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师鲜为人知风流韵事

合集下载

谁能提供一下有描写李师师的诗句

谁能提供一下有描写李师师的诗句

谁能提供一下有描写李师师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谁能供应一下有描写李师师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谁能供应一下有描写李师师的诗句李师师与诗词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伎,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长短句”,即今之宋词。

宋代有多位闻名词人曾经李师师有过交往,留下了多首跟她有关的词作。

张先曾专为李师师创作新词牌《师师令》,并有一词云:香钿宝珥。

拂菱花如水。

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自然春意。

蜀彩衣长胜未起。

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

问东风何似。

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

正是残英和月坠。

寄此情千里。

武功员外郎贾奕曾与李师师交情深厚,由于宋徽宗常去李师师处,别人去不大便利,颇有怨言。

一日偶遇李师师,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后不免醋意大发,写了一首讽刺宋徽宗的词: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珲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一夜说盟言。

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

宋徽宗听闻后大怒,差点杀了他,最终被贬到琼州做了个参军。

秦观曾作《生查子》词写她的色容: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

二.赵匡胤写给李师师的诗没写过李师师与诗词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伎,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长短句”,即今之宋词。

宋代有多位闻名词人曾经李师师有过交往,留下了多首跟她有关的词作。

张先曾专为李师师创作新词牌《师师令》,并有一词云:香钿宝珥。

拂菱花如水。

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自然春意。

蜀彩衣长胜未起。

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

问东风何似。

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

正是残英和月坠。

寄此情千里。

武功员外郎贾奕曾与李师师交情深厚,由于宋徽宗常去李师师处,别人去不大便利,颇有怨言。

一日偶遇李师师,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后不免醋意大发,写了一首讽刺宋徽宗的词: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珲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一夜说盟言。

名妓李师师失去皇帝眷顾后的最终归宿

名妓李师师失去皇帝眷顾后的最终归宿

名妓李师师失去皇帝眷顾后的最终归宿在《水浒》中,李师师绝对是引人注目的角色。

她在宋江受招安中起了穿针引线的关键作用,就因为她是“天子心爱的人”。

《靖康稗史》也说“侯蒙上书,未若师师进言”,小说的构思倒并非空穴来风。

至于读者记得她,恐怕主要是道君皇帝与她那段若明若暗的艳史。

李师师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与宋徽宗也真有过一段风流情。

但《水浒》中的李师师基本上是小说家的虚构,人们自然希望了解那个真实的李师师。

关于李师师,除了宋代笔记野史里的雪泥鸿爪,最集中的材料有两种。

一是南宋平话《宣和遗事》,一是清初着录的《李师师外传》,两者都是与《水浒》相去不远的小说家言。

相对说来,后者是明季伪作,自不足以征信;倒还是《宣和遗事》,因说本朝史,总得有基本史实作为敷衍故事的背景与骨干,去伪存真,还可以沙里淘金。

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里开列了“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的群芳谱,其中“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李师师排名第一。

崇、观指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是徽宗第二、第三个年号。

徽宗即位时年十九,大观末年是二十九岁。

而这时李师师小荷才露尖尖角,应是“娉娉嫋嫋十三余”的年龄。

然而,人们发现在此以前也颇有关于师师的材料。

最早可以追溯到词人张先,他的词里有一首《师师令》,从“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花蕊”,受赠者显然也是一个歌妓。

有人因此认定:《师师令》所赠的就是李师师。

张先死在元丰元年(1078),时年八十九岁,就算这首词是他临死那年的风流遗作,师师即便还是个豆蔻年华的雏妓,那么到宣和年间(1119-1125),她至少应该年逾五十,比徽宗将近大二十岁。

有研究者就以此为据,试图否证徽宗与她的罗曼史。

但倘若换个思路,倒不难推出另一个结论:当时有相去一辈的两个师师。

晏几道有两首《生查子》,也都写到名叫师师的青楼妓女。

一首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宋徽宗爱她,周邦彦念她,传奇人物李师师为何却最终下落不明

宋徽宗爱她,周邦彦念她,传奇人物李师师为何却最终下落不明

李师师(1090年-1129年),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染,传说爱慕燕青,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李师师,擅长歌舞,深谙诗词。

与诸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有关关系暧昧。

作为汴京名妓,她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

宋徽宗因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之后与宋徽宗的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

