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周邦彦-少年游

周邦彦-少年游

谢谢观赏
我讲完了
周邦彦——《少年游》
少年游·并刀如水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 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 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 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 休去,直是少人行!
【注释】
• ①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 刀的锋利。 • ②吴盐:指的是古时江淮一带所晒制的散 末盐。此盐味淡而雪白,是盐中的上品。 • ③幄:帐。 • ④兽香: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 ⑤谁行(háng):谁那里。 • ⑥直是:就是。
【译文】
• 并刀像水一样明快,吴盐胜似雪的洁白, 纤纤素手破解着一颗新橙。 • 锦缎的帐幔已经暖好,初感温馨,兽头样 的香炉里香烟袅袅,两人相对而坐,调试 吹奏着一管笙儿。 • 低声问:今晚君宿何处?城里已敲三更。 • 霜是那样重,雾是那样浓,马儿容易打滑 ,不如留下吧,路上杳无人影。
【作者】
• 周邦彦(1056年-1121年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 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 士,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其人精通音律,多自 度曲。其词章法严密繁复 、音律工整和谐、炼字运 句活脱浑融。其咏物词开 启了南宋咏物词重寄托的 门径。南宋姜夔、史达祖 一派即以其为先驱。
【写作背景】
• 相传这首词是周邦彦为北宋名妓李师师写的,其中的”并 刀如水,吴盐胜雪“就是来形容李师师的。 • 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连当时的宋徽宗 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但是在她众多的客人,她对大才 子周邦彦最为中意。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彦趁着这个 空儿前来看望李师师。二人正在叙阔之际,忽报圣驾前来 ,周邦彦躲避不及,藏在床下。宋徽宗送给李师师一个新 鲜的橙子,聊了一会儿就要回宫,李师师假意挽留道:“ 现已三更,马滑霜浓,龙体要紧。”而宋徽宗正因为身体 没全好,才不敢留宿,急急走了。 • 从”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中可以看出 ,这首词应该就是以徽宗夜探李师师为背景写成的。以此 来表达暗含的醋意。

【诗歌鉴赏】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翻译及赏析周邦彦《年轻人之旅?水到渠成》原文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耳语:对谁?现在是城市的三点钟。

马很滑,霜很厚。

最好停下来。

走路的人很少。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注释刀:滨州生产的剪刀。

如水:描述剪刀的锋利度。

2、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3.策略:账户。

4、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5.Háng:谁在那里。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翻译情侣们一起吃橘子。

碎橙的刀具光滑干净,清澈如水;装橙子的盘子明亮干净,水果和蔬菜新鲜。

它的美丽是高贵而优雅的。

她亲自用纤细的手为她的爱人打破了新的橘子。

男人怎么知道女人对男人的热情?室内,华丽的窗帘缓缓垂下,卷曲的视频显示房间充满了温暖的气氛,彼此之间的柔情似乎在温暖的气氛中融化。

他们坐在对面,男人被女人的音乐陶醉了。

深夜,男人起身向女人告别。

女人低声问他:你现在睡在哪里?已经三点了。

外面很冷,又滑又冷。

很少有人走路。

最好不要去。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赏析《青年之旅?剑如水》是宋代诗人周邦彦的一首诗。

这首诗是作者通过追踪自己在秦楼楚堂的经历写成的,表达了他忍受情人和皇帝之间的虐待和调情,以及龙凤搏斗的痛苦。

这首词,通过对女子特有口吻惟妙惟肖的刻画,曲折深微的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经历,大有呼之欲出之概。

词中所写的男女之情,意态缠绵,恰到好处,可谓“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不沾半点恶俗气昧;又能语工意新。

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

单从技巧看,周邦彦实在是此中高手。

前一部电影从男人的角度描述了美女的热情好客,并表达了与女人志趣相投的感觉。

“剑合如水,武盐胜雪,细手破新橘”——这是一个充满暗示力的特写镜头。

在观众面前出现的只是两个简单的道具和一个女人纤细的双手的微妙动作,但这个女人刻意取悦对方的微妙心理已经被观众注意到。

2021年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1年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翻译及赏析

