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边坡监测方案

广梧十八标高边坡监测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全长64.7km,互通立交4处。
设计速度80km/h,路幅24.5m,双向四车道。
路线起点位于云浮市郁南县双凤管理区,与已在建的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双凤段终点相连,至郁南县平台与同期广西建成的苍郁高速公路相接。
路线位于西江南侧。
第十八合同段,起始桩号为K117+250,终止桩号为K136+071.319,长18.82km(含平台互通立交、郁南互通立交),路线穿行于山岭重丘地区,地形变化大,本合同段(含平台、郁南互通立交)有:高边坡(边坡高度大于30m)15处;一般边坡(边坡高度小于30m)75处,共计90处。
二、工程地质概况全线需要进行监测的高边坡共16处,总长3043m。
挖深30~40m 之间,多集中分布于低山丘陵区。
最大挖深为44m。
边坡由于岩体节理、裂缝发育,大气降水容易进入,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物理、化学风化强烈,残坡积层及全风化岩土体强度较低,雨季岩土体含水量增高,则强度更低。
全线高边坡坡积层、残坡积层、全风化层层位发育松散,其粘聚力、内摩擦角值低。
基底岩节理、裂缝等结构的发育,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性。
边坡开挖后,自然山体平衡遭到破坏,应力调整,坡面松弛,坡脚应力集中,容易产生由于坡脚应力不足的坡脚压碎变形破坏。
岩土体饱水后自重增大,下滑力随之增大,边坡开挖后尤甚。
坡体内存在倾向临空贯通结构面,边坡开挖后,易产生沿该构造面的滑动变形破坏。
三、高边坡处理设计针对边坡不同地质条件,分别采用放缓边坡固脚与加固支护强身固脚的方法。
对前后路段欠方段,设计采用放缓边坡绿化自稳方法,在一级边坡设计短锚杆格子梁,对受地形条件限制无法放坡或前后段受弃方控制的路段,采用较陡坡率。
采用锚杆、锚索格子梁的支护方案。
各高边坡均采用拦截、引排法防止降水在施工期、营运期进入坡体。
为指导高边坡治理工程实施的合理时间与顺序,保证施工、营运期安全、验证治理效果,可通过高边坡监测,进行信息反馈予以印证、保证。
高边坡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1 高边坡范围本标段路堑边坡高度大于30m累计4处,单独设计为高边坡。
边坡为台阶式,通常10m一级,边坡平台宽2m。
边坡设计关键采取预应力锚索格梁、全长粘结锚杆格梁、衬砌拱防护,格梁或衬砌拱内坡面采取TBS植草或一般植草防护,高边坡具体位置及防护情况见下表。
二广高速怀三段10标路堑高边坡一览表序号1 2 3 4桩号及位置ZK38+996~ZK39+106左侧K40+762~K41+041左侧K41+130~K41+396右侧YK42+475~YK42+660右侧坡长(m)110279266185最大边坡高(m)3838.447.447.2边坡级数4455预应力锚索格梁+TBS植草、全长粘结锚杆格梁+TBS植草、衬砌拱植草关键防护方法1.2 高边坡工程地质概况1、场区地貌上属于剥蚀丘陵地貌。
路堑傍山开挖,山坡较陡,坡度30~45°左右,地形有一定起伏,山上植被发育。
2、边坡岩层:上部为第四系覆盖层(多为亚粘土),下部出露基岩大多为花岗斑岩、砂岩,风化严重、结构松散,局部已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极易软化造成强度降低,易产生滑坡、滑塌和坍毁等地质病害。
二、编制依据1、二(边浩特)广(州)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2、广贺司[]94号文“相关公布怀集至四会段隧道、高边坡第三方监测纲领通知(.3.27)”。
3、二广高速公路广宁至四会段高边坡监测协调会议纪要(.8.7)。
三、监测目标1、经过对边坡变形监测,判定边坡滑动面深度、滑动范围及其变形发展趋势,评定开挖施工对边坡本身稳定性和周围构筑物影响情况,提供预警信息。
2、经过动态监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工序和工艺调整,方便采取更为合理、有效支护方法,立即指导施工,优化施工方案。
避免边坡工程事故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快速地进行。
3、经过动态监测,掌握控制边坡稳定性多种参数和原因随时间和空间上不停改变过程,为动态化设计,变更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方案XX高速公路S合同段高边坡监测方案XX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二O 年月编制人:复核人:审批人: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深挖方和高路堤路基定义 (1)三、高边坡监测的目的 (1)四、监测实施流程 (1)五、监测内容和方案实施 (1)5.1监测项目 (1)5.2测点布设及监测内容 (3)5.2.1高填方路堤监测施工内容 (3)5.2.2高边坡路基监测施工内容 (5)六、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预测 (7)七、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 (8)八、监测管理体系和保证措施 (9)8.1监测管理体系 (9)8.2监测管理体系保证措施 (10)一、工程概况XX高速S标段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境内,起于陆河县溪东村,经樟河村、田心村,止于陆河县蛏湖,起讫里程K123+000~K133+500,全长10.500km。
