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边坡监测方案共57页文档
边坡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1 工程概况本项目起点位于正安县和溪镇,顺接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福寿场至和溪段终点,起点桩号为K83+098.63,TJ08标终点桩号为K83+152.795,长链长54.165m。
路线平面接于R=999m的右偏圆曲线上,为整体式路基起点,超高为3%,纵面接于-2.0%的纵坡上。
项目区域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是大娄山脉的东南段,海拔高程大致为550~1200米,相对高差100~200米,地形高低差异明显。
地势起点在700m左右,而后逐步降低至本段最低点,海拔约1200m。
而后逐步下降,降至800m左右。
主要的山峰、河流受构造控制明显,走向往往与构造线方向一致,测区以溶蚀地貌及侵蚀构造地貌为主。
沿线地貌基本特征为:溶蚀地貌发育于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区,主要受岩性及地质构造影响,表现为峰丛洼地、峰林谷地、缓丘沟地、漏斗、落水洞、竖井等;侵蚀构造地貌发育于碎屑岩分布区,与构造线一致,风化作用较强烈。
河流呈树枝状或羽毛状,支沟发育;测区地貌类型可分为构造剥蚀溶蚀低山地貌、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地貌、剥蚀残丘及丘陵河谷地貌类型。
2 采用的规范《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 T0218-2006);《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102I9—2006)《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施工设计图纸》3 观测目的本次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1研究北斗在工程中应用,检测北斗在工程中的应用状况,实际用的工程施工中去,看其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2对高边坡进行实时监测,时刻掌握其位移及沉降变化,根据监测的位移及沉降情况分析滑坡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提供预警信息,从而保证工程安全。
4 观测项目由于本次监测的目的有两项,从而本次监测的内容也主要分为两大块:各卫星定位系统数据的采集、监测点的位移及沉降量的变化。
高边坡、路堤监测方案

高路堤、高边坡施工监测方案1 概述黄祁高速公路,路基宽24.5m,路面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行车时速80~l00km/h。
对高边坡、高路堤本着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美观环保的原则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2 监测技术方案2.1 监测对象本标段选择以下几类边坡作为监测对象:(1)路堑边坡:K35+530--K35+745、K37+670--K37+730、K38+600--K38+700、K38+967--K39+005、K39+410--K39+490、K39+900--K40+010。
(2)路堤边坡:K37+115--K37+159、K39+740--K39+840、K37+590--K37+640。
2.2 监测项目本工程监测项目为:(1)边坡坡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2)地表裂缝观测;(3)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的观测;(4)锚索预应力量测;(5)钢锚管预应力量测;(6)锚杆拉力量测;(7)土体分层沉降监测。
3 监测方法与手段3.1 边坡坡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边坡坡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分别采用极坐标法和测边三角形法进行。
采用极坐标法时,控制点选在边坡变形区以外通视条件好的地点,埋设钢筋砼桩,观测点选在边坡顶及平台或抗滑桩上。
初始观测:用2”级全站仪独立观测两次,每次观测一个测回,多次精测距离取平均值。
当两次观测的平面坐标差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时取两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初始观测值。
三角高程测量测高程时,当所测边长~<200m,竖向角≤20。
时,一次观测高程中误差≤4.8mm,两次观测高程差限差≤2 ×4.8=13.5mm时,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初始观测高程值。
采用测边三角形法时,控制点布设于变形区以外,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观测点如极坐标法布设。