Those you hate work harder than you.同学互助一起进步(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翻译及赏析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翻译及赏析1少年游·并刀如水宋朝周邦彦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少年游·并刀如水》译文并州产的剪刀非常锋利,吴地产的盐粒洁白如雪,女子的纤纤细手剥开新产的熟橙。

锦制的帷帐中刚刚变暖,兽形的香炉中烟气不断,二人相对着把笙调弄。

女子低声地探问情人:今夜您到哪里去住宿?时候已经不早了,城上已报三更。

外面寒风凛冽,路上寒霜浓重马易打滑,不如不要走了,街上已经少有人行走!《少年游·并刀如水》注释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

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幄:帐。

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谁行(háng):谁那里。

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少年游·并刀如水》赏析此词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

前者实写,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虚写,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

全词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后世历代词家所称赏。

上片以男方的视角写美人的热情待客,抒发对女子情投意合的情感。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

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

)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叶嘉莹:兽形的香)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

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的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1少年游·离多最是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翻译离别跟这样的情景最为相同,二水分流,一个向西,一个朝东,但最终还能再度相逢。

即使情感浅薄,好象是飘飘不定,白云行空,但仍可相逢在梦中。

可惜的是人的情意比行云流水还要浅薄而无定性,佳期密约,难以使人信从。

认真回想,从前的种种。

虽然多次令人肠断,但都与这次,截然不同!注释解:懂得,知道。

行云:喻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用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故事。

可怜:可惜。

佳会:美好的聚会。

难重:难以再来。

粗译离多最终会是,东西的流水,最终相逢之情可解;浅情最终会像,无定的行云,仍然可在梦中相遇;只是人意可怜,比云水更薄,这样的佳会很难再遇到;细想从来,让人断肠处多,却不与这次相同。

赏析此词抒离别怨情,上片分写云、水,以水虽离多而终能相逢、云虽无定犹能到梦中,为下片反衬作好铺垫。

过片总云、水言之而又能翻进一层,说人意薄于云水。

开篇先以双水分流设喻:“离多最是,东西流水。

”以流水喻诀别,其语本于传为卓文君被弃所作的《白头吟》:“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第三句却略反其意,说水分东西,终会再流到一处,等于说流水不足喻两情的诀别,第一层比喻便自行取消。

于是再设一喻:“浅情终似,行云无定。

”用行云无凭喻对方一去杳无信息,似更妥贴。

不意下句又暗用楚王梦神女“朝为行云”之典,谓行云虽无凭准,还能入梦,将第二个比喻也予取消。

短短六句,语意翻复,有柔肠百折之感。

过片总云、水言之而又翻进一层,言人意薄于云水。

流水行云本为无情之物,可是它们或终能相逢,或犹到梦中,似乎又并非一味无情。

在苦于“佳会更难重”的人儿心目中,人情之薄远甚于云水。

翻无情为有情,原是为了加倍突出人情之难堪。

结拍三句直抒情怀,语极沉痛:仔细回想,过去最为伤心的时候,也不能与今番相比。

周邦彦:少年游·并如水

周邦彦:少年游·并如水

周邦彦:少年游·并*如水第1篇:少年游周邦彦-少年游并*如水周邦彦导读:本词讲的是作者在秦楼楚馆(青楼)中的一段经历。

然而这一类作品大都鄙俚恶俗,意识低下,使人望而生厌。

周邦彦这一首之所以受到选家的注意,却是因为他能够曲折深微地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连这种女子特有的口吻也刻画得维妙维肖,大有呼之欲出之概。

其原文如下:少年游·周邦彦并*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作品背景:皇帝与官僚同狎一妓,事或有之,走开便是,何至于匿伏床下,而事后又填词暴露,还让李师师当面唱给皇帝听。

皇帝自携新橙,已是奇闻,携来仅仅一颗,又何其乞儿相?在当时士大夫的生活中,自然是寻常惯见的,所以它也是一种时兴的题材。

而作者在这样的风气下,作了这样一首词!字词解释:并*:并州出产的剪*。

如水:形容剪*的锋利。

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幄:帐。

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谁行(háng):谁那里。

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少年游周邦彦大意:本词主要写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与情郎冬夜闺中幽会,夜深了,舍不得情郎归去,劝情郎留下来陪伴自己。