洗染工王寅之女。

母亲早逝,父亲煮浆代乳,抚养成人,四岁时亡父,因而落入娼籍李家,改名李师师。

与著名文人周邦彦、晁冲之有来往,有诗词互赠,又与宋徽宗有过交往,有许多风流韵事。

宋徽宗第一眼见到李师师,就觉得这些年简直是白活了。

李师师不卑不亢、温婉灵秀的气质使宋徽宗如在梦中。

李师师与高俅早就相识,见位高权重的高大人竟然对这位陌生的客人毕恭毕敬,心下疑惑,但可以确定这也是得罪不得的达官显贵,于是殷勤侍奉。

自此以后,宋徽宗经常找理由出宫与李师师约会。

在所有的客人中,李师师最中意的是大才子周邦彦。

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彦趁着这个空儿前来看望李师师。

二人正在叙阔之际,忽报圣驾前来,周邦彦躲避不及,藏在床下。

宋徽宗送给李师师一个新鲜的橙子,聊了一会儿就要回宫,李师师假意挽留道:“现已三更,马滑霜浓,龙体要紧。

”而宋徽宗正因为身体没全好,才不敢留宿,急忙走了。

之后周邦彦酸溜溜地填了一首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岂知宋徽宗痊愈后来李师师这里宴饮,李师师一时忘情把这首词唱了出来。

宋徽宗问是谁做的,李师师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话一出口就后悔莫及。

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彦也一定在屋内。

脸色骤变,过了几天找借口把周邦彦贬出汴京。

125年,宋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太子尊徽宗为道君太上皇帝,住在太乙宫内,专奉道教。

历史趣谈:宋徽宗风流韵事 京城名妓几乎与其有染

历史趣谈:宋徽宗风流韵事 京城名妓几乎与其有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徽宗风流韵事京城名妓几乎与其有染导语:北宋词人周邦彦作的那首讽刺宋徽宗与李师师寻欢作乐的词《少年游并刀如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首词从侧面表现了宋徽宗到民间嫖妓作乐的北宋词人周邦彦作的那首讽刺宋徽宗与李师师寻欢作乐的词《少年游·并刀如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首词从侧面表现了宋徽宗到民间嫖妓作乐的情景。

其实历史上宋徽宗到民间寻欢作乐,不仅仅是只和李师师一人来往,他还和当时京城其他一些著名的妓女多有交往。

宋朝时所说的妓女与今天人们对妓女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当时像李师师等著名的妓女,是类似于今天歌舞琴学等才艺极佳的文艺工作者,基本是卖艺不卖身的性质,而且她们多数都是在诗词文学造诣上有些真才实学的美女。

宋徽宗将自己太多的兴趣爱好和欲望凌驾到国家治理之上,这是不可能不对国家发展造成危害的。

据说,宋徽宗为了遮掩自己到民间嫖妓的丑事,还成了一个部门叫行幸局,专门负责其出行事宜。

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还要负责帮助徽宗撒谎,如皇帝明明是到民间私访妓院或良家去了,当日不能上朝,他们就向文武大臣通报说,今日宫内有排档(排档的意思就是宫中有宴饮,可能今天所说的大排档的说法就是来源于此吧);另外,如果在外过夜次日未归,行幸局的官员就向百官传旨谎称皇帝有疮痍(染病)了。

史书记载说,宋徽宗曾一次性赏赐给李师师十万两以上的白银,这大概至少相当于现在一亿元人民币的价值,至于宋徽宗一共赏赐给李师师及其他宫外妓女名媛的银钱,已经无从查证,因为这些赏赐基本都出自于他的皇宫内库,而这些是没有档案可查的,但从他一次赏赐给李师师十万两白银这点上看,他在这上面花的钱一定是天文数字。

仅仅这十万两白银,在当时就能支撑几百户人家一年的生活开销,足见其对百姓的盘剥是多么凶狠!生活常识分享。

李师师鲜为人知的风流韵事

李师师鲜为人知的风流韵事

“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杨梅一点酸。

”这是北宋徽宗笔下的诗句。

说起来,宋徽宗赵佶一生生性轻浮,除了爱好花木竹石、鸟兽虫鱼、钏鼎书画、神仙道教外,还嗜好女色如命,后来更是终日沉湎其中,放浪形骸,不能自拔。

宋徽宗的后宫中妃嫔如云,数量惊人,史书记载有“三千粉黛,八百烟娇”。

但是与这些妃子日夜缠绵,朝夕相拥,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会腻烦,再绮丽的景致也有看够的时候、有一天,他下朝后闲得无聊,在一个团扇上提笔写了“选饭朝来不喜餐,御厨空费八珍盘”十四个字,忽然觉得文思枯竭,便宣召一位翰林学士前来续后面诗句。

那位翰林学士特别会揣摩宋徽宗的心思,就续了“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杨梅一点酸”的诗句。