本合同段挖方高边坡共有27段,高填方路基共有23段,路堑高边坡监测内容及监测点设置位置见附表1,高填方路堤监测内容及监测点设置位置见附表2。
二、深挖方和高路堤路基定义深挖方路基是指边坡高度H≥20m土质挖方路基及边坡高度H≥30.0m石质挖方路基。
按照工点设计要求进行稳定性分析和验算,确定路基横断面型式、边坡防护、支挡加固措施等,边坡处治后的稳定系数Fs≥1.2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定义填方边坡高度大于20m时,称为高填方路基。
但根据广东地区土石填料性质不良,降雨多,路基稳定性差的特点,定义填方边坡高度大于12m时,称为高填方路基。
三、高边坡监测的目的公路高边坡是一种复杂的工程,不仅表现在边坡成因、岩性、原生构造与空间组合及其已有变形方面,而且在内外地质应力,特别是公路开挖、堆渣、排水等工程活动作用下,处在不断的风化、卸荷、构造解体与复杂的活动之中。
所以在高边坡防护施工中对边坡变形、应力及防护措施进行监测,对高边坡完善防护设计、保证工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高边坡的监测,能够及时了解边坡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工作性态、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与措施。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2)第二章适用范围 (2)第三章工程概况 (2)一、高边坡地理位置 (2)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2)三、气象及气候 (3)第四章监测目的 (3)第五章监测工作的内容及项目 (4)一、监测工作的内容 (4)二、监测工作的项目及作用 (4)第六章监控量测仪器 (5)第七章具体监测方法与数据处理 (5)一、地面位移量测 (5)1、量测点及断面布置 (5)2、量测频率 (7)3、量测方法 (7)4、量测注意事项 (7)5、量测数据的整理 (8)二、深层位移(测斜)量测、锚杆锚索应力监测、人工巡回监测 (9)1、深层位移(测斜)量测、 (9)2、锚杆锚索应力监测 (9)3、人工巡回监测 (10)4、量测数据记录整理、分析与反馈 (10)三、地质和防护描述 (11)四、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 (12)五、位移管理标准 (13)1、控制标准 (13)2、监测管理基准 (13)3、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测 (14)4、信息反馈与成果提交形式 (14)第八章监控量测管理系统 (14)一、组织机构 (14)二、管理流程 (15)三、量测要求 (17)四、保证体系 (18)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1、叙古高速公路古蔺段段第A合同段施工设计图纸。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076-95)第二章适用范围本监控量测方案适用于叙古高速公路古蔺段A标段A4高边坡监控量测作业。
第三章工程概况一、高边坡地理位置本合同段内高边坡防护共有2处,其里程桩号分别是K9+849~K9+920右侧,K11+409~K11+480右侧,最大边坡高度25.6m,长度合计142m。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一)工程地质情况1、K9+849~K9+920右侧,长度71m,挖方最大边坡高度25.6m,场区地貌上属于剥蚀残丘地貌。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1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1 高边坡范围本标段路堑边坡高度大于30m共计4处,单独设计为高边坡。
边坡为台阶式,一般10m一级,边坡平台宽2m。
边坡设计主要采用预应力锚索格梁、全长粘结锚杆格梁、衬砌拱防护,格梁或衬砌拱内坡面采用TBS植草或普通植草防护,高边坡具体位置及防护情况见下表。
二广高速怀三段10标路堑高边坡一览表1.2 高边坡工程地质概况1、场区地貌上属于剥蚀丘陵地貌。
路堑傍山开挖,山坡较陡,坡度30~45°左右,地形有一定起伏,山上植被发育。
2、边坡岩层:上部为第四系覆盖层(多为亚粘土),下部出露基岩大多为花岗斑岩、砂岩,风化严重、结构松散,局部已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导致强度降低,易产生滑坡、滑塌和崩塌等地质病害。
二、编制依据1、二(边浩特)广(州)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2、广贺司[ ]94号文“关于发布怀集至四会段隧道、高边坡第三方监测大纲的通知( .3.27)”。
3、二广高速公路广宁至四会段高边坡监测协调会议纪要( .8.7)。
三、监测目的1、经过对边坡变形的监测,判断边坡的滑动面深度、滑动范围及其变形发展趋势,评估开挖施工对边坡自身稳定性和周围构筑物的影响情况,提供预警信息。
2、经过动态监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工序和工艺的调整,以便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及时指导施工,优化施工方案。