上片写闺中相会之景,明丽如画;下片记将别挽留之言,体贴入微。

少年游周邦彦中心内容:该诗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

这是实写。

下片想象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周邦彦:少年游·并*如水作者:周邦彦原文:并*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注释:1、并*:并州出产的剪*。

如水:形容剪*的锋利。

2、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3、幄:帐。

4、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5、谁行(háng):谁那里。

6、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赏析:这首词,不外是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段经历;这种耳食的记载简直荒谬可笑。

少年游(并刀如水)赏析

少年游(并刀如水)赏析

在浩如烟海的唐宋词中,描写爱情的词作所在皆是。其中,有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也有不少作品写得庸俗浅露,词语尘下。即使是那些较好的词,也常常千篇一律,甚至流于公式化和程式化。《少年游》作为爱情词来说,它的构思比较别致,有新的角度。这主要表现在场景的布置与细节的选择上。作者没有选取离别相思之类的场面,也没有选取别后重逢惊喜的一刹那,而只是通过“并刀”、“吴盐”、“新橙”、“锦幄”、“兽香”这样一些比较简单的道具布置出一个安恬静谧的环境,然后再通过“破新橙”、“坐调笙”和“低声问”这样的动作以及样的道具和布景,有了这样的动作和心绪,就把词中所反映的爱情关系提到一个格调比较高雅的境界,洗净了爱情词作中常见的那种脂腻粉浓、市尘儇薄的庸俗气味。清沈谦在评论这首下片几句时说:“言马,言他人,而缠绵偎依之情自见。若稍涉牵裾,鄙矣。”
由于构思的角度不同,表现手法也自然要有差异。在以上所选周词的说明中,我们不止一次地提到,周邦彦的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他善于借景抒情,虚实兼到。他的某些佳作,主要是靠形象来说话的。但是,这首《少年游》则与之有所不同,它主要借助白描、叙述与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词中虽也有生活场景与具体细节的描绘,但,那只不过是交待时间、地点与烘托环境气氛而已。它的精彩部分主要是靠动作与对话表现出来的。清代谭献在《复堂词话》中评这首词说:“丽极而清,清极而婉,然不可忽过‘马滑霜浓’四字。”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假如没有后片低声而简短的对话,就不可能含蓄婉转地表现出旖旎风流与温柔体贴的恋情。
少年游·并刀如水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恋情的词篇。上片,烘托室内气氛,渲染室内的安恬静谧,纯净闲雅。下片,换头三字直贯篇终,极写对恋人温存体贴和婉言劝留。

周邦彦《少年游》的全词翻译赏析

周邦彦《少年游》的全词翻译赏析

周邦彦《少年游》的全词翻译赏析周邦彦《少年游》的全词翻译赏析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译文] 不像昔日那样,小楼旁冲着风雨不欢而散,谁知两人心中那无穷的幽恨?[出自] 北宋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注释:漠漠:迷蒙广远貌。

轻丝:细雨。

九街:也称九陌,四通八达的道路,指京师街巷。

金屋:华丽的房屋。

汉武帝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以金屋贮之。

”见《汉武故事》。

冲雨:冒雨,淋雨。

译文1:清早沉沉阴云下飘洒着如丝的细雨,楼阁伫立在淡淡的春色之中。

柳丝花朵上浓重的雨珠好像是哭泣的泪水,街道上到处是泥泞不堪,门外被雨水打湿羽毛的燕子也难飞行。

如今晴丽明朗的太阳把房屋照得一片明亮,浓重的春色仿佛凝聚在鸟啼蝶舞的`桃树中。

不像昔日那样,小楼旁冲着风雨不欢而散,谁知两人心中那无穷的幽恨?译文2:当初离别之时:清早沉沉阴云下飘洒着如丝的细雨;楼阁伫立在淡淡的春色之中;柳丝上、花朵间,浓重的雨珠好像哭泣的泪水;街道上到处泥泞不堪;门外被雨水打湿羽毛的燕子也难振翅飞翔。

