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简介

两汉乐府诗简介两汉诗歌中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
“乐”是音乐,“府”是官府,“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署。
乐府机关的任务是,采集民歌及乐调,制定乐谱,训练乐员,并组织文人创作歌辞,供统治者朝会宴饮,点缀升平,官府娱乐,观风施政之用。
后来,“乐府”由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名称,其含义也越来越广,最初的含义来说,主要是指民间诗歌和带有民歌色彩的文人作品。
宋人郭茂青《乐府诗集》集中收录了汉乐府,大部分是东汉时期作品,只存六七十首,他们是乐府诗的精华,各以其深刻的现实性和完美的艺术性闪现出奇异的光彩。
继承发扬了《诗经》中的风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对各种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
两汉乐府诗的基本主题从整体上看,不同于铺张堆砌的辞赋写作,极力描绘帝国的富庶,京都的繁华,苑囿的壮观,游猎的盛况,对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
而是代之人民用歌声抨击社会的黑暗,抗议阶级的压迫,诉说久役的痛苦,控诉统治阶级的罪恶,谴责世情的险恶,抒发当时人民的愿望追求,表现人民的生活画卷。
1.深刻的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愤情绪,如《东门行》、《孤儿行》、《病妇行》2.反映当时苦乐不均、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揭露骄奢淫逸的豪贵生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鸡鸣》3.反应兵役频繁,人民苦于久役的时代特点,表达出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宁静生活的愿望,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4.表现出两性之间爱与恨的心声,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5.表现人世险恶、祸福无常,表达乐生恶死的愿望,如《薤露》、《蒿里》两汉乐府诗的艺术特点1.叙事性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叙事诗,如《陌上桑》、《孔雀东南行》、《东门行》等,故事情节的描写都很完整、细致,诗中故事性、戏剧性加强了。
汉代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是个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诗中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如:互文,顶真,对偶,比喻,夸张等等……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
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
两汉乐府诗的成就

两汉乐府诗的成就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
【1】乐府和乐府诗乐府与太乐乐府的兴废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是少府所管辖的十六令丞之一。
西汉朝廷负责管理音乐的还有太乐令,隶属于奉常。
乐府和太乐在行政上分属于两个系统,起初在职能上有大体明确的分工。
太乐主管的郊庙之乐,是前代流传下来的雅公布古乐。
乐府执掌天子及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它不是传统古乐,而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
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17章,另外,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在祭祀沛宫原庙时用楚声演唱,也由乐府机关负责管理。
西汉从惠帝到文、景之世,见于记载的乐府歌诗主要是以上两种。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
”乐府的职能在武帝时进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
许多民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
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用,还在祭天时演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丞。
又据《汉书·礼乐志》所言,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
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
哀帝登基,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 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 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 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 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 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 新的范本。
什么是“乐府”
• 乐府的原义是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 • 乐府后来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六朝时期人们把由 乐府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的,可以合乐而 歌的诗歌称为乐府 ;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 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质的诗体的名称。 • 文人拟乐府 ;新乐府 。(至唐,则已撇开音乐, 而注重具体的社会内容,于是乐府一变而为一种 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 宋元以后,单从入乐这一点出发,“乐府”又用 作词、曲的别称。
悲愁歌(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氈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常思汉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
别歌(李陵)
•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 奴。路穷绝兮天刃摧,士众灭兮名已 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第二节 汉乐府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汉乐府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1、乐府的概念及演变
• 乐府,本是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舞 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这个机构到汉武 帝时主要职责是编制歌舞,供皇宫里的人 娱乐)。汉朝人称合过乐的歌辞为歌诗。 到了六朝,人们对此机构采集、合乐而歌 的诗也称乐府。乐府便由机构名称变为一 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 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 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 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 乐府诗的某些特点写作的诗,称为“新乐 府”。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 的别称。因这两只诗歌的分支,最初也都 配乐歌唱的。
古诗十九首汉乐府

古诗十九首汉乐府1、《同声歌》两汉·张衡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希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2、《春日行》南北朝·鲍照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3、《游侠篇》魏晋·张华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
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
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
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
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
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
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
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
4、《秦女卷衣》唐代·李白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5、《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悲歌》两汉·佚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7、《羽林郎》两汉·辛延年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耀,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汉乐府诗集

汉乐府诗集导读:本文是关于汉乐府诗集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华晔晔》】刘彻(两汉)华晔晔,固灵根。
神之斿,过天门,车千乘,敦昆仑。
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兰堂。
神之行,旌容容,骑沓沓,般纵纵。
神之徕,泛翊翊,甘露降,庆云集。
神之揄,临坛宇,九疑宾,夔龙舞。
神安坐,翔吉时,共翊翊,合所思。
神嘉虞,申贰觞,福滂洋,迈延长。
沛施佑,汾之阿,扬金光,横泰河,莽若云,增阳波。
遍胪欢,腾天歌。
【篇二:《战城南》】吴均(南北朝)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篇三:《东光》】佚名(两汉)东光乎,苍梧何不乎。
苍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
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篇四:《君马黄》】李白(唐)君马黄,我马白。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
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篇五:《薤露》】曹操(魏晋)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篇六:《紫骝马》】李白(唐)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汉乐府两首》课件