避免边坡工程事故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快速地进行。
3、经过动态监测,掌握控制边坡的稳定性各种参数和因素随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为动态化设计,变更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4、经过对张拉过程中以及施工期监控,为高边坡科研提供原始观测数据,从而分析预应力在张拉过程中以及后期的变化规律,了解预应力随时间和开挖卸荷过程的长期变化情况,解释其长期变化规律、影响因素。
5、检验边坡加固效果,评价安全稳定性。
6、积累量测数据,总结经验,为未开挖区段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类比的依据。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摘要:高边坡是指坡度大、坡高大、坡面陡峭的边坡,由于其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对高边坡进行监控和量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包括传感器的布置、监测参数的选择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一、引言高边坡地质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高边坡的变形、滑坡等异常情况,有效监测高边坡的运动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已经成为边坡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感器的布置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的第一步是合理选择和布置传感器。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分布在高边坡的不同位置,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在传感器的布置方面,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 传感器位置的选择:要选择恰当的位置来布置传感器,通常需要考虑地质条件、边坡结构、监测参数等因素。
传感器应尽量靠近边坡的重点部位,如裂缝、悬空、边坡顶部等。
2. 传感器数量的确定:根据边坡的大小和形态,确定适当的传感器数量,以覆盖整个边坡区域。
传感器数量过多会增加成本,而数量过少则可能无法及时监测到边坡的变形。
3. 传感器布线的设计:合理的传感器布线设计可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和可靠性。
布线应尽量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传输的损耗。
三、监测参数的选择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的第二步是选择合适的监测参数。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位移、应变、倾斜、地下水位等。
在选择监测参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监测参数的灵敏度:选择具有较高灵敏度的监测参数,可以更精准地监测到边坡的运动变化。
2. 监测参数的可靠性:选择稳定可靠的监测参数,避免由于传感器漂移或干扰等因素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
3. 监测参数的综合性:综合考虑边坡的特点和工程需求,选择能够反映边坡运动全貌的监测参数。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的第三步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高速公路边坡监测方案

(6)爆破影响监测。 (7)渗流渗压监测,是边(滑)坡重要监测项目。 (8)雨量与江河水位监测 (9)松动范围监测。 (10)加固效果监测。 (11)巡视检查。
边(滑)坡监测项目选择
序号
监测项目
1
大地测量水平变形
2
大地测量垂直变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正垂倒垂线
4
表面倾斜
5
地表裂缝
6
钻孔深部位移
人工边坡 施工期 运行期
可采用水位自测,或向附近的水文站索取所需资料。 F、松动范围的监测
松动范围一般采用声波仪配换能器检测
四、边坡变形监测
4.1 地表变形监测
地表变形监测是边坡监测中的常规监测项目,通 常应用的仪器有两类:
一是大地测量(精度高的)仪器,如红外仪、经 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等,
二是专门用于边坡变形监测的设备,如裂缝计、 钢带和标桩、地面位移伸长计和全自动无线边坡监测 系统、光纤应变监测系统等。
有的时间较短,在边坡形成过程中就会发生破坏;有些时间较长,在边坡形成 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多年后才会发生破坏。这些地址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分 布范围广和一定得隐蔽性等特点,对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营危害极大。