其中的“一点酸”指的就是当时名满京师的青楼歌妓李师师。

李师师,北宋末年汴京名妓。

四岁时亡父,因而落入娼籍李家,取名李师师。

长大成人的李师师气质优雅,风情万种,歌舞弹唱,无所不精;琴棋书画,了然于胸。

也许由于童年凄凉的生活在李师师心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成名之后,她给人的感觉始终总是淡淡的忧伤,她喜欢凄婉清凉的诗词,爱唱哀怨缠绵的曲子,常常穿着乳白色的衣衫,轻描淡妆,这一切都构成了一种“冷美人”的基调,反而更加迷人万分。

一时“冷美人”李师师名满京城。

宋徽宗对李师师的美名早就有所耳闻,一日便穿了文人的衣服,乘着小轿找到李师师处,自称殿试秀才赵乙,求见李师师,终于目睹了李师师的芳容:鬓鸦凝翠,鬟凤涵青,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

徽宗听着师师执板唱词,看着师师和乐曼舞,几杯美酒下肚,已经神魂颠倒,便去拥了李师师同入罗帏。

这一夜枕席缱绻,比那妃嫔当夕时,情致加倍。

李师师温婉灵秀的气质使宋徽宗如在梦中。

可惜情长宵短,转瞬天明,徽宗没奈何,只好披衣起床,与李师师约会后期,依依不舍而别。

从此以后,宋徽宗就经常光顾李师师的青楼。

李师师也不敢招待外客。

有权势的王公贵族也只能回避三舍,她的青楼门前已是冷落车马稀,但有一人李师师自己不能割舍,他就是税监周邦彦。

周邦彦和李师师的故事

周邦彦和李师师的故事

北宋时,有一个大词人,名叫周邦彦。

他不仅词作得好,而且擅长谱曲,精美的词配上优美的曲子,非常好听,民间争相传唱,就连歌妓、舞妓都知道他的大名。

话说在众多的青楼女子之中,有一人最爱唱他的作品,此人名叫李师师。

李师师者,何许人也?她乃京城名妓,具有倾国倾城之貌,气质高雅,能歌善舞,且有大家闺秀之风。

她虽然不幸沦落风尘,却很是洁身自爱,一般的酒色之徒,虽然一掷千金,也难见其一面。

对于她看不上的男人,不论出何天价,她也概不接见。

但是对于一些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侠义之士,她却柔情一片。

当时著名的大宋才子秦少游有缘和她相好,还给她写下了《赠汴城李师师》一诗:“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

看遍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周邦彦虽然才气纵横,却也好拈花惹草,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结识了色艺双绝的李师师。

两个人互相欣赏,情好日密,周邦彦也就常常在李师师那里留宿,逐渐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

有一年的正月灯节,开封城里的男女老少照例要到街上去看灯。

在看灯的人群中,有一位虽然穿着普通人衣服但却是地位显赫的人物,他就是微服出游的当今皇上宋徽宗。

徽宗领着几个身穿便服的亲信挤在人群里赏灯,偶然经过李师师的家门口。

其中一位亲信知道里面住的是李师师,就建议皇上进去玩。

徽宗进去以后,一宿都没出来。

皇上是被李师师的美色给迷上了。

此后,皇上有空就来李师师家饮酒作乐。

而周邦彦得知天子屡幸李师师,心里很懊丧,他与李师师的幽会也就更加谨慎了。

徽宗皇帝跟李师师的事儿,早就传遍了开封城。

徽宗觉得再去师师那里,容易被人察觉,有心接到宫里,却又不合礼法。

于是就命人从宫中挖了一条地道直通李家。

这样一来,到李师师那里既隐秘又方便,徽宗来的次数就更多了。

有一次,周邦彦估计皇上不在师师那里,就偷偷地来找师师。

忽听得皇上从地道里来了,周邦彦大惊,不知所措。

那李师师马上让周邦彦藏起来。

皇上见到师师,寒暄了一番,早有使女拿了温水包来,放在锦缎子被里温着,师师又往兽形的香炉里添了些香料,屋里顿时香气缭绕。

探宋徽宗赵佶和名妓李师师的真挚恋情

探宋徽宗赵佶和名妓李师师的真挚恋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探宋徽宗赵佶和名妓李师师的真挚恋情导语:一代名妓李师师与宋徽宗的风流韵事。

李师师,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据传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受宋朝著名词一代名妓李师师与宋徽宗的风流韵事。

李师师,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据传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受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连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首领宋江,也不远万里,冒死潜入汴京,只为一亲芳泽。