《汉乐府两首》课件•汉乐府简介•《平陵东》解析•《有所思》解析目录•汉乐府的艺术特色•汉乐府的历史价值•汉乐府的现代意义CHAPTER汉乐府简介0102“相和歌”是一种以歌唱为主的音乐形式,其特点是旋律优美、易于传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汉乐府的音乐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乐府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现代也成为了音乐界的研究对象,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音乐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CHAPTER《平陵东》解析时代背景创作缘由文化传统030201诗歌背景主题概述情节梳理意象解析诗歌内容人物形象对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分析,如象征、气氛和情感等。
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诗歌意象CHAPTER《有所思》解析作者介绍与《有所思》相关的作者生平、创作风格、作品特点等。
时代背景汉代社会状况的反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创作背景作者在创作《有所思》时的社会环境、个人境遇等。
诗歌背景主题思想情节发展人物形象诗歌内容社会观念艺术手法爱情主题诗歌意象CHAPTER汉乐府的艺术特色03感染力强01表达直接02言简意赅直抒胸臆1 2 3故事性强描绘细腻叙事风格独特叙事为主取材广泛汉乐府诗歌的取材十分广泛,既包括帝王将相的事迹,也包括普通百姓的生活。
反映社会现实汉乐府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语言朴素自然汉乐府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CHAPTER汉乐府的历史价值这些诗歌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为我们了解汉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的存在。
《汉乐府两首》作为汉代乐府诗的代表,通过描绘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反映社会现实传承文化精髓《汉乐府两首》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鼓吹曲辞、相和
歌辞和杂歌
摘要:
两汉乐府诗的分类与特点
I.引言
- 介绍两汉乐府诗的背景和重要性
II.两汉乐府诗的分类
- 鼓吹曲辞
- 相和歌辞
- 杂歌
III.两汉乐府诗的特点
- 反映社会现实
- 表达阶级矛盾
- 民间文学色彩
IV.结论
- 总结两汉乐府诗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中,包括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等类别。
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阶级矛盾,具有民间文学色彩。
首先,鼓吹曲辞是两汉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类别。
这类诗歌主要用于歌颂执
政者的功德,以及宫廷宴请、祭祀等活动。
它们通常具有庄重、严肃的气氛,以表达对神明和执政者的尊敬。
其次,相和歌辞是两汉乐府诗中的又一类别。
这类诗歌主要是民间流传的俗乐,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和歌辞中,有描绘农民劳动的艰辛,有表达对爱情的歌颂,还有表达对贫富差距的不满等。
这些诗歌直接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心声,具有较强的民间文学色彩。
再者,杂歌是两汉乐府诗的另一个重要类别。
这类诗歌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民间歌曲,如叙事歌、情歌、舞曲等。
它们既有歌颂英雄、赞美生活的积极一面,也有表达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消极一面。
总的来说,两汉乐府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社会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阶级矛盾。
它们为我们今天研究和了解汉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约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
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
四体康且直!”
顽固不化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 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 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
广
系
外 南
的流行曲调。
国
商
学
院
中
文
安威大 大 得加风 风
猛海起 士内兮
歌
兮兮云 守归飞
[ 汉 ]
四故扬 方乡。
刘 邦
!。
佳
佳宁再一绝北 人不顾顾世方
人
难知倾倾而有 歌
再倾人人独佳 [ 得城国城立人 汉
。与。,。,
] 李
倾
延
国
年
,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是保 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辞
刘兰芝:聪明美丽、勤劳能干,体贴丈夫、孝 敬公婆;对爱情忠贞不渝,敢于反抗,沉着果 敢,不卑不亢
焦仲卿:纯洁、笃实、正直,对爱情专一。与 兰芝的刚烈相比,显得外柔内刚
焦母和刘兄:他们都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焦
广 外
母主要表现为专横、凶恶,刘兄则主要表现为
南 国
粗暴、势利。但冷酷、残忍则是他们的共同特
长 歌 行
喻生命
伤西叶光日
短暂,
悲归衰辉晞
一去不
。。。。。
返
四.两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
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名篇赏析:
《孔雀东南飞》
广
系
外 南
国
商
学
院
中
文
【名篇赏析】孔雀东南飞
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
一首五言长篇叙事诗
与南北朝的《木兰辞》
广