高速公路路基高边坡监测实施方案

2.3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XX至XX高速公路12标——路堑施工。
2.4监测内容
按照设计要求,如下路段必须设置监测断面:
1高挖路段
2四级边坡以上
三、组织机构及作业程序
3.1组织机构
为保证监控量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江罗高速公路12标项目经理部建立了以项目总工程师为总负责的管理体系,工程部和安质部负责对路基监控量测进行日常检查、指导和重大问题上报工作。并成立监控量测小组。
4-3-1
4.4深层位移监测
(1)在边坡适当位置建立测斜孔断面,并进行定期测取变形位移数据,是反映边坡变形、位移最直观和有效的方法,能掌握边坡施工过程及竣工后所处稳定状态。(2)先采用地质钻机在边坡钻孔并埋设测斜管(埋深应大于潜在滑动面10m),再采用测斜仪观测坡体位移。由前后次倾斜测量结果分析对比计算出坡体水平位移沿深度的分布。
(1)监控量测设计方案;
(3)监控量测结果及上报资料;
(4)监控量测数据汇总表及观测资料;
(5)监控量测工作总结报告。
七、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1、监测组与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
4.2监测范围
根据本路段路堑边坡的特点,设计对所有高边坡(土质边坡>20m,岩质边坡>30m)采用地表变形监测、对部分高边坡进行深层位移监测及锚索应力监测。各段边坡根据具体工程措施选用。
4.3地表变形监测
监测内容:边坡地表变形,观测裂缝发展情况;(2)工作方法:采用全站仪监测各位移监测点的坐标、高程;利用直尺量测裂缝宽度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各次测量数据监测边坡变形情况;(3)工作程序:在深挖路堑边坡范围内,从挖方边坡最高处开始设监测断面,并沿路线方向每隔30m~50m间距向两侧均匀布置监测断面。于断面边坡坡口线外2m处埋设位移监测桩(C15预制砼、0.2mx0.2mx0.8m,中间埋深钢钉测头)。开挖过程中,在对应边坡平台位置埋设位移监测桩,直至边坡坡脚;(4)位移监测断面可根据实际地形、施工情况及坡面边坡地质条件作适当调整;(5)位移观测基点宜设置在相对稳定的区域;(6)施工中应注意保护位移监测桩,避免被施工机具破坏,影响观测结果。示意图如4-3-1,4-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2)第二章适用范围 (2)第三章工程概况 (2)一、高边坡地理位置 (2)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2)三、气象及气候 (3)第四章监测目的 (3)第五章监测工作的内容及项目 (4)一、监测工作的内容 (4)二、监测工作的项目及作用 (4)第六章监控量测仪器 (5)第七章具体监测方法与数据处理 (5)一、地面位移量测 (5)1、量测点及断面布置 (5)2、量测频率 (7)3、量测方法 (7)4、量测注意事项 (7)5、量测数据的整理 (8)二、深层位移(测斜)量测、锚杆锚索应力监测、人工巡回监测 (9)1、深层位移(测斜)量测、 (9)2、锚杆锚索应力监测 (9)3、人工巡回监测 (10)4、量测数据记录整理、分析与反馈 (10)三、地质和防护描述 (11)四、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 (12)五、位移管理标准 (13)1、控制标准 (13)2、监测管理基准 (13)3、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测 (14)4、信息反馈与成果提交形式 (14)第八章监控量测管理系统 (14)一、组织机构 (14)二、管理流程 (15)三、量测要求 (17)四、保证体系 (18)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1、叙古高速公路古蔺段段第A合同段施工设计图纸。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076-95)第二章适用范围本监控量测方案适用于叙古高速公路古蔺段A标段A4高边坡监控量测作业。
第三章工程概况一、高边坡地理位置本合同段内高边坡防护共有2处,其里程桩号分别是K9+849~K9+920右侧,K11+409~K11+480右侧,最大边坡高度25.6m,长度合计142m。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一)工程地质情况1、K9+849~K9+920右侧,长度71m,挖方最大边坡高度25.6m,场区地貌上属于剥蚀残丘地貌。
路堑位于山坡中下部,边坡岩层,粉质粘土,褐红色,可塑性,粘土厚度1.20米,下伏为强分化砾岩。
2、K11+409~K11+480右侧,长度71m,挖方最大边坡高度25.1m,场区地貌上属于剥蚀残丘地貌。
路堑位于山体中部,粉质粘土,褐红色,可塑性,粘土厚度1.29米,下伏为强分化砾岩。
(二)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区构造单元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坳的川东南陷褶束大娄山褶皱构造带。
根据测区的地质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主要区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区1:碎屑沉降工程地质区2:松散岩组工程地质区。
