸片表示。
教师小结:像12、14、18、3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我当小厨师》教案设计[小编推荐]
![《我当小厨师》教案设计[小编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150766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e.png)
《我当小厨师》教案设计[小编推荐]第一篇:《我当小厨师》教案设计[小编推荐]《我当小厨师》教案活动内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个课题《美食小能手》中的第三个主题活动《我当小厨师》。
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肉菜市场的有关常识,为家人制作一道菜做好准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和动力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真正做生活的小主人。
重点难点:让学生做个有心人,知道一种商品在不同地方价钱也不同。
活动准备:1、了解肉菜市场出现的各种商品,设计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了解食品的有关常识。
2、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市场小调查”,调查肉菜市场上有关商品的价格。
活动过程:一、显示课件,情景导入本次主题。
了解:家里一日三餐通常是谁负责的?为了减轻父母做家务的负担,建议大家学着去做一道菜,但在做菜之前得去市场了解清楚食品的各种价格。
(板书课题)二、小组交流,汇报市场小调查。
1、课前分组到肉菜市场调查各种蔬菜、肉类和其他副食品的名称。
各组把结果归纳起来,并做好记录。
方法:两人选择访问对象,两人当采访人员,一人当记录员,一人当协助员。
2、同小组内说一说肉菜市场上所认识的商品。
蔬菜:肉类:副食品:其他:3、肉菜市场上的品种真丰富,各种食品应有尽有。
不同的市场上同一种商品,它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
结合40页的表格,汇报当时各小组去到不同市场上所调查的情况是怎样的?4、你最想知道食品哪一方面的问题呢?向谁去了解的?5、通过比较,你准备买哪一家的商品?为什么?6、小组讨论:说说采访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并记录在调查表上。
7、小结:有人喜欢食品的新鲜度,有的人喜欢价格便宜的,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采购。
只要我们学会了采购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买到心仪的食品。
三、预设菜单结合这次的市场调查,根据41页的表格,把准备做的这道菜的菜名和价格预算等资料填到相应的位置。
用这道菜来回报父母的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当小厨师青岛五年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当小厨师青岛五年制教案名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当小厨师教学内容:1. 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2. 测量和称量日常食物3. 计算食物的总重量4. 解决与重量相关的问题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含义及转换关系。
2. 学生能够使用秤具测量食物的重量,并做出简单的加法计算。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重量单位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掌握重量单位的转换,能够运用到实际测量和计算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秤、食物样品、计分板、教学PPT。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用于记录测量和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个真实的场景:小厨师们需要为餐厅准备一道菜,但是需要先了解各种食材的总重量。
2. 提问:你们认为,如何才能知道这些食材的总重量呢?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定义和转换关系。
2.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电子秤来测量食物的重量。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展示一道例题:有两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请问这两个苹果的总重量是多少克?2.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两个苹果的总重量是400克。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食物,使用电子秤测量其重量,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2. 每个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并大家一起计算出每种食物的总重量。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量单位知识和测量技巧。
2. 强调重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定义和转换关系。
2. 测量食物重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找一种食物,使用电子秤测量其重量,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2. 计算这种食物的总重量,并写下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真实的实践情景,让学生掌握了重量单位知识和测量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当小厨师》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2~121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地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能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能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两个游戏,听清楚第一个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首先回答问题不用嘴而用手,答案是几,用拍手表示行吗?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1个)
2、老师手里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生有的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的中间不发出声音,有的作刀切的样子,有的用手指作出“+”的样子来表示自己的想法,有的急于举手想发表意见。
)
3、师:为什么不拍手呢?(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能否创造出一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
4、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用0.5,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间画竖线隔开,有的用B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开,有的用“双喜”
的“喜”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有的用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5、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
(评析:教师用拍手来开课,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通过拍手,能让学生体会到有些数是不能用整数或小数来表示的,认识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接着让学生自己设计表示半个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
)
二、新课学习
1、动手实践,理解新知。
(1) 涂一涂。
师: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把一个烧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能表示出它们的四分之一吗?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学生精彩片段)
生1:用一张圆形纸片表示烧饼,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2:我用长方形纸片……
(学生讲解方法,师生共同评价)
师:如果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3份是多少呢?(老师点名学生回答,答对的予以表扬,答错的给予鼓励。
)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个例题(教师出示课本116页主题图)根据这个图片上的信息,大家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小东和小利谁吃得多?
生2:比一比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就知道了。
师:哪位同学会比较呢?
生1:5/8表示8等份中的5份,3/8表示8等份中的3份,所以5/8大于3/8。
生2:5/8里面有5个1/8,3/8里面有3个1/8,所以5/8大于3/8。
师:同学们说的太棒了,那么哪位同学会比较1/9和1/4的大小呢?(老师点名学生回答,答对的予以表扬,答错的给予鼓励。
)
让学生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小结: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要大。
师:我们来看下一个例题(出示课本119页主题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亮亮和玲玲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
生2:我通过涂图片来计算。
生3:3个1/5加上1个1/5是4个1/5,就是4/5。
师:同学们回答的太棒了,那么大家能据此计算出亮亮比玲玲多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吗?(小组内交流)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