并称“乐府双璧”及
外
南
国 商
“叙事诗双璧”
学
院
中
文
一.故事冲突
一.故事冲突
第三次冲突——兰芝拒婚
忠贞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
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虚荣
……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 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 何云?”
一.故事冲突
第四次冲突——仲卿别母
长归
!
安 可 得 ? 思 子 良 臣 。 良 在 诚
禾 黍 不 获 君 何 食 ? 愿 为 忠 臣
梁 筑 室 , 何 以 南 ? 何 以 北 ?
马 徘 徊 鸣 。
蒲 苇 冥 冥 , 袅 骑 战 斗 死 , 驽
安 能 去 子 逃 ? ” 水 深 激 激 ,
为 客 豪 。 野 死 谅 不 葬 , 腐 肉
软弱
一.故事冲突
第二次冲突——兰芝辞母
无声的反抗,自 尊、外柔内刚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
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
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无情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 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 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 里。”
以 往
。 摧
之 。
遗 君
有 所
所
感情热 烈持恒
高 知
! 秋
鸣 狗
, 勿
烧 之
闻 君
, 双
思 ,
思
之义, 之 风 呔 复 , 有 珠 乃
字面上 。 肃 , 相 当 他 瑇 在
却含而
不露、
引而不 发,让 读者拭 目以待
肃兄思风心瑁大 晨嫂,扬,簪海 风 当 相 其 拉 , 南 礼重 飔 知 思 灰 杂 用 。 情更 ,之与。摧玉何 重 东。君从烧绍用
系商 学
征
院
中
文
二.悲剧意蕴
社会悲剧 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了美满幸福的婚姻
焦母、刘兄既是帮凶,同样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 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二.悲剧意蕴
性格悲剧
从兰芝和仲卿两人的角度看,这是性格的悲 剧。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 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 屈服。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 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 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
敢夏江长上
与雨水命邪
君雪为无! 绝,竭绝我 。天,衰欲
上 邪
地冬。与
合雷山君
,震无相
乃
震 ,
棱 ,
知 ,
北莲鱼间何江
。
叶 南
戏 莲
。 鱼
田 田
南 可
江
, 鱼
叶 西戏 莲! 鱼来自采 莲南戏 莲 叶
, 鱼 戏
叶 东 ,
戏 莲 叶
, 莲 叶
(三)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
《薤露》 《蒿里》 《长歌行》
一.乐府的概念及演变
秦汉时朝廷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
汉魏六朝,人们把合乐而歌的诗称为
乐府
广
系
外 南
国商
学
院
中
文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 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 词、曲为乐府
二.关于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 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 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不是传统古乐,而是以楚声为主
葬 乌 可 食 。 为 我 谓 乌 : “ 且
战 城 南 , 死 郭 北 , 野 死 不
战 城 南
举目 无亲, 悲痛 茫然
人去屋空,人亡园荒,荒凉破败
“道 十
出 门 东 向
羹 饭 一 时
舂 谷 持 作
中 庭 生 旅
兔 从 狗 窦
遥 看 是 君
逢 乡 里 人
十 五 从 军
五 从 军
看熟饭谷入家:征征
,,,,,,“,
泪不采井雉松家八
落知葵上从柏中十
沾贻持生梁冢有始
我阿作旅上累阿得
衣谁羹葵飞累谁归
。。。。,。?。
””
(二)对两性爱恨的坦露和表白
《有所思》 《上邪》 《江南》
广
系
外 南
国
商
学
院
中
文
非如此决绝不足以状其激愤
有喻其 方 妃 绝 今 之 缭 问
有
心地光 明皎洁,
须 臾
呼 豨
! 鸡
第一次冲突——仲卿求母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
老不复取!”
专横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
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
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最多)、郊庙歌辞、鼓吹曲辞、
杂歌谣辞中 。
广
系
外 南
国
商
学
院
中
文
三.两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一)反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 苦乐不均
《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
广
系
外 南
国
商
学
院
中
文
抓住战 斗结束 后战场 凄凉悲
惨的景
象:壮
可 思 , 朝 行
士的遗 出
体、驾 攻
马的悲 ,
鸣、乌 暮
啄兽食、不
水深草 夜
广
系
外 南
国
商
学
院
中
文
得愚 少, 踟鬼 蹰伯 。一
何 相 催 促 , 人 命 不
蒿 里 谁 家 地 , 聚 敛 魂 魄 无 贤
蒿 里 行
更 复 落 , 人 死
薤 上 露 , 何
薤 露
古 代 著 名 挽 歌
一易
去晞
何。
时露
归晞
。明
朝
少百常阳青
壮川恐春青
不东秋布园
从低
沉悲 哀转 向积 极奋
进
努到节德中 力海至泽葵 ,,,,, 老何焜万朝 大时黄物露 徒复华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