工程区内地下水主要分为第四空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溶水三类。
三、气象及气候本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立体气候明湿,四级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光,水,热条件均好,全县平均气候17度平均日照时数1293.7小时,平均降雨量926毫米,主要集中在5~8月份,超过全年降雨量的57%项目走廊带内地表水系发育,地表水系显树枝状分布,对项目有影响的水系古蔺河河口平均流量为10.7m2/S,最大洪峰流量800m2/s,自然落差880米,平均比降1.25%。
第四章监测目的为达到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的目的,对高危边坡,在施工期间应建立边坡监测系统。
监测信息用于指导施工,同时可将监测成果作为动态设计的依据。
高边坡采用“分级开挖,逐级支护”的原理进行施工,因高边坡开挖坡面大,结构受力复杂,对结构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边坡围岩稳定,判断边坡防护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手段;也是保证高边坡防护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同时为施工中可能有的工程变更提供科学依据。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以便及时掌握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和防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高边坡施工的全面、系统信息资料,以便及时调整防护参数,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对边坡防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控和预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以确保边坡岩体的稳定以及防护结构的安全。
高边坡监控量测的目的如下:1、通过施工和环境监测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确保高边坡施工的安全、质量及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2、掌握边坡围岩动态和防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量测结果指导施工,增加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3、及时预测和反馈,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保证指导施工顺利进行;4、验证防护结构型式、防护参数的合理性,评价防护结构、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及其安全性,确定合理的防护时间;5、为修改优化设计提拱数据,为调整施工方法提供依据;6、积累量测数据,总结经验,为未施工的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类比的依据。
为节省工程投资,提高公路高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证。
第五章监测工作的内容及项目一、监测工作的内容1、对必测项目按设计、规范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求的频率按时量测。
2、负责选测项目传感器的埋设,按设计、规范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求的频率按时量测。
3、了解边坡围岩情况,及时绘制地质图。
4、按设计、规范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求,对量测资料整理、分析。
5、及时向监理、业主提交现场监控量测分析成果。
6、量测值出现异常时,及时向监理、业主提供该高边坡的警报和对策意见。
7、提供监理、业主要求提供的资料。
8、提交高边坡现场监控量测总结报告。
二、监测工作的项目及作用根据设计要求,本高边坡的监控量测主要项目包括:地面位移监测、深层位移(测斜)监测、人工巡视监测及锚杆锚索应力监测。
高边坡具体监测项目及作用如下。
第六章监控量测仪器监测主要设备表第七章具体监测方法与数据处理一、地面位移量测1、量测点及断面布置(1)断面设置原则1)地面下沉量测断面的纵向间距按特殊路基设计图监测设计图要求,按40m 间距进行布设。
2)测点的横向布置按特殊路基设计图监测设计图要求边坡外≥2.0m和每两级边坡埋设观测桩,若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变形连续增加后应立即加密每级边坡埋设观测桩。
(2)测点布置及埋设利用全站仪放出测点,参照标准水准点埋设,所有基点应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原始高程,在测点位置挖长、宽均为100mm深度为600mm的坑,然后放入地表测点预埋件(自制),测点采用φ8mm、平圆头钢筋制成。
测点四周用砼填实,待砼固结后即可量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对下沉量进行观测,测量精度±1mm。