其时为之倾倒的大臣墨客,更是不计其数,名动一时。

皇帝与妓女的往来,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稀罕。

自秦汉至清代,几乎代代不绝。

一般地说,皇帝喜欢妓女,迷恋名妓,是出于色情和肉欲的需要,为的是纵欲和荒淫。

但宋徽宗赵佶和名妓李师师的恋情则是一个例外,完全是从内心到内心,出于知己和挚爱。

徽宗又和李姥聊了好一会儿,被李姥引入一间装饰典雅的小轩。

轩中朴素雅洁,情调别致,窗外还有翠竹点缀。

徽宗爽然就座,意兴闲适,心情舒畅地等着美人的到来。

又过了好一会儿,李姥引徽宗进入后堂。

堂中山珍海味,摆开一桌宴。

李姥、徽宗进餐,虽然李姥殷勤备至,但美人还是迟迟不出现,又不前来陪酒,徽宗越发地好奇和不解。

吃过饭后,李姥请徽宗入室沐浴,徽宗辞谢。

李老对徽宗耳语:“这孩子天性好干净,不要见怪。

”徽宗不得已,只好随李姥到浴室沐浴。

洗过浴后,李姥再请徽宗来到后堂,继续吃酒。

时间过得真慢,一个时辰如同一年。

等到最后,徽宗好不容易随着李姥的红烛,进入美人的卧房。

徽宗有些忐忑,以为美人一定在房中。

但他撩帷而入,却只是一灯荧然,在一片红帘前摇晃,根本没有美人的影子。

这又大大生活常识分享。

一代名妓李师师的最终归属之谜

一代名妓李师师的最终归属之谜

一代名妓李师师的最终归属之谜一代名妓李师师和北宋君主的风流韵事,传说很多,散见于南宋以来的多种笔记、小说,其中以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和张端义的《贵耳集》,比较详细、真切。

《外传》中的李师师据《李师师外传》记述:李师师,北宋汴京人,是一个洗染工的女儿。

按当时的汴京风俗,父母喜爱的儿女,就送到佛寺去挂个出家的名儿,叫做“舍身”。

师师小时也舍了身,当时习惯称佛门弟子为“师”,所以父母就疼爱地叫她“师师”。

师师四岁的时候,父母双亡,一个后来称做李姥姥的烟花女子收养了她。

师师长大以后,色艺双绝,在汴京各教坊中名列第一。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风流天子,他不理朝政,却热衷于琴棋书画、声色狗马,听说李师师艳绝一世,就想见见她。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徽宗叫太监张迪送去许多裘衣、彩缎、珍珠、金银,假称是大商人赵乙,李师师让他等了好久,直到深夜才接见他,态度傲慢,露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徽宗问她年纪,她不答;再问,她把座位移得远远,取下瑶琴,自个儿弹了三遍,鸡就叫了,徽宗只好悻悻地离开。

这是大观三年(1109年)八月十七日的事。

李姥姥对她说:“赵客人礼仪不薄,你怎能这样冷淡?”师师说:“不过是个金钱的奴仆罢了,我为什么要敷衍他?”不久,街头巷尾就传出了皇帝到过李家的新闻,李姥姥听了,吓得半死,流着眼泪对师师说:“要是真的,就要满门抄斩了!”师师说:“不要怕,他既然肯来看我,又怎会忍心杀我?逛妓院的事,皇上一定很忌讳,决不会公开办理的。

”果然,赵佶不曾见怪,春节的时候,还送来了一张蛇跗琴和一些白金。

后来,他们就交往起来了。

师师喜欢的,徽宗都喜欢;师师需要的,徽宗都备办。

他们一会儿弹琴,一会儿下棋,一会儿写字,一会儿作画,愉快极了。

这年九月,赵佶还画了一幅题为“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的画,送给了她。

为了来往方便,赵佶以治安保卫为名,修了一条通道,直通李家,叫做“潜道”。

从此,赵佶同师师来往,就不会再闹得沸沸扬扬了。

有一次,宫内宴会,嫔妃云集,韦妃悄悄地问赵佶:“是个什么样的李家姑娘,陛下喜欢得那样!”赵佶说:“也没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师师鲜为人知风流韵事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的李师师(何晴饰)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杨梅一点酸。