在观测点上安置仪器,测量观测点到控制点的边长和竖直角,用2”级全站仪观测,测距精度为2mm+2ppm·d,对中误差≤0.5mm。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方案XX高速公路S合同段高边坡监测方案XX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二O 年月编制人:复核人:审批人: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深挖方和高路堤路基定义 (1)三、高边坡监测的目的 (1)四、监测实施流程 (1)五、监测内容和方案实施 (1)5.1监测项目 (1)5.2测点布设及监测内容 (3)5.2.1高填方路堤监测施工内容 (3)5.2.2高边坡路基监测施工内容 (5)六、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预测 (7)七、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 (8)八、监测管理体系和保证措施 (9)8.1监测管理体系 (9)8.2监测管理体系保证措施 (10)一、工程概况XX高速S标段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境内,起于陆河县溪东村,经樟河村、田心村,止于陆河县蛏湖,起讫里程K123+000~K133+500,全长10.500km。
本合同段挖方高边坡共有27段,高填方路基共有23段,路堑高边坡监测内容及监测点设置位置见附表1,高填方路堤监测内容及监测点设置位置见附表2。
二、深挖方和高路堤路基定义深挖方路基是指边坡高度H≥20m土质挖方路基及边坡高度H≥30.0m石质挖方路基。
按照工点设计要求进行稳定性分析和验算,确定路基横断面型式、边坡防护、支挡加固措施等,边坡处治后的稳定系数Fs≥1.2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定义填方边坡高度大于20m时,称为高填方路基。
但根据广东地区土石填料性质不良,降雨多,路基稳定性差的特点,定义填方边坡高度大于12m时,称为高填方路基。
三、高边坡监测的目的公路高边坡是一种复杂的工程,不仅表现在边坡成因、岩性、原生构造与空间组合及其已有变形方面,而且在内外地质应力,特别是公路开挖、堆渣、排水等工程活动作用下,处在不断的风化、卸荷、构造解体与复杂的活动之中。
所以在高边坡防护施工中对边坡变形、应力及防护措施进行监测,对高边坡完善防护设计、保证工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高边坡的监测,能够及时了解边坡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工作性态、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与措施。
[广东]高速公路工程高边坡监控测量方案
![[广东]高速公路工程高边坡监控测量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fef23cb7360b4c2e3f642b.png)
XX高速公路XX至XX段第XX段高边坡监控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XX高速公路XX至XX段穿行于重丘地区的群山峻岭之中,高填深挖较多,深挖路堑和高填路堤边坡普遍存在,其中本路段(XX+600~XX+233.444)深挖高路堑边坡共1处(大于30米),高填路堤边坡2处。
线路处于多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其中主要为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本路段次生断裂构造较发育,路段岩层产状较紊乱,部分线路小角度相交,岩体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监测内容:本标段高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高边坡和路堤高边坡监测,监测内容按照业主的安排分第三方监测项目和施工单位监测项目。
深层位移监测由第三方进行(本标负责钻孔、协助第三方完成监测设备的安装与埋设),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在第三方的协助下由本标进行监测。
详细监测点设置见下表。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
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初次埋设应在第三方监测单位指导下进行),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
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XX高速公路XX至XX段第11标段监测断面一览表三、监测实施流程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不满足不满足三、监测资料1、资料报送程序;监理确认后资料提交监测单位(汇总后交业主)有断面危险时2、资料报送内容:a、人工巡视记录表;b、坡面变形观测点埋设考证表;c、裂缝观测点埋设考证表;d、坡面观测点观测记录表;e、裂缝观测记录表;f、报警联系函四、报警方法1、稳定控制标准;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1)、最大位移速率小于2mm/d;(2)、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3)、坡面、坡顶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如何;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及时对各项监测内容作综合分析,并通过其他项目的监测资料相互进行对照、比较,以进一步讨论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边坡监测方案