地表沉降量测测点见图K9+849~K9+920右侧路堑边坡观测桩布置一览表K11+409~K11+480右侧路堑边坡观测桩布置一览表2、量测频率3、量测方法用全站仪将同一断面的测点布置在一条直线上,采用B20Ⅱ水准仪测量地面沉降。
在偏压段增加地面横向位移的测量。
地面下沉量测应在边坡尚未开挖前进行,借已获得开挖过程中的全部曲线。
4、量测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作好监测准备工作,引入高程控制点,配置必要的人员与仪器。
(2)在布置测点时应注意在位移量较大的地段将测点布置密一点。
(3)地面量测与深层位移(测斜)各项监测同步进行,以利于资料的相关分析。
(4)量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全部纳入竣工资料,备查。
5、量测数据的整理(1)绘制每一横断面沉降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如下(2)绘制每一断面最大沉降量随时间的关系如下(3)、绘制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如下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天)()每一横断面沉降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4)、对横断面沉降槽垂直位移进行回归分析。
(5)、对纵断面沉降槽垂直位移进行回归分析。
(6)、根据边坡地面沉降值对土体内部垂直位移进行回归分析。
(7)、根据回归分析数据求出每一断面沉降稳定值。
(8)、根据回归分析数据分析出土体内摩擦角及内聚力。
在整理资料时,若发现地面位移量过大或下沉速度无稳定趋势时,对边坡结构应采取加设或加长加密锚杆,增加锚索或者加深锚索等补强措施。
二、深层位移(测斜)量测、锚杆锚索应力监测、人工巡回监测 1、深层位移(测斜)量测、在边坡代表性剖面上,预先打Z1-Z2垂直钻孔。
钻孔孔径,一般开孔φ110mm ,终孔φ90mm 。
打钻孔时,要取岩芯,进行素描后绘制柱状图。
在孔中埋设测斜仪ABS 塑料导管,用测斜仪从孔底到孔口,每隔0.5m 监测岩土体在边坡倾向的水平位移值,绘制孔深与水平位移关系曲线。
建立监测系统后,隔三天测读一次初读数,然后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定期进行巡回监测,同时结合地面位移监测和人工巡视监测及时预报出边坡岩土体位移动态。
2、锚杆锚索应力监测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锚杆,选择不同台阶和间距的锚杆布置4个锚杆应力计测点,在坡脚第一台阶或应力集中位置宜布置2处,选择两个通过观测锚杆内应力的变化状态来分析加固效果以及应力沿杆体的分布规律,并做长期观测。
选择2根不同长度、间距的锚索,在锚头安装锚力计,通过对张拉过程中以及张拉完成后锚索应力变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图()()化监测,来分析张拉过程中以及张拉完成后的预应力变化规律,并做长期观测进而讨论加固效果和应力稳定变化规律。
3、人工巡回监测人工巡视检测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应做到每天有人巡视检查。
建立监测系统后,隔三天测读一次初读数,然后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定期进行巡回监测,同时结合地面位移监测和人工巡视监测及时预报出边坡岩土体位移动态。
人工巡视检测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应做到每天有人巡视检查。
地表位移的检测周期与降雨量相应,施工期间,旱季和少雨季节每月观测1-2次,雨季每周观测1次,暴雨期及雨后数天内每天观测一次,直至无明显变化为止。
检测工作可在边坡加固工程完成后六个月内或当年雨季结束后三个月如无明显位移可结束。
否则需视具体情况定。
4、量测数据记录整理、分析与反馈1、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1)量测过程中应收集以下资料:①现场监控量测计划。
②实际测点布置图。
③边坡围岩和防护的位移—时间曲线图、位移速度-时间曲线、找出位移-时间回归曲线,求出最终位移量。
④经量测变更设计和改变施工方法地段的信息反馈记录。
2)量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并绘制量测数据时态曲线和边坡关系图,对初期的时态曲线应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数据异常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加设、加密或加长锚杆、加长锚索等加固措施。
由于现场量测的数,对所有数据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它包含着偶然误差的影响,要经过数学处理方可应用据进行回归计算,即用曲线u=f(t)对时间-位移散点图进行拟合,同时对变形加速率du/dt及变形速率的变化率d2u/dt2进行探讨,根据数据处理后围岩变形-时间曲线,找出不同时刻边坡围岩的变形量以及边坡围岩变形的发展趋势,进而预估边坡围岩的最大变形量,用以同变形临界值相比较,以便判断边坡围岩变形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据此来判断边坡围岩的稳定性和防护结构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