这是北宋徽宗笔下的诗句。

说起来,宋徽宗赵佶一生生性轻浮,除了爱好花木竹石、鸟兽虫鱼、钏鼎书画、神仙道教外,还嗜好女色如命,后来更是终日沉湎其中,放浪形骸,不能自拔。

宋徽宗的后宫中妃嫔如云,数量惊人,史书记载有三千粉黛,八百烟娇。

但是与这些妃子日夜缠绵,朝夕相拥,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会腻烦,再绮丽的景致也有看够的时候、有一天,他下朝后闲得无聊,在一个团扇上提笔写了选饭朝来不喜餐,御厨空费八珍盘十四个字,忽然觉得文思枯竭,便宣召一位翰林学士前来续后面诗句。

那位翰林学士特别会揣摩宋徽宗的心思,就续了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杨梅一点酸的诗句。

其中的一点酸指的就是当时名满京师的青楼歌妓李师师。

李师师,北宋末年汴京名妓。

四岁时亡父,因而落入娼籍李家,取名李师师。

长大成人的李师师气质优雅,风情万种,歌舞弹唱,无所不精;琴棋书画,了然于胸。

也许由于童年凄凉的生活在李师师心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成名之后,她给人的感觉始终总是淡淡的忧伤,她喜欢凄婉清凉的诗词,爱唱哀怨缠绵的曲子,常常穿着乳白色的衣衫,轻描淡妆,这一切都构成了一种冷美人的基调,反而更加迷人万分。

一时冷美人李师师名满京城。

宋徽宗对李师师的美名早就有所耳闻,一日便穿了文人的衣服,乘着小轿找到李师师处,自称殿试秀才赵乙,求见李师师,终于目睹了李师师的芳容:鬓鸦凝翠,鬟凤涵青,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

徽宗听着师师执板唱词,看着师师和
乐曼舞,几杯美酒下肚,已经神魂颠倒,便去拥了李师师同入罗帏。

这一夜枕席缱绻,比那妃嫔当夕时,情致加倍。

李师师温婉灵秀的气质使宋徽宗如在梦中。

可惜情长宵短,转瞬天明,徽宗没奈何,只好披衣起床,与李师师约会后期,依依不舍而别。

从此以后,宋徽宗就经常光顾李师师的青楼。

李师师也不敢招待外客。

有权势的王公贵族也只能回避三舍,她的青楼门前已是冷落车马稀,但有一人李师师自己不能割舍,他就是税监周邦彦。

周邦彦也是一名才子,他风雅绝伦,博涉百家,并且能按谱制曲,所做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是当时的大词人。

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彦趁机幽会李师师。

二人正耳鬓厮磨之际,忽报圣驾前来,周邦彦一时无处藏身,只好匆忙躲到床铺底下。

宋徽宗坐下后,就送给李师师一个从江南用快马送到新鲜橙子,与她边吃边调情。

这天由于徽宗身体没全好,才没留宿。

徽宗走后,周邦彦填了一首词《少年游感旧》讥讽: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将宋徽宗青楼风流的细节传神地表现出来。

后来宋徽宗痊愈,再找李师师宴饮,李师师一时忘情把这首词唱了出来。

宋徽宗问是谁做的,李师师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话一出口就后悔莫及。

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彦也一定在屋内。

脸色骤变,他不禁恼羞成怒,第二天上朝时,就让蔡京以收税不足额为由,将周邦彦罢官免职押出京城。

李师师冒风雪为周送行,并将他谱的一首《兰陵王》唱给宋徽宗听。

李师师一边唱,一边流泪,特别是唱到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时,几乎是泣不成声。

宋徽宗
也觉得太过严厉了,就又把周邦彦宣了回来,任命他为管音乐的大晟府乐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从此以后,宋徽宗只觉得后宫的那些嫔妃没有一个比得上李师师的万种风情,因此时时刻刻都想念宫外青楼的李师师。

自从接待了宋徽宗,李师师的院子大兴土木,那紫云青寓已变成一座美奂美仑的华楼,楼成之日,宋徽宗亲题醉杏楼三字为楼额。

那瘦金体字,古今一家,格外醒目,又用他独特的工笔画技,画一幅百骏朝阳图挂在李师师接客的客厅中。

靖康之难后,宋徽宗、宋钦宗先后做了俘虏。

南宋建都临安,李师师辗转流落在湖广一带,因生计艰难,不得已重操旧业。

备受折磨的李师师已容颜憔悴,心绪萧然,卖唱度日。

当地官员慕其盛名,常邀她参加宴会。

有一次,她在宴会唱出一曲。

曲中唱道: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遇湖湘;缕衫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此曲悲凉凄婉,从中不难听出,这位曾经名满京城的一代名妓对过去一曲当年动帝王的风流韵事深怀无限的眷恋。

后世有人叹曰: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

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死红羊;靖康奇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