而今重逢之日:晴丽明朗的太阳把房屋照得一片明亮,浓浓的春色仿佛凝聚在鸟啼蝶舞的桃树中。

不像昔日那样:我们在小桥上淋着雨依依惜别,离别之恨铭刻在你我心中。

赏析:此词作于元祐八年以前作者流寓荆州时。

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别,情牵旧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发重聚的欢娱。

全词于艳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这首令词写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话中“而今”二字联系起来,使前后两个故事—亦即两种境界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重温第一个故事,产生无穷韵味。

上片所写乍看好像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这是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浓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中国古典诗词研读之少年游【宋】周邦彦

中国古典诗词研读之少年游【宋】周邦彦


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盐:作“艳”解。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这几句词是在描写男女夜晚相 聚,美人切新橙共尝的亲热情景。 李师师是宋朝时极为著名的歌女,周邦彦是大学士,常到李师师处游 玩。有一天,道君皇帝也来到李师师家中,周邦彦急忙躲到床底下。 道君带来一个产自江南的新橙,与师师共同品尝,周邦彦听得清清楚 楚,事后就作了这一首词。 ①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②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③幄:帐。 ④兽香: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⑤谁行(háng):谁那里。 ⑥直是:就是。 【评解】 这首词乃感旧之作。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 这是实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 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细 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历来词家所称 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译文及赏析少年游并刀如水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情人双双共进果橙。

破橙的刀具光洁,像清水那样澄澈;盛橙子的盘子明净,果蔬新鲜。

美人端庄高雅,用她的纤纤细手亲自为心上人般破新橙。

女子对男子的一片温情,男子怎能不知呢?室内,华美的帐幔轻轻低垂,袅袅的录像是室内弥漫着暖融融的气息,彼此之间的柔情蜜意也似乎融化在这温馨的气息中了。

他们相对而坐,男子陶醉在女子的笙曲中。

夜深了,男子起身向与女子告别,女子低声问他:你现在哪里入宿呢?现在已经是三更时分了,外面寒风凛冽、路滑霜寒,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别走了吧。

①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

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②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③幄:帐。

④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⑤谁行(HNG ):谁那里。

⑥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周邦彦居于京城时,与名妓李师师相好。

宋徽宗赵佶听到李师师的艳名后,也来凑热闹,常微行到李师师家中。

一次,周邦彦正和李师师亲昵,突然听说皇帝大驾光临,惊惶之下,急忙钻到床下。

赵佶满脸笑容的走进来,从袖子里取出一个橙子,亲手剥了,道:“师师,这可是从江南进贡来的,来,尝一口!”周邦彦躲在床下,大气都不敢出,却还要忍受心上人与皇帝戏虐调情、颠
龙倒凤,心中痛苦可想而知。

第二天,他将这段见闻,填了一首《少年游》,
送给师师一表心迹: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几天后,赵佶再度光临,听到师师演唱这首词,明白作者当天一定在屋里,顿时打翻醋坛问是何人所作。

师师不敢隐瞒,只得道:周邦彦词。

”赵佶拂袖而去。

这首词,通过对女子特有口吻惟妙惟肖的刻画,曲折深微的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经历,大有呼之欲出之概。

上片以男方的视角写美人的热情待客,抒发对女子情投意合的情感。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一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

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

)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一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叶嘉莹:兽形的香)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

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的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这里也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情态,彼此的关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下片以叙事的方式来抒情,改用女方的口吻来传情,有层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生活细节的描写更是十分细腻逼真。

低声问”一句直贯篇末。

谁问?未明点。

为何问?也未说明。

向谁行宿?”的文化自知是男子的告辞引起。

写来空灵含蓄,挽留的意思全用问”话出之,更有味。

只说深夜城上已三更”,路难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

”只说不如休去”,表情措语,分寸掌握极好。

词结束在问”上,结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长。

无限情景,都自先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别作一语。

意思幽微,篇章奇妙。

词中所写的男女之情,意态缠绵,恰到好处,可谓“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不沾半点恶俗气昧;又能语工意新。

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

单从技巧看,周邦彦实在是此中高手。

周邦彦(1056 年-1121 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集》传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