边坡监测方案边坡监测方案边坡是指山体边缘陡峭的地段,由于重力及其他地质因素的作用,容易发生滑坡、坍塌等不稳定现象。
为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需进行边坡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一份边坡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标1. 监测边坡的稳定性,了解边坡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滑坡、坍塌等危险隐患。
2. 监测附近地下水位,判断水位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3. 监测降雨情况,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二、监测设备1. 倾角仪:用于测量边坡的倾斜角度,判断边坡的变形情况。
2. 测压计:用于监测边坡内部的地下水位变化,及时发现水位上升对边坡稳定的威胁。
3. 雨量计:用于记录降雨情况,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4. 摄像机:安装在关键位置,用于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
5. 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和记录各项监测指标,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
三、监测方法1. 定点测量法:通过在边坡上设置固定的监测点,定期测量其倾角,判断边坡的变形情况。
2. 定时测量法:每隔一段时间对边坡进行倾斜角度的测量,以及地下水位和降雨情况的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记录下来,以便分析和比对。
3. 实时监测法:通过在关键位置安装摄像机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化情况,并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评估。
四、监测频率1. 倾角测量:根据边坡的特征和变形情况,确定倾角测量的频率,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
2. 地下水位测量:根据降雨情况和地下水位变化的特点,确定地下水位测量的频率,一般为每周或每十天进行一次。
3. 降雨监测:根据当地降雨情况和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程度,确定降雨监测的频率,一般为每天或每两天进行一次。
五、监测报告1. 根据监测数据,制作监测报告,详细记录边坡的变形情况、地下水位变化和降雨情况,分析评估边坡的稳定状况。
2. 根据监测报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指导边坡的修复和治理工作。
3. 定期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汇报监测结果,得到及时的支持和指导。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1 高边坡围本标段路堑边坡高度大于30m共计4处,单独设计为高边坡。
边坡为台阶式,一般10m一级,边坡平台宽2m。
边坡设计主要采用预应力锚索格梁、全长粘结锚杆格梁、衬砌拱防护,格梁或衬砌拱坡面采用TBS植草或普通植草防护,高边坡具体位置及防护情况见下表。
二广高速怀三段10标路堑高边坡一览表1.2高边坡工程地质概况1、场区地貌上属于剥蚀丘陵地貌。
路堑傍山开挖,山坡较陡,坡度30~45°左右,地形有一定起伏,山上植被发育。
2、边坡岩层:上部为第四系覆盖层〔多为亚粘土〕,下部出露基岩大多为花岗斑岩、砂岩,风化严重、构造松散,局部已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导致强度降低,易产生滑坡、滑塌和崩塌等地质病害。
二、编制依据1、二〔边浩特〕广〔州〕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2、广贺司[2007]94号文“关于发布怀集至四会段隧道、高边坡第三方监测大纲的通知(2007.3.27)〞。
3、二广高速公路广宁至四会段高边坡监测协调会议纪要〔2007.8.7〕。
三、监测目的1、通过对边坡变形的监测,判断边坡的滑动面深度、滑动围及其变形开展趋势,评估开挖施工对边坡自身稳定性和周围构筑物的影响情况,提供预警信息。
2、通过动态监测,依据实际情况进展工序和工艺的调整,以便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及时指导施工,优化施工方案。
防止边坡工程事故发生,确保施工平安、快速地进展。
3、通过动态监测,掌握控制边坡的稳定性各种参数和因素随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为动态化设计,变更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4、通过对拉过程中以及施工期监控,为高边坡科研提供原始观测数据,从而分析预应力在拉过程中以及后期的变化规律,了解预应力随时间和开挖卸荷过程的长期变化情况,解释其长期变化规律、影响因素。
5、检验边坡加固效果,评价平安稳定性。
6、积累量测数据,总结经历,为未开挖区段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类比的依据。
高速公路路基高边坡监测实施方案

2.3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XX至XX高速公路12标——路堑施工。
2.4监测内容
按照设计要求,如下路段必须设置监测断面:
1高挖路段
2四级边坡以上
三、组织机构及作业程序
3.1组织机构
为保证监控量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江罗高速公路12标项目经理部建立了以项目总工程师为总负责的管理体系,工程部和安质部负责对路基监控量测进行日常检查、指导和重大问题上报工作。并成立监控量测小组。
4-3-1
4.4深层位移监测
(1)在边坡适当位置建立测斜孔断面,并进行定期测取变形位移数据,是反映边坡变形、位移最直观和有效的方法,能掌握边坡施工过程及竣工后所处稳定状态。(2)先采用地质钻机在边坡钻孔并埋设测斜管(埋深应大于潜在滑动面10m),再采用测斜仪观测坡体位移。由前后次倾斜测量结果分析对比计算出坡体水平位移沿深度的分布。
(1)监控量测设计方案;
(3)监控量测结果及上报资料;
(4)监控量测数据汇总表及观测资料;
(5)监控量测工作总结报告。
七、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1、监测组与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
4.2监测范围
根据本路段路堑边坡的特点,设计对所有高边坡(土质边坡>20m,岩质边坡>30m)采用地表变形监测、对部分高边坡进行深层位移监测及锚索应力监测。各段边坡根据具体工程措施选用。
4.3地表变形监测
监测内容:边坡地表变形,观测裂缝发展情况;(2)工作方法:采用全站仪监测各位移监测点的坐标、高程;利用直尺量测裂缝宽度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各次测量数据监测边坡变形情况;(3)工作程序:在深挖路堑边坡范围内,从挖方边坡最高处开始设监测断面,并沿路线方向每隔30m~50m间距向两侧均匀布置监测断面。于断面边坡坡口线外2m处埋设位移监测桩(C15预制砼、0.2mx0.2mx0.8m,中间埋深钢钉测头)。开挖过程中,在对应边坡平台位置埋设位移监测桩,直至边坡坡脚;(4)位移监测断面可根据实际地形、施工情况及坡面边坡地质条件作适当调整;(5)位移观测基点宜设置在相对稳定的区域;(6)施工中应注意保护位移监测桩,避免被施工机具破坏,影响观测结果。示意图如4-3-1,4-3-2
边坡监测方案

边坡监测⽅案⽬录⼀、⼯程概况 (2)⼆、监测⽬的 (2)三、监测⽅案编制依据 (2)四、技术要求 (3)4.1、监测项⽬及⼯作量 (3)4.2、监测⼯期及监测频率 (3)4.3、监测警戒值 (4)4.4、监测等级 (5)五、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5)5.1、基准点的布设与保护 (5)5.2、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7)六、监测⽅法及精度 (9)6.1、控制⽹测量⽅法及精度 (9)6.2、各项⽬监测⽅法及精度 (11)6.3、巡视检查 (15)七、监测应急措施 (16)⼋、监测数据成果提交 (16)九、监测⼈员的配备 (17)⼗、监测仪器设备配备 (17)⼗⼀、进度保证措施 (18)⼗⼆、质量保证措施 (18)⼗三、安全保证措施 (19)⼗四、基坑监测平⾯布置图 (20)监测技术⽅案⼀、⼯程概况拟建项⽬为武警厦门消防⽀队经济适⽤住房项⽬⼯程北侧边坡,由于住房项⽬建设,将对场地进⾏开挖,形成本边坡。
坡脚为⼩区道路,标⾼约24.5m,开挖形成的边坡坡顶标⾼介于28.6~45.3m,边坡⾼为4.10~20.70m,边坡长度约180m。
中部由于开采⽯材,现留有长约82m的采⽯坑,⾼2~13m。
边坡北段及采⽯坑主要为岩质边坡,南段为⼟质边坡,为永久性建筑边坡。
根据《建筑边坡⼯程技术规范》第3.2.1条判定,K0+000~+090、B0+000~+082段边坡安全等级为⼀级,其余地段安全等级为⼆级。
⼆、监测⽬的1)保证施⼯安全。
边坡⽀护⼯程是⼀种风险性⼤的系统⼯程,施⼯应遵照动态设计、信息化施⼯规定,确保边坡及周边的安全。
2)预测施⼯引起的⽀护变形。
根据变形的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措施提供依据。
3)控制各项监测指标。
根据已有的经验及规范要求,检查施⼯中的各项监测指标是否超过允许范围,并及时分析上报,以便做出施⼯调整的依据。
4)验证⽀护结构设计,指导施⼯。
结构设计中采⽤的设计原理与现场实测的结构受⼒、变形情况往往有⼀定的差异,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较以判断前⼀步施⼯⼯艺和施⼯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步的施⼯参数,做